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日志收集方法
日志收集方案

日志收集方案日志收集是指针对各类系统、应用、设备等,收集记录其运行状态、操作记录、故障事件、安全事件、性能指标等数据,为后续的监控分析、故障排查、安全审计、性能优化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在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下,日志收集成为重要的管理手段和安全保障措施。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日志收集方案,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指导意义。
一、本地日志收集1. SyslogSyslog 是一种标准的日志格式协议,可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日志收集。
在 Unix 和 Linux 系统中,常用 syslogd 来充当日志代理,通过 Syslog 协议与其他 Syslog 代理通信,实现日志收集。
在Windows 环境中,可通过安装 syslog 软件使其兼容 Syslog 协议。
2. Log4jLog4j 是一个 Java 语言编写的日志管理框架,它提供了灵活的日志收集和管理功能。
通过 Log4j,可以在代码中指定需要记录的日志信息,并将日志信息以文件、数据库等方式存储起来,方便后续的分析统计和查看。
二、中心式日志收集在大型信息化系统中,将日志收集和管理集中到中心服务器成为一种更为常见的方案。
1. ELK StackELK Stack 是一个开源的日志收集和分析解决方案,包含三个核心组件:Elasticsearch、Logstash 和 Kibana。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可用于存储和检索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数值、地理位置等。
Logstash 可以收集来自各种来源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 Elasticsearch 可以索引的格式;同时,Logstash 还可以完成一些数据转换和清洗的任务。
Kibana 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方式来查看 Elasticsearch 中的数据,包括通过图表、地图等方式展现日志数据。
2. GraylogGraylog 是一个开源的日志收集、管理和分析平台,包含一系列插件,可集成各种数据来源,并提供灵活的查询、过滤、报警等功能。
联想服务器IMM运维管理指南

联想服务器IMM运维管理指南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 II (IMM2) 基本操作(远程管理端口)目录一、登陆IMM远程管理界面 (3)1. 设置固定的IMM远程管理口IP地址登陆 (4)2. 临时登陆 (7)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通过带内接口登陆 (9)二、IMM管理界面简介 (11)三、IMM常用操作说明 (37)1. 查看、导出日志及熄灭日志检查指示灯 (37)2. 微码刷新 (43)3. 远程终端 (65)一、登陆IMM远程管理界面找到服务器背面的IMM远程管理口,一般会标记为”IMM”或者有一个扳手型的标志,参考《认识您的System X服务器》(知识库编号:154325)。
在System x3650 M5等主流型服务器上有单独的IMM远程管理口。
在System x3250 M5等低端型服务器上IMM远程管理口与普通网口复用。
IMM远程管理的默认登陆用户名及密码为:用户名:USERID密码:PASSW0RD(数字0)1. 设置固定的IMM远程管理口IP地址登陆开机看到Lenovo System x Logo时按F1键进入BIOS界面,进入System Settings。
再进入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
进入Network Configuration设置IMM远程管理口的IP地址。
注:如果IMM无法登陆或者发生问题需要恢复,可以选择”Reset IMM to Defaults”恢复IMM默认设置(包括IP地址及用户),或者选择”Reset IMM”重启IMM功能。
在BIOS中恢复或重启IMM可能会出现数分钟操作无响应的情况,风扇也会全速转动。
对于有独立IMM远程管理口的System x机型,X3650M5的第一项”Network Interface Port”为"Dedicated";对于共享网口的机型,该项为"Shared",一般不需要做改动。
Linux环境下的Shell脚本实现系统日志收集

Linux环境下的Shell脚本实现系统日志收集在Linux环境下,Shell脚本可以用来实现系统日志的收集,这是一种高效且方便的方式,可以帮助管理员及时获取系统运行情况和故障信息。
本文将介绍Linux环境下如何使用Shell脚本实现系统日志的收集。
一、概述系统日志是记录了操作系统运行状态的信息,如错误日志、警告日志、操作员消息等。
通过收集这些日志,管理员可以了解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排查和解决问题。
在Linux环境下,系统日志一般存储在/var/log目录下,常见的日志文件有syslog、auth.log、kernel.log等。
二、Shell脚本收集系统日志的步骤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编写Shell脚本来收集系统日志。
1. 定义变量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些变量,以便日后使用。
比如,我们可以定义一个变量来存储日志存放的目录路径:```log_dir="/var/log/collected_logs"```2. 创建目录接下来,我们需要创建一个目录来存放收集到的日志文件。
可以使用`mkdir`命令来创建目录,如:```mkdir -p $log_dir```这将创建一个名为collected_logs的文件夹,用于存放我们收集到的日志文件。
3. 收集日志通过`cp`命令,我们可以将系统原有的日志文件拷贝到刚创建的目录中,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比如,我们可以拷贝/var/log/syslog文件:```cp /var/log/syslog $log_dir```这将把syslog文件拷贝到collected_logs目录中。
4. 压缩日志为了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我们可以使用压缩命令对收集到的日志文件进行压缩。
可以使用`gzip`命令来对文件进行压缩,如:```gzip $log_dir/syslog```这将压缩syslog文件,并将原文件删除,只保留压缩后的文件。
5. 自动化脚本为了能够定期执行日志收集的工作,我们可以将上述步骤组合成一个Shell脚本,并使用crontab定时执行。
java 日志收集的方式

java 日志收集的方式在Java应用程序中,日志收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便于监测、故障排除和性能分析。
以下是一些Java日志收集的常见方式:Java Util Logging(JUL):JUL是Java平台的官方日志框架,通过java.util.logging包提供。
可以配置日志记录器、处理程序和格式化程序,将日志输出到不同的目标。
配置通常通过logging.properties文件进行。
Log4j:Log4j是一个流行的开源日志框架,提供了更灵活的配置和更丰富的功能。
通过使用log4j.properties或log4j.xml配置文件,你可以定义日志记录器、布局和输出目标。
Logback:Logback是由Log4j的创始人开发的日志框架,它是Log4j的后继者。
Logback提供了与Log4j类似的功能,但在一些方面更为先进。
配置文件通常是logback.xml。
Slf4j(Simple Logging Facade for Java):Slf4j是一个日志接口,允许你使用不同的底层日志实现,如Log4j、Logback等。
Slf4j并不是具体的日志实现,而是为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
ELK Stac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ELK Stack是一组用于日志分析和可视化的开源工具。
Elasticsearch 用于存储和搜索日志数据,Logstash用于收集和处理日志,Kibana用于创建仪表板和可视化。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APM)工具:APM工具如New Relic、AppDynamics、Dynatrace等提供了不仅仅是日志收集,还包括性能监控、错误追踪等功能。
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
Syslog:Java应用程序可以通过Syslog协议将日志消息发送到远程Syslog 服务器。
联想IMM端口远程设置

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 II (IMM2) 基本操作(远程管理端口)操作步骤:内容导航一、登陆IMM远程管理界面1. 设置固定的IMM远程管理口IP地址登陆2. 临时登陆3.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通过带内接口登陆二、IMM远程管理界面简介三、IMM常用操作说明1. 查看、导出日志及熄灭日志检查指示灯2. 微码刷新3. 远程终端一、登陆IMM远程管理界面找到服务器背面的IMM远程管理口,一般会标记为”IMM”或者有一个扳手型的标志,参考《认识您的System X服务器》(知识库编号:154325)。
在System x3650 M5等主流型服务器上有单独的IMM远程管理口。
在System x3250 M5等低端型服务器上IMM远程管理口与普通网口复用。
IMM远程管理的默认登陆用户名及密码为:用户名:USERID密码:PASSW0RD(数字0)1. 设置固定的IMM远程管理口IP地址登陆开机看到Lenovo System x Logo时按F1键进入BIOS界面,进入System Settings。
再进入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
进入Network Configuration设置IMM远程管理口的IP地址。
注:如果IMM无法登陆或者发生问题需要恢复,可以选择”Reset IMM to Defaults”恢复IMM默认设置(包括IP地址及用户),或者选择”Reset IMM”重启IMM功能。
在BIOS中恢复或重启IMM可能会出现数分钟操作无响应的情况,风扇也会全速转动。
对于有独立IMM远程管理口的System x机型,X3650M5的第一项”Network Interface Port”为"Dedicated";对于共享网口的机型,该项为"Shared",一般不需要做改动。
修改”DHCP Control”为"Static IP",手动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及网关。
查看IBM服务器事件日志

查看IBM服务器事件日志,在不重启服务器不影响运行的前提下,提供以下三种方法:1、服务器未挂起且已连接到网络(使用操作系统控制的网络端口)
·运行DSA Portable 以查看诊断事件日志(需要IPMI 驱动程序),或创建可发送给IBM 服务和支持人员的输出文件(使用ftp 或本地副本)。
·使用IPMItool 查看系统事件日志(需要IPMI 驱动程序)。
使用IMM 的Web 浏览器界面在本地查看系统
2、服务器未挂起且未连接到网络(使用操作系统控制的网络端口)
·运行Portable DSA 以查看诊断事件日志(需要IPMI 驱动程序),或创建可发送给IBM 服务和支持人员的输出文件(使用本地副本)。
·使用IPMItool 查看系统事件日志(需要IPMI 驱动程序)。
使用IMM 的Web 浏览器界面在本地查看系统事件日志(需要RNDIS USB LAN 驱动程序)。
3、集成管理模块(IMM) 已连接到网络并且已应用交流电源- 服务器状态可能为挂起、未挂起或关闭
·使用IPMItool 在网络上通过IMM 外部IP 地址来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使用IMM 的Web 浏览器界面查看系统事件日志。
在Web 浏览器中,输入IMM 的IP 地址,转至Event Log 页面。
PS.重启服务器查看事件日志的方法
重新启动服务器并按F2 以启动DSA Preboot,查看诊断事件日志(请参阅运行DSA Preboot 诊断程序,以获取更多信息)。
此外,还可以重新启动服务器并按F1 键来启动Setup Utility,以查看POST 事件日志或系统事件日志。
IBM X系列服务器之IMM初探

IBM X系列服务器之IMM初探作者:李琳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28期[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IBM X系列服务器,详细说明IMM集成管理模块的使用及各种功能。
[关键词]IBM X系列服务器,IMM集成管理模块中图分类号:P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8-0045-02一、X系列服务器简介IBM服务器家族种类非常丰富齐全,目前共有4条产品线:基于?Intel架构的服务器X 系列(xSeries)、中型企业级服务器I系列(iSeries)、UNIX?服务器p系列(pSeries)和大型主机Z系列(zSeries)。
这四大系列基本都包括了从入门级到企业级的各种档次的服务器产品,在结构上也有塔式、机架式、刀片式和机柜式之分。
X系列服务器的原名是IBM eServer xSeries系列,是IBM服务器品牌之一。
IBM在1998年提出X系列服务器设想,而使X系列真正意义上进入到应用领域,还是到了2001年之后。
相比较IBM大型机的诞生时间,X系列所关注的目标是面向中小企业,因此要比面向金融行业的大型机稍晚一些。
2006年5月,?IBM宣布将IBM?eServer?xSeries改名为IBM?System?x,后面的型号也全面更新,如原来的高性能服务器x260更名为x3800、x366更名为x3850、x460更名为x3950,其中x3代表这些系统是基于X3架构,倒数第三个数字代表功能,数字越大功能越强;倒数第二个数字代表塔式(0)还是机架式(5);最后一个数字代表采用Intel(0)或AMD(5)的处理器。
二、IMM的访问1、IBM服务器判断故障的方法IBM服务器素来以稳定的运行著称,但是有时候难免也会出现一些故障。
在出现故障时怎么排除故障,除了依靠工作经验判断定位故障外,还有其它诸如通过查看光通路诊断面板,或收集各方面的日志等来判断机器故障。
需要收集的日志一般有DSA、RAID、BMC,再有就是通过IMM管理功能来判断故障。
IBM IMM用户手册-远程管理卡

IMM使用指南一.如何访问IMM (1)二.IMM主要功能介绍 (4)三.几个常用功能 (5)1.远程开关机 (5)2.通过IMM刷新服务器的UEFI/IMM微码 (6)3.远程终端功能 (7)一.如何访问IMM通常主机后部有一个专用的管理端口,例如下图以3650M3为例,可以通过此端口访问IMM。
IMM管理端口默认IP:192.168.70.125用户名:USERID密码:PASSW0RD注意字母为大写,密码中的“0”是数字0在UEFI中修改IMM的IP地址在开机自检的过程中根据提示按F1进入UEFI设置,在UEFI中进入System Setting->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Network configuration。
在输入需要修改的IP地址后,选择Save Network Settings在IE中输入IP地址即可访问IMM管理界面二.IMM主要功能介绍System status查看服务器的健康状况,包括温度、电压和风扇状态等。
Virtual Light Path查看服务器光通路诊断板上是否有告警。
Event Log可以查看服务器的日志信息,可以用Save Log as Text File另存日志信息为文本文件。
Vital Product Data查看服务器的型号序列号及各种微码版本。
Power/Restart通过IMM控制开关服务器,包括定时开关机功能Remote Control远程控制服务器终端,需要添加IBM Virtual Media Key选件来实现此功能,大部分机型标配没有此选件。
PXE Network Boot设置服务器的PXE启动。
Firmware Update刷新服务器的UEFI和IMM的微码。
System Settings设置IMM的时间日期,名字等基本信息。
Login Profiles为IMM添加除默认之外的其他用户。
Alerts设置snmp告警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M日志收集方法
1.通过服务器板载Systems-management Ethernet connector收集日志.方法是使用直连线(此网口可自适应连接方式)将此网口连接于一台终端机(笔记本或台式机).默认IP为19
2.168.70.125查看此网口的IP地址是否是192.168.70.125,可进入服务器BIOS选项查看,如IP不是
192.168.70.125.可将其更改.具体信息如下:
开机按F1进入BIOS选项菜单, 选择“System Settings”进入该菜单设置
进入“System Settings”菜单选项后选择“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
进入“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菜单,选择“Network Configuration”菜单
进入“Network Configuration”查看IP是否是192.168.70.125,如否.将其更改为此IP并选择“Save Network Settings”将设置保存.
2.将终端机的网卡IP设置为与“192.168.70.125”处于同网段的IP,然后在终端机的IE浏览器中输入IP“192.168.70.125”,此时会出现以下界面:
在User Name处输入帐号: USERID,Password处输入密码: PASSW0RD.完成后会出现欢迎界面. (请注意“USERID”和“PASSW0RD”照搬就可以了,这个和系统用户名密码不一样,是所有同型
号机器的默认设置,并且“PASSW0RD”里面的“0”不是英文的“O”,而是数字的“0”)
选择“Continue”进入以下界面.将“Monitors”下的所有选项保存 (System Status/Virtual Light Path/Event Log/Vital Product Data).
System Status,Virtual Light Path 及Vital Product Data直接将各选项中的内容复制在Word文档中
Event Log 进入此页面右下角选择”Save Log as Text File”
一,F2下收集pDSA日志:
7945收集pdsa日志
1、启动服务器后插入U盘。
2、自检时,按F2键,进入到如下界面,选择Quit,
3、进入以下界面,输入gui命令
4、进入以下界面,选择Collect Logs and Transfer:
5、选择Manual,然后选择Save As……,如下图所示:
6、弹出窗口选择OK,即可,如下图所示。
标圆圈部分是插入的USB设备,可以在此处确认是否识别到U盘。
7、拔出U盘,发送日志给IBM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