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诗歌

合集下载

曹植的七步绝句全文

曹植的七步绝句全文

曹植的七步绝句全文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所作,名为《七步诗》。

它以其独特的象征和寓意,表达了曹植对于兄弟相残的悲愤和无奈。

在di一句“煮豆燃豆萁”中,曹植用豆萁燃烧来煮豆子,象征着兄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豆萁和豆子本是同根生,却因为权力、地位的争夺而反目成仇,这种亲兄弟之间的相残,使得曹植内心深感痛苦。

第二句“漉豉以为汁”,这里曹植用豉汁比喻兄弟间的血缘关系。

豉汁与豆子都是豆类,两者本无间,却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矛盾,令人唏嘘。

第三句“萁在釜下燃”,这里的“釜”比喻家庭,“萁”比喻曹植自己,“燃”则象征着兄弟间的矛盾冲突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这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兄弟间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令人感受到深深的悲哀。

最后一句“豆在釜中泣”,豆子在釜中哭泣,象征着曹植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他以豆子自比,表达了自己在家庭矛盾中的无助和悲伤。

全诗以简单的物象为载体,表达了曹植深深的悲愤和无奈。

他对于兄弟相残的痛心疾首,对于家族矛盾的深深忧虑,都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这首诗也是曹植文学才华的集中展现,其语言质朴自然,寓意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在艺术手法上,曹植的《七步诗》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手法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此外,这首诗在形式上也极具特色。

每句诗的字数和节奏都十分相似,形成了工整的七言四句诗,给人以美感。

同时,这首诗的语言平实易懂,不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但却能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和思想,这也是曹植诗歌的独特魅力之一。

在文化内涵上,曹植的《七步诗》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家族纷争,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亲情、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具有普世的意义,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曹植的《七步诗》是一首情感深沉、寓意深远、形式独特、文化内涵丰富的优秀诗歌。

曹植最著名的12首诗

曹植最著名的12首诗

曹植最著名的12首诗1. 《七步诗》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处:《世说新语·文学篇》注释:豆萁:豆秆,用作燃料。

釜:锅。

同根生:比喻同胞兄弟。

翻译:用豆秆煮豆子,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秆和豆子本是同一个根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彼此残害得这么狠呢?赏析:《七步诗》是曹植在极端压迫下完成的作品,诗歌语言质朴却寓意深刻,以豆萁和豆子喻兄弟反目,控诉了当时兄弟相残的残酷现实。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才思敏捷和文采卓著著称,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高度。

2. 《洛神赋》原文(节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出处:《文选·赋》注释:惊鸿:受惊的鸿雁,比喻轻盈美妙的姿态。

轻云蔽月:形容隐约可见的美丽。

流风回雪:形容飘逸灵动的身姿。

翻译:她的舞姿轻盈如受惊的鸿雁,婀娜如游龙。

美丽如秋天的菊花,秀丽如春天的青松。

她仿佛轻云遮住月亮那般柔和,又像风卷飞雪那样灵动飘逸。

赏析:《洛神赋》是曹植写给心中理想爱情的颂歌,以优美的辞藻描绘洛神之美,作品中融入了诗人对爱情的憧憬与惆怅,成为后世赋体文学的经典之作。

3. 《白马篇》原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仰手接飞猱。

出处:《文选》卷二十二注释:金羁:镶有金饰的马笼头。

左的:射中的箭靶。

飞猱:飞腾的猿猴,比喻敏捷的动作。

翻译:白马佩戴着金色的马具,飞驰在西北战场。

请问这是谁家的少年?原来是幽州、并州的游侠儿。

从小就离开故乡,名声响彻大漠。

曾经持良弓、射楛矢,弓技精湛,能射中靶心,也能徒手接住飞猿。

赏析:此诗展现了少年侠客的勇敢豪情和边塞的壮丽场景,表现出诗人对豪侠精神的向往,风格豪迈而抒情。

4. 《赠白马王彪》原文:高山为厄,丘陵为祸。

黄河决流,泛滥滂沱。

士亦有命,安能行苟且。

曹植写的有名的诗曹植最有名的诗

曹植写的有名的诗曹植最有名的诗

曹植写的有名的诗曹植最有名的诗
曹植经典诗词曹植经典诗词十首小赵今天给分享曹植经典诗词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曹植经典诗词十首进行解释,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请看下面的文章阅读吧!
曹植的诗词有哪些
曹植经典诗句
曹植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最经典的诗句莫过于他七步而成的诗歌:《七步诗》。

此诗有好几个版本,今选取其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青青豆箕黄,相见不如你!
煮豆染豆箕,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诗中
用同根生的豆子和...2.《箜篌引》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春明行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3.《白马篇》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了国家愿意牺牲自己的...4.《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槐则芙蕖出渌波。

渌波,即绿波。

远远望...5.《杂诗七首》将骋万里途,东路扒哗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

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

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丕的第三个儿子,他是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优美的诗词和杰出的政治功绩著名于世。

他的诗歌具有艺术性、哲理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被后世誉为“曹家珍宝”。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曹植最著名的十首诗。

1.《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最著名的一篇诗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

在这首诗里,曹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洛神,在仙境般的洛水之上起舞,引领人们进入另一片美丽的境界。

这首诗情景生动,语言优美,充满了以女性为主题的奇幻画面和意境,是曹植作品中的代表之一。

2.《白马篇》《白马篇》中,曹植凭借其才华,以一个白马为主题,抒发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情。

在这首诗中,曹植通过对白马的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兴旺发达的期盼。

这首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表达深情而富有感染力。

3.《燕歌行》《燕歌行》是曹植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名离乡别井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故事。

在这首诗中,曹植探究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游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感人和抒情的效果。

4.《东篱》《东篱》是曹植一首小诗,寄托着他对父亲曹丕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荒芜的东篱、破败的园林的描绘,表现了曹植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往昔光辉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5.《怨歌行》《怨歌行》是曹植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绘了一位妇女为了复仇不惜舍命的故事。

这首诗情节激烈,充满了冲突和变化,又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爱恨纠缠的印象。

6.《七哀诗》《七哀诗》是曹植在曹丕逝世后写下的一组挽诗。

在这首诗中,曹植对深爱父亲的感情表达的非常深刻,表现了一种对亲人离去的悲伤和对后人作出恰当承继的期望。

7.《万岁登封侯庙诔》这是曹植为曹丕的哥哥曹彰所作的一篇挽词。

在这篇词里,曹植描绘了曹彰的英名,表达了对哥哥的敬爱之情。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夫和对亲人的感情。

8.《延壽寺詩》《延壽寺詩》是曹植创作的一首诗歌,这是曹植为参加宴会齐飨而写的,曼妙高蕴,情绪高潮迭起。

曹植写的爱国诗句

曹植写的爱国诗句

曹植写的爱国诗句
曹植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作品有着较高的艺
术和文化价值,其中也涵盖了一些爱国情感的表达。

以下是曹植写的
一些爱国诗句:
1. 《明月上高楼》
明月上高楼,可怜今夜月。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百花杀不休。

2. 《洛神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
花岂终堪。

3. 《白马篇》
快马加鞭自南头,车轮朱幌度阊阖。

马蹄不断逐风雪,洛阳城里夜
归客。

4. 《东篱乐府》
东篱种王葵,西墅插芳梅。

昔日阳春兽事异,更听子规啼万家。

5. 《与丁亥道侣书》
空山无人竟日春,满眼青青莺与花。

秦树几时有燕雏,徒留乱石空
阶斜。

6. 《燕歌行》
燕歌声里冻朝阳,草木败阳侵古都。

云山谩与世人诀,洛阳城下已
无愁。

7. 《白菊花》
白菊报高洁,何年君忆我?今日花如旧,香飘众杂波。

半睡竹深处,时时扇绕柯。

以上是曹植写的一些爱国诗句,他以优美的文字和深沉的情感唤起了
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些诗句体现了曹植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痴迷和赞美。

曹植的诗歌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
宣泄,更是对国家兴衰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应。

通过他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祖国的赞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体味到爱国情怀的伟大力量。

曹植诗歌意象

曹植诗歌意象

曹植诗歌意象1.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2.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七哀》3.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曹植《白马篇》4.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曹植《情诗》5.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曹植《箜篌引》6.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曹植《明月上高楼》7.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8.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曹植《洛神赋》9.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曹植《洛神赋》10.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曹植《洛神赋》11.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曹植《洛神赋》12.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13.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曹植《杂诗七首·其一》14. “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

”——曹植《苦思行》15.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曹植《送应氏二首·其一》16. “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

”——曹植《杂诗七首·其二》17.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

”——曹植《弃妇诗》18. “春鸠鸣飞栋,流猋激棂轩。

”——曹植《赠徐干》19.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曹植《吁嗟篇》20.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曹植《名都篇》。

曹植诗歌选集

曹植诗歌选集
薤露行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愿得展功勤。轮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求。慷慨独不羣。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芳。
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圣皇篇
圣皇应历数。正康帝道休。九州咸宾服。威德洞八幽。三公奏诸公。不得久淹留。蕃位任至重。旧章咸率由。侍臣省文奏。陛下体仁慈。沉吟有爱恋。不忍听可之。迫有官典宪。不得顾恩私。诸王当就国。玺绶何累缞。便时舍外殿。宫省寂无人。主上增顾念。皇母怀苦辛。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乘舆服御物。锦罗与金银。龙旗垂九旒。羽盖参班轮。诸王自计念。无功荷厚德。思一効筋力。糜躯以报国。鸿胪拥节卫。副使随经营。贵戚并出送。夹道交辎軿。车服齐整设。韡晔耀天精。武骑卫前后。鼓吹箫笳声。祖道魏东门。泪下沾冠缨。扳盖因内顾。俛仰慕同生。行行将日暮。何时还阙庭。车轮为徘徊。四马踌躇鸣。路人尚酸鼻。何况骨肉情。
妾薄命行
携玉手。喜同车。北上云阁飞除。钓台蹇产清虚。池塘观沼可娱。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日既逝矣西藏。更会兰室洞房。华镫步障舒光。皎若日出扶桑。促樽合坐行觞。主人起舞娑盘。能者穴触别端。腾觚飞爵阑干。同量等色齐颜。任意交属所欢。朱颜发外形兰。袖随礼容极情。妙舞僊僊体轻。裳解履遗绝缨。俛仰笑喧无呈。览持佳人玉颜。齐举金爵翠盘手形罗袖良难。腕弱不胜珠环。坐者叹息舒颜。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纳都梁。鸡舌五味杂香。进者何人齐姜。恩重爱深难忘。召延亲好宴私。但歌杯来何迟。客赋既醉言归。主人称露未晞。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

曹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曹植(192年-232年),字子桓,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文学家。

他是曹操的次子,曹丕的弟弟,曹操的孙子。

曹植一生多才多艺,他的诗作也备受推崇,被誉为“曹河东”的诗典。

其中有许多诗篇至今仍被人传颂,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1.《洛神赋》《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以描绘女神洛神的形貌为主线,结构严谨,选材独特,语言优美动人,富有音乐感和绘画感。

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典范之一。

2.《七哀诗》《七哀诗》是曹植写给自己母亲的悼词,寄托了他对母亲的深情思念和思念之情。

诗篇感情真挚,文字朴实,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曹植情感真挚的表现,既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3.《观沧海》《观沧海》是曹植名垂青史的一首诗篇,以形象生动的描绘手法,展现了壮阔的沧海景象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饱含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4.《鹊桥仙》《鹊桥仙》是曹植的一首叙事诗,以传说故事为主线,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诗中借助神话传说的题材,展现了曹植敏锐的思想和卓越的文学艺术造诣,被誉为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代表之作。

5.《东篱乐府》《东篱乐府》是曹植创作的一首琵琶曲,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短暂的思考。

诗篇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音乐感强烈,成为曹植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之一。

6.《杂诗》《杂诗》是曹植创作的一组小诗集,收录了多篇短小精致的诗作,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创作激情。

这些杂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爱情、人生、风景等多个主题,被后人誉为曹植文学成就的精华之作。

7.《七步诗》《七步诗》是曹植在东成侯刘备庙中所作,总共七句,反映了刘备的高洁品德和为政能力。

这首诗篇感情真挚,形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功臣的敬重和对刘备的赞美之情,被誉为中国古代颂扬功臣的名篇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论曹植诗歌作者:陆海恩指导教师:魏丽苹摘要:曹植是建安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歌有着如下的特点:作品题材广泛,文采富赡;抒情真挚,充满理性;语言清新流转,富于表现力;风格绮丽,刚柔相济;形式多样,备体兼备。

钟嵘评价他的诗歌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关键词:曹植;诗歌;骨气;辞采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开创了我国五言诗的黄金时代。

整个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大多敢于面对现实,真实的描写社会动乱,反映人民疾苦,以及表达作家个人的政治理想及其抱负,风格也大多事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

因此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邺中诸子,陈王最高”⑴。

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⑵,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史“壮美”的美学定位合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抒写五言诗的诗人,从题材范围来看,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大涉国家至事,小及人际私情,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极大的开拓了五言诗的题材领域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并且咏史诗、咏怀诗、咏物诗、寄赠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边塞诗等皆有涉猎,可谓是“备诸体于建安者,陈思也”⑷。

在艺术质量上,曹植五古深于取象,善为比兴,大量诗作通篇用比兴,在建安诗坛可谓是“集比兴之大成”“开一代风气”⑹;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结语,自曹植,方“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⑺;曹植诗工于锤炼,善为警句,对仗工整,平仄妥帖,对齐永明体及唐近体诗也多有启发。

曹植诗歌辞采华茂,粲溢古今,将乐府诗的通俗与与古诗十九首的典雅相融合,形成自己全新的语言风格。

一. 骨气奇高所谓“骨气奇高”是指曹植诗歌慷慨雄健,风骨并举,有血肉有气势,取胜于意,发端于气。

方东朔在评价曹植时说:“意厚词赡,气骨浑雄”⑼。

“气”就是指韵味俊爽的文气,“骨”指铮骨端直的文词。

“骨气奇高”是从诗歌内容上看的,追求建功立业是曹植诗歌的核心内容。

纵观诗人一生,曹植对政治事业始终怀有热忱,并十分执着、自信,重力行,重奋进。

这种强烈的政治抱负以及对生命精神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曹植“骨气奇高”的昂扬基调。

在《与杨德祖书》中,诗人曾慷慨激昂地坦称:“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他一生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理想。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诗作。

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的“幽并游侠儿”的英雄形象,充满了豪壮的乐观精神。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诗歌一开头,就突兀地挺立出一位少年英雄的高大形象,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与白马相互映衬,一黄一白,色彩鲜明。

“幽并游侠儿”,宕开一笔,从容地介绍少年勇士的来历。

接着勾勒出游侠少年四个令人惊叹的动作:“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到“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两个形象的比喻,一位叱诧风云、气吞山河的英俊少年的形象,便活现在读者面前。

如此一番描述后,诗人又收拢笔墨,回到故事发展的主线:“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少年英雄接到北来的军令便飞马驰驱,登上那高高的阵地。

他锐不可当,长驱直入,一举踏平了匈奴的大本营,又乘胜向左压倒了鲜卑的侵略军。

诗情跌宕起伏,进一步描绘出勇武压群敌,豪气吞万里的英雄形象。

诗歌至此似乎已经无话可说,但诗人又进一步写到少年英雄的精神世界:“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把诗歌的主题引向最高潮,一位极富感召力的爱国英雄如立眼前,使读者感觉到一股强烈的爱国激情在胸中荡漾,催人奋发向上。

《薤露行》一诗诗人用乐府旧题述志抒情,倾吐自己的宏伟志向。

诗人希望在短促的人生中奋发有为,为国家建功立业。

“愿得展勤功,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诗人以王佐之才自命,希望“输力于明君”,及时“展勤功”,慷慨悲歌,灼热感人。

在《鰕旦篇》里,借比喻表明诗人的志向抱负非世俗之辈可以理解。

“鸿鹄”、“燕雀”之比,暗用陈涉的典故,袒露了壮士的志向和气概,“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

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陈述了诗人以王室为怀,统一天下的大志,字里行间洋溢着以身报国的壮志豪情。

曹植后期生活境遇的巨变直接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

他的诗歌从前期的乐观开朗、豪放俊逸,变为后期的隐曲深沉、哀怨忧愤。

然而,那种“慷慨”、“任气”的风骨却始终充溢在他的诗歌中。

曹植后期的作品以《杂诗》为代表,隐曲地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郁愤之情,亦贯穿着“慷慨不群”的愤激不平之气。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杂诗》其四)。

全诗通篇用比喻的方法,以美人的桃李容华得不到赏识来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杂诗》(其五)更是直接地表达了这种壮志难伸的激愤:“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一句深入一句,充分表明自己志在灭吴,完成统一大业,而不愿东归回到自己的封地。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表明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壮志和抱负不能被朝廷所用而无法实现的无奈和愤怨。

最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点明了诗人渴求报国立功不愿虚度岁月的心志。

建安作家生逢乱世,饱经流离,他们或半生戎马,或历经忧患,对生活感触颇多,体验也极深,因而感伤时乱、同情人民疾苦,成为建安诗作“慷慨之音”的共同内容。

建安十六年曹植随父西征,途经洛阳,见被董卓焚毁的洛阳,时隔二十年犹如此荒凉,诗人心情无比沉痛,即兴作诗二首《送应氏》。

其一描绘了战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悲悯之情。

此外,《名都篇》以暴露都市贵族公子骄逸生活为主,《情诗》(微阴翳阳景)则反映了人民军役生活之苦。

这类作品在曹植后期诗作也有表现,如《泰山梁甫行》等。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和自身生活的困苦,曹植更能深切体察下层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后期诗篇感伤悲悯之情更为真切。

曹植是一位具有理想和热情,而又无法实现理想、施展才干的悲剧诗人,在他的创作中,弥漫着一股强烈的为社会、人生和理想时时焦灼的忧患意识。

透过他那些瑰丽的辞章,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忧愁苦闷而又不甘沉寂的灵魂,感受到的是一种坚毅高尚的人格和壮士矢志的慷慨情怀。

这一切使曹植诗作具有了感人肺腑的忧患品质和荡气回肠的悲剧性特征。

青年的曹植虽然养尊处优,但也必然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屡屡发出忧生之嗟。

从曹植前期的作品来看,“忧生之嗟”主要来自他行乐游宴之余对人生不永的苦恼和感伤。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箜篌引》)。

诗人携俦命侣,极登临游赏之欢;酒酣耳热,享人间豪华之乐,人生似乎获得最大的满足。

紧接着却为它的短暂无常而感叹,不由抱怨时光流逝,惊叹死之将至。

生活中的痛楚,时常撩拨曹植那敏感而又充满忧虑的心弦,从而与时代的哀歌产生强烈的共鸣。

曹植此时涉世未深,他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往往出于气质性的禀赋,因此很难有深刻的体验。

他的忧生之嗟虽然不能说是无病呻吟,但不免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曹植后期生活发生了悲剧性的变化,随着曹丕的不断打击迫害,以及生活的艰辛困顿,他才真正体会到死亡的临近,忧生之嗟大大加深。

给曹植刺激最大的,莫过于胞兄曹彰的死。

曹彰暴卒的噩耗无异于晴天霹雳,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事实,内心充满无限悲哀,同时也感到自己生命的朝不保夕:“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赠白马王彪》)。

生死难以预料,“变故”随时可能发生,平时那种忧生嗟死的意绪在生命受到威胁时变得十分深沉,它时刻都在煎熬诗人那颗屡遭创伤的忧郁的心灵。

诗人为国效力的宏志不仅得不到实现,而且还感受到了生命的恐惧,残酷的社会现实以及诗人自己不幸的遭遇,使诗人的思想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就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生存欲,即恋生的主题。

这个主题对曹植来说最明显的莫过于求仙了,《飞龙篇》、《升天篇》、《五游咏》、《远游篇》、《仙人篇》、《驱车篇》,在曹植的求仙诗中有着丰富的思想情感、精神寄托和文化内涵。

首先它表现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企图,诗人蒙受着压迫与迫害,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一再幻灭,一试再试,苦闷和彷徨之痛苦无法解脱,精神的安慰又变得异常需要,就不免要幻想到仙界去寻找精神寄托,藉升天凌云的幻想来发泄苦闷。

“俯视五岳间,人生如寄居”(《仙人篇》)。

诗人以人生有尽为意识基点,却又希望以成仙否定未尽的人生,进入了无所终穷的人生天地。

其次,曹植的游仙诗也隐含着愤慨的情感和对于现实的反抗精神。

他的游仙诗就是一种愤慨的爆发,他写游仙诗的目的只是假游仙诗以寄慨,假游仙诗以表现建功之志,假游仙诗以表现不屈不挠的精神,表现了他对遭受严重压抑的不满和反抗,希望自己精神得到一点安慰,苦闷得到一些解脱,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二 . 辞采华茂所谓辞采华茂是说曹植诗歌风流倜傥,文采斐然,锻字炼句,声色和美。

曹植注重语言辞藻的华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如《美女篇》,他以及其艳丽的语言,把一个光彩照人的采桑女描写成貌若天仙的美人,从摇曳的桑枝到纤纤采桑的手,到飘荡的裙裾,无不尽华丽的词语:“柔条纷冉冉。

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

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

腰佩翠琅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活脱脱洗尽铅华的绝妙女子。

从中足以看出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曹植极力追求一种能够塑造鲜明、结实、亮丽、绮靡的形体语言。

胡应麟在评价曹植时说道:“子建《名都》、《白马》、《美女》诸篇辞极赡丽,然句颇尚工,语多致饰”⑽,这正说明曹植诗歌语言之华美。

《磐石篇》诗人用近乎完美的语言感慨人生的变化多端、生命的无常,对自己的人生自由受到限制而感到无奈痛苦。

他把自己建功立业的坚定志向用精美绝伦的语言表达出来:“高坡凌云志,浮气象螭龙。

鲸脊若丘陵,须如山上松”,使读者看到一个坚韧不拔、乘风破浪的英雄形象。

诗歌这种浓缩的文学形式局限了语言的扩展,于是曹植就用最华丽的语言来彰显其诗歌的情感。

汉乐府民歌语言古朴质直,建安诗人的作品也大多如此。

曹植的诗歌则在保持其朴素自然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了加工、提炼,使其诗歌表现出语言洗炼、辞采华美的特色。

曹植的诗歌讲究词采和对仗,注意炼字和声色。

《箜篌引》一诗文采富艳,全诗描摹藻绘,字斟句酌,“高殿”、“丰膳”、“肥牛”,宴会之盛犹在眼前,“秦筝”、“齐瑟”、“阳阿”、“京洛”,乐舞高妙,穷尽铺张。

清人沈德潜说:“《名都》、《白马》二篇,敷成藻绘,所谓修辞之章也”,言明曹植诗歌词采华美,色泽绚丽,如《白马篇》中“白马”、“金羁”色彩鲜亮,“破”、“摧”、“接”、“散”同指射中目标,用语多姿,匠心独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