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设备性能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编制说明
射频测试方案

3.测试场地: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测试实验室。
七、测试流程
1.测试准备:了解被测设备的技术规格,确定测试项目和方法;
2.测试实施:按照测试方案进行各项性能测试;
3.数据分析:对测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测试报告;
4.结果反馈:将测试结果反馈给设备制造商,协助其改进产品性能;
3.评估射频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检验射频设备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
三、测试范围
1.射频发射测试;
2.射频接收测试;
3.射频抗干扰测试;
4.射频环境适应性测试。
四、测试依据
1.国家及行业标准:如《无线通信设备射频技术要求》等;
2.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规格书;
3.测试实验室的相关规定。
五、测试项目及方法
5.测试报告:出具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测试报告。
八、测试结果判定
测试结果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判定,符合标准要求的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九、方案实施与监督
1.本测试方案由测试实验室负责实施;
2.设备制造商应积极配合测试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测试过程中,如有疑问或争议,双方应及时沟通,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1)使用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信号,发送至被测设备;
2)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或其他测试仪器监测被测设备的接收性能;
3)测试结果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
3.射频抗干扰测试
(1)测试内容:邻道干扰抑制、同频干扰抑制、窄带干扰抑制等。
(2)测试方法:
1)使用射频信号发生器产生干扰信号,注入被测设备;
2)观察被测设备在干扰条件下的性能变化;
3)按照国家标准和设备制造商的技术规格要求,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
射频识别设备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射频识别设备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耿力;王文峰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详细介绍了射频识别设备的系统性能测试要求、测试条件、测试参数,测试方法以及国际标准最新进展情况,并对新旧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耿力;王文峰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手持蓝牙射频识别设备的应用研究 [J], 张晶晶;丁永军;海波
2.ZigBee系统结构和射频分析及其射频测试方法研究 [J], 于剑飞;魏阳;张秩惟;石美宪
3.射频识别设备便携式检测仪的设计 [J], 宋朝晖;邱景辉;张胜辉;陈卓卓
4.军用射频识别设备电磁兼容要求与测量研究 [J], 朱赛;张强;叶畅
5.基于切入工况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J], 谢业军;余天龙;付广;林智桂;何逸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射频指标的测试方法

xxxxxx南方高科有限公司[摘要]本文对GSM移动电话的射频指标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改进办法。
其中一些测试及提高射频指标的方法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部分对各射频指标作了简要介绍。
第二部分介绍了射频指标的测试方法。
第三部分介绍了一些提高射频指标的设计和改进方法。
1射频(RF)指标的定义和要求1.1接收灵敏度(Rx sensitivity)(1)定义接收灵敏度是指收信机在满足一定的误码率性能条件下收信机输入端需输入的最小信号电平。
衡量收信机误码性能主要有帧删除率(FER)、残余误比特率(RBER)和误比特率(BER)三个参数。
这里只介绍用残余误比特率(RBER)来测量接收灵敏度。
残余误比特率(RBER)的定义为接收到的错误比特与所有发送的的数据比特之比。
(2)技术要求●对于GSM900MHz频段接收灵敏度要求:当RF输入电平为一102dBm时,RBER不超过2%。
测量时可测试实际灵敏度指标。
根据多款移动电话的测试结果来看:当RBER=2%时,若RF输入电平为-l09一l07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优;若RF输入电平为-l07一l05dBm,则接收灵敏度为良好;若RF输入电平为-105一l02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一般;若RF输入电平>-l02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不合格。
●对于DCSl800MHz频段接收灵敏度要求:当RF输入电平为-l00dBm,RBER不超过2%。
测量时可测试实际灵敏度指标。
根据多款移动电话的测试结果来看:当RBER=2%时,若RF输入电平为一l08一-105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优;若RF输入电平为一105-- -l03dBm,则接收灵敏度为良好;若RF输入电平为-l03一-100dBm,则接收灵敏度为一般;若RF输入电平为>-l00dB mm,则接收灵敏度为不合格。
1.2频率误差Fe、相位误差峰值Pepeak、相位误差有效值PeRMS(1)定义测量发射信号的频率和相位误差是检验发信机调制信号的质量。
ZigBee系统结构与射频性能分析及射频测试方法

ZigBee系统结构与射频性能分析及射频测试方法[导读]ZigBee 作为将对21 世纪产生巨大影响的新技术之一,与传统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具有可快速临时组网、网络拓扑结构可动态变化、抗毁性强、无需1 引言ZigBee作为将对21 世纪产生巨大影响的新技术之一,与传统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组织无线网络,具有可快速临时组网、网络拓扑结构可动态变化、抗毁性强、无需架设网络基础设施等特点。
基于这些特点,ZigBee 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复杂机械监控、城市交通、空间探索,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检测等领域。
环境监测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一个方面,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可以为实现更加准确、数据量更大、对环境影响更小的环境监测提供一个全新的手段。
ZigBee 技术以其低成本、低功耗、网络容量大、传输时延短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工业控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ZigBee技术特点及其网络结构(1)ZigBee的技术特点●低功耗:由于ZigBee 的传输速率低,发射功率仅为1mW,而且采用了休眠模式,功耗低,因此ZigBee 设备非常省电。
据估算,ZigBee 设备仅靠两节5 号电池就可以维持长达2 年左右的使用时间,这是其它无线设备望尘莫及的。
●成本低:ZigBee 模块的初始成本在6 美元左右,估计很快就能降到1.5~2.5 美元,并且ZigBee 协议是免专利费的。
低成本对于ZigBee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时延短: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典型的搜索设备时延为30ms,休眠激活的时延是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的时延为15ms。
因此,ZigBee 技术适用于对时延要求苛刻的无线控制(如工业控制场合等)应用。
●网络容量大:一个星型结构的ZigBee 网络最多可以容纳254 个从设备和一个主设备,而且网络组成灵活。
射频识别标签的防水性能测试指南

射频识别标签的防水性能测试指南射频识别标签(RFID)是一种利用电磁场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需要将RFID标签应用于防水环境中。
然而,由于防水性能的差异,不同的RFID标签在防水性能方面存在着差异。
因此,为了确保RFID标签在防水环境中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防水性能测试。
一、测试标准和方法在进行RFID标签的防水性能测试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RFID标签防水性能测试标准有ISO 18000-6C和ISO 15693等。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了RFID标签的防水等级、防水性能的测试方法等内容。
在进行RFID标签的防水性能测试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防水等级测试:通过将RFID标签置于水中,观察其在不同水深下的工作状态,以确定其防水等级。
2. 温度测试:将RFID标签置于高温或低温环境中,观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工作状态,以确定其耐温性能。
3. 湿度测试:将RFID标签置于高湿度环境中,观察其在不同湿度下的工作状态,以确定其耐湿性能。
4. 冲击测试:将RFID标签进行冲击测试,观察其在不同冲击力下的工作状态,以确定其耐冲击性能。
二、测试设备和环境在进行RFID标签的防水性能测试时,需要准备相应的测试设备和环境。
测试设备主要包括水槽、温度控制器、湿度控制器、冲击测试仪等。
测试环境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要求进行调整,包括水深、温度、湿度等。
三、测试步骤进行RFID标签的防水性能测试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准备测试设备和环境:确保测试设备正常工作,并根据测试要求进行相应的环境调整。
2. 将RFID标签放置于测试设备中:将RFID标签放置于水槽中,调整水深、温度、湿度等参数。
3. 进行测试:开启测试设备,观察RFID标签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状态。
记录标签的工作频率、读取距离等数据。
4.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RFID标签的防水性能。
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与分析射频电子器件是当今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因此,对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进行准确的测试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射频电子器件作为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要求也日益严格。
为了确保通信系统的高效运行,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测试方法、测试指标、测试设备以及测试流程等方面对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方法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方法通常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两种。
静态测试主要是对器件的静态性能进行测试,如器件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的测试;动态测试则是对器件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的动态性能进行测试,如器件的频率响应、功率输出等。
在测试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具体的器件类型和要求来确定。
三、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指标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频率响应、功率输出、相位噪声、谐波失真等。
其中,频率响应是衡量器件频率特性的重要指标,主要表现为在不同频率下的倍增率和相位移动情况;功率输出则是衡量器件传输功率的指标,对于放大器等器件尤为重要;相位噪声可以反映器件输出信号的相位稳定性,是衡量器件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之一;谐波失真则是衡量器件线性度的重要指标,对于通信系统的干扰和误码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设备在进行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时,需借助专用的测试设备来完成。
常用的测试设备包括网络分析仪、功率计、频谱仪、信号源等。
网络分析仪主要用于测量器件的S参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器件的频率响应特性;功率计用于测量器件的输出功率,为功率放大器等器件的性能评估提供依据;频谱仪主要用于测量器件的频谱特性,可以有效地检测器件的非线性特性;信号源则用于提供测试信号源,为测试过程提供所需的输入信号。
五、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流程在进行射频电子器件的性能测试时,需按照一定的测试流程来进行。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ppt课件

2006-05-26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
27
频率误差定义为考虑了调制和相位误差的影响以
后,发射信号的频率与该绝对射频频道号(ARFCH)
对应的标称频率之间的差。它通过相应误差做线
性回归,计算该回归线的斜率即可得到频率误差
(因为ω=θ/t)相位误差峰值是离该回归线最远
的值。频率误差表示频率合成器或锁相环的性能
2006-05-26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
36
GPRS测试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 的英文简称,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 承载业务,目的是为GSM用户提供分组形式的数据业务。 GPRS采用与GSM同样的无线调制标准、同样的频带、 同样的突发结构、同样的跳频规则以及同样的TDMA帧 结构。这种新的分组数据信道与当前的电路交换的话音 业务信道极其相似,因此现有的基站子系统(BSS)从一 开始就可提供全面的GPRS覆盖。GPRS允许用户在端到 端分组转移模式下发送和接收数据,而不需要利用电路 交换模式的网络资源。从而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 无线分组数据业务。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 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
DCS 1800:-48dBc或-48dBm,选其中最高者。
2006-05-26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
15
频谱
2006-05-26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
16
调变频谱(Spectrum 06-05-26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
17
上表中之值依以下原則修正: a)偏移载波600KHz以上到6MHz以下范围內之頻率,
2006-05-26
射频指标及测试方法
射频测试方法总结

射频测试方法总结引言射频(Radio Frequency,RF)测试是在电子设备中对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性能测量和验证的过程。
在现代科技中,射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医疗设备等众多领域。
本文将对射频测试中常用的方法进行总结和介绍。
1. 射频信号发生器(RF Signal Generator)测试射频信号发生器是将基础波形通过改变频率、幅度、调制等参数生成射频信号的设备。
在射频测试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频率调制测试:通过改变射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参数,观察接收设备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
可以测试设备的频率响应范围和频率稳定性。
•幅度调制测试:通过改变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功率参数,观察接收设备对不同功率信号的响应。
可以测试设备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
•调制测试:通过改变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调制方式(如调频、调幅、调相等),观察接收设备对不同调制信号的响应。
可以测试设备的解调能力和信号损耗。
2. 射频功率计(RF Power Meter)测试射频功率计是用于测量射频信号输出功率的设备。
在射频测试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功率输出测试:将射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射频功率计上,通过读取功率计显示的数值,可以准确测量射频信号的输出功率。
•功率校准测试:通过将已知功率的射频信号输入到射频功率计上,比对测量值和已知值,从而校准射频功率计的准确性。
3. 射频网络分析仪(RF Network Analyzer)测试射频网络分析仪是用于测量电路、组件和系统的射频特性的设备。
在射频测试中,常用的方法包括:•频率响应测试:通过改变射频网络分析仪的扫频范围和步进值,测量待测试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可以得到频率响应曲线,评估设备在不同频段的性能。
•衰减测试:通过将待测试设备与射频网络分析仪连接,并测量两端的信号强度,可以计算设备对射频信号的衰减量。
可以评估设备对信号的损耗情况。
•相位测试:通过测量射频信号在待测试设备中的相位变化,可以评估设备对相位稳定性和相位延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满文名义字符与变形显现字符32点阵字型第2部分:马太黑体》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但是相关少数民族文字信息技术标准的缺少,严重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满文基本字符集已经在国际标准ISO/IEC 10646(GB 13000)中编码,但没有完整地规定满文名义字符、变形显现字符与强制性合体字的形状,造成满文点阵字型在实际使用中有可能不一致的问题。
尤其在低点阵字型时,点的取舍会有差异,因而造成点阵字型的不统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满足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的需求,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下达了《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满文名义字符与变形显现字符32点阵字型第2部分:马太黑体》(计划号为20091389-Q-469)国家标准研制计划,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为主办单位。
2.主要工作过程
2010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接到任务后成立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内蒙古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委员会标准项目编制组。
本项目编制主要的依托是“蒙古文信息技术国家标准工作组”。
编制组成立后,收集了与本标准相关的资料和标准,对满文的文献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2011年3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标准课题研制组及相关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本标准的研讨会议,对标准文本草案进行了讨论、修订,确定了点阵字型的字符数,并对下一步工作计划及人员分工做了具体安排。
2011年8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标准课题研制组及相关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本标准的研讨会议,对标准文本草案进行了完善,同时
对点阵字型提出了修改意见,会后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对点阵字型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的初稿。
2012年5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标准课题研制组及相关专家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本标准的研讨会议,对修改后的点阵字型再次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会后标准编制组根据专家的意见,对点阵字型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国家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研制内容
1. 编制原则
依据《信息技术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符使用规则》所规定的满文名义字符、变形显现字符与强制性合体字,以我国满文文献为基础,设计了本标准的字型。
点阵字型的制作原则:
●保证字型正确;
●按比例压缩的字型应保证与原字形相似并易于识别;
●字型中的接杠部分左右居中,长度一致;
●对于需要拼接的文字上方顶格,非拼接文字按其合适位置摆放;
●整体保持马太黑体的字型风格;
●对所有字符提供在文字流中的高度参数供文字处理使用。
●所有字符有相同的基准线;
●同类字符的高度、宽度以及横的基准线保持一致;
●所有字符的点阵字型均保持结构严谨、字型整齐、点线匀称,栅格内字
型所处位置合理;
●字符与标点、数字搭配合理;
●所有字符的点阵字型均具有规范性、通用性、易读性、美观性的特点,
体现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
2. 主要研制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符使用规则》中的满文名义字符80 个、单个变形显现字符86个与强制性合体字74个,非强制性合体字25个,共265个图形字符的32点阵字型。
三、预期效果
1)对GB 13000和《信息技术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符使用规则》是有效的补充,将有力地促进GB 13000和《信息技术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符使用规则》在国内蒙古文信息处理产品的规范而统一地实现;
2)可以较小的代价规范满文信息处理技术和产品;
3)坚实满文信息产业的标准化基础、构建平等竞争的环境,保护和扶助民族信息产业;
4)有利于蒙古语地区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四、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协调一致。
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六、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信息技术蒙古文变形显现字符集和控制符使用规则》规定了一般字形,但当具体到用点阵(如32点阵)来表示字型时,在点的取舍等方面会有差异,造成字型不统一,由此可能导致歧义、引起混乱。
本标准的研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建议本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发布。
七、说明事项
国家标准《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满文名义字符与变形显现字符32点阵字型》目前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马太白体;
——第2部分:马太黑体。
本部分为《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满文名义字符与变形显现字符32点阵字型》的第2部分。
标准编制组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