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合集下载

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教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士兵突击》(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小说的基础知识,体会小说三要素在文本中的作用;学习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情节刻画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理解、学习当代军人善良、执着、坚毅的宝贵品格,体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培养学生坚韧、执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中环境描写、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感悟当代军人善良、执着、坚毅的宝贵品格,体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坚韧、执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特别的在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实训和即将实习的工作岗位上养成这种意志品质的必要性。

三、课堂类型新授课、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课堂讨论法、情景导入法、视频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冲出亚马逊》后,你们了解到什么是军人吗你最喜欢影片中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不错,国际侦察兵的比赛是残酷的,只有军事素质过硬、意志品质坚强、懂得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战士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兰晓龙的小说《士兵突击》的选段中走进许三多的世界,走进特种兵选拔的竞争中,感受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

(一)作者简介兰晓龙(1973-)湖南邵阳人,1973年5月26日出生,编剧。

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

曾创作了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

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小说的基础知识,体会小说三要素在文本中的作用;学习欣赏小说的环境描写、情节刻画和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理解、学习当代军人善良、执着、坚毅的宝贵品格,体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培养学生坚韧、执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中环境描写、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感悟当代军人善良、执着、坚毅的宝贵品格,体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坚韧、执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特别的在现在的学习、生活和实训和即将实习的工作岗位上养成这种意志品质的必要性。

三、课堂类型新授课、理论课四、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课堂讨论法、情景导入法、视频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看过电影《冲出亚马逊》后,你们了解到什么是军人吗你最喜欢影片中的人物是谁,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

不错,国际侦察兵的比赛是残酷的,只有军事素质过硬、意志品质坚强、懂得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战士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兰晓龙的小说《士兵突击》的选段中走进许三多的世界,走进特种兵选拔的竞争中,感受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

(一)作者简介兰晓龙(1973-)湖南邵阳人,1973年5月26日出生,编剧。

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

曾创作了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

2005年,兰晓龙创作的话剧剧本《爱尔纳·突击》获老舍文学奖和曹禺戏剧奖,他以这个话剧和自己的另一部小说《士兵》为基础,创作了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剧本。

《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的主旨。

3.感悟当代军人善良、执着、坚毅的宝贵品格,体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讨论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2.感悟当代军人善良、执着、坚毅的宝贵品格,体会他们“不抛弃、不放弃”生死与共的战友情。

教学难点由人物形象的个性美而体现出的共性美。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法、课堂讨论法、鉴赏分析法教学课时:2节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在世,三种情感很重要——亲情、友情和爱情。

亲情是我们这一生都割舍不断的血缘缘分,因为“血浓于水”;而友情是我们行走于人世间不可或缺的东西,“朋友多了路好走”;爱情呢,是一种奢侈品,有人穷尽一生都不曾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因此,呵护亲情,珍惜友情,守望爱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幸福所在。

当然,除了这三种情感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情感,比如师生之情、同胞之情等等。

而六七年前,当大家还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的时候,也就是2006年,在中国甚至在周边国家都引起很大轰动的一部国产军事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大家还有印象吗?在你们模糊的记忆中,还记得剧中都有些谁呢?答:许三多、成才、钢七连连长高诚、三班班长史今、副班长伍六一、送许三多坦克模型的团长;五班的班长老马,整天要写小说的李梦,薛林,老魏,还有老A的元朗、吴哲、齐桓等等。

凡是看过《士兵突击》的人,相信他们都会记住六个字,这六个字是什么?答:不抛弃、不放弃——七连的连训。

战友之情,是一种特殊的友情。

今天就让我们这些整日坐在象牙塔里学习的同学们去体会一下,战友之情,在枪林弹雨、炮火纷飞的特种兵选拔竞争中,是如何通过人性体现出来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士兵突击(节选)兰晓龙(二)作者及作品简介兰晓龙,湖南邵阳人,1973年5月26日出生。

十九 士兵突击(节选)(教案)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十九 士兵突击(节选)(教案)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十九士兵突击(节选)(教案) -【中职专用】高中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小说《士兵突击》的作者和背景;(2)了解小说《士兵突击》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3)理解小说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军人精神的赞扬。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能力;(3)培养学生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小说《士兵突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和彰显爱国主义情感;(2)引导学生尊重军人,向军人学习,提高学生的爱军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中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军人精神的赞扬;2.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小说《士兵突击》的能力;2. 培养学生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情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讲授《士兵突击》的作者、背景、情节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小说。

2. 阅读法。

让学生阅读小说,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3. 分组讨论法。

指导学生围绕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组讨论。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第一课时:1.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士兵突击》的相关内容,并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

2. 讲授《士兵突击》的作者和背景(20分钟)介绍小说《士兵突击》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

3. 阅读小说(30分钟)让学生阅读小说《士兵突击》的相关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1. 分组讨论(30分钟)指导学生围绕小说中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组讨论。

2. 教师点评(20分钟)让每组学生介绍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对每组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1. 采用问答、演讲、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2. 通过每堂课的学习笔记、作业、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11、士兵突击》教案

《11、士兵突击》教案
不抛弃,不放弃!是指一种情感与精神。不抛弃,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都不抛弃自己的战友,要与战友生死与共,时刻成为一个团结的战斗集体,只有这样,才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才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不放弃,就是在任何艰难卓绝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的作战任务,一定要克服任何困难,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士兵突击》就是以战友之情贯穿始终,以极纯朴的语言、极平淡的细节一一刻画出士兵之间那股血浓于水的战友深情。
2、《士兵突击》是反映现代我军军旅生活的作品,有同名小说、电视剧、话剧。作者兰晓龙为了写好该部小说,深入装甲部队,潜心创作,用了近四年时间的雕琢,被读者一致认为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当代军事题材的好作品。
电视剧《士兵突击》导演康红雷,主演王宝强、张译、段奕宏、张国强等,在这些主要演员中,没有大红大紫的明星,而且剧中没有感情纠葛,因此也就没有一个女主角。这部剧拍摄之初,制片人张谦就与全国闻名的某大电视台洽谈,希望其购买转播权,但是对方因为担心不能吸引观众而不敢播出,制片人想把这部戏卖给大电视台的希望破灭了。于是在拍摄完成后,他们就开始自己推销,但是,各电视台一看该剧一没有大腕,二没有爱情,三没有美女,怕没人看,谁都不敢买。相持间,终于有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陕西电视台,播出时,估计不大受欢迎,就把它放在了非黄金时间段,没想到,收视率逐渐上升,观众反应不错。于是,上海东方卫视也尝试着买来,安排在晚上10:00以后播放,可就是在这个时间段,收视率也是一路飙升,观众众口一词夸赞这部电视剧。与此同时,许多网友在网上观看,人们口口相传,使该剧在网上迅速走红,许多网友在网上成立网站、贴吧,管自己叫“突迷”,至2007年建军节,北京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士兵突击》,当晚收视率接近3.0,此后节节攀升。同一天,河北、河南、四川三家卫视同步播出《士兵突击》。又刷新了北京电视台的收视率,9月中旬起,吉林、广西、云南、浙江等卫视也开始陆续加入抢播《士兵突击》的热潮。到2007下半年,《士兵突击》突击成功,红遍大江南北。剧中人物深入人心,经典台词随处可见,各种奖项纷至沓来。访谈节目数不胜数。当初拒绝《士兵突击》的那家大电视台后悔不迭,扛了半年,终于在2008年初也播放了《士兵突击》。《士兵突击》在中国普通观众中自下而上引起轰动,这是2007年中国电视剧的一个独特现象。它的火爆出人预料,《士兵突击》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士兵突击节选教案

士兵突击节选教案

士兵突击节选教案教案节选:教学目标:1. 了解《士兵突击》这部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理解小说中所描绘的军队文化和士兵生活。

3. 掌握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和主要内容。

4. 培养学生对军人奉献精神和忠诚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士兵突击》小说的电子或纸质版。

2.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3. 针对小说的问题和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 向学生简要介绍《士兵突击》这部小说,包括作者、发表时间和故事背景等。

-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对军队的印象和了解,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分析主要人物:- 在PPT或黑板上列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角色和性格特点。

-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给每个角色添加一个形象标签,并解释原因。

3. 探究军队文化:- 引导学生回顾小说中描绘的军队文化,包括训练、纪律、团队合作等方面。

-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文化对士兵的影响和意义,并展开讨论。

4. 分析关键情节:- 指导学生重新阅读小说的节选部分,重点关注关键情节和转折点。

-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关键情节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情节设定、人物反应和情感表达等。

5. 总结主要内容:-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依次介绍他们分析的关键情节,并在黑板上整理出小说的主要内容要点。

- 学生讨论和纠正,最终形成一个共识性的主要内容总结。

6. 思考和延伸:- 讨论小说中士兵们的奉献精神和忠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阅读和思考,撰写对小说内容的个人见解。

教学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问题解答和学生发言。

2. 对学生的小组分析和主要内容总结给予评价和反馈。

3. 收集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学生进行书面反馈或口头表达。

《士兵突击》教案

《士兵突击》教案

三单元第十一课士兵突击(节选)兰晓龙一、授课时间:二、复习提问: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2、林黛玉的形象关键词?三、课题:《士兵突击》(节选)四、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让学生深刻领悟坚韧、执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2、知识目标:在整体感知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

3、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主旨和人物形象。

五、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文中语言、肖像、动作描写的作用,体会文章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六、教学难点:由人物形象的个性美而体现的共性美。

七、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讲解法、八、新课引入:在影视剧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竞争都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常常看到在竞争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朋友、甚至出卖亲人的故事。

而竞争,真的是要斗个你死我活吗?那我们又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士兵突击》选段,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

请同学们打开书,走进许三多的世界,走进特种兵选拔的竞争中。

九、新课讲授(一)作者生平内容简介(由指定搜集此资料的小组派代表讲述,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兰晓龙,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

曾创作了话剧《红星照耀中国》,电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长》、《士兵突击》。

经过部队的磨练和深入生活,兰晓龙倾心而作的《爱尔纳·突击》在2002年获得全军新剧展演编剧一等奖。

2005年2月话剧《爱尔纳·突击》获得老舍文学奖、曹禺戏剧奖。

该话剧讲述了一个普通农家子弟许三多成为军营中的优秀侦察并的故事。

由战友话剧在全国各地演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4年《士兵》出版,这是《士兵突击》一书的原著。

(二)内容简介。

讲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兵。

因为他的笨,让全连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的执着,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ppt课件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ppt课件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 B:在发现已经有一个胜利者后,面对着仅剩的 两个名额,许三多和成才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许三多依旧不管不顾,继续背着受伤的伍六一。 而成才丢下了战友,独自奔向目的地。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在仅剩最后一个名额时,许三多 是否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呢?
• 点拨:成才到达终点后,比赛所谓的胜利者只有 一个了。此时许三多不管后来者已超过了自己, 不管背上的伍六一连吼带骂,也不管触手可及的 胜利,他依旧背着自己的同伴,一步一步艰难地 朝终点走着。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3
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比赛?
这次比赛是为A大队选 拔特种兵而进行的野外生 存作战竞赛,A是第一的意 思。能进入该部队 ,对每 一位战士来说都是一种荣 誉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 情节在小说中表现为一系列事件,它是人 物性格发展的纽带。
• 到此处,徐三多和成才这两个人物形象已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了。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人物形象
同是下榕树的老乡, 同是七连的兵, 共同的目标是——同为“老A”。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人物描写
小说人物形象饱满,都极具个性特色:独特的语言描写、生 动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以及个性化的动作描写。
《士兵突击(节选)》上课实用
作者简介
兰晓龙,湖南邵阳人,1973年 5月26日出生。1997年毕业于中央 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 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曾创 作了话剧《爱尔纳·突击》,电 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 长》、《士兵突击》、《我的团 长我的团》、《生死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节发展包括: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
围绕特种兵争夺名额数量的变化,划分小说情节。
2-发展(5个抢二个名额) (4—25段)伍六一脚踝受 伤,三个人互相扶持,朝最 后集结地前进。
4-结局(面对结局,几 个士兵的表现)(40— 42段)面对最后结局, 三个普通士兵各自不同 的收获。
3
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比赛?
这次比赛是为A大队选 拔特种兵而进行的野外生 存作战竞赛,A是第一的意 思。能进入该部队 ,对每 一位战士来说都是一种荣 誉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历程的重要载体。 情节在小说中表现为一系列事件,它是人 物性格发展的纽带。
成 才
伍六一
品读思考,在文中表现伍六一的情绪变化的词语 中蕴含着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沮丧而又愤怒——愤怒了——又愤 怒了——他又开始愤怒地吼了起来 ——声音里有了哭声——伍六一已 经哭了——伍六一笑得像个大男孩 一样
沮丧而又愤怒——愤怒了——又 愤怒了——他又开始愤怒地吼了 起来
• 伍六一的愤怒中有对自己受伤无缘进 入特种兵的痛心和懊丧,有因为受伤 而拖累战友的苦恼与痛苦,也有对许 三多不惜放弃机会而执拗的坚持帮他 的担忧与无奈。
“龟儿子”
“ 兵 王 ” “尖子兵”
“孬兵”
读一读,理清思路
1
许三多
课文节选部分的人物有哪些?




伍六一
作为竞争对手的已是强弩之末的仨战士
略 写
读一读,理清思路
2
节选故事的背景是 什么?
A大队特种兵选拔赛, 参赛士兵经过两天三夜没 吃没喝的打拼,到达最后 冲刺 。选文的情节(核心 内容) 可概括为争夺特种 兵名额 。
在仅剩最后一个名额时,许三多 是否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呢?
• 点拨:成才到达终点后,比赛所谓的胜利 者只有一个了。此时许三多不管后来者已 超过了自己,不管背上的伍六一连吼带骂 ,也不管触手可及的胜利,他依旧背着自 己的同伴,一步一步艰难地朝终点走着。
许三多和伍六一最终有没有到达 终点,获得最后的名额?
• 在比赛的最后关头,伍六一的脚不幸受伤, 寸步难行。于是,是抛下战友,争取时间, 保存体力,还是共同进退,相互协作,这个 问题摆在了许三多和成才的面前。那么,许 三多和成才是如何做的?找出此处的语言描 写和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
• 成才:“三个人,三个位,三个位都是我 们的”。
• 许三多示意成才,一人拉住伍六一的一只 手,拖着他往前狂奔。

兵突擊(节选)》
2007年最红的电视剧
30集电视剧《士兵突 击》,改编自小说士兵突击, 由著名导演康红雷执导、兰 晓龙编剧,王宝强、陈思成、 段奕宏、张译、邢佳栋、张 国强等主演 。本剧以军事动 作、青春励志为题材,讲述 了一个农村出身的普通士兵 许三多的成长历程,不抛弃 不放弃,最终成为一名出色 的侦察兵。该剧上映后引起 热烈反响,获得第27届飞天 奖、第24届金鹰奖优秀电视 剧奖等多个奖项。
不抛弃,不放弃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
作者简介
兰晓龙,湖南邵阳人,1973年
5月26日出生。1997年毕业于中央
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 话剧团成为一名职业编剧。曾创 作了话剧《爱尔纳·突击》,电 视剧《石磊大夫》、《步兵团
长》、《士兵突击》、《我的团
长我的团》、《生死线》。 2005年2月话剧《爱尔纳·突击》获得老舍文学奖、曹 禺戏剧奖。
在濒临极限的情况下,许三多仍然能 够不离不弃的帮助自己的队友,这种精神 怎不令人敬佩?
许三多
二、语言描写: 1、当他发现伍六一的腿受伤时,他嘴唇 发抖着说:“你就拿这条腿跑啊!” 2、在伍六一对他又吼又骂,让他放下自 己时,他说: “加把劲……再加把劲!” 3、当伍六一哭着让他放下自己的时候,他说:“跑 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儿……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 着……最后这一下……我帮一下,又算什么?”
• A:在没有到达槲树林前,许三多和成才处 理伍六一事件的态度一致,他们两人搀扶 着伍六一共同前行。尽管有后来者超过了 他们,他们仍然不离不弃。
• 此处读来,感人至深。每个人都已经是筋 疲力尽,但没有人把对方视为自己的负担 。三个人,仿佛已融为了一个人。
• B:在发现已经有一个胜利者后,面对着 仅剩的两个名额,许三多和成才做出了 不同的选择。许三多依旧不管不顾,继 续背着受伤的伍六一。而成才丢下了战 友,独自奔向目的地。
• 伍六一的身体实在支撑不下去了,同时他也 不忍心再拖累许三多,于是做出了弃权的决 定。许三多最终发力,最后冲刺超过了对手 ,到达了终点,取得了最后的晋级名额。
• 我们看到:在关键时刻,许三多和成才对 待战友的方式是不同的。一个坚持原则, 不抛弃不放弃,宁可输掉这场比赛,也倔 强地不放弃战友。另一个为人实际,既然 三人已不可能同时获胜,那么先保全自己 的个人利益。 • 到此处,徐三多和成才这两个人物形象已 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了。
• 直接环境描写:东方已经晨光熹微;又一个兵 头上冒出了白烟;绿意葱葱的槲树林;……
• 间接环境描写:他们看起来和许三多他们一样 :一样脏,一样累,一样饿;……
环境描写体现了自然条件的艰苦,为展现人物 性格做好了铺垫。 在这种环境下,战士们已经坚持了两天三夜。 他们不仅要挑战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理极限,而 且还要随时提防对手的袭击,他们在最后关头的 身体状况可老乡, 同是七连的兵, 共同的目标是——同为“老A”。
人物描写
小说人物形象饱满,都极具个性特色:独特的语言描写、 生动的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以及个性化的动作描写。 找出下列三个人物在文中的语言、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许三多 伍六一 成 才
品读人物
许三多
许三多
一、肖像描写: 1、他们看起来和许三多他们一样:一样脏,一样 累,一样饿,一样狼狈也一样地默契。 2、天已经完全亮了,很难说那奔跑在山丘上的五 个人,现在已经成了什么样子。浑身的泥水和汗水, 一张张脸上的神情已经接近虚脱,两天三夜没吃没 喝的打拼,加上最后这场疯狂的冲刺,所有的人都 已经濒临了极限。
——声音里有了哭声——伍六一已 经哭了
• 伍六一的哭声又受伤的苦恼,又对战友 的担心,更是被战友生死与共的深情的 感动。
——伍六一笑得像个大男孩一样
• 伍六一的笑有为战友终于取得胜利的高 兴,也有因自己的放弃而成全了战友的 欣慰。
伍六一最后的弃权,与他们“不抛弃,不 放弃”的信念是否矛盾?
• 在这场竞争中,成才胜了,他终于成为“三位”中 的一位,可实质上,他抛弃战友的那一刻,他的失 败已经注定; • 许三多胜了,他不但成为特种兵,还成为一个所有 人都喜欢的人,只因他始终记住了,而且践行着“ 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 • 伍六一也胜了,他的弃权,不是他缺乏信心,缺乏 拖着伤腿前行的勇气,而是为了不拖累许三多的放 弃,他放弃了自己,是为了不抛弃许三多。
1-开端(5个人争三个名额) (1—3段)A大队特种兵选拔 赛,参赛士兵经过两天三夜没 吃没喝的打拼,精疲力竭的几 个士兵进入最后的冲刺。
3-高潮(4个抢两个名额,胜负 见分晓) (26—39段)成才 抛弃战友, 成功到达终点;伍 六一弃权,许三多竭尽全力获得 最后一个名额。
3
在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伍六一
★ 倔强、刚强、好强、 果敢、爱憎分明、有 担当 。 ★ 他捍卫了他最后的
尊严,也用他的牺牲 换来了许三多的成功。
小 结
许三多这个有点笨拙的普通农村孩子,善良而执 著,在军人的世界里跌打滚爬。因为他笨,让全连 人受累;因为他的认真,让全连为之感动;因为他 的执著,让全团战士为之骄傲。
《士兵突击》钢七连连歌
“傻”和“呆”这两个词展现了许三 多的善良和憨厚。就是这样一个看似 呆呆傻傻的人完成了很多聪明人不可 能完成的事。
总结许三多的形象特点
许三多——执拗憨厚 ,单纯善良,在严酷 的特种兵选拔赛中表 现出了不抛弃不放弃 的坚毅与执着。困难 无法阻止他前进的新 步伐,荣誉名利也不 会改变他人生的信念 。
人物形象
许三多的话语不多,很朴实,在寥寥 数语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的憨厚、倔强、 执着,知恩图报。
许三多
三、动作描写: 1、当伍六一落在后面的时候,许三多再一次停住, 然后向伍六一跑去。 2、 当只剩下两个名额的时候 ,成才忽然掉头就 跑 ,许三多却看也不看跑去的成才,他将背包背在 了身子前边,抢上来抓住伍六一,他不想丢下他, 他要背着他走。 3、许三多拖着伍六一,向终点做拼命的冲刺。一 个三十公斤的背包,加上一个成年男子的大部分体 重,即使精力充沛的壮汉也会被压倒。许三多慢的 出奇,但他没有丢下,他一步一步地往前冲着。
成 才
用几个词概括成才的性格特点
聪明,圆滑,上进,坚持 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得失心重
成才——从一个喜欢钻 营的兵,最终成为一个合 格的特种兵。 成才有追求, 只是他用错了方法,因为 他总想争第一,第二对他 来说,是个耻辱,他错就 错在,他忘记了,“忠诚” 两个字。可贵的是,成才 最终醒悟了,用实际行动 让老A再次接受了自己,他 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了他 的梦想。
在友情与荣誉之间,许三多毅然决 然地选择了友情,并且自始至终没有动 摇过。他用自己仅存的力量支撑着战友 的身体,用精疲力竭的身躯拖着同伴前 行。在这一步步中,他的执着、坚韧被 刻画得淋漓尽致。
许三多
四、神态描写: 1、他傻了,伍六一的脚踝已经扭得不成形状,整 条小腿都是肿胀的。 2、当伍六一弃权的时候,许三多呆呆地看着伍六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