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乔伊斯和鲁迅----《尤利西斯》和《故乡》
研究现代派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

研究现代派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品现代派文学运动以其突破传统艺术规则和审美观念的创新精神而著称。
它在20世纪初兴起并迅速扩展到全球范围,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成为了现代派文学运动的代表,突显了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
这篇文章将介绍几部被广泛视为现代派文学运动代表作品的小说、诗歌和剧本。
一、小说1. 《尤利西斯》(Ulysses)- 詹姆士·乔伊斯(James Joyce)《尤利西斯》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运动的巅峰之作。
它以流畅而复杂的叙事风格,将一天内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的内心独白相互穿插,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的日常生活。
乔伊斯在小说中大胆探索了语言和心理的边界,挑战了读者对传统叙事结构和线性故事情节的认知。
2. 《追忆似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巨大的自传体小说,通过主人公对于往昔的回忆,探索人类记忆的力量和时间的流逝。
小说以其复杂而富有韵律的叙述方式,描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和关系,对叙事结构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
二、诗歌1. 《荒原》(The Waste Land)- T·S·艾略特(T. S. Eliot)《荒原》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诗歌作品之一。
艾略特以多语言和多声部的形式展示了他对战后社会的深沉触动和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文化引用和象征意象,表达了对人性困境的探索和对信仰的追问。
2. 《首都》(The Capital of Pain)- 保罗·艾吕阿尔(PaulÉluard)保罗·艾吕阿尔是法国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于爱、死亡和战争的痛苦和崇高的追求。
《首都》集结了他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最富冲击力的作品,以意象和隐喻的方式呈现了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爱情的复杂主题。
詹姆斯乔伊斯-浅析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及其资料

詹姆斯乔伊斯-浅析詹姆斯·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及其创作艺术摘要: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位举世公认的“意识流”小说大师。
在《尤利西斯》创作中,他对钟表时间与心理时间的驾御能力无与伦比。
他紧紧把握钟表时间,巧妙地支配全书的框架和作品的叙述;他还灵活地采用心理时间来展示瞬息万变的意识活动和离奇复杂的感性生活。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作者是如何利用精湛纯熟的艺术技巧使他的创作从时间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以及如何展示西方社会的现代意识和精神结构。
关键词:乔伊斯尤利西斯意识流大师心理时间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位著名的英国现代“意识流”小说大师。
他于1882年2月2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市郊区的一个中级资产阶级家庭。
父亲约翰·乔伊斯是个税务员,平时爱好杯中之物,且喜欢夸夸其谈,在政治上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母亲玛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詹姆斯·乔伊斯从小在耶稣教会学校受天主教教育,准备当神父。
中学毕业前,开始同宗教信仰以及都柏林庸俗无聊的社会生活决裂,决心献身于文学。
1898年乔伊斯进入都柏林大学专攻现代语言,1902年毕业后赴巴黎学医。
1903年,由于母亲病危暂时回乡,他开始写短篇小说。
1904年乔伊斯结婚后到意大利和瑞士旅行,并宣布“自愿流亡”,与天主教会统治的爱尔兰彻底决裂。
詹姆斯·乔伊斯先后在罗马、的里雅斯特、苏黎世等地以教授语言和为报纸撰稿为生。
他的晚年苦于眼病,又为女儿的精神失常所困扰。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后,乔伊斯迁居苏黎世,终因忧惧频袭,心力交瘁,于1941年1月去世。
1.意识流与意识流小说“意识流”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最早提出的。
他认为人的意识活动是一种流,是以“思想流”和“意识流”的方式进行的。
他还认为:人们过去的意识会不断浮现出来与现在的意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在主观感觉中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时间感。
后来,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发展了詹姆斯所提出的这种时间感,提出了心理时间的概念;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展了詹姆斯关于非理性、无意识的观点,肯定了潜意识的存在,并把它看作生命力和意识活动的基础。
一生要读的60本书名著书籍推荐

一生要读的60本书名著书籍推荐当心境愉快的时候读书,它会带给你更加舒畅的惬意;当心境消极悲观的时候读书,它会唤起你对未来人生的热爱和完美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一生要读的60本书名著书籍推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一生要读的60本书1、西方寓言的始祖《伊索寓言》伊索2、中国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诗经》孔子3、兵家韬略之首《孙子兵法》孙武4、垂范千古的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及其弟子5、中国道家学说的开山之作《老子》老子6、对人类影响最深的_经典《圣经》希伯来人7、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司马迁8、历史与文学的完美体现《资治通鉴》司马光等9、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神曲》但丁10、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西厢记》王实甫11、最爱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水浒传》施耐庵12、包含处世权谋与人生智慧的杰作《三国演义》罗贯中13、驾驭与统治的教科书《君主论》马基雅维里14、阿拉伯世界的百科全书《一千零一夜》阿拉伯人15、东方世界的《堂吉诃德》《西游记》吴承恩16、成就人生事业的大学问《菜根谭》洪应明17、探索心灵与世界的距离《蒙田随笔全集》蒙田18、世界文学最辉煌的殿堂《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莎士比亚19、骑士风尚的飘逝《堂吉诃德》塞万提斯20、便览古文发展的范本《古文观止》吴楚才,吴调侯21、不会做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孙洙,徐兰英22、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曹雪芹,高鹗23、徜徉在幻想的天空《格林童话》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24、东方宗教的神圣赞歌《吉檀迦利》泰戈尔25、精神在现实与梦境中的徘徊《变形记》卡夫卡26、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红与黑》司汤达27、与《孙子兵法》齐名的一代巨着《战争论》克劳塞维茨28、梦回美好的童年《安徒生童话》安徒生29、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简·爱》夏洛蒂·勃朗特30、科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昆虫记》法布尔31、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茶花女》小仲马32、文学大师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33、瞻望我们最遥远的过去《物种起源》达尔文34、雄浑磅礴的史诗般生活画卷《悲惨世界》雨果35、生命的攀锢与放逐《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36、日神和酒神的至深本能《悲剧的诞生》尼采37、谆谆教诲中的睿智与光芒《曾国潘家书》曾国藩38、心理描写的完美巨着《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39、人类心灵的旅途《梦的解析》弗洛伊德40、民族脊梁的心血与灵魂《鲁迅全集》鲁迅41、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
内心独白 文学作品例子

内心独白文学作品例子
1.《呐喊》- 鲁迅:这是一部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困惑、愤怒和绝望的作品,通过展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呼唤着人们的觉醒和反抗。
2.《麦田里的守望者》- J.D.塞林格: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经历着矛盾、迷茫和孤独的青春期,他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对社会虚伪和冷漠的愤怒,以及对纯真和真实的渴望。
3.《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这部小说以内心的流露和思维的复杂为特点,展现了主人公勒奎因的一天生活,并通过他的内心独白揭示了人类的欲望、恐惧和生命的无常。
4.《时间的独奏曲》- 雨果·福斯特:这本小说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为核心,通过诗歌和散文的交织,讲述了时间和记忆对人生的影响,展示了一个人与世界的交互与对抗。
5.《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内心独白,这部小说表达了对家庭、友谊和正义的渴望,以及对自责和救赎的追求。
这些作品中的内心独白通过叙述人物的思考、感受和对世界的理解,展现了他们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反映出人性的深度和多面性。
它们通过文学的力量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和思考。
优美句孑摘抄

优美句孑摘抄1.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苏格拉底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录》传世2.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
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吃不到嘴的蜜糖。
”——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3.生活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
”——卢梭《爱弥儿》4.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余秋雨《文化苦旅》5.人间值得,是因为你值得。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6.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
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
”——屠格涅夫《罗亭》7.不要为过去的时间叹息,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好的办法是向前看,不要回头。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8.无荣无辱便是我们的幸福;我们高不到命运女神帽上的纽扣。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9.有的时候,有一些话告诉一个与自己完全两个世界的人,会感觉格外安全。
只有把那些苦痛告诉比自己还悲惨的人,我们才会心安理得。
说到底,我们都还是自私懦弱的动物。
——歌德《浮士德》10.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作自己的主人。
——蒙田《随笔集》11.在艰苦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
——高尔基《童年》12.那些无论我做什么去讨他们的欢心都始终厌恶我的人,我也应该厌恶他们;对那些不公平的惩罚我的人,我就应该反抗。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13.世上没有原则,只有事件;没有法律,只有机遇;优秀的人把事件和机遇结合起来引导事态的发展。
——巴尔扎克《高老头》14.人们最害怕什么呢?他们最害怕迈出新的一步,最害怕自己新的想法。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15.自由是天赐的无价之宝,地下和海地所埋葬的一切财富都比不上。
自由和体面一样值得拿性命去拼。
不得自由而受奴役是最苦的事。
《《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

《尤利西斯》:现代主义文学的巅峰之作概述《尤利西斯》是由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一部现代主义文学巨著。
该小说于1922年首次出版,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
它以其复杂的结构、流动性的叙事风格和深度探索人类意识的描绘而闻名于世。
主题和意义1.现代主义:《尤利西斯》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巅峰之作。
它拒绝传统叙事方式,采用多声音、多视觉角度、断章取义等手法,挑战读者对线性故事结构的习惯想象。
2.格式与修辞:书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内心独白、无意识思维流、变幻风格等,使得整个故事更具有表现力和复杂性。
3.人类经验:《尤利西斯》通过描述人们在一天时间内生活琐事中所体验到的情感和冲突,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出人类共同的内心体验和存在主义问题。
4.文化与历史:小说中融入了许多历史事件、文化象征和文学传统,如希腊神话、爱尔兰民族意识等。
它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种族和性别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结构与风格1.多视角叙事:小说采用了18个不同的视角来描绘事件。
每个角色都拥有独特的语言和内心世界,为读者提供了多个观察现实的窗口。
2.流动性叙事:故事以在一天时间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为线索展开。
通过琐碎而普通的日常生活情节,乔伊斯试图捕捉到人们内心深处微妙而非线性的思维过程。
3.非线性结构:故事不是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跳跃式地穿插在不同时间层面之间。
这种结构增强了小说贯穿始终的高度流动感。
影响与评价1.文学影响力:《尤利西斯》对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它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风格和叙事手法,并为后续的作家探索意识流、无限讲述等领域铺平了道路。
2.文化反响:该小说深刻地描绘了都市生活、人际关系和性别问题。
它对社会价值观、权力结构以及个体自由与制约之间的冲突提出了挑战,激发了当时社会中言论自由与审查制度之间的辩论。
3.评论评价:《尤利西斯》备受争议,因其语言难度和复杂性而被一些读者批评。
《尤利西斯》:一部凝聚现代主义思潮的巨著

尤利西斯:一部凝聚现代主义思潮的巨著简介《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小说。
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引领了20世纪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它通过严密的叙事结构、多个人物视角和流变化的语言风格,探索了人类意识流、存在主义哲理和社会现实等多个层面。
书名来历《尤利西斯》这个书名源自古希腊神话中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男主角奥德修斯。
奥德修斯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归程中历经重重困难,最终回到故乡。
而《尤利西斯》则将这种艰难而漫长的旅程转化为一种现代追寻与探索。
叙事结构《尤利西斯》以精细而复杂的叙事结构著称。
整本小说以一个典型的一天为时间框架,分别描绘了史蒂芬(Stephen Dedalus)和布卢姆(Leopold Bloom)这两个不同的主角在都柏林的经历和思考。
作者通过切换人物视角、嵌入各种文学引用、游戏化的章节结构等手法,将整个故事层层叠加,呈现出丰富而复杂的叙事效果。
语言风格乔伊斯以多变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
整本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各种类型的文体,如内心独白、对话、报纸广告等。
他不拘一格地运用不同语言形式来呈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环境,刻画出真实而深入的形象。
读者需要具备一定阅读能力与智慧以赏析《尤利西斯》庞杂的语言风格。
主题与意义《尤利西斯》通过细致而详尽地刻画都柏林这座城市和其中生活着的普通人性格与理念之间矛盾冲突,展现了现代主义作品对人类内心探索与自我认知问题关注,并审视了社会政治、宗教价值观以及性别角色等多个主题。
作品以其宏大的视野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对读者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活、人生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启发了对于现代社会与人类存在本质的深入思考。
影响与评价《尤利西斯》在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
一方面,它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天地,为后续文学发展打开了大门;另一方面,由于其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被批评家们称之为难以理解和晦涩难懂。
尽管如此,《尤利西斯》仍被公认为一部伟大而影响深远的作品。
经典的5本短篇小说集

经典的5本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虽不似中长篇小说般宏大,但却精悍有力。
以其简短的情节,集中的人物,极具代表性的生活片段,极力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出社会的生活侧面和生活内容,做到以小见大,以管窥豹。
不妨看看。
以下仅供参考!今天推荐的这几本短篇小说集,在国内外文学界都享誉盛名,不仅讲述了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侧面与浮生百态,也记录了时代印记下的社会浮世像,是我们了解人性,透视生活的枕边佳作。
1.《都柏林人》作者:詹姆斯·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山鼻祖,其长篇小说《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称得上20世纪整个西方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
如果说《十一种孤独》是属于美国人的孤独,那么,《都柏林人》则是属于爱尔兰人的孤独。
《都柏林人》于1914年出版,置景于二三十年代的都柏林,截取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横断面,一个片刻一群人,十五个故事汇集起来,宛若一幅印象主义的绘画,尽显世态的苍凉。
乔伊斯说:“我的初衷就是书写我的祖国精神史的一个章节,我选择都柏林作为场景,乃是因为在我看来这里是瘫痪的中心。
”在精神瘫痪之下,书里的人物要么浑浑噩噩,要么对生活敏感,短小平常的人物和简单略显无聊的情节,讲述着平淡如水的生活之不如意。
【经典语录】我几乎没有耐心来严肃的生活,既然这正儿八经的生活挡在我和我的愿望中间,那在我看来就好像是儿戏,丑陋单调的儿戏。
2.《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作者:伊恩·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是麦克尤恩的处女作与成名作,是阅读和了解这位天才作家的最佳切入点。
伊恩·麦克尤恩尤其擅长以冷静细腻的笔触打磨幽暗题材,赋予其精妙无双的质感。
本书由八个短篇组成,分别从八个处于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阶段的男性视角出发,以意识和潜意识交接地带的经验为揭示对象,让读者看到,男孩对于长大,是有一些恐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mes Joyce and Lu Xun----- Ulysses and Gu XiangAbstractJames Joyce and Lu Xun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e summit of western Irish literature and east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They have never met each other all their lives, and they have possessed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spiritual belief. However, they have some common in thinking structure, and they all have the superior sensibility and discernment that common people are not able to match. Their works are similar at the aspects of themes, aesthetic sense and the origin of material. Through comparing the similarities of James Joyce’s Ulysses and Lu Xun’s Gu Xiang, we can know about these two writers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s.Key words: James Joyce; Lu Xun; Ulysses; Gu Xiang詹姆斯·乔伊斯和鲁迅-----《尤利西斯》和《故乡》摘要詹姆斯·乔伊斯和鲁迅各自代表二十世纪西方爱尔兰文学和东方中国文学的顶峰。
虽然他们一生从未见过,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意识和精神信仰,但是他们在思维结构上却有共同之处,他们拥有这常人不能及的出众的感受力和洞察力,他们的作品在主题,素材来源和审美观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鲁迅的故乡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更好的了解这两位作家。
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鲁迅;《尤利西斯》;《故乡》ContentsAbstract (I)摘要 (II)Chapter 1 Introduction (1)Chapter 2Comparison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 (2)2.1 The critical spirit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 (2)2.2 The lonely sense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 (2)2.3. The explorative spirit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 (3)Chapter 3 Conclusion (4)References (5)Chapter 1 IntroductionJames Joyce is an Irish novelist and poet,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in the modernist pioneer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is best known book is Ulysses. In his early twenties he emigrated permanently to continental Europe. Though most of his adult life was spent abroad, Joyce's fictional universe does not extend beyond Dublin, and is populated largely by characters who closely resemble family members, enemies and friends from his time there.Ulysses chronicles the passage of Leopold Bloom through Dublin during an ordinary day. Ulysses' stream-of-consciousness technique, careful structuring, and experimental prose—full of puns, parodies, and allusions, as well as its rich characterisations and broad humor, made the book a highly regarded novel in the Modernist pantheon. In 1998, the Modern Library ranked Ulysses first on its list of the 100 best English-language novels of the 20th century.Lu Xun is one of the major Chinese writers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considered as the leading figure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Lu Xun's works exerted a very substantial influence 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Lu Xun's works wer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60s. The scholar Jeffrey Wasserstrom said that 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 could b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enguin Classic ever published."Gu Xiang is a piece of Wandering, mainly describes the changes of Run Tu and Yang Ersao, which reflects the fact that people live a painful life under the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of feudalism and imperialism. It also expresses the author’s strong displeasure of the reality and the hope of reforming the old society.Chapter 2 Comparison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2.1 The critical spirit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James Joyce and Lu Xun were both bor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880s. They all encountered the declination of family and the turmoil of society during their growing processes. With falling into the dilemma of family’s poverty, and feeling the turbulence of the nation, they have cool and sharp discernment to humanity. In addition, the turmoil of transformation and the paralysis of social environment bring up their rebellious spirit against tradition and oppression. They all made the same decision to go aboard to escape the unacceptable social reality. James Joyce does not criticize the Dublin directly but uses Stephen’s eyes to explain in Ulysses, such as the slouchy citizens, bloody advertisements and spelling mistaken dirty novels. Gu Xiang does not describe the beautiful things in his hometown but write the great changes of Ru Tu and Yang Ersao after twenty years. For example, Ru Tu and “I” once talked about everything with each other and played games together in their childhood even their relationship was a master and a servant, but Ru Tu called him “master”dutifully after twenty years. Ru Tu changed from a frank and fatuous child to a laggard and dull servant.2.2 The lonely sense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So much of the grime I may discover from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except me; Everyone is already drunk but me” (Chu Ci, Qu Yuan). This word exactly reflects the lonely situation of the two writers at that age. James Joyce also felt the sense of loss and loneliness for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n western modern literature. He wrote a letter to his wife, saying, “My mind was resisting the religion and order of the whole society. I could only live in this society as an identity of a wanderer.” A t the same time, Lu Xun deeply knew the sharp opposition between the prerequisite and the unciviliz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As we all know that the great talents are always lonely, and loneliness run through their whole life and bestow inspiration on them. In Lu Xun’s Gu Xiang, “I” pondered that “I” could not accept the present from Ru Tu but could notfree myself from my memory. “I have the feeling that there are invisible walls around me which separate me from the surroundings, so I feel very lonely and oppressed.” In Ulysses, Stephen loses his parents and belief, Molly loses her happiness, Bloom loses his young son and family. They are all orphans. Besides, the weather in the novel changes from sunny morning to cloudy noon to night, the series of description all embodies the isolation of James Joyce.2.3 The explorative spirit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James Joyce find out life’s meaning through the way of stream-of-consciousness. Ulysses chronicles the passage of Leopold Bloom through Dublin during an ordinary day on Jun 16, 1904. Bloom is a Jewish and an advertising seller of a newspaper office, his life is boring and dull. Stephen is a future writer and a teacher, and he is conceited and little famous in his local. The description of boring life reveals the author’s peek about human psychology and exploration of life’s value. It is that people’s life is whether ordinary or not which underlay the meaning of plot and ending in his growing process. Ulysses has important aesthetic value that demonstrates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 and life which modernist literature emphasize. “It is people have a hope whether or not that does not matter. Hope is just like the road on the earth, for actually the earth had no roads to begin with, but when men pass one way, a road is made”(Gu Xiang). Lu Xun compares the hope to the road, it mainly tells us that if someone has a hope but he never puts an effort to it, and then he does not have a hope at all; if someone has a hope and he practices and strives for it, and then he indeed has a hope. This kind of life enlightenment really shows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life. The process of growth is the process of walking. Lu Xun is the one who pushes the explanation of life’s value to the climax.Chapter 3ConclusionUlysses manifests the hesitation and depression of the citizens about the real life, and it also shows the declination and gloom of modern western literature. Gu Xiang reveals the spiritual chain of the feudal thoughts to uneducated public and the indifference of people. James Joyce and Lu Xun delineate their inner world to readers based on their own special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e about history, reality and life. These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conflict of two cultures’transformation on people’s psychology, which is the septum of people’s mind. Though their novels do not record the real events of the history, they profoundly interpret the allegoric value to human fate and psychology. The effects of James Joyce and Lu Xun are extremely profound and lasting.References1.薛琴. (2010). 乔伊斯和鲁迅——以《姐妹们》和《孔乙己》为例. 1994-2011中国学术期刊电子版杂志社.2. 黄健、严小蔚. (2005). 转型时期的意义探寻----关于鲁迅和乔伊斯的跨文化比较.《鲁迅研究月刊》.3. 胡媛. (2003). 现代人精神发展的不朽史诗---试论《尤利西斯》中布卢姆形象的精神特征.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4. 王富仁. (2002). 精神“故乡”的失落——鲁迅《故乡》赏析. 中国语言教学资源网.5.萧乾、文洁若. (2005). 《尤利西斯》. 译林出版社.6.鲁迅. (1973). 《彷徨》. 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