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高中化学教学(教案)之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目标:1. 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概念;2. 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3. 学会运用溶解度积常数进行分析与计算;4. 能够应用溶解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2. 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与应用。
教学难点:1. 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2. 溶解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实验器材;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难溶电解质(如胆矾、氢氧化铁等),引导学生思考难溶电解质的概念及存在的溶解平衡。
2. 提问:什么是难溶电解质?它们在溶液中如何存在?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5分钟)1. 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表示方法。
2. 讲解溶解度积常数(Ksp)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通过示例,解释溶解度积常数在判断难溶电解质溶解度方面的应用。
三、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15分钟)1. 讲解温度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介绍勒夏特列原理。
2. 分析浓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对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影响。
四、溶解度积常数的应用(15分钟)1. 讲解如何利用溶解度积常数计算实际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2. 通过实例,介绍溶解度积常数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 布置作业:运用溶解度积常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和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溶解度积常数进行分析与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活力。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实验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5分钟)实验目的:1. 观察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 探究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三章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41张PPT)

Qc > Ksp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栏 目 到新的平衡; 链 接 = Q =K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c sp
Qc < Ksp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 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无论难溶性物质还是易溶性物质,上述规律均适用。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条件使平衡移动 ——溶液中的离子转化 为沉淀,或沉淀转化为溶液中的离子。
应用 思考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 SO,你选择加入钙盐还是钡盐? 为什么?
栏 目 链 接
提示:加入可溶性钡盐。因为 BaSO4 的溶解度比 CaSO4 的溶解度小,用Ba2+沉淀SO更完全。
2.只有难溶电解质才存在溶解平衡吗? 提示:不仅难溶电解质存在溶解平衡,在易溶的饱和溶 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如饱和NaCl溶液中存在溶解和结晶 平衡。
栏 目 链 接
Mg(OH)2的质量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要点二
沉淀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生成的应用。 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 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 的。 (2)沉淀的方法。
栏 目 链 接
①调节pH法。
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氯化 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3NH · Fe 3 H2O===Fe(OH)3↓+3N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1)调节溶液的pH法:使杂质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
(2) 加沉淀剂法:如除去溶液中的 Cu2 + 、 Hg2 + ,可加入
Na2S、H2S等作为沉淀剂。
高二下学期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归纳

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归纳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 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 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归纳, 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一)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定义:在一定温度下, 当把PbI2固体放入水中时, PbI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PbI2表面上的Pb2+离子和I-离子, 在H2O分子作用下, 会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
反过来在水中的水合Pb2+离子与水合I-离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 其中一些Pb2+(aq)和I-(aq)在运动中相互碰撞, 又可能沉积在固体表面。
当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时, 在体系中便存在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关系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 一种动态平衡, 其基本特征为:(1)可逆过程;(2)沉积和溶解速率相等;(3)各离子浓度不变;(4)改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平衡移动。
2、溶度积的一般表达式:AmBn(s)mAn++nBm-Ksp=[An+]m·[Bm-]n在一定温度下, 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用符号Ksp表示。
3.溶度积的影响因素:溶度积Ksp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它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与浓度无关。
但是, 当温度变化不大时, Ksp数值的改变不大,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常用室温18~25℃的常数。
4.溶度积的应用:(1)溶度积Ksp可以用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 K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2)溶度积Ksp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情况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方向。
5.溶度积(Ksp)的影响因素和性质:溶度积(Ksp)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 与沉淀的量无关, 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平衡发生移动, 但不能改变溶度积, 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Ksp不同。
高三化学 第三章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高三

Hg2++S2-= HgS↓
思考与交流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加入钡 盐还是钙盐?为什么?
加入钡盐,因为BaSO4比CaSO4更难溶,使 用钡盐可使SO42-沉淀更完全
2、是否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通过沉淀反应全部 除去?说明原因。
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通过沉淀完全除去,因为 不溶是相对的,沉淀物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2、沉淀的溶解
分析:难溶于水的盐,有些能溶于酸中 如:CaCO3、FeS、Al(OH)3、Cu(OH)2溶
于盐酸。
原理 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 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沉淀的溶解
写出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溶解
Mg(OH)2(s)
Mg2+(aq)+2OH-(aq)
沉淀
1、若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完成实验,记录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管编 号
①
②
对应 试剂
少许Mg(OH)2
少许 Mg(OH)2
滴加 2ml蒸馏水, 试剂 滴加酚酞溶液
2ml盐酸
说明
固体无明显 溶解
现象 溶解现象, 迅速溶解
溶液变浅红
③
④
少许 Mg(OH)2 3ml饱和 NH4Cl溶液
逐渐溶解
少许 Mg(OH)2
2mlFeCl3 溶液
H2O+CO2
2HCO3-
龋齿
应用3:龋齿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
①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难溶物质保护
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 5Ca2+(aq) +3PO43- (aq) +OH-(aq)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化学平衡研究的延伸和拓展,也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重要部分。
本节内容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
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方法包括让学生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和平衡移动的过程,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建立和应用。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可以通过实验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进行过量NaCl溶液和少量AgNO3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有Ag+的检验实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自主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此外,通过对硬水软化和水垢处理的探讨,巩固和应用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
最后,通过随堂练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特别是针对CaSO4的溶解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将加深对复分解过程平衡移动的认识,并思考、讨论、归纳这一过程中的条件和知识点。
首先,我们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总是向着反应体系方向进行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探究,我们可以拓宽和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认识,获得新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随堂练,让学生思考、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氟牙膏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难溶电解质的理解,并巩固新知识。
在实验探究方面,我们将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是向CaCl2溶液中添加Na2CO3溶液和Na2SO4溶液,观察生成的沉淀;实验二是对比CaCO3和CaSO4的酸溶实验。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过程。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检测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检测题和答案1.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物MnCl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相关性质是( )A.具有吸附性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解析:题给信息中有“通过添加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的提示,所以该除杂方法的原理是利用难溶物质溶解性差异将杂质转化为更难溶物质而除去,由此可以确定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C2.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解析:利用溶度积比较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大小时,必须是阴、阳离子比相同的物质才可以直接比较,如:AB、CD都是1∶1型,可以直接比较,而AB2和CD不可直接比较,A项错误;Ksp不受溶液浓度的影响,只是温度的函数,B 项错误;存在沉淀的转化AgCl(s)+I-(aq)===AgI(S)+Cl-(aq),C项正确;D项在碳酸钙沉淀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溶解平衡向右移动,D项错误。
新课标第一网答案:C3.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Na2S溶液反应的情况如下:(1)CuSO4+Na2CO3主要:Cu2++CO2-3+H2O===Cu(OH)2↓+CO2↑次要:Cu2++CO2-3===CuCO3↓(2)CuSO4+Na2S主要:Cu2++S2-===CuS↓次要:Cu2++S2-+2H2O===Cu(OH)2↓+H2S↑下列几种物质溶解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Cu(OH)2>CuCO3>CuSB.CuS>CuCO3>Cu(OH)2C.CuS>Cu(OH)2>CuCO3D.CuCO3>Cu(OH)2>CuS解析:物质的生成物溶解度越小,反应越易发生,在(1)中S[Cu(OH)2]答案:D4.已知25℃时,电离常数Ka(HF)=3.6×10-4,溶度积常数Ksp (CaF2)=1.46×10-1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析版)1 / 11第第第 第第第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课后巩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分)1. 在一定温度下,当Mg(OH)2固体在水溶液中达到下列平衡时:Mg(OH)2(s)⇌Mg 2+(aq)+2OH −(aq),若使固体Mg(OH)2的量减少,而且c(Mg 2+)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加MgCl 2B. 加H 2OC. 加NaOHD. 加HCl【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答该题。
【解答】A.加入MgCl 2,增大了c(Mg 2+),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故A 错误;B.加入适量水,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减少,由于仍是Mg(OH)2的饱和溶液,所以c(Mg 2+)不变,故B 正确;C.加入NaOH ,增大了c(OH −),使溶解平衡逆向移动,Mg(OH)2固体的量增加,c(Mg 2+)减小,故C 错误;D.加HCl ,消耗了氢氧根离子,使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固体的质量减少,c(Mg 2+)增加,故D 错误;故选:B 。
2. 某温度下向含AgCl 固体的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减小 B. AgCl 的溶解度、K sp 均不变C. AgCl 的溶解度减小、K sp 不变D. AgCl 的溶解度不变、K sp 减小【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高频考点,把握离子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K sp 的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K sp 与温度有关,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AgCl 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稀盐酸,c(Cl −)增大,导致AgCl(s)⇌Ag +(aq)+Cl −(aq)逆向移动,则AgCl 的溶解度减小,且温度不变,则K sp 不变,故C 正确。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①Fe3+ +3H2O ⇌Fe(OH)3+3H+ ②NH3.H2O+H+=NH4++H2O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 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知识回忆
4、什么叫饱和溶液?什么叫不饱和溶液?
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 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 液叫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5、溶解性是指:一_种__物_质__溶__解__在_另__一__种__物_质__中__的__能_力__。 溶解性是物质的_物__理____性质。 溶解性大小跟 __溶_质__、__溶__剂_的__性__质_____有关。
❖习惯上将生成难溶电解质的反响,认为反响完全 了,因对于常量的反响来说,0.01 g是很小的。 当溶液中残留的离子浓度< 1 ×10-5 mol/L时, 沉淀就到达完全。
❖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一样,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 发生移动。
4、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a、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 b、同是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差异也很大。 c、易溶电解质做溶质时只要是饱和溶液也存 在溶解平衡。
(1)沉淀后溶液的pH; (2)沉淀后溶液中c(SO42-)
c(Ba2+)=5×10-4mol l-1 c(H+)=1.0×10-11 mol l-1 ;那么溶液的pH=11
设沉淀后SO42-浓度为x, 那么有:
BaSO4
Ba2+ + SO42-
Ksp(BaSO4)=
5×10-4
5×10-4•x =
溶液中还含有Ag+和Cl-吗? 2〕取上层清液于另外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再向其中参 加0.1mol/L的KI溶液,观察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难溶于水的电解质溶于某些盐溶液 溶于NH4Cl溶液 如:Mg(OH)2溶于 溶液
思考与交流
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Mg(OH)2溶于盐酸 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 和NH4Cl溶液的原因 溶液的原因
解 在溶液中存在Mg(OH)2的溶解平衡: 的溶解平衡: 在溶液中存在 释
+ Mg(OH)2(s) ⇌Mg2+(aq)+2OH-(aq)
加入盐酸时, 中和OH-,使c(OH-)减 加入盐酸时,H+中和 使 减 平衡右移,从而使Mg(OH)2溶解 小,平衡右移,从而使
加入NH4Cl时, 加入 时 1、NH4+直接结合OH-,使c(OH-)减小,平衡 、 直接结合 使 减小, 减小 右移,从而使Mg(OH)2溶解 右移,从而使 2、NH4+水解,产生的 +中和 、 水解,产生的H 中和OH-,使c(OH-) 使 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Mg(OH)2溶解 减小,平衡右移,从而使
小结: 小结:难溶电解质溶解的规律
不断减小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 不断减小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 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平衡就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 使沉淀溶解
•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 的 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 5Ca2++3PO43-+OH- 进 () 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 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 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 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 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腐蚀牙齿 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 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 • 。 • 已知 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 已知Ca () 物更小、质地更坚固。 物更小、质地更坚固。用离子方程表示当牙膏 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 + - 因 5Ca2++3PO43-+F-=Ca5(PO4)3F↓ 。
必修4:化学反应原理之 必修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一、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思考与讨论
(
1)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液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 在水溶液里达到溶液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 在水溶液里达到溶液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 + NaCl (s) Na (aq) +Cl (aq) (2)预计在饱和 预计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何现象?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何现象? 预计在饱和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何现象
1、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加 如果要除去某溶液中的 入钡盐还是钙盐?为什么? 入钡盐还是钙盐?为什么? 加入钡盐,因为BaSO4比CaSO4更难溶, 更难溶, 加入钡盐,因为 使用钡盐可使SO 使用钡盐可使 42-沉淀更完全 2、以你现有的知识,你认为判断沉淀能否 以你现有的知识, 生成可从哪方面考虑? 生成可从哪方面考虑?是否可能使要除去的 离子通过沉淀反应全部除去?说明原因。 离子通过沉淀反应全部除去?说明原因。 从溶解度方面可判断沉淀能否生成 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通过沉淀完全除去
探究活动2 探究活动 —— AgCl能和 溶液反应吗? 能和KI溶液反应吗 能和 溶液反应吗?
• [实验演示 向盛有 滴0.1mol/L AgNO3 实验演示] 向盛有10滴 实验演示 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NaCl溶液, 溶液, 溶 液的试管中滴加 溶液 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至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 0.1mol/L KI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溶液, 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 •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1、AgCl溶解平衡的建立 、 溶解平衡的建立
用文字描述生成AgCl反应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 用文字描述生成AgCl反应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并 AgCl反应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 根据过程中各反应粒子的变化情况(如变大、最大) 根据过程中各反应粒子的变化情况(如变大、最大)填表 c(Ag+) 反应初始 达到溶解平衡前 达到溶解平衡时 c(Cl-) m(AgCl)
(3)要使 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固体,还可以采 固体, (3)要使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 要使 饱和溶液中析出 固体 取什么措施? 取什么措施? 加热浓缩、降温、加入钠离子浓度更大的其它溶液
可溶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可溶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难溶 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 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
探究 Ag+和Cl-的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的反应能进行到底吗? 阅读课本P61~62 阅读课本
思考与交流
1、谈谈对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度表 、谈谈对部分酸、 不溶“的理解。 中“溶”与”不溶“的理解。
大于10g,易溶 , 大于 1g~10g,可溶 ~ , 0.01g~1g,微溶 ~ , 小于0.01g,难溶 小于 难溶
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混有氯化铁, 工业原料氯化铵中混有氯化铁, 加氨水调pH值至 - 加氨水调 值至7-8 值至
+ Fe3+ + 3NH3•H2O=Fe(OH)3↓+3NH4+
b 、加沉淀剂:如沉淀 2+、Hg2+等, 加沉淀剂:如沉淀Cu
以Na2S、H2S做沉淀剂 、 做沉淀剂
+ - + - Cu2++S2-=CuS↓ Hg2++S2-=HgS↓
二、溶度积和溶度积规则
阅读课本P65(科学视野 科学视野) 阅读课本 科学视野
• 1、溶度积(Ksp):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 溶度积(K ):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温度下, 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 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乘积为一常数. • 2、表达式:(MmAn的饱和溶液) :(M 的饱和溶液) 表达式:( Ksp=cm(Mn+) · cn(Am-) • 3、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c=cm(Mn+) · cn(Am-) 溶度积规则:离子积Q • Qc > Ksp,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溶液处于过饱和溶液状态,生成沉淀. • Qc = Ksp,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沉淀和溶解达到平衡,溶液为饱和溶液. • Qc < Ksp,溶液未达饱和,沉淀发生溶解. 溶液未达饱和,沉淀发生溶解.
几种电解质的溶解度(20℃ 表3-4 几种电解质的溶解度 ℃) 化学式 AgCl AgNO3 AgBr Ag2SO4 Ag2S BaCl2 溶解度/g 1.5×10-4 222 8.4×10-6 0.796 1.3×10-16 35.7 化学式 Ba(OH)2 BaSO4 Ca(OH)2 CaSO4 Mg(OH)2 Fe(OH)3 溶解度/g 3.89 2.4×10-4 0.165 0.21 9×10-4 3×10-9
20℃时,溶解度: ℃ 溶解度:
2、根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学平 、根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
衡原理的认识, 衡原理的认识,说明生成沉淀的离子 反应是否能真正进行到底。 反应是否能真正进行到底。
3、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发生的原因 、 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
4、AgCl溶解平衡的建立 、 溶解平衡的建立
2)特征:“逆、等、动、定、变” 特征: 特征 沉淀的溶解和生成速率相等 3)平衡常数---------溶度积 )平衡常数 溶度积 KsP= c(Ag+ ).c(Cl-) (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离子浓度幂的乘积) 思考: 思考:a)KsP的意义 b)根据前面数据计算 ocAgCl 的KsP, 根据前面数据计算20 根据前面数据计算 , 并与P64 表中数据比较 并与 你的结论是? 你的结论是? 平衡可移动
2、 当v(溶解)= 沉淀)时, 、 )=v(沉淀 (溶解)= 沉淀) 得到饱和 饱和AgCl溶液,建立溶解平衡 溶液, 得到饱和 溶液 建立溶解平衡
溶解
பைடு நூலகம்
AgCl(s)
沉淀
Ag+(aq) + Cl-(aq)
3、溶解平衡的特征 、
逆、等、动、定、变
4、生成难溶电解质的离子反应的限度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小于0.01g,离子 ,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小于 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 反应生成难溶电解质,离子浓度小于 1×10-5mol/L时,认为反应完全,但溶 × 时 认为反应完全, 液中还有相应的离子。 液中还有相应的离子。
AgCl的溶解平衡 的溶解平衡
•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 AgCl(s) Ag+(aq) + Cl-(aq) () ) ) • 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Ag+和Cl-脱 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 的表面溶入水中; 离AgCl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 的表面溶入水中 另一方面, 中的Ag 受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 中的 +和Cl-受表面正、负离子的吸引,回 的表面析出—沉淀 到AgCl的表面析出 沉淀。 的表面析出 沉淀。 • 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 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 AgCl的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 的饱和溶液
讨论2 根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 讨论2、根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 学平衡原理的认识, 学平衡原理的认识,说明生成沉淀的 离子反应是否能真正进行到底。 离子反应是否能真正进行到底。
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 石灰乳中存在下列平衡: 中存在下列平衡 Ca(OH)2(s) Ca2+(aq)+2OH-(aq),加 加 入下列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入下列溶液,可使 (AB) • A、Na2CO3溶液 B、AlCl3溶液 、 、 • C、NaOH溶液 D、CaCl2溶液 、 溶液 、
白色沉淀渐渐转化为黄色。 白色沉淀渐渐转化为黄色。
1、该反应中滴加KI溶液前,如何检验 、 反应中滴加 溶液前 如何检验AgNO3 溶液前, 是否反应完全, 此时溶液中还有Ag 是否反应完全 此时溶液中还有 +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