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8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知识讲解

第九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第一节审计抽样概论【学习要领】理解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依据有何不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的区别及对审计效率、效果的影响。
掌握样本量与各因素的关系、选取样本的方法及评价抽样结果的步骤。
一、与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并不是对于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用。
如审计抽样可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盘点等,但对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等不适用。
抽样审计不同于抽查。
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来了解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使用中并无严格要求。
审计抽样作为一种方法,需要运用抽查技术。
审计抽样的基本目标是在有限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
抽样审计的步骤:①确定抽样审计对象总体(1000笔销售业务);②进行样本设计,确定有效样本容量(100笔销售业务);③选取样本项目;④审查样本项目,得出样本审查结果(误差)(2笔未经授权);⑤分析样本结果,推断总体特征(误差)(推断20笔未经授权),得出审计结论。
(二)抽样误差和抽样风险抽样误差:是由于采用抽样引起的误差,即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推断的总体特征与真实总体特征的差异。
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由于采用抽样引起的风险,即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向关系,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可这样理解:当抽取100%的样本时,样本就能完全代表总体,抽样风险为0。
这实际上不是抽样了,而是全查,即不存在抽样风险。
)(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按抽样决策的依据划分)抽样审计发展经历了任意抽样、判断抽样和统计抽样三阶段。
其中任意抽样和判断抽样属非统计抽样。
任意抽样,系指在所有被审查的资料中,任意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运用指导建议

抽样技术的质量控制概述
抽样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
抽样技术的质量控制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对样本进行分层:根据被审计对象的特征,将样本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更好地反映整体特征。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避免主观因素对样本选取的影响。
实质性程序
重要性
在审计测试中,需要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哪些项目需要进行审计测试。
风险导向
审计测试需要以风险为导向,针对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的项目,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审计测试。
审计测试的注意事项
抽样技术介绍
03
抽样技术的概念及分类
抽样技术是在总体中选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对总体的特征进行推断。
xx年xx月xx日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运用指导建议
目录
contents
引言审计测试基础抽样技术介绍抽样技术在审计测试中的具体运用抽样技术的质量控制案例分析总结与建议
引言
01
审计测试是审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审计测试可以获得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有效性的证据,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提供依据。
审计测试中的样本采集
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和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如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分性和适当性
形成审计结论
审计测试中的样本评估
抽样技术的质量控制
05
抽样技术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审计测试中,通过对样本进行科学的选取和审查,以合理推断整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
抽样技术在审计测试中的应用范围
抽样技术在审计测试中的具体运用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4.统计抽样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在统计抽样中, 可能要花很大的成本来训练注册会计师掌握统计抽样技
术,以及设计和执行抽样计划。但这种抽样对注册会计 师有三方面的益处:(1)有助于设计有效的抽样;(2)有助 于衡量已获得证据的充分性;(3)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 更重要的是,统计抽样能使注册会计师量化控制抽样风 险。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二部分 知识点讲解
◆9.1.1审计抽样的定义 ◆9.1.2审计抽样种类 ◆9.1.3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9.1.4样本的设计 ◆9.1.5样本的选取 ◆9.1.6抽样结果的评价 ◆9.2符合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9.3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PPT文档演模板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9.1.4样本的设计 设计概念。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
量、抽样组织方式、抽样工作质量要求 所进行的计划工作,称为样本设计。注 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以下
PPT文档演模板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一)审计目的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应当首 先考虑将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的,并考 虑将要取得的审计证据的性质、可能存 在误差的条件以及该项审计证据的其他 特征,以正确地界定误差和审计对象总 体,并确定采用何种审计程序。
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
①利用概率法则[打麻将原理]来量化控制抽样风 险
区别 (不 同点)
②能使注册会计师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③统计抽样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要好得多 ④运用模型确定样本规模(明确承认相关因素)
是利用经验法则和主观标准
不能使注册会计师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非统计抽样可能比统计抽样花费的成本要小 运用判断确定样本规模(不明确承认相关因素)
第六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 1.PPS抽样的优点
• 2.PPS抽样的缺点
• 3.PPS抽样的操作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1世纪 应用型本科会计系列规划教材
第六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目 录
• 第一节 审样概述
•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种类 –(一)审计抽样的概念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 1.按审计抽样的发展过程,可将其分为随意抽样、判断抽样 和统计抽样 –(1)随意抽样。
第二节 抽样技术的运用
• 一、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一)相关概念
• 1.偏差。 • 2.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 3.可容忍偏差率和预计总体误差。 –(二)统计抽样的具体方法 • (1)确定样本规模 • (2)推断总体误差
第二节 抽样技术的运用
• 二、细节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一) 传统变量抽样 • 1.均值估计抽样 • 2.差额估计抽样 • 3.比率估计抽样 –(二)PPS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二)确定样本规模
• 1.预计总体误差。
• 2.可容忍误差。 • 3.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 4.总体变异性。 • 5.总体规模。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三)选取样本
• 1.随机数表选样。
• 2.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 • 3.随意选样。 –(四)实施审计程序并分析样本误差 –(五)推断总体误差和评价抽样结果
–(2)判断抽样。
–(3)统计抽样。 • 2.按审计抽样的运用方法,可将其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 二、获取审计证据时采用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
–(一)风险评估
–(二)控制测试 –(三)实质性程序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 三、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2019/2/18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30
重估抽样风险
推断总体误差后,应将总体误差同可容忍误差进 行比较。
实质性测试中推断的总体误差
情 形
一
是否超过 可容忍误差
超过
重估后的影响 抽样风险不能接受
措施 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 代审计程序 考虑是否增加样本量 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31
二
2019/2/18
2019/2/18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21
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指注册会计师可以 接受的、内部控制实际运行中偏离于规定的控制 要求的最大比率。例如,未经复核的销售发票的 张数在销售发票样本张数中所占的比率。
在实质性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在能 够对某一帐户余额或某类经济业务总体特征作出 合理评价的条件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偏差。 例如,销售发票多计的金额、应付帐款少计的金 额等。
统计和非统计抽样
两者的区别:
统计抽样是利用概率论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 风险的。非统计抽样却无法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注意:运用统计抽样或是非统计抽样不影响:
1、审计程序的选择
2、单个样本项目证据的适当性 3、CPA对发现样本错误所作的反应
2019/2/18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6
运用统计抽样的理论依据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4
统计和非统计抽样
两者的联系 :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测试,既可以运用统计抽样, 也可以运用非统计抽样,两者还可以结合使用;
无论采用哪种抽样技术,注册会计师均要合理运 用专业判断; 只要运用的得当,均可获得充分适当的证据,但 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2019/2/18 山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5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ppt 29)

第一管理资源网(),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一)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测试,既可用统计抽 样技术,也可用非统计抽样技术,还可结 合使用这两种抽样技术。究竟应选用哪一 种抽样技术,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对成 本效果方面的考虑。非统计抽样可能比统 计抽样花费的成本要小,但统计抽样的效 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要好得多。
(二)样本选取的方法 1、随机选样 随机选样是指对审计对象总体或次级总体的所 有项目,按随机规则选取样本。 2、系统选样 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是指首先计算选样 间隔,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隔,顺序 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系统选样方法使用 方便,并可用于无限总体。但使用系统选样方 法要求总体必须是随机排列的,否则容易发生 较大的偏差。 3、随意选样 随意选样是指不考虑金额大小、资料取得的难 易程度及个人偏好,以随意的方式选取样本。 随意选样的缺点在于很难完全无偏见地选取样 本项目。
第一管理资源网(),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在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全凭主观 标准和个人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 本结果。但是,非统计抽样只要设计得当, 也可达到同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 在统计抽样中,可能要花很大的成本来训 练注册会计师掌握统计抽样技术,以及设 计和执行抽样计划。但这种抽样对注册会 计师有三方面的益处:(1)有助于设计有效 的抽样;(2)有助于衡量已获得证据的充分 性;(3)有助于评价样本结果。更重要的是, 统计抽样能使注册会计师量化控制抽样风 险。
第一管理资源网(),提供海量管理资料免费下载
采用统计抽样的理论论据。现代审计广泛采用统 计抽样有其合理的理论依据: (1)有充分的数学依据。 (2)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依据。 (3)有合理的经济依据。 统计抽样的意义。在于:(l)统计抽样能够科学地 确定抽样规模;(2)采用统计抽样,总体各项目 被抽中的机会是均等的,可以防止主观的判断; (3)统计抽样能计算抽样误差在预先给定的范围 内的概率有多大,并根据抽样推断的要求,把这 种误差控制在预先给定购范围之内;(4)统计抽 样便于促使审计工作规范化。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技术

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技术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技术是审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以评估一组数据或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通过合理地进行抽样并对抽出的样本数据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出对整个数据集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审计程序中常用的抽样技术,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抽样误差的控制。
一、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抽样技术之一,它能够保证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选择的,具有代表性。
在审计程序中,随机抽样通常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抽样的样本量和置信水平,并在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下,以随机的方式抽取样本。
通过对样本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可以对总体数据进行推断。
二、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数据划分为几个层次,并在每个层次中进行抽样的技术。
这种抽样技术可以更好地反映总体数据的特征,提高抽样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审计程序中,分层抽样通常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数据的情况。
通过将数据按照特定的特征进行分层,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每个层次进行不同的抽样方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总体数据的情况。
三、抽样误差的控制抽样误差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数据进行估计时所引入的误差。
在审计程序中,为了控制抽样误差的大小,审计人员通常会设定置信水平和抽样误差的可接受范围,并根据这些要求来确定样本量。
较大的样本量能够减小抽样误差,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审计人员还可以通过使用更精确的抽样方法和技术,来进一步降低抽样误差。
总结在审计程序中,抽样技术是评估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手段。
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抽样误差的控制是常用的抽样技术与方法。
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抽样技术,并通过合理的抽样量和控制抽样误差来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合理地运用抽样技术,审计人员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准确可靠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注:本文以“审计程序中的抽样技术”为题材,不限于任何特定格式。
以上为文字回答,望满意。
审计测试抽样技术

统计抽样是利用概率论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 风险的。非统计抽样却无法量化控制抽样风险。
注意:运用统计抽样或是非统计抽样不影响:
1、审计程序的选择
2、单个样本项目证据的适当性
3、CPA对发现样本错误所作的反应
2019/11/21
6
运用统计抽样的理论依据
充分的数学依据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合理的经济依据
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思考:误受风险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CPA已查出存货这个项目90万的错误,他认为90 万不算重大错误,但实际上这笔错误属于重大错误, 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较高评估了“存 货”,账户层的重要性水平。
思考:误受风险会对审计有何影响?
2019/11/21
影响审计效果 18
39
2019/11/21
10
样本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因素 1、审计目的
对样本的影响 决定样本范围
2、审计对象总体
与样本量成正比
3、抽样与非抽样风险
与样本量成反比
4、可信赖程度
与样本量成正比
5、可容忍误差
与样本量成反比
6、预期总体误差
2019/11/21
7、分层
与样本量成正比
11
优化样本分布和数量
审计目的
思考:误拒风险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CPA查出“存货”这个项目90万的错误,他认为 这笔业务属于重大错误,但实际这笔错误不算重大, 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注册会计师较低评估了“存货” 账户层的重要性水平。
思考:误拒风险会对审计有何影响?
2019/11/21
影响审计效率 17
误受风险(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总体编号 确定随机起点 确定随机数码的位数 确定选样方向 选取样本
2010年12月16日
21
审 计 学Auditing
三、抽样方法
• 系统选样法
• 系统选样法的特点 • 系统选样法的步骤
• 确定随机起点 • 计算抽样间距 • 选取样本
2010年12月16日
22
审 计 学Auditing
10
审 计 学Auditing 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
四、审计抽样的步骤 •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 具体审计目的的考虑 • 审计对象总体的相关性和完整性
2010年12月16日
11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1.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确定审计对象总体 2.确定有效样本量 确定有效样本量 3.选取样本单位 选取样本单位 抽样误差 4.审计样本 审计样本 审计对象总体 5.评价抽样结果 评价抽样结果 6.推断总体误差,形成审计结论 推断总体误差, 推断总体误差 抽 样 审计 样 本
• 实质性程序的抽样风险:误受险和误拒险 实质性程序的抽样风险:
• 误受险: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 误受险:
性。 • 误拒险: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 误拒险: 性。
2010年12月16日
18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是注册会计师不改变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所愿意接 是注册会计师不改变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是注册会计师不改变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受的最大误差。 受的最大误差。 • 实质性程序的可容忍误差
—是注册会计师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经济业务分 是注册会计师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经济业务分 类作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类作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 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的关系:反向关系 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的关系:
• 确定有效样本量 抽样风险( • 抽样风险(续)
• 抽样风险对审计的影响及其控制
审计测试 控制测试
抽样风险类别 对审计的影响 信赖过度险 信赖不足险 误受险 效果 效率 效果 效率
对风险的控制 提高可信赖程度
扩大审计范围
实质性程序 误拒险
2010年12月16日
19
审 计 学Auditing
三、抽样方法
(6) 07119 97336 71042 08178 77233 48237 00789 85689 10365 52665
20
(7) 49636 03427 48235 40961 63421 06064 86041 11860 35750 60008
审 计 学Auditing
三、抽样方法
• 随机数表法 • 随机数表法选样规则
2010年12月16日
6
审 计 学Auditing
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
• 概念 • 类型 • 影响审计效果:推断控制有效 不存在重大错 影响审计效果:推断控制有效/不存在重大错 报而与实际相反——信赖过度风险 误受风险 信赖过度风险/误受风险 报而与实际相反 信赖过度风险 • 影响审计效率:推断控制失效/存在重大错报 影响审计效率:推断控制失效 存在重大错报 而与实际相反——信赖不足风险 误拒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误拒风险 而与实际相反 信赖不足风险
四、属性抽样
• 基本概念 • 属性 • 属性抽样是抽样技术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 • 属性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 即被审计内部控制遵 属性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计内部控制遵 守既定标准的程度和存在的误差水平。 守既定标准的程度和存在的误差水平。 • 误差
• 认为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控制无效事件。 认为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控制无效事件。
2010年12月16日
估计总体
推 断 审定样本
12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 确定有效样本量 • 有效样本量的含义
• 审计成本的考虑 • 审计风险的考虑
• 确定抽样单位(标志) 确定抽样单位(标志) • 影响样本量的主要因素 • 预计的总体误差 • 要求的可信赖程度 • 可容忍误差 • 分层 •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2010年12月16日 7
审 计 学Auditing
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
一、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2.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
• 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 • 所选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 未能恰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 • 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 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2010年12月16日 8
审 计 学Auditing 第二节 审计抽样概述
二、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 统计抽样
• 特征 • 随机选取样本 • 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 方法:属性抽样、变量抽样
• 非统计抽样 • 任意抽样,判断抽样 • 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职业判断及考虑成本效益
原则进行选择
2010年12月16日
2010年12月16日 13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 确定有效样本量 • 预计的总体误差
• 预计总体误差应考虑的因素
• 前期审计所发现的实际误差 • 被审单位环境的变化 • 内部控制评价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
• 预计总体误差与样本量的关系
—如果预计总体存在误差,则样本量较大 如果预计总体存在误差, 如果预计总体存在误差
2010年12月16日
推 断 审定样本
17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 确定有效样本量 • 抽样风险(续) 抽样风险(
• 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信赖不足险和信赖过度险 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
• 信赖不足险: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内部控制的 信赖不足险:
可能性。 可能性。 • 信赖过度险: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信 信赖过度险: 赖程度的可能性。 赖程度的可能性。
• 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总体 • 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
的审计证据 • 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由信息系统自动执行 的全部项目检查
2010年12月16日
3
审 计 学Auditing 第一节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 二、选取特定项目 • 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 • 特定项目:
• • • •
(3) 01536 25595 22527 06243 81837 11008 56420 05463 63661 53342
(4) 02011 85313 97265 61680 16656 42751 69994 07972 10281 53988
(5) 81647 30995 76393 07856 06121 27756 98872 18876 17453 53060
实际运行状态达到预 实际运行状态未达到 预期信赖程度 期信赖程度 正确的决定 信赖不足险 信赖过度险 正确的决定
24
肯 否
2010年12月16日
定 定
审 计 学Auditing
四、属性抽样
• 基本概念 • 可容忍误差
• 可容忍误差的度
—可容忍误差的合理确定应能保证:当总体实际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时,使 可容忍误差的合理确定应能保证:当总体实际误差超过可容忍误差时, CPA降低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降低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降低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
四、属性抽样
• 基本概念 • 风险与可信赖程度
• 风险与可信赖程度互为补数,可信赖程度指样本性质能够 风险与可信赖程度互为补数,
代表总体性质的可靠程度。 代表总体性质的可靠程度。 • 根据职业判断,一般将最小可信赖程度定为 根据职业判断,一般将最小可信赖程度定为90%或95% 或 • 属性抽样风险矩阵图
• 要求的可信赖程度 • 通常用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百 分 比来表示。 比来表示。 • 要求的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的关系:正向关系 要求的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的关系:
2010年12月16日 14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 确定有效样本量
• 可容忍误差 • 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所愿意接 是注册会计师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的, 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 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 • 控制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2010年12月16日 16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 确定有效样本量 • 抽样风险
• 抽样风险的含义
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真实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是CPA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真实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真实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关系。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关系。 抽样误差 审计对象总体 估计总体 抽 样 审计 样 本
2010年12月16日 15
审 计 学Auditing
二、审计抽样的步骤
• 确定有效样本量 • 分层
• 分层是将某一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具有相似特征
的
次级总体的过程。 次级总体的过程。 • 分层的前提
• 总体分布不均匀 • 提高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 分层的基本要求 • 分层的优点
• 缩小各层内单位的变异度 • 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 重点突出,针对不同的层可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 重点突出,
• 误差特征举例(购货发票须附验收单制度) 误差特征举例(购货发票须附验收单制度) • 未附验收单的购货发票 • 发票虽附有验收单,但所附验收单属于其他业务发票 发票虽附有验收单, • 发票与所附验收单记载的交易事实一致,但数量不符 发票与所附验收单记载的交易事实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