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1 假期有收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爱护书本的重要性;了解学校的有关设施、设备;学会比较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感受到角色转换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做游戏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身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上学生活,克服不良情绪。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学校与幼儿园生活、学习的不同。

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上学的意义,引导学生适应并喜欢上学。

教学难点:体验上学的快乐,体验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愉悦和自豪。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法、观察法、探究发现法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一、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夏天吗?夏天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学生汇报)夏天给我们的很多很多,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关于夏天的小诗吧!教师领读:夏天的礼物,是烈日和蝉鸣,夏天的礼物,是雷雨和彩虹。

夏天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是有滋有味、丰富多彩的暑假!教师:提到暑假,我们的暑假正好刚刚结束,能告诉我,你们的暑假都是怎么过的?在这样的暑假里你收获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假期有收获”(板书课题)二、授新。

(一)故事导入:讲述书下小故事《小强的暑假快乐吗》。

(二)大家来讨论:小强的暑假快乐吗?学生汇报。

教师总结。

(三)教师课件出示课文3页彩图。

谁来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你假期里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展示一下你们假期里最好的照片,给大家讲讲你们一家的假期故事。

(四)小调查:你们的假期作业都写了吗?是什么时候写的?学生汇报。

教师: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到想起了两个小朋友,他们跟你们的情况差不多,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过暑假的。

出示教材第4到5页插图:对比两个小朋友的暑假安排你觉得他们的暑假安排的好不好?如果你是他,下个假期你要怎么安排?三、教师总结。

暑假生活忙乱又快乐,要想过个有收获的暑假,你要做一个有打算的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四、拓展。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4《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承受新事物的可塑性强。在本单元前三个主题的学习中,学生对于秋天的季节特征、秋天的美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根底上,介绍一些有关秋天的节日,可以加深加深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了解,从而知道欣赏自然,同时在“团圆过中秋”的节日气氛里体会家人之间的亲情,能够愉快、积极地生活,能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1)出示图片:(李白的《静夜思》)、(李白的《古朗月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苏轼的《水调歌头》)
学生活动
1.来历组:收集同类资料的同学或喜欢这方面材料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班级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2.习俗组:收集同类资料的同学或喜欢这方面材料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班级交流,其他同学补充。学生欣赏各地过中秋的习俗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4《团团圆圆过中秋》第1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团团圆圆过中秋》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中的第四课。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一般对“吴刚折桂”“嫦娥奔月”等中秋传说故事有一些了解;对中秋节的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等也都有生活体验。但是对于中秋节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却缺乏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素养中的“国家认同”这个要点里明确指出:“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学期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拥有感恩的心,好好珍惜拥有的这份幸福。

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

4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在活动中,学会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懂得关爱他人。

2.通过活动,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知识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一些传说与由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3.了解身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学会交流、分享,提高思维、表达能力,培训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情感。

【教学设计】一、国学导课(课件播放歌曲,配动画)师:同学们,歌曲好听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呀?生答。

师:这首歌让你想到了什么节日呢?哪一天?生答。

师:都说“中秋月正圆”(帖黑板),那你知道为什么中秋的月亮最圆吗?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说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呢?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时,月亮运行到太阳的正对面,日、月相距180°,就是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这时的月相叫“望月”或“满月”。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

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二、合作探究1. 确定小组研究课题,布置探究任务。

师:中国古诗词有着独特的魅力,还有很多诗词与中秋有关。

接下来咱们就来一场“与古代文人情怀和智慧”的对话,(贴诗人和石桌)以对诗句的方式赢取属于你们的“中秋大礼包”。

(课件出示诗词,学生自主选择,并随机下发资料包)师:你们真是太棒了!这些经典诗句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每个人传承。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启有趣的小组探究之旅吧。

谁来帮助老师读读这些小提示呀?(课件出示要求:分工明确,并合理安排汇报人员,音乐停,时间到。

)师:谢谢你。

希望各小组能在接下来的小组汇报中,有精彩的表现哦。

2.小组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关于中秋节由来的说法有不少,首先我们请“溯源中秋”小组的小伙伴汇报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吧。

扬州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说课稿4课时

扬州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说课稿4课时

扬州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说课稿4课时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节假日》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主要的传统节假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相关的习俗和礼仪。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个节日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本单元共有4课时,分别是:第1课时:春节第2课时:元宵节第3课时:清明节与端午节第4课时:中秋节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节假日,对春节、中秋节等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礼仪,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尊重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假日,掌握各个节日的来历、习俗和礼仪。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养成尊重传统、热爱生活的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个传统节假日的来历、习俗和礼仪。

2.难点: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观察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第1课时:春节1.导入:通过展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认识。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家长交流,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礼仪。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到的春节知识,互相补充。

4.课堂讲解:教师总结春节的特点,强调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等。

第2课时:元宵节1.导入:展示元宵节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4课《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4课《团圆圆过中秋》优质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4课《团团圆圆过中秋》第一课时单元角度分析: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要实现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周末、国庆和中秋等节假日,了解一些中秋传说、中秋习俗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月思亲的情怀,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了解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假期生活,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课时角度分析: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中秋节的一些习俗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得还不是很深入,没有升华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层面上。

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生也了解甚少,他们热爱科学,但缺少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践机会。

针对以上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常识以及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第二课时特色活动,或是寄予美好的愿望,或是庆祝丰收的喜悦。

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育。

环节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懂得了“老人节”要从小事入手,体恤身边的长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敬老和爱老。

还了解了其他民族秋天特色的节日活动,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出示课件20)板书设计团团园园过中秋重阳节九月初九敬老登高赏菊插茱萸苗族赶秋节藏族望果节教师小结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们的节假日》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假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日的气氛,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节假日,对春节、中秋节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节假日的认识仅限于表面,对于节日的深刻内涵和传统习俗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意义。

2.难点:让学生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故事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欢快的歌曲《节日欢歌》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为学生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节假日习俗的了解,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节假日文化。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节日主题的手工制作、节目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的氛围。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将节日的名称、由来、习俗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梳理,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三篇

【导语】本课是⼆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单元《我们的节假⽇》的第四课。

教材设置了三个主题活动,分别是“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和“秋天⾥还有什么节⽇”,旨在让学⽣了解⼀些中秋习俗有关的知识,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感,受借⽉思亲的情怀,进⼀步加深对中国传统⽂化的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化。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希望⼤家能够喜欢。

篇⼀ 教学⽬标 1、知识与能⼒ (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民风民俗,了解习俗中的科学道理。

2、情感与态度 (1)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要从⼩尊⽼敬长,奉献爱⼼。

3、⾏为与习惯 养成尊⽼敬长的好习惯,懂得尊⽼敬长是社会⽂明⾏为的体现。

4、过程与⽅法 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学会在了解、搜集风俗习惯的社会活动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了解家乡过中秋和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渗透盼望祖国统⼀的教育,体会家庭欢乐、⽣活甜美的幸福。

(2)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难点 (1)了解⽉光的形成等⼀些初步的⾃然科学常识。

(2)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学习,在学习中体会亲情和友情、思念和团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关于中秋的传说和风俗。

2、教学课件。

学⽣准备 搜集各地秋天有特⾊的节⽇活动。

教学过程 ―、谜语导⼊,引出主题 师:孩⼦们,我给⼤家带来了⼀条谜语: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饼⾹,⽉饼甜,全家欢乐⼤团圆。

这⾸⼉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请你们猜⼀猜。

⽣:中秋节。

师:同学们都答对了。

中秋节会在哪个季节悄悄地来到我们⾝边呢?⽣:秋天。

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每年的哪⼀天吗?(农历⼋⽉⼗五)对,今天⽼师要和⼤家⼀起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知识。

【设计意图:根据⼆年级学⽣好奇⼼强的特点,教师以谜语导⼊,能够调动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一些传说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使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知道人们是为了团圆而过中秋节。

2、了解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3、学生通过合作,学会交流,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传说。

难点: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月饼学生准备: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途径,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以及中秋节习俗。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看谁的脑袋瓜反应最敏捷。

2、课件出示谜语1、2、33、学生猜谜语、揭示谜底。

教师谈话:中秋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远在外地的家人都要尽量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共赏明月,不能赶回家团聚的游子,也会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今天,老师和你们在这个充满温暖与友爱的大家庭里集体过一个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好吗?课件4(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话中秋: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日吗?(农历八月十五日) 对,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正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由于各地的称呼不同,所以又名团圆节、秋节、仲秋节、八月节、追月节、果子节、南瓜节,关于中秋有很多传说,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交流)2、学生交流中,谈到有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让学生讲故事,课件出示图片(老师可以补充故事名称)3、教师过渡:这些美丽的传说故事披着神秘的色彩,蕴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代表着人们追求完美、追求正义、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历史悠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为传承民族文化,从2023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日。

华夏儿女过中秋节最主要的庆祝方式就是吃月饼、赏月、玩花灯,但是,由于风俗不同,祖国各地人民过中秋节的习俗也不同,你想知道人们欢庆中秋是什么样子吗?(想)5、(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讲述图画内容)老师:中秋节到了,大家买月饼,送月饼,忙得不亦乐乎,大人小孩倍感快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 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 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探究分享
刚刚我们提到了茱萸,它是什么东西呢?
插茱萸呢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相传 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探究分享
这一天的月亮最大最圆…… 瞧,十五的月亮升起来了。
你对这一景象有何感受? 圆月特别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天空晴朗等
正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空少 云,所以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 的圆。
探究分享
关于这个美丽的月亮啊,还流传着许多有趣、动人 的故事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团团圆圆过中秋
课题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迎佳节 庆丰收 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 月饼甜 全家欢乐大团圆
中秋节!
学习新知
一、我们这样过中秋
(一)了解中秋节
请同学们说一说中秋节是哪一天 对,是农历八月十五。 再过几天就到中秋节啦,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 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秋季 中间的一天。
你们家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其实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人们,更加思念故乡的亲 人,这就是深深的思乡情啊!正是这种亲人之间浓浓的 亲情才有了那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
学习新知
(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
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 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用心感悟秋天带给我们 的收获。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 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 要赏月,吃月饼,月饼圆圆的象征着 团圆,月饼甜甜的,象征生活甜美。 人们吃月饼是为了企盼合家团圆……
探究分享
成都中秋放河灯
广州坐游船赏月迎中秋
探究分享
香港舞火龙迎中秋
厦门市民海边赏月望金门
探究分享
台湾中秋赏月
澳门小朋友玩花灯迎中秋
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没 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
探究分享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探究分享
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国画书画印都有,
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探究分享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 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 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 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 巧,故称为“乞巧”。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秋天的节日? 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资料,了解秋天里
更多的节日习俗。
课堂总结
➢ 今天我们知道了秋天里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 化的魅力——中秋节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幸福, 重阳节让我们知道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赶秋节、望果节、七夕节让我们体会到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联系。
探究分享
②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 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当然 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 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 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
探究分享
③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 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 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 又名“延寿客”。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探究分享
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 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居他乡,思乡成 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 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 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 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 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 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陪 伴嫦娥,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故事。
学习新知
(二)中秋节的习俗
探究分享
①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 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 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 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 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 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 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探究分享
藏族望果节 望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祝农业丰收的节 日。“望”藏语意思是田地、土地,“果”意为 转圈,“望果”是译音,音为绕地头转圈,“转 庄稼地”的节日。望果节广泛流行于西藏农区。 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两岸的农村,非常盛行 过“望果”节,其他地方也有,但节日称呼有所 区别,拉孜、定日一带,称为“雅吉”,即舒服 的夏日;工布巴拉雪山周围是半农半牧区,称为 “邦桑”,即吉祥草地,时间差不多,都在庄稼 黄熟,准备开镰之前举行。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远古神话,是我国十大远古爱情 故事之一。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偷吃了丈夫 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 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 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 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 连续呼唤我的名字。
探究分享
探究分享
④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 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 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 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探究分享
⑤饮菊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 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 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学习新知
(二)各民族在秋天里的节日
苗族赶秋节 赶秋节,又称秋社节、交秋节,这是湘西花 垣、凤凰、吉首、泸溪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在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 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 笙、歌舞等娱乐活动。活动完毕时,由众人选出 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预祝丰 收和幸福。 赶秋节是苗族民间在秋收前或立秋 前举行的娱乐、互市、男女青年交往与庆祝丰收 即将到来等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节日活动。
探究分享
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话 出自谁人之口吗?
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 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
探究分享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你还知道哪些呢?
学习新知
三、秋天里的其他节日
(一)了解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节日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这个历史悠久的节日——重阳节吧。
探究分享
你们知道什么是重阳节吗?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 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 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 历代沿袭至今。
学习新知
二、中秋节,团圆夜
(一)话团圆
阅读教材第15页,说说对“中秋节,团圆夜” 的理解。
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 团圆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是具有中国特色幸福 的节日,团圆的人儿思念着没有团圆的亲人。
探究分享
在团圆的节日里,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可是有很多人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够与家人团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