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无机化学吉大武大版第24章无机化学新兴领域简介
面试无机化学研究前沿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药 物设计与合成、生物成像技术和生物医用材 料等方面。
详细描述
无机药物如金属配合物和金属纳米粒子在抗 癌药物、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领域具有 广泛应用。同时,荧光金属配合物和稀土元 素在生物成像技术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此 外,无机材料如钛合金、生物活性玻璃等在 骨修复、牙科和软组织修复等领域也具有重 要应用。
无机化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等方面的研究。
详细描述
无机材料如硅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在太阳能转换 和存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无机材料在燃料电池和锂电池中作为电极材料、电
解质材料等也具有重要应用。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 高,无机化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将不断更新和 完善,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挑战提供更加有效 的解决方案。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பைடு நூலகம்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面试无机化学研究前 沿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 无机化学研究前沿领域 • 无机化学的未来发展 • 结论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引言
无机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定义
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完整版)大学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

(完整版)⼤学⽆机化学知识点总结讲解⽆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机化学元素化学、⽆机合成化学、⽆机⾼分⼦化学、⽆机固体化学、配位化学(即络合物化学)、同位素化学、⽣物⽆机化学、⾦属有机化学、⾦属酶化学等。
有机化学普通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属和⾮⾦属有机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物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热化学、化学热⼒学、化学动⼒学、电化学、溶液理论、界⾯化学、胶体化学、量⼦化学、催化作⽤及其理论等。
分析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和新技术分析。
包括性能测定、监控、各种光谱和光化学分析、各种电化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各种电镜、成像和形貌分析⽅法,在线分析、活性分析、实时分析等,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和⽣理活性的检测⽅法,萃取、离⼦交换、⾊谱、质谱等分离⽅法,分离分析联⽤、合成分离分析三联⽤等。
⽆机化学第⼀章:⽓体第⼀节:理想⽓态⽅程 1、⽓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
主要表现在:⑴⽓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⑵不同的⽓体能以任意⽐例相互均匀的混合。
⑶⽓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种聚集状态。
2、理想⽓体⽅程:nRT PV = R 为⽓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3、只有在⾼温低压条件下⽓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体。
第⼆节:⽓体混合物1、对于理想⽓体来说,某组分⽓体的分压⼒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体单独占有与混合⽓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的压⼒。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体的总压等于混合⽓体中各组分⽓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第⼆章:热化学第⼀节:热⼒学术语和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
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
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有物质传递。
内蒙古民族大学无机化学吉大武大版沉淀溶解平衡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s = 1.08×10-8 mol·L-1
BaSO4 式量为 233.3 s = 1.08×10-8mol·L-1×233.3g·mol-1
= 2.52×10-6 g·L-1
第5页
2. 盐效应增大难溶物溶解度 溶液中加入不含相同离子可溶性盐,能够增大难
溶电解质溶解度现象称盐效应。
盐效应是由于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
值 Z=4 0.83 0.77 0.67 0.56 0.45 0.30 0.19 0.12 0.04 0.01 0.003 -
第17页
第九章 沉淀溶解平衡 P264—265 总结与思考题:2、3、4。
作业:1、2、4、6、7、9、10、13、16。
第18页
精品课件资料分享
SL出品
第19页
精品课件资料分享
例: 求298K时,BaSO4在0.010 mol·L-1 Na2SO4 溶液 中溶解度(g·L-1)。Ksp(BaSO4) =1.08×10-10
解:设所求BaSO4溶解度为s mol·L-1
BaSO4 平衡浓度/mol·L-1
Ba2+ + SO42s 0.010 + s = 0.010
Ksp = 0.010s =1.08×10-10
常见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常数列成表供查用。
溶度积越小,表示物质溶解度越小,因此两者
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关系。
溶解度: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浓度,也就是该溶质
在此温度下溶解度。单位能够是mol·L-1或g·L-1
第2页
二. 溶度积与溶解度关系
设难溶物MaXb溶解度为 s mol·L-1,溶解平衡时
MaXb = aMm+ + bXn-
AgCl开始析出时,溶液中 I- 浓度为:
大学无机化学综合测试题+答案(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第二版) 试题 期末考试 —— 内蒙古民族大学.DOC (16)

密封线教研室主任教务处验收人考试时间总主考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生考试试卷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级专业班课程: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试卷编号:(C 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复核人分数评卷人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是A 、HCl (1mol ·dm -3)+NaAc (2mol ·dm -3)B 、NaOH (1mol ·dm -3)+NH 3(1mol ·dm -3)C 、HCl (1mol ·dm -3)+NaCl (1mol ·dm -3)D 、NaOH (1mol ·dm -3)+NaCl (1mol ·dm -3)2、在0.10dm 30.10mol ·dm -3HAc 溶液中,加入0.10mol NaCl 晶体,溶液的pH 将会A 、升高B 、降低C 、不变B 、无法判断3、0.10mol ·dm -3Na 2HPO 4水溶液的pH 值约为(H 3PO 4:p K a1=2.1,p K a2=7.2,p K a3=12.7)A 、4.65B 、9.95C 、7.40D 、7.334、20cm 30.10mol ·dm -3HCl 和20cm 30.20mol ·dm -3NH 3·H 2O 混合,其pH 为(NH 3·H 2O :K b =1.76⨯10-5)A 、11.25B 、4.75C 、9.25D 、4.255、用0.20mol ·dm -3HAc 和0.20mol ·dm -3NaAc 溶液直接混合(不加水),配制1.0dm 3pH =5.00的缓冲溶液,需取0.20mol ·dm -3HAc 溶液为(p K a (HAc)=4.75)A 、6.4⨯102cm 3B 、6.5⨯102cm 3C 、3.5⨯102cm 3D 、3.6⨯102cm 36、0.045mol ·dm -3KNO 2溶液的pH =8.0,则HNO 2的K a 是A 、4.5⨯10-2B 、4.5⨯10-10C 、4.5⨯10-8D 、4.5⨯10-47、向含有0.010mol ·dm -3的C O 242-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要求只生成Ag 2C 2O 4沉淀,而又不会生成Ag 2O 沉淀,则溶液的pH 应是A 、<7.9B 、<10.4C 、>10.6D 、<9.78、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在0.50mol ·dm -3CuSO 4水溶液中通过4.825⨯104库仑电量后,可沉积出Cu 约为A 、7.94g B 、15.89g C 、31.78g D 、63.55g 9、下列一系列反应,提供了使I -氧化成I 2的机理:NO +12O 2−→−NO 2NO 2+2I -+2H +−→−NO +I 2+H 2O I 2+I -−→−I 3-此一系列反应中的催化剂是A 、NO B 、O 2C 、H +D 、NO 210、反应2NO 2Cl(g)=2NO 2(g)+Cl 2(g)的反应机理包括两步基元反应(1)NO 2Cl(g)=NO 2(g)+Cl(g)(2)NO 2Cl(g)+Cl(g)=NO 2(g)+Cl 2(g)已知总反应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是s -1,则A 、总反应是二级反应B 、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快得多C 、总反应是三级反应D 、第二步比第一步反应快得多11、在测定溶液中过二硫酸铵[(NH 4)2S 2O 8]和碘化钾进行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加入硫代硫酸钠的目的是A 、与碘反应B 、与过二硫酸盐反应C 、催化作用D 、起氧化剂作用12、某化学反应进行1h ,反应完成50%,进行2h ,反应完成100%,则此反应是A 、零级反应B 、一级反应C 、二级反应D 、三级反应13、硫代乙酰胺(TA)水解反应CH 3C NH 2S +H 2O −→−H 2S +CH 3C NH 2O 的速率定律为-d[TA d ]t =k [H +][TA],若在25℃的TA 和H +浓度均为0.10mol ·dm -3的溶液中加醋酸钠,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速率变慢,但k 保持不变B 、反应速率和k 都变小C 、反应速率增加,但k 保持不变D 、反应速率和k 都增加14、在下列元素的原子中,第一电离能最低的是A 、Be B 、B C 、C D 、N 15、下列各组元素中,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A 、K >Na >Li B 、O >Cl >H C 、As >P >H D 、三组都对16、下列分子中,具有配位键的是A 、CO B 、CO 2C 、NH 3D 、H 2O密封线教研室主任教务处验收人考试时间总主考专业年级学号姓名17、氯苯的偶极矩是1.73D ,预计对二氯苯的偶极矩应当是A 、4.36D B 、1.73D C 、0D 、1.00D 18、下列分子中相邻共价键的夹角最小的是A 、BF 3B 、CCl 4C 、NH 3D 、H 2O 19、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键和共价键相比,作用范围更大B 、所有高熔点物质都是离子型的C 、离子型固体的饱和水溶液都是导电性极其良好的D 、阴离子总是比阳离子大20、按分子轨道理论,O 2、-2O 、+2O 的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O 2>+2O >-22O B 、+2O >O 2>-22O C 、-22O >O 2>+2O D 、+2O >-22O >O 2二、填空(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20℃时纯水的蒸气压为2338Pa 。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24章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剖析

裂变材料的质量的需要小于临界质量。使用时将两块 合并成一块。
核聚变:较轻原子核聚合为较重的原子核并放出巨大 能量的过程称为。
氢弹
利用裂变爆炸所造成的极高温度,使内部的轻原子核 发生剧烈而不可控制的聚变反响。
因不受临界体积的限制,氢弹的爆炸力可能比原子弹 大千百倍。
2 人造元素的合成
具有 2、8、20、28、50、82 个质子和 2、8、20、 28、50、82、126 个中子的核稳定。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第 24章镧系元素和锕系
元素剖析
15 种镧系元素 ( 用 Ln 表示 ), 加上钪 ( Sc ) 和钇 ( Y ),共 17 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用 RE 表示 。
La Ce Pr Nd Pm Sm Eu 鑭 铈镨釹 鉕 钐铕 称为铈组稀土或轻稀土。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Sc Y 钆 铽 镝 钬 铒 铥 镱 镥钪钇 称为钇组稀土或重稀土
稀土材料的“上转换〞功能在日常生活与军事上得 到应用。
24 - 1 - 2 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1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3价氧化态
2 Ln + 3 O2
Ln2O3 ( Ce、Pr、Tb 除外 )
Ln2O3 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经过灼烧仍溶于强酸, 与 Al2O3 不同。
Ln3+ + OH
Ln(OH)3
难溶于水、稀酸,可将镧系金属离子与其它金属别 离。
向硝酸盐或氯化物的溶液中加 6 mol ·dm3 硝酸和草 酸,可得到草酸盐沉淀。
3 配位化合物
镧系元素生成配合物的能力小于过渡元素,但大于碱 土金属,
Ln3+ 离子与配体之间的相互结合以静电作用为主, 配位数一般较大。
无机化学的新进展

无机化学的新进展一、简介无机化学是研究在无机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现象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无机化学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众多新的理论和应用。
本文将从无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催化剂的研究、新型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和合成等方面,介绍无机化学的新进展。
二、无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无机材料在生物医学、电子器件、催化剂、环境治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近年来,人们对无机材料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纳米材料和多孔材料方面。
1. 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具有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无机化学中,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在催化、传感、储能等方面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
例如,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可用于催化反应和传感器制备。
此外,气体敏感纳米材料在气体传感和储能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 多孔材料多孔材料是由具有可重复的孔道结构的无机物或有机物组成的材料。
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容和高孔隙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储能、催化剂等领域。
近年来,无机多孔材料如金属有机框架、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等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高效吸附分离性能,还可用于制备高性能催化剂和电子器件。
三、催化剂的研究催化剂在化学合成、环境治理、能源转化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设计新颖的催化剂结构和合成方法,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是无机化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1. 单原子催化剂单原子催化剂是指将单个金属原子分散地负载在载体上,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传统的催化剂存在金属集中堆积和晶面同质缺陷等问题,而单原子催化剂能够克服这些问题,为化学反应提供了高效的催化性能。
通过无机化学手段合成和调控单原子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并研究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机理,已成为无机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2. 金属有机框架催化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组成的晶体材料。
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道结构和丰富的活性位点,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
《无机化学》教学大纲

本科课程大纲课程名称英文名称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先修课程080027 开课学期学科类通修课程无无机化学〔一〕Inorganic ChemistryⅠ第一学期学分/周学时3/4选用教材 1.《无机化学》〔上册〕〔第 2 版〕宋天佑,程鹏,王杏乔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编,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2 年9 月第2 版。
2.《General Chemistry Principles and Modern Application》第 8版, Ralph H. Petrucci,William S. Harwood,F.Geoffrey Herring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
主要参考书 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其次版〕史启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根底化学》〔上〕〔其次版〕朱欲贞、顾达、黑恩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其次版〕,徐家宁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根底课之一。
通过无机化学学习,使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大学化学的学习方法,培育自主学习力量、抽象思维和创性思维的力量,并为后续课程供给必要的理论根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争辩,理解和把握原子构造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构型、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复原反响的特点和根本规律。
二、教学根本要求1.初步了解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响速率的根底学问和根本原理。
2.初步把握原子核外电子构型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理论、共价小分子构型推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运用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氧化复原平衡的一些根本概念、原理进展相关计算。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章或节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绪论第一章化学热力学初步1.1热力学根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肯定律。
1.2热化学:化学反响的热效应;恒容反响热Q和恒压反响热ρ1Q ;焓与反响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响焓5ν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响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响焓、由键能估算反响焓。
(word完整版)《无机化学》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无机化学》英文名称:《Inorganic Chemistr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90学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药学、药剂专业学生.三、课程性质地位无机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优秀医药学人才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掌握了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重要元素的化学基础知识,注重化学与医药学的交叉与结合,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路。
四、课程基本理念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本着为学员终身学习奠基的思想,强调“重基础、重能力、重素质”的原则,着重介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根据《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在总结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具体明确的阐述。
《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包括理论课、实验课.理论课的安排6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理论课采用大班课教学,辅以多媒体电教手段,以教员讲授为主。
教学中灵活运用启发式、问题式、讨论式教学,增强教学互动,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验课采用小班课教学,以学员亲自动手操作为主,实验课教员只做必要的讲解、示范和提示,全面培养学员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逐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为了尽可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学员对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评价学员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课程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实验考核相结合,将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本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依据,二者按20~30%、70~80%的比例构成本课程的综合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2Ru(CO)12+CO
编辑ppt
11
2. 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1)可与碱作用生成含氢羰基配合阴离子
Fe(CO)5+3NaOH
Na[HFe(CO)4]+Na2CO3
+H2O
(2)与酸作用生成羰基氢化物
Na[Co(CO)4]+H+
H[Co(CO)4]+Na+
(3)与X2、NO的取代反应
Fe2(CO)9+4NO
编辑ppt
14
N2分子可以以端基、侧基和桥基形式同金属配合 ,下面给出的是端基和侧基配位的情况。如果作为 桥基配位则在图的右面再加上一个金属原子的 d 轨 道即可。
编辑ppt
15
与金属羰基配合物的情况相似,在N2分子与金属 以-键配位后,由于形成键时,N≡N之间的成键
电子密度减小,而在形成反馈键时,N2分子的反键 轨道中又加入了电子,这意味着降低了N2的键级(键级 =(成键电子-反键电子)/2)。键级减小,键长增加。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双氮配合物中N2分子的伸缩振动 频率一般比自由氮分子小100-300cm-1,最多者可达
600cm-1。这表明,双氮配合物中的N2分子得到了一 定程度的活化。而N2分子的活化是N2分子进一步还原 到NH3的先决条件。因此,可以说,N2分子的活化为 人们从空气中直接固氮打开了一扇大门,而这正是人
2Fe(CO)2(NO)2 + 6CO
(4)氧化还原反应
Mn2(CO)10 +Br2
2Mn(CO)5Br
编辑ppt
12
3. 类羰基配体的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 N2、NO+、CN-等双原分子或基团是CO分子的
等电子体。因此他们与过渡金属配位时与CO的情形十 分相似,同样是既可作为 给予体,又可作为 接受 体。
由于Fe、Co、Ni的相似性,他们常常共存。但是 由于金属Co与金属Ni同CO的作用条件不同(Co和Fe必 须在高压下才能与CO化合,Ni在常温常压就可作用) 从而利用上述反应就可分离Ni和Co,以制取高纯度的 Ni。
编辑ppt
6
1891年, Mond还发现CO在493 K和2×107 Pa压力 下 通 过 还 原 Fe 粉 也 能 比 较 容 易 地 制 得 五 羰 基 合 铁 Fe(CO)5。
们长久以来所梦寐以求的编目辑p标pt 。
16
下面是N2 配合物的一个实例:
镍锂双核端基、侧基N2 配合物
10
(3) 通过热分解或光照分解, 可制得某些多核羰基化
合物。如: 3 Os(CO)5
△ Os3(CO)12+3CO
2 Fe(CO)5 UV,汽油 Fe2(CO)9+CO Co2(CO)6 320K Co4(CO)12
(4) 两种金属的羰基化合物相互作用,可以制得异 核羰基配合物。如:
3Fe(CO)5 +Ru2(CO)12 380K FeRu2(CO)12
编辑ppt
3
25-1-1 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分类
编辑ppt
4
25-1-2 过渡金属羰基化合物 金属羰基配合物是由过渡金属与配位体CO所形成
的一类配合物。这类配合物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 际应用上,在近代无机化学中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金属羰基配位物有三个特点,即
①金属与CO之间的化学键很强。如在Ni(CO)4中,Ni -C键能为147 kJ·mol-1,这个键能值差不多与I-I 键能(150 kJ·mol-1)和C-O单键键能(142 kJ·mol-1) 值相差不多。
第二十五章
无机化学新兴领域简介
编辑ppt
1
§25 —1 有机金属化学 §25 —2 金属原子簇化学 §25 —3 非金属原子簇化学 §25 —4 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25 —5 无机固体化学
编辑ppt
2
有机金属化学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 叠的一门分支课程,主要讲述含金属离子的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等各种问题。 其中的化学反应,包含了许多催化性质的反 应以及跟金属配位有关的化学反应,甚至有 些是运用在于医药上,如用于治疗糖尿病的 含钒的配合物。
Fe + 5CO 493K, 20MPa Fe(CO)5 继羰基Ni及羰基 Fe 被发现之后又陆续制得了许 多其他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其中一些实例示于下页 表中: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
(1)金属粉末与CO直接作用
如四羰基合镍、五羰基合铁的合成。金属粉末必
须是新鲜还原出来的处于非常活化的状态才行。 Ni+4CO 常温常压Ni(CO)4(m.p.-25℃) △ Ni+4CO
分子N2配合物 分子N2与过渡金属生成配合物时的成键情况也与
CO相似,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3g进入过渡金属的空 轨道,形成配键;同时过渡金属的非键d 电子进入N2 分子的反键1g空轨道,形成反馈键,从而构成- 协同配位的结构。
编辑ppt
13
然而同 CO相比,N2 最高占有轨道的能量比 CO 低,所以 N2是一个较差的 电子给予体,它给出电子 形成 配键的能力远比CO弱; 另一方面,N2分子的最 低未占据空轨道的能量又比CO的高, 所以N2接受金属 d电子形成反馈 键的能力也不如 CO强。因此,N2分 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比金属羰基化合物差,生成的N2分 子配合物的数量也远比羰基化合物少。
(2)还原和羰基化作用
还原剂可用Na、Al、Mg、三烷基铝、CO本身以
及CO+H2等。如: 2CoCO3+6CO+4H2 420K,30MPa Co2(CO)8 +4H2O
CrC13+6CO+A1 A1C13,苯 Cr(CO)6+A1C13
OsO4+9CO
420K,25MPa
编辑ppt
Os(CO)5+4CO2
②在这类配合物中, 中心原子总是呈现较低的氧化态 (通常为O,有时也呈较低的正氧化态或负氧化态)。 氧化态低使电子占满d-MO, 从而使M→L的电子 转移成为可能。
③大多数配合物都服从有编效辑pp原t 子序数(EAN)规则。5
最早发现的羰基化合物是Ni(CO)4,它是在1890年被 Mond发现的。将CO通过还原镍丝,然后再燃烧,就 发出绿色的光亮火焰(纯净的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 ,若使这个气体冷却,则得到一种无色的液体。若加 热这种气体,则分解出Ni和CO,其反应如下: Ni+4CO常温常压Ni(CO)4(m.p.-25℃) △ Ni+4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