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优秀课件文库
合集下载
《过零丁洋》ppt课件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一个有骨气的 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民族的气节,你能举出几个与之类 似的例子吗?
(1)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3)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4)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
(5)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翻译:我历尽辛苦,遇到朝廷选拔入仕,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从起兵抗元至被俘已是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①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②雨打萍:比喻自己身 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翻译:国家危在旦夕,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 覆灭;(我)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文天 祥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弃疾的爱国诗词,今天,老 师带着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祥,他的一首 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的爱国情怀 也鼓励着后人。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01 朗诵、背诵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02 理解、赏析诗歌精炼概括的语言
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气节和赤诚的爱
(6)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 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 致,但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 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 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过 叙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①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 往广东。②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共18张PPT)(完美版课件)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败被俘
1279年2月
零丁作诗
127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
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
之外,无可为者。”次日(1283.1.9.),文天祥慷慨就义。临上刑场时,他从容
不迫,对狱卒说:“我的事完了。”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
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
方?”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被处死时终年
猜一猜
他是谁? 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弱冠策文鉴肝胆,四年戎马抗蒙元。 铁骨铮铮说惶恐,血泪声声哭崖山。 采薇归乡军南安,困居囚室气浩然。 慨然赴死当日事,青史留名此心丹。
23.诗词曲五首之 过零丁洋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陶守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并延伸了解相关作品。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了解文天祥生平主要经历。 3.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1275年
起兵抗元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败被俘
1279年2月
零丁作诗
127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
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
之外,无可为者。”次日(1283.1.9.),文天祥慷慨就义。临上刑场时,他从容
不迫,对狱卒说:“我的事完了。”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
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
方?”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被处死时终年
猜一猜
他是谁? 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弱冠策文鉴肝胆,四年戎马抗蒙元。 铁骨铮铮说惶恐,血泪声声哭崖山。 采薇归乡军南安,困居囚室气浩然。 慨然赴死当日事,青史留名此心丹。
23.诗词曲五首之 过零丁洋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陶守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并延伸了解相关作品。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了解文天祥生平主要经历。 3.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过零丁洋文天祥》课件

优化改进措施
增加互动环节, 提高学生参与
度
优化课件内容, 突出重点,简
化语言
增加案例分析, 提高学生理解
能力
优化课件设计, 提高视觉效果,
增强吸引力
迭代更新计划
收集用户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对PPT课件的反馈意见 分析反馈数据:对收集到的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优化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优化方案,包括内容调整、界面优化等 实施优化方案:按照优化方案进行PPT课件的迭代更新,确保优化效果达到预期 跟踪优化效果:在更新后,继续收集用户反馈,跟踪优化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 调整
色彩搭配:选择与文天祥时代背景相符合的色彩搭配,如黑白、灰白等。
图片选择:选择与文天祥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图片,如古代建筑、山水画等。
动画效果:选择与文天祥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动画效果,如水墨画、古风动 画等。
功能交互实现
幻灯片切换:使 用鼠标点击或键 盘快捷键进行切 换
动画效果:为幻 灯片添加动画效 果,如淡入淡出、 缩放等
添加标题
政治生涯:曾任右 丞相,积极抗元, 后被俘
添加标题
代表作品:《过零 丁洋》、《正气歌》 等
添加标题
逝世日期:1283年 1月9日
文学成就
代表作:《过零丁洋》、《正 气歌》等
文学风格:豪放、激昂、悲壮
历史地位:南宋末年著名诗人、 文学家
影响:对后世文学、思想、文 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地位
抗元英雄,被誉为“民族英 雄”
分析用户反馈:对收集到的反馈进行分类、归纳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优化PPT课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PPT课件的优化和改进,提高课件的质量和效果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典 型 考 1.根据提示默写。 题
(1)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页页忠贞为国的篇章。
《过零丁洋》中“__人__生__自__古谁_无__死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句正是抗元名将文
天祥用生命写下的壮烈誓词。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两句,
课 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
练
笔
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天祥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陈延年 革命战士,被国民党 抓捕之后,拒不下跪
悟
零 4.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
丁 之
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旨
——本句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 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的高尚情操。
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 《 现代汉语词典 》
过 文零 丁 天
祥
洋
知
人
论
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
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右丞
相。诗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与张
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不屈
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知 人 论 世
文天祥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相貌好:“体貌丰伟,美皙如玉,
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才学高:“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 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家富庶:“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过零丁洋》课件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过零丁洋》优秀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 《过零丁洋》的诗意解析 • 《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 • 《过零丁洋》的思想内涵 • 《过零丁洋》的影响与评价 • 《过零丁洋》的朗读与感悟
PART 01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 景
诗歌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寓意深远,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意境创造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周星”,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
意境。
画龙点睛
诗歌的结尾“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使整个意境得到了升
历史学家肯定
历史学家认为该诗不仅反 映了文天祥个人的命运, 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 要见证。
现代读者喜爱
在现代读者中,《过零丁 洋》因其深刻的情感和哲 理而备受喜爱,成为了许 多人的文学启蒙之作。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民族精神的弘扬
01
该诗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
分析文天祥的人物形象,探讨他的人格魅力和历 史地位。
感悟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诗后的感悟,从诗歌中汲取 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1 2
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 社会中传承和发扬文天祥的民族精神。
个人成长
鼓励学生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成长 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人生哲理的启示
ONE
KEEP VIEW
《过零丁洋》优秀课 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 《过零丁洋》的诗意解析 • 《过零丁洋》的艺术特色 • 《过零丁洋》的思想内涵 • 《过零丁洋》的影响与评价 • 《过零丁洋》的朗读与感悟
PART 01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 景
诗歌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人生 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寓意深远,增加了诗歌的内涵。
意境创造
情景交融
诗人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 周星”,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
意境。
画龙点睛
诗歌的结尾“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起到了画龙点 睛的作用,使整个意境得到了升
历史学家肯定
历史学家认为该诗不仅反 映了文天祥个人的命运, 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 要见证。
现代读者喜爱
在现代读者中,《过零丁 洋》因其深刻的情感和哲 理而备受喜爱,成为了许 多人的文学启蒙之作。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民族精神的弘扬
01
该诗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对现代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意识。
分析文天祥的人物形象,探讨他的人格魅力和历 史地位。
感悟分享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诗后的感悟,从诗歌中汲取 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联系实际,思考人生
1 2
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在现代 社会中传承和发扬文天祥的民族精神。
个人成长
鼓励学生将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成长 过程中,培养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人生哲理的启示
《过零丁洋》PPT课件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过零丁洋
SJ·八年级语文上册
-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过零丁洋
SJ·八年级语文上册
- .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过零丁洋》-课件

忠诚与信仰
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述,表达了 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信仰
。
生命意义
诗歌启示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仅 在于个人的生存与幸福,更在于
对社会的贡献与担当。
个人思考与启示
责任意识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树立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仰坚定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定信仰,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
《过零丁洋》ppt-课件
目录
•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 《过零丁洋》的内容与主题 • 《过零丁洋》的影响与评价 • 《过零丁洋》的朗读与感悟 • 《过零丁洋》的拓展与运用
01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介绍
总结词
文天祥的简介
详细描述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 末年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民族英雄和诗人。他以忠烈著称,在国家危难之 时挺身而出,英勇抗元,最终被俘不屈,从容就义。
朗读技巧
语速控制
根据诗句的情感和节奏,适当调 整语速,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
境。
语音语调
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突出诗句中 的重音和韵律,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停顿与断句
合理安排停顿与断句,使诗句的层 次和意义更加清晰。
感悟与启示
人生价值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 考,强调了个人在国家命运中的
责任与担当。
。
推荐作品4
与《过零丁洋》同一时 代背景的其他文学作品 ,如《XXX》、《XXX
》等。
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1
将《过零丁洋》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 比较阅读,深入探讨其主题和风格。
《过零丁洋》课件课件

总结词:作品地位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