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doc
初中作文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题 ” , 主要 指 的是 “ 命 题 ” 和 “ 半 白命 题 ” 形 式 ,很 多 学
生 不 知 如 何 下 手 ,不 能 快 速 而 准 确 地 审 题 。
种 情 景 , 以 激 发 学 生 的 写 作 兴 趣 , 培 养 其 基 本 的 写 作 能 力 ,包 括 观 察 能 力 、想 象 能 力 、表 达 能 力 。 其 次 ,加 强 说 的训 练 。首 先 要 会 说 ,会 口 头 作 文 ,说 的 训 练 应 贯 穿 于作
比较讨厌写作文 ,一是没素材 ,二是没方法 。
2不 能 快 速 而 准 确 地 审 题 。 原 来 的 初 中语 文 教 学 经 常 . 出现 “ 师 ” 、 “ 的 爸 爸 ” 、 “ 的 妈 妈 ” 之 类 的 人 物 老 我 我
作 文 ,这 样 的 作 文 给 定 了题 日 , 只 要 按 照 试 卷 给 出 的 题 目
碍 、 限 制 ,语 言 文 字 和 写 作 技 巧 方 面 的 能 力 也 发 挥 不 出
来。
我 介 绍 、 口 头 作 文 、讲 故 事 等 。 另 外 ,还 可 以进 行 专 门 的 训 练 。 比如 ,安 排 课 前 三 分 钟 轮 流 演 讲 ,这 不 仅 可 以提 高 学 生 的 口头 表 达 能 力 , 而 且 还 有 利 于 提 高 他 们 的 书 面 表 达 能 力 。 再 次 , 写 日记 。 学 生 如 果 养 成 了 一 种 每 日写 作 的勤 劳 习惯 ,不 仅 可 以 磨 练 文 字 技 巧 ,更 重 要 的 是 可 以 提 高 自 己 观 察 事 物 、表 现 事 物 的能 力 。 鼓 励 学 生 ,增 强 他 们 的 作 文 兴 趣 。鼓 励 的 作 用 是 不 可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快乐高效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快乐高效的思考【摘要】本文就如何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快乐高效地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探讨如何使学生愿意写作、爱好写作。
指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写作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激发学生快乐写作,写出优秀文章,同时教会学生积累生活素材,激发学生思维。
【关键词】作文快乐兴趣生活素材写作是培养语文素养并且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很好方式。
是对生活、自我、情感的一种流露,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激发他们对生活、人生、内心情感的思索。
初中语文教学离不开写作,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就是通过作文教学来提高的。
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让语文作文教学快乐高效呢?一、营造写作情境,引起学生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写作的情境,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的作文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语言功底。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文学底蕴。
如果在初中作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就会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那么,学生自然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初中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垂身示范,把自己对作文的要求通过完整的文章写出来,再将作品拿到班级有感情的朗读,虽然写的不一定好,然而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写作情境的预设,会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
例如,一次写《我的老师》作文,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对笔者终生受益的两个老师的事,学生听了笔者声情并茂的朗读,发现笔者的眼角红红的,自然就产生了自己创作《我的老师》这篇文章的激情。
经过这次作文,每次上作文课时经常将自己的作品拿到班上给学生读,学生感悟很深,时间长了,学生自己也喜欢上了写作文。
初中生喜欢被老师肯定和赞扬,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创设自己班的报刊,让学生自己创作文章,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也无疑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的促进。
初三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三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我们该通过哪些途径、方法让学生喜欢写作、热爱写作,通过写作真正倾吐心声,其实关键之处还在于作文教学必须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写作情感“触电”,给学生一个不断丰富、完善个人情感、个人体验的平台,并最终让学生敞开心扉,涌动真情。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考怕写作文怕说真话信心素材积累作文教学在语文中的“半壁江山”地位应是公认的了,原先中考卷满分150分,作文却占了60分;而今中考卷满分120分,作文仍占50分。
可以说,作文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
虽然大家都明白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硬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老师讲得多,收效却甚微。
在作文教学中我也曾遭遇众多尴尬,今就初三作文教学做如下思考。
思考一:学生为何害怕写作文。
叶圣陶认为“我们心中有了这么一段意思,一种情感,要保留下来,让别人知道或者自己日后覆按,这时候才动笔写文章”。
但实际教学中,学生一到写作课就习惯于翻看作文辅导书,东拼西凑写上一篇,应付了事。
这种现象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尤为显著。
之后,我就在思考:学生为何害怕写作文。
最主要原因就是“无米之炊”。
这与学生的语文积累、学生的阅读量等都有关。
我校生源来自农村、打工孩子,学生底子薄、知识储备不足、阅读窄。
这就制约着众多孩子作文水平的提升。
一提到写“母爱”话题,学生就写母亲如何在我生病时无微不至关怀我,这一素材从小学写到初中。
而在写作过程中,又不会进行细节处理,如此循环,作文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视写作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是不得而为之之事,就这一写作态度就不可能写出佳作。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新积蓄,不吐不快”。
①也就是说学生有了写作的冲动才会乐于写作,视写作为趣事。
而到了初三,若视写作是不得而为之,为了提高分数而为之,为升学而为之,那无病呻吟、瞎编乱造、流水帐式的文章就多了。
市面上作文资料又多,买一本现成的可参考或抄袭,用不着动脑子,省时又方便,学生何乐而不为?学生为尽可能在作文中拿高分,见成效,就开始背作文,只为博得阅卷者的青睐,“为考试而作文”现象尤为严重。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精选5篇)

初中作文教学心得(精选5篇)初中作文教学心得篇1一、如何理解课程的问题。
刘校长讲得很深刻,今天的课程不再是单一的书本了,它涉及到的很广泛,有学科课程,也有经验课程;有学问中心课程,与有人本主义课程等。
尤其是校长谈的如何认识课程的问题,课程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施教的一个范例,绝不是唯一,如果教师仅仅唯书本是书本,那么学生的知识素养绝得不到提高。
教师要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会拓展,教会学生如何从书本当获取学习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
这才是利用好教材。
我想,我教的是语文,确实是这样,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关注语文课本,那么获取的知识少之甚少,不足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必须把眼光放到课外生活,课外生活才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天地。
但教师必需利用好文本,文本是经过选择来的具有典型示范的功效,把它利用好,则会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教学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二、教学中从学生的一切出发。
这一点很有感受,我们平时教学不是从学生出发,而总是考虑自己在教学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处理,忽视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
“一切从学生出发”给我很大的启示,课堂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让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消化、从而内化,把学生的地位放在至高点上去,而不能把教师放上去。
在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让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不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思维心理,如果没有这点认识,则学生观的思想就不会深入脑海,那么就不会产生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化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沟通,相互融合的关系,教师只不过是知识的引导者,鼓励者,帮助者,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用一句话来概括:把学生看成是人,一个真正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会接受知识的容器。
所以不能只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的自身全面的发展。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
”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
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1.望而生畏,心存疑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和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许多教师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疑惧,有“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导致教学上的无所作为,往往认为作文指导跟不指导一个样,讲评与不讲评没区别,于是,或作文反馈浮光掠影,或作文评讲蜻蜓点水,甚至放任自流。
2.定位失误,本末倒置。
许多教师也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
对评讲环节的忽视,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自然不难理解。
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批改,面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了了数语以蔽之,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3.方法单一,“主体”缺位。
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评讲往往停留于形式、表面,不能从学生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
缺乏对作文反馈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缺少作文讲评课明确的各阶段达成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讲评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万事大吉。
对初中作文教学思考

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直接方式,其综合性、创造性、创新性较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之一,如今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它处于小学与高中的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是由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追求的是独特的个性与新奇的思维,虽然对整个世界有着好奇心,却偏向主观的感受,对于一些事物认识不足,因此在作文中表现为选题偏激、措词不符、主题跑偏、选材不新等。
在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为: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创造性无法得到发挥。
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致使学生不想思考,认为老师给了题目与选材,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
我们当前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单独的“行为人”,没有将他们置身于整个社会。
这使学生在生活中丧失了对于生活中色彩的理解,他们的脑中只有固定的色彩,在写作时把自身感情的宣泄机械地表达出来,我们看到的往往除了灰暗就是禁锢的思想。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因此我们始终要明白作文是一种具有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决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禁锢学生的思想。
因此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模式,以适应时代对培养学生的新要求,成为我们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一、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首先,有的教师认为文无定法,所以给出题目之后就让学生自由创作,认为无拘无束地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由的想象力。
然而这些教师放任学生的写作,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创作格式都没有,许多学生的题材与当前的形式不符,甚至出现较为颓废的思想,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其次,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扩宽知识面,因此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书,可是有些学生自制力不强,打着增长阅读面的幌子,将所有课外书统统阅读一遍,不但水平没有提升,反而耽误了学生的大量时间。
还有的学生不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书籍,有些学生直接抱起厚厚的名著就读起来,虽然能够增长知识面,但是也只是限于扩宽知识,而对于写作并没有太大帮助。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实践性等。
本文提出了几点思考:首先是确定作文教学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其次是选择合适的作文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作文批改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中具有关键作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激发写作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果,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建议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注重以上几个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问题、作文教学目标、方法选择、作文批改意义、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能力、提高效果、促进全面发展1. 引言1.1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展示平台,通过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作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教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对于教师而言,作文教学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作品了解他们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往往只停留在传授基本的写作技巧和格式上,缺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初中语文作文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作为核心素养教育重点培养的学科,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也需要贯彻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下面就我对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思考进行阐述。
一、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核心素养教育中强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兴趣与能力。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体、角度和思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指导者,更是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给学生拟定一个话题,如“我眼中的父亲”,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文体和角度,可以写记叙文、写作文、写议论文等,展示出同一话题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注重实践操作的机会核心素养教育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评赏,同时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学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篇经典的散文,如《走南闯北》、《燕山夜话》等,让学生先进行阅读和理解,然后再让学生仿写,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去模仿文学作品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创作技巧和方法。
三、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核心素养教育中注重多元智能的开发,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
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种拓展,初中语文作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其他智能,如感性智能、逻辑智能、空间智能等。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感性智能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作文中尝试用自己的感性表达方式和风格来展示思想和见解;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逻辑性较强的题目,如议论文、说明文等,来开发学生的逻辑智能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思考
车墩学校沈红辉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性练习,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和技能性的特点,所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关于作文教学,前辈们己做出了许多研究,承袭教育教学理论,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作文教学有一些思考,积累了一些感悟。
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体验作文学习的乐趣,用心去创新。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农村学生被动接受太多,因此,教师过多地向学生讲授作文的理论,他们不会有兴趣,因此营造作文的学习氛围,是教师的-•大责任。
让学生留心生活,坚持写随笔,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课堂上多读、多评学生的随笔,从不采用过激性、批评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 它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用写随笔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这就是一种写作。
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
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
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
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
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地由畏惧作文转而开始盼望作文课。
二、在模仿中提高作文能力,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
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蛰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顷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
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三、在生活中获取素材,感悟生活。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
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学生己去理会好了。
”叶圣陶语。
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
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
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
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
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
看到流水,想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
平时多记、多写,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四、多利用课文留白,发挥学生的想象,拓展思维。
课文内容中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学作品有许多“空白”和“不确定性”。
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伊尔搴认为:“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疽'文学作品中,思维空间的存在,期待着学生的参与,召唤着学生从自己的审美视觉出发对作品进行二度创造。
五、发挥学生的智慧,巧用自评、互评。
作文的批改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从老师的角度看,有时甚至会感觉吃力不讨好,因为有些学生只是关注于分数,对老师的批语却重视不够。
如果把评卷的权力下放给学生或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让学生对己的作文做一•个客观的评价,称之为评;既而在全班范围内交换评改,称之为互评。
学生己习惯把自己的作文给老师披阅,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给同学看,就会有一种潜意识的比较, 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
作为评卷者,要想着自己的观点能使别人信服,就会有一种角色换位,批语也会显得严肃认真,小到错字别字,大到选材立意都可能给同学提及。
如一位平时书写极差的同学要想批评别人的书写,他留在同学作文卷上的这一句话的书写肯定是十分在意的。
待到下次发作文卷的时候,看到同学绕有兴致交换作文,互看批语时,你不得不感叹“弟子不必不如师二
六、鼓励个性作文,“我”的作文“我”做主。
学生年龄不同,认识水平各异,而且性格爱好特长经历各种各样。
他们对于同一事物,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往往不同,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立意、修改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就会呈现出个体的差异与色彩。
好的文章往往是因为涂抹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与感人至深的力量。
个性是文章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要鼓励学生表现个性思想。
学生的思想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很正确,但是正表现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是非标准,己的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多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点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的指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
教师的责任是发现学生写作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更好地发展。
鼓励学生用H己喜欢的语言表达H己的思想,要多肯定学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独创的句子,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