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小结
对外开放的前沿(图片点击可放大)
政策因素
纬度位置
区位因素
海陆位置
交通便利
相对位置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人文因素
著名侨乡
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 珠江下游,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 我国的“南大门” 。海陆交通便利。
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
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吸引了海外华人华侨投资。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 的政策。 (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
展条件。
(1) 读图分析珠江三角 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 些特点呢? (2)请根据珠江三角洲地
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
其可以利用外资的原因? 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
资有数量大,增长快,约
占全国的30%,在全国居 首要地位的特点。
结合下面的材料,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 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珠 江 三 角 洲, 我 国 的 南 大 门
马
印
新 加 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珠江三角洲
菲
南
律 宾
海
文莱
来
度 尼
西
亚
西 亚
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 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
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
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
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
乡,因而今日的华侨故乡才能获得境外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 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
课件: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城 镇分布变化
1.城镇分布有何特点?
沿河流分布
归纳与总结: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有利因素
区位 平原广阔,交通便利, 毗邻港澳 人文 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政策 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策略
二、外向型经济
1.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2、合作模式——“前店后厂” 3、以轻工业产品的加工为主
C.云南省
D.青海省
2、我国的“南大门”指的是( D )
A.香港
B.台湾
C.长江三角洲 D. 珠江三角洲
3、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的主要来
源是( D )
A.东南亚
B.日本
C.台湾地区
D.港澳地区
4、珠江三角洲出口产品通过的主要
贸易渠道是( B )
A.国同市场
B.港澳
C.台湾
D.美国
教学反馈:
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广_东___省的东南部,_珠__江 下游,毗邻__香__港__、澳__门____特别行政区,与_东__南__亚 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辽中南地区: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三、城镇的发展
1.城镇化: 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城镇数量及规模的扩张。 2.主要原因: 外向型经济日益繁荣,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
民工潮形成原因是什么? 1.珠三角地区就业机会多 2.劳动报酬相对较高
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 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
哪里?
300
200
100
0 1983
1990
1998 年份
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资占全国的比例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八下.第七章

八下·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一、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位置: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经济开放区,其中广州市为沿海开放城市。
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1)区位因素:珠江三角洲位于珠江下游,地势低平,河网密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侨乡之一,便于引进外资,发展经济。
(3)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开放最早的地区,国家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自主权,促进了经济发展。
3.外向型的经济: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产品通过港澳贸易渠道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
主要有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加工制造业。
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三产业(餐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使城镇化发展规模迅速扩大。
4.港澳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相互依赖,合作密切,创造了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这种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合。
5.城镇的发展p55.1段2段5~7行。
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地处我国西南边睡的云南省境内,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和老挝、缅甸接壤,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2.旅游资源丰富:(1)自然风光:西双版纳是我国海南省外的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如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等等互相依存、错落有致的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PPT课件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
8
2、地域分工与合作—— “前店后厂”
三水一瓶水 顺德一把扇 鹤山一条毯
你知道珠三角 哪些城市的发 展模式呢?
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
三、城镇的发展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 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非农业人口的增长和 城镇数量及规模的 扩张。
2、位置——我国的南大门
分
①从析纬度位置看,珠江三角洲处于我 国的哪个温度带,对农业有何影响?
热带和亚热带,水热充足
②从图中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海陆位置。 想一想这种海陆位置对珠三角交通有何影响?
交通便利
③分析珠江三角洲的相对位置,观察本地区与香港、 澳门特区及东南亚的位置关系,思考为什么称珠三角 为中国的南大门?紧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14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5
珠江三角洲包括的城市:
“大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 “小珠三角”是不包括港澳地区, “泛珠三角”指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 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 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 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4
想一想
国家为什么会选择珠三角 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 地?其成为对外开放前沿 的条件是什么?
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 政策因素:优国先家发对展珠”江(三设角特洲区地,区全实开施放了)的策略。
“___________”(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设有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 198、发展的有利条件
面向海洋的开发地区珠江三角洲

珠三角外向型经济发展 的途径是什么?
1、毗邻港澳,形成了地域分工 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 厂”。“前店”指港澳地区, “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2、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
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利用土地、劳动力 资源的低成本优势,吸引了台湾各大电 脑厂商前来投资建厂,形成了完备的电 脑零配件生产体系。但是,随着企业的 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土地、劳动力 成本上涨,加上远离市场,人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备不 足,使得这里吸引资金的优势渐失。近 几年来,台商投资已经向长江三角洲的 上海、昆山、苏州、南京一带转移。
人文因素:
著名侨乡。
阅读材 料 1980年我国建立 了4个经济特区, 开始我国对外开 放的历程,其中 的深圳、珠海就 位于珠江三角洲。 1985年,整个珠 江三角洲被辟为 沿海经济开放区。
政策因素:
对外开放,优先发展。
什么是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材料阅读
全国著名的侨乡
珠江三角洲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条件优越。长 期以来,这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 历史传统,如广州就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对外通商 口岸之一。历史上该地区还有一部分人外出寻求发展, 足迹遍及港澳、东南亚甚至太平洋的彼岸。现在,这 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重点侨乡之一,侨居海外的华 侨、外籍华人达500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每个 市县都有十几万人至近百万人旅居海外,他们与乡的 人民同根同宗,习俗相同,语言相通。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
区位因素:
项 目 相对位置 优 越 性 广东省的东南部, “南大门” 面向南海 珠江下游,毗邻 港澳,与东南亚 隔海相望 低纬度 便于贸易 往来 光热丰富 平坦开阔 温暖湿润 特 征
7.1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活动 P53. 1.
(1)差异:珠三角的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珠三角的变化 趋势比全国的变化趋势快得多。 (2)原因:珠三角地区优先实行改革开放,以 “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 济,促进了珠三角经济的飞速发展,因而GDP大 幅度上升。
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可在短时间内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对外开放 优先发展 设特区 全开放 先富带后富
二、外向型的经济
1、珠江三角洲吸引外资的优势和来源地
以轻工业 为主
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 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东南沿海地区
海陆交通便利
紧邻港澳东南亚
我国著名的侨乡
外资主要 来源地
2、外向型经济的运作方式和意义
地域分工与合作的独特模式——“前店后厂”。 “前店”指港澳地区: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 验 国际贸易窗口 “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且低 廉的劳动力资源
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餐 饮、娱乐、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非农产业为 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吸 纳了数百万外地的劳动力。由于这里的就业机会多, 对珠江三角洲的描写: 劳动报酬相对较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十万户,贫困户; 就有大批外省劳动大军涌到珠三角打工,出现了汹 百万户,刚起步; 千 涌澎湃的“民工潮”。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外来 万户,不算富; 你 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有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被 说那里富不富?! 变为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用地,与尚存的农业用 地相邻,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 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独特土地利用景观。
毗邻港澳 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 1.珠江三角洲位于 省的 部, 江下 游,比邻 ,与 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被称为我国的“ ”。 • 2.结合图7.1,(1)在图中找到北回归线, 珠江、香港、澳门、珠海、深圳,(2)说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形、气候。
三角洲平原 热带季风气候
• 3.到目前为止,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一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开放区 在内的 个包括 经济特区、 、 开放体系,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外资主要来源地是哪里? 其产品主要销往哪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合作的独 特模式是什么?分别扮演什么角色? 各有是什么优势?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 1.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怎样的土地利用 景观?
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交错分布
• 2.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面?
人口增长;城镇数量、规模扩张
小资料:“下南洋”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 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 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 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 • 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 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 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给移民足够的免 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 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 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特定区域等。 这样的政策对于中国国内流离失所、丧失土地的无 业流民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这 个时候,或携妻带子,或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 南洋。
想一想 议一议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有哪些有利因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产业特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珠江三角洲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特点,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学习,深入理解其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特点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特点和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特点和对外开放的历程和特点。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地图、图片、案例资料等。
2.教室环境:确保教室内的座位排列有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 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 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 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 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 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 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 (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 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 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 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 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 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 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 标
[课堂小结]
• 总之,珠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 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 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 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 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意义。
4.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 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 教学难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 念的形成;
•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下面,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 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
片、录像片等
•
三、说学法
•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 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 图文结合读。
•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 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 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 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 课文内容。
阅读材料:
•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1和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 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 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 国著名的侨乡。
•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 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 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 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读图分析并思考珠江三 角洲地区的:
• 气候 • 海陆位置 • 地形 • 河流 • 交通
设疑思考:
•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 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 然条件能行吗?
•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 特点呢?
• 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 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 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一)新课引入
• 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关于珠江三角洲的 知识有哪些?
板书
• 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 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
目的
• 复习工业基地及商品粮基地的有关知识
请同学们看有关珠江三角洲的 图片
设疑思考:
• 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 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 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二、说教法
•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①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 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 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
变学会为会学。 ②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 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 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 珠江三角洲
说教材
• 1.教材内容 • 2.本课地位: • 3.教学目标: • 4.教学重、难点:
3.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
位置; •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
本模式──“前店后厂”; • 3.知道城镇化概念含义。
(二)能力目标
•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 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 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 相互协作等能力。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三)德育目标
•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 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状况,认识党的 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4.小组学习、讨论、
练习安排:
• 第51页读图7.2和阅读材料完成活动一是突出本 节重点知识和重点插图而安排的。目的在考察 学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第 54页读图7.4,7.5 完成活动二目的是让学生理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第55页 读图7.6,7.7,7.8,7.9完成活动三目的是让学 生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发展特点。这三 个读图练习目的都是是知识重难点化难为易, 还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同时培养学 生建立空间地理事物和概念的能力。
教师分析
• (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 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 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 (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 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 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 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 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 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 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 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 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 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节内容 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 教学内容: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 对外开放的前沿,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政 策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需要注 意的是,这些优势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区 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更主要的则是社会 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