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9例
“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观察“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寒热错杂、湿热瘀阻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
针药组给予温灸针刺+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中药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治疗2周。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 评分及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量表(IBDQ 量表)积分变化。
[结果]两组最终共纳入合格病例52例,针药组22例,中药组30例,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证候疗效、改良Mayo 评分、IBDQ 量表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针药组患者畏寒、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能够明显改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针药联用较单用中药治疗在患者全身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明显。
关键词:温灸针刺;清肠温中方;溃疡性结肠炎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43(2020)05-0541-06“助阳扶火”温灸针刺法联合清肠温中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高艺格1,2,张立平2,姚玉璞1(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100029)*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自主选题青年教师项目(2017-JYB-JS-109)。
作者简介:高艺格(1993-),女,博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
通讯作者:姚玉璞,E-mail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20.05.14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排便紧迫感及里急后重感为主要表现的直肠及结肠慢性弥漫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可累及至直肠并以对称、环周及连续性方式向近端延伸,累及部分或全结肠,病变主要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1]。
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结肠镜 检查 及病 理 检查 确诊 为 UC(活动 期 )的患 者 作 为研 究 对 象 。所 有 患 者 均 为 首 诊 病 例 ,参 照 《临 床 诊断 指南 》、《消 化 内科 诊 断 标 准 》对 所 有 患 者 进 行 排 除 ,最 终 纳入 UC活 动 期 患 者 100例 作 为研 究 对 象 。健 康 自愿 者 50例 作 为 空 白 对 照 组 。将 纳 入 研 究 的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针 灸 组 与 美 沙 拉 嗪 组 2 组 ,每组 50例 。针 灸 组 患 者 男 29例 ,女 21例 ,平 均 (41.21±6.26)岁 ;美 沙 拉 嗪 组 患 者 男 31例 ,女 19例 ,平均 (43.18±6.74)岁 ;空 白对 照组 男 23例 , 女 27例 ,平均 (40.05±5.66)岁 ;3组研 究 人 员性 别 与年龄 构成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该 研 究 经广 州市第 一 人 民 医学 医 学 伦理 委 员 会许 可 [批 号 :(2016)穗一 院伦 审科 技 058号 ],所 有 参 与 研究 患 者均 知情 同意并 自愿 参 与本研 究 。 1.2 实验 材 料 及 药物 NF—KB/p65一 抗 (兔 抗 人 ,单 克 隆 抗 体 )、内 参 蛋 白 B—actin一 抗 (兔 抗 人 ,单克隆抗体 )、辣根过氧化 物酶标 记二抗 (羊抗 兔 ,多 克 隆抗 体 )购 自 ABCam公 司 ,BCA蛋 白浓 度 测定 试 剂 盒 购 自碧 云 天 生 物 技 术 有 限 公 司 。肿 瘤 坏死 因子 一o【(TNF一仅)ELISA试 剂 盒 、白细 胞 介 素 一6(IL一6)ELISA试 剂 盒 购 自北 京 中杉 金 桥 生 物技 术有 限 公 司。美 沙 拉 嗪 肠 溶 片 (0.5 g,批 号 : H20150124)购 自 Losan Pharma Gmbh公 司 。一次性 使用针灸用 针 (0.3 mm x40 mm,型号 YZB/苏 0945— 2014)购 自苏 州东 邦 医疗器 械 有 限公 司 。所 有 血 液
中药加温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6例

色 6 , 寒 肢 冷 , 酸 腹 胀 , 五 更 泄 泻 , 下 利 光白 畏 腰 或 或
清谷 , 小便 不利 , 或 舌淡胖 , 白滑 , 沉细 。 苔 脉
3 治疗 方法 治 宜温 肾健 脾 、 涩止 泻 。给 予 自拟 固元 培 土 固
失温 煦 , 能腐 熟水谷 , 不 可成命 门火 衰之 五更 泄泻 。
病后 体虚 、 禀赋 不足 ; 机 变 化 为脾 胃受损 , 困脾 病 湿 土 , 道功能失司, 失健运, 肠 脾 同时 与 肝 、 肾密 切 相
关 。脾 主运 化 , 燥恶 湿 ; 喜 大肠 主 传化 糟 粕 ; 小肠 泌 别 清浊 ; 主疏 泄 , 脾运 ; 主命 门之 火 , 肝 调节 肾 能暖脾 助 运 , 熟 水 谷 。若脾 运失 职 , 肠无 以泌 别 清浊 , 腐 小
本文着 重讨 论 的是 因久病 久 泻引起 的脾 肾 阳虚 型泄 泻 , 肾与脾 有先天 之本 、 天之 源 的关 系。脾 为 后 谷气 之本 , 肾为 元气之 根 , 肾储 藏 的元气 是脏 腑功 能 活 动的动 力源 泉 , 化 生 的水 谷 精气 是 脏 腑 功 能 活 脾
动 的物质基 础 ; 主运 化 水湿 , 脾 肾为 主 水 之脏 , 湿 水
性结肠炎 等原 因 明确 的结 肠炎 症 。
2 2 中 医辨 证 标 准 .
辨证 分型 分为湿 热 内蕴 、 胃虚 弱 、 肾阳虚 、 郁 脾 脾 肝
脾虚 、 阴血 亏虚 、 气滞血 瘀 6型 , 载 于 《 首 内经 》 中 。 医学 认为 , 其病 因为感 受外邪 、 饮食 所伤 、 情志 失调 、
冯 晶 远
( 州 大学第五 附属 医院 中医科 , 南 郑 州 4 0 5 ) 郑 河 5 0 2
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

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探讨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以35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观察对象,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加以采用针刺、艾灸,配合捏脊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35例中基本治愈27例,占77.1%,显效5例,占14.3%,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
说明运用中医药针灸治疗,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中医针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结、直肠粘膜的弥漫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
确切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
患者病情轻重不等、发作频率不定,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中含血、脓和粘液,常伴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可暂时缓解。
其发病年龄多见于青壮年,其他年龄阶段也较为常见。
本病的发作诱因与患者精神刺激及劳累、饮食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对象,采用针灸,捏脊,穴位注射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5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为观察对象,男18例,女17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11个月至18年,平均病程3.8年。
患者在治疗前均做过钡透、乙状结肠镜检,病理报告确诊。
1.2 诊断标准①治愈:主要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便检查正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正常;②好转: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检查基本正常,X 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好转;③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改善,大便检查仍异常,X线钡剂灌肠或纤维结肠镜复查无明显好转。
1.3 方法中医针灸法为在腹部取天枢、关元、气海三处,背部取长强、大肠俞,配穴取足三里、三阴交处,其中天枢、关元、气海针刺1.0~2.0寸,得气后放射至腹部和外生殖器,大肠俞直刺1.0~2.0寸,长强直刺0.5~1.0寸,两组穴位交替运用平补平泻,留针15min,每隔5min行针1次,除长强外每穴并温针灸10~30min,隔日1次。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估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以期望能够改善病情。
方法:我们采取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例,采取两组相互独立的治疗策略,以评估两组病例接受中药针刺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未接受过相关研究的人群相比,接受过中医针灸治疗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治愈情况更为理想(P<0.05)。
结论:通过使用中药进行治疗,能够更好地提高病人的康复情况,并减少副作用的风险。
关键词:中医针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引言: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善以及营养摄入的增加,许多消化系统的慢性炎性疾病也在迅速增加,其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尤其容易被忽视,它的特点是肠壁的炎症反映,具体表现为慢性的肠炎、肠蠕动减弱、肠蠕动困难以及肠蠕动减慢,还可能伴有明显的腹胀、肠鸣、肠梗阻、肠痉挛、肠绞窄、肠梗阻。
尽管目前还没有找到具体的致病原因,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表现出来的频率、程度以及与病人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等相关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导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采取中医针灸对慢性溃疡性肠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就针对中医针灸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们收集了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经过细致的组织与统计,我们发现两组病例的基础信息存在明显差异,具体结果可以参见表1。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的西药治疗措施,即甲硝唑口服治疗,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0.2g;同时联合柳氮磺砒啶进行共同治疗,柳氮磺砒啶每日费用三次,每次服用0.2g,共服用两周[1]。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则是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所选择的穴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正常情况下为气海、关元、大肠俞、长强、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在这一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通过针灸,我们可以改善病人的身体状况。
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的疗效观察

根据 患者接受 治疗后临床症状 的改变 , 进行疗效 的评定 , 疗
效 分为 四个等级 。治愈 : 患者 的临床 症状消失 , 结 肠镜检查黏膜 后发现黏膜病变基本正常 , 溃疡糜烂处呈愈合状态 。显 效 : 患者 的临床症状 消失 , 结肠镜 检查 黏膜后发 现黏膜仅有轻度炎症 。有 效: 患者 的临床症 状基本消失 , 结肠镜检 查黏膜后发现黏膜炎 症 有较大 的改善 。无效 : 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 加重 . 结
) 表示 , 计数资料进行 x : 检验 。
2 结 果
1 . 1一般 资料 2 0 1 0年 3月一2 0 1 3年 3月 在该 院收治 的患 者一 共 有 5 O
2 . 1 两组患者的治疗 疗效对 比
例, 经过结肠镜检查确诊 为溃疡性结 肠炎 . 患者 随机分配到对 照 组和观察组 , 各2 5例。对照组 采用药物疗法治疗 。 其 中男 1 5例 , 女1 O例 , 年龄 在 2 4 ~ 6 8岁之间 , 平均( 3 5 . 9 + 1 2 . 6 1 岁, 病程在 2个 月一 2 4年 间。 观察组采用温针灸法治疗 , 其 中男 l 6例 , 女 9例 , 年
定 患者施 术的穴位行针刺得气 , 取2  ̄ 3 o m的艾 条 , 长度要 适当 ,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 的提高以及 饮食习惯 的改变 ,溃疡性结 肠 炎患者呈现 增加 的趋 势 , 患者常有反 复发作 的腹痛 、 腹泻 、 便 血 等症状 。对该病的治疗 有西 医和中医的方法 , 西医治疗初期 能 取得 良好的治疗 效果 , 但 因本病 的发病 因素和机制较为 复杂 , 因
《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脾虚湿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结肠黏膜病变的修复,提高实验室指标。同时,该方法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在讨论部分,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该方法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其他研究结果和临床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建议。
此外,该方法还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肠道环境,进一步促进结肠黏膜的修复。同时,该方法还可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
十、安全性评价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需要对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同时,我们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了解该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组在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肠镜检查结果
治疗组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等病变的改善程度上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室指标
治疗组在改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实验室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说明治疗组在纠正贫血、控制感染等方面效果更佳。
二、治疗方法的具体实施
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温针灸治疗,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候,对参苓白术散进行适当的加减。同时,温针灸的治疗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穴位进行针刺刺激。整个治疗过程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并随时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的护理体会

[ 2 ] 刘 美凤 .小 儿惊 厥 的急救 护 理体 会 [ J ] . 中 国基 层 医药 ,
2 0 0 6 , 1 3( 1 ) .
出院时 , 医护人员应该 向患 者的 家长或者 监护人 讲解 相关的高热惊厥 的相关知识 和护理 常识 , 指导 家长正 确用 药, 并且备好 相关的治疗药 品和购买 相关 的治疗仪 器 。如
血便 , 腹痛 和里 急后重 , 其 发病包 括免疫 、 遗传 、 感染、 心理
及 环境因素。 中医学 多诊 断为肠 游 、 泄泻, 认 为与感 受 外
1 . 2 诊断标准
参 照《 中药新 药 临床 研究 指 导原则》 。
来饮食 不节 、 情志失调 、 劳倦 内伤及脾 胃虚寒 等 因素有关 。 我 院 自2 0 1 0年 9月 ~2 0 1 1年 9月 采 用温 针 灸治 疗 溃 疡 性 结肠炎 6 O例 , 取 得 了满 意 的疗 效 , 现 将 护理 体 会 报告
会 J ] . 中国医药导报 , 2 0 0 9 ( 2 1 ) . 6 孙淑娜 .小 儿高热惊 厥临床诊 治分析 J ] ; 中 国实用 医药 .
2 0 1 l ( O 7) .
在 2年 内发作。通过分析和 以上所述 , 我们 不难了解 , 小儿
高热惊厥是一种儿科极 为常见 的急症 , 大多 数患者都 会预 后 良好 , 但2 % 一 5 % 的患儿可发展为癫痫 。因此对患儿 家属要做好 耐心 细致 的宣 教工 作。4 , j L 高 热惊 厥是 小儿 时期特有 的神 经 系统常 见 急发症 , 当今 医学 界 , 大多 数学
患者 出现发 热症 状 时 , 应 及 时采取 适 当 的措 施给 患 者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 病 ( ev a S o dls ) 是 中老年 人 常见 病 C ri l p n y i , c os 之一 , 在世 界卫 生组 织 ( WHO) 新 公 布 的《 球 十 大 最 全 顽症》 中被 列为 世 界第 二 大顽 症 。颈 椎 病 常见 的基 本 类 型有 颈 型 、 经 根 型 、 动 脉 型 、 感 神 经 型 、 髓 神 椎 交 脊
灸 的有 机结合 , 绒燃 烧 的热 力 可通 过 针 身 传 入 体 内 艾
使其 发挥 针与 灸 的作用 , 到治疗 的 目的 。 达
上 巨虚 、 三里是 足 阳 明大 肠 经 和 足 阳 明 胃经 的 足
界华人消化杂志 ,0 0,( ):1 3 20 83 9- . 9
[ ] 董 秀娟 , 向红 , 梁 . 疡 性 结 肠 炎 中 医治 疗 进 展 [ ] 北 京 中 医 3 邱 唐 溃 J. 药 大学 学 报 ( 中医 临 床 版 ),0 77 4 :4 . 2 0 ,( )4 45 [ 任 建平 , 文 . 灸 对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影 响 的 临 床 研 究 现 状 和 展 望 4] 桂 针
进行治疗, 观察疗效。结果 5 例中基本治愈4 例, 3 显效6例, 0 ; 9 4 占7 %; 占1% 有效7例, 2 无效2 占3 占1%; 例, %。总有效率为
9%。 7 结论 辨证取穴, 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疗效肯定。
关键词: 肠游; 温针灸; 溃疡性结肠炎
di1 .99 ji n 10 —9 4 2 1 . 103 o:0 36 /. s.0 38 1 .0 1 1 .6 s 文 章编 号 :0 38 1 ( 0 I 一127  ̄2 10 —94 2 1 )1—2 2
・
27 ・ 22
光 明 中医 2 1 年 1 01 1月 第 2 6卷 第 1 1期
CG M N vm e 0 1 V 1 6 1 J MC oe br 1. 0 2 . 1 2
温 针灸 治疗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5 9例
魏超 博
摘要: 探讨温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目的 采用温针灸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
例, 3 , 占 % 总有 效率 为 9 % , 7 治疗 患 者 中疗 程 最 长 的
7 5天 , 最短 的 3 0天 。
3 讨 论
本病 属 中医之 “ 游 ” 下 利 ” 久 泄 ” 范 畴 。中 肠 “ “ 等 医学对本 病 的病 因病 机有 详 尽 的论 述 , 为 溃 疡 性结 认 肠 炎发病 的主要原 因 是患 者 先 天 禀赋 不 足 , 天 脾 胃 后 运 化失 调 。多是在 脾 胃虚 弱 的基础上 外感 时邪 或起 居 失常 , 内伤饮 食或忧 思恼 怒引起 大肠 传导 失调 、 气机 不
1 资料 与方 法
2 2 结果 所有 5 临床 患者 中基本 治愈 4 . 9例 4例 , 占
5 9例 患者 均 为 门诊 就 诊病 例 。其 中 7%; 3 显效 6例 , 1 % ; 效 7例 , 1 % ; 效 2 占 0 有 占 2 无
1 1 一 般资料 .
男性 2 7例 , 女性 3 2例 , 年龄在 2 7 5~ 8岁 , 均为 5 . 平 5 o 岁, 病程 最短 1 月 , 长达 1 个 最 2年 , 均为 2 4年 。在 平 . 治疗 前 均做过 结肠 镜检 查 , 临床确 诊为溃 疡性 结肠 炎 。 1 2 治疗 方法 根 据临 床表现 分为 实证 和虚证 , 分 . 又
[ ] 中 国中 医 药 杂 志 ,0 7 5 1 ) 5 . J. 2 0 ,( 0 :9
下 合穴 , 临床 治疗 中可治 六腑 疾病 。大 肠俞 、 在 胃俞 与
天枢、 中脘 相伍 为俞 募 配 穴 , 灸并 用 可 温 中散 寒 , 针 健
脾 补 肾 。腹 结位 于下 腹 部 腹 直 肌 与腹 外 斜 肌 交 汇 处 , 发 病 时此 处 往 往 有 明显 压 痛 , 治 疗 本 病 的经 验 穴 。 是
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 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但治疗组 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在缓解疼痛症状方面也优于对
照组,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痹证; 神经根型颈椎病; 腹针疗法; l定 扳法 牵} ;
di1 .9 9 ji n 10 - 1 .0 1 1 .6 o:0 36 /.s .0 38 4 2 l .10 4 s 9 文章 编 号 :0 38 1 ( 0 1 .127 -3 10 .9 4 2 1 )1 - 30 2
1 2 3 操作 确定施 术 的穴位 行针 刺得气 , 艾条 切 .. 将 成 2— c 每 段或 用专 用 的温针灸 艾条 把 其一 段点 燃 3 m, 穿在针 柄上捏 紧 施灸 。治疗 时最 好 嘱患者不 要移 动体 位 , 在施术 部位 的下 方 垫 一纸 片 防 止 烫伤 。直 到艾 并 条燃尽 , 去灰烬 , 除 留针 3 4 mi, 将 针 取 出 , 后 0— 0 n 再 然 拔罐 , 留罐 5 i, 束 治 疗 。对 于 久 病 体 虚 或 是 病 情 mn 结
作 者单 位 : 北 省 襄 阳市 中 医 医 院 针灸 科 ( 阳 4 10 ) 湖 襄 40 0
温 针灸 是一种 简便 易行 的针灸并 用方 法 。针刺 通 过 刺激 人体 经络穴 位从 而达 到疏通 经络 、 扶正 祛邪 、 调 和 阴阳的 目的 , 灸借 助灸火 的温 和热力 及药 物作用 , 艾 通 过经 络 的传导起 到温 通 经 络 、 补气 活血 的作 用 。有 研 究表 明针 刺可 以调 节 神经 内分 泌 系统 , 肠 道 的运 使
溃 疡性 结肠 炎是 大肠 的一种 慢性非 特异 性炎 性病 变 , 变主 要 在 结 肠 的 黏 膜 及 黏 膜 下 层 , 以 溃 疡 为 病 且 主 , 累及 直 肠 和 远 端 结 肠 。主 要 症 状 有 腹 泻 , 血 常 脓 便 , 痛和里 急后 重 。结 肠 镜 检 可见 结 肠 充 血 、 肿 、 腹 水 糜烂 等 炎性病 变 。病情 轻重不 一 , 病程 漫长 , 常反复 发
严 重 的可 以在艾条 燃 尽 后重 新 换 上 连灸 2~3炷 。每 天 1 ,0次为 一个疗 程 , 程 间休息 1 2天 。 次 1 疗 ~
2 结 果
2 1 疗效 标 准 .
基 本 治 愈 : 床症 状 消 失 , 便 镜 临 大
检 正常 , 结肠 镜检黏 膜病 变恢 复正 常或溃 疡糜 烂愈合 , 遗 留部 分瘢 痕 ; 显效 : 临床 症 状 消 失 , 大便 常 规 检 查 正 常, 结肠 镜检 或钡透 病 变 仅 轻度 炎 症 改 变 ; 效 : 有 l 临床 症 状 明 显 减 轻 , 便 常 规 基 本 正 常 , B WB <4 大 R C、 C / H 结 肠镜 检及 钡透病 变轻 度好 转 ; 效 ; 状 无 改善 P, 无 症 或 加重 , 结肠镜 检及 钡透病 变无 减轻 。
5型 即寒 湿 困脾 型 、 热 蕴 结 型 、 郁 气 滞 型 、 气 亏 温 肝 脾
虚 型 、 肾阳虚 型 。按 照 实 证 多 取下 合 穴 、 穴 , 证 脾 募 虚
多 取背俞 穴 的原则 取穴 。 1 2 1 主穴 ..
俞、 肾俞 。 1 2 2 随证配 穴 .. 寒 湿重 的配 三 阴交 、 阴陵泉 温 中祛 湿; 大便 赤 白脓血 的 配 隐 白止 血 ; 重 加 内庭 、 谷 清 热 合
CG M N vm e 2 1. o 2 . 1 J MC oe br 0 1 V l 6 1
・ 2 3・ 27
少复 发 j 。灸法 能提 高机 体 白细胞 数 , 促进 单 核一 噬 巨 细胞 的吞 噬功 能 , 进 抗 体 的形 成 而 增 强 人 体 的 防御 促 功能 , 括肠 黏膜 的防御 功能 , 包 同时艾灸 有 双 向调 节作 用, 可使 免疫 功能 不 正 常者 转 为 正 常 。温 针 灸 是 针 与
针灸 中脘 、 天枢 、 三里 可 止 泻 消 炎 , 些 穴位 在 治 疗 足 这
( 文校对 : 春渝 本 庞
收 稿 1 :0 1— 3—2 3期 2 1 0 7)
腹 针疗 法配合牵 引 、 定点扳法治疗 神 经 根 型 颈椎 病 8 2例
胡 志 斌
摘要: 比较腹针疗法配合牵 』定 扳法和单纯牵}、 目的 、 』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
8 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4 例) 1 。治疗组患者接受腹针疗法配合牵}、 I定点扳法治疗, 对照组患者只接受牵 l 及定点扳法治疗。3 个疗程后,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简化M Gl量表(FM Q 的评分。结果 治疗 3 ci l S .P ) 个疗程后, 治疗组愈显
而 前来 接受 针灸治 疗 的。所谓 久病必 虚 , 即正 气亏虚 , 故 本病 多虚 实夹杂 , 治疗本 病 , 须从 整体上 去调 整 阴阳
扶 正祛 邪 。
利 湿热 ; 门坠胀 、 热 的 加天 窗 、 口透 承 山通 腑 气 肛 灼 条
清热 ; 少腹疼 痛配 阳陵泉 、 冲疏 肝 理 气止 痛 ; 阳虚 太 肾 腰 膝冷 痛 、 溏加 关元 、 门温补 肾 阳。 便 命
天枢 、 腹结 、 足三 里 、 巨虚 ; 上 脾俞 、 肠 大
畅 、 降不利 , 通 损伤 肠 膜 、 络 而 发病 。其 病 机 为 本 虚 脉
标 实 , 虚 为脾 肾虚 弱 , 实 为 湿 、 、 、 、 。3我 本 标 痰 热 瘀 毒 _
们 在 门诊上 碰到 的病例 多是 中西 医药 久治 效果 不 明显
动 和 内分泌 机能得 以调 整 。扩张肠 道毛 细血管 使其 通
透 性增 加 , 进血 液循 环 , 强 肠 蠕 动 , 促 增 改善 和修 复 肠 黏膜 , 缓解 肠充血水 肿 , 进 溃疡愈合 , 高治 愈率 , 促 提 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