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合集下载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 3.用人问题 •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 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 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 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 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 刘邦可以将将。

• • • •
• • • • • • • • •

(二)、以下角度可以视为符合题意: 1. 从“不同的环境造就不一样的人生”切入; 2. 从“背景(环境)不同,自有不一样的人生结局”切入; 3. 从“面对种种际遇,不变的心(人的努力)让人生改变” 切入; 4. 从“相同的时代(环境),不同的心态和行为”切入; 5. 从“不一样的价值观”切入; 6. 从“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人,决定着不同的结果”切入; 7. 从“从实际出发,改造自身是至关重要的”切入; 8. 从“不同的选择,异样的人生”切入; 9. 从“有了别人的陪衬,人生会大放光彩”切入; 10. 从“露珠还是露珠,不同的色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切入; 11. 从“环境,为人着色”切入。 12. 切合题意、符合题意的作文视其内容定等级,若内容一般、 单薄则可依次降低一等给分。
三、例题解说:
例 1.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 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此岸和彼岸错在什么 地方?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错觉?
例 1.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 在公司,我是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在家里,我是一 位体贴的好家人;而在社会中,我希望是一位不可 或缺的佼佼者。 • 然而,这需要丰富的内涵、澄澈的心灵,真诚的信 念,如露珠般“吸收”枫叶的红,荷花的白,把它 变为自己的颜色。 • 不能象陶渊明没有关系,不能象李白也没有关系,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绿洲间盛放得 红火火,在沙漠里绽放得赤裸裸。 • 当我努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等的学科中,当我 在高考中获胜时,我可以骄傲地说,语文丰富了我 的学识,数学锻炼了我的思维。然后当我走出社会, 用我学习的语文、数学去经营生活的时候,我可以 骄傲地说,我终于像露珠般拆散出枫叶的红、荷花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堂PPT)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课堂PPT)
39
任凭环境的恶劣,他,绝不屈服,在风中充 实自己。
面对好“风”,我们要学会顺风 而行,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天”;
12
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
【负面的“风” 】如逆风、寒风、飓风 (成灾)等,
可以用来喻指各种逆境、不利条件、不良 的社会思潮、歪风邪气等
面对坏“风”,我们要 “学会御(逆)风而行” “任尔东西南北风” “抵御歪风葆本色”
【中性的“风”】如时尚、潮流,用
30
写作思路举例(四)
结尾: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达芬奇教子: 永远不要杀死一只知更鸟,因为它只是用 心歌唱给人听。 我想演绎一下,永远不要试图改变一 只风中的蝴蝶,因为它只是找到自己坚持 的方向,它是何等幸福!
31
佳作选读(一)
任尔东西南北风 风吹大地,时而摧枯拉朽,时而掀起 不坚定的裙带;海浪汹涌,时而遮天蔽日, 时而卷走摇摆不定的枝叶。 但任凭风吹雨打,总有一些傲立的身 影,闲庭信步,以千锤万凿的坚劲,任尔 风云际会,唯我屹立不倒。 风能吹起大大的纸张,只因那平凡的 白纸总受环境摆布,少了些许坚持自我的
28
写作思路举例(三)
生命的重量是风吹过的芬芳,即使岁 月沉淀,清香不再,它都永远留在我们心 里;
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 我渐渐的长大,我知道生命的重量源 自思想;有内涵,有生命的厚度,待繁华 落尽,生命的脉络会一一展现。 默默播种,寂静盛开。
29
写作思路举例(四)
4.《做一只坚持的蝴蝶》 分论点: 因为坚持于自己的着陆点,不随波逐 流; 因为坚持于未来的方向,不愿被外力 影响; 可是现实中的某些现象往往令人失望: 风潮四起,迷失自我;
38
任凭时代的浩劫,他,绝不屈服,在风 中主宰自己。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陈文明教学目的:训练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重难点: 1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思路和技巧教学时间: 一课时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透明。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注:本诗原题《境遇》,命题人将其删除。

一、审题这是首哲理诗,借助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珠似苍白的透明”这两种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露珠有不同的形态,省略号表明还有很多情况没有列出。

所有立意,应该紧扣露珠的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来确定。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表明是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表明重在把握材料的主题、含意,材料不一定要引在文中。

立意过程呈现:第一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从露珠角度: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看作对比: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不看作对比: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都能焕发光彩从枫叶荷花角度看作对比: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不看作对比: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第二种: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可以推出: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第三种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三种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可以推出:第四种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反作用可以立意: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判断立意对否关键是看能否基于三者之间关系(露珠在两种情况下的结果)来立意,抓住了就切合,未抓住,就偏离。

高中语文诗歌类材料作文指导与评析(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类材料作文指导与评析(课件)

• 参照“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综合评定,有一点突出 就可打满分。
• 1.切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不低于8分;
• 2.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不低于6分;
• 3.基本符合题意的,发展等级不低于4分;
• 4.偏离题意的,写得再好,基础等级不超过四等评分,发展 等级不给分;
• 5.一般情况下,发展等级不低于相应的内容及表达项的等级
• 在公司,我是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在家里,我是一位体贴 的好家人;而在社会中,我希望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佼佼者。
• 然而,这需要丰富的内涵、澄澈的心灵,真诚的信念,如 露珠般“吸收”枫叶的红,荷花的白,把它变为自己的颜 色。
• 不能象陶渊明没有关系,不能象李白也没有关系,我就是 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绿洲间盛放得红火火,在沙 漠里绽放得赤裸裸。
摩根定理,看到歌德巴赫猜想,我努力地前进,奋力地吸
2019收/12/,27 希望以后能利用它挥斥方遒。
8
• 游览在英语的世界里,我掌握语法,欣赏别国的文化语言, 沉浸在别国的文化氛围,知道了别国的民俗习惯。我努力 地拼写着,用它来书写我明日辉煌灿烂的篇章。
• 我们要在不同的角色间活出自己的精彩,要在不同的领域 中折射出自己的光辉,就要努力使自己变得澄清,变得透 明,扩展自己的容量,吸收世间的东西,然后慢慢地闪烁, 显现。
诗歌类材料作文指导与评析
2019/12/27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境》 • 爱德华•斯托勒
• 在枫叶上 • 露珠红红地闪烁, • 但在荷花上 •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 文章。
•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9/12/27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

坚持梦想,只要努力了,哪怕结果并不完美。孔夫 子带领弟子跋山涉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 理想,然而孔子能成功教育自己的弟子却教育不了 当时的统治者。于是子喟然叹曰:“沽之哉,沽之 哉,我待贾者也!” 孔子的梦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有统治者将自己的 政治理想付诸实践,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的 文化贡献却影响着后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 为他的梦想实现了。孔子的“远方”走得不太顺利 ,但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有梦想还不够,要能于实 践,要勇于接受远方风景的种种不如意,那么即使 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胜利的桅杆也照样为你升起 。

[写作导引] 泰戈尔的诗蕴涵的哲理是:过多的爱和过大的 压力只会使效果适得其反。当然,作文时不必 局限于谈“爱”或“压力”,只要扣住“不能 超过一个限度”“凡事应适可而止”构思立意 即可,取材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比如谈追求的 目标不可过高,艺术创作要讲究适度之美等等 ,都是可以的。
如何审题?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步骤

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 都有一种诱惑。”远方,虚无飘渺,难以 预料,却始终无法令人放弃,它,是每个 人心中无法阻挡的梦想。每个人,都在向 远方跨进。(《远方》曾智莹)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 惑。”是的,远方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 的信仰,我们的故乡。我们最终奔赴的地 方就是远方。(《远方是最后的故乡》陈 颖愉)
到远方去,感受眼界之外的奇迹。 想要到远方去,首先要发现远方,数百年前,人 们认为世界是一个封闭的整体,越过这片大陆往 前便是无尽的深渊。世人们不敢怀揣向远方前进 的梦想,拘泥于眼界之内的风景。而哥伦布将眼 光投向世界,远方对于他来说就是发现新大陆的 奇迹。这份旅程是未知的诱惑,远方的风景也未 必会尽如人意,但这只是一个迷人的错,正是哥 伦布的放开眼界,带着这份诱惑驶向远方,才有 新新大陆的奇迹。要明白,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型材料进行创新写作。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3. 诗歌型材料的运用和创新写作。

三、教学重点:1. 诗歌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 诗歌型材料的运用和创新写作。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型材料作文的概念、特点和审题立意的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诗歌型材料进行创新写作。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型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诗歌型材料作文?它有哪些特点?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提问:如何准确审题和立意?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诗歌型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审题立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立意思路。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型材料作文的理解。

2.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诗歌型材料进行创新写作。

2. 提问:如何运用诗歌型材料进行创新写作?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诗歌型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型材料作文的掌握。

2. 提问: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进行诗歌型材料的运用和创新写作。

2. 提问:如何进行诗歌型材料的运用和创新写作?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诗歌型材料,要求学生进行创新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型材料作文的掌握。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不自量。……”
请你从这两首貌似语
意相反的诗中提取观
3
点,自主命题,写一
篇文章,其他要求如
故。
清赵翼也有诗云:“李杜诗篇 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 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 年。”
2
参考立意:
对待传统、经典的东西, 我们既要尊重继承,又 要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 不断超越。
审题出了什么问题?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写出自己的立意。 沙 苗得雨 世上,好像—— 只有沙子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参考立意:伟大寓于平凡;价值蕴藏于普通。
如何审题?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步骤
1.抓意象 2.抓关键 3.辨倾向 4.理关系 5.查原因 6. 联生活
作文作业
唐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 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清赵翼也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请你从这两首貌似语意相反的诗中提 取观点,自主命题,写一篇文章,其 他要求如故。
2.选择合适的位置(环境)让自己 发挥才能。
3.适应、顺应环境,不同的环境都 能焕发自己的光彩。
例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 写下自己的立意。
,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06
01
02
错 觉 泰戈尔
05
彼岸一声长叹:
04
此岸暗自叹息——
03
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 岸。”“此 Nhomakorabea”和“彼岸”
错在什么地方?为什
例3.
01 审题训练 03 星星 雷抒雁 05 为星星就是宝石, 07 星星的人知道, 09 球上一样复杂。
02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 己的立意。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诗歌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 (3)怎样纠正这种心理呢?珍惜眼前、在 知足中奋进……
• 二、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再现生活情景。 • 在理解诗歌内涵之后,我们要准确而自然
地由此及彼的联想到现实生活,以搜索充足的 写作素材。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自己:生活中 这种现象多吗?有没有相反的例子(即能正视 生活中一切不如意,从而得到快乐幸福的人或 事)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 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比如 说,“庄稼总是人家的好”,在社会中人总是 “看”到别人比自己有钱、快乐、幸福,其实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他人未必比自己 快乐、幸福。又如,得不到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于是人们总是迷恋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反而对 拥有的东西不珍惜。我们可以对彼岸的“幸福 快乐”憧憬向往,但更应该去珍惜身边实在的 幸福、触手可及的快乐。
(说)”
• (7)议论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做”
• 一面镜子,照了一辈子人 就是没有照见自己 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镜子 才看见了自己的真面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想,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 选(诗歌除外),且文体特征明显。
一、审题立意
• 材料是一首短诗,共四句,短小精悍,寓 意浅显明了。
• 1、 知人更要知己。辩证地谈,前者作铺 垫,着重论述后者。
• 2、 以人为镜,看清自己 • 3、 诤友——生活中的明镜 • 4、 知音——人生的一面镜子 • 5、 要利用好对手这面镜子,看清自己 • 6、 以史为镜,看清自己 • 7、 反观自省,吾当三省其身,开展批评
与自我批评 • 8、 要认清自己,着重强调认清自己的意
• 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 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 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 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 首小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河的“此岸” 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 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 说:“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一 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 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 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抓意象(此岸、彼岸)2.抓关键(错觉) 3.查原因(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不懂珍惜。)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参考立意:
1、幸福就在自己身边,要善于发现自 我,欣赏自我,相信自己。
2、正确看待自己,珍惜拥有。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写出自己的立意。 沙 苗得雨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诗歌类材料作文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 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 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 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 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训练题:
唐韩愈有诗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 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 量。……”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例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写下自己的立意。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例3.
错觉
“此岸”和“彼岸”错在 什么地方?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审题出了什么问题?
1.朦胧感知,悟不出真意 2.抓“一鳞”而弃“全鱼”
3.抓现象而弃本质,就“诗”论“诗”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值得商榷的立意:
创新的重要性 时代与人才 审视自我,认清自我 青出于蓝 要立必先破 勇于超越 相信自己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世上,好像—— 只有沙子最不值钱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参考立意:伟大寓于平凡; 价值蕴藏于普通。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如何审题?
诗歌类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步骤
1.抓意象 2.抓关键 3.辨倾向 4.理关系 5.查原因 6. 联生活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诗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步骤
1.读懂诗歌,分析意象的深层意义(如比喻、 象征的本体),依据标题分析意象的主次,选 准角度。
2.分析重点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3.理清材料内在、外在关系(对比、互补), 整体阅读。
4.因果法分析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类比联系
生活。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审题训练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写下自己的立意。
境 爱米•罗厄尔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参考立意:
由“同一个主体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 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 绩、风采)”引出:
1. 不一样的环境(位置……)不一样的人生。 2. 选择合适的位置(环境)让自己发挥才能。 3. 适应、顺应环境,不同的环境都能焕发自己 的光彩。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参考立意:
1、距离产生美。 2、近观发现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例2: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写下自己的立意。
清赵翼也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 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请你从这两首貌似语意相反的诗中提取观点, 自主命题,写一篇文章,其他要参考立意: 对待传统、经典的东西,我
们既要尊重继承,又要在此基 础上勇于创新,不断超越。
诗歌类材料作文的审题(公开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