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对于高等教育的革新

人工智能对于高等教育的革新

人工智能对于高等教育的革新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革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教学方面,实施人机协同的“AI+教师”教育方式,打造智能时代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二、学习方面,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学习内容,打造虚实一体的多元学习空间;三、教育管理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助力高等教育革新,应重视以下三个关键点:一、努力开发企业级和个人级的人工智能应用;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三、确保人工智能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公平性和包容性。

另外,研究人员仍需解决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社会伦理问题和数据安全等问题。

标签: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教育改革引言随着世界进入智能化时代,通过数据产生智能,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成为当今主流趋势。

硬件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数据存储量达到人脑的上亿倍。

依靠巨大的数据作為导向,大量现实问题被转化为数据问题并让机器来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和普通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是苹果公司的“siri”,还是微软公司的“娜娜”,都是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体现。

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渗透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过去的几十年中,技术的发展让教育和教学的科学发生了重大变化,人类的许多行为变化都可归因于教育的发展。

正如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教育系教授米米·雷克(Mimi Recker)所言,人工智能可以良好地应用于教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对成果的预测中。

1那么使用人工智能进行教育和教学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改进,这些改进能否为受教育者创造更平等的教育环境,为教学者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和高等教育的渊源早在1954年,人类就试图通过计算机对学生的学分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每个学生拟定出不同培养计划的教学方法开始发展。

近年来,传统教育方式短缺和不足逐渐显露出来。

于是,许多学者认为人工智能会为人们带来更加精准以及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对未来教育方式的设定中,人工智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

人工智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作者:冯丽婵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4年第06期【摘要】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

鉴于此,本文以科教版小学英语教学为例,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与未来趋势,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意义,最后从“精准备课,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人机对话,提升学生口语能力”“个性作业,实现知识查漏补缺”以及“精准评价,促进全面素养发展”五个方面讨论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人工智能融合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6-0055-0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之而产生的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

这项相对“年轻”的技术手段不仅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强大助力,也为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创造了进步条件。

而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各教育阶段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更为多元、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教师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代替传统的教育方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监管和精准评价,在推动小学英语教学转型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切实发展。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与未来趋势(一)发展背景首先,技术进步。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5G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各个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高度关注[1]。

其次,政策推动。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被许多国家纳入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当中,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发展规划。

如我国在2017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应用。

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如何为教育期刊发展赋能

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如何为教育期刊发展赋能

突发的新冠疫情使社会各行业遭受重创,作为教育期刊,短期内受疫情影响看似有限,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疫情持续过程中,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已在重塑和影响着全世界数以亿计人的学习方式、阅读方式。

后疫情时代到来,传统教育期刊出版单位不仅面临着媒体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发展方式的变化,更面临着疫情后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尤其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师生在阅读方式、教育教学方式方面产生的深刻改变和影响。

我们不但要看到短期内传统期刊出版经营受到的直接影响,更要研究后疫情时代决定教育期刊未来发展的颠覆性力量。

一、疫情影响下的传统教育出版发展状况(一)传统教育出版遭受重创教育出版业在疫情发生之后,从内容创作到生产印制,到线下发行销售,各个环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疫情对实体书店、书展冲击巨大,出版社整体图书销售降幅达到二至五成。

疫情期间全国有90.7%的实体书店被迫停业,全国实体书店的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85%-95%。

[1]各家出版单位聚焦抗疫主题出版的公益性出版物,社会效益为先,经济效益基本忽略不计。

面向教育系统出版发行的教育类期刊,因疫情防控和去年上半年延迟开学等因素影响,征订发行普遍出现下滑,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出版的教育教学类期刊为例,2020年同期发行量下降近20%。

(二)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被加速”疫情期间,教育出版单位积极响应政府“停课不停学”号召,主动采取融媒体出版形式,把出版资源通过网络送到千万读者手中,赢得社会良好口碑。

一方面,传统出版单位在疫情期间的出版物多以融媒体电子版为主,通过网站以及移动终端传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都积极落实国家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主动开放数字教育资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免费开放文泉学堂,提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3万余种;免费开放多功能教学平台文泉课堂,支持微信端、移动端进行在线课堂教学应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把基本上涵盖中小学全学段、全学科的教科书和教学用书近600种图书的电子版全部免费上网,在教育部正式下发的《关于发布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电后疫情时代人工智能如何为教育期刊发展赋能○邵林【摘要】突发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赋能价值,后疫情时代,教育出版单位未来的转型已不仅仅是建平台、课程资源数字化,更要适应智慧教育发展趋势,将智能出版作为发展方向,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深度融合,盘活用户资源和版权资源,丰富教育出版的内容与形式,提升用户的体验,实现个性化发展,在智能时代出版竞争布局中占领先机。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报告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报告
2019 年,人工智能(AI)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及教育机构采用,为教育研究开辟了新
的方向。

AI 赋能教育解决了教育研究中许多复杂和耗时的问题,帮助管理者和教育者分析收集的大量数据,从而实现更有效的教与学。

AI 促进教育的巨大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将其作为先进的教学工具,从而获得更高的教学效果。

有效利用 AI 技术可以更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某科学习情况
的概况,从而在更大尺度上指导学生学习探究。

AI 还有助于帮助教师调整和调整课程的学习方案,并帮助机构管理者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更加客观、精准地分析和管理学习进程,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AI 赋能教育研究发现,目前 AI 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在教与学过
程中面临的挑战,帮助教育者和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采取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AI 领域正在不断发展,给教育过程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特别是在学习大数据,自主学习,虚拟实验室等领域,人工智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AI 也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更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工具。

随着 AI 技术的发展,教学研究工作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必须重新定义教育的
价值,以及如何从中获得价值。

总的来说,AI 赋能教育让机构更加清晰地了解教育研究及其未来性,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加剧人们对教育体验的重视,最终提高教育的效率。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与趋势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与趋势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与趋势研究作者:***来源:《数字教育》2020年第03期摘要:以智能技术创新教师教育正成为当前破解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新途径。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基于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工具、新理念,围绕教师教育模式、课程、环境、资源、师资与评价构建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并总结其发展趋势:教师教育模式丰富化,校企协同走向深度化;教师教育环境智能化,全面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资源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成常态;教师教育师资多元化,人机协同教学成标配;教师教育测评精准化,助力职前职后紧密衔接。

随后,提出了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发展路径;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69(2020)03-0016-05一、问题提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已成為我国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应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师应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

[1]教师教育融合了师范生职前培养与教师职后培训两个阶段,是终身学习理念下传统师范教育的延伸与扩展[2]。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教师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但同时也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薄弱,知识技能与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性教学环境缺乏,教学效果不佳;双师型教师短缺,具备理论与实践教学素质的教师不足;课程结构落后、培训内容趋同化[3],无法满足智能时代教师学习需求;资源形式和来源渠道单一,资源设计缺乏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理念[4];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模式单一,教学与培训相脱节。

人工智能时代,各类新技术、新工具、新理念为破解教师教育困境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但当前对教师教育创新发展的研究则不多见,系统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发展路径,分析智能技术支持下教师教育发展趋势,能为新时代教师教育创新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参考与借鉴。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及信息技术与数字乡村建设教育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及信息技术与数字乡村建设教育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继续教育试题(参考答案附后)1教育学成为一门专门科学研究领域的标志是()[单选题:20分]A弗朗西斯·培根在1605年出版的《学术的进展》中将哲学分为自然神学、自然哲学和人类哲学。

其中,在人类哲学之下,出现了阅读校勘和学校学习两个领域,使得教育学从哲学知识体系中分解出来。

B1891年哈佛大学哲学家乔赛亚·罗伊斯(JosiahRoyce)在《教育评论》创刊号上发表了名为“教育是一门科学吗?”文章。

C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信息科学部下新增一个专门用于支持教育科学基础研究的申请代码“F0701”(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通过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D哥伦比亚大学于1898年设置教育学院(TeachersCollege)。

2标志着人工智能首次走上人类历史舞台的事件是()[单选题:20分]A1955年8月,四位学者提交了一份名为《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建议》的稿子,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这一术语。

B1937年,图灵发表了《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论文,提出了图灵机模型。

C1997年,IBM公司的“深蓝(Deepblue)”计算机程序战胜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D1937发表了名为《人工智能:一份全面报告》(又称莱特希尔(Lighthill)报告)的文章,这一报告导致人工智能第一次隆冬来临。

3下面对人工智能是通用目的战略技术(Generalpurposetechnologies)描述不正确的是()[单选题:20分]A通用目的技术是使能技术(enablingtechnology),但不是完整的最终解决方案。

B人工智能犹如历史上蒸气机、电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发明创造,是一种通用使能技术,正深刻地以史无前例速度改变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

C人工智能天然具备推动学科交叉的潜力,其与不同学科专业知识结合,形成AI+X的新研究格局。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正文目录第一章、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定义 (3)第二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综述 (4)第三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产业链分析 (6)第四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7)第五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8)第六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9)第七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规划建议 (11)第八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3)第九章、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分析结论 (14)第一章、人工智能技术行业定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是指由计算机系统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处理设备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行为。

它旨在通过模拟、扩展和增强人类智能的方式,使机器能够执行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AI经历了多次发展高潮与低谷,如今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1 行业概述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4,28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12,9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5%。

这表明随着技术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AI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 核心技术构成人工智能主要由以下几项关键技术组成:机器学习:作为AI的核心组成部分,2021年全球机器学习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内将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

自然语言处理(NLP):2022年NLP市场规模约为13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340亿美元左右。

计算机视觉:该领域2021年的市场规模为117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机器人技术:包括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

2022年全球机器人销售额为510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增速尤为显著,预计2025年将实现翻倍增长。

外研在线云战略:创新外语教育,打造高等外语教育生态圈

外研在线云战略:创新外语教育,打造高等外语教育生态圈

外研在线云战略:创新外语教育,打造⾼等外语教育⽣态圈近年来,随着互联⽹、移动互联⽹的普及,在线教育产业迎来发展的黄⾦时期。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业发展研究报告》显⽰,2018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2517.6亿元,同⽐增长25.7%,预计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6%-24%之间。

⽽在这之中,有⼀家专注于⾼校语⾔教育的在线公司异军突起,他的业务主要为⾼校提供集数字资源、课程、平台、专项⼯具、智慧硬件和云⽅案六位⼀体的智慧教学解决⽅案,⽬前已覆盖近千所⾼校,服务上千万⽤户。

这家公司就是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外研在线:专注⾼校语⾔教育,打造⾼等外语教育⽣态圈作为互联⽹教育的实践者,外研在线作为外研社从传统出版业务向互联⽹教育⾏业转型的承载者,是外研社创新发展的产物。

作为国内知名的外语出版机构之⼀,外研社始终将引领⾏业发展作为企业理念,在看到数字教育和出版的内⽣关联性后,成⽴外研在线作为进军互联⽹教育的战略载体。

⽽外研在线的迅猛发展也证明了其战略的正确性。

外研在线不仅对外研社的出版业务进⾏了有利⽀撑、补充和升级,更在互联⽹教育领域步步为营,阔步向前。

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 商其坤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CEO商其坤先⽣表⽰,外研在线作为外研社从传统出版机构向互联⽹教育⾏业转型的战略载体,以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外语教育科技企业为愿景,并以为提⾼外语教育品质⽽创新发展为使命。

“‘发展’是⽬标,‘创新’是⼿段,企业愿景依靠组织能⼒作为⽀撑,⽽公司组织则是以公司核⼼竞争⼒为基础构建起来的。

”商其坤如是说,“公司能迅速在科技公司领域占据⼀席之地并取得不俗的成绩,主要是源于公司的三⼤优势。

”⼀是品牌,外研在线源于已有40年历史的外研社,享有其在外语学习者中的良好声誉和巨⼤号召⼒;⼆是内容,在过去40年⾥,外研社出版了80多种语⾔的海量精品图书,与全球700多家顶级出版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由此积淀的优质教育专家和学术资源为外研在线数字业务开展提供了巨⼤的内容⾦矿;三是⽣态,外研在线围绕⾼校外语教学的教、学、评、测、研全链条布局,构建数字时代外语教学新⽣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489,300.6 413,030.3
4.3% 540,367.4
4.1% 595,244.4Biblioteka 4.1% 643,974.0
4.3% 685,505.8
4.2% 744,127.2
14,670.1 18,586.7 23,147.6 24,488.2 26,420.6 29,221.5 31,396.3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 三五”规划》
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 新技术,创新资源平台、管 理平台的建设、应用模式
2017年
国务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 发展规划》
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 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推动 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 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
来源:国家统计局
EO Intelligence
2018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
研究报告
March 2018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一直是我国优先发展的行业。自2012年,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 实现突破,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逐渐开始。
本次报告在进行大量桌面研究的同时,拜访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技术服务公司创业者、教育培训机构、投资人以及学校管理者,充分 结合了众多专家和从业人员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解和认知。 通过《2018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报告》,尝试回答了这样一组问题:人工智能+教育是什么?人工智能+教育的产品类型有哪 些?人工智能解决了教育过程中的哪些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有哪些? 希望通过对以上一组问题的结构化解答,帮助创业者、投资人、教育从业者以及每一位关注人工智能+教育的朋友,对人工智能+ 教育有一个客观、理性的思考。
自然语言处理

对强 迁

抗化移 …

学学 学

习习 习
数据挖掘
硬件及数
云平台(云存储与云计算)
据平台
云计算设备
处理器 / 芯片
传感器元件
激光雷达
EO Intelligence
6
政策驱动:教育财政投入与教育科技政策双管齐下
Part 1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发展综述 AIED驱动因素
◆ 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2016年,中国财政 性教育经费已达31396.3亿元。
亿欧()
来源:
亿欧()
7
消费升级驱动: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增加、对师资要求提高、对 Part 1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发展综述
Developments of AIED
4
AIED概念解读:人工智能对教育机构、教师和学生工作的替代 Part 1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发展综述 AIED概念解读
◆ A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是指“人工智能+教育”。目前,行业内仅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界定范围不 清晰。
数字化教室
线上课程


AIED


教育AR/VR产品
EO Intelligence
教育机构 教师 学生
教务工作
人事行政
学校管理
教研
教学
测评
管理
课堂任务
课后任务 5
人工智能技术图谱:基于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Part 1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发展综述 AIED概念解读
◆ 就目前技术发展而言,人工智能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为两大技术核心,两者技术范畴上有所交叉。机器学习又包含对抗学习等诸多种 类,其中倍受瞩目的就是深度学习。按照拓扑结构分类,深度学习可分为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神经网络,并通过算法 框架实现深度学习过程。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的技术之上,实现了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三大技术应用,即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技术 和自然语言处理。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还要依托硬件的支持(处理器/芯片、传感器元件等)以及云平台提供的存储与计算服 务(硬件和云平台更多的属于基础设施范畴,故此次研究未将此类供应商纳入研究讨论);
◆ 此次报告判断一家公司或一款产品是否属于“人工智能”范畴,将主要采用技术手段作为标准。
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 技术范畴
计算机视觉
智能语音技术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学 习
算法框架
卷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全连接神经网络
TensorFlow
Lasagne
Caffe
Keras
MXNet
DMTK
CNTK
Neon
Theano Torch ……
注:A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education )是指“人工智能+教育”。本报告以“AIED”指代“人工智能+教育”
EO Intelligence
2
目录
CONTENTS
1.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发展综述
1.1 AIED概念解读 1.2 AIED驱动因素 1.3 AIED投融资分析
◆ 加强教育科技政策:2015年到2017年,国家连续出台三项政策,加速发展中国教育科技。
:2010-2016年中国GDP总额及财政性教育经费
:国家发布的教育科技相关政策
800,000 700,000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3.6%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中国GDP(亿元) 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GDP
时间
政策
主要内容
2015年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 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 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 求意见稿)》
通过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因 材施教、使教学更加个性化、 均衡化
2016年
2. AI对教育工作中三大主体工作的替代和辅助
2.1 AIED在教育机构管理中的应用 2.2 AIED在教师工作中的应用 2.3 AIED在学生任务中的应用 2.4 AIED整体应用流程案例分析
3.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趋势和挑战
3.1 AIED发展趋势 3.2 AIED产品发展面临的挑战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产业发展综述
◆ 认为,AIED属于教育科技,是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产业的赋能现象,本质上是人工智能对教育工作的替代和辅助,将教师和 学生从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成本高、效率低、不公平的问题。其 中教育工作从主体上可以分为教育机构(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和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和学生,本篇报告将就人工智能对这三方面工作的 替代和辅助进行研究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