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医内科学呕吐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18
[诊断要点]
先兆症状+诱因+其他病史。 ❖ 恶心欲吐; ❖ 异常气味、饮食、六淫、情志等; ❖ 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久病不愈。
2020/11/3
19
1.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2.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 3.头部CT或MRI; 4.妊娠试验; 5.电解质。
2020/11/3
20
[鉴别诊断]
胃气上逆
2020/11/3
15
❖ 三、病因病机小结 1.基本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2.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理因素 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 --- 实 脾胃阳虚或胃阴亏损,胃失温养或濡养 ---虚 4.病机转化:虚实寒热转化。
2020/11/3
16
[诊断要点]
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病因病机
症状特点
反胃 脾胃虚寒,胃中 无火,难于腐熟 食入不化
呕吐 邪气干扰,胃虚 失和,胃气上逆
2020/11/3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 不化,吐后转舒
实证:食入即吐,或不食亦 吐,并无规律 虚证:时吐时止,或干呕恶
21
心,但多吐出当日之食
呕吐与噎嗝的鉴别
病 主症 位
病病 程情
缓慢 较长
2020/11/3
呕吐 多, 呕吐 物多 酸腐 臭味
呕而 无力 , 酸臭 不甚
伴有 表证
伴有 疲乏 无力 等症
脉实 有力
脉弱 无力
病情轻, 易治愈
病情重, 反复发作 较为难治
23
2.辨呕吐物
饮食停滞----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 胆热犯胃----呕吐苦水、黄水。 肝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 痰饮中阻----呕吐浊痰涎沫。 胃阴不足----泛吐黏液量少。

中医关于“呕吐”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呕吐”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呕吐”的证治分类一、外邪犯胃1.临床表现:突然呕吐,频频泛恶,胸脘满闷,或心中懊侬,伴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

2.证机概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3.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4.代表方:藿香正气散5.常用药:藿香、苏梗解表化浊,和胃止呕;半夏、生姜降逆止吐;厚朴、白仁、陈皮、茯苓理气降逆,祛湿和胃。

如表邪偏重者,加荆芥、防风之类以祛风解表;宿食积滞,脘胀吸腐者,加神曲、鸡内金、莱菔子以消导积滞;气机阻滞,脘闷腹胀者,加木香、积壳行气消胀;感受奢,身热心烦者去生姜,加黄连、香蕾、荷叶清暑化湿:秒浊犯胃,胸病闷,舌苔白,加枢丹辟移泄浊止呕。

1.临床表现:呕吐酸腐量多,或叶出未消化的食物,气厌食,脘腹胀满,大便移,或秘结或溏泻,舌苔厚膩,脉滑实。

二、饮食停滞2.证机概要:积食内停,中焦塞滞,胃气上逆。

3.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代表方:保和丸。

5.常用药:生姜、半夏降逆止呕:山楂、神曲、莱子消食和胃;陈皮、积实理气;连翘散结清热。

若伤于肉食而吐者,重用山楂;伤于米食而吐者,加谷芽;伤于面食而吐者,重用菜子,加麦芽;伤于豆制品而吐者,加生萝卜汁;酒积者,重用神曲,加蔻仁、积棋子、葛花;鱼蟹积者,加苏叶、生姜。

因食物中毒呕吐者,若邪在上脘,用烧盐方探吐,防止毒物被吸收;食滞在肠,腹胀拒按或便秘者,加小承气汤导滞通腑,使积滞下行,则呕吐自止;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者,加黄芩、黄连清胃泻热,或改用大黄甘草汤合橘皮竹茹汤以清胃降逆。

三、痰饮内阻1.临床表现:呕吐清水痰涎,或胃部如囊水,脘痞满闷,纳谷不佳,头眩,心悸,或逐渐消瘦,舌苔白滑或腻,脉沉弦滑2.证机概要: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胃气上逆。

3.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4.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前方以和胃降逆为主,后方则以温阳化饮为主。

5.常用药:半夏、生姜和胃降逆;茯苓、白术、陈皮、甘草健脾利水化湿;桂枝温化痰饮。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2.虚证
(1)脾胃气虚
症状:食欲不振,食人难化,恶心呕吐,胃脘痞闷 ,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病机析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食欲 不振,食入难化,大便不畅;胃失和降,湿聚成痰, 气逆于上,恶心呕吐,胃脘痞闷。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 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祛痰
第三节 呕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概述
呕吐的概念: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
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 ,无物有声谓之干呕,合称为呕吐。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哕病诸候·呕哕候》指出:“呕吐之病者,由 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认为呕吐的发生是 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呕吐哕逆》指出;“凡呕者,多食生 姜,此是呕家圣药。”后世沿用至今。
金代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热类喘呕》又云:“凡呕吐者,火性上炎 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
病机析要:饮食不节,食积内停,浊气上逆,则呕 吐酸腐,嗳气厌食;气机阻滞,升降纳运失常,脘腹 胀满,大便或溏或结,排便不畅。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
常用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和胃;陈皮、半夏、茯苓理气 降逆,和中止呕;连翘散结清热。
若因肉食而吐者,重用山楂;因米食而吐者,加谷芽;因面 食而吐者,重用莱菔子,加麦芽;因酒食而吐者,加蔻仁、葛 花,重用神曲;因鱼、蟹食而吐者,加紫苏叶、生姜;因豆制 品而吐者,加生萝卜汁;若服食有毒之物而呕吐者,用烧盐方 探吐,防止腐败毒物被吸收。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1、呕吐的基本病机是A、肝气犯胃,升降失调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C、脾胃亏虚,运化失常D、饮食不节,食滞不化2、患者突然呕吐,发热恶寒,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

治宜选用A、藿香正气散B、黄连香薷饮C、半夏厚朴汤D、小半夏汤3、呕吐食物酸腐,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者,治宜A、温中化饮,和胃降逆B、健脾化痰,和胃降逆C、疏肝健脾,和胃降逆D、消食化滞,和胃降逆4、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舌苔滑腻,脉滑者,治宜A、温中化饮,和胃降逆B、健脾化痰,和胃降逆C、疏肝健脾,和胃降逆D、消食化滞,和胃降逆答案与解析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应注意“基本病机”和“间接病机”的区别。

呕吐的基本病机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B 对),具体而言,这些原因包括“肝气犯胃,升降失调”(A 错)、“脾胃亏虚,运化失常”(C错)、“饮食不节,食滞不化”(D错)等。

2、【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患者以“突然呕吐”为主症,故可辨病为“呕吐”;根据其伴有“发热恶寒,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可辨证为外邪犯胃证,其由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所致,故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疏邪解表,化浊和中功效的藿香正气散(A对)。

黄连香薷饮的功效是清热解暑,利湿止泻(B错)。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是行气散结,降气化痰,主治梅核气(C错)。

小半夏汤的功效是化痰散饮,和胃降逆,主治痰饮呕吐(D错)。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患者以呕吐为主症,可辨病为呕吐;呕吐酸腐食物,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提示积食内停,中焦壅滞,致胃气上逆而呕,故当治以消食化滞,和胃降逆(D 对)。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是痰饮内阻呕吐的治法(A 错)。

健脾化痰,和胃降逆为脾虚痰生致呕吐的治法(B 错)。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是肝气犯胃呕吐的治法(C 错)。

4、【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患者以呕吐为主症,可辨病为呕吐;呕吐清水痰涎,脘腹满闷,舌苔滑腻,脉滑,提示痰饮(阴邪)内停,致胃气上逆而呕。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止吐药物,以免产生依 赖性和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 良习惯,以及避免接触刺 激性气味。
保健方法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 的心态。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按摩保健
可以通过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缓解呕吐症状。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果呕吐症状持续不减或者伴有 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 引起的呕吐。
饮食调整
01
02
03
清淡易消化食物
呕吐后胃部不适,宜选择 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稀饭、 面条等。
少量多餐
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可采 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逐步 恢复胃部功能。
补充水分
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应保 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其他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
对于严重呕吐、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静 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
纠正电解质紊乱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急 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等。
02
中医对呕吐的认识
病因病机
情志失调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导致肝气 犯胃,引侵袭人体,影 响脾胃功能,引发呕吐。
01
02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导致脾胃 功能受损,引发呕吐。
03
04
脾胃虚弱
脾胃功能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水 谷,导致呕吐。
辨证论治
实证呕吐
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 的治疗方法,如和胃降逆、疏肝理气 、消食导滞等。
虚证呕吐
以扶正为主,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 血等治疗方法。

呕吐(中医内科学)

呕吐(中医内科学)

问題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治法是什么?如何选方用药?后期应如何
调养?
【概述】
概念
呕吐是指因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 脾胃虚弱等病因,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迫使 胃内容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临床以有物有声 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临 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称为呕吐。
酶检查可排除胰腺炎;血常规、电解质检查可了解有无贫血及电解质紊乱;育龄妇 女应化验小便,查妊娠实验。
2.病证鉴别
(1)呕吐与反胃
二者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且都 有呕吐的临床表现。
主症 病因病机
反胃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终至完谷尺吐出而始感 舒畅
脾胃虚寒,胃中无火, 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2.病机概要
(1)基本病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2)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因外邪、食滞、 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 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阳虚,胃失温养,或胃阴不 足,胃失濡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呕吐。
(4)病机转化: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 中气不足,由实转虚。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呕吐的发生是由 于胃气上逆所致。
明代《景岳全书呕吐》强调虚实辨证,指出: “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 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
《寿世保元》则认为在治疗呕吐时,应根据不同 的病因及证型,使用不同方药。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 胃黏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 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 炎等疾病,以呕吐为主症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呕吐,常以高热、 头痛、昏迷为主症,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整理课件
8
二、文献摘要
治疗
张仲景创立了许多治疗呕吐至今行之有效的 方剂:
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 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
小半夏汤: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大半夏汤: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整理课件
9
二、文献摘要
治疗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说:“夫呕家 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
[诊断要点]
❖ 一、临床特征 ❖ 1.主要特征:呕吐食物、痰涎或水液诸物等胃内
容物,或干呕无物。 ❖ 2.初起一般呕吐量多,或呕吐频繁,呕吐物多有
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 臭气味不甚。 ❖ 3.伴随症状:伴有脘腹满闷不舒、厌食、反酸、 嘈杂等症。
整理课件
18
[诊断要点]
先兆症状+诱因+其他病史。 ❖ 恶心欲吐; ❖ 异常气味、饮食、六淫、情志等; ❖ 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久病不愈。
整理课件
43
热饮为宜,并可加入少量生姜或姜汁。
思考题
❖ 1.实证呕吐有哪些?如何分证论治? ❖ 2.哪些呕吐不可见吐止吐?为什么?
整理课件
44
病案分析
何某,男性,23岁。 主诉:呕吐,发热三天。 现病史:三天前因冒雨踢足球后,当晚即出现
发热恶寒,继而呕吐未消化的食物。自服感冒药后, 症状稍有好转,但呕吐未见明显改善,每日呕吐2~ 3次不等。刻诊:呕吐涎沫,发热恶寒,无汗,头身 疼痛,胸脘满闷,腹胀。舌苔白腻,脉濡缓。体温 38.4℃。
❖ 胃有痈脓 ❖ 误食毒物、药物 ❖ 蛔虫扰胃
整理课件
13
❖ 外邪犯胃
❖ 饮食不节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呕吐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三章呕吐PPT课件

-
25
3 辨可吐与止吐
1.降逆止呕—祛除病因—和胃止呕 2.胃有痈脓、痰饮、食滞、毒物—邪去呕止—探吐 之法
-
26
4 辨可下与禁下
1.病在胃不宜攻肠,会引邪内陷 2.欲吐者不可下之 邪去呕止—排积食,败脓 3.属虚不宜下 4.兼表者不可下 5.胃肠实热、便秘、浊气上逆—通其便,浊气下行
-
27
(二)、 治疗原则
-
6
(三)《千金方•呕吐哕第五》治疗多有精辟论述:
“凡呕吐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 胃寒呕吐——生姜+吴萸,丁香 胃热呕吐——生姜+黄芩、黄连
-
7
(四)《丹溪心法•呕吐》处方用药中肯,后世多用:
“胃中有热,膈上有疾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 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者,用人参、生姜、黄 芪、白术、香附之类。“
方药:保和丸
-
33
方解
保和丸加减
神曲、山楂、莱菔子、连翘 茯苓、半夏、陈皮 酒食 肉食 面食 食热
消食化积
和胃降逆
-
34
3.痰饮内停
症状: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 兼次症: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或呕而肠鸣有声 舌脉:苔白腻,脉滑。 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
35
方解:
-
48
▪ (4)玉枢丹:适用于感受暑湿时邪、秽浊之气,忽然呕吐, 用此药以解毒辟秽止呕,每次0.6克,每日2次,吐止停服。
▪ (5)生姜嚼服:适用于干呕吐逆不止。
▪ (6)干呕不息,蔗汁温服半升,日3次,人姜汁更佳。
▪ (7)胃冷呕逆,气厥不通,母丁香3个,陈橘皮1块,去白, 水煎热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