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增塑体系
ACM橡胶简单介绍

丙烯酸酯橡胶简介以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经共聚而成的一种合成橡胶,具有耐高温、耐油、抗臭氧和耐紫外线辐照等特殊性能,是一种耐热、耐油的特种橡胶。
主要用作汽车和机车的各种耐热耐油密封圈、衬垫和油封。
丙烯酸酯橡胶发展历史1912年,德国人O.勒姆首次研究了聚丙烯酸酯的硫化。
1944年,美国的C.H.费希尔等开发了丙烯酸乙酯与2-氯乙基乙烯基醚共聚橡胶。
1948年,GOODREACH公司将该产品工业化。
1952年,美国单体公司开始生产丙烯酸丁酯与丙烯腈共聚的丙烯酸酯橡胶。
1955年,日本东亚合成化学也生产了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橡胶。
1975年美国杜邦公司开发成功丙烯酸酯与α-烯烃共聚的橡胶,其典型代表是丙烯酸乙酯-乙烯无规共聚物和其后的丙烯酸乙酯-乙烯交替共聚橡胶。
这就是AEM橡胶。
丙烯酸酯橡胶的合成路线一类是乳液聚合,其主要品种有丙烯酸丁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第三单体(如氯代醋酸乙烯酯等)三元共聚物,如高温胶和低温胶等,有良好的耐热、耐油性,但强度低(拉伸强度约10 MPa)、低温性能差(玻璃化温度Tg为-15~-28℃)。
这类高分子聚合物我们称之为聚丙烯酸橡胶-即大家非常熟悉的ACM橡胶。
另一类是溶液聚合。
丙烯酸酯与α-烯烃的溶液聚合橡胶,产品强度高、低温性能好(Tg为-38℃)。
这类烯聚合物的主要代表产品有美国杜邦化学的乙烯-丙烯酸酯橡胶即AEM。
丙烯酸酯橡胶的生产方法乳液法。
采用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混合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烷氧基聚环氧乙烷),在水介质中将丙烯酸酯(包括乙酯和丁酯)或丙烯腈等乳化,并用水溶性引发剂引发聚合。
胶乳经凝聚、洗涤、干燥等工序即得干胶。
生胶的特性粘数[η]为4~6。
溶液法。
以卤代烃(如二氯甲烷)作溶剂,偶氮化合物作引发剂,以路易斯酸作络合剂,在约1MPa下使丙烯酸酯与α-烯烃(如乙烯)进行交替共聚,胶液经凝聚、回收溶剂后,即得交替共聚橡胶。
若采用过氧化物如过氧化三甲基醋酸叔丁酯作引发剂,在约180MPa的高压下使丙烯酸乙酯与乙烯共聚,则所得橡胶为无规共聚物。
弹性体加工工艺及配方复习资料

1.配方设计的程序是什么?(1)制品性能和使用条件的分析;(2)加工性能和制造工艺的分析;(3)确定胶料的技术要求;(4)性能研究配方制订;(5)进行试验并选取最佳配方;(6)复试和扩大中试;(7)确定生产配方。
2.掌握橡胶配方五大体系的基本内容。
(1)生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了胶料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产品的成本。
(2)硫化体系:使橡胶大分子发生化学交联。
(3)填充补强体系:提供胶料的强度和降低成本。
(4)防老体系:提高胶料的耐老化性能(耐臭氧、耐热、耐疲劳)。
(5)软化增塑体系:改善胶料的加工性能,降低成本,提高硫化胶料的耐寒性。
3.掌握常见橡胶的分子结构、极性、结晶等与性能特点。
(1)天然橡胶NR1)分子结构a.顺式加成(97%)的异戊二烯均聚物2)极性:非极性橡胶3)结晶:易拉伸结晶4)性能特点:a.非胶组分使天然橡胶形成超分子结构,易拉伸结晶使拉伸强度提升;b.NR是一种结晶性橡胶,可拉伸结晶,且NR具有较高的分子量;c.NR的撕裂强度也很高;d.回弹性高,滞后损失小,生热低,良好的耐疲劳性;e.NR具有较高的耐磨性;f.混炼胶黏合性强,生胶强度高,挺性好;g.耐热性不高,常期使用温度低于90℃;性能不高(主链上存在大量的不饱和双键);h.耐老化,耐O3i.耐燃料油性差(非极性橡胶与烃类油相容性高)。
(2)丁苯橡胶SBR1)分子结构a.较大侧基:乙烯基和苯基2)极性:非极性橡胶3)结晶:非结晶性橡胶,必须使用增强填料补强,补强后强度能达到NR纯硫化胶水平4)性能特点:a.耐磨性好,耐寒性差,内耗大,生热高,弹性较低;b.耐热氧老化特性优于NR,硫化速度较NR慢,SBR的使用上限温度比NR高;c.SBR的耐溶剂性能以及电绝缘性能与NR相似;d.SSBR比ESBR的弹性好,滚动阻力低,抓着力高;e.加工性能比NR稍差,尤其是SSBR包辊性差,自粘互粘性差。
(3)顺丁橡胶BR1)分子结构a.顺1,4结构达到95%~98%的丁二烯橡胶被称为顺丁橡胶2)极性:非极性橡胶3)结晶:顺式结晶能力较差,反式常温结晶4)性能特点:a.顺式a)高弹性、耐寒性好、耐磨耗、耐动态疲劳、动态内耗生热低;b)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低;抗湿滑性不良;加工性能不好、生胶会因自重而发生冷流;c)顺丁胶很少单独使用,经常与其它通用橡胶并用,主要用于轮胎。
第五章 软化增塑剂

§5-7 合成酯类增塑剂
§5-8 橡胶塑解剂(塑炼部分详述)
§5-1 概述
1.软化增塑方法
2.增塑目的
3.软化增塑剂定义 4.增塑剂应具备的条件 5.增塑剂分类
§5-1 概 述
1.软化增塑 软化:由硬转软的变化,强调是物性的变化 增塑:增加塑性的过程,强调是工艺性的变化
本质上:分子间作用力下降(分子量下降、分子间距增加、分子的刚性下降或分子的柔顺增加)。
来源 植物油和动物油 品种 脂肪酸(硬脂酸,蓖麻酸,月桂酸),油膏(黑油膏,白油膏) 1.油膏 品种:黑油膏-不饱和植物油(亚麻油,菜籽油)与硫黄在160-170℃加 热下制得,略带有弹性的黑褐色固体 略有污染性 白油膏-与一氯化硫共而得到的白色松散固体 不污染 特性:a.显著改善工艺性能(促使填充剂在胶料中的分散,胶料表面光滑, 收缩率小,挺性大,有助于压延,压出和注压操作)
§5-1 概述
5.软化增塑剂分类 软化剂:天然的,非极性橡胶,如凡士林,石蜡,松焦油,古马隆等 增塑剂:合成的,极性橡胶或树脂,如DOP,DBP等
⑴按来源分
石油系,煤焦油系,松油系,脂肪油系,合成系,液体聚合物 矿物质系、动植物系、合成系 ⑵按用量分
操作油:加工时加入,工艺性
填充油:合成时加入,经济性 ⑶按粘着性 增粘型 如古马隆,松焦油,松香,沥青等 润滑型 如凡士林,石蜡,机油等 ⑷作用方式 物理增塑剂 化学增塑剂(塑解剂)
b.减少喷硫
c.耐老化(耐日光,耐臭氧),电绝缘性能好 d.用量多时,迟延硫化,不耐老化
e.易皂化,不能用于耐碱,耐油制品中
黑油膏
白油膏
§6-6 脂肪油系软化剂
2.硬脂酸 来源: 动物固体脂肪以高压水解,用酸碱水洗,再经处理而制得 性状: 白色或微黄色颗粒状或块状物质,稍有脂肪味 特性:a.与橡胶具有较好相溶性(但IIR除外) b.润滑性(有助于分散,防止粘辊) c.硫化活性剂
橡胶基本知识

橡胶是一种材料,它在大的形变下能迅速而有力恢复其形变,能够改性;橡胶的弹性模量非常小,并具有相当好的耐气透性以及耐各种化学介质和电绝缘的性能,它可以和多种材料物质并用、共混、复合由此进行改性,以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
橡胶的配合的主要包括五大体系,分别是生胶、硫化体系、防护体系、软化增塑体系和补强体系。
一、生胶生胶是高弹性高聚物材料,作为橡胶的母体材料或称为基体材料。
按制取来源与方法分可以分成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其中合成橡胶按照应用范围与用途分又可以分成通用橡胶、半通用橡胶、专用合成橡胶和特种橡胶。
1、天然橡胶主要应用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等多数橡胶制品,是应用最广的橡胶。
2、丁苯橡胶大部分的丁苯橡胶用于轮胎工业。
其他产品有汽车零件、工业制品、电线电缆包皮、胶管胶带和鞋类等。
3、氯丁橡胶氯丁橡胶可用来制造轮胎胎侧、耐热阻燃运输带、耐油及耐化学腐蚀的胶管、容器衬里、垫圈、胶辊、汽车和拖拉机配件、门窗密封胶条、止水带等。
4、丁腈橡胶丁腈橡胶有良好的耐油性有可以保持较好的橡胶特性,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耐油制品如油封、输油胶管、化工容器衬里、油箱、印刷胶辊、耐油手套、耐油减震器等;由于丁腈橡胶具有半导性,所以可用于余姚导出静电,以免引起火灾的地方,如纺织皮辊、皮圈、阻燃运输带等。
5、乙丙橡胶主要应用于要求耐老化、耐水、耐腐蚀、电气绝缘几个领域,如用于密封垫圈、屋顶单层防水卷材、桥梁减震器、高低压电缆绝缘层、汽车玻璃密封条、轮胎胎侧等。
6、丁基橡胶丁基胶具有突出的气密性和耐热性,主要用于充气轮胎的内侧和无内胎轮胎的气密层,有极好的耐化学药品腐蚀性能可用于化工耐腐蚀容器衬里等。
二、硫化体系硫化体系包括硫化剂、促进剂、活性剂、防焦剂;为橡胶大分子进行化学反应使橡胶油线性大分子交联成空间网状结构。
1、硫化体系一般有硫磺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硫载体硫化体系;2、促进剂是能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化剂用量,提高和改善硫化胶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的化学物质。
橡胶硬度配方估算及调整

橡胶硬度配方估算及调整
橡胶硬度是衡量橡胶材料刚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橡胶材料在受力后抵抗形变的能力。
在橡胶制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硬度是一个需要严格控制的物理性能指标。
为了估算和调整橡胶硬度,可以采用以下配方:
1. 生胶体系:选择适当的胶种和配方比例,可以调节橡胶的硬度。
例如,增加高苯乙烯、PVC/NBR合金的用量可以提高硬度。
2. 硫化促进体系:通过增加硫化剂的用量,可以提高交链密度,从而提高硬度。
例如,在生产再生橡胶制品时,加入相应硫磺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橡胶制品硬度。
3. 补强填充体系:添加炭黑作为填充剂,可以显著影响橡胶制品的硬度。
通过更换炭黑品种或添加胶粉,可以在保持含胶率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增加硬度。
4. 增塑软化体系:调整橡胶油用量,可以改变橡胶制品的软化效果,从而提高硬度。
请注意,以上配方估算及调整方法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温度、压力、时间等。
同时,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配方调整,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氯丁橡胶的合成工艺综述

氯丁橡胶的合成工艺综述【摘要】由氯丁橡胶聚合而生产的合成橡胶,被广泛应用于用于抗风化产品、粘胶鞋底、涂料和火箭燃料。
本文主要介绍氯丁橡胶的合成工艺。
现生产的氯丁橡胶的种类很多,由于聚合条纸所用调节剂和稳定剂的用量和性屁共聚单体的配比和性质以及共聚物的组成不同,生产的故丁胶在贮存稳定性、结晶能力、制造着色橡胶的可能性、粘度和工艺性能等方面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氯丁橡胶;填充剂;填充体系;聚合氯丁橡胶(cr),英文全称:chloroprene rubber,又称氯丁二烯橡胶,是氯丁二烯(即2-氯-1,3-丁二烯)为主要原料进行α-聚合生成的弹性体。
它由杜邦公司的华莱士·卡罗瑟斯于1930年4月17日首先制得,杜邦于1931年11月公开宣布已经发明氯丁橡胶,并于1937年正式推向市场,使氯丁橡胶成为第一个实行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橡胶品种。
外观为乳白色、米黄色或浅棕色的片状或块状物,密度1.23-1.25g/cm3,玻璃化温度?40-50°c,碎化点?35°c,软化点约80°c,230-260°c下分解。
氯丁橡胶[1]溶解度参数占δ=9.2~9.41。
溶于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三钒乙烯,微溶于丙酮、甲乙酮、醋酸乙酯、环己烷,不溶于正己烷、溶剂汽油,但可溶于由适当比例的良溶剂和不良溶剂及非溶剂或不良溶剂和非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在植物油和矿物油中溶胀而不溶解。
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油,耐热,耐燃,耐日光,耐臭氧,耐酸碱,耐化学试剂。
缺点是耐寒性和贮存稳定性较差。
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伸长率和可逆的结晶性,粘接性好。
耐老化、耐热。
耐油、耐化学腐蚀性优异。
耐候性和耐臭氧老化仅次于乙丙橡胶和丁基橡胶。
耐热性与丁腈橡胶相当,分解温度230~260℃,短期可耐120~150℃,在80~100℃可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阻燃性。
耐油性仅次于丁腈橡胶。
耐无机酸、碱腐蚀性良好。
第五章 增塑体系

(1)邻苯二甲酸酯类
COOR COOR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
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DIDP) (2)脂肪二元酸酯类 已二酸二辛酯(DOA) 壬二酸二辛酯(DOZ) DOZ 癸二酸二丁酯(DBS) 癸二酸二辛酯(DOS) (3)磷酸酯类 磷酸三甲苯酯(TCP) 磷酸三辛酯(TOP)
橡胶工程教研室
化学增塑剂
按 来 源 分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求
增塑效果好,用量少,吸收速度快; 与橡胶的相容性好,挥发性小、不迁移; 耐寒性好,耐水、耐油、溶剂; 电绝缘性好,耐燃性好; 无色、无毒、无臭,价廉易得。
橡胶工程教研室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六、增塑剂的发展方向
低聚物:端基为乙酸酯基的聚丁二烯、 低聚物:端基为乙酸酯基的聚丁二烯、分 子量在10000以下的聚异戊二烯 以下的聚异戊二烯 子量在 苯乙烯低聚物、聚辛烯、 低 苯乙烯低聚物、聚辛烯、CR低 反应性增塑剂 聚物、氟蜡等。 聚物、氟蜡等。 齐聚物: 齐聚物:不饱和丙烯酸的齐聚酯 液体橡胶: 液体橡胶:液体丁腈
S .P. = 原聚合物的门尼粘度 − 充油聚合物的门尼粘度 原聚合物的门尼粘度
School of Polymer Science & Engineering
橡胶工程教研室
高 分 子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5.3 橡胶增塑剂
一、石油系增塑剂
气体 汽油 原油 常 压 蒸 馏 轻石脑油 重石脑油 轻柴油 重柴油 轻油馏分 重油馏分 脱 沥 青 溶 剂 精 制 芳香烃 油类 溶剂气提 蒸馏 高粘度芳香烃类 填充油 非芳香烃油类 脱蜡 环烷烃类加工油 脱色
橡胶的增塑体系---芳烃油

第五章橡胶的增塑体系 (1)§5.1 橡胶增塑剂及分类 (1)一.橡胶增塑剂的概念 (1)二.增塑剂的作用 (1)三.增塑剂的分类 (1)四.对增塑剂的要求 (1)§5.2 橡胶增塑原理及增塑效果表征 (2)一.橡胶增塑的方法 (2)二.增塑剂与橡胶的相容性 (2)三.增塑剂作用机理 (2)四.增塑剂增塑效果的表征 (3)§5.3 橡胶增塑剂 (3)一.石油系增塑剂 (3)二.煤焦油增塑剂 (5)三.松焦油系增塑剂 (5)四.脂肪油系增塑剂 (5)五.合成增塑剂 (5)§5.4 新型增塑剂 (7)第五章橡胶的增塑体系§5.1 橡胶增塑剂及分类一.橡胶增塑剂的概念增塑剂又称为软化剂,是指能够降低橡胶分子链间的作用力,改善加工工艺性能,并能提高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成本的一类低分子量化合物。
过去习惯上根据应用范围不同分为软化剂和增塑剂。
软化剂多来源于天然物质,常用于非极性橡胶;增塑剂多为合成产品,多用于极性合成橡胶和塑料中。
目前由于所起的作用相同,统称为增塑剂。
二.增塑剂的作用1.改善橡胶的加工工艺性能:通过降低分子间作用力,使粉末状配合剂更好地与生胶浸润并分散均匀,改善混炼工艺;通过增加胶料的可塑性、流动性、粘着性改善压延、压出、成型工艺。
2.改善橡胶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降低制品的硬度、定伸应力、提高硫化胶的弹性、耐寒性、降低生热等。
3.降低成本:价格低、耗能省。
三.增塑剂的分类1.根据作用机理分:物理增塑剂:增塑分子进入橡胶分子内,增大分子间距、减弱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链易滑动。
化学增塑剂:又称塑解剂,通过力化学作用,使橡胶大分子断链,增加可塑性。
大部分为芳香族硫酚的衍生物如2-萘硫酚、二甲苯基硫酚、五氯硫酚等。
2.按来源分:①石油系增塑剂②煤焦油系增塑剂③松油系增塑剂④脂肪油系增塑剂⑤合成增塑剂四.对增塑剂的要求增塑效果好,用量少,吸收速度快;与橡胶的相容性好,挥发性小、不迁移、耐寒性好,耐水、耐油、溶剂;电绝缘性好,耐燃性好,无色、无毒、无臭,价廉易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软化增塑剂的分类及 常用品种的性能
教研室: 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 Dabady 日 期: 2020/12/14
第二节 软化增塑剂的分类 及常用品种的性能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1、软化增塑剂的分类 2.1、石油系软化(增塑)剂 2.2、煤焦油系软化(增塑)剂 2.3、松油系软化(增塑)剂 2.4、脂肪油系软化(增塑)剂 2.5、酯类增塑剂 2.6、低聚物
性能
石蜡烃油与二烯类橡胶的混溶性一般,与极性橡胶的混溶性差, 与低不饱和的丁基、三元乙丙橡胶的混溶性好,有利于压出操 作,能改善硫化胶的生热、弹性和耐寒性能,不变色性和不污 染性好;
石蜡油
环烷烃油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概念 性能
把环烷烃的碳原子数为30~45%者称为环烷烃油; 介于石蜡烃油和芳香烃油之间;
煤焦油系
煤焦油、古马隆树脂 煤沥青、RX-80树脂
软化(增塑)剂
动植物油系
脂肪油系
脂肪酸:硬脂酸、油酸、蓖麻酸、月桂酸等 脂肪油:柿子油、亚麻仁油等植物油及植物油热炼的聚合油等 油膏:黑油膏、白油膏
松油系
松焦油、松香 萜烯树脂、妥尔油等
合成物系
酯类化合物
苯二甲酸二酯类:如DBP、DOP等 脂肪二元酸二酯类:如DOS等 脂肪酸酯类:油酸丁酯等 磷酸酯类:如TCP等 聚酯类
主要成分
主要是由芳香烃类、环烷烃类和链烷烃类三者构成的复杂化合物 和混合物,此外还含有链烯烃以及少量的氧、氮、硫等元素与烃 形成的各种杂环化合物或取代物;
使用性能
链烷烃油
环烷烃油
芳香烃油
链烷烃油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概念
通常,把链烷烃的碳原子数占整个油的总碳原子数的50%以上 者称为链烷烃油或石蜡烃油;
环烷烃油
芳香烃油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概念 性能
把芳香烃原子数在35%以上者称为芳香烃油;
芳香烃油与二烯烃类橡胶及CR、NBR等极性橡胶有较好的混 溶性,混炼加工性能好,能增加胶料粘性,并使硫化胶保持较 高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但有变色性和污染性;
合成锭子油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主要来源及成分
外观
由含烯烃的轻质石油馏分经AlCl3催化迭和而成;
淡黄色液体
物理性质
相对密度(20/4℃) 0.888~0.896,凝固点≤-45℃,恩式粘度(50 ℃ ) 2.05~2.26,闪点(开杯)>163 ℃ ;
同季节中使用; • 粘度低的油胶料可塑性大,硫化胶硬度较低,而弹性较高;
粘度高的油会使硫化的胶拉伸强度、扯断伸长率和生热增 大,耐热性较好。
油的类型
石蜡烃油
环烷烃油 教研室:橡芳胶香教烃研油室
表 5 | 3
成 分 , %
石蜡烃碳原子数(CP) 环烷烃碳原子数(CN) 芳香烃谈原子数(CA)
64~69 28~33 2~3
特性
Hale Waihona Puke (含饱和烃多的油品)除与IIR、EPDM等饱和度高的橡胶有较好的混溶 性外,与其他橡胶的混溶性都差,容易喷出,但有润滑作用,有助于压 出加工; 环烷烃与橡胶的混溶性较链烷烃要好,喷出倾向也小;
化学性质对SBR性能影响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组成
指标内容
初沸点: 能反映油的挥发性;
闪 点: 表示油中低沸点馏分的情况;
凝固点: 取决于油的分子量以及烃的种类和含量;
粘 度: 同上(凝固点);
苯胺点:
苯胺是极性化合物,测定苯胺点可知油的极性大小; 苯胺点越低,油中含芳香烃越多,越高,含烷烃越多;在此 基础上,分子量高的,苯胺点也提高;
苯胺点测定方法
系天然石油的润滑油馏分经脱蜡(酸碱处理),再经白土接触处理而得; 为含C16~C20的饱和烃类;
棕褐色油状液体
物理性质
相对密度0.91~0.93,恩式粘度(50℃)1.85~7.20,闪点(开杯)165~ 200 ℃ ;
使用性能
作软化(增塑)剂的机械油共有HJ-10、20、30、40、50五个牌号,号 数越高,粘度越大;为润滑性软化剂,工艺性能较好,不污染,特别使 用于BR中,一般用量5~15份,用量过多或质量变动时会喷出胶料表面, 附着力下降。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化学性质
是根据油品与不同浓度硫酸的反应产物在正戊烷中的溶解性为基础,将 油品的分成五中化学成分来表征,即沥青质、氮碱、第一亲酸物、第二 亲酸物和饱和烃;
影响
其化学性质直接影响到油品与橡胶的混溶性、硫化特性和制品的物理机 械性能;
第二亲酸物
是除去第一亲酸物后与发烟硫酸作用不溶于正戊烷的部分,它是一种低 不饱和度的烃类物质,碘值为5~12;
特性
与各种橡胶的混溶性良好; 没有污染; 不影响硫化;
饱和烃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饱和烃
是不与发烟硫酸作用的最稳定部分,为链烷烃和环烷烃的混合物;
1、软化增塑剂的分类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 橡胶工业中所用的软化增塑剂的品种很多,根据来源大致可分成: 矿物油系、动植物油系及合成物系等几大类,具体见下表:
矿物油系
石油系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芳香烃油、环烷烃油、石蜡烃油
主讲人:Dabady
机械油、高速机械油、锭子油、变压器油 重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石油树脂等日 期:2020/12/14
氮碱 特性
是除去沥青质后,用85%冷硫酸处理的不溶于正戊烷的含有吡啶、硫醇、 羧酸、醌等极性化合物,分子量比较大的树脂部分;为粘度高的暗褐色 粘性液体;
对胶料有软化、增粘效果; 对硫化有弱促进作用,硫化曲线平坦; 有污染性;
第一亲酸物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第一亲酸物
是除去氮碱后用97%冷硫酸处理的不溶于正戊烷的部分,它是不饱和度 较高的复杂的芳香族化合物,碘值为65~100;
特性
与橡胶的相容性好; 有效的软化(增塑)剂,适于充油用; 硫化时消耗硫磺的主要成分,因此迟延硫化; 含量在15%以下时没有污染;
第二亲酸物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松油系
松焦油、松香 萜烯树脂、妥尔油等
合成物系
酯类化合物
苯二甲酸二酯类:如DBP、DOP等 脂肪二元酸二酯类:如DOS等 脂肪酸酯类:油酸丁酯等 磷酸酯类:如TCP等 聚酯类
液体聚合物:如液体丁腈橡胶、液体聚丁二烯、液体聚异丁烯、 半固态氯丁、氟蜡等
主要成分与使用性能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使用性能
耐氧化,有较好的耐寒性及绝缘性,其他性能同机械油,主要用于绝 缘橡胶制品中,无污染。
凡士林
是在试管中加入5~10ml苯胺和等体积试料,然后从试管下部加热,直 至出现均匀透明溶液时的温度即为苯胺点。
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 初沸点低的油容易在胶料中形成汽泡; • 闪点低的油在胶料加工过程中能损失大量的易挥发物质; • 低凝固点的油能使胶料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并便于在不
好 很少 好~优越 无~很少 好 好 中等 高 中等
优良 无 不良 不良 尚可 尚可 高 最高 较高
化学性质与使用性能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石油系操作油的化学性质 沥青质
化学性质对SBR性能影响
氮碱 第一亲酸物 第二亲酸物 饱和烃
石油系操作油的化学性质
回弹性,%
67
70 69
69
69
71
石油系其他软化剂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机械油 合成锭子油 变压器油 凡士林
石蜡 沥青、矿质橡胶 重油
机械油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主要来源及成分
外观
物理性质与使用性能
主要物理性能指标 对硫化胶性能的影响 实例(表5-3)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主要物理性能指标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具体指标
主要有: 相对密度、初沸点、粘度、凝固点、闪点、苯胺点
使用性能
有较好的工艺性能和低温性能,不污染,适用于浅色制品。
变压器油
教研室:橡胶教研室 主讲人:Dabady 日 期:2020/12/14
主要来源及成分
由石油润滑油馏分经脱蜡,酸碱洗涤或用白土处理而得;
外观
浅黄色液体
物理性质
凝固点-25℃,恩式粘度>1.8,闪点(闭杯)135 > ℃ ;
作 油 的 一 般 和
与 橡 胶 的 混 溶 性
天然橡胶 丁苯橡胶 顺丁橡胶 丁基橡胶 氯丁橡胶 丁腈橡胶
性
好
好
优良
一般
好
优良
一般
好
优良
好
一般
尚可
差
差
好
差
差
一般
能
对 橡 胶 性 能 的 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