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过零丁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背景
《过零丁洋》这首诗当作于宋祥兴二年(公 元1279年) 。公元宋祥兴元年(1278年) ,文 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 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被押解至崖山 后,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 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出示此诗以明志。
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
(一)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听录音,把握节奏。 (二)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 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 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 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 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三、中心主旨
诗人通过写自己的身世和国家的遭遇,表 明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英勇无畏的献 身气概,作者把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安危紧紧 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力的表现了诗人忠贞的民 族气节。
(一)首联:作者是如何起笔的?
回顾往事: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一朝考 取,四年征战)
(二)领联:诗人的境况如何?
比喻境况:国家遭遇灾难,个人遭受坎坷。(两 个比喻,含义深刻)
(三)颈联:为什么要重点写两个处所?
情景交融:眼前景,自然触发心中情感。(惶恐 滩、零丁洋)
(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 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 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 作者为了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 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 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两句,作者回顾平生;中 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 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 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 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 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共18张PPT)(完美版课件)

语文九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共18张PPT)(完美版课件)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败被俘
1279年2月
零丁作诗
127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一日,忽必烈亲自劝降,说:“现在你如能用对待宋朝那样对我,立即任你为
丞相”。文天祥虽被卫士用金棍击伤膝骨,仍泰然处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
之外,无可为者。”次日(1283.1.9.),文天祥慷慨就义。临上刑场时,他从容
不迫,对狱卒说:“我的事完了。” 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
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
方?”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被处死时终年
猜一猜
他是谁? 你是从哪里猜出来的?
弱冠策文鉴肝胆,四年戎马抗蒙元。 铁骨铮铮说惶恐,血泪声声哭崖山。 采薇归乡军南安,困居囚室气浩然。 慨然赴死当日事,青史留名此心丹。
23.诗词曲五首之 过零丁洋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中学 陶守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默写诗歌,并延伸了解相关作品。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了解文天祥生平主要经历。 3.感受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1283年1月 从容殉国
1275年 起兵抗元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277年 退往惶恐滩
1282年 《正气歌》
1256年 中举做官 1236年 生逢其时
1278年10月
兵9年4月 《南安军》
1279年3月 崖山海战
知人悟诗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过零丁洋》课件(共1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典 型 考 1.根据提示默写。 题
(1)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一页页忠贞为国的篇章。
《过零丁洋》中“__人__生__自__古谁_无__死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两句正是抗元名将文
天祥用生命写下的壮烈誓词。
(2)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_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两句,
课 后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屈原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天祥
谭嗣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陈延年 革命战士,被国民党 抓捕之后,拒不下跪

零 4.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了
丁 之
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句运用反问的修辞,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 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的高尚情操。
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 《 现代汉语词典 》
过 文零 丁 天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
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右丞
相。诗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与张
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后失败被俘,不屈
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知 人 论 世
文天祥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 相貌好:“体貌丰伟,美皙如玉,
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才学高:“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 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
家富庶:“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走近作者
文天祥,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 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 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 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 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 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 有《文山先生全集》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课堂小结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 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1. 能简述 家的含 义、家 庭关系 的确立 方式、 家庭的 功能; 2. 能总结 中华文 化中“ 家”的 意味; 3. 能明确 “孝” 是中国 家庭文 化中重 要的精 神内涵 ,能举 例如何 孝亲敬 长。 4. 学 习 书 本 知识更 重要, 只有学 好更多 的知识 ,才能 为社会 作出更 大的贡 献 5. 实 践 更 重 要,没 有实践 经验, 书本知 识学再 多也没 有用, 青少年 要勇于 探索和 实践; 6. 空 谈 的 人 都是有 智慧的 人,实 干的都 是些头 脑不灵 活的人 ,实干 不如巧 干; 7. 青 少 年 是 祖国的 未来, 热爱劳 动、奉 献社会 是大学 毕业以 后的事 ; 8.我们要树立和增强危机意识和防范 意识。 面对不 太平的 世界, 我们要 对危害 国家利 益、威 胁国家 生存和 发展的 行为时 刻保持 警惕;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过零丁洋_优秀ppt课件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过零丁洋》课件课件

《过零丁洋》课件课件
总结词:作品地位
详细描述:《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感人的情感和优 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文天祥个人的文学成就,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首诗以其高 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激励了无数后来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创作背景
总结词
文天祥的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文天祥在南宋末年面临国家危亡的时刻,怀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写下了《过零丁洋》这首诗。 当时,南宋朝廷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外有元军入侵,内有奸臣当道,国家前途堪忧。文天祥在诗中表达了自 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作品地位
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在描绘零丁洋的景象时,文天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如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景物与情感相 互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名句赏析
名句选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名句,也是文天祥忠诚与爱国精神的集中体 现。
名句解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最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文天祥通过这一名句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和豪情壮志。同时,这句话也充满了哲理 和人生智慧,激励着后人为了理想和信仰奋斗不息。
忠诚与忧国
诗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忧虑 和忠诚。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遭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03
人生感慨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则表达了文天祥对人生无常和战
争残酷的感慨。
意境分析
零丁洋的描绘
文天祥通过对零丁洋的景象进行生动描绘,如“波涛汹涌” 、“风雨凄迷”,营造出一种苍凉、壮美的氛围,增强了诗 歌的艺术感染力。

《过零丁洋》课件(共14张PPT)

《过零丁洋》课件(共14张PPT)

课堂练习:
1.诗中诗人以地形险恶来暗示处境艰危的诗
句是:
2.诗中使用比喻修辞,把国家形势和自己的 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抒发自己忧国伤怀之情 的诗句是:
再见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 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 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 国诗人,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 诗、词和散文作品。有《文山 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 《正气歌》等千古绝唱。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俘之时,元军强迫 他随船去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元军都 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 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 拒绝,写此诗以明志。
(直抒胸臆)
全诗翻译: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 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 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好山河被敌人侵占,国事如 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 生动荡不安,像被雨打漂泊无根 的水面漂浮。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 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过零丁洋》这首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经历与作者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写国破家亡以及自己的身世坎坷。
生取义的生死观。诗中概括了国破家亡 但他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间透出的凛然正气,令人肃然起敬。
情,表现了作者在强敌面前视死如归的 零丁洋:即“伶丁洋”。
“惶恐”的意义就是“惊恐害怕”;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俘之时,元军强迫他随船去追击在崖山的南宋皇帝,元军都元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

九年级下册文天祥《过零丁洋》课件(26张PPT)

九年级下册文天祥《过零丁洋》课件(26张PPT)
形势的险恶,境遇的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 抒胸臆,体现了诗人以死 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 志,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 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至元十九年(公元 1282)十二月初九,在 柴市从容就义。著有 《文山诗集》《指南录》 《指南后录》《正气歌》 等。
正气歌 文天祥
写作背景
被俘第二年,文天祥被押解到珠江口外 的南海水域的零丁洋时,面对浩瀚苍茫的 大海,遥想山穷水尽的朝廷,禁不住忧愤 交加;而“零丁洋”这可怜的名字,又深 深触动诗人孤苦的心,使他抚今追昔,生 出无限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恨。于是,他 写下了这首律诗《过零丁洋》。
整体感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 急,极为险恶,令人惊恐。1277年,文天 祥的军队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 撤退。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 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是他最忧虑、最惶 恐不安的事情。
零丁洋在今广东省珠江15里外的崖山 外面,而今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 怎能不感到孤苦伶仃。
惶恐滩头说惶恐, 巧妙地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 零丁洋里叹零丁。 双关,概括了经历也写出了
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 (《元史·张养浩传》)。这首曲便写于应 召往关中的途中。《元史·张养浩传》说: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 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 赈之,死者则葬之。”张养浩在“关中大旱” 之际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整体感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 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 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 姓苦;亡,百姓苦。

过零丁洋课件(公开课使用)课件

过零丁洋课件(公开课使用)课件

典故出处及意义阐释
“四周星”
借指四年的时光,出自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说。 此处用“四周星”来表达作者在战乱中度过的时间,突出了 战乱的漫长和艰难。
“风飘絮”、“雨打萍”
分别比喻国家命运的飘摇不定和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助和痛苦 。这两个比喻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切和 无奈。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05 艺术特色鉴赏与审美体验
诗歌音韵美和意境美鉴赏
音韵美
诗歌采用押韵、平仄等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通过对押韵和平仄的巧妙运用,营造出一 种独特的音韵美。
意境美
诗歌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深沉的历史背景,营造出一种磅礴、悲凉的意境。读者在品味诗句时,能够感受 到诗人内心的激荡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等,营造出更加浓郁的审美氛围,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06 知识拓展与跨学科融合
地理学角度:零丁洋地理位置及海洋环境介绍
零丁洋的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是南海的一部分,北接 珠江口,南连南海。
海洋环境特征
受季风气候影响,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海洋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鱼类、贝类等;海 洋地质构造复杂,有珊瑚礁、浅滩等。
历史学角度:南宋末年历史事件回顾
南宋灭亡背景
蒙古帝国崛起,南宋朝廷内部腐 败,军事力量薄弱。
崖山之战
南宋朝廷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 与元军展开决战,最终失败,陆秀 夫背着幼帝投海自尽。
零丁洋上的忠魂
文天祥在零丁洋上被元军俘虏,写 下了《过零丁洋》这首千古绝唱•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描绘了国家沦亡、山河破碎的悲惨 景象,以及作者个人身世浮沉、如同雨打浮萍般的无奈和痛苦。其中,“山河 破碎”形象地表现了国家的沦亡和山河的残破,“风飘絮”则比喻了国家命运 的飘摇不定;“身世浮沉”表达了作者个人命运的起伏不定,“雨打萍”则比 喻了作者个人在乱世中的无助和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 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朗读课文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 头。guojia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 里的浮萍。
作诗背景
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宋祥78),文天祥在guangdong海丰 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 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 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朗读课文
理解内容
再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 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 照史册。
细节探究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和征战的经历: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在荒 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个春秋。 “干戈寥落”在此亦 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几近灭亡。
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文天祥的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爱国精 神和不畏牺牲的伟大品质。
走进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宋瑞,一 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nansong末年文学家, 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song末三杰”。
作诗背景
景炎三年(公元1278)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能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爱国精神。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zgongguo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minzu 英雄,他们浩然正气,舍生取义,大家能说出他们的名 字及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nansong英雄文天祥写的 过零丁洋让我们用心去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细节探究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guojia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意思是国家和个人 的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诗人也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 丁洋又怎能不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无力挽救guojia。
细节探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 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课堂小结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 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却由悲而壮、由抑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 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minzu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