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人题目.
各项应急预案演练题目

一、自然灾害类1. 地震应急演练- 题目:《地震发生后,如何快速、有序地进行人员疏散和物资救援》- 目标:检验地震预警系统、应急疏散方案和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2. 洪水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突发洪水,如何有效进行人员转移和物资储备》- 目标:检验防洪预警系统、人员疏散和救援物资调配的应急响应能力。
3. 风灾应急演练- 题目:《面对强风灾害,如何确保人员安全和基础设施完好》- 目标:检验风力预警、应急避难所设置和基础设施加固的应急措施。
4. 旱灾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旱情,如何合理调配水资源和保障农业生产》- 目标:检验水资源管理、农业灌溉和应急物资储备的应对能力。
5. 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何快速进行人员搜救和灾害评估》 - 目标:检验地质灾害预警、人员搜救和灾害评估的应急能力。
二、事故灾难类6. 火灾应急演练- 题目:《高层建筑火灾,如何高效进行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 目标:检验火灾报警系统、人员疏散通道和消防队伍的实战能力。
7. 化学品泄漏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化学品泄漏事故,如何确保周边环境和人员安全》- 目标:检验化学品泄漏预警、应急隔离和人员疏散的应对能力。
8. 交通事故应急演练- 题目:《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如何快速进行现场处置和人员救援》- 目标:检验交通事故预警、现场处置和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9. 电梯事故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电梯故障,如何快速进行人员救援和设备修复》- 目标:检验电梯故障预警、救援流程和维修队伍的应急能力。
10. 爆炸事故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爆炸事故,如何有效进行人员疏散和现场处置》- 目标:检验爆炸预警、人员疏散和现场处置的应急能力。
三、公共卫生事件类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传染病爆发,如何快速进行疫情控制和人员救治》- 目标:检验传染病预警、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的应急能力。
12.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 题目:《应对食品安全事故,如何快速进行问题产品召回和消费者保障》 - 目标:检验食品安全预警、产品召回和消费者保障的应急能力。
17道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及其答案

17道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及其答案30道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及其答案,涵盖了地震、火灾、洪水、台风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应对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地震发生时,如果您在室内,应立即采取哪种姿势以保护自己?A. 站立不动B. 迅速跑出建筑物C.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头部答案:C2.火灾发生时,如果逃生通道被阻,应如何应对?A. 跳楼逃生B.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寻找其他逃生途径C. 大声呼救,等待救援答案:B3.台风来临时,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外出散步,享受大风B. 靠近窗户观察风势C. 远离门窗,寻找坚固的避风处答案:C4.洪水来临时,如果来不及撤离,应如何自救?A. 寻找高处,等待救援B. 游泳逃生C. 抓住漂浮物,随波逐流答案:A5.雷雨天气时,在户外应避免做什么?A. 使用手机B. 站在大树下C. 穿着橡胶鞋答案:B6.自然灾害中,全球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哪一类灾害?A. 地震B. 火山喷发C. 气象灾害D. 海啸答案:C7.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在室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A. 寻找开阔地避震B. 立即进入建筑物内C. 原地不动D. 跳楼逃生答案:A8.地震时,家庭避震正确的做法是?A. 迅速跑出室外B. 躲在吊灯下C. 躲在坚固的家具旁,保护头部答案:C9.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A. 每年5月12日B. 每年5月16日C. 每年5月18日D. 每年5月24日答案:A10.在野外露营时怎样防泥石流?A. 不要在山谷或河沟底部露营B. 在山谷中较平坦处露营C. 在阶地下方的河滩上露营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1.地震后,常见的次生灾害有?A. 火灾B. 水灾C. 海啸D. 山体滑坡答案:ABCD12.家庭应急包应包含哪些物品?A. 急救药品B. 手电筒C. 电池D. 饮用水E. 高能量食品F. 哨子答案:ABCDEF13.如何有效预防森林火灾?A. 不在林区吸烟或使用明火B. 遵守森林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C. 定期清理林区周边可燃物D. 设置防火隔离带E. 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F. 配备森林防火专业设备和人员答案:ABCDEF14.暴雨天气时,应如何保护自己?A. 避免在低洼地区停留B. 远离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物C. 如在驾车,应减速慢行,避免急刹车D. 如遇洪水,应迅速登上高地,等待救援答案:ABCD15.提高社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可以采取哪些措施?A. 建立社区应急响应机制B. 组织居民参与防灾演练C. 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D. 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E.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答案:ABCDE三、简答题(非选择题形式,但提供答案要点)16.简述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如果在室内,应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墙角下躲避,用手保护头部。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解析

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解析一、单选题1.以下哪项是造成自然灾害的主要因素?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板块运动D. 气候变化答案:D解析: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中各种因素(如大气成分、土地利用、太阳辐射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自然环境的改变,进而引发自然灾害。
二、多选题2.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地震灾害?A.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B. 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C.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D. 合理规划城市答案:ABCD解析:以上措施均可有效预防地震灾害。
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和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直接损失,而加强地震科普宣传和合理规划城市则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次生损失。
三、判断题3.森林火灾只能由人为因素引发。
答案:错误解析:森林火灾可能由自然因素(如雷击、自燃等)和人为因素(如野外用火、吸烟等)引发。
因此,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4.请简述台风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
答案:台风过境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有:1. 强风:台风的强风可能导致树木折断、房屋受损等。
2. 暴雨:台风带来的暴雨可能导致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3. 海洋灾害:台风可能导致海浪翻滚、船只翻覆等。
4. 农业生产受影响:台风可能导致农作物受灾、农业生产减少。
5. 城市基础设施受损:台风可能导致城市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受损。
五、案例分析题5.某地发生泥石流,以下哪项措施是不合适的?答案:无法确定,需要提供具体案例。
解析:针对泥石流灾害,不合适的措施可能包括:1. 在泥石流易发区建设住宅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
2. 在泥石流易发区开展大规模开采活动,破坏地形地貌。
3. 不进行灾害预警和监测,忽视泥石流灾害的潜在威胁。
请根据具体案例提供更加详细的解答。
防震减灾题目整合第一期

第一期防震减灾题库一、单选题(30题)1.对于地震时被埋压过久,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的人,救出后正确的护理办法是()。
A.蒙上眼睛,用嘴湿润,处于自然呼吸状态B.尽快进水,尽快进食C.尽快输氧D.拖出来自由活动答案:A2.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贸然外逃,以下最不安全的地方是()。
A.床下B.桌子底下C.开间小的卫生间D.窗子边答案:D3.在楼房内遇到地震时应()。
A.跳楼B.乘电梯逃生C.暂时躲在小开间处或坚固家具下答案:C4.在所有自然灾害中,被称为群灾之首的是()。
A.洪灾B.地震灾害D.瘟疫答案:B5.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B.去楼道C.原地不动D.跳楼答案:A6.在户外避震应就近选择()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A.堡坎下B.开阔地C.广告牌下D.建筑物旁答案:B7.地震发生后,应当()。
A.传播谣言B.听信谣言C.从不同媒介了解地震的情况D.无动于衷答案:C8.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
B.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等地震过后再下车C.站在原地拉紧扶手,等地震过后再下车D.坐在原位不动,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答案:B9.地震发生后,你很幸运没有被埋压也没有受伤,但你知道附近很多人被埋压需要救助。
此时,你应该()。
A.按“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施救B.见一个救一个C.先救熟悉的人,再救陌生人答案:A10.在营救过程中,当在废墟中发现有人被埋压得较深,难以独自施救,此时最正确的施救措施是()。
A.不怕困难,继续施救B.立即找人帮忙C.在人员埋压处做好标记,然后设法找专业人员前来施救D.暂时放弃,先去救容易救出的人再说答案:C11.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避震,应选择()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
中小学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大全

中小学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题目及答案大全第一题题目:地震是一种什么自然灾害?地震是一种什么自然灾害?答案:地震是地球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
地震是地球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引发的自然现象。
第二题题目: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震?答案:地震多发地区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地震带、亚洲中部和地中海地震带等。
地震多发地区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印度尼西亚地震带、亚洲中部和地中海地震带等。
第三题题目: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答案:当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桌子下或坚固的家具旁边,并保护好头部以减少伤害。
当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桌子下或坚固的家具旁边,并保护好头部以减少伤害。
第四题题目:如何预防火灾发生?如何预防火灾发生?答案:做好家庭用电安全、杜绝明火和烟花爆竹等危险品的使用、定期检查火源设施等都可以预防火灾。
做好家庭用电安全、杜绝明火和烟花爆竹等危险品的使用、定期检查火源设施等都可以预防火灾。
第五题题目:暴雨引发的灾害主要有哪些?暴雨引发的灾害主要有哪些?答案: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第六题题目:如何进行台风防御?如何进行台风防御?答案:台风来临时,应关闭门窗,固定好室外的摆放物品,尽量不要出门,并听从政府相关部门的防护指导。
台风来临时,应关闭门窗,固定好室外的摆放物品,尽量不要出门,并听从政府相关部门的防护指导。
第七题题目:如何避免飓风的危险?如何避免飓风的危险?答案:预测和避难是避免飓风危险的重要措施,应提前了解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预测和避难是避免飓风危险的重要措施,应提前了解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
第八题题目:世界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世界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答案:水灾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形式包括洪水、暴雨引发的洪灾、海啸等。
《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节地质灾害》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种地质灾害通常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A. 地震B. 滑坡C. 泥石流D. 火山喷发2、在地质灾害中,哪一种灾害的预警难度最大?A. 泥石流B. 崩塌C. 地震D. 滑坡3、在山区建设道路时,最容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 洪水B. 泥石流C. 地震D. 海啸4、下列哪项措施对于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最为有效?A. 加强对灾害天气的预报B.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C.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D. 实施科学的土地管理和植被恢复5、下列哪一项不是地震的主要成因?A. 构造运动B. 火山活动C. 人类活动D. 潮汐作用6、泥石流发生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是?A. 往上游方向跑B. 往下游方向跑C.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向的两侧山坡上跑D. 原地等待救援7、下列哪种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A. 地震B. 滑坡C. 海啸D. 风灾8、以下关于地质灾害的描述,错误的是:A.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B.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C. 地质灾害发生时,地面会剧烈震动D. 地质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9、下列哪种地质灾害属于岩溶地貌的典型特征?A. 山崩B. 地震C. 泥石流D. 溶洞 10、下列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震、泥石流和滑坡都是地质灾害,但它们的发生原因完全不同B.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和气候条件无关C. 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D. 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主要是依靠人力,与科技手段无关11、下列自然灾害中,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 洪水B. 地震C. 泥石流D. 风灾12、下列关于地震震级的描述,错误的是:A. 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B. 震级是衡量地震强烈程度的标准C.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D. 震级与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成正比13、下列哪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影响最为严重?A. 地震B. 洪水C. 飓风D. 地质滑坡14、下列哪项措施不属于地质灾害的预防措施?A.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B.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C. 推广使用新型抗震建筑材料D. 提高农业产量15、15、下列关于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B. 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浅,地震波的传播速度越快C. 地震通常在板块边界处发生D. 地震只能造成地表震动,不会影响地下水位16、16、在地质灾害中,下列哪一项属于地质灾害中的自然灾害?A. 矿山坍塌B. 滑坡C. 地下水位下降D. 地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某地区近年来发生了一系列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震。
防汛知识作文题目大全集

防汛知识作文题目大全集防汛知识作文题目大全集一、关注自然灾害,共创安全家园二、普及防汛知识,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三、学会与洪水相处,保护生命的财产四、汛期安全保障,责无旁贷五、排除隐患,守护幸福家园六、洪涝灾害背后的防范之道七、深入浅出的防汛指南八、防汛抗洪知识手册:事关生死存亡九、汛情动态,随时关注十、从我做起,共同抗洪十一、生命重于泰山,防汛靠大家十二、防洪抢险故事,感悟勇敢与智慧十三、防洪抗灾,人人有责十四、遇险勇敢,遇水不怕十五、汛情来临,文明喊停十六、预测洪水,安全自救十七、科技与防洪,共筑安全链十八、坚持防汛,保护所爱十九、自然灾害不可怕,防范为上策二十、关注洪水前沿动态,有效防范洪灾二十一、灾害巨变,心连心保安宁二十二、多渠道防洪措施,多元化的防灾安全二十三、汛期安全守则,科学预防为先二十四、高效救援,千里驰援二十五、人与水的和谐共处,防洪从我做起二十六、从小处注意,形成习惯二十七、防范无小事,关乎生命安全二十八、逃生自救要领,做最快的决策二十九、洪水无情,人间有爱三十、关注洪水安全,为明天助力三十一、洪水天灾,灵活应变三十二、自救互救,安全最重要三十三、针对季节,做好准备三十四、高风险区域,安全防范到位三十五、乐于助人,伸出援助之手三十六、合理调度,降低洪水危害三十七、洪水侵袭,与时间赛跑三十八、正面面对灾害,积极应对洪水三十九、防范先行,安全从我做起四十、洪水暂退,安全高悬四十一、智慧防洪,人性光显四十二、灾害管理,责无旁贷四十三、洪水到来,安全迅逃四十四、保护生命,抵制洪灾四十五、惊涛骇浪,耀人勇敢四十六、机智抢险,顽强奋斗四十七、倍加重视,共同呼吁四十八、洪灾来袭,争分夺秒四十九、科学防洪,从源头出发五十、热心公益,加强灾害防范总结以上是一份防汛知识题目大全集,通过这些题目,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洪涝灾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作为高中生,我们应当认识到防汛知识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灾害防御能力,为家乡和社会的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自然灾害与人题目资料

第一章1.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均匀,比如北方有干旱,南方雨水充足无干旱。
假2.海啸之后,灾区出现疫情,这不属于灾害链。
假3.火山活动会引发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链。
真4.1987年,(中国)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5.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迁延性自然灾害、骤发性自然灾害6.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这描述的是自然灾害的:区域联系性7.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诱发因素8.下列哪些选项是自然灾害的承载机制研究的内容:A. 自然灾害的诱发因素的成灾机制B. 原生自然灾害和次生自然灾害的关系C. 减轻自然灾害的实际效益评估D. 自然灾害的性质和特点E. 自然灾害的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估F. 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9.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
假10.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A. 新疆西藏交界地区B. 云南腾冲地区C. 海南岛周边地区D. 东北五大连池、长白山地区11.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
真12.下列哪些地区不属于我国的风灾频繁地区。
四川盆地13.可以通过得知(太平洋地区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之中发生了地震),进行太平洋海啸的预报。
14.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
假15.我们研究地球系统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地球系统是如何运行,发展,将来又如何发展。
真第二章1.下列事件中,时间变化尺度最大的是:造山运动2.大气的成分有:A. 水蒸气B. 21%的氧C. 氩、二氧化碳等其它少量气体D. 78%的氮3.洋中脊代表的是转换断层。
假4.整个大气层的50%质量集中在离海平面5.6km的大气层之中,90%质量集中在离海平面16Km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均匀,比如北方有干旱,南方雨水充足无干旱。
假2.海啸之后,灾区出现疫情,这不属于灾害链。
假3.火山活动会引发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链。
真4.1987年,(中国)地质学家首次提出灾害链的理论概念。
5.根据自然灾害中一些量的起始速率,灾害在单位时间内的影响强度加以分类的自然灾害分为:迁延性自然灾害、骤发性自然灾害6.南美洲西海岸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有可能导致全球气象紊乱,这描述的是自然灾害的:区域联系性7.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动作用而瞬间进入灾变状态,这是自然灾害启动机制的:诱发因素8.下列哪些选项是自然灾害的承载机制研究的内容:A. 自然灾害的诱发因素的成灾机制B. 原生自然灾害和次生自然灾害的关系C. 减轻自然灾害的实际效益评估D. 自然灾害的性质和特点E. 自然灾害的规模和损害程度的评估F. 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9.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依靠一己之力应对自己境内的自然灾害。
假10.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A. 新疆西藏交界地区B. 云南腾冲地区C. 海南岛周边地区D. 东北五大连池、长白山地区11.为了应对灾害全球化的趋势,联合国在上世纪连续的几次大会上,通过相关的决议,确立了一个国际减灾十年的活动。
真12.下列哪些地区不属于我国的风灾频繁地区。
四川盆地13.可以通过得知(太平洋地区沿海地区和太平洋之中发生了地震),进行太平洋海啸的预报。
14.在一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都是聚集在一起的,即冈瓦纳大陆。
假15.我们研究地球系统的根本目的是研究地球系统是如何运行,发展,将来又如何发展。
真第二章1.下列事件中,时间变化尺度最大的是:造山运动2.大气的成分有:A. 水蒸气B. 21%的氧C. 氩、二氧化碳等其它少量气体D. 78%的氮3.洋中脊代表的是转换断层。
假4.整个大气层的50%质量集中在离海平面5.6km的大气层之中,90%质量集中在离海平面16Km中。
真5.全世界利用地热能最好的国家是:冰岛6.目前,全球最大的屋顶太阳能面板系统位于:德国南部7.中国青藏铁路辅助供电系统是依靠羊八井的地热能发电来运行的。
假8.中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却承载着90%以上的人口,人口密度和资源分配都非常不均匀。
真9.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南北纬30度附近)沉至地表。
第三章1.下列地震中,造成的太平洋海啸的有:1960年智利地震、 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2.中国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站由几个部分组成:区域站、基准站、基本站3.地球上,每年发生的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次数约有:10万次4.对应于一次地震,地震烈度:在不同地区是不同的5.阿波罗神像、亚历山大灯塔这两个古代著名的建筑均毁于地震。
真6.地震的分类有哪些:诱发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7.地震被列为天灾之首,主要有哪些原因?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可引发许多次生灾害、灾害范围可达数百平方千米、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8.地球内部是由地核和地幔两种介质所组成的,地震波在这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真9.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次大陆对欧亚大陆挤压造成的。
真10.圣安德鲁斯断层附近地震频发,下列中哪些地震发生于此:1917年圣费尔南多地震、 1989年旧金山地震、1994年洛杉矶地震11.唐山地震发生在:郯城—庐江地震带第四章1.在水深平均几公里的海洋,对于波长几百公里的海啸来说,犹如一池浅水,而对风暴潮来说就是一种“深水波”。
真2.海啸破坏力巨大,如2004年印尼海啸,越南距离印尼较近,其沿海遭受到巨大的破坏。
假3.美国国家气象局的海啸预报标志形象地表现出了海啸波的特点:在深海,海啸波长很长,波高很低到了近海,海啸波长越来越短,但是波高越来越高4.为何2004年印尼海啸的伤亡人数如此巨大。
()A. 震源处板块是走滑断层,断层两旁几乎是垂直相互运动,释放的能量相当巨大B. 当地几百年没有发生大地震,这次地震使得积累的能量几分钟就释放出来,震级达到了9.0级C. 地震震源在印尼近海,海啸波传播很快D. 当地是旅游胜地,当时海边人员众多5.1960年智利大海啸在日本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是因为:海啸的传播时间和速度都得到预算,提前预警,人们都在高处躲避,没得到通知前没人回家。
6.海啸较之风暴潮,参与运动的海水多,是因为(波长长)。
7.海啸作为一种猛烈的海洋自然灾害,多发生在下列哪些国家或地区。
(日本夏威夷)8.下列哪些国家,2004年印尼海啸中受到了影响了。
泰国、斯里兰卡、印度9.地震造成地壳的错断有三种情况,它们产生海啸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真10.下列哪些说法有误。
中国东部沿海海域深度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东海,因此发生海啸的可能性较小。
11.太平洋地区较大的海啸基本上与地震俯冲带相吻合。
真12.1960年智利发生的大地震,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对于海啸到达夏威夷的时间预报只相差了1分钟。
真13.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震波的波长与水深有关系,水越深,波长越长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水深有关系,水越深,速度越快14.地震台收到地震波的信号之后,使用无线电将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各地得以进行一些防灾准备。
真第五章1.火山多分布在()。
A. 热柱B. 板块俯冲带C. 板块边界D. 大洋中脊2.活火山有哪些形式:爆发形、喷溢形3.1951年我国爆发的火山是在:新疆阿什火山4.在爆炸式火山喷发中,岩浆向上喷出经过哪些面之后形成喷发柱:碎屑化面、出溶面5.中国大同火山群是休眠火山群。
假6.尼奥斯湖是:火山湖7.火山多分布在:热柱、板块俯冲带、板块边界、大洋中脊8.2010年冰岛的艾雅法拉火山爆发影响了欧洲6000个航班停飞。
9.地下固化的深成的火成岩由于冷却的慢,所以结晶完全,结晶的晶粒也较大。
而喷出地面固化形成地球表面的火成岩,冷却极快,结晶不完全,结晶晶粒较小。
真10.下列符合浮石的有A. 表面具有很多小孔洞B. 形成于火山的猛烈喷发过程C. 能漂浮于水面D. 又称为泡沫岩11.尼奥斯湖被称为杀人湖是因为:湖底喷发出有害气体12.全球有( 40多)个现在已经调查的热点分布,是巨型火山出现的地方。
13.火山喷发的前兆有A. 地球化学B. 地面温度C. 地面喷气D. 山坡形态第六章1.对流层中各个高度的空气,温度都相当均匀。
假2.电视台上的天气预报,涉及到大气圈的:对流层3.陆地、海洋、大气的热容量哪个大。
海洋4.无线电信号发射就是利用( )下部的反射作用进行传输。
电离层5.臭氧层完全由臭氧组成,不含氧气。
假6.南极上方臭氧洞是在( 1985)年发现的。
7.当两个龙卷风同时形成时,两个都是反时针旋转。
假8.地球表面的能量获得,随地理位置和海陆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赤道地区有盈余,极地则有亏损。
真9.减灾预警系统包括了需要将气象部门的监测,预报的信息及时、迅速、准确地传送给各级政府,尤其是相关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以减少损失。
真10.大气圈上界的具体数字从太空资料上得以确认为2500公里。
假11.大气圈以蒸发对流的形式输送热量,而海洋则以环流的形式输送热量。
真12.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数字,自1947~1980年全球(除干旱灾害)10种主要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死于热带气旋灾害的人数达近50万人。
真13.1964年以来一次性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是 1970年11月孟加拉国的强热带风暴灾害14.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是龙卷风灾害频发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第七章1.我国的西部地区是滑坡灾害较多的地区。
真2.滑动的物质运动最严重时,可形成为:泥石流3.美国地质调查所估计,滑坡灾害在全球照成每年7500人丧生,经济损失超过了两千亿美元。
真4.按力学条件划分滑坡可分为:推动式滑坡、牵引式滑坡5.老滑坡是按照(滑坡形成的年代)来分类。
6.易于形成滑坡的地层具有哪些特点。
()存在软弱岩层、易于泥化、抗风性差7.诱发滑坡的因素主要有()地震、开挖坡脚与滑坡体上方增加载荷、水的作用、各种水体水流的冲刷作用8.滑坡的分布与地层岩性没有关系,任何地方都可能存在滑坡。
假9.下列哪些是我国发生的滑坡灾害。
()孙家沟滑坡、千将坪滑坡、新滩镇滑坡、都江堰麻溪滑坡10.产生滑坡的条件的要素有()层面之间的摩擦特性、层面中的含水量、滑动层面的倾角、层面的形态11.下列关于滑坡的说法,正确的有( )水下也会发生滑坡、滑坡属于地质作用下的岩土位移、滑坡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发生12.按体积来进行滑坡分类,体积为()的滑坡称为大型滑坡。
100×104-1000×104立方米第八章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有关。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人类活动2.全球( 192)个国家参与协定了《京都议定书》。
3.科里奥里效应在(赤道)消失。
4.气候系统的演变非常复杂,是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真5.下列哪些是我国应对京都条约所做的。
()A. 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B. 发展风力发电 D. 发展光伏产业6.科学家们预计,要想制止全球气温再上升两度,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要达到1900年水平的80%。
假7.近一百年来,地球的表面增温达到了0.74度。
真8.在两万年前,中国东部海岸线不同于现在的海岸线,那时()日本海是一个内陆海、日本列岛和欧亚大陆连接在一起、台湾岛是大陆的一部分9.冰期和间冰期交互出现,现在地球处于冰期。
假10.在哥本哈根大会上,主要讨论了()。
A. 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B. 如何管理这笔资金?C. 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D. 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11.科里奥里效应使得地球的风向固定,由于风向固定,也被称之为信风,在中世纪航海的时候,利用信风推动了贸易,因此也称之为贸易风。
真12.为应对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结束之后的后续方案,2009年又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13.地球变暖的原因之一是,大气层温室气体过多,把太阳照在地表的热量留存下来,驻留在地表而没有反射出去。
真第九章1.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每年把预算的10%用在预防灾害的措施上面,足见其对预防灾害的重视程度。
假应为1%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了加速阶段,预计城市人口从2000年的4.5亿增加到2025年的8.3亿到8.7亿,几乎翻了一番。
真3.灾害规模无论大小,均需依靠中央政府救援。
假4.下列哪些是减轻自然灾害的主要途径。
()预测、紧急响应和救灾、预防为主、预警5.2000年以来全世界已经有300多个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有20个超过一千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
真6.下列哪些状况可能和火山喷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