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辨证施护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
证型 寒热 其他症状 二便 舌象
表 同时 常伴有头身 二便多
出现 疼痛,鼻塞
证
流涕内脏证 候不明显
如常
里 但寒 内脏证候突 便秘或
不热 出(如咳喘、 溏泻;
证
但热 不寒
心悸等)
尿短赤 或清长
苔 薄白
色苔 均有 变化
脉象 浮 沉
.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 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 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 衰。
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 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者驱邪的依据
.
(一)实证
(1)人体感受外邪; (2)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淤血、
宿食等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 证候的概括
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激 烈者和体制壮实者多为实证。
.
临床表现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 同,及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不主要同, 证候也变现不宜
主要变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晕谵语,呼吸气粗,痰液壅盛,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 等症
.
(二)虚证
• 是指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功能减 退所致的一类病症。
• 人体的正气包括阳气、阴液、气、血、精、 津、液等,故阳虚,阴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
(一)阴证
因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 致滋润濡养、制阳等作用减退 所变现的虚热证候
.
临床表现
1、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 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
•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 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证型 寒热 其他症状 二便 舌象
表 同时 常伴有头身 二便多
出现 疼痛,鼻塞
证
流涕内脏证 候不明显
如常
里 但寒 内脏证候突 便秘或
不热 出(如咳喘、 溏泻;
证
但热 不寒
心悸等)
尿短赤 或清长
苔 薄白
色苔 均有 变化
脉象 浮 沉
.
二、寒热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 寒证与热证反应机体的偏盛与偏衰,病邪 属性的属阴属阳,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 衰。
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 • 是治疗时确定扶正或者驱邪的依据
.
(一)实证
(1)人体感受外邪; (2)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淤血、
宿食等病理产物蓄积。所形成的各种临床 证候的概括
临床上一般是新病,暴病多为实证,病情激 烈者和体制壮实者多为实证。
.
临床表现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 同,及病邪侵袭、停留部位的不主要同, 证候也变现不宜
主要变现为: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 甚至神晕谵语,呼吸气粗,痰液壅盛,大 便秘结,小便不利,脉实有力,舌苔厚腻 等症
.
(二)虚证
• 是指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功能减 退所致的一类病症。
• 人体的正气包括阳气、阴液、气、血、精、 津、液等,故阳虚,阴虚,血虚,津液亏 虚,精髓亏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
(一)阴证
因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亏少 致滋润濡养、制阳等作用减退 所变现的虚热证候
.
临床表现
1、恶寒畏冷,喜温;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小 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
•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 • 辨证施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PPT课件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 护理中的应用
.
内容
• 中医护理 • 辩证施护
.
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 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 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 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 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 领域。
•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 施护原则和方法。
.
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 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 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
.
中医护理发展史
•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饮食必时”、 “洒扫庭内”、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华佗
.
中医护理发展史
•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千金方》首葱管导尿法、灌肠 等
.
结语
• 运用辨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 发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 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高。
.
.
1、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 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断,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 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 础上,通过“四诊”的手段,收集与病 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 护提供依据。
.
内容
• 中医护理 • 辩证施护
.
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 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 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 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 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 领域。
•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 施护原则和方法。
.
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 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 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
.
中医护理发展史
•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饮食必时”、 “洒扫庭内”、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华佗
.
中医护理发展史
•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千金方》首葱管导尿法、灌肠 等
.
结语
• 运用辨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 发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 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高。
.
.
1、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 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断,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 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 础上,通过“四诊”的手段,收集与病 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 护提供依据。
症瘕辨证施护课件PPT

控制情绪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 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烟酒对身 体的危害很大,应尽量避免或控制摄入量。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 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症瘕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
04 症瘕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艾灸护理
艾灸护理原理
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 特定的穴位上施灸,以温热刺激 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的效果。
艾灸护理操作方法
选择适当的穴位,将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2-3厘米 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舒适 为度,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
艾灸护理注意事项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症瘕的症状。患 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 习惯。同时,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症瘕的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总结词
保持良好的心态
VS
详细描述
情志护理对症瘕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患 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通过听音乐 、阅读、绘画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 愉悦。同时,家属和社会也应给予患者关 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由八种 固定的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
的功效和意义。
八段锦的动作比较简单,容易学习和掌 握,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通过练习 八段锦,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 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烟酒对身 体的危害很大,应尽量避免或控制摄入量。
避免过度劳累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过 度劳累,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针对症瘕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
04 症瘕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
艾灸护理
艾灸护理原理
通过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在 特定的穴位上施灸,以温热刺激 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的效果。
艾灸护理操作方法
选择适当的穴位,将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2-3厘米 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舒适 为度,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
艾灸护理注意事项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缓解症瘕的症状。患 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 习惯。同时,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症瘕的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总结词
保持良好的心态
VS
详细描述
情志护理对症瘕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患 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可通过听音乐 、阅读、绘画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 愉悦。同时,家属和社会也应给予患者关 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八段锦
八段锦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法,由八种 固定的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有其特定
的功效和意义。
八段锦的动作比较简单,容易学习和掌 握,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通过练习 八段锦,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19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 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 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 划。
20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 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病人 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 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 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 确评价。通过中西医理论观察、分 析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辨证 施护,达到预期效果的护理过程。
5.正护与反护
5.1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 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
5.2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 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 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
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 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 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 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 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21
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
❖ 学习中医护理必须学好辨证施护 ❖ 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破一张文凭
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 功。 ❖ 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 ❖ 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 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
22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 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 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 划。
20
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在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随 时评估的基础上,敏锐地发现病人 有关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应用中 西医理论提出护理诊断,及时实施 有效的中西医护理措施,并进行正 确评价。通过中西医理论观察、分 析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给予辨证 施护,达到预期效果的护理过程。
5.正护与反护
5.1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 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临床此为多用。
5.2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 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 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
1、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 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 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施护,则是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 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2、辨证和施护在护理疾病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和不 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辨证施护它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 医护理的精华,是指导中医临床护理的基本原则。
21
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
❖ 学习中医护理必须学好辨证施护 ❖ 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破一张文凭
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 功。 ❖ 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 ❖ 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 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
22
何谓中医辨证施护ppt课件

• 护理原则:温补阳气
编辑版pppt
24
• 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 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 沉脉主病里证
编辑版pppt
15
四、八纲辨证与护理
• 表里辨证 • 寒热辨证 • 虚实辨证 • 阴阳辨证
编辑版pppt
16
表里辨证与护理
• 1、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表现 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
何谓辨证施护原则
蒋红霞
编辑版pppt
1
一、辨证施护的定义
•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 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 “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 究和护理方法
编辑版pppt
2
辨证
•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 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 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 何证。
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 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 是辨证施护
编辑版pppt
11
正护与反护
•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 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 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
• 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 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
编辑版pppt
3
施护
•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编辑版pppt
4
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 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 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编辑版pppt
24
• 脉象以浮脉、沉脉、虚脉、迟脉、实脉、 洪脉、细脉等表现病证。如:浮脉主病表证, 沉脉主病里证
编辑版pppt
15
四、八纲辨证与护理
• 表里辨证 • 寒热辨证 • 虚实辨证 • 阴阳辨证
编辑版pppt
16
表里辨证与护理
• 1、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期,表现 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 兼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
何谓辨证施护原则
蒋红霞
编辑版pppt
1
一、辨证施护的定义
•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 然界的统一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精神实质, “辨证施护”则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 究和护理方法
编辑版pppt
2
辨证
• 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 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辨清病因、 病位、病性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 何证。
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 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 是辨证施护
编辑版pppt
11
正护与反护
• 正护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 原则,又称逆护法。如寒则热之,虚则补 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
• 反护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如“阴盛格阳”的真 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 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
编辑版pppt
3
施护
• 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编辑版pppt
4
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 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 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
八纲辨证施护 ppt课件

ppt课件 14
表证与里证辨别
•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 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 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 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 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 里证。 •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减 衣被。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 • 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 4、饮食调护 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热内盛者, 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 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等食品。 • 5、对症处理
ppt课件 13
(二)里证
•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 血、骨髓等)的证候, •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 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 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 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 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 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 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 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 里证。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在寒 热、虚实辨证中讨论)。
ppt课件 15
(三)半表半里证
• 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 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 半里证。 • 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 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 眩。 • 病机: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 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 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 思饮食。 • 治则:和解表里。 •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
表证与里证辨别
• 辨别表证与里证,多依据病史的询问,病证的寒热及舌苔、脉 象的变化。一般地说,新病、病程短者,多见于表证;久病、 病程长者,常见于里证。发热恶寒者,为表证;发热不恶寒或 但寒不热者,均属里证。表证舌苔常无变化,或仅见于舌边尖 红;里证常有舌苔的异常表现,脉浮者,为表证;脉沉者,为 里证。 • 1、病情观察 根据里证中的一些常见证候给予相应的观察。 • 2、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应安静整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增减 衣被。注意休息,注意皮肤及口腔的卫生。 • 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精神护理。 • 4、饮食调护 里寒者,饮食宜温热,忌食生冷;邪热内盛者, 应适量饮用绿茶、西瓜汁、绿豆汤等,以清热生津止渴;阴液 亏虚者,可多食滋阴养血等食品。 • 5、对症处理
ppt课件 13
(二)里证
• 里证是与表证相对而言,是病位深于内(脏腑、气 血、骨髓等)的证候, • 里证的成因,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表证进一 步发展,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二 是外邪直接入侵内脏而发病,如腹部受凉或过食生 冷等原因可致里寒证;三是内伤七情、劳倦、饮食 等因素,直接引起脏腑机能障碍而成,如肝病的眩 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短、肺病的咳嗽、气喘, 脾病的腹胀、泄泻,肾病的腰痛、尿闭等。因此,里 证的临床表现是复杂的,凡非表证的一切证候皆属 里证。里证要辨别里寒、里热、里虚、里实(在寒 热、虚实辨证中讨论)。
ppt课件 15
(三)半表半里证
• 病邪既不在表,又未入里,介于表里之间,而出现 的既不同于表证,又不同于里证的证候,称为半表 半里证。 • 主证: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心烦, 欲呕,不思饮食,目眩。舌尖红,苔黄白相兼,脉 眩。 • 病机: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互有胜负,故寒 热往来。邪犯半表半里,胆经受病,故胸胁胀满, 口苦。胆热而肝胃不和,故心烦,目眩,欲呕,不 思饮食。 • 治则:和解表里。 • 常用方剂:小柴胡汤。
中医辨证施护介绍护理课件

区别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 强调预防和保健;西医护理则更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强 调对症状的缓解和治疗的配合。
联系
中医和西医护理在实践中可以相互补充,针对不同疾病和患 者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效果。
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 会等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候,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对 于气滞证的患者,应注重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湿 热证的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 原则。在中医护理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 异、地域差异和季节时令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地域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 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例如,南方地区气 候潮湿、多雨,需注意防潮防湿;北方地区气候 干燥、寒冷,需加强保暖措施等。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例如,老年人阳气虚 弱、易感风寒,需加强保暖措施;女性患者需关 注月经周期和生育情况等。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例如,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需注 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夏季气候炎热、潮 湿,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室内通风等。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未加重之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 中医护理中,预防为主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调节人体内部环境, 强调预防和保健;西医护理则更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强 调对症状的缓解和治疗的配合。
联系
中医和西医护理在实践中可以相互补充,针对不同疾病和患 者情况,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效果。
中医辨证施护的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 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 会等因素,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针对不同类型的证候,需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例如,对 于气滞证的患者,应注重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于湿 热证的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等。
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原则是指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护理 原则。在中医护理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 异、地域差异和季节时令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地域的气候、环境、饮食习惯 等因素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例如,南方地区气 候潮湿、多雨,需注意防潮防湿;北方地区气候 干燥、寒冷,需加强保暖措施等。
因人制宜是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 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例如,老年人阳气虚 弱、易感风寒,需加强保暖措施;女性患者需关 注月经周期和生育情况等。
因时制宜是指根据季节时令的变化制定适宜的护 理方案。例如,春季万物复苏、阳气生发,需注 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夏季气候炎热、潮 湿,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室内通风等。
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它强调在疾病未发生或未加重之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在 中医护理中,预防为主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中医辩证施护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7
脏腑辨证
▪ 定义:以脏象学说为基础,以八纲辨证为原则,结合病因
病机等基本理论,对病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辨明病 因、病位、病性、邪正盛衰的辨证方法。 ▪ 适应于内伤杂病的诊断,也是临床各科疾病辨证的基础。 ▪ 是八纲辨证的具体和深入,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完整版ppt课件
18
脏腑辨证
2、穴位按摩 4、耳穴贴压 6、中药灌肠 8、中药离子导入 10、穴位注射
完整版ppt课件
30
04
以心系病证为例谈辨证护理实施
完整版ppt课件
31
(一)辨证概要
1、生理病理与显症特点 心病特征性表现: 心居胸中----胸闷、胸痛 心主血脉----心悸、怔仲 心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神昏
完整版ppt课件
寒
热 温 凉 平 27
饮食调护宜忌
1、肺系病证 宜食清淡、水果。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之品。 2、心系病症 主要以血脂指数来选择,高以清淡为主少吃瘦肉、鱼类, 忌食动物内脏、烟酒、 茶、咖啡。 3、脾胃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软。烂。热、易消化 4、肝胆病证 宜食清淡蔬菜及瘦肉、鸡、鱼,忌辛辣、烟酒刺激之品, 少进动物脂肪 5、肾系病证 宜营养丰富、清淡及多种动物补养类食物。忌食盐、碱过 多和酸辣太过的饮食
----注意午休 因为心活动最活跃的时候是在午时,也就是上午的11点到下午的1点 如果是练功,这个时候练功效果非常好;如果不懂得练功,你就午 睡,睡好“子午觉”,就会在阴阳交接的时候保持住心气 子时要睡,阳气开始升
完整版ppt课件
43
总结 中医护理两大主要特点: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 辨证的手段。辨证施护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护理疾病的过程,辨证和 施护在诊断和护理疾病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中医护 理的基本法则 。 辨证护理不同于对症护理,主要特点是能辨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 既可以看见一个病可以出现几种不同的证,又能认识到不同的病在 发展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从而对各种疾病采取灵活的护理方法、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中医辨证施护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课件
11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源自• 观察病人的神志、形态、皮肤、五官、 舌苔以及分泌物、排泄物的异常变化,测 知内脏病变的情况,了解疾病的本质。
• 如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面部表情、目 光神态以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好坏。
编辑课件
12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通过听声音、嗅气味两个 方面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 病位深浅。
编辑课件
9
辨证施护
• 辨证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 集的有关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 辨清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间的 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证。
• 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 施护原则和方法。
编辑课件
10
辨证施护的一般方法
运用四诊方法收集辨证资料
• 运用望诊了解疾病的本质 • 运用闻诊辨别疾病的虚实 •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辨证施护在中医临床 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课件
1
内容
• 中医护理 • 辩证施护
编辑课件
2
中医护理 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为特点的护理,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在生 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临证护理、饮 食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卫生保健、预防、 消毒隔离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 的经验,基本上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各个 领域。
编辑课件
13
运用问诊全面了解病情
• 详细询问病人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治疗情况、生活习惯、饮食爱好、情志 状态等,为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依据。
• 如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只能由问诊得到 资料。
编辑课件
14
运用切诊探明疾病的性质
包括脉诊、按诊两个方面,判断 疾病的部位、性质和邪正盛衰以及 病变局部的部位、性质、大小等。
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 护理、药物应用护理及特殊护理等。
编辑课件
20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 护理计划的实施就是辩证施护的过程, 就是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计划制定的预期目标 和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护理。
• 评价就是经过一些了有计划的护理后,病 人的健康问题是否得到解决。
编辑课件
21
• 充实阶段:宋金元 食疗养生、调护 • 成熟阶段:明清 李时珍《本草纲目》 • 当代护理学的蓬勃发展
1959《中医护病学》第一本中医护理专著
编辑课件
5
中医护理优势
• 理论特色 • 中医护理方法优势 • 中医养生保健优势 • 护理操作优势
编辑课件
6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疾病的转归与治疗以及护理得当密切 相关
编辑课件
3
中医护理发展史
• 中医护理的起源:夏-春秋 “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饮食必时”、 “洒扫庭内”、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喜怒忧思悲恐惊
• 初步形成:战国-东汉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华佗
编辑课件
4
中医护理发展史
• 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 孙思邈《千金方》首创葱管导尿法、灌肠 等
运用好辨证施护方法的几个条件
• 学习中医护理必须学好辨证施护 • 必须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破一张文凭
包用一生的观念,学习中医知识绝非一日之 功。
• 临床护理中要勤于思考,勤于观察。
• 要有整体护理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
• 建立中医护理的学习和应用氛围。
编辑课件
22
结语
• 运用辨证施护,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 发挥中医护理的理论和技术特色。
编辑课件
15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 扶正祛邪 • 护病求本 • 标本缓急 • 三因制宜 • 预防为主
编辑课件
16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辨证施护
• 1、中医护理评估 • 2、中医护理诊断 • 3、中医护理计划 • 4、中医护理实施与评价
编辑课件
17
1、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 物进行全面的了解,作出准确的推断, 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 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 础上,通过“四诊”的手段,收集与病 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 护提供依据。
编辑课件
18
2、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人员运用评判性思维,分析和综合护 理评估获得的资料,以确定健康问题,作出 护理诊断,这一分析和综合评估的过程叫做 护理诊断。
(1)以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2)运用中医术语描述病情
(3)遵循中西医结合的原则
编辑课件
19
3、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 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
• 病人遵医嘱的自我护理 • 儿女和家属的看护 • 专业的护理人员的看护
编辑课件
7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 整体观念 • 辨证施护
编辑课件
8
整体观念
•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
统“内属以脏腑,外络于肢节” •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与人体 地区方域与人体 昼夜晨昏与人体
• 在实践中完善,尊重中医学自身的规 律,积极吸取并融汇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中西医并重,不断创新提高。
编辑课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