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PPT课件下载【完美版课件】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PPT课件---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讲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 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凉冷落 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间的战 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课堂练习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 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 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 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 境况的危苦。
课堂练习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人生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 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 这两句是直抒胸臆,抒发了 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 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知识讲解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 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 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 回。
知识讲解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 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 而今途经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叹 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 家。
知识讲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 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 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课堂练习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 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 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 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 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 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过零丁洋》ppt课件

过零丁洋
•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青。
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押“ing”韵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自己结合课下 注释理解课文含义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国事危亡,个人 身世坎坷的诗句是———————— ——,————————————。
2·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运用地名 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抒发战败时和被 俘时心情的诗句是————————,— ———————。
3·诗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决心的诗句是—— ——————,————————。
内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 了作者文天祥怎样的气概?
容 () •
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不同历史时
期,不同社会背景的炎黄子孙,以不同 的方式热爱着自己的国家。现在时代变 了,你将用何种方式来表达对国家对人 民的热爱?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幼刻苦研究经书,科举考试得中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挺身抗敌的人日渐稀少,在艰危的时局中度过了四年 破碎的山河如狂风中飘散的柳絮,无可挽回; 个人身世的坎坷如同暴雨中的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对艰难时局惶恐忧惧, 零丁洋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敌手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永垂史册。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27张ppt)

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小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 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 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 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 诗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读课文,强调节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 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布置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谢谢观看
课堂练习
(3)《过零丁洋》中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句
子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4)《过零丁洋》中运用谐音和双关,写出自己孤苦伶丁
的句子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5)《过零丁洋》中表明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 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过零丁洋》ppt课件

起兵抗 1275年 元
1256年
中举做 官
1236年
生逢其 时
退往惶恐 1277年 滩Leabharlann 1282年《正气 歌》
兵败被
1278年10月 俘
零丁作
1279年4月《军南》安
1279年2月 诗
崖山海
1279年3月 战
知人悟诗
4月22日,张弘范派元军押送文天祥去大都,路过其家乡江西时, 怕有乡亲劫船,便把他颈项和双足捆锁在船里。文天祥绝食八天, 路过家乡,留下五言律诗《南安军》。
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次日(1283.1.9.),文天祥慷慨就义。
临上刑场时,他从容不迫,对狱卒说:“我的事完了。” 监斩官问他:
“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
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
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被处死时终年47岁。
理解诗意
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 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孤苦无依的样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即“伶仃洋”, 今广东珠江口外。
在惶恐滩头曾诉说对国事的惶恐,(如今)行经零
丁洋倍感孤苦无依。
诗歌赏析
3、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 效果?
① 的修辞。 ②对偶的修辞,
理解诗意
这里指史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安军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起兵抗 1275年 元
1256年
中举做 官
1236年
生逢其 时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1283年1月从容国殉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共18张PPT)(完美版课件)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败被俘
1279年2月
零丁作诗
127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
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
之外,无可为者。”次日(1283.1.9.),文天祥慷慨就义。临上刑场时,他从容
不迫,对狱卒说:“我的事完了。”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
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
方?”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被处死时终年
猜一猜
他是谁? 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弱冠策文鉴肝胆,四年戎马抗蒙元。 铁骨铮铮说惶恐,血泪声声哭崖山。 采薇归乡军南安,困居囚室气浩然。 慨然赴死当日事,青史留名此心丹。
23.诗词曲五首之 过零丁洋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陶守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并延伸了解相关作品。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了解文天祥生平主要经历。 3.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1275年
起兵抗元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败被俘
1279年2月
零丁作诗
127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
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
之外,无可为者。”次日(1283.1.9.),文天祥慷慨就义。临上刑场时,他从容
不迫,对狱卒说:“我的事完了。”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
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
方?”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被处死时终年
猜一猜
他是谁? 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弱冠策文鉴肝胆,四年戎马抗蒙元。 铁骨铮铮说惶恐,血泪声声哭崖山。 采薇归乡军南安,困居囚室气浩然。 慨然赴死当日事,青史留名此心丹。
23.诗词曲五首之 过零丁洋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陶守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并延伸了解相关作品。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了解文天祥生平主要经历。 3.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典 型 考 1.根据提示默写。 题
(1)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页页忠贞为国的篇章。
《过零丁洋》中“__人__生__自__古谁_无__死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句正是抗元名将文
天祥用生命写下的壮烈誓词。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两句,
课 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小
练
笔
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天祥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陈延年 革命战士,被国民党 抓捕之后,拒不下跪
悟
零 4.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
丁 之
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旨
——本句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 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的高尚情操。
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 《 现代汉语词典 》
过 文零 丁 天
祥
洋
知
人
论
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
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右丞
相。诗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与张
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不屈
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知 人 论 世
文天祥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相貌好:“体貌丰伟,美皙如玉,
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才学高:“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 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家富庶:“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过零丁洋》-课件

忠诚与信仰
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描述,表达了 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信仰
。
生命意义
诗歌启示我们,生命的意义不仅 在于个人的生存与幸福,更在于
对社会的贡献与担当。
个人思考与启示
责任意识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树立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仰坚定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坚定信仰,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
《过零丁洋》ppt-课件
目录
•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 《过零丁洋》的内容与主题 • 《过零丁洋》的影响与评价 • 《过零丁洋》的朗读与感悟 • 《过零丁洋》的拓展与运用
01
《过零丁洋》的作者与背景
作者介绍
总结词
文天祥的简介
详细描述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 末年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民族英雄和诗人。他以忠烈著称,在国家危难之 时挺身而出,英勇抗元,最终被俘不屈,从容就义。
朗读技巧
语速控制
根据诗句的情感和节奏,适当调 整语速,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
境。
语音语调
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突出诗句中 的重音和韵律,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停顿与断句
合理安排停顿与断句,使诗句的层 次和意义更加清晰。
感悟与启示
人生价值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 考,强调了个人在国家命运中的
责任与担当。
。
推荐作品4
与《过零丁洋》同一时 代背景的其他文学作品 ,如《XXX》、《XXX
》等。
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1
将《过零丁洋》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 比较阅读,深入探讨其主题和风格。
《过零丁洋》课件课件

总结词:作品地位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感知
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 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 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以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 今还让 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 己的孤苦伶仃。
课堂检测
1.《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手法暗示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变化的句子是 __山__河__破___碎__风__飘__絮__,___身__世__浮__沉___雨__打__萍__。____
2.《过零丁洋》中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的语句是: _______人__生__自__古___谁__无__死__,___留__取__丹__心__照___汗__青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品味语言,初步鉴赏诗歌的艺术美和情感美。 3.体会作者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 热情。
பைடு நூலகம்
走近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 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 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 杰”。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 死不降。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 《正气歌》等。
遭逢: 遭遇。 起一经:指自已由科甲出身。 干戈: 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 荒凉冷落。 四周星: 指四年。 山河破碎:指宋朝国土被元军侵占。 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浮沉: 时起时沉。 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为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
课后作业
1.完成同步练习。 2.背诵这首诗。
再见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心思。为此努力,拼搏,不舍 满了魔鬼,学会控制他。如果你还认为自己还年轻,还可以蹉跎岁月的话,你终将一事无成,老来叹息。在实现理想的路途中,必须排除一切干扰,特别是要看清那 气,免百日之忧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当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还有一种坚实的力量可以依靠,那就 想未来是妄想,最好把握当下时刻。幸福不在得到多,而在计较少。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有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要看他有谁 要看他有谁相伴。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里2块钱,五星饭店里60块,很多的时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让我们无暇空虚。10、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会成功!成功者往往有个计划,而失败者往往有个托辞。成功者会说:“我 说:那不是我的事。成功三个条件:机会;自己渴望改变并非常努力;贵人相助亿万财富买不到一个好的观念;好的观念却能让你赚到亿万财富。一个讯息从地球这 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传到脑里却需要一年,三年甚至十年。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人生的成败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鸟无翅膀不能飞,人无志气不成功。成功 个人不成功是因为两个字——恐惧。一个会向别人学习的人就是一个要成功的人。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情,惧怕生命的危险和死亡,他就 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对时间的慷慨,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 约,而败于奢靡。企业家收获着梦想,又在播种着希望;原来一切辉煌只代表过去,未来永远空白。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 为何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蝼蚁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世上那有什么成功,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代名词罢了。所谓英雄,其实是指那些无论在什么 人。微笑不用本钱,但能创造财富。赞美不用花钱,但能产生气力。分享不用过度,但能倍增快乐。微笑向阳,无畏悲伤。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并不等于没发生,我们 存在。我们渴望成功,首先要志在成功。我要让未来的自己为现在的自己感动。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要因为世界虚伪,你也变得虚伪了。小鸟眷恋春天,因为它 笑对人生,能穿透�
写作背景
元军占领临安后,但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控制。元军诱降文天祥投降, 文天祥宁死不屈,元军只好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文天祥冒险逃走,经过许 多艰难险阻,于1276年到达福州,被宋端宗任命为右丞相。1278年冬,文天祥 在广东兵败被俘。
1279年2月,南宋与元军在广东新会崖山海域展开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 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大臣 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皇帝投海而死。10万南宋军民追随皇帝跳海自尽。战船沉 没,海上浮尸10万,南宋灭亡。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赏析诗句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
一是读经书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 起兵抗元, 频繁战斗了四年。
赏析诗句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国家命运惨淡,
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联系: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赏析诗句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
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凤吹散 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 水中被雨打的浮萍。诗人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和遭遇。
赏析送别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 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为玉碎,不为瓦 全的民族气节。因此,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 句。
赏析诗句
概括整首诗的内容:
首联
写诗人寒窗苦读考上功名,进入仕途;还写了诗人起兵抗 元的经历。
颔联
写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写作背景
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崖山会战。中国第一 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蒙古人之手。
这首诗是作者在被俘的第二年正月经过零丁洋时 写的,诗作表现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 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 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为回答。
基础知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情景导入
历史上有很多爱国名将,用诗词写出了自己的拳 拳爱国之心。 比如:陆游:“王师北定中元日,家祭 无忘告乃翁。”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另一位爱国名将,文天 祥,他的一首词《过零丁洋》一直为后世广为传颂,他 的爱国情怀也激励着后人。
学习目标
1. 借助注解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作者的 情感。
颈联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尾联
表现他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英雄的气节。
赏析诗句
概括诗歌主旨(思想感情)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
探究主旨
艺术手法
整首诗格调沉郁悲壮,正气浩 然,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中华民 族的独立自由和伟大复兴而奋争, 其力量胜过百万雄兵。
基础知识
惶惑和恐惧,引申也有惭愧的意思。 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 惶恐: 孤苦无依的样子。(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后两个“惶恐”“零 零丁洋: 丁”:表心情。) 零丁: 复合偏义,意在“留”。 红心,比喻忠心。 留取: 史册。纸张发明之前,用竹简记事。制作竹简时,须用火烤去竹汗(水分), 丹心: 故称汗青。 汗青: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 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 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含义: 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 “惶恐”、“零丁”是写心情。巧妙地借惶恐 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 况的危苦。
这句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危 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