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基础油性能对比
基础油外观标准

基础油外观标准
3. 气味:基础油应该没有明显的异味或者污染味道。通常通过嗅觉来评估基础油的气味。
4. 透明度:基础油应该是透明的,没有浑浊或者混浊的现象。透明度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过目视检查或 者浊度测试来评估。
需要注意的是,基础油的外观标准可能因不同的行业、国家或者标准而有所差异。因此, 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或者规范来确定基础油的外观要求。
基础油外观标准
基础油是指用于制造润滑油的原料,其外观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颜色:基础油的颜色通常以透明度和色度来描述。透明度是指基础油的透明程度,一般 要求为清澈透明。色度是指基础油的颜色深浅,通常以色度值或者颜色级别来表示,如 ASTM D1500色度值或者Lovibond色度级别。
2. 清洁度:基础油应该没有可见的杂质、悬浮物或者沉淀物。通常使用目视检查或者通过 过滤测试来评估基础油的清洁度。
PAO

合成 基础 油 是 采用 有 机 合 成 方 法 制 备 得 到 的油 品, 具 有 一些 独特 的化 学 结 构 与 性 能 , 与矿 物基 础油 有着 极 大 的不 同… 。矿 物基 础 油 是 由 复杂 的 多 种碳
P A O 与 酯 类 基 础 油 的 结 构 性 能 分 析
卞 森 费逸伟 姚 婷 姜会 泽
( 空军 勤 务学 院 航空 油料 物 资系 , 江 苏 徐州 2 2 1 0 0 6 )
摘 要 合 成基础油相 比矿物基础油具 有无法 比拟 的优异性能 , 使 用越 发广 泛和频 繁。本文 主要介绍 了合 成基 础油
Ⅱ Q 基 迪
合成 烃 是 六大 类 合 成 基 础 油 中 率先 进行 研 制 和 发展 的 。1 9 3 4年 , 美 国化 学 家 S u l l i v a n F w 首 先 合 成 了聚 一烯烃 ; 1 9 3 9年 , 德 国化学 家 Z o r n H 开始 利 用 石蜡 裂解 的 方 式 生 产 聚 一烯 烃 , 1 9 6 5年 , C h e v on r 公 司实 现 了 石 蜡 热 裂 解 法 的工 业 化 生 产 j , 由 于 生
中 的两大类 一P A O和酯类 基础油 ; 阐述 了 P A O和酯类基础油 的结构与性 能 ; 对 比分析 了两类基 础油性 能上的差异 ; 重
点研究 两类 基础油因不 同的化学组成 结构而具 有的独特理化性能 。 关键词 P A O 酯类基础 油 结构 性 能
Th e S t r u c t ur e a n d Pr o p e r t y i n PA O a n d Es t e r Ba s e Oi l s B i a n S e n F e i Yi we i Ya o T i n g J i a n g Hu i z e
国内外加氢异构化基础油性质差异研究_王栋

2008年6月Jun.2008润滑油Lubricati ng O il第23卷第3期V o.l23,N o.3文章编号:1002-3119(2008)03-0024-05国内外加氢异构化基础油性质差异研究王栋,王春晓,孙成杰,于兵,孙翔兰,吴福丽(中国石油大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辽宁大连116032)摘要:润滑油基础油中烃类结构极其复杂,对各项主要性能的影响往往是多重性的。
文章对国内外加氢异构化基础油的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其粘度指数、蒸发损失、氧化安定性、倾点等性能的差异。
并基于色谱模拟蒸馏和质谱化学族组成对其内在性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该国外加氢油在内在质量上的优势体现在:馏程窄且轻重组分分布均匀,化学族组成中链烷烃含量高。
并进一步对上述理化性质和内在质量的关联性给予分析。
此外还对其在内燃机油、工业用油中的性能差异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粘度指数;蒸发损失;模拟蒸馏;化学族组成中图分类号:TE624.43,TE626.3文献标识码:A0前言现代润滑油的许多使用特性是由不同配方的添加剂赋予的,而基本的、共同的一些性能则是由基础油提供的,诸如粘温性能、挥发性、热安定性、氧化安定性、色度、流动性以及对添加剂的感受性等。
这些基本性能是与基础油的烃类组成相关联的。
润滑油基础油中的烷烃、环烷烃和芳烃,它们在密度、凝点、粘度、粘度指数、沸点(同粘度下)、挥发性等方面表现着不同的倾向,提供着不同的贡献[1-2]。
基础油组成和性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已日益受到重视,但相关研究工作仍然不够充分。
关于基础油组成与氧化安定性、添加剂感受性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加氢异构和溶剂精制基础油之间的对比[3-4]。
目前基于模拟蒸馏和化学族组成对不同加氢异构基础油内在质量差异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
随着Ò、Ó类基础油的使用逐渐广泛,研究国内外加氢基础油的性质差异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制内燃机油配方时发现,国外加氢基础油在平衡高低温粘度、蒸发损失、剪切稳定性、高温高剪切粘度等方面较国内加氢基础油更具优势。
润滑油基础知识

3.合成油 合成型基础油有多种,PAO主要采用乙烯齐聚的C8、C10馏分的聚合油; 酯类油由脂肪酸和脂肪醇
在催化剂作用下经酯化反应脱水制得;天然气采用(费一托合成技术,即GTL技术)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 基础油。
在本质上,合成油具备了润滑油中最好的成分,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 因此合成油品质较好,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得多。目前,合成 型基础油的价格还是太高,不能被普遍接受。随着润滑油向高品质方向发展,选用加氢基础油、合成油 是大势所趋。在调配高档内燃机油时,合成油加入加氢基础油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性。
酸值
中和1克油品中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 酸值(又称中和值),以mg KOH/g油表示。
破乳化性能
在规定时间下,表示油品的破乳化性的量度值叫做破乳 化时间,以min表示。
感谢聆听
THANKS YOU FOR WATCHING!
矿物基础油的生产工艺示意图
不同原油生产的基础油性能对比
国标分类
基础油的分类
美国石油学会API对基础油的分类标准
Ⅰ类 粘度指数 80-120 饱和烃 % <90 硫含量% >0.03
Ⅱ类 80-120 ≥90 ≤0.03
Ⅲ类
Ⅳ类
>120
≥90
聚α烯烃
≤0.03
Ⅴ类
酯类或除Ⅰ-Ⅳ 类外
Ⅰ类基础油由溶剂精制加工工艺生产 常见牌号 150SN 400SN 650SN Ⅱ类基础油采用加氢精制工艺生产 常见牌号 100N 150N 500N Ⅲ类基础油采用加氢异构工艺生产 常见牌号 GROUP Ⅲ Yubase 2/4/6/8 Ⅳ类基础油是合成基础油 不能满足上述四类标准的基础油为Ⅴ类油
各著名品牌常用抗磨液压油性能对比表解读

各中外著名润滑油品牌常用抗磨液压油指标、性能对比表品牌中文产品名称级别厘斯粘度指数抗氧化/小时基础油级别产地价格美孚 DTE25 低温 46.0 98 232 -27 3500 III类+II类微黄色中长太仓 3600 美孚 H series 埃索力图H 普通 46.0 104 226 -24 2800 II类黄色中太仓 3400 美孚 DTE10 超凡低温 46.0 97 226 -33 3500 III类淡白色中长太仓 5450 美孚 DTE 15M 低凝 46.0 141 186 -40 3500 III类淡白色中长嘉兴 6000 壳牌得力士S2 M 低温 46.0 98 218 -30 3200 II 类黄色中嘉兴 3500 壳牌得力士S3 M 低温 46.0 99 218 -30 3300 III 类+II类微黄色中长嘉兴 4500 壳牌得力士S2 V 低温 46.0 143 225 -39 4500 III 类淡白色长嘉兴 5600 壳牌得力士S4 ME 低凝 46.0 135 250 -51 4800 III 类淡白色长嘉兴 6500 抗磨液压油AW 普通 46.0 95 204 -21 3500 II 类黄色中上海 3000 特级抗磨液压油HD 低温 46.0 110 238 -33 5000 精制 III 类纯白色更长天津 3300 低凝 46.0 154 214 -42 5000 精制 III 类纯白色更长天津 4500 BP 46.0 100 225 -30 3500 III 类+II类淡白色中长太仓 4350 BP Hydraulic46液压油低温 46.0 116 220 -27 3500 III 类+II类淡白色中长太仓 3900 Hyspin ZZ46液压油普通 46.0 95 220 -21 2700 III 类+II类微黄色中太仓 3750 Hyspin AWH-M 低温 46.0 100 225 -30 3400 III 类+II类淡白色中长太仓 4350 Hyspin AWS 普通 46.0 102 222 -21 3000 III 类+II类黄色中长太仓 3900 宝力达 ELF POLYTELIS 普通 46.0 102 232 -15 2600 II 类黄色中常州 3450 来富达ELFOLNA DS 普通 46.0 110 244 -21 3000 II 类微黄色中长常州 3750 TOTAL AZOLLA ZS 低温 46.0 100 232 -27 3000 II 类淡白色中长常州 3200 TOTAL EQUIVIS ZS 低温 46.0 161 215 -39 3400 III 类淡白色中长中长常州 3700 福斯 RENOLIN B 15 低温 46.0 100 210 -27 3000 III 类+II类淡白色中长上海 3850 福斯 RENOLIN B 46 HVI 低温 46.0 170 180 -33 3500 III 类淡白色中长上海 4500 长城 L-HM46抗磨液压油普通 46.0 103 240 -15 2500 II 类黄色中上海 2500 长城 L-HV46低温抗磨液压油低温 46.0 165 240 -37 2500 III 类+II 类微黄色中上海 2950 长城 L-HS46低凝抗磨液压油低凝 46.0 204 224 -48 2500 III 类微黄色中上海 3450 昆仑 L-HM46抗磨液压油普通 46.0 101 236 -11 2000 II 类深黄色中短太仓 2300 昆仑 L-HV46低温抗磨液压油低温 46.0 154 214 -36 2000 III类+II类微黄色中短太仓 2850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For evaluation only.。
润滑油基本油分类概述

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
API于1993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API-1509),并将其并如EOLCS(API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中,其分类方法见表-1。
I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从生产工艺来看,I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
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不受原料限制,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II类基础油杂质少(芳烃含量小于10%),饱和烃含量高,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I类基础油。
III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II类基础油相比,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UCBO)。
III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 类基础油和II类基础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
某些III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烯烃(PAO)相媲美,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V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烯烃(PAO)合成油。
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
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S、P和金属,由于不含蜡,所以倾点极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
但PAO边界润滑性差。
另外,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客服。
合成机油与半合成机油的区别

合成机油与半合成机油的区别引言:在保养汽车的过程中,机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润滑引擎,减少磨损,还具有冷却和清洗引擎的功能。
如今,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机油可供选择,其中包括合成机油和半合成机油。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两种机油的区别,以帮助车主选择适合自己车辆的机油。
一、定义和成分1. 合成机油:合成机油是通过化学合成制造的一种高级润滑油,其成分主要是由精制的矿物油基础油与添加剂混合而成。
它在制造过程中可以控制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抗磨损和抗高温性能。
2. 半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是一种介于合成机油和矿物机油之间的混合机油,其成分由矿物油基础油和合成基础油以及添加剂组成。
与合成机油相比,半合成机油的合成基础油含量较低,但其仍具有较高的性能。
二、性能对比1. 抗氧化性能:合成机油由于其成分的精制和控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
半合成机油的抗氧化性能次于合成机油,但仍较矿物机油优秀。
2. 抗磨损性能:由于合成机油分子结构的控制,其磨损和磨粒形成的概率较低,对发动机零件的保护性能更好。
而半合成机油的抗磨损能力较合成机油略逊一筹。
3. 高温稳定性:合成机油在高温下能够保持更好的黏度稳定性,具有更好的耐高温性能。
半合成机油在高温下的黏度稳定性较矿物机油优秀,但略逊于合成机油。
4. 价格:由于合成机油的制造工艺和性能优势,其价格通常较半合成机油更高。
半合成机油则位于合成机油和矿物机油之间,价格相对较为平衡。
三、适用于不同车型1. 合成机油:合成机油由于其优异的性能,适用于高性能和高压缩比的引擎,如赛车、跑车等。
此外,长途高速行驶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合成机油也能更好地保护发动机。
2. 半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适用于一般乘用车和家用车型,能够满足普通道路行驶的要求。
它既能提供较好的保护性能,又具有较为经济的价格。
结论:合成机油和半合成机油都是现代机油的重要类型,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SPGF-6规格分析及油品性能要求

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乘用车市场用油的推动因素以及最新APISP/GF-6规格要求,与SN/GF-5规格进行对比,结合规格差异分析油品件能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并进行了性能验证。
SP/GF-6规格分析及油品性能要求张杰孙瑞雨付丽雪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第一期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全球各市场开始推出各项节能减排措施,提升汽车碳排放标准。
中国在2017年底结合欧洲和美国等标准制定了国六标准,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排放标准之一⑴。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需求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汽车用汽柴油消费占全国汽柴油消费比例的55%左右,每年新增石油消费量70%以上被新增汽车消耗,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问题更加突出。
为推动我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水平的持续改善,201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和《乘用车燃料消耗评价方法及指标》,要求到2020年乘用车燃油消耗达到5L/100km,到2025年乘用车燃油消耗下降至4L/100km[21o为了应对日趋严格的排放和油耗法规,众多整车厂商都在加大力度实施发动机小型化的研发设计工作。
面对工信部制定的燃油耗要求指标值,业内普遍认为,要挑战5L/100km的油耗红线,将让国内汽车产业集体承压,对于众多企业来说,技术压力较大。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降低整车油耗的主要技术路线有发动机小型化、车身轻量化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等,国内外整车厂商也都在加大对小型化发动机的研发力度。
然而通过缩小发动机体积(同时缩小排量)实现节能减排,也意味着随之而来的性能衰减,因此,整车厂商正在通过优化增压技术、燃烧技术和燃油喷射技术,保持小型化发动机的动力水平。
乘用车发动机技术趋向于小型化、轻量化的方向发展,加之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基本形成了目前乘用车技术格局。
API(美国石油学会,AmericanPetroleum Institute)于2020年5月正式发布最新规格SP/GF-6来解决新的乘用车技术带来的发动机润滑问题,该规格润滑油产品能够满足国六车辆润滑使用需求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润滑油基础油
1)定义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大约占润滑油的85—98%.因此基础油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润滑油的品质问题。
目前用做润滑油的基础油主要来源于矿物油和合成油,矿物油基础油由于炼制技术成熟,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等许多特点,目前仍然是润滑油的主要原材料,并且应用范围很广。
合成基础油是在矿物油基础油不能满足润滑油的应用要求的条件下开发出来的,由于合成基础油具有比矿物基础油更好的应用特性,虽然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对润滑油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分类
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
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II类为加氢处理基础油,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80-120;
III类为加氢异构化基础油,硫含量<0.03%,饱和烃含量>90%,粘度指数>120;
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
V类为不包括在I-IV类的其他基础油。
基础油可分为矿物油和合成油,第Ⅰ类、第Ⅱ类和第Ⅲ类是矿物油;第IV类和第V类是合成基础油。
2、矿物基础油
一)定义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二)分类
矿油是指通过润滑油加工工艺得到的润滑油高、低粘度组分,中国的行业标准按粘度指数(VI)分为五类:
①低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LVI,VI < 40)
②中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MVI,VI = 40-80)
③高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HVI,VI ≥ 95)
④很高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VHVI,VI ≥ 120)
⑤超高粘度指数基础油(代号UHVI,VI ≥140)
基础油粘度等级采用赛氏通用粘度(秒)划分:
①粘度组分称为中性油(Neutral),以100℉(37.8℃)赛氏通用粘度(秒)表示,如150N 等;
②粘度组分称为光亮油(Bright Stock),以210℉(98.9℃)赛氏通用粘度(秒)表示,如150BS 等。
三)性能特点
传统炼制工艺生产的矿物油的特点:
传统练制的矿物油是通过减压分馏,截取减三、减四线上的馏分油,添加抗氧剂、防锈剂以及一些抗磨剂、粘指改进剂等制成。
其特点是:工作温度范围窄,粘温特性差,抗氧化性差,润滑性好,污染环境。
作用了。
润滑油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决定其使用性能的基础,并且是由其分子组成所决定的.因此.判断一种润滑油是否符合某种机械的使用要求,苜先必须对其进行理化性能测试。
在各种润滑油的标准中主要是对其理化性能要求进行规定的测试,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得测试方法各国基本上都已标准化了,而且基本上均能互相通用。
由于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对润滑油的选择和使用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详细地介绍润滑油的理化性能。
通常我们把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分为三类
a:润滑油的物理性能
b:润滑油的化学性能
c: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1)润滑油的物理性能
包括粘度、粘度指数、密度、折光指数、色度、相对分子质量、吸水性、表面张力、抗泡性、空气释放性、抗乳化性、机械杂质、压缩性等。
2)润滑油的化学性能
包括酸值、中和值、总碱值、氧化安定性等。
3)润滑油的使用性能
包括低温流动性、剪切安定性、挤压抗磨性、抗腐蚀性、抗乳化性、抗泡性、储存安定性、热安定性、水解安定性、相溶性等。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