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2、孟德尔遗传定律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征的总和称为性状。
最初人们在研究生物遗传时往往把所观察的生物所有特征或某一类特征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孟德尔把植株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称为单位性状,即:生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特性。
不同生物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这种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性状分离现象: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显性性状,而在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F2有两种性状表现类型的植株,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另种表现为隐性性状;并且表现显性性状的植株数与隐性性状个体数之比接近3:1。
遗传因子假说: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且每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单位性状原则);显性性状受显性因子控制,而隐性性状由隐性因子控制;只要成对遗传因子中有一个显性因子,生物个体就表现显性性状(显隐性原则) ;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而在配子中成单存在。
体细胞中成对遗传因子分别来自父本和母本(分离原则) 。
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一)、测交法: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
(1:1)(二)、自交法(3:1)(三)、F1花粉鉴定法: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直链淀粉(蓝黑色),而含wx基因的花粉粒具有支链淀粉(红棕色),用稀碘液对花粉粒进行染色,就可以判断花粉粒的基因型实现孟德尔分离比的条件:1. F1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生活力相同;2. ♀♂配子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3. 到观察时,F2代3 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4. 显性是完全的;5. F2应有足够的个体。
分离规律的理论意义:1. 形成了颗粒遗传的正确遗传观念;2. 指出了区分基因型与表现型的重要性;3. 解释了生物变异产生的部分原因;4. 建立了遗传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遗传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在杂交育种工作中的应用;在良种繁育及遗传材料繁殖保存工作中的应用;在杂种优势利用工作中的应用;为单倍体育种提供理论可能性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一)、测交法(1:1:1:1)(二)、自交法(9:3:3:1)多对相对性状独立分配的条件:1. 只要决定各对性状的各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性状间就必然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复习资料1、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分离定律指一对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下并不相互影响,而在配子形成中又按原样分配到配子中去。
独立分配定律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分配彼此独立。
由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因而在子代中出现各种性状的各种组合,而且按一定的比例出现。
2、转导: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
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
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3、转化:通常指正常细胞经各种致癌剂处理后成为癌细胞的过程。
也可指因外源基因导入使基因型和表型发生永久性遗传改变的现象。
4、性导: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通常利用F‘因子(带有部分细菌染色体的性因子)来形成部分二倍体。
5、条件致死突变:在一定条件下表现致死效应,但在其它条件下能够存活的类型。
6、高频重组体:F因子整合在染色体上的细菌称为高频重组细菌(Hfr)。
7、质粒:是细菌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形的DNA,存在于细胞质中,质粒编码非细菌生命所必须的某些生物学性状,如性菌毛、细菌素、毒素和耐药性等。
质粒具有可自主复制、传给子代、也可丢失及在细菌之间转移等特性,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有关。
8、位点专一性重组:这类重组在原核生物中最为典型。
这种重组依赖小范围的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也只限于在这一小范围内,其重组事件也只涉及特定位置的短同源区或是特定点碱基序列之间。
重组时发生精确的切割,连接反应,DNA不失去不合成。
俩个DNA分子并不交换对等的部分,有时是一个DNA分子整合到另一个DNA分子中,因此将这种重组又称为整合式重组。
9、同源重组:是指发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或同一染色体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间或分子之内的重新组合。
10、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某片段DNA序列的一种畸变。
遗传法则的基本原理与遗传效应

遗传法则的基本原理与遗传效应遗传学是研究基因和遗传现象的学科,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很多方面。
遗传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们今天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是在科学家们长期的实验和思考总结之后形成的。
当我们谈论遗传法则和遗传效应时,这样的知识是必需的。
1. 遗传法则的基本原理:在遗传学中,遗传法则是指三条基本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些定律有助于科学家们理解基因如何传递,以及在所有物种中的共有和差异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是奥地利的一名修道士,他在实验中发现一些样本有特定的性状,而不是这些性状的平均值。
他研究了自交种植物丛的基因,比如豌豆。
然后他得出结论:一个亲本具有两个基因,它们分别控制一个性状。
这些基因有助于定义后代的属性,并以不同的比例传递给新一代。
分离定律:在自交丛种植物中,孟德尔观察到基因会在控制性状的过程中分离。
这是因为一对基因可以随机分离,称为随机游走。
例如,一个植物的基因A和基因B是随机分离的,所以这个植物的基因就成了AB和Ab的两种可能组合。
自由组合定律:在每个基因上,有多种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可能性。
通过混合不同的基因型来确定表型这是一种突变机制。
同样,这个机制可以在亲代基因的配合中看到。
2. 遗传效应:遗传效应是指一种性状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表现可以是等位基因在孟德尔定律下的单一和分离表现,也可以是与自由组合定律相联系的复合表现。
对于某些性状,只有一组等位基因可以控制表现,而对于其他性状,则可以由多个等位基因控制。
此外,还有一些基因是在女性和男性之间发挥遗传作用的。
遗传效应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添加效应:添加效应是指一组基因的总和决定了性状的表现。
例如,身高可能由一组多个等位基因控制。
因此,在一组大多数人高的人中,添加效应可能来自一组已知高基因。
非添加效应:与添加效应不同,非添加效应是在等位基因之间产生复合影响的结果。
举个例子,SRY基因控制着胚胎的生殖器发育。
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

三、基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一)略 (二)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 (三)连锁和互换的细胞学基础 (四)性别决定与性连锁 1.性染色体;果蝇和人类性染色体的类型属于XY型 2.性连锁基因 3.只有少数性连锁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如人类的毛
耳,因此这些性状只传递给男性。 4.大多数性连锁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蝇的
第三章 群落生态
第一节 群落的特征与结构 群落又称生物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各种
生物种群的集合。 一、群落的基本特征 第一,由一定的生物种类组成。 第二,具有优势现象。 第三,具有一定的结构 第四,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 第五,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二、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垂直结构 (二)群落的水平结构现象现象
二、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2.类型 (1)碱基置换;2.移码突变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三)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 三、人类遗传病及预防 (一)人类常见的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 2.多基因遗传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二)人类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 1.婚检;2.产前诊断;3.遗传咨询
细胞一经产生,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便转变为生物 进化。
二、细胞进化——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 三、多细胞生物的出现
第二节 植物和动物的进化历程
一、植物的进化历程(了解) 二、动物的进化历程(了解)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及与猿的区别 二、从猿到人 三、人类的进化 大致轮廓,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一)南方古猿 (二)能人 (三)直立人 (四)智人 人种通常被划分为黄种人(蒙古利亚人)、白种人(高加索
第二节 群落的演替
概括地说,演替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和环境的改变,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自然演变过程。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应⽤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应⽤遗传之⽗孟德尔⽤了长达⼋年的时间,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般,层层深⼊地进⾏了⽣物遗传现象的探索研究,极具天才的发明了⽣物遗传的分离定律和⾃由组合定律(以下简称“两⼤定律”),从⽽揭⽰了⼈类⽣命丰富多彩的奥秘,为⽣物的遗传和变异、植物的杂交育种、现代⽣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两⼤定律”是⾼中⽣物学科的核⼼内容,深⼊理解和把握“两⼤定律”的本质,对学习和应⽤⽣物遗传规律、提⾼⽣物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的理解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对事物现象和本质的概括。
⽣物学科中的推理和判断离不开概念,只有透彻理解概念,才能为准确理解⽣物学科的定律和规律奠定基础。
为更好把握“两⼤定律”的本质,必须准确理解以下⼏组概念,这些概念也是⽣物遗传的核⼼概念。
1.同源染⾊体。
指在⼆倍体⽣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对染⾊体(如图1)。
这对染⾊体的特点是:是在有丝分裂中期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或在减数分裂时两两配对,并且在减数第⼀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彼此联会,最后分开到不同的⽣殖细胞(即精⼦、卵细胞)。
⼆是配对的染⾊体⼀个来⾃⽗本,⼀个来⾃母本。
三是由于每种⽣物染⾊体的数⽬⼀定,则它们的同源染⾊体的对数也⼀定。
例如豌⾖有14条染⾊体,7对同源染⾊体。
2.⾮同源染⾊体。
形态结构不同的两对染⾊体互称为⾮同源染⾊体(如图1)。
⾮同源染⾊体是⼀个相对概念,相对同源染⾊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配对,它们形状、结构、⼤⼩⼀般不同。
细胞中的⼀组⾮同源染⾊体,叫⼀个染⾊体组。
因此,在⼀个染⾊体组中,所有染⾊互为⾮同源染⾊体,⽆同源染⾊体存在;所有染⾊体的形态、⼤⼩各不相同;⼀个染⾊体组携带⼀种⽣物⽣长、变异和遗传的全部遗传信息。
(⼆)等位基因与⾮等位基因1.等位基因。
指位于⼀对同源染⾊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对基因(如图1)。
等位基因的涵义主要体现在,⼀是等位基因不是只有两个基因,⽽是染⾊体某特定座位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中的⼀个,每个基因决定相对性状的不同表现。
生物遗传知识点梳理总结

生物遗传知识点梳理总结遗传是指一代生物将自己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从父母那里接收染色体和基因的过程、在受精卵的画分过程中新物体受精卵组织形成的过程等。
在生物界,遗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涉及到生物的形态、生长、生殖、代谢,而且还规定着生物的个体差异和品种变异。
因此,能够清楚地认识和了解遗传规律对于解释生物的种类、形态以及物种的来源和演变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会对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遗传方式及基因突变、杂交与选择等内容进行总结梳理。
一、基本概念1.基因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它是导致生物个体各种特征的物质基础。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包括DNA和RNA两种核酸,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人类的性别、血型、视力等多种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2.染色体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一种形态特殊的染色质,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负责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细胞,保证了每一代细胞都能够拥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3.性状性状是生物体在形态、生命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性状的表现往往是由基因的作用所决定的,而基因是在染色体上所组成的。
性状的表现受基因的影响,不同的基因对性状的表现有着不同的影响。
4.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在相同位置上有来自父母不同的基因,它们分别控制着某一特定的性状。
等位基因的存在是生物表现出不同性状的基础,也是生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5.显性和隐性显性是指在纯合子和杂合子中都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是指只有在纯合子中才能够表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和隐性是等位基因在生物体内表现的不同方式,对某一性状来说,如果一个体内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一种能够掩盖另一种的表现,那么这个性状是显性的。
6.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指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的组合,表现型则是个体所展现出的外在表现。
基因型决定了表现型,不同的基因型对应着不同的表现型。
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基因型会在不同的组合下呈现不同的表现型。
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遗传的基本定律与伴性遗传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定律及其应用学案

专题四遗传的基本定律与伴性遗传概念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1.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2.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3.举例说明人类遗传病是可以检测和预防的。
提示: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④表现型⑤隐性性状⑥显性基因⑦隐性基因⑧一对等位基因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⑩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⑪男多于女⑫杂交⑬测交⑭自交⑮产前诊断一、概念检测1.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人的身高与体重都是相对性状.(×)提示: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因此棉花的细绒与粗绒、长绒和短绒才是相对性状,而人体的身高、体重是两种不同的性状.2.杂种自交,后代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提示: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3.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提示: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因此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如Aa自交,子代基因型有AA、Aa和aa。
4.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提示: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豌豆高茎的基因型可以是DD,也可以是Dd。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1.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部分。
(×)提示:假说-演绎法的流程是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实验属于验证假说的部分。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提示: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基因型是YyRr,它可产生YR、Yr、yR、yr 4种类型的精子,且比例为1∶1∶1∶1,因此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包括

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包括
在遗传学领域,研究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对于理解动物遗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这三大定律分别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性连锁遗传定律和独立配对定律。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又称为孟德尔法则,是由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在十九世纪中
期提出的。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发现了两个重要定律。
第一定律是单因素分离定律,说明每一对无关基因在结合交配过程中独立地传递给子代。
第二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不同的因子在子代中以自由组合的方式重新排列。
二、性连锁遗传定律
性连锁遗传定律又称为染色体连锁遗传,是指一些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因
此它们的遗传就会有联锁效应,即这些基因会一起遗传给后代。
性连锁遗传定律揭示了某些特征的遗传方式具有性别相关性,并为解释性别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独立配对定律
独立配对定律是指在杂合体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对生殖细胞的分离
和再组合是相互独立的。
这意味着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独立地组合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
这种基因的独立排列和分离再组合现象,为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解释。
综上所述,动物遗传的三大定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性连锁遗传定律和独立
配对定律。
这些定律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动物的遗传规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遗传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遗传学知识,推动动物遗传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主要内容
一、分离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 三、基因互作 四、连锁与互换定律 五、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六、基因与性状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一 孟德尔分离定律
1、材料与方法
A.试验园地
B. 豌 豆 性 状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C.选择豌豆做材料的原因
# 豌豆的形状和色泽极易区分和分析; # 豌豆为自花授粉植物,易于杂交。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B.共显性
(Codominance)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5、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扩展
A.不完全显性(Incomplete-)
F1的表现不同于两个亲本,而是介于两亲本之间,这样 的显性称不完全显性。亲显:中间型:亲隐=(1:2:1)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P
卷羽FF × 正常羽ff
F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轻度卷羽Ff
F2 卷羽:轻度卷羽:正常羽
1 FF 2 Ff
1 ff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豌豆自花授粉
原来豌豆花不等到花瓣张开,雄蕊上的花粉就落到雌蕊 的柱头上,完成了授粉作用。 而且花瓣裹得很严实,不 让别一朵花的花粉有侵入的机会。所以豌豆的自花授粉 是一种严格的自交。
豌豆杂交
当红花豌豆快要开花的时候,他把一朵花的花瓣扒开, 摘掉还未成熟的雄蕊,这叫做去雄。然后,用纸袋把这 朵只有雌蕊的花套起来,不让别朵花的花粉随风飘进去 或者由昆虫带进去。等到雌蕊成熟的时候,他用鸡毛在 白花豌豆雄蕊上一擦,花粉就附着在鸡毛上了。这时候, 他把套在红花豌豆的花上的纸袋摘下来,把这鸡毛往雌 蕊的柱头上轻轻一擦,再用纸袋把花套住,异花授粉, 也就是杂交。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显性基因(dominant gene)即对应于显性 表现型的基因,如A;隐性基因(recessive gene) 即对应于隐性表现型的基因,如a。表现出来的性 状,如豌豆的紫花和白花、圆型和皱型种子等叫 做表现型(或表型)(phenotypes);象AA、Aa、 aa等表示个体遗传构成的则叫基因型(genotypes)。 在这几种基因型中,象AA和aa两个基因相同的称 为纯合体(homozygotes),其中控制显性性状的 aa称为显性纯合体(homozygous dominants),控 制隐性性状的aa称为隐性纯合体(homozygous recessives);象Aa两个基因不同的称为杂合体 (heterozygotes);基因处在染色体上的固定位置, 称基因座(Locus);处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基因座上 的两个相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llele)。
Mendel succeeded because he focused his attention on contras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plants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D.孟德尔试验成功的原因
前人的试验有两个问题:没有对杂交子代按性 状分类计数和没有运用统计分析; 孟德尔成功之处在于:运用假说-推理方法, 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引入群体分析和数量统 计分析;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实例二-畜禽中的性状分离现象
① 白毛猪 × 白毛猪 ② 黄羽鸡 × 黄羽鸡 白毛猪:棕毛 黄羽鸡:白羽鸡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4、基本概念
性状(Character/Trait):生物体外观结构、形态及内 在生理、生化特性的总称;每一对能被具体区分的性状 称单位性状;同一种单位性状的不同表现称相对性状 (Contrast-) ;杂交时两亲本的相对性能在F1表现出 来的叫显性性状(Dominant-);F1不表现,F2表现的 称隐性性状(Recessive-);野生型:在生物之自然族 群中以最高频率存在的表现型,或指具有这种表现型的 系统、个体或遗传基因;反之,由野生型突变形成的另 外表型称为突变型;杂交(hybridization) :具有不 同遗传性状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杂交的后代称为杂种。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A.高矮茎杂交试验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B.孟德尔所有豌豆杂交试验结果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C.孟德尔分离试验共同点
➢所研究的均为一对性状; ➢F1只表现出亲本中的一种性状(显性性状); ➢F2性状分离,即出现了亲本的两种性状(显、隐性 性状); ➢F1个体中的隐性性状被隐藏; ➢F2显性性状个体:隐性性状个体=3:1;
B.孟德尔遗传因子分离假说试验论证
测交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F2: F3:
1/4 RR (36)
2/4 Rr (64)
1/4 rr
RR
3/4(RR+Rr)
1/4 rr
rr
(白花)
F2自交试验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C.孟德尔实验的图解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D.孟德尔染色体模式图解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E.实例一-白化病的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
Each variety of peas are distinguished by a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 Mendel’s focus on these singular differences between pea strains allowed him to study the inheritance of one trait at a time.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The garden pea
One peculiarity of pea reproduction is that the petals of the flower close down tightly, preventing pollen grains from entering or leaving. This enforces a system of selffertilization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
3、孟德尔对实验结果的解释
A.孟德尔的试验推理
➢遗传性状由基因决定,显隐性基因控制相对性状; ➢体细胞中有两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 ➢在性细胞形成中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 ➢每个性细胞含一个基因; ➢性细胞的结合完全随机; ➢受精形成合子时,两个基因相互影响,决定个体性状;
遗传的基本定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