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分析

2016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分析及满分作文一、分析:材料由两幅漫画组成,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男孩得了100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另一位男孩得了55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
在第一幅漫画中,一位原来得了100分男孩考了98分,挨了一巴掌,哭丧着脸;另一位原来得了55分男孩考了61分,被亲了一口,笑容满面。
这是一则运用对比手法的漫画,有两个小男孩得分的对比,有小男孩得分后待遇的对比,还有暗藏在巴掌与吻中的家长、社会态度的对比。
漫画直接反映的是人们对待学习成绩的态度,成绩高的因为一时失误,挨了批评;成绩低的因为偶有进步,受到表扬。
从否定的角度看,人们要综合看待学生的成绩变化。
从肯定的角度看,退步要批评,进步要表扬。
从深层看,反映的是人们心目中存在的满分意识、及格意识。
从学习成绩推广开来,这可以看做人们评价事物的一种态度,考生可以多方立意,既可以整体立意,谈正确、全面对待一个人的成绩、表现,谈如何教育孩子,谈如何对待进步与退步,也可以谈奖励与惩罚的激励手段;也可以局部立意,谈对追求完美的看法,对及格意识的认识等等。
也可写以下观点:1、不以成败论英雄2、人生的两个极端:把这两个学生看成同一个人生中的不同两种状态,100分表示最佳,55分表示最差。
98分表示,在100分的人生中,也会有98分这种看似不太如意的时候。
《人生如意的事太少,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
55分的人生,可能看起来是灰色的,可是不要灰心,敢向前,却也能看到有61分的光辉时分。
3、欲望太大,知足常乐:1〇〇分的人代表M欲望' 当他到98分的时候,脸上的那一巴摹是不知足的表现,明明够好了,却因为欲求不满,所以不幵心。
61分的人代表M知足、他们也有欲望,这使得他们往上走,到了 61分的时候,他们很高兴是因为,他们完成了自己的目标,所以很快乐。
生活的糖和耳光:生活总是在提_我们,在我们过于骄倣的时候,给我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作为警逛,却也在我们面对挫折给我们的耳光时,赠与我们一颗糖作为鼓励,要我们_敢的走下去。
2016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优秀范文

2016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优秀范文2016年高考全国卷1作文优秀范文谢有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这个作文题的形式还不错——用漫画作为作文材料,符合现在学生的接受风格,这样的题目好写,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至少据此完成一篇作文不是难事,也不容易跑题。
但这样的题目有什么意义呢?我真是觉得这样的题目既肤浅,又无想象空间,与一个青年人应有的思考力极不般配。
它看起来可以发挥考生的观察能力,每个人可就自己所观察的,审题、构思、找角度、表达观点,但它最大的局限是意旨简陋,指向性太明确,且有过于清楚的价值暗示,这种暗示甚至是结论性的,无非就是不要以分数高低论输赢,拒绝过于功利、严苛的教育方式,或起点低的哪怕进步一点也是进步,起点高的退步一点也会被另眼看待,要辨证看进步与退步问题——如果考生真这么写,又太一般,太没新意了,这是大家都懂的肤浅道理啊!结果估计就是千篇一律,都在说点小常识、小道理,而要独辟蹊径,出彩,很难。
想想真是很悲哀啊,全国卷,高中生了呀,还出如此简单的、毫无思考力的题目给他们作文,数百万的青年,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共同探讨的不过是分数高低不是最重要的这种毫无思想光彩的话题,这个民族怎么会出思想家?怎么会有独立人格?这样肤浅的题目,就是拿来做中考题都显得太过简单了,何况高考!有一个老师说得好,古代的科举考试至少还引导考者去读四书五经,可今年作文题要引导学生读什么?我看什么也不用读,凭点小聪明足矣!现在,上上下下都在耍小聪明,甚至还鼓励大家耍小聪明,以致给高中生也出这种有点小聪明就会做的作文题,根本不关心他们读了什么书、有何个人创见,我有时想,在拉低民族智商的过程中,中国的作文教育真是起了极坏的作用!好的作文题应该蕴含思想深度的,在思力上也应有无穷可能性的,至少国家层面要有意做这种引导,而不是让这些青年都去重复那些一目了然的公共结论,都去靠一些小小的思想甜点过日子,因为作文最终的目的是要解放考生的想象力,享受汉语之美,进而培养有独立思想的现代人。
2016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评析

对这几个事件要素的分析,容易出问题 的是“原因”和“结果”。有些学生很 可能不从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看问题, 比如,只注意到了“孩子踩西瓜皮跌倒 在地”这个阶段性结果,就会推出“有 人不讲公德,乱丢西瓜皮,破坏环境” 这样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解“出 事了吧”这句话,认为说“出事了吧” 是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是要推卸对孩子跌 倒的责任。这些都是没有把画面的构成 要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只盯住了局部, 这样当然不能准确理解画面内容,也就 不 能 准 确 立 意 了 。
我们把找出来的原因还原到叙述情 节里,可以这样更为清晰、准确地 表述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一个孩 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 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因为 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心疼、埋 怨、责怪、嘲笑),对跌倒在地的 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 吧 ! ” 。
第 三 , 理 解 画 面 寓 意 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创作意图,就漫 画类作品而言,则体现为某种寓意。因 此,准确把握画面寓意,是“图画式材 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 那么,这幅图画有什么寓意呢? 结合图画的叙述情节,我们不难看 出,创作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 种现象——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 子行为(挫折、问题、错误等)的过度 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 这种现象,画面传递出“否定”的意思, 即 不 赞 成 的 态 度 。
因此,透过画面呈现的表面现象上 升到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我们可以 概括出这幅图画式材料的寓意:图 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 跌坐在地,孩子的家长、学校、社 会却认为是“出事了吧!”这种生 活现象,讽刺了孩子家长、学校、 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 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 疼、埋怨、责怪、嘲笑)的生活现 实 。
第一、 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 所谓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是 指构成画面的内容要件。就这幅画 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 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人, 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 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出事 了 吧 ! ” 的 话 。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解析及范文完整

2018届高三看图作文训练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一幅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是同样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漫画作文多年未考,全国卷还是是2007年考过《摔了一跤》漫画作文,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反映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问题。
而今年的这幅漫画作文与2007年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功等问题。
当然,如果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可以突破教育这个范围,从当下社会国人对待各项工作事业、思想观念态度中去深入挖掘我们的评价及标准。
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二是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第三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第四即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第五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第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等以及围绕这些立意谈应该怎么样去做。
从写作上看,议论文构思可以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先要简单概述漫画画面(结合材料),再明确主旨,揭示寓意(所论述的中心)后展开论述。
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论证的层次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运用。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围绕漫画的主旨,确立线索和人物故事,注重描写,叙议结合。
由于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所以较文字做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作文3篇《分数背后的教育思考》!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作文3篇范文全国卷Ⅰ(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安徽、福建):“奖惩之后”。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漫画内容为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却受到了批评;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就得到了表扬。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范文1:《分数背后的教育思考》在教育的舞台上,分数似乎一直是备受瞩目的主角。
正如材料中所呈现的那样,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 100 分,得到表扬,第二次考了 98 分,却受到批评;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 55 分,受到批评,第二次考了 61 分,就得到表扬。
这样的奖惩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
从表面上看,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孩子所受到的待遇,这似乎是一种基于结果的简单评判。
然而,教育的目的绝非仅仅是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
对于那个从 100 分降到 98 分就被批评的孩子,也许他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或者题目难度的增加而导致分数下降。
但批评可能会让他感到失落和沮丧,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
相反,那个从 55 分进步到 61 分就得到表扬的孩子,虽然分数依然不高,但他的进步应该得到肯定和鼓励。
这种鼓励可能会激发他更大的学习动力,让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育应该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而不是冰冷的分数较量。
家长和老师不能仅仅以分数的升降来决定对孩子的态度,而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付出、努力和成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的孩子可能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可能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果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就会忽略了孩子身上许多宝贵的品质和潜力。
比如,一个孩子可能在数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但他在绘画方面有着独特的天赋;另一个孩子可能语文作文写得不够出色,但他在体育场上却充满活力和激情。
2016全国卷1作文范文(共6篇)

2016全国卷1作文范文(共6篇)2016全国卷1作文范文(共6篇)【第一篇】:2016-2016 全国卷陈先生:您好!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
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
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
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敬畏自我的生命,此生无悔。
《古诗十九首》云: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每个人都只是这天地逆旅中的暂住之客,我们的生命脆弱而又短暂,无法重新来过。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对自我的生命心怀敬畏,不因任何外因而失去对它的尊重。
不由想起了那个“职业是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残疾作家史铁生,当他而说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时,当他穷四年之功利用透析后的残存时间写下《病隙碎笔》时,当他在《命若琴弦》中塑造了千弦弹断希望不灭的盲人琴师时,陈先生,希望您能够懂得,正像当代诗人郭小川所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敬畏自我的生命,可以让我们无悔此生。
敬畏与自己相关的生命,此生有责。
我们每个个体都与其他无数生命紧密相连,而这些与我们相关的生命,都是我们肩上的责任,我们需要对它们心怀敬畏。
看,那为了让独居的母亲颐养天年而辞官奉母的潘岳挂起的官印,在提醒我们,敬畏亲人的生命;触,那落在为了给发烧的妻子降温而只穿单衣站在雪地中的荀粲肩上的雪花,在告诉我们,敬畏爱人的生命;听,那重病在床的元稹在听到挚友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吟出的“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诗句,在教导我们,敬畏友人的生命。
陈先生,您一定明白,只有当我们因敬畏而为与自己相关的生命负起责任时,我们才可以俯仰无愧,坦然前行。
敬畏【第六篇】:2016年新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分析及例文015年新课标I全国高考作文题讲评分析及例文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突出“敬畏规则,尊重生命”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2016年新课标I卷语文高考试题精校文档版(答案解析+范文)

2016年新课标I语文高考试题精校文档版(答案解析+范文)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附详尽答案包括作文详解跟范文(可出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看图作文训练
2016年全国卷作文是一幅漫画作文,整个画面由2组图面组成,构图和内容是:第一组两幅图是一个孩子考了100分,(家长)给了一个吻,一个孩子考了59分,(家长)给了一巴掌;第二组两幅图是同样这两个孩子,之前考了100分的孩子考了98分,(家长)给了一巴掌,而考了59分的孩子升到61分,(家长)给了一个吻。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作一篇800字的文章。
这是一道比较传统的漫画作文试题,漫画作文多年未考,全国卷还是是2007年考过《摔了一跤》漫画作文,围绕“如何培养青少年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反映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问题。
而今年的这幅漫画作文与2007年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也是反映了当下社会、学校、家庭如何面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和成功等问题。
当然,如果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可以突破教育这个范围,从当下社会国人对待各项工作事业、思想观念态度中去深入挖掘我们的评价及标准。
从构图和画面看,图中的两个人物(孩子)形成鲜明对比,但所反映的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只要抓住形象特征,联系社会现实,就能找到写作材料,顺利地谋篇布局。
从审题的角度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是唯分数论的教育是错误的;二是分数的进退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第三如何看待学业成绩与素质教育;第四即要鼓励进步,更要包容不足;第五社会要允许失败,创新才有可能;第六要树立正确的成功与失败的观念等以及围绕这些立意谈应该怎么样去做。
从写作上看,议论文构思可以可以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论述,先要简单概述漫画画面(结合材料),再明确主旨,揭示寓意(所论述的中心)后展开论述。
注意论据的丰富性,论证的层次和多种论证方式的运用。
如果
写记叙文,可以围绕漫画的主旨,确立线索和人物故事,注重描写,叙议结合。
由于漫画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漫画,所以较文字做材料作文增加了“读图”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自由度。
比起今年重点训练的“任务驱动作文”来看,多了形象性,使联想和想像有了生动的形象依据,由于“任务”的消失,同时也降低了作文构思的难度。
2016年在高考作文备考中,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主角,老师、学生可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训练和写作上,漫画作文的出现也并非“奇葩”,漫画只是一种形式,其反映的现象和问题仍然是根植于现实生活,所以正如《考试大纲》中所说要想在高考中写出一篇好文章,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在思想、生活、语言和观察等方面尽可能多积累素材,只有这样考试才能厚积薄发。
【教师下水】
唯分赏罚,教育之殇
漫画中,一个孩子考了100分,脸上赏了一个吻;另一个孩子考了55分,脸上罚了一个掌印。
而当第一个孩子只考了98分之后,便由“吻”变“掌”;第二个孩子考上61分,由“掌”变“吻”。
这一简单粗暴的赏罚举动的背后,或许正是我们长久以来唯分论英雄的人才培育制度的体现。
可叹,教育之殇!
唯分赏罚,反映出社会中急功近利教育思想正“深入人心”,毒害着许多跟风的家长们。
此风不止,将直接影响每个孩子的教育成长。
第一个基础稍好的孩子由100分变为98分,其中原因是什么?是考试难度大了,还是孩子考试时身体不舒服,抑或是上课时不专心所致?第二个基础薄弱的孩子由55分考到61分,是正常发挥,还是方法上的改进,抑或只是猜测蒙对?家长们不由分说,直接玩“变脸”---晴转过云或多云转晴,孩子呢?或愁眉苦脸或盲目高兴。
而家长们就做了孩子人生舞台上的“幕后导演”,简单粗暴地左右了他们的人生。
急功近利,不明就里的赏罚,带来的后果必然是造就了一批同样“不明就里”的家长和孩子!
唯分赏罚论英雄,也许是我们整个教育界都应该警惕反省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如果都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思考实践教育的真谛,那将是教育的一场灾难。
教育之殇,源于单一单薄的教育评价体制。
两个孩子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评价,除了分数这一个结果,还应该与其学习过程的表现,与同学协作的情况,表达交际能力的强弱,特长的发挥等因素结合起来,才能给学生正确而全面的“吻”与“掌”,否则教育将走向死胡同,会逼疯多少个“范进”,庸常多少个“方仲永”,埋没多少个“韩寒、马云、钱钟书”?而那些虎妈狼爸们,巴掌下又教训毁灭了多少“优秀有潜力”的孩子们?可叹,教育之殇!
猜想,这幅漫画给小学生们目睹,怕也会会心一笑,更何况历经了大大小小
考试的我们。
不管学生或是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能深切体味这分数背后给自己一生带来的影响。
它犹如当头棒喝,敲醒了“陶醉”于唯分是举的家长们、老师们、教育专家们?图中两个小孩的人生不是简单的“98”和“61”能决定的。
我们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或许只是更宽松包容的教育环境,更多维深厚的文化熏陶,更理性明晰的人生规划,更正确适当的一个“吻”和一个关键犯错时候的“掌印”。
明晰赏罚,不唯分论英雄,教育之殇才有可能变为教育之幸!
遥想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面对个性化的学生,给予的评价各不相同,有默许的“吾与点也”,有大赞的“贤哉,回也”,也有委婉否定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没有简单粗暴,只有循循善诱。
想要我们的教育不再停留于分数的表面,便要明白爱因斯坦那句教育箴言的真谛:“学校的目标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
“图画小儿赏与罚,应由社会明眼察。
不囿分数殇教育,喜怒哀乐皆人生”。
希望一幅轻松幽默的漫画,能敲醒更多沉醉不知归路的“大家”,还教育一个包容博大的天地,给孩子一个快乐完满的明天!
【点评】
文章长于理性,开头概述画面的内容,之后马上亮明自己的观点“唯分赏罚,教育之殇”,呼应标题,并以此统领全篇。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多重说理论证,重点十分突出。
全文采用分论形式来行文运笔,正如作文题目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或理实结合,或正反对比,夹议夹叙,运用自如,手法流畅。
(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