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3000字

合集下载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精选5篇)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以下是作者整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最新读后感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1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可惜的是很多作者写了很多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最后还是对爱情一无所知,可恨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本身就不相信爱情。

很多伟大的作家都讨论过爱情,马尔克斯在这本书中也用一个故事写了自己的爱情观。

他说,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这就是《霍乱时期的爱情》。

首先,他探讨了爱情与时间的问题。

他的观点很明确,活到老,爱到老,他不只一次提到51年这个漫长的时间,并且干脆让小说中的人物来表达这一观点。

费尔米纳的儿媳就是这样,她站在婆婆的一边,她支持婆婆的行为,并且努力说服丈夫也接受。

另外,对于自己女儿的胡言乱语,费尔米纳做的坚决,甚至可以说是绝情。

女儿的反对所造成的她的厌恶情绪,比她年轻时与阿里萨的关系遭到父亲的反对时的反映更加强烈。

我们都说爱情是永久的,我们都期待地久天长的爱情。

我们为一对牵手过马路互相搀扶的老人而感动,说明打心底里我们是这么相信的,可是,如果你得知这对老人没有结婚,只是处于恋爱阶段,你又会作何感想?或者说,老人是否可以拥有爱情?在这本书里,前半段多是阿里萨荒唐的单相思与费尔米纳朦胧的少女情愫,那种单纯青涩的确美好,但是,这种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的两心相悦才是爱情的最美阶段,这个阶段的爱情才是费尔米纳一直所向往的,书中写到“他昔日的信中没有一行字,他自己令人厌恶的年轻时代中没有一刻钟曾使她感到一个星期二的下午由于没有他在身旁而显得如此漫长,如此孤独,如此难以忍受”。

此外,小说中也提到,当年费尔米纳放弃与阿里萨的关系是由于在她眼里,他更像是一个影子,而不是一个真实的人。

而如今,五十一年后的重逢,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就牵扯到爱情中的另一个问题,即恋爱关系的处理问题。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7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7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7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是我在五月的最后一天看完的,本来想趁热打铁,在刚看完心里废话最多的那会写读后感,但又再次因为懒惰我迟迟未写。

恰巧昨儿玩了一会的真心话大冒险,免不得回答了一些关于爱情的问题,思考问题时突然感到我的脑瓜壳被敲了一下,好像是有那么个读后感还未完成,并且觉得心里确实有些想法,就算再懒也得把它们一吐为快为好。

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在网上一搜就是一箩筐,我既不懂马尔克斯,又不懂文学鉴赏,也就不班门弄斧写那种文绉绉的、拿腔拿调的书评,只是就衔取一小部分的内容、再结合自身经历稍稍写写杂乱的感想——而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花冠女神”费尔明娜对茄子态度的变化。

费尔明娜从对茄子的“深恶痛绝”,再到后期恨不得天天吃“茄子大餐”,这是费尔明娜对乌尔比诺医生的让步,是在他们长期相处下所做的妥协,是为他们的爱情所做的改变,而闷在我肚子里就快发霉了的,就是一个人是否要因为爱而做出改变这个问题。

好巧不巧,本人最近刚刚开始接触《中庸》。

虽然我自身的思想没什么深度,根本读不懂《中庸》,但是《中庸》中的某些思想却深深在我愚蠢的脑袋里留下烙印:中庸,是坚定、是勇毅,是多元协调、独立不倚。

昨儿个有位朋友抽到的真心话问题是:你会为喜欢的人做出什么样的改变?那位朋友的回答是:在不触碰原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出改变。

虽然这不是对我的提问,但是我也不由自主并且自以为是地自己在心里回答了一遍这个问题:首先,我为我这位朋友敢于为爱献身的精神感到感动,并且我大体上同意并且支持他的想法,毕竟相爱的双发相互磨合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没人会说这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并不对其百分百地赞同,因为我并不想对所爱之人做出太大的改变,并且我也不希望对方因为我而做出太大的牺牲。

虽然不知道“中庸”放在“爱情”这种语境下合不合适,但我还是希望相爱的双方在互爱中能做到“坚定勇毅”,不论对方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依然能够坚持自我的独立。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大学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大学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大学生篇一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贼牛的书,叫《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书啊,真的让我心里跟坐过山车似的,七上八下的。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好看?不就是个爱情故事嘛。

可看着看着,我发现我错得离谱!书中那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简直让我惊掉下巴。

阿里萨对费尔米娜的爱,那叫一个执着,也许在别人眼里就是死脑筋。

这要是我,被拒绝一次可能就打退堂鼓了,可他不,一直等着,盼着。

我就在想,这到底是真爱还是执念呢?可能两者都有吧。

再说费尔米娜,她嫁给乌尔比诺医生,过上了看似体面的生活。

可这真的是她想要的爱情吗?也许她自己都不清楚。

书中描绘的那个时代,霍乱横行,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

爱情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既脆弱又顽强。

就像我们现在,疫情来了,很多情侣被迫分离,有的感情淡了,有的反而更坚定了。

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读完这本书,我忍不住问自己:啥是真正的爱情?是激情澎湃的瞬间,还是细水长流的陪伴?我觉得吧,可能都有。

爱情这玩意儿,谁能说得清呢?总之,《霍乱时期的爱情》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让我明白,爱情这东西,复杂着呢!篇二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哎呀妈呀,《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可真是把我给整懵了!一开始,我以为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爱情故事,谁能想到它能这么复杂,这么让人纠结!阿里萨对费尔米娜的那种爱,到底是爱还是不甘心呢?我一直在心里琢磨。

你说费尔米娜,她到底有没有爱过阿里萨?也许曾经有过那么一瞬间?还是她只是被当时的氛围冲昏了头脑?我觉得她自己可能都搞不清楚。

还有那个乌尔比诺医生,他和费尔米娜的婚姻,看起来挺美满,可真的幸福吗?说不定只是表面的风光罢了。

这书里的爱情,有时候让我觉得美好得不像话,有时候又让我觉得无奈得想哭。

就像我们的生活,一会儿阳光灿烂,一会儿又乌云密布。

想想我们现在的爱情,动不动就看脸,看钱,真正纯粹的爱能有多少?难道像书里那样跨越时间和困难的爱情,真的只存在于小说里吗?我一边读一边想,要是我是阿里萨,我能坚持那么久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反正这本书读完,我是五味杂陈,心里乱糟糟的,爱情这东西,真的太难懂啦!篇三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朋友们,《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我读完后真的是感慨万千啊!一开始,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可没想到,它就像一个神秘的迷宫,让我越陷越深。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标准范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标准范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标准范文霍乱时期的爱情是生活中刻骨铭心的一场旅行,读完这部小说,我仿佛也经历了一段情感的洗礼。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的经典之作,以马尔克斯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叙述了主人公费尔明与费尔米娜之间的爱情故事。

尽管背景是一个充斥着死亡和痛苦的霍乱时期,但爱情却在这个不可能的时刻里绽放出无尽的光芒。

小说围绕着费尔明与费尔米娜之间的爱情展开,他们本是小时候的朋友,却因为一场来自费尔明的情书彻底改变了彼此的命运。

费尔明深爱着费尔米娜,把所有的心思和感情都寄托在她身上,而费尔米娜则曾经不接受费尔明的爱情。

然而,在经历多年的分离后,当费尔明患上霍乱病毒时,费尔米娜才意识到自己对他的爱情。

在费尔明无尽的等待和费尔米娜慢慢醒悟的过程中,他们终于再次相聚,重新点燃了曾经的爱情火花。

费尔明与费尔米娜之间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正是这些挫折让他们的情感变得更加珍贵和真实。

小说中,马尔克斯描绘了一个真正的爱情,不是浪漫无尽的甜言蜜语,而是细水长流的相互扶持。

无论是费尔明在死亡的边缘坚定地等待费尔米娜的到来,还是费尔米娜用尽各种办法寻找到费尔明的下落,亦或是他们在痛苦中相互照顾,这些都是对爱情最真实的写照。

小说中的霍乱时期为故事增添了一种悲剧色彩,每一页都充满着死亡和痛苦的阴影。

人们生活在死亡的威胁下,每个角色都在默默面对这一悲惨的现实。

然而,在这个绝望的时刻,爱情却如一束明亮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的心灵。

费尔明和费尔米娜就是这样两个被爱情拯救的人,他们通过彼此的爱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爱的伟大。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篇小说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爱情的问题。

它让我明白了,爱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与考验。

正如费尔明在等待费尔米娜的时候说:“只要相信你会回来,不择一切地等候早就准备好了。

”爱情需要相互的承诺和付出,而时间和距离并不能打败真正的感情。

此外,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令人难以忘怀。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一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爱情的全部答案。

阅读这本书的好处是重新相信爱情,坏处是意识到即便相信也无济于事。

书中的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他们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波折。

年轻的阿里萨对达萨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爱情追逐。

那一封封炽热的情书,承载着他对爱情的纯真向往,在那个霍乱肆虐的年代,为达萨的生活带来了别样的色彩。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门第的差异、父亲的阻挠以及达萨内心的矛盾,让他们的爱情在看似最美好的时刻戛然而止。

阿里萨在失恋后纵情声色,沉湎肉欲,他的风流韵事数不胜数。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达萨始终是那个无法被替代的存在。

而达萨在经历了婚姻的平淡与琐碎后,也会在某个瞬间想起阿里萨。

他们就像两条相交后又渐行渐远的直线,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可命运又似乎总是将他们牵扯在一起。

当老年的他们再次相遇,那种对爱情的执着依然在彼此心中燃烧。

在那艘象征着他们爱情归宿的轮船上,他们终于放下了过去的种种包袱,坦诚相对。

这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告诉我们爱情并非一帆风顺,它可能会被时间、距离、社会地位等因素所影响,但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考验的。

即使在漫长的人生中,两人各自经历了无数的人和事,可那份最初的情感依然有着强大的力量。

它让我们明白,爱情是复杂而多元的,既有美好的憧憬,也有残酷的现实,但只要心中有爱,人生就不会是一片荒芜。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2《霍乱时期的爱情》宛如一首悠扬而深沉的爱情挽歌,它奏响了人性、时间与爱情交织的旋律,让读者在爱情的长河中畅游,感受其中的甜蜜与苦涩、希望与绝望。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的爱情,始于青春年少时的怦然心动。

阿里萨那充满诗意的情书,如同春日里的花朵,绽放在达萨的心田。

他们在彼此的眼中是那样的完美,爱情在他们心中是那么的纯粹,没有丝毫杂质。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1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1一些朋友一边纳闷一边想象以后我的男朋友会是什么样子的,会有怎么样的品性。

我笑而不语。

其实我也想知道,我每天都向上天祈祷,赐我个男人吧。

前些天和老郭出去玩,她问我这个问题。

我想了会说,首先他会写诗,他是个诗人。

虽然诗人通常都穷困潦倒,但也仅仅只是在于谈恋爱的时候能和个诗人谈恋爱,结婚就有些不现实。

如年轻的阿里萨。

阿里萨是个诗人,我相信阿里萨写的情书是天底下最美的情书,我相信费尔米纳再也没收过比阿里萨的更美好的情书。

然而描写费尔米纳见到阿里萨的那一段是多么地深刻,多么地令人心疼。

事实上,这里立马让我联想到了恋的人们。

不能怪费尔米纳啊,每天都能收到天底下最美妙的情书,对这个未曾见过面的情人充满了幻想,充满了理想。

谁知道这些情话竟然会出自一个黝黑瘦小和自己理想中的幻想天差地别,俨然像做了个爱丽丝梦游奇境回到现实的梦啊。

恋何尝不是这个样子。

友早在一百年前就见光死了。

多么现实的描写。

马尔克斯高明啊。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2费尔明娜·达萨与弗洛伦蒂·阿里萨间跨越一生的执着爱情令我无数次泪落。

比起加西亚·马尔克斯那部被誉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巅峰之作的《百年孤独》我更钟爱《霍乱时期的爱情》。

而加西亚·马尔克斯也自白道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

弗洛伦蒂·阿里萨他对费尔明娜·达萨的漫长爱情从一个世纪延续到另一个世纪。

令我吃惊的是他将灵与肉完全分割开来。

他在精神完全忠贞于费尔明娜。

达萨,但在肉体上却并未如此。

他与许多女人发生过关系,尽管他直至最后也未曾娶妻。

不过尚且差强人意的一点是他并未让那些众多的女人被她知晓。

由此可以知晓他的保密工作做的是十分完美的。

虽然他在肉体失贞,但我还是为他对这段初恋的执着所感动。

书中有句话注定了他们的命运。

有一天弗洛伦蒂。

阿里萨遇见了费尔明娜。

达萨,他天真的日子从此结束。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范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范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范文《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主人公费尔明娜的人生为主线,讲述了她和三位男子的爱情故事,并在霍乱肆虐的年代揭示了爱情的坚韧与无奈。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触动,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在这个小说中,马尔克斯以他独特的叙事风格,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他描写了一个充满细节和色彩的虚构世界,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费尔明娜沉浸在书中的情景。

她热爱阅读,对文字充满热情,这给了她力量去抵抗孤独和压力。

马尔克斯以他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费尔明娜对文字的痴迷和对暴力时代的反抗,使读者不禁陷入对自己对文字对世界的思考。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费尔明娜与三个不同的男子有过爱情经历,每段爱情都饱含着独特的情感和意义。

首先是她与德尔卡罗的爱情,一个富有野心和傲慢的医生。

这段爱情被费尔明娜看作是她的唯一爱情,然而德尔卡罗并不珍惜她,最后两人分道扬镳。

接着是费尔明娜与阿米内斯托的爱情,这是一段并不纯粹但却真实的爱情。

阿米内斯托对费尔明娜非常疼爱,但却不忠诚,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分手。

最后是费尔明娜与百合男的爱情,这段爱情充满了辛酸和无奈。

百合男是费尔明娜的值得依赖的朋友,他爱她,却始终不能满足她的需求。

这些爱情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情的复杂和无法预测性。

此外,小说还通过描写霍乱的肆虐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人性的亲近和善良。

在霍乱时期,人们生活在恐惧和死亡的阴影下,但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情的追求。

这种希望和坚持的精神在费尔明娜和百合男的爱情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虽然他们的爱情不能被彻底实现,但他们依然相爱相守,用坚毅的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

这种对爱情和生活的态度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综上所述,读完《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深受马尔克斯的叙事艺术和情感表达所触动。

这是一部充满细腻和感性的作品,它以费尔明娜的爱情经历为主线,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人性的亲近和善良。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精选5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精选5篇)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精选5篇)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精选5篇)《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霍乱时期的爱情读后感【篇1】《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我看了三遍。

相较于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另一部扛鼎之作——《百年孤独》而言,我在直观上感觉这部小说的可读性更强一些。

一方面,《霍乱时期的爱情》虽然出自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家之手,但其写作风格却更贴近现实,而非魔幻;另一方面,这个故事不似《百年孤独》那样以波澜起伏的拉美历史为大背景来批判现实,而是着眼于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爱情话题,少了几分厚重,多了一丝温暖。

故事的框架毫无悬念地是三角恋:出身卑微、气质阴郁的二十二岁青年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痴狂地爱上了富家女费尔明娜·达萨,费尔明娜·达萨最初为他的狂热的爱情所感动,接受了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却又在经历了一次父亲为了拆散二人而刻意安排的长途旅行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之间的爱情是如此的虚无缥缈,遂不留情面地拒绝了他,嫁给了同样对自己一见钟情、身世显赫,并且因阻止了霍乱肆虐而深受市民爱戴的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

此后,费尔明娜·达萨在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的生活中品味着爱情与婚姻之间的微妙差异,而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则在一次又一次空虚的猎艳行为中孤独地等待着费尔明娜·达萨回心转意的爱情。

五十一年之后,年迈的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因为爬上树去抓鹦鹉而失足摔死,弗洛伦蒂诺·阿里萨终于又鼓起勇气再次向费尔明娜·达萨重申了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意,费尔明娜·达萨经历了重重的内心斗争,亦终于接受了初恋情人的邀请,二人在一条渡轮上重新燃起了迟来半个世纪的爱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写得牛逼倒是其次啦,主要是我预感它将和我的人生形成了某种宿命般互文关系。

当然,这篇也是需要你看过这本书才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这真的是一部很伟大的小说,推荐给你们。

总的来说,马尔克斯很伟大,他用一本书就已经把爱情说得很透彻了,甚至不放过任何细枝末节,比如如果你把阿里萨和任何一个情人的故事单拿出来,都是一个套在大类型下的小类型,这些故事姿态各异,几乎穷尽了人类关于爱情的无数心灵秘密。

先解决一个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之前两人在信里聊得好好的,回家后费尔明娜却在集市里莫名其妙对阿里萨说:“忘了吧。

” 并在最后的绝交信里写道:“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一场幻觉。

” 费尔明娜突兀的拒绝要和全书另一个诡异的谜题结合起来看,就是为什么费尔明娜明明对医生没什么好感,甚至在父亲掺和后更觉得医生是父亲的同谋时,突然决定和医生结婚呢? 你可以说是因为父权的压力。

但如果你将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或者说,关于爱情,没有这么简单。

马尔克斯真的是大师,他比女人还懂女人。

我先提炼一个核心观点:医生绝对不是配角,也绝对不是用来衬托阿里萨的。

医生和阿里萨是费尔明娜生命中的双子星。

他们有着迥异的性格和行事作风,他们有着对方身上无法拥有的各自的优点,同时也拥有这各自致命的缺点。

医生的优点,是稳靠。

他出身名门,能力出众,又是实干家。

比如他能在霍乱时期井井有条地安排城中的卫生工作,比如他能勇敢并目的明确地邀请费尔明娜上马车而不是像阿里萨一样陷入自我折磨。

比如阿里萨也承认他“魅力独特,风度翩翩”。

你可以粗暴地把医生理解为“理性”。

费尔明娜在他这里获得了某种似乎可以触碰到的安全感。

但这种理性在他们进入婚姻后,又变成了爱的某种阻碍。

从开篇的香皂事件,到后来的各种大小冷战都是如此。

黑人女子总结得很好:“他做了许多事……这样可以免得去想(爱情)。

”医生用忙碌和世俗的成功来逃避对爱情的思考和他对这种思考的无能。

而阿里萨恰恰相反,他想得太多了。

他狂热而疯癫。

无法很好地将工作和爱情分开,比如陷入爱情后,他会把邮局的旗子弄错。

哪怕是在分开后,他努力出人头地的理由,也不是工作本身,而是换取名声和金钱以“配得上费尔明娜”。

同时,他写的公文无法摆脱抒情体——情感的洪流已经内化到了他的内心,他无法改变自己这种热烈如火而又狂乱的性情和情感状态。

你也可以粗暴地把阿里萨理解成“感性”。

粗暴的意思是,他们的性格其实并没有这么绝对,只是大多时候如此罢了。

费尔明娜因为他的浪漫爱上他,最后也因为恐惧他的浪漫而不敢跟他结婚。

因为这种浪漫有危险的气息,充满了不稳定和虚浮。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阿里萨的狂热让费尔明娜有一种负罪感。

她觉得自己必须要付出同等的狂热才能保持平衡,但这种狂热让她疲惫和不安。

你发现有趣的事情了吗?是的,上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居然都是一回事。

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互相转化。

费尔明娜在和父亲旅行时偷发电报时感受到的那种最纯粹的、最奋不顾身的爱情,在她21岁突然在市场上面对平庸的生活时被击碎。

“二十一岁在她心里是向命运屈服的秘密界限。

”于是,从年少不顾一切的浪漫爱情到实打实柴米油盐的婚姻生活中,阿里萨的优点就变成了缺点。

书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费尔明娜当初在某种乍现的成熟之光中拒绝了阿里萨,但很快,她就因遗憾与负疚感到了痛苦,但她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费尔明娜发现了潜意识中阻碍她爱他的原因,她说:‘他就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

” 这个成熟之光,就是她成为必须要剔除不必要的爱情,成为大人的标志。

而“影子”就是虚无的象征。

医生也一样,他的优点让费尔明娜几乎没有后顾之忧地从容地与他走进婚姻。

但安全感并不能带来某种人内心渴望的超功利的爱情。

医生的优点在漫长的家庭生活中也渐渐变成了缺点。

就像书中说的:“他那样一个天主教的卫士,向她提供的竟然仅限于世俗的好处: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

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

” 每个女人都想同时和阿里萨和医生结婚,但最终,大多数人,只能和阿里萨恋爱,和医生结婚。

每个男人都想既当阿里萨又当医生,但人无完人,他们的渺小只能让他们选择做其中一个人。

费尔明娜和两个人的感情,其实都是爱情。

只不过是人们希望在小说中找到浪漫,而刻意偏向阿里萨而已——他们不愿承认,能在琐碎中度过一生,也是一种伟大的爱情。

比如费尔明娜自己也承认:“那是她一生中最快乐也最舒心的三十年……如果再让她选一次,她还是会从世间所有的男人中选中她的丈夫。

”医生说:“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费尔明娜意识到这句话是为她和医生“带来幸福时光的月亮宝石。

” 因为比起阿里萨那种不可捉摸的爱情魔力,稳定也是爱情的一种状态。

你看,阿里萨和医生,恋爱和婚姻,本身就是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的。

接着,说说阿里萨的感情。

首先说他对其他女子的感情,与费尔明娜“双子星理论”不同的是,尽管阿里萨穷尽一生也在寻找着能够在某个阶段代替费尔明娜的另一个女双子,但对费尔明娜深邃的爱让他只能以她为支点,不断向外延伸,最终却无奈地回到原处。

纵观阿里萨的情感史,他的几百段艳遇,就如书中所说,是“他对费尔明娜的虚无缥缈的爱可以用世俗的激情来替代。

”包括后来的几个寡妇和人妻,都是停留在粗浅的肉欲替代上,从来没有人能在精神上替代费尔明娜。

书里说:“只因缺少那一个女人,他便希望同时和所有女人在一起。

”但这种疯狂的填补,带来的是更大的空虚。

阿里萨莫名其妙的船上初夜,带走了他肉体上的童贞。

而最后和费尔明娜也是在船上,就形成了一种对照,这里是在说,费尔明娜从一开始,就带走了他精神上的童贞。

这就是阿里萨在船上说“保留了童贞”的意思。

当然,漫长的人生中也有几次危险的遭遇。

比如,阿里萨差点就从精神层面爱上的那个黑人女子。

在船厂能力出众的黑人女子,似乎算得上阿里萨不多的灵魂伴侣,书中阿里萨直到最后也没有和她发生关系就说明了这一点。

她也是阿里萨一生唯一一个想对之倾述关于费尔明娜秘密的人。

阿里萨将这种倾述的欲望作为黑人女子与众不同的证明,他觉得他与黑人女子的爱情和其他人不同,不需要用性爱来证明。

但这种爱细想之下是讽刺的——尽管倾述代表了某种信任和契合,但倾述的秘密竟然是阿里萨和另一个女人的爱情。

阿里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种讽刺,所以在最后决定不再向她说这段往事。

因为这不仅是对费尔明娜的侮辱,也是对黑人女子的侮辱。

阿里萨的最后一个情人,少女。

可以理解为阿里萨内心对年轻的费尔明娜的一个投影。

我倾向于这个人也许并不存在,只是阿里萨的幻想。

那么最后她魔幻的富于象征意味的自杀也就讲得通了:当老年阿里萨和老年费尔明娜在船上赤裸相见,坦然接受各自衰老的身体,接受时间对人的摧残时,这个年轻的投影就没有存在必要了。

这么看来,看似一生花心的阿里萨其实是最为忠诚的那个,而看似一生都和医生相濡以沫的费尔明娜,却实实在在地比阿里萨多了一段爱情。

接着,说“茄子”和“抒情体公文”。

茄子对费尔明娜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

她从不喜欢吃,到嫁人后被婆婆逼着吃,再到爱上吃茄子。

代表了她和某种恐惧、某种厌恶的妥协,也代表了某种自愿的和解。

从爱上茄子时,费尔明娜就完成了转变,她意识到爱情不仅仅只有一种方式,她从另一个角度接受了医生的爱情而不是仅仅把他当做稳妥的结婚对象。

在全书最后那艘代表了她和阿里萨那艘自由的船上,医生的幻影出现了,向她告别,这说明她是真正爱过医生的。

船上做的菜也是和医生有关的:爱情茄子。

与费尔明娜相对的是,阿里萨也有自己的“茄子”,那就是“抒情体公文”。

起初,阿里萨因为“时时刻刻思念费尔明娜”而“永远都学不会在写作时不去想她”。

他以为这是他爱的象征,但这恰恰是费尔明娜恐惧他的地方。

因为阿里萨身上的不稳定,费尔明娜拒绝了他,但爱本身没错,随之而来愧疚感和负罪感让她觉得“自己在他身上播下了仇恨的种子,而时间将使这种子生根发芽。

”她恶毒的回信既是对阿里萨一直在用过往折磨她的愤恨,也是出于对自己那种巨大负罪感的自欺欺人。

事情的转机,就在于阿里萨文风的转变——他用一生的时间、试错和思索来证明了他的狂热不过是一种更为宏大的理性。

他不再抒情,而是“将思考隐藏在一种家长式的淳朴文风之下,如同一个老者的回忆,为的就是不那么明显地被人看出,这实际上是一封倾述爱情的书信。

” 年岁的增长让他懂得费尔明娜最怕的就是负罪感:“他知道,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哪怕流露出一点点怀旧之情,都可能搅起她对往事的反感。

” 他以平和的方式教会费尔明娜:“教会她把爱情想象成一种美好的状态,而非达到任何目的的途径。

” 费尔明娜也惊讶于他的转变,信里关于人生、爱情、老年、死亡的思考,让她觉得“发现了一个陌生的阿里萨,他的真知灼见和他年轻时那些炽热的情书不相符。

”让她觉得自己“获益良多”。

时间证明了阿里萨旷日持久的浪漫主义,在“新忠诚号”上,费尔明娜放下了恐惧,并接受了他。

在伴随了一生的爱情霍乱里,他们升起了让世俗远避的黄旗,开始了一生一世的航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