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结课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目标的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在旅游活动中兼顾自然环境、文化遗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旨在通过积极的环保措施和对当地社区的支持,为游客提供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同时尊重和保护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在实践中,生态旅游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旅游活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其次,生态旅游需要与当地社区密切合作,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传统,并确保旅游活动对当地社区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有积极的影响。
在生态旅游的实践中,各国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可持续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建立了生态旅游保护区,设立了专门的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行生态旅游相关政策,鼓励旅游业者采用环保措施,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然而,生态旅游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生态旅游目的地面临着人为压力和环境破坏的风险。
此外,生态旅游也需要解决与当地社区的利益冲突问题,确保旅游活动对当地社区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
总结起来,生态旅游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旅游方式。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生态旅游可以为人们提供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
然而,生态旅游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合理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jessie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课程论文学院管理学院年级、专业、班级 2011级旅游管理5班姓名刘家利学号 201107420540绿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摘要:目前,许多国家或地区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部门和经济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旅游发展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而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
两者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不过近20 年时间,但已引起非常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它们的概念和内涵入手,在分析了现阶段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措施21世纪,世界进入“环保时代”和“绿色时代”。
随着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人们不在追求物质型消费,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日趋向上: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娱乐的不二选择。
因此,旅游,尤其是绿色旅游或称生态旅游,应该是实践与创造生态文明的先行者。
事实上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高达20%-30%。
目前,我国有着发展绿色旅游或生态旅游的资源比较优势,与当今旅游发展的生态化、个性化的趋势是相吻合的。
因此,“绿色”正被视为一种文明的标志,受到全球人类的崇敬、爱戴和保护,也是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绿色崇拜”氛围下,绿色经济、绿色消费、绿色营销、绿色GDP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绿色革命风暴”,绿色旅游也在其中。
一、生态旅游(一)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 CeballosLascuruin)于1983年首次提出。
他认为生态旅游就是“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这种行为不应使被观览的景物受到损失”。
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
目前,有关生态旅游的定义有许多,但其中具有广泛代表性还是国际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ety)在1993年提出的概念,它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论文(修改后)

生态旅游结课论文旅游管理08-1班阿吾利古丽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地域系统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中文名称:生态旅游资源英文名称:eco-tourism resources摘要:以生态美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
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的资源。
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的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
在世界上,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目前,野生动物资源使非洲成为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尤其是南部非洲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
在处亚马河流域的哥斯达黎加、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是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
在亚洲,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是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
此外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也有所发展。
这些地区和国家开展的主要生态旅游活动有野生动物参观、原始部落之旅、生态观察、河流巡航、森林徒步、赏鸟、动物生态教育以及土著居民参观等。
生态旅游资源在世界上,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发展最快、最受瞩目的焦点。
2002年曾被联合国定位“国际生态旅游年”。
与此同时,世界上很多机构(学术团体、公司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都把生态旅游作为协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最佳选择,这也是生态旅游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和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标志着生态旅游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在我国,生态旅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一词是随着生态旅游活动而出现的概念。
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论文

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论文第一篇: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论文论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态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在生态旅游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要以正确的对策去应对,本文将对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其应对对策进行系统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应对对策一、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生态旅游的概念包括四方面的内涵:第一,生态旅游的对象为一定的自然资源或与环境和谐统一的人文社会景观;第二,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它在生态上更关注延续性,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形式;第三,注重旅游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四,突出了生态环境的教育功能,通过生态旅游可以改变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观和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对资源与环境自觉保护的意识。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保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
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
需要认真研究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
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
同时,生态旅游应该把环境教育、科学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学习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大学校。
(二)、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中国自古以来的最高理想就是“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自古就重视与自然的融合。
并且保留了一大批可供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
据考证,中国生态旅游始于舜,盛于唐,宋,即我国生态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生态旅游所阐发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国古代先哲们那里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理论界研究发展,实际行为较少。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范文,目前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依托于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来发展的。
一、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实践(一)生态旅游的提出和生态旅游的内涵今天,旅游活动已经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备受世界关注。
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1950年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
国际旅游收入当前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已逾%,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汽车出口收入的%和机电出口收入的%。
旅游产业早已稳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2009年我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2400万人。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国民小康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旅游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但是,伴随着全球旅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甚至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废弃。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生态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逐渐兴起的,它是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áin)于1983年首先提出。
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研究和实践。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目录1.选题依据 (4)1.1研究的现状 (4)1.2.研究的背景 (4)1.3研究的目的 (4)2 .我国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5)2.1生态旅游的概念 (5)2.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5)3.我国生态旅游实践面临的问题 (8)3.1旅游环境问题严重 (8)3.2生态旅游认识不清 (8)3.3生态旅游的管理模式混乱 (9)4.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0)4.1为生态旅游发展筹集资金 (10)4.2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10)4.3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10)4.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10)参考文献: (11)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更好地发挥生态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生态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提出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筹集资金,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对公民的素质教育和环境意识的培养等思路。
关键词:中国生态旅游发展对策1. 选题依据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
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
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
特别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
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
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中国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国家,到处都是风光无限,美不胜收。
在这美丽的国家不仅有美丽的山水,还有壮丽的名胜古迹。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更多的旅游景点被人们所青睐。
但是有利就有弊,旅游业的乱开发使得旅游资源受到破坏,人与环境的和谐受到威胁。
这样就出现了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新观点。
生态旅游作为常规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游客在观赏和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
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愿意到大自然中游览而不是去现代的城市和海滨度假。
在开发旅游业的同时。
首先要对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能够真正认识生态旅游的本质,树立科学的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观念。
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重视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评估,把旅游环境当作旅游业的生命和形象。
并通过外部约束规范防止各种掠夺性的旅游开发和经营行为。
其次,要把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国家教育计划,同时在全社会经常通过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一些生态知识的介绍,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
最后,生态旅游区要充实导游人员的生态知识,在旅游过程中应用环境解说系统,联系景物,对游客进行生动活泼的环境教育,不仅能增加游客的知识和游兴,并使他们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宣传者和传播使者。
科学做好旅游开发,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不仅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
因此,在编制旅游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对旅游区的地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
此外,旅游地规模设计应与资源的环境容量相适应。
重点旅游项目必须先论证评估,后开发建设,不能超过其生态稳定性的界限,以保持其有完全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改善的能力。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_生态旅游资源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_生态旅游资源论文本文目录1. 生态旅游论文篇一 2. 生态旅游论文摘要3.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4. 生态旅游论文文献5. 生态旅游论文篇二6. 生态旅游论文摘要7.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8. 生态旅游论文文献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从而引发了生态旅游的兴起。
下面是今日首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旅游论文篇一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初探生态旅游论文摘要【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原则与注意的问题。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
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
1 生态旅游的提出1.1生态旅游的概念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
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
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成熟,人们越来越趋向于一种新型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带动了健康产业发展。
作为追求健康、返朴归真与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典型代表,生态旅游备受推崇。
1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
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
2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 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 同时也改善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经济收益, 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生态旅游。
然而, 目前的生态旅游仍只是一个新概念, 因为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科学的理解, 他们还普遍认为“旅游业”只是“无烟工业”, 生态旅游的发展仍停留在初级阶段。
现阶段, 生态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2.1.1 生态旅游资源遭受破坏无论是从概念内涵还是从具体生态旅游实践发展上看, 环境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的基础目标, 而环境保护是具有很强的公益属性的。
正是对这一公益属性的忽视造成了当前对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的破坏, 具体表现为: 1 )规划开发不当造成的生态系统破坏。
如: 景区城市化建设突出, 滥砍滥伐、乱建等现象时有发生;景区景观遭到严重破坏, 大量现代建筑物被引入原始生态区, 景区原有植物遭到严重破坏, 野生动物受到严重干扰等等。
2 )过多的游客进入以及不当的旅游行为超过环境承载力, 随环境造成了破坏。
3 )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污染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而破坏景区环境, 而且有覆盖面越来越广、破坏程度越来越深的趋势。
2.1.2 生态旅游的效益得不到充分展示生态旅游资源是开发生态旅游地区的重要优势资源,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则成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
而生态旅游的初衷是通过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 促进资源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但在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却忽视了生态旅游作为公共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1.3 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缺失旅游者想通过生态旅游走进自然、认识自然, 从而达到自觉保护自然。
因此, 对生态知识的普及教育应该是生态旅游活动组织的关键环节。
然而我国的生态旅游开发仍缺乏必要的环境教育设施和缺乏专业人员, 现有设施陈旧不堪, 设施所提供的知识内容也残缺不全, 展示手段更是保守落后、形式单调, 无法满足游人的需要, 生态旅游区的导游没有经过专业训练, 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 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2.1.4 当地居民社区无法从生态旅游中获益生态旅游开展的初衷是想通过开展各类生态旅游实践活动, 达到扶贫的效果, 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 目前社区还未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去, 当地人参与的主要形式只是停留在卖旅游纪念品的阶段, 这种零散的参与形式无法根本解决当地居民的贫困问题, 又导致市场管理混乱, 最后还会影响景区的主题形象。
2.2 对策2.2.1 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现有的生态资源,坚决制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加大植树、种花、种草力度,尽快提高森林和绿地的覆盖率,力争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2.2 编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规划,制止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良行为。
2.2.3 制定法规,加强科学管理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基础在于完善的法制。
因此开发生态旅游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法规作保障,并加强对生态旅游区的科学管理,做到“以法兴游”、“以法治游”,杜绝一切破坏环境资源的现象。
2.2.4 突出生态旅游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生态旅游成败的关键在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因此,应吸收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经验,立足本地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专项旅游产品。
在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一是要突出特色,二是丰富生态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2.2.5 提高参与性,改变单一的观光结构在考虑旅游与生态的关系时,应该掌握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在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使生态旅游者能够参与的新型观光结构,延长其逗留时间。
2.2.6 完善逗留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都是不可忽视的开发内容。
必须创造出可供游客逗留的环境,必须全方位地开发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项目,进行综合性的开发。
3 旅游地的类型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
按开展生态旅游的类型划分,中国目前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可以分为以下九大类:3.1 山岳生态景区以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等为代表。
山地是综合型的极具生态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
山地系统由于土壤、植被、生物、气候系统的垂直带谱分布明显,特别是我国地貌的区域的界山往往具有东西或南北自然环境的过度性质,不仅出现生态的、物种的多样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观、水文景观、气温景象的多样性与特殊性。
3.2 湖泊生态景区以长白山天池、肇庆星湖、青海的青海湖等为代表。
广东肇庆市的星湖风景名胜区,包括七星岩和鼎湖山两部分,是中国南方著名的旅游胜地。
很多游人对它评价很高,堤上杨柳、凤凰木成行,宛如几条绿色带子飘落在碧澄的水面上。
3.3 森林生态景区以吉林长白山、湖北神农架、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为代表。
森林休憩生态游是人们在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里所从事的以休憩活动为主兼有其他活动的旅游活动。
森林具有吸碳吐氧、阻风吸尘、降低噪声、净化水质、调节气温等多种生态功能,环境质量一流,特别是森林中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森林植物又能产生一种精气,也叫植特芳香气(外国称“芬多精”)可以杀灭有害细菌,消除病菌,具有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哮喘、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的功效。
3.4 草原生态景区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等为代表。
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条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
不管从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我国都具有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草原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游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可以大大地缓解生理、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
并且草原上独特的气候以及高质量的空气,是夏季避暑疗养的胜地。
此外,与草原自然风光相协调的民族风情体现了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对旅游者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3.5 海洋生态景区以广西北海及海南文昌的红树林海岸等为代表。
未受污染的沙滩和海水,充足的日照阳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是吸引人们到海滨或海岛旅游的重要条件。
海洋度假生态旅游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空气和阳光,海滨或海岛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是理想的休闲、度假、疗养的胜地;二是海洋资源,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海水本身就是美丽壮观的景色,五彩斑斓的充满神秘的海底世界更是诱人;三是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形态各异,气势壮观,构成海滨独特的自然景观。
3.6 观鸟生态景区以江西鄱阳湖越冬候鸟自然保护区、青海湖鸟岛等为代表。
湿地是一种多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
湿地之所以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除了其一般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外,还因为它为众多的生物种群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从而拥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堪称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成为鸟类特别是候鸟的繁育和越冬的天堂。
因此,湿地的生态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能给游人提供的新、奇、特、旷、野等观光旅游内容。
3.7 冰雪生态旅游区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吉林延边长白山等为代表。
玉龙雪山以险、秀、奇著称,它是一个集观光、登山、探险、科考、度假、郊游为一体的具有多功能的旅游胜地。
整个雪山集亚热带、温带及寒带的各种自然景观于一身,构成独特的“阳春白雪”主体景观。
3.8 漂流生态景区以湖北神农架等为代表。
3.9 徒步探险生态景区以西藏珠穆朗玛峰、罗布泊沙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为代表。
现在,徒步探险已经发展成一种旅游时尚,甚至正在掀起一股潮流,徒步探险不再是少数的几个侠客或者地质工作者的专利——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种多元化生活方式的形成。
4 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生态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发展,扩大了区域的经济来源,解决了当地脱贫致富问题。
然而生态旅游区各方面的管理措施还不十分完善,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隐患,对区域资源与环境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管理是生态旅游区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4.1 将预先控制、现时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进行旅游全过程管理在事先控制上,主要可以通过一些媒体,向旅游者进行有关方面的提前告知。
提前告知不仅利于游客以自己的旅游需求和目的做出决策,而且不会让游客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不至于损害旅游地的形象。
在事后控制上,关键的问题是疏导游客。
首先必须预先进行形象宣传与重塑,并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向游客传达,以改变游客心目中原有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以增强游客对这些区域的关注力与兴趣,从而减小游客对热点景区(点)和生态脆弱地段的环境压力;对于暂时性的规模较小的游客过多的问题,可以通过在旅游区附近设立带有一定教育性质的休闲场所来解决,既解决了游客等待的烦燥心理,又为游客集中了解地方文化提供了媒介和场所。
4.2 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控制游客行为首先是改变标示牌上内容, 即改变“严禁”、“罚款”之类的标语,以能表现旅游景点自身特色的亲切宜人的新鲜标语展现给游客,。
其次是改变通过罚款或其他惩罚手段的形式来杜绝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而是可以通过开发有意义的文化活动来引导游客行为由不文明向文明逐步转变。
可以对一些有特殊贡献的游客实行奖励或可以成为景区的形象代表,在旅游中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或者可以设计一些适宜不同年龄群或不同职业游客参与的游戏娱乐活动,让游客在娱乐体验中深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