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基本指标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态足迹基本指标

生态足迹基本指标

生态生产性面积

生态生产性面积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 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生态生产也称生物 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 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 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在生态足迹 理论中,自然环境消纳污染物的作用(如林地 对CO2的吸收)也作为生态生产力的一种,其 大小表达了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生态足 迹理论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6大 类:耕地、林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 建筑用地和海洋。
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差值为正 式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均占用资源 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差值为负时称生态 盈余,表示人均占用资源量仍在生态承载 力允许的范围之内。该值定量化反应了区 域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全球生态标杆

扣除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土地面积后的世界 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为全球生态标杆,它 是各种土地类型的整合值。Wackernagel等 1997年计算得到世界人均占用生态生产性 土地1.8hm2。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的报告,应至少留出12%的生态承载力来保 护全球生态多样性。因此,实际人均占有 量为1.6hm2。用所研究区域的生态足迹与 这个值相比较,即可得知该地区资源利用 量在世界范围的位置。
生态承载力

传统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损害区域生产 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 的最大人口数。1991年Hardin从生态系统 本身的角度定义了生态容量的概念,即在 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 的前提下,可持续利用的最大资源量和废 物产生率。在此基础上,生态足迹理论将 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 地的面积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一 表征该地区的生态容量。

问题探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问题探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课件)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活动探究
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
问题探究
姓名
核核 心心 素素 养养
0011
区区域域认认知知
结结合合区材域料资,了料解, 了全解球影生响态区足域迹 人的口大合小理及容变量化 的趋主势要。因素。
0022
综综合合思思维维
能通够过通材过料案,了例解 说生明态影足响迹资的源含 环义境。承 载 力 的 主要因素,会 综合分析地理 要素对人口合 理容量的影响。
课堂练习
生态足迹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且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一个地区的 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就会出现生态赤字,其大小等于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 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活动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下图为我国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生产基地之一的湟水流域位置示意图及湟水流域2000—2005年人均生态赤字图。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课堂练习
C 1.湟水谷地成为夏季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
A.海拔较低,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C.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D.农业技术水平高
A 2.据图推断,湟水流域各类人均生态赤字变化趋势是( )
A.人均草地生态赤字扩大
B.人均林地生态赤字扩大
C.人均水域生态赤字减小
D.人均耕地生态赤字先减小后扩大
资料2 全球生态足迹
1.描述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特点?指出全 球生态足迹超出地球的承载力的年代。
• 从1960年开始,呈稳定的上升趋势, • 在1970年生态足迹等于1个地球数量, • 在1970年之后生态足迹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处
于生态赤字之中。
2.生活方式选择对未来生态足迹的变化趋 势有什么影响?

3.2.13.生态足迹

3.2.13.生态足迹

生态 足迹
是支持特定人口或经济体的资源消费和废弃物吸收 所需要的具有一定生态生产力的土地的面积。
生态足迹
(三)生态生产性土地
生态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陆地或水体。土地的 生态生产力越高,单位面积能够提供的生态资源就越多,其生命支 持能力就越强。
整个地球表面大约71%为海洋,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Biologically Productive Land)大约只占地球表面积的16%,其余陆地大约占13%,详 细的数据见表。
生态足迹
(五)生态足迹基本假设
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主要基于以下假设: 4 土地的用途是单一的,且在任一给定年份每一全球公顷的土地 的生物生产力是相同的,以全球公顷为单位的不同类型的土地 面积可以相加而得到生态足迹或生态容量的总量指标。
5 以生态足迹表示的人类需求量与自然系统提供的生态容量之间, 当都以全球公顷为度量单位时,可以直接比较。
SHENG TAI JING JI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一)生态足迹由来
加拿大人口生态学家雷斯教授及其博士魏克内格,创造了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的计算方法,于1996年合著 “我们的生态足迹”(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1996),为计算地 球资源综合承载力的大难题做出相当贡献。
(3) 牧草地(Pasture/Grazing land)。 牧草地用于生长牲畜需要的牧草。跟据 FAO数据,2007年全球有33.8×108 hm2牧草地。
生态足迹
(四)生态生产性土地分类
(4) 水产地(Marine and inland water areas)。海洋覆盖了地球上约 362×108 hm2的面积,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生态生产性水域面积并不大, 海洋渔业捕获量的绝大部分来自沿大陆架的近海域。根据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和FAO数据,2007年全球有24×108 hm2大陆架 近海面积和4.33×108 hm2内陆水域。 (5) 建用地(Built-up land)。建用地包括各类人居设施、道路、工业设施 等所占用的土地。根据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数据,2007年全球的建用地 面积为1.6959×108 hm2。

生态足迹理论PPT课件

生态足迹理论PPT课件
➢Mathis Wackernagel, Chad Monfreda, and Diana Deumling ,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Nations (November 2002 Update) [M], Redefining Progress,2002.
12
三、研究方法
27
四、应用
1、世界/国家/城市/个人生态足迹
(2)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
至今,WWF已经对约150个国家经进行生态足迹评价
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的生态影响模式(2009)
基国于生全态球超生载态的驱背碳建渔景动足设业迹用用,因地地研素究。了探1全索96国了1及中-2区国00域向8 的绿年生色中态经国状济生态转态。型足从的迹不道的同路组视,分角并构,提成剖出析以了下中五
人均
20
四、应用 新西兰作家Robert和Brenda Vale,《是时候吃掉狗狗了:环保生存奥义指南》。
人均
21
四、应用
1、世界/国家/城市/个人生态足迹
(1)地球生命力报告
世界自然基金会、伦敦动物学学会以及全球足迹网络共同编写, 每两年发布一次。报告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对自 然资源需求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影响。
➢龙爱华,张志强,苏志勇,生态足迹评价及国际研究前沿,地球科学进展,2004,19(6):971~981 16
三、研究方法
4、方法改进
(1)长时间序列动态评估是目前生态足迹模型的主流研究之一。
(2)探索非线性科学在生态足迹模型理论中的应用。
(3)与其他指标结合(如:福利指数、GDP,人文发展指数、农业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人类净初级生产力占用等)。 (4)其它。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
数据
2.各区人口数据 3.各区生物资源、能源生产和消费数据
• 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中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均衡因子:qi =pi /p (pi 为市域i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p为市域内全部土地的平 均生产力) 产量因子:Yzi =pzi /p(武汉市z区i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
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 含义: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吸收废弃物所需 要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
• 主要 生物生产性土地: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草地、建筑 用地和水域。
• 生态足迹计算公式:EF=N·[ef=rj·∑(aai)=rj ∑(Ci/pi)] • i为交换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为i种交换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产土地面积;N为 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rj为均衡因子;EF为总的生态足迹。

环规 第六章 生态足迹完美版PPT

环规 第六章 生态足迹完美版PPT

生态足迹提出
➢ 生态足迹是生态经济学家Rees教授于1992年首次提出,1996年 Wackernagel开展并完善的一种测度可持续开展的方法。
生态足迹概念
➢ 任何人口〔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 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 需要的生态生产性面积(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计量 单位为“gha〞(global hectare),即“全球性公顷〞。
据。
▪ Yj——产量因子 ▪ 一个将各国各地区同类型生态生产性土地转化为可比面积的参数。即为一
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世界该类型土地生产力的比率 ▪ 本文采用恒定世界单产法计算
计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按全球平均产量总生态足迹
EPi——全球平均生态生产力 表1 1990-2004某市生态足迹现状 〔1〕计算人类为了维持生存所需要占用的生态生产性面积;
的数量; • (2) 这些资源和废气物能转化为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
(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 •
计算模型
EFN•ef
n
i1
E CPii EQi
6
ECN•ec Aj •EQj •Yj
j1
E D ( E R ) N • e d ( e r ) E C E F
EF, EC分别为总的生态足迹和总生态承载力(gha); ef,ec分别为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gha);N为某地区总人口数(人); Ci为第i种资源消费量〔t〕;EPi表示第i种资源全球平均生态生产力(kg/gha);EQi为第i种资源所占用土地的均衡因子;Aj是j种类型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gha);Yj是j种不同类型生态

生态足迹优质获奖课件

生态足迹优质获奖课件
足迹空间分布均非常不均衡。2023 年,中国总生态足迹较大旳省份(该省份占全 国总生态足迹4%以上)有广东、山东、江苏、 河南、四川、浙江、河北、湖南、湖北,合计 占全国生态足迹旳53%;总生态足迹居中旳省份 (该省份占全国总生态足迹2%-4%之间)有安徽 、辽宁、广西、福建、上海、江西、黑龙江、 北京、云南、陕西、重庆、贵州、吉林、内蒙 古和山西, 合计占全国生态足迹旳41.1%;总生 态足迹较小旳省份(该省份占全国总生态足迹 2%下列)有新疆、甘肃、天津、海南、宁夏、 青海和西藏,这7个总生态足迹较小旳地域生态
中国生态足迹现状
在中国,近半个世纪旳发展轨迹是经济与社会全 方面发展旳轨迹,也是生态系统旳承载能力不断 提升与面临更大旳生态需求压力旳轨迹。尽管人 均生物承载力水平很低,中国拥有总量丰富旳生 物承载力,生物承载力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巴
西与美国。但种种数据表白,中国旳生态足迹 远远不小于生物承载力。
生态足迹账户广泛用来衡量人类对大自然旳需求。一 种国家旳生态足迹是生产其所消耗旳食物、纤维和木 材,吸纳其制造旳废物和提供空间进行基本设施建设 所需要旳土地总面积。一种国家需要消耗来自世界各 地旳资源和生态服务,它旳足迹就是这些面积旳总和 ,不论足迹落在地球旳何处。
生态足迹构成示意图
我们能够将生态足迹这么形象 地了解,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 发明旳城市、工厂、铁路、农 田……旳一只巨脚,踏在地球 上时留下旳脚印大小。
生态足迹现状
不同国家旳人口对地球生态服务旳需求具有明 显旳差别。根据WWF最新公布旳《地球生命力 报告2010》,2023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2.2全 球公顷,较全球平均水平低0.5全球公顷,在核 实旳153个国家中居第74位。
生态足迹现状
而在环境条件与土地利用实践旳区域差别方面,生物承载力在 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域之间也具有很大旳差别。从国家尺度来看 ,中国提供了全球9.5%旳生物承载力,人均生物承载力为1.0 全球公顷。但是中国消耗了全球生态承载力旳15%。

生态足迹研究报告PPT课件

生态足迹研究报告PPT课件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汇总 (hm2/cap)
人均承载力
人(均hm面2积/人)均衡因子
产量因子
均衡面积 (hm2/人)
耕地 草地 林地 建筑用地 水域 化石能源
2.8
2
0.5
0.19
1.1
0.91
2.8
2
0.2
1
1.1
0
承载力 (hm2)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12%)(hm2)
可利用生态承载力(hm2)
草地 草地
水域
2016个人生态足迹
竹笋干 945
5
板栗
3000
10
核桃
3000
5
柑橘
3500
20
蕉类
3500
20
荔枝
3500
5
龙眼
3500
5
沙田柚 3500
2
茶叶
566
1
木材
1.99
1
林地总和
0.005291005 1.14 0.003333333 1.14 0.001666667 1.14 0.005714286 1.14 0.005714286 1.14 0.001428571 1.14 0.001428571 1.14 0.000571429 1.14 0.001766784 1.14 0.502512563 1.14
2.5
年生态足迹(全球公
2
年生态足迹(全球公 顷), 刘荣凯, 1.9
顷), 李国托, 2.1
年生态足迹(全球公 顷), 周小惠, 1.83 年生态足迹(全球公
顷), 韦安, 1.72
年生态足迹(全球公
1.5 顷), 宁晓晴,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2
10
2021/3/12
11
全球生态标杆
扣除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土地面积后的世界
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为全球生态标杆,它 是各种土地类型的整合值。Wackernagel等 1997年计算得到世界人均占用生态生产性 土地1.8hm2。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 报告,应至少留出12%的生态承载力来保护
2021/3/12
5
2021/3/12
6
生态承载力
传统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不损害区域生产
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 的最大人口数。1991年Hardin从生态系统本 身的角度定义了生态容量的概念,即在不
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能完整的
前提下,可持续利用的最大资源量和废物
产生率。在此基础上,生态足迹理论将一
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
的面积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一表 征该地区的生态容量。
2021/3/12
7
2021/3/128源自2021/3/129
生态赤字/生态盈余
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差值为正 式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均占用资源 量超过了生态承载力,差值为负时称生态 盈余,表示人均占用资源量仍在生态承载 力允许的范围之内。该值定量化反应了区 域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生态生产性面积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 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生态生产也称生物 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从外界环境中吸 收生命过程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新的物 质,从而实现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在生态足迹 理论中,自然环境消纳污染物的作用(如林地 对CO2的吸收)也作为生态生产力的一种,其 大小表达了自然资本的生命支持能力。生态足 迹理论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6大 类:耕地、林地、草地、森林、化石能源用地、 建筑用地和海洋。
全球生态多样性。因此,实际人均占有量 为1.6hm2。用所研究区域的生态足迹与这个
值相比较,即可得知该地区资源利用量在 世界范围的位置。
2021/3/12
12
2021/3/12 13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生态足迹基本指标
2021/3/12
1
生态生 产性面

生态承 载力
生态赤
字/生态 盈余
全球生 态标杆
2021/3/12
2
生态足迹:(英文:Ecological footprint,EF) 就是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 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s),其含义就是要维持一个 人、地区、国家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指能
够容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
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足迹估计要承载一
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可供人类
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或者能够消纳废物的生
态系统,又称之为“适当的承载力” (appropriated carrying capacity)。
2021/3/12
3
2021/3/12
4
生态生产性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