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doc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篇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姓名:张宝坤学号: 002912性别:女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批次: 0703层次:专升本电子邮箱:*****************联系方式: 0951-158********学习中心:宁夏奥鹏指导教师:崔厚玺XX年4月6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方向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机械自动化相比较,提出了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现代机械和传统的机械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根据机械自动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发展,显现出了机械自动化产品的优点和效益。
即多功能化、高效率、高可靠性、省材料、省能源,不断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多元化需求。
文章从系统的观念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及过控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着重例举了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和冷却剂流量和气氨排量的最佳控制方案。
提出了过程自动化控制今后的主要目标,指明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设计制造; 自动化; 产品; 发展; 方向目录第一章前言 5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1.2 机械自动化的科学技术第二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符合设计原则62.1满足对机器的功能要求62.2利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6第三章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83.1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方面的研究83.1.1 单冲量控制系统83.1.2 双冲量控制系统93.1.3 三冲量控制系统103.2 冷却器控制方案的研究3.2.1控制冷却剂的流量123.2.2 控制气氨的排量13第四章机械自动化系统的优点与效益 144.1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的提高144.2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144.3调整和维修方便,使用性能改善144.4具有复合功能,适用面广154.5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自动化生产154.6节约能源,减少耗材15第五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165.1机电一体化165.2智能化165.3模块化165.4网络化165.5微型化175.6绿色化175.7人格化17第六章结论18 参考文献19第一章前言1.1 机械自动化的产生和定义早在1971年日本的《机械设计》杂志副刊上刊登了机电一体化这一名词,后来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而被广泛的应用。
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

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1浅谈自动化机械制造摘要:自动化制造系统(FMS)系指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的制造系统。
目前所谈及的FMS通常是指在批量切削加工中以先进的自动化和高水平的自动化为目标的制造系统。
关键词:制造规模;关键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FMS 发展颇为迅速,并且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
一、自动化机械制造规模按规模大小FMS可分为如下4类(一)自动化制造单元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具有设置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
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和一种产物,其特点是实{目单机自动化化及自动化,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二)自动化制造系统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及人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三)自动化制造线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自动化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
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自动化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
(四)自动化制造工厂FMt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
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1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自动化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
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
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自动化化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分析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论文能够综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对一个特定的机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就一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和论文结构。
论文题目:“机械切削参数对铝合金车削热影响的研究”一、引言在引言部分,作者首先对选题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铝合金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其切削加工过程中的热问题。
然后,作者列举了一些现有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二、理论基础在本章节中,作者对与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介绍。
首先,作者对铝合金的物理特性进行了概述,包括导热性能、热膨胀系数等。
然后,作者详细介绍了车削切削过程的基本原理,包括切削力、切削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最后,作者介绍了一些与切削参数相关的热效应模型和理论。
三、实验方案在这一章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本文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
作者首先介绍了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和实验设备,包括车床类型、刀具材料和刀具形状等。
然后,作者详细列出了实验方案中所涉及的切削参数,包括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等。
此外,作者还说明了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本章节是整个论文的核心部分。
作者首先列出了实验产生的数据,并在图表中直观地展示了切削温度随切削参数的变化趋势。
然后,作者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解释,并根据理论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比不同切削参数下的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五、结论与展望在结论部分,作者对本文的研究目标进行了总结,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作者强调了本文研究的贡献,并指出了一些仍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问题。
最后,作者对未来可能的研究工作和改进方法进行了展望。
六、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部分,作者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列出了所有在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样本6篇)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样本6篇)
1. 论文标题1
此论文研究了机械设计中的某一特定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通过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论文展示了该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对
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2. 论文标题2
本研究聚焦于机械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并通过文献综述
和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论文还对该解决方案在实
际应用中的潜力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3. 论文标题3
该论文探讨了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具体案例,并通过理论分析和
实验验证,提出了一种创新的设计方法。
论文还对该方法的优势和
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
4. 论文标题4
此篇论文研究了机械设计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并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验证了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论文还对该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5. 论文标题5
本研究聚焦于机械设计中的一种新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证明了该技术在特定应用中的有效性。
论文还探讨了该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6. 论文标题6
该论文研究了机械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论文还对该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并讨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限制。
以上是六篇机械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标题,每篇论文都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这些论文通过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为机械设计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启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完整版)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支柱。
本文旨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国内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现状;问题;发展趋势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推动我国工业的现代化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
通过研究,可以为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提高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历程,国内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概述2.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检测、维护等全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的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2.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检测(CAT)等。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

机械工程毕业论文工业革命伊始,机械就成为了一个国家赖以发展的动力源泉,机械制造足以彰显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机械工程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机械工程毕业论文篇1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摘要:农机促进法实施以来,农业机械拥有量和使用率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农业机械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较大作用,首先要大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需农机用户做好农机正确使用、安全管理、农机维护保养等方面工作,本人就农业机械如何充分发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农业机械作用、使用、安全、维护保养1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人数众多,土地撂荒严重,要解决种地问题,就得由先进的农业机械来进行。
农业机械需要必要条件才能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好作业。
我省多数为浅丘陵山地,小型农机能够适应这样的地理条件,但小型农机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大型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使用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大型农业机械需要的农机作业便道在我省广大地区没有完善,很多地方也缺机电提灌站和灌溉沟渠,农业用水得不到保障。
单家独户的农民没有经济实力完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农业机械的购买,小块的分散的土地也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需要加速土地流转,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我们要拓宽资金渠道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调动新兴农业生产者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加大农村项目的整合,发挥财政项目的积极作用,大力吸纳民间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引导民营企业家和工商资本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1]。
只有在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前提下,才容易培育出更多农机专业合社、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只有这些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者,才能最有效地使用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使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好作用。
机械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机械毕业论文精选范文近几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局面,并正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向国外市场快速发展,不断进入发达国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机械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毕业论文范文一:PLC技术基础下的工程机械控制摘要: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在PLC技术的应用下,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将能够改善原来人工手动控制的方式,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
如此一来,工程机械自身性能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工作中的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
关键词:PLC技术;工程机械1基于PLC技术的工程机械控制系统功能分析1.1控制功能概述以某军用工程机械为例,其主要作用于土方开挖工作当中,工程机械涵盖了十六项控制功能,最为典型的有“挖壕/挖坑选择”、“手动/自动选择”、“翻转架上升及下方控制”以及“浮动控制”等。
在PLC技术的融合下,对此工程机械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要求多两个控制回路。
1.2主要涉及的两个控制回路对于要求多两个控制回路,一个为车上控制回路,另一个为无线遥控回路。
这两个控制回路均需要在遥控状态下方可实现。
一方面,对于车上控制回路,主要的构件有开关量输入及模拟量输入,主要的控制对象是行使装置与车上工作装置。
除此之外,还对工作当中发生的操作失误及异常状况发出警报,从而使出现的故障能够获取第一时间的处理。
另一方面,对于无线遥控回路,是同样拥有车上控制系统的功能的,与此同时还具备多项控制功能,比如车辆转向的控制、换挡的控制、油门调节及制动等方面的控制。
对于遥控回路来说,是把遥控信号传输至PLC的,进一步让PLC进行系统化的处理。
PLC能够把有用的数据,比如档位状态等及时地向遥控器的处理单元反馈,这样操作员便能够对车辆的状态充分掌握。
基于无线遥控作业当中,遥控器的处理单元是具有一定的作用的,比如对于出现的失误操作,便能够通过遥控器的处理单元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如果有紧急状况发生,PLC便能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一步作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本)

机械设计毕业论文(范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课题名称:设计螺旋传输机传动装置中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目录第1章、总述 (4)一、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目的 (4)二、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内容 (4)三、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要求 (4)第2章、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5)一、减速箱的工作原理 (5)二、电动机的选择 (6)三、计算总传动比及分配各级的传动比 (7)四、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7)第3章、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9)一、带轮传动的设计计算 (9)二、带轮的安装与维护 (11)第4章、轴的设计计算 (12)一、从动轴的设计计算 (12)二、从动轴校核轴受力图 (13)第5章、滚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6)一、从动轴滚动轴承的设计 (16)二、主动轴滚动轴承的设计 (17)第6章、键联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8)一、从动轴与齿轮配合处的键 (18)二、主动轴与齿轮配合处的键 (19)第7章、润滑的选择 (20)第8章、联轴器及轴承盖的选择 (21)一、联轴器的选择 (21)二、轴承盖的选择 (21)第9章、减速器箱体和附件设计 (22)一、减速器箱体: (22)二、附件设计: (23)小结 (26)参考文献 (27)摘要本次毕业课题设计中的减速机选择的是非标准减速器。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机是位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机械传动装置。
机器常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部分组成。
合理的传动方案不仅应满足工作机的性能要求,而且还要工作可靠、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方便、成本低、传动效率高以及使用和维护方便。
关键词:传动装置箱体齿轮低速轴Abstract The subject of design graduates choose non-standard gear reducer. A cylindrical gear reduce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prime mover and working machine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device. Machines often the original motivation, transmission and work machine of three parts. Sound transmission programs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work machine, but also reliable operation, simple structure, compact and easy processing, low cost,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s well as easy to use and maintain. Key words: low-speed gear box gear shaft第1章、总述一、机械设计基础毕业设计的目的(1)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毕业设计的课题来源于现场工程实际,主要任务是在现场实习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出整个疏煤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出液压系统、电控系统及各组成部分,并选择液压元件及电控元件,最终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
本文设计的液压疏煤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
其中液压部分是由液压系统控制十个液压缸伸缩,液压缸带动埋在煤中的蒺藜棍运动,进而实现煤仓的疏煤。
电控部分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对电动机的启闭、加热器的开关、电磁换向阀的换向、液压系统的卸荷等实现了手动与自动控制。
本设计包括液压缸设计和电控系统设计两个专题部分。
设计的液压缸采用活塞缸——连杆传动方案;活塞采用组合式活塞;前端盖为法兰联接;后端盖采用焊接结构;活塞与连杆用螺母固定。
设计中对缸筒,活塞杆,端盖等重要零件进行了结构分析和力学计算。
设计的电控系统,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主要控制元件,压力继电器作为PLC的一个输入端。
这样系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的需要来控制液压缸的伸缩,即实现了每个液压缸均可独立自动连续运行,又实现每两个液压缸自动连续运行和手动控制。
此外,还对系统中的各类液压元件和电控元件进行了选择,选出合适的型号,并对电控操作台作了初步设计。
关键词:疏煤系统;液压缸;电控系统.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graduate engineering topics from the scene, the main task is to research internship at the scene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up the dredging of coal system design, design a hydraulic system,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s and components and hydraulic choice components and electronic control components, the final completion of the entire system design.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dredging coal system, including the two main parts: the hydraulic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part of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of hydraulic telescopic eight hydraulic cylinders, hydraulic cylinders buried in the coal driven in a few words stick movement, leading to the reduced coal bunker coal. Electronic parts used PLC control: onthe hoist motor, heater switch, the change to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 hydraulic system of unloading, and so achieve the manual and automatic control.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s and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of this design is part of the topic.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a hydraulic cylinder piston-cylinder - link transmission programmer; Detroit Pistons used modular; front cover for the flange connection; cover after a welded structure; Pistons and the fixed link with nuts. The design of the cylinder, piston rod, cover, and other important parts of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calculations.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electric control system, using today's more advanced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as the main control devices, pressure relay as a PLC input. This system can transform the hydraulic oil-hydraulic cylinders to control the expansion, not only to achieve the independence of each cylinder can be automatically continuous operation, but also to achieve every two hydraulic cylinder automatic and manual control of continuous operation.In addition, the system in all types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and electronic control components of the relevant terms, elect a suitable model, and electronic control console made a preliminary design.Key words: reduced coal system; hydraulic cylinder;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1.设计资料及要求 (2)1.1 工作原理 (2)1.2 要求及资料 (3)1.2.1 系统设计技术参数 (3)1.2.2 系统的其他要求 (3)1.2.3 总体规则 (4)2.液压缸的设计 (7)2.1 液压缸主要结构件的设计 (7)2.1.1液压缸的设计步骤和设计原则 (7)2.1.2缸筒的设计 (8)2.1.3活塞的结构和选材 (13)2.1.4活塞杆的设计 (14)2.1.5缸盖的设计 (18)2.2其它结构的设计 (20)2.2.1导向套 (20)2.2.2确定密封装置 (21)2.2.3排气装置 (22)2.2.4缓冲装置 (23)2.2.5 防尘装置 (23)3.液压元件的选型 (24)3.1主要液压元件的选型 (24)3.1.1 液压泵的选择 (24)3.1.2 确定工作循环系统各参数 (30)3.1.3 换向阀的选择 (36)3.1.4 单向阀的选择 (37)3.1.5 溢流阀的选择 (37)3.1.6 滤油器的选择 (38)3.1.7 压力表开关的选择 (40)3.1.8 压力继电器的选择 (40)3.1.9电动机的选择 (41)3.2其它辅助元件的选择 (43)3.2.1 油箱的选择 (43)3.2.2 油管的选择 (44)3.2.3 管接头的选择 (45)3.2.4 加热器的选择 (46)3.3 验算系统性能 (49)4. 电控系统 (53)4.1 PLC程序的编写 (53)4.1.1 液压缸控制程序 (53)4.1.2 电动机控制程序 (59)4.2电控元件的选择 (59)4.2.1熔断器的选择 (59)4.2.2 接触器的选择 (60)4.2.3控制继电器的选择 (61)4.2.4控制按钮的选择 (61)4.2.5 PLC可编程控制器的选用 (62)4.2.6 电控系统图 (63)4.2.7电控操作台 (64)5. 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和使用及维护 (66)5.1液压系统安装 (66)5.1.1 液压元件的安装总要求 (66)5.1.2 管路的安装与清洗 (66)5.2液压系统的使用 (67)5.2.1 试压 (67)5.2.2调整和试运转 (67)5.3液压系统的维护 (68)6. 小结 (69)7. 技术经济分析 (70)参考文献 (72)致谢 (73)附录一 (74)附录二 (80)绪论目前在电厂、矿山煤仓中发生过积煤大面积突然冒落而导致人员伤亡的事故。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环境的不安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上的漏洞,另一方面是设施不健全。
因此从设施上确保安全,应采用机械疏松煤仓中的积煤减少事故发生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而液压自动疏煤系统该系统的出现使这一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对此加以分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本设计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液压系统和电控系统。
其中液压部分是由液压系统控制十个液压缸伸缩,液压缸带动埋在煤中的蒺藜棍运动,进而实现煤仓的疏煤。
电控部分采用当今比较先进的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对电动机的启闭、加热器的开关、电磁换向阀的换向、液压系统的卸荷等实现了手动与自动控制。
液压疏煤系统解决了积煤自动疏松问题,是电厂及矿山生产安全得到了提高,在以人为本的概念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1.设计资料及要求1.1 工作原理本系统可分为自动运行和手动控制运行。
当自动运行时工作原理如下:当1号液压缸单独工作时,人工启动一号缸启动按钮SB1向PLC发出启动控制指令X1。
此时如果压力继电器提供给PLC的信号X11为高电平(即液压泵启动系统压力超过压力继电器调定压力),则PLC控制输出线圈Y1通电从而控制一号缸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左侧电磁换向阀1通电,液压油液经换向阀进入液压缸有杆腔,千斤顶缩回。
当缩至终点时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压力继电器预调定压力时,继电器向PLC的输出信号X9变为高电平。
PLC 接收到信号X11的上升沿便控制一号缸换向阀的左侧电磁换向阀1断电,右侧电磁换向阀2通电,液压油进入无杆腔,千斤顶伸出。
伸至终点后,压力继电器又发出高电平信号X11给PLC,PLC控制电磁换向阀2断电,电磁阀1通电液压缸又自动回缩。
这样通过PLC控制,一号液压缸就能自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