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根与遗传学

合集下载

摩尔根与遗传的第三定律

摩尔根与遗传的第三定律
基因称为一个连锁群。
2
连锁交换定律:
同一连锁群的基因,亲组型在后代中的频率大于重 组型的频率
重组型的出现是由于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发生局部交换的结果。
重组频率的大小与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关。
3
摩尔根等人用纯种灰身长翅果蝇与纯种 黑身残翅果蝇交配,他们看到子一代(F1) 都是灰身长翅的,由此可以推出,果蝇的灰 身(B)对黑身(b)是显性;长翅(V)对残 翅(v)是显性。所以,纯种灰身长翅果蝇的 基因型与纯种黑身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应该分 别是(BBVV)和(bbvv)。F1的基因型应该 是(BbVv)。
6
雄 果 蝇 的 连 锁 遗 传
7
连 锁 遗 传 的 细 胞 学 基 础
8
(二)雌果蝇的不完全连锁 (incomplete linkage)
不完全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已被广 泛的事实证明。一般认为减数分裂时见到 的同源染色体交叉现象,可以作为基因交 换的细胞学证据。
9
果 蝇 体 色 和 翅 的 遗 传 不 完 全 连 锁
生交换,那么它将产生BV、bv、Bv、bV
四种配子。
13
4、如果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单交 换),该交换只涉及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姊 妹染色单体,那么,F1每个发生交换的性母 细胞将只会产生一半重组型配予,另一半是 亲本型配子。但是交换是较少发生的事件, 进行减数分裂的全部性母细胞,不可能都发 生完全相同的交换重组过程。因此F1产生的 配子总数中,大部分(例中为84%)是两种 亲型配子,少部分(例中为16%)为两种重 组型配子。也就是说,连锁状态的两对基因 杂种产生的重组型配子总是少于亲型配子, 即少于配子总数的二分之一。
12
3、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

摩尔根测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方法摩尔根测定是通过观察基因在杂交个体的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来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及距离的方法。

Morgan's determination is a method of inferring the order and distance of genes on chromosomes by observing therelative positions of genes on hybrid individuals' chromosomes.这一方法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在果蝇上首次提出的。

摩尔根测定依赖于重组频率的测定,从而推断基因之间的距离。

This method was first proposed by Thomas Hunt Morgan in Drosophila. Morgan's determination relies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to infer the distance between genes.基因的距离越远,重组频率越高;反之,基因的距离越近,重组频率越低。

通过测定不同基因之间的重组频率,可以推断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The farther the distance between genes, the higher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conversely, the closer the distance between genes, the lower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By measuring the recombination frequency between different genes, their positions on the chromosome can be inferred.摩尔根测定对于研究基因的相对位置和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遗传基因理论的创立者——摩尔根
1910年,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创立了染色体——遗传基因理论,由此细胞遗传学有了坚实的基础。
1866年,就在孟德尔发表豌豆遗传论文那年,摩尔根出生了。他的父亲担任过美国驻外领事,家庭生活十分优裕。青少年时代,摩尔根喜欢游历自然风光,在游历中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从而使他后来走上了探索生物奥秘之路。1886年20岁时,摩尔根考入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读研究生,主要研究生物形态学。他比较了四种水中无脊椎动物的形态变化,确实了它们的种属,写出了《论海蜂蛛》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是生物学上一项重大的发现,但摩尔根并没有因此肯定染色体就是遗传因子,他在继续进行新的实验以证实这一关系。1910年,摩尔根对他饲养的一群野种红眼果蝇进行了放射性照射,结果在子一代中获得了一只白眼雄果蝇。用这一只白眼雄果蝇与一群正常红眼雌果蝇交配,所生第一代雌雄果蝇均为红眼;他让这些第一代杂种杂交,生出的第二代果蝇白眼性状只在雄性中出现了。摩尔根又使用白眼雌果蝇与红眼红果蝇杂交,所生第一代果蝇凡是雌性概为红眼,凡是雄性概为白眼。为了解释这种现象,摩尔根联想到了果蝇的性别遗传机理,从而看到了白眼性状的遗传因子是和决定性别的因素联系在一起的,果蝇的白眼性状只遗传给雄性,说明白眼性状是由性染色体传递遗传的,这叫做“伴性遗传”。
1900年春天,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柯伦斯和奥地利的皇歇马克通过实验,各自得出了和当年孟德尔豌豆遗传机理一样的结论。他们为发表论文查阅过去的文献时,都发现了孟德尔那尘封土埋的论文。惊叹之余,他们在各自的论文中,都把发现生物遗传机理的荣誉让给孟德尔,并把各自的工作说成是对孟理论的证实。从而,蒙在孟德尔论文上的尘土被拂去了,珍珠重新放射出了光辉。这不仅使孟德尔的大名立即传遍的世界,而且使他奠基的遗传学象一株新笋一样拔地而起。

遗传定律

遗传定律

3.灰免和白兔杂交,子一代全是灰色,子 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灰兔、黑免和白 兔的比例为9 兔的比例为9︰3︰4,这种现象 A 性状的多基因决定 B 不完全显性 C 基因的多效性 D 上位效应 5.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属于 .人类的ABO血型遗传属于 A 共显性遗传 B 完全显性遗传 C 镶嵌显性遗传 D 不完全显性遗传
一.连锁交换定律
摩尔根根据大量实验结果, 提出连锁交换定 摩尔根根据大量实验结果, 即遗传的第三定律: 律,即遗传的第三定律: 处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 遗传时, 遗传时,联合在一起的频率大于重新组合 的频率
连锁群 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 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座位上。同一条 染色体上彼此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一个连 锁群。 在遗传学上,凡是充分研究过的生物种, 连锁群的数目都等于单倍体染色体数。
细胞质和遗传
一.母性影响 又称为母性效应 又称为母性效应(maternal effect):由于母 母性效应( effect) 本基因型的影响, 本基因型的影响,使子代表型与母本表型 相同的现象。 相同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母体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 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细胞中的物质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实质: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 实质:母性影响不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 十分相似而已。 十分相似而已。
重组发生在 sc-ec scec-cv ec-
sc-cv sc-
√ √ 7.6% 9.7%
√ √ 17.3%
练习:三个突变基因:ec 练习:三个突变基因:ec 棘眼,ct截翅 ,cv缺横脉都是 棘眼,ct截翅 ,cv缺横脉都是 X连锁遗传的,把棘眼,截 连锁遗传的, 翅果蝇与缺横脉果蝇杂交, 翅果蝇与缺横脉果蝇杂交, 得到三杂合体ec 得到三杂合体ec ct +/+ + cv(基因次序未定) .将三杂 cv(基因次序未定) 合雌蝇与三隐性雄果蝇交 配,得后代有8 配,得后代有8中表型: 求三个突变基因的连锁图

摩尔根实验过程及结论

摩尔根实验过程及结论

摩尔根实验过程及结论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那个特别有名的摩尔根实验!摩尔根啊,那可是遗传学领域的一位超级大功臣呢!摩尔根选用了果蝇来做实验,你说这果蝇小小的,咋就这么重要呢?就好比咱生活里那些看着不起眼的东西,有时候却能起大作用,果蝇就是这样。

他先观察果蝇的各种性状,嘿,这就像咱观察身边人的特点一样。

然后呢,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白眼果蝇,这可是个关键发现呀!他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果蝇繁殖,仔细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和表现。

这就好像咱过日子,每天都得记着点啥,不然咋知道日子是咋过的呢。

摩尔根就这么一点点地研究,一点点地探索。

他可不是随便弄弄哦,那是非常认真、非常专注的。

你想想看,要是他不认真,能发现那些重要的结论吗?肯定不能啊!就像咱做事情,不认真能做好吗?那肯定不行呀!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摩尔根得出了重要的结论。

他发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还搞清楚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这可真是太了不起了!这就好比咱在黑暗中摸索了好久,突然找到了那盏明灯,一下子就把路给照亮了。

你说这发现重要不重要?那简直太重要了!这为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像给一座大楼打下了牢固的根基一样。

咱得好好感谢摩尔根呀,他的实验让我们对生命的奥秘有了更深的了解。

以后咱再看到那些小小的果蝇,可不能小瞧它们了哦,它们可是为科学做出过大贡献的呢!这摩尔根实验啊,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遗传学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基因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不断探索。

所以啊,咱可不能小看任何一个小小的实验,说不定它就能带来巨大的突破呢!就像摩尔根的实验一样,看似普通,实则意义非凡。

难道不是吗?。

遗传学简介——摩尔根1

遗传学简介——摩尔根1

Finally Morgan found one white-eyed male
– A spontaneous mutation (not infinitely small variation of the Darwinian type), but not a specieslevel macromutation of the De Vriesian type.
Morgan and the White-eyed Male
Morgan deduced that the gene with the white-eyed mutation is on the X chromosome alone, a sex-linked gene.
The chromosomal theory of heredity
First, let’s talk about Thomas Hunt Morgan
陈婷Βιβλιοθήκη Thomas Hunt Morgan (1866-1945)
-- He won the 1933 Nobel Prize winner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for discoveries elucidating the role that the chromosome plays in heredity. -- His work established Drosophila as a major model organism in contemporary genetics.
Fruit Fly Breeding, starting in 1906
"Two years work wasted," he lamented to one visitor to his laboratory. "I have been breeding those flies for all that time and I've got nothing out of it.” (Harrison, R.G., "Embryology and Its Relations")

摩尔根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摩尔根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摩尔根的实验过程及结论摩尔根的实验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实验,通过观察昆虫的变异现象,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摩尔根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一、实验过程摩尔根的实验是在果蝇上进行的,他选择了一种名为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果蝇进行实验。

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选育纯合系:首先,摩尔根培养了一系列纯合系的果蝇,即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

这些纯合系在各个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翅膀的形状、颜色等。

2. 交配配对:摩尔根将具有不同性状的纯合系果蝇进行交叉配对,得到了杂合子代。

这些杂合子代在基因型上具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

3. 观察后代:摩尔根观察了大量的后代果蝇,并记录了它们在各个性状上的表现。

4. 统计数据:根据观察到的后代果蝇的表现,摩尔根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各个性状的遗传比例。

二、实验结论摩尔根的实验结果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得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1. 性状的遗传:摩尔根观察到,某些性状在杂合子代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翅膀形状的实验中,摩尔根发现了两种不同的翅膀形状:长翅和短翅。

这说明了某些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并且遵循一定的遗传规律。

2.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摩尔根发现,某些性状在杂合子代中只表现出一种形态,而另一种形态则被隐性基因所控制。

例如,在翅膀颜色的实验中,摩尔根发现红色翅膀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而白色翅膀则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3. 基因的连锁:摩尔根还观察到,某些性状之间存在着连锁现象,即它们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并且在遗传过程中常常一起遗传。

这个发现为后来的染色体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4. 遗传比例:通过统计分析,摩尔根计算出了各个性状的遗传比例。

这些比例可以用来预测后代的表现,并为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摩尔根的实验揭示了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理解遗传规律、预测后代表现以及改良物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项实验的结果也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影响了整个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摩尔根与 遗传学

摩尔根与 遗传学

在孟德尔的成果获得承认后,整个生物界都知道,是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即后来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进一步清楚界定所提出的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

但是,基因究竟在细胞内的什么地方?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对象,把基因与染色体确定无疑地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染色体?白眼果蝇的故事 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白眼基因在X 染色体上第一只白眼果蝇摩尔根的思想曲线 摩尔根生平 摩尔根的初期思想基因连锁图染色体的变化什么是染色体?不幸的孟德尔最终幸运地得到了承认,被追认为遗传学之父。

现在,整个生物界都知道,是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即后来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进一步清楚界定所提出的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

但是,基因或遗传因子究竟在细胞内的什么地方?这是遗传学必须回答的问题。

早在1883年,鲁克斯(W ·Roux )就观察到细胞核内能被染色的丝状体。

1888年,沃尔德耶(W ·Waldeyer )称这种丝状体为“染色体”(chromosome ),并猜测染色体与遗传有关。

1902年,博韦里(T ·Boveri )和萨顿(W ·S ·Sutton )指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与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平行:两者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而在生殖细胞中则是成单的;成对的染色体或遗传因子在细胞减数分裂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不同对的染色体或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因而,博韦里和萨顿认为,染色体很可能是遗传因子的载体。

这是一个有科学依据的假说,但假说仍然需要科学实验的证实,这一科学历史使命落到了摩尔根(H ·Morgan )的肩上。

在讲摩尔根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认识染色体,了解一下现代关于染色体超微结构的概念。

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份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5种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

核小体是染色体结构的最基本单位。

核小体的核心是由4种组蛋白(H 2A 、H 2B 、H 3和H 4)各两个分子构成的扁球状8聚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尔根与遗传学:研究与教育2013-05-06 18:26:51分类:未分类孟德尔在时属奥匈帝国Brünn地方刊物发表《植物杂交实验》的1866年,摩尔根(Thomas H. Morgan,1866-1945)诞生于美国战后破落的南方原显贵家族。

摩尔根实验室的工作不仅是遗传学的一大步,而且是美国科学的里程碑,代表新世纪美国在生物学上开始系统性地领先世界。

摩尔根本人通过自己的研究丰富了遗传学、通过教育培养了美国和世界的科学家。

孟德尔与摩尔根之间1900年,孟德尔遗传学被重新发现,遗传学相关的名词、概念、方法不断涌现并得到推广,如英国的William Bateson(1861-1926)提出纯合子、杂合子、遗传学(genetics)等词汇(Bateson,1902;1905),丹麦植物学家WilhelmJohannsen(1857-1927)提出表型、基因型和基因等词汇(Johannsen,1909)。

英国于1910年开始出版《遗传学杂志》、美国于1916年开始出版《遗传学》杂志,遗传学成为一个学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EdmundBeecher Wilson(1856-1939)实验室的研究生Walter Sutton (1877-1916)、德国乌兹伯格大学的TheodorBoveri(1862-1915)和其他几位科学家在观察和分析了染色体的行为后,提出染色体可能携带孟德尔的遗传因子。

Sutton(1902)观察蚂蚱染色体的文章结束时指出:“我提请注意这样的可能性,父本和母本染色体成对地相关以及它们其后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分离…可能是孟德尔遗传律的物质基础”,他在1903年进一步阐述这一想法。

190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McClung曾提出马的附着染色体(后称X染色体)决定雄性,这是第一次提出染色体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不过具体说X与雄性相关是错的。

曾名义上是摩尔根研究生的女科学家Nettie Stevens(1861-1912)于1905年提出甲壳虫的Y染色体与雄性有关,第一次正确提出染色体与具体性状的关系,雄性是XY、雌性是XX。

Wilson (1905)很快验证了Stevens的结论。

如果基因与染色体有关,而染色体数目少于生物性状,那么染色体上就需要含多个基因,也就应该有基因连锁(Wilson,1905;1910)。

实际上,德国的Carl Correns(1900)已经观察到基因连锁。

所以,在摩尔根的果蝇研究以前,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已被提出,而后人称为摩尔根发现的遗传学第三定律(基因连锁和交换律)的一半容(连锁)也已存在。

在此基础上,摩尔根和他的三个学生系统地研究了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对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有重要贡献。

摩尔根的学术背景摩尔根本科就学于肯德基州立学院,研究生进入美国第一个学德国模式的研究型大学霍普金斯,1890年获博士学位(Sturtevant,1959)。

最初他的研究类似于当时流行的生物学工作,强于描述、弱于实验。

后来他到意大利Naples动物学实验站随德国胚胎学家Hans Driesch学了新的实验胚胎学(Drieschand Morgan,1895)。

他第一份教职在BrynMawr女子学院,1904年应Wilson邀加盟哥伦比亚大学动物系。

Wilson本人是细胞学权威(以前的词汇是cytology,现称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

Wilson不仅支持自己的学生Sutton,也多年支持年轻自己十岁的摩尔根,帮安排摩尔根的教职。

摩尔根如果不搬到哥伦比亚大学,不一定会转做遗传学。

Wilson曾谦称:我的最大贡献是发现摩尔根。

摩尔根对Wilson心存感激,Wilson过世后,摩尔根写了纪念文章(Morgan,1940)。

摩尔根研究兴趣多样,而且有时同时关注和研究多个重要问题。

他用过鱼类、两栖类等研究分类、比较、发育和再生等。

1909年开始用果蝇做研究以前,他在思想上:1)反对达尔文的有关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他不反对进化论、但很反感“生存竞争”和渐变),2)反对孟德尔的遗传学说,3)反对Wilson支持的染色体遗传学说。

他每一点都是错的,但在研究中获得的结果使他改变了观点,接受和支持所有三个观点,而特别发展了现代遗传学。

摩尔根的反对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发表了文章。

这里仅复述他1909年对孟德尔遗传理论和方法的讥笑:“对孟德尔主义的现代理解中,事实被快速转化成为因子(factors)。

如果一个因子不能解释事实,马上就求之于两个因子,两个还不够,有时三个可以。

解释结果有时需要的高级杂耍,如果太天真地进行,可能会把我们盲目地带到一个常见的地方,结果被很好地解释了,因为发明了解释来解释它们。

我们从事实反过来走到因子,然后,好哇,再用我们专门发明出来解释事实的因子来解释事实”。

他所谓的“孟德尔主义的现代理解”,并非不是孟德尔的原意。

摩尔根不信孟德尔,而且挖苦孟德尔通过对数字进行分析推理后提出理论的方法学,称之为“高级杂耍”(superiorjugglery)(Morgan,1909)。

摩尔根研究果蝇1905年,摩尔根开始研究遗传学,起初用老鼠,在他经常去做研究的Woods Hole抓到过突变的老鼠,1911年发表过老鼠毛色遗传与环境的影响。

摩尔根不是第一个用果蝇做研究的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曾记载果蝇,Fallén(1823)命名“爱露”,Meigen(1830)和Loew(1862)开始用后来最常用的Drosophilamelanogaster(黑腹果蝇)。

二十世纪初,哈佛的昆虫学家Charles W. Woodworth在实验室用果蝇做实验,同校的William E.Castle 学后传给很多人,冷泉港的F. E.Lutz、印第安纳大学的F. Paynes都用过果蝇做研究(Kohler,1994)。

1909年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演化。

他反对达尔文的随机、微小、连续变异后的自然选择,他认同荷兰生物学家Hugo de Vries跳跃性突变对新种形成的重要,认为能通过研究发现大量突变期,以推翻渐变的观点。

摩尔根不仅概念错误,而且条件简陋、工具简单。

他用了18年的实验室(以后著名的“蝇室”)不过16x23英尺,装果蝇的是牛奶瓶,用的显微镜不过把一般的放大镜架起来(Sturtevant,1965)。

起初,摩尔根的运气不好,找不到突变的果蝇。

1910年的一天(月份有争议),在众多常规的(“野生型”)红眼果蝇中,他发现一只白眼果蝇,他很快把注意力转移到遗传。

他把这个雄性的白眼果蝇与野生型处女雌蝇交配,获得的F1后代有1237个是红眼(还有3个白眼,摩尔根在文章中显示了数据,但提出这三个例外进一步发生了突变,不在该文继续讨论),将这些果蝇雌雄交配后获得的F2代中:2459红眼雌蝇,1011红眼雄蝇,782白眼雄蝇。

他观察到白眼全部是雄性,也就是白眼性状与性别有连锁。

为了看是否白眼只能是雄性,他将第一只白眼雄蝇与F1雌蝇交配,发现后代中雌雄都有红眼和白眼,比例接近(Morgan,1910)。

在事实面前,摩尔根很快采用了孟德尔的推理以及实验设计,用了他自己一年前嘲笑的“因子”、用了Sutton、Stevens和Wilson等对性染色体的理解、也马上用了“对孟德尔主义的现代理解”者们所提倡的“杂合体”等名词和概念。

摩尔根提出假设:白眼雄蝇的精子中含决定白眼的因子。

他1910年第一篇遗传学论文大体是对的,但细节有问题,他把白眼因子(W)和红眼因子(R)放在性染色体之外与它们相关(他知道白眼雄蝇果蝇确定性别的X只有一个,而他当时认为导致白眼的突变为W/W),而不是立即提出:确定红眼的因子是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在X染色体上的红眼因子突变后,携带突变的X和正常Y的雄蝇呈现白眼。

他的文章读起来也就比较拗口,不如1866年孟德尔的文章,孟德尔理解很到位,无需现代翻译,主要表述都很容易读。

摩尔根确定了一个具体性状(眼睛颜色)的基因存在于特定染色体上。

1910年后,摩尔根有一系列发现。

不久他发现更多个性连锁的突变“残翅”(rudimentary)、“黄体”(yellow),其中黄体与白眼两个突变紧密连锁。

摩尔根提出它们在同一染色体较近的位置。

他于1911年发表了一篇少有的纯理论文章,没有实验数据,提出基因连锁,认为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会相连,而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传代时分离(Morgan,1911)。

他发现染色体交换(cross over),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出现交换,这是遗传重组的一个重要基础。

他还发现多个突变,包括其他影响眼睛颜色的突变,以及影响其他性状的突变。

摩尔根的学生摩尔根不仅自己有开创性研究,也发现、支持和培养了有特色的学生。

蝇室有几个常规的学生、还有无固定座位常进常出的学生,摩尔根并不指定课题,人人做自己的研究,自由交流,每年夏天实验室到马萨诸塞州的WoodsHole海边度假做研究。

在遗传学研究方面,他最重要的三位学生是Alfred Sturtevant(1891-1970)、CalvinBridges(1889-1938)、和Hermann Joseph Muller(1890-1967)。

摩尔根在哥伦比亚大学24年期间只在1909年教过“动物学导论”,学生中有Sturtevant和Bridges。

农民的孩子Sturtevant第一篇论文是追踪自己家里马的毛色与遗传的关系。

比他大16岁、任教于哥大Barnard学院的哥哥鼓励他去图书馆查资料、也鼓励他带着问题去找摩尔根教授,摩尔根建议他将结果发表(Sturtevant,1910),并让他于1910年进自己实验室。

1911年,Sturtevant突然想到基因连锁的紧密程度可以用染色体上线性排列来表示,通过重组发生频率推出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

当天他不做大学作业,一个晚上画出了世界上第一遗传图谱,文章在1913年发表于《实验动物学杂志》(Sturtevant,1913)。

因为他的灵机一动,出了这图谱很有用,而价格远低于近百年后几个国家出很多钱、而少动脑筋的做出的图谱。

Sturtevant也是摩尔根实验室相对比较平稳的人,他培养的学生较多,1965年总结的《遗传学简史》广为阅读(Sturtevant,1965)。

Bridges两岁丧母三岁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

大学期间因经济原因到摩尔根实验室做技术员,从洗牛奶瓶开始,也管制造果蝇食物。

但他不满足于打工,改进了研究果蝇的基本技术(包括麻醉方法、灯光等),且加入了研究的行列,他用几万卡片,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从眼色开始,他发现了多种突变并确定了它们的染色体定位,成为摩尔根的研究生。

1914年他的研究生论文以简报形式发表于Science(Bridges,1914),1916年全文发表于《遗传学》杂志第一期第一页,通过研究不分离(non-disjunction)最后确证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Bridges,19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