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学定律的关系

合集下载

简述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实质以及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简述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实质以及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简述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实质以及与减数分裂的关系
遗传学三大定律分别是孟德尔定律、染色体理论和基因互补定律。

这三条定律揭示了遗传现象中的本质规律。

孟德尔定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离散性,证明了遗传物质的分离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染色体理论揭示了遗传物质存在于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分离和组合是通过染色体的分离和组合来完成的。

基因互补定律则揭示了某些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到个体的表现型。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复制和分裂过程都只发生一次,最终形成四个单倍体的细胞。

减数分裂是遗传物质在生殖细胞中重新组合的过程,它保证了每个生殖细胞都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合。

遗传学三大定律的实质都与减数分裂密切相关,孟德尔定律和基因互补定律揭示了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规律,染色体理论则揭示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规律。

19遗传的基本规律ye

19遗传的基本规律ye
一样,这种显性表现叫做
1
完全显性
有时候 F 所表现的显性是不完全的 例如: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不完全显性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 F 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 和隐性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叫做不完全显性
1
例如:紫茉莉花色的遗传
共显性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状,同 时在 F 的个体显现出来,而不是只单一的表现 出中间性状,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共显性
基因型 是表现型 的内在因 素,表现 型是基因 型的表现 形式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 一定相同 相同环境——表现型 相同 基因型 相同 不同环境——表现型 可能不同 表现型 是基因型 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 结果
六、显性的相对性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 F 1 的全部个体, 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性亲本完全
1
例如:
红毛马
X
白毛马
混花毛马
分离定律解题思路:
1、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能写的先写aa,不能写的写一半A__)
2、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若: 若: 若: 显性 ‫ ׃‬隐性=3 ‫ ׃‬1 显性 ‫ ׃‬隐性=1 ‫ ׃‬1 显性 ‫ ׃‬隐性=1 ‫ ׃‬0 则 Aa × Aa 则 Aa × aa 则 AA×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 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 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 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 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水毛茛
这种现象表明: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 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 同的表现型
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 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常用符号
P——亲本 G——配子 F1——子一代 ×——自交 F2——子二代(以此类推) ×——杂交 ♂——雄性(也可表示父本或雄配子) ♀——雌性(也可表示母本或雌配子)。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知识点一、知识概述《遗传学的三大定律》①基本定义:- 分离定律:简单说就是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然后进入不同的配子。

比如,猫的毛色有白色和黑色基因,在繁殖产生配子(类似精子和卵子)时,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会分开。

- 自由组合定律:当有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时,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例如,我们同时考虑豌豆的高矮和种子的圆皱这两对性状。

- 连锁与交换定律:处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大多会连在一起,并作为一个整体传递给后代。

但有时候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从而使基因重新组合。

就像是一排紧紧相连的小球串在两根绳子之间,偶尔两根绳子之间会交换一部分连着小球的片段。

②重要程度:在遗传学中是基石般的存在。

这三大定律就像是密码,帮我们理解生物的性状是怎样从亲代传到子代的,为什么生物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形态等。

③前置知识:得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知道基因大概是什么东西,还有雌雄配子结合这种最基础的生殖知识。

要是连基因在哪都不清楚,就很难理解遗传学定律了。

④应用价值:育种上大大有用。

比如说培育高产抗病的农作物品种,就可以利用这些定律研究农作物的性状遗传。

在医学上也有用,如果一种遗传病是符合相关定律的遗传模式,就能根据家族成员的发病情况来预测后代患病的概率。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三大定律是遗传学的核心内容,在学习遗传学的步步深入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都是从这三大定律展开或者以它们为基础进行研究的。

②关联知识:与基因结构、孟德尔豌豆实验、基因频率还有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知识点都有联系。

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这个环节就和三大定律紧密相关,因为这些定律其实就是对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基因行为的总结。

③重难点分析:- 重点:掌握定律里基因的行为模式、比例关系还有不同定律的适用范围等。

- 难点:对于连锁与交换定律,理解它的机制比较难。

因为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和交换不是那么直观,不像分离定律中对等位基因分离看得那么清楚。

遗传学三大经典定律

遗传学三大经典定律

遗传学三大经典定律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中三大经典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

这三大经典定律分别是孟德尔定律、染色体定律和联锁定律。

孟德尔定律,也叫遗传定律,是指在杂交中,各个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各自遵循着一定的比例,这个比例是1:2:1。

孟德尔定律为遗传学提供了精确的数学基础,从而开创了现代遗传学的先河。

染色体定律是指遗传物质——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
的运动规律。

这个定律是由梅特兰和塔芬嘉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来的。

染色体定律的发现使得遗传学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染色体的构成
和功能。

联锁定律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不同性状基因之间有可能存
在联系,这种联系越紧密,这两个基因就越难以分离。

联锁定律的发现为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从而揭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这三大经典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对现代遗传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遗传学简答题

遗传学简答题

四、简答题答案1、有丝分裂的等数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各有什么意义??1、答:等数分裂使得生物体各个部分具有相同等数量和质量的染色体,而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基础,从而使得每一个物种在个体发育中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型,植物进行无性繁殖能保持与母体相同的遗传性状,原因都在此。

而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是单倍性的,雌雄配子结合后恢复双倍性,从而使各物种保持了世代间遗传的相对稳定,同时,减数分裂是遗传三大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个体杂交,后代产生3:1的条件是什么?2、答: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个体杂交,后代产生3:1的条件是:双亲都必须是同质结合的双倍体;所研究的相对性状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等位基因之间具有完全的显隐性关系,而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F1产生的配子都发育很好,并可严格控制花粉来源;F2的个体都处于相似的环境下,所调查统计的F2群体较大。

3、分离规律在育种上有什么意义?3、答:分离规律在育种上有以下重要意义:必须严格选用纯合体作为试验材料或杂交亲本,否则F1就发生分离,F2及以后各代的分离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无法正确分析试验资料;在育种过程中通过自交进行基因型分析,避免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提高选择的正确性,提高育种成效;配制杂交种时,为提高杂种优势,必须选用高度纯合的亲本,同时生产上只用杂交一代进行生产;良种繁育时,必须注意防杂得纯。

4、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何在?4、答: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异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随机分配,这就是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

5、番茄的红果对黄果为显性,二室对多室为显性,今有一株红果多室的番茄,怎样分析其基因型?5、答:可用自交法或测交法来分析那株红果多室番茄的基因型。

如用测交法,红果多室ⅹ黄果多室,①假如后代全是红果多室,则被测验的红果多室的基因型是YYmm,②假如后代有一半红果多室和一半黄果多室,则被测验的红果多室的基因型是Yymm.6、为什么说独立分配规律是杂交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6、答:因为①独立分配律揭示了异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生物有了丰富的变异类型,就可以广泛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物的进化;②由独立分配定律可知,用于杂交育种的双亲必是纯合体,并能互补,同时可知目标个体在后代的概率,借以确定育种规模,第三可知杂交二代是杂交育种选择的关键世代;③杂种优势利用时,独立分配规律告诉我们:杂种的双亲必须是纯合体;④良种繁育时,它告诉我们必须防杂保纯。

2010-2018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一(第三版六门都有)

2010-2018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知识综合一(第三版六门都有)

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339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满分:150 分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本试卷共六部分,考生从中选择三部分作答。

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339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满分:150 分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本试卷共六部分,考生从中选择三部分作答。

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339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满分:150 分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本试卷共六部分,考生从中选择三部分作答。

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339 科目名称:农业知识综合一满分:150 分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本试卷共六部分,考生从中选择三部分作答。

遗传学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 从性遗传2. 假显性3. 近交系数4. 特殊性转导5. 质量性状6. 不完全显性7. 基因突变8. 杂种优势9. 生殖隔离10. 等位基因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意义?2. 简述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异同点。

3. 简述RNAi导致基因沉默的作用机制。

4. 何谓雄性不育系?它在生产上有何应用价值?三、计算题(10分)一个果蝇家系,对隐形体细胞等位基因a、b、c是纯合的,这3个基因以a、b、c的顺序连锁。

将这种雌性果蝇和野生型雄性果蝇杂交,F1的杂合体之间相互杂交,得到F2如表,则(1)a与b,b与c间的重组频率是多少?(2)并发系数和干扰系数分别是多少?植物育种学部分(5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 品种2. 育种目标3. 一般配合力4. 远缘杂交5. 群体改良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 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Mendel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控制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产生配子时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

Mendel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独立自由地组合到配子中。

基因(gene):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储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发生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基因座(locus):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

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有其特定的座位。

真实遗传(true breeding):子代性状永远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基因型(genotype):个体或细胞的特定基因的组成。

纯合体(hom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就这个基因座而言,这种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或称基因的同质结合。

杂合体(heterozygote):基因座上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或称基因的异质结合。

回交(back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测交(testcross):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个体再与其隐性亲本的交配方式,用以测验子代个体的基因型的一种回交。

互补基因:不同对的两个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这两个互作的基因叫做互补基因。

(表型比9:7)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在两对非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时,其中的一对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会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

(9:3:4)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某对等位基因的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

(后代表型比常为12:3:1 and 13:3 )叠加效应(Duplicate effect):两个基因作用相同,像荠菜中的两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可产生“心型”果实。

(表型比15:1)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有关的一对形态大小不同的同源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一般以XY或ZW表示。

遗传学问答题

遗传学问答题

(第一章绪论)1.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的?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实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文中首次提到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

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3. 你怎样理解遗传、发育、进化在基因水平上的统一?答:基因是遗传、发育、进化的共同基础。

个体发育的过程是细胞内的基因按照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程序精确表达的过程。

个体的发育时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细胞分化、组织、器官的形成是基因组中各个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遗传的实质是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后代,并在后代中表达。

性状的发育由基因控制,遗传传递的为基因信息流。

进化是对基因突变的定向选择。

遗传稳定进化,变异导致进化,二者统一于基因。

进化论、细胞学说和基因论分别从群体、细胞核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

普通遗传学是三者的纽带。

(第二章遗传学的细胞学基础)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答:有丝分裂是指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其结果形成两个与亲代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的子细胞;减数分裂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并且在减数分裂中有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这样就为遗传性状的重新组合提供了物质基础。

2.从遗传学角度说明这有丝分裂的意义?答: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于间期染色体准确复制,在分裂期两条子染色体分开,分别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使得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在数量与质量上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保证了细胞在遗传上同母细胞完全一致,也保证了个体的正常发育,以及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在进行无性繁殖的生物中保证了性状表现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期 戴文远,等:基于3S的闽江下游湿地景观空间分异研究 73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s for wetland landscap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based on 3S
DAI Wen-yuan,HUANG Wan-li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Researched the patterns and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through landscape diversity,dominance,evenness,fragmentation and isolation,with the help of RS,GPS and GIS.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region space among coastal counties,island counties and inland counties,spatial pattern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landscape are dominated by landform,costal wetland has more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than river and artificial wetland and it becomes the core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wetland landscape.
Key words:landscape ecology;3S;wetland;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减数分裂和三大遗传学定律的关系
宋敏
经典遗传学的三大定律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特别是连锁交换定律,是遗传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就如对基因的认识一样,最初基因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后来知道了它的实质——一段有特定功能的DNA序列之后,人们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大遗传学定律背后也有与之关系密切的物质基础即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仅在性母细胞中进行.表现为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由一个细胞形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的遗传物质是母细胞的一半.减数分裂由两次连续分裂构成: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每次减数分裂都可以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其中前期I比较复杂,又细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亲代传递给子代各一个减数分裂的产物——配子(n),2个配子结合成合子(2n),在基因的指导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发育成个体.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的行为具有一致性,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与遗传密切相关的事件.
“减数”并非是染色体数目随机的减半,而是遵循严格机理的.来自父母双方的经复制含有2条单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前期Ⅰ配对,在后期Ⅰ分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决定了等位基因的均衡分离,这正是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的分离导致性状的分离,纯合体(AA,aa)稳定遗传,就是说自交后代与亲本表型一致,杂合体(Aa)必然分离,自交后代表型不一致.染色体在减数分离过程中的“分”与在受精过程中的“合”,使有性生殖的生物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各对染色体中的2个成员在后期Ⅰ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何另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也就意味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是独立分配的,对于一个二倍体生物来讲,如果有n对染色体的话,那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结果会出现2n配子.在受精的过程中,两性之各类型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故合子种类数是(2n)2.人有23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23(约8×106)种配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就有(8×106)2即64×1012种遗传组合,除同卵双生子外,人类的每一个成员彼此都是不同的,这个数量甚至超过了曾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人数.这正是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因为变异是各生物物种进化的重要因素. 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反映了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片段交换,在接下来的双线期会出现可见的交叉,这样分开来的染色体就不是原来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同线关系(顺式排列)变为异线关系(反式排列),而异线关系变为同线关系,这就是交换事件,导致了遗传物质的非随机组合,增加了变异性.这正是经典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三——连锁交换定律的基础.
两基因连锁遗传显然不符合独立遗传规律,那么可以认为由于非等位基因间相互影响每对基因就不按分离规律进行遗传,肯定不对,这有其中的道理.
遗传现象是复杂的,当理解了基因和染色体位置的从属关系,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之后,一些遗传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