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简述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实质以及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简述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实质以及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遗传学三大定律分别是孟德尔定律、染色体理论和基因互补定律。
这三条定律揭示了遗传现象中的本质规律。
孟德尔定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离散性,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分离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染色体理论揭示了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分离和组合是通过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来完成的。
基因互补定律则揭示了某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个体的表现型。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都只发生一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的细胞。
减数分裂是遗传物质在生殖细胞中重新组合的过程,它保证了每个生殖细胞都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合。
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实质都与减数分裂密切相关,孟德尔定律和基因互补定律揭示了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规律,染色体理论则揭示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规律。
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1测交指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一隐性纯

第二章遗传的三大基本定律1. 测交:指将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一隐性纯合基因型个体杂交来确定未知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2. 回交:子一代与亲本之一相互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
3. 基因型:指所研究性状所对应的有关遗传因子。
4. 表型:指在特定的环境下所研究的基因型的性状表现。
5. 纯合体:由两个相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6. 杂合体:由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结合而成的个体。
7. 等位基因: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某一给定的位点的成对的遗传因子。
8. 不完全显性:又称半显性,杂合体的表型介于纯合体显性与纯合体隐性之间。
9. 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
10. 超显性:杂合体Aa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AA的现象。
11. 致死基因: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12. 一因多效: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到若干性状,又称为基因的多效性。
13. 基因互作:不同对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
14. 抑制基因:有些基因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表现任何可见表型效应,但可以完全抑制其他非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
15. 上位效应/遮盖作用:一对等位显性基因的表现受到另外一对非等位基因的作用,这种非等位基因的抑制作用称为上位效应。
起抑制作用的基因称为上位基因,被抑制的基因称为称为下位基因。
16. 连锁遗传:两队非等位基因并不总是能进行独立分配及自由组合的,而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共同单位而传递的,从而表现为另一种遗传现象,即连锁遗传。
17. 不完全连锁:指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等位基因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遗传到子代中去的。
18. 重组:新类型的产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重组。
19. 遗传染色体学说: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从而导致性状的分离;由于决定不同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分别处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以同等的机会在配子内自由组合,从而导致基因的自由组合,实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遗传学的三大定律》①基本定义:- 分离定律:简单说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然后进入不同的配子。
比如,猫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基因,在繁殖产生配子(类似精子和卵子)时,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会分开。
- 自由组合定律:当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时,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例如,我们同时考虑豌豆的高矮和种子的圆皱这两对性状。
- 连锁与交换定律: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大多会连在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传递给后代。
但有时候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从而使基因重新组合。
就像是一排紧紧相连的小球串在两根绳子之间,偶尔两根绳子之间会交换一部分连着小球的片段。
②重要程度:在遗传学中是基石般的存在。
这三大定律就像是密码,帮我们理解生物的性状是怎样从亲代传到子代的,为什么生物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态等。
③前置知识:得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知道基因大概是什么东西,还有雌雄配子结合这种最基础的生殖知识。
要是连基因在哪都不清楚,就很难理解遗传学定律了。
④应用价值:育种上大大有用。
比如说培育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品种,就可以利用这些定律研究农作物的性状遗传。
在医学上也有用,如果一种遗传病是符合相关定律的遗传模式,就能根据家族成员的发病情况来预测后代患病的概率。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三大定律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在学习遗传学的步步深入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从这三大定律展开或者以它们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②关联知识:与基因结构、孟德尔豌豆实验、基因频率还有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知识点都有联系。
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这个环节就和三大定律紧密相关,因为这些定律其实就是对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行为的总结。
③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定律里基因的行为模式、比例关系还有不同定律的适用范围等。
- 难点:对于连锁与交换定律,理解它的机制比较难。
因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和交换不是那么直观,不像分离定律中对等位基因分离看得那么清楚。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

3580 1310 11903
1438 109090 134737
1190
3.01:1
1904 1905
1905 1909
445 2.94:1 3903 3.05:1
514 2.80:1 36186 3.01:1 44892 3.01:1
(一)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
奥地利布隆(Brü nn) 现捷克布尔诺(Bruo)
豌豆杂交操作方法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表 1-1
亲本性状 圆形×皱形 种子 黄色×绿色 种子 红花×白花 饱满×缢缩 豆荚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7对性状的结果
F1 圆形 黄色 红花 饱满 5474圆 6022黄 705红 882满 F2 1850皱 2001绿 224白 299缩 F2比例 2.96:1 3.01:1 3.15:1 2.95:1
P
卫生品系 (AABB)
×
不卫生品系 (aabb)
F1
卫生品系 (AaBb) 互交
F2
卫生品系 只会揭盖 不会揭盖 不卫生品系 不除病蜂 会除病蜂 A_ B_ A_bb aaB_ aabb 9 : 3 : 3 : 1 图 1-9 蜜蜂卫生品系行为的遗传
孟德尔植物杂交试验成功的因素
选用适当的研究材料: 豌豆:闭花授粉(天然纯合的纯种);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从22个初选性状中)选择7个单位性状正好分别位于7对同 源染色体上;易于种植和进行人工授粉(杂交)操作 严格的试验方法与正确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试验方法:有目的的试验设计、足够大的试验群体等 统计分析方法:按系谱进行考察记载、进行归类统计并 计算其类型间的比例(坚实的数理科学基础)。 独特的思维方式: 由简到繁、先易后难,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假设— 推理—论证”科学思维方法的充分应用。
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

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法则或孟德尔遗传原理,是遗传学的基础。
这些定律是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结论,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实验主要集中在豌豆植物上,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颜色和种子形状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统计,孟德尔总结出了三条基本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同一性定律(原位定律)同一性定律指出,如果纯合的个体进行自交或互交,其后代将会继承其纯合性状。
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它们的后代将保持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个定律说明了遗传物质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
第二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是孟德尔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遗传学的核心。
根据这个定律,当两个杂合纯合体进行自交或互交时,两个互补的等位基因会在子代中分离。
也就是说,杂合纯合体的子代中,等位基因会以1:1的比例分离。
这个定律解释了基因在子代中的分布和组合。
第三定律:再结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再结合定律是孟德尔的第二个重要发现,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这个定律,当两个或多个基因对同时存在于杂合纯合体中时,它们的遗传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不同基因对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
这个定律为遗传物质的组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德尔的基因遗传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揭示了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孟德尔的定律不仅适用于豌豆植物,也适用于其他生物。
通过对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遗传疾病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德尔的研究还启示了人们对遗传多样性的重视。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表现,对于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遗传多样性,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进化。
遗传学三大定律

3. 有丝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减数分裂第一 次同源染色体配对并分离,减数分裂第二次姐妹染 色单体分离 4. 有丝分裂的结果: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经减数分裂,子代细胞只有亲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的 一半
⑴ 分离定律
Law of Segregation
• 在减数分裂过 程中,同源染 色体分离。
Mendel遗传学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综右图,其遗传型为3n=32 =9种(1:1:1:1:2:2:2:2:4) (A+a)2=A2+2Aa+a2 (B+b) 2=B2+2Bb+b2
A2B2+2AaB2+a2 B2+2A2Bb+4AaBb+2a2Bb+A2b2+2Aab2+a2b2
其表现型为2n=22=4种(9:3:3:1) 用圆形黄色的品种和皱形绿色的品种共杂交 15个植株, 产生了 556个种子,其中: 315个圆形黄色(315/ 32=9.8) 所有的种子 101个皱形黄色(101/32=3.1) 次年都种下 108个圆形绿色(108/32=3.3) 了 32个皱形绿色(32/32=1) 在 315 个圆黄的种子中有 11 个没有产生植株,并且 3 个植株没有形成种子。在其余的里面: 38个有圆黄的 种子(AABB);65个圆黄和绿色的种子(AABb); 60个 圆黄和皱黄的种子( AaBB) ; 138 个圆黄和绿,皱黄和 绿的种子(AaBb)。 在101个皱黄的种子中,96株形 成 植 株 产 生 了 种 子 , 其 中 28 株 只 有 皱 黄 的 种 子 (aaBB);68株有皱黄和绿的种子 (aaBb)。 在 108个圆绿 的种子中,102株形成的植株结了子,其中 35株有圆绿 的种子( AAbb) ; 67 株有圆和皱绿的种子( Aabb) 。 在皱绿的30个种子中,长成了30个植株,只结皱绿种子; 它们保持了(aabb)的稳定性。
遗传学基本定律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与交换定律。
1,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2,自由组合定律: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这就是说,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3,连锁与交换定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
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率或互换率。
遗传学定律

遗传学定律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通过观察和实验,遗传学家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遗传定律,这些定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传递规律和基因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遗传学定律进行详细阐述,以便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
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也被称为遗传学的第一定律。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的研究,发现了隐性和显性基因的存在,以及基因在遗传中的分离和重新组合。
他总结了两个重要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不同性状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能够分离,保持其独立性;自由组合定律则指出,不同性状的基因在生殖过程中能够自由组合,而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2. 孟德尔定律的延伸除了孟德尔定律,还有一些遗传学定律对于遗传现象的理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染色体理论和连锁不平衡定律。
染色体理论指出,基因是储存在染色体上的,而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也会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连锁不平衡定律则指出,某些基因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们很难在遗传过程中分离,因此会遗传为一体。
3. 多基因遗传定律多基因遗传定律是指在一个性状上,有多个基因同时发挥作用,从而产生连续性变化的现象。
这个定律对于解释人类的复杂性状非常重要,比如身高、体重等。
根据这个定律,人类的身高不仅受到单个基因的影响,还受到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因此会呈现出连续性的变化。
4. 突变定律突变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然变异的现象。
突变定律指出,突变是基因变异的主要来源,它提供了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是有益的,促进物种进化的进程。
5. 随机分离定律随机分离定律是指在遗传过程中,基因的分离是随机发生的。
也就是说,每个个体在生殖过程中,所含的基因会随机地分离到下一代中。
这个定律保证了基因的多样性,为物种的适应性演化提供了基础。
遗传学定律的研究和应用,不仅为人们揭示了基因的传递规律和表达方式,也为人类的健康和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分离规律、
(1)分离规律分离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规律。
它从本质上阐明了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自成单位的基因存在的。
基因作为遗传单位在体细胞中是成双的,它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因此,在减数分裂的配子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能够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继续表现各自的作用。
这一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和分离所出现的变异的普遍性。
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为例(表9-2):
可见,红花与白花杂交所产生的F1植株,全开红花。
在F2群体中出现了开红花和开白花两类,比例3∶1。
孟备尔曾反过来做白花为花的杂交,结果完全一致,这说明F1 和F2的性状表现不受亲本组合方式的影响,父本性状和母本性状在其后代中还将是分离的。
独立分配规律
(2)独立分配规律该定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多对基国间自由组合的关系,解释了不同基因的独立分配是自然界生物发生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
按照独立分配定律,在显性作用完全的条件下,亲本间有2对基因差异时,F2有22=4种表现型;4对基因差异,F2有24=16种表现型。
设两个亲本有20对基因的判别,这些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那么F2将有220=1048576种不同的表现型。
这个规律说明通过杂交造成基因的重组,是生物界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独立分配定律是指两对以上独立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是对分离规律的发展。
因此分离定律的应用完全适用于独立分配规律。
连锁遗传
(3)连锁遗传规律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后,人们以更炎的动
植物为材料进行杂交试验,其中属于两对性状遗传的结果,有的符合独立分配定律,有的不符。
摩尔根以果蝇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最后确认所谓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的一些例证,实际上不属独立遗传,而属另一类遗传,即连锁遗传。
于是继孟德尔的两条遗传规律之后,连锁遗传成为遗传学中的第三个遗传规律。
所谓连锁遗传定律,就是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遗传。
连锁遗传定律的发现,证实了染色体是控制性状遗传基因的载体。
通过交换的测定进一步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距离的顺序,呈直线排列。
这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地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