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回热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某3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热力系统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某300mw凝汽式汽轮机机组热力系统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e29819856a561253d36fb0.png)
目录第1章绪论 (1)热力系统简介 (1)本设计热力系统简介 (1)第2章基本热力系统确定 (3)锅炉选型 (3)汽轮机型号确定 (4)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原始资料以及数据选取 (6)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 (7)第3章主蒸汽系统确定 (15)主蒸汽系统的选择 (15)主蒸汽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17)本设计主蒸汽系统选择 (17)第4章给水系统确定 (19)给水系统概述 (19)给水泵的选型 (19)本设计选型 (22)第5章凝结系统确定 (23)凝结系统概述 (23)凝结水系统组成 (23)凝汽器结构与系统 (23)抽汽设备确定 (26)凝结水泵确定 (26) (28)回热加热器型式 (28)本设计回热加热系统确定 (33) (35)旁路系统的型式及作用 (35)本设计采用的旁路系统 (38) (39)工质损失简介 (39)补充水引入系统 (39)本设计补充水系统确定 (40) (41)轴封系统简介 (41)本设计轴封系统的确定 (41)致谢 (42)参考文献 (43)外文翻译原文 (44)外文翻译译文 (49)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进度表第1章绪论发电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就是以规定的符号表明工质在完成某种热力循环时所必须流经的各种热力设备之间的系统图。
原则性热力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只表示工质流过时状态参数发生变化的各种必须的热力设备,同类型同参数的设备再图上只表示1个;(2)仅表明设备之间的主要联系,备用设备、管路和附属机构都不画出;(3)除额定工况时所必须的附件(如定压运行除氧器进气管上的调节阀)外,一般附件均不表示。
原则性热力系统主要由下列各局部热力系统组成: 锅炉、汽轮机、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和凝汽设备的链接系统,给水回热系统,除氧器系统,补充水系统,辅助设备系统及“废热”回收系统。
凝汽式发电厂内若有多种单元机组,其原则性热力系统即为多个单元的组合。
对于热电厂,无论是同种类型的供热机组还是不同类型的供热机组,全厂的对外供热的管道和设备是连在一起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较为复杂。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

技术发展
高效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给水回热 加热系统将更加高效,能够更快 速地加热给水,提高系统的整体
效率。
智能化
未来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将更加智能 化,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提 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环保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给水回热加 热系统将更加注重环保,采用更加 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目的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的目的是通过回收 利用锅炉给水中的热量,提高热力发 电厂的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 境污染。
意义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对于提高热力发电 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 和能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02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原理
系统构成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主要由给水泵、回 热器、凝汽器、除氧器和给水箱等组
商业洗浴热水
通过给水回热加热系统提供商业洗浴场所的热水,满足商业客户的需求。
家庭应用
家庭热水供应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可用于家庭热水供 应,提供舒适的生活热水,满足家庭 日常需求。
家庭采暖
通过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实现家庭采暖, 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节约能源和 费用。
05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的 引言 •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原理 •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类型 •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的应用 •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 未来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是一种用于提高热力发电厂效率的技术,通 过回收利用锅炉给水中的热量,减少能源损失,提高整体热效 率。
目的和意义
应用前景
工业领域
给水回热加热系统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锅炉给水、工业冷却水、工艺用水等。随着工业的不断发 展,给水回热加热系统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说明复习进程

压水堆核电厂二回路热力系统初步设计说明书目录目录 (1)摘要 (1)1、设计要求 (1)2、设计内容 (1)3、热力系统原则方案 (2)3.1 汽轮机组 (2)3.2 蒸汽再热系统 (2)3.3 给水回热系统 (2)4、主要热力参数选定 (3)4.1 一回路冷却剂的参数选择 (3)4.2 二回路工质的参数选择 (3)4.2.1 蒸汽初参数的选择 (3)4.2.2 蒸汽终参数的选择 (3)4.2.3 蒸汽中间再热参数的选择 (3)4.2.4 给水回热参数的选择 (3)5、热力计算方法与步骤 (4)5.1 计算步骤如下面的流程图 (4)5.2 根据流程图而写出的计算式 (5)6、你热力计算数据 (8)6.1 已知条件和给定参数 (8)6.2 主要热力参数选定 (9)6.3 热平衡计算结果表格 (13)6.4 程序及运行结果 (14)6.4.1 用MA TLAB程序如下。
(14)6.4.2 运算结果如下图所示。
(17)7、热力系统图 (21)8、结果分析与结论 (22)9、参考文献 (22)摘要二回路系统是压水堆核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产生并传递过来的热量转化为汽轮机转动的机械能,并带动发电机组的转动,最终产生电能。
二回路系统的组成以郎肯循环为基础,由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汽轮机、冷凝器、凝水泵、给水泵、给水加热器等主要设备以及连接这些设备的汽水管道构成的热力循环,实现能量的传递和转换。
反应堆内核燃料裂变产生的热量由流经堆芯的冷却剂带出,在蒸汽发生器中传递给二回路工质,二回路工质吸热后产生一定温度和压力的蒸汽,通过蒸汽系统输送到汽轮机高压缸做功或耗热设备的使用,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的乏汽经汽水分离再热器再热后送入低压缸继续做功,低压缸做功后的废气排入冷凝器中,由循环冷却水冷凝成水,经低压给水加热器预热,除氧后用高压给水加热器进一步加热,后经过给水泵增压送入蒸汽发生器,开始下一次循环。
回热加热器 的型式

(2)低压加热器排气:启动排气、正常排气 演示文稿12.ppt • 启动排气:启动和水压试验时的排气。经 启动排气管排入相对应凝汽器。 • 正常排气:各加热器排气经运行排气管排 入相对应凝汽器。 • 排气管上设有隔离阀和节流孔板,隔离阀 和节流孔板控制排气量,避免蒸汽被携带 出,引起工质和热量损失。
五、高压加热器自动旁路保护装置 1、作用:在加热器故障时保证向锅炉供水。 2、加热器给水旁路:大旁路和小旁路。 3、自动旁路保护装置演示文稿14.ppt 六、影响回热系统经济性的因素 • 给水回热系统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蒸汽热量的利 用方面来看,回热抽汽无冷源热损失,提高了循环的热效 率;②从温差换热过程看,回热抽汽对给水加热时的换热 温差要比锅炉烟气换热时小得多,减少了给水加热过程的 不可逆性,也减少了冷源损失,提高了循环的热效率。 • 采用给水回热加热,一般可节省燃料10%~15%。给水回 热系统对热经济的影响直观地反映到给水温度上,而加热 器投入率、加热器端差、除氧器运行方式等对回热系统的 利用效果影响很大。
⑵混合式加热器的结构.演示文稿3.ppt
⑶重力混合式低压加热器回热系统.演示文稿4.ppt • 特点: ①降低了亚临界和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结铜垢及真空下 的低压加热器氧腐蚀的现象; ②提高了热经济性。 • 应用: • 美国、英国及俄罗斯的300~1000MW的大型火电及 核电机组上采用。演示文稿5.ppt
立式演示文稿16.ppt
(二)按布置方式
卧式演示文稿17.ppt 高压加热器演示文稿18.ppt (三)按水侧压力 低压加热器 管板—U型管式 二.表面式加热器结构 螺旋管式演示文稿26.ppt
演示文稿6.ppt
2、按蒸汽冷却段和疏冷却段的布置分为:内 置式和外置式。演示文稿28.ppt
汽轮机原理试题答案

汽轮机原理试题姓名: 得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1、汽轮机的重要系统包括:主蒸汽系统、再热蒸汽系统、凝汽系统、给水回热系统、润滑油系统等。
2、汽轮机本体由转动局部〔转子〕与固定局部〔静子〕组成。
3、叶栅损失有叶型损失、端部损失。
4、蒸汽循环做功主要有四大过程:蒸汽在锅炉中的定压吸热过程、蒸汽在汽轮机中的膨胀做功过程、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中的定压放热过程、凝结水在给水泵中的升压过程。
5、功率的调节方式有两种:节流调节与喷嘴调节。
6、凝汽系统有水冷凝汽系统、空冷凝汽系统。
7、汽轮机的级由喷嘴叶栅与及它相配合的动叶栅组成。
8、供蒸汽流动的通道构成汽轮机的通流局部。
二、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每题2分,共计20分〕 1、汽轮机的级做功过程是蒸汽不断膨胀,压力逐渐降低的过程。
〔∨〕 2、冲动级的反动度介于之间,反动级的反动度Ω。
〔∨〕3、只有在喷嘴压力比εn 小于临界压力比ε的情况下,汽流在喷嘴的斜切局部中才可以膨胀加速。
〔∨〕4、根据ε10*的大小来确定流动状态,继而确定喷嘴的型式,当εn 时,一般选用减缩喷嘴,当εn 时,一般选用缩放喷嘴。
〔∨〕5、多级汽轮机级〔除末级外〕余速的利用,使得整台汽轮机的相对内效率提高。
〔∨〕6、当级内流动未达临界状态时,通过该级的流量不仅及级前压力有关,而且及级后压力有关。
〔∨〕7、只要级在临界状态下工作,不管临界状态发生在喷嘴还是动叶,通过该级的流量均及级前压力成正比。
〔∨〕8、在低负荷或额定负荷时,喷嘴调节汽轮机的效率要比节流调节汽轮机高。
〔∨〕9、背压式汽轮机中,汽轮机排气的热量完全作为低温热源供热,根本上全部被利用。
〔∨〕10、机械超速危机遮断系统是机组发生严重超速时,快速关闭主汽阀与调节汽阀的装置。
〔∨〕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0分〕 1、临界状态答:蒸汽在膨胀流动过程中,在汽道某一截面上到达当地声速的气流速度称为临界速度。
火电厂辅助设备及热力系统

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热力系统部分
8-2 给水回热加热及系统
什么叫回热加热?采用给水回热有何作用?
一、回热加热器类型: 按传热方式分——混合式、表面式
现代火电厂的给水回热加热系统中, 只有除氧器采用了混合式加热器
按布置方式分——立式、卧式
300MW及以上容量的机组广泛采用卧式加热器
按水侧压力的高低分——低加、高加
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热力系统部分
主蒸汽与再热蒸汽系统
(一)主蒸汽系统 ►范围:——机炉之间连接的新蒸汽管道,以及由新蒸汽
送往各辅助设备的支管。
►特点:——主蒸汽管道输送的工质流量大、参数高,因
此对发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大。
►要求:——系统简单,工作安全、可靠,运行调度灵活,
便于检修、扩建,投资和运行费用最省。
再热机组的旁路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 辅助蒸汽系统: 抽空气系统: 二、原则性热力系统的实例分析:
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热力系统部分
(一般不需画出)
30 0 机 组 原 则 性 热 力 系 统 MW
除氧器与给水箱的组合
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热力系统部分
600MW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
t s t w1 t t
凝汽器的最佳真空:
提高真空的常用手段——增大 冷却水量qw ( 使Δ t↓)
p v (p c ): t ,经济性 p v (p c ): t s ,安全性
真空是否 越高越好?
存在最佳真空 ——使汽轮机输出功率与循环水泵耗功率之
表面式凝汽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表面式凝汽器的分类
根据冷却介质不同分——水冷、空冷 根据冷却水流程不同分——单流程、双流程、多流程
《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力发电厂Thermal power plant课程代码:02410070学分:2.5学时:40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4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汽轮机适用专业:热能工程教材:《热力发电厂》郑体宽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热力发电厂》阐述动力循环的基本原理和热经济性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发电厂中的应用,着重介绍国内600MW及以上大型机组以及热力系统。
《热力发电厂》是针对电厂热能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及分析方法课程目标2:提高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课程目标3:新型动力循环课程目标4:发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及全面性热力系统计算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m-n1.毕业要求1-1:2.毕业要求……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
第一章热力发电厂的评价(-)教学内容第一节热力发电厂的安全可靠性第二节火力发电厂的环保评价第三节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评价第四节凝汽式发电厂的热经济性指标第五节发电厂的技术经济比较与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第六节我国能源和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教学要求讲解热力发电厂评价的相关技术指标。
(三)重点和难点各种专业术语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第二章热力发电厂的蒸汽参数及其循环(一)教学内容第一节提高蒸汽初参数第二节降低蒸汽终参数第三节给水回热循环第四节蒸汽再热循环第五节热电联产循环(二)教学要求定性分析各种参数变化对热力发电厂热经济性影响。
给水回热抽汽系统课件

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通常有开环控制 和闭环控制两种方式。开环控制时, 系统按预设的程序进行控制;闭环控 制时,系统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进 行调整和优化。
03 系统运行与控制
运行方式
顺流运行
给水在加热器中自上而下流动,加热蒸汽自下而上流动,加 热效率高。
逆流运行
给水在加热器中自下而上流动,加热蒸汽自上而下流动,加 热效率低。
抽汽系统
抽汽系统的作用
抽汽系统是将汽轮机内的部分蒸汽抽出,供给其他用汽设 备使用的系统。通过抽汽系统的设置,可以实现能量的梯 级利用,提高机组的效率。
抽汽系统的组成
抽汽系统通常由抽汽管道、阀门、疏水阀等组成。其中抽 汽管道是系统的核心设备,负责将蒸汽从汽轮机内抽出并 输送到各用汽设备。
抽汽系统的运行方式
给水系统的运行方式
给水系统的运行方式通常有定速运行和变速运行两种方式。定速运行时,给水泵以恒定的 转速运行,流量与扬程成反比关系;变速运行时,给水泵的转速可以根据工况变化进行调 整,流量与扬程可以独立调节。
回热系统
01
回热系统的作用
回热系统是利用汽轮机的抽汽加热给水的系统,可以提高给水的温度,
降低煤耗和热耗,提高机组的效率。
检测法
使用专业检测工具对系统各部件 进行检测,确定故障部位和原因。
经验法
根据维护经验,结合系统运行状 况,快速定位故障。
故障处理与预防措施
针对性维修
根据故障诊断结果,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确保 系统恢复正常运行。
预防性维护
针对常见故障,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提前采取 措施预防故障发生。
备件储备
储备常用备件,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系统可靠性。
控制策略
温度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系可以是一个或数个相邻加热器(加热器组) 对带疏水泵的加热器 常将混合点划入该加热器单元 当末级加热器疏水至热井时连同热井视作加热器单元
加热器的散热损失
两种热平衡计算方法
吸热量=放热量×ηh;吸(放)热量为流量与焓升(降)的积 ηh加热器热效率(0.98-0.99) 流入热量=流出热量;流入热量为流量、焓以及η'h的积
2011-8-25 11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1
回热效果的标志
回热由于作功能力相对增长故能够提高循环效率 效率增长的程度取决于动力系数和朗肯循环效率 动力系数Ar=Wr/ Wc为回热汽流功与凝汽流功比 回热汽流功:Wr=∑[αr(h0-hr)] 对于非再热机组 W ∑[α 凝汽流作功:Wc=αc(h0-hc) 对于非再热机组
2011-8-25
19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F(P)型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h'wj未知时的迭代格式)
(1) (2) (3) (4)
2011-8-25
h'wj=hwj+△hwj 其中,△hwj取用1~2 kJ/kg aaj-1=[Aj*(hwj-1-h'wj)-Bj-1*(hdj-2-hdj-1)]/(hj-1-hdj-1) aaj=[Aj*(h'wj-hwj+1)-Bj*(hdj-1-hwj+1)]/(hj-hwj+1) h'wj=hwj+(Bj+aaj)*(hdj-hwj)/Aj 若与(1)误差大,则转(2)
表面式加热器参数制约关系
加热器出水温度及疏水温度与壳侧压力的关系
出水温度与壳侧压力
twj=tsj-θ 其中θ取决于传热效果 tsj是壳侧压力(p‘j)饱和温度 p'j=pj-δpj δpj=(3%~8%)pj 在热力计算中θ=2~3(高加); θ 3 5( θ 2 3( ) θ=3~5(低加) )
疏水温度与壳侧压力
18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8
末级疏水热量的利用 末级疏水排放至热井,疏水热量为本级加热器回收利用 疏水热量回收效果为进水温度提高和无疏水排放凝汽器 因而不增加 冷源排放损失 热力计算 末级疏水回收热井的热力过程可以等效为混合式加热器(第一定律) 进水温度提高幅度与截流的疏水流量和末级疏水焓有关 热力计算中按照混合式加热器的定义计算各种吸放热量
循环放热量
循环放热量:qc=αc(hc-hwc)+α3(hd3-hwc) 式中凝汽份额αc=1-α1-α2-α3
循环作功量
作功量:wi=q0-qc 作功量:wi=(h0-hc+σ)-α1(h1+σ-hc)-α2(h2-hc) –α3(h3-hc)
绝对内效率
绝对内效率:ηi= wi/q0 绝对电效率:ηe=ηiηmηg 热耗率:HRt=3600/ηe
8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简捷热平衡计算2
初终再热参数
h0=f(p0,t0);hr=f(pr,tr) △H=hr-hct=f(pr,tr,pc) hc=hr-△H*ηri (已知效率) hc=f(pc,xc) (已知干度)
抽汽参数
hj=f(pj,tj) ( j=1,2,3)
加热器参数
tsj=f(p'j)其中p'j=pj-δpj twj=tsj-θj其中θj取为常数 tdj=tsj 无疏水冷却器 tdj=twj+1+ψj ψj取为常数 hwj=twj*4.18 hdj=tdj*4.18
tdj=twj+1+ ψ 其中ψ疏水端差与DC传热状况有关 其中twj+1是j+1级加热器的出口水温 在热力计算中ψ =8~12℃
出水焓与疏水焓
2011-8-25
精确计算:hwj=f(pwj,twj) 近似计算:hwj=4.18*twj
hdj=f(p'j,tdj) hdj=4.18*tdj5
4.3.3 热平衡式的拟定
22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外置并联SC的热平衡计算(如上图) 按照常规计算α1、α 2(各加热器的出水份额为1-x) 计算α3(用SC出口汽焓h'3代替抽汽焓h3,出水份额为1)
利用SC的热平衡关系计算给水焓 hfw=hw1+ α3 X(h3-h'3)-x (hw1-hw3)
经济指标计算
单位进汽的循环吸热量、循环放热量、循环作功量 汽轮机内效率、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机组热效率
功率或进汽量计算
定功率计算:已知功率 定流量计算:已知流量 2011-8-25 D0=3600Pel/wiηmg Pel= D0wiηmg/3600
7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简捷热平衡计算1
2011-8-25
2011-8-25
2
4.3.1 计算目的及基本公式
计算的目的
确定某工况时机组的经济指标和汽水流量分布 确定最大工况下的汽水流量选择辅助设备和管道 确定热力系统不同连接方式的经济性选择技改方案
计算方法
定功率计算:已知功率 计算进汽量和各级抽汽量 定流量计算:已知进汽量 计算功率和各级抽汽量 简捷热平衡:单位进汽下计算各级抽汽份额和指标
2011-8-25 14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4
蒸汽冷却器的作用
利用抽汽过热度可以提高出口水温度从而达 到降低加热器传热端差的目的
蒸汽冷却器内部传热过程
加热器被分成蒸汽冷却段与主凝结段 抽汽进 蒸汽冷却段而上一级疏水进主凝结段 在加热器的蒸汽冷却段中壳侧(管外)为过 热蒸汽对流换热 管侧为给水对流换热 由于蒸汽冷却器的壳侧是单相工质对流换热 抽汽过热度可用于提高出水温度
广义冷源损失
2011-8-25
η'h蒸汽焓利用系数(0.985-0.995)
6
吸、放热量方式,冷源损失=∑放热量×(1-ηh) 进、出热量方式,冷源损失=∑放热流量×焓×(1-η'h)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以单位进汽为计算基准 各计算节点汽水焓值计算(参数制约关系) 加热器的热平衡
抽汽放热量、疏水放热量、给凝水吸热量(C型、F型) 抽汽份额计算(需要j-1加热器流量平衡的支持)
疏水自流进入低压级造成高压热能用于低压级 疏水损失热量决定于疏水温度和疏水流量
疏水热量利用的途径
尽可能在本级充分利用
使用疏水冷却器可降低疏水温度减少热量损失 使用疏水泵可切断排放疏水从而避免热量损失
疏水冷却器的使用
因无转动设备疏水冷却器可用于高低压加热器 虽然疏水泵节能效果好但消耗厂用电 增加维修量 常用 于低压加热器,而且一般不超过两台
基本公式
2011-8-25
汽轮机内效率ηi=Wi/Q0=wi/q0 汽轮机功率平衡3600Pel=Wiηmηg=D0wiηmηg
3
4.3.2 计算方法和步骤 计算方法和步骤1
热平衡计算的实质
对于含有z级抽汽的汽轮机 热平衡计算涉及z+2变量 需要已知电功率、进汽量中的1个 则含z+1个未知量 共可列出z个加热器的热平衡以及1个功率方程(或物质平衡)
2011-8-25 21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外置串连SC的热平衡计算(如上图) 按照常规计算α1、α 2 计算α3(用SC出口汽焓h'3代替抽汽焓h3) 取值h'3应保持过热度
15~20℃ 利用SC的热平衡关系计算给水焓
2011-8-25
hfw=hw1+α3 X (h3-h'3)
蒸汽冷却器的使用
常用于抽汽过热度较高的F 型加热器
2011-8-25 15
4.3.5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回热效果的完善化5
外置式 Steam Cooler
外置式蒸汽冷却器 是充分利用抽汽过 热度的装置。它可 以实现抽汽过热度 的跨级利用。形式 有外置串联和外置 并联两种。前者稳 定但过热度利用少; 后者过热度利用充 分但不稳定
截断疏水的自流排放,疏水热量全为本级加热器回收利用 疏水热量回收的效果表现为出水温度提高和无疏水排放 其热经济性比混合式加热器稍差
热力计算
含疏水泵的加热器的热力过程可以近似为混合式加热器 出水温度提高幅度与截流的疏水流量和加热器端差有关 热力计算中按照混合式加热器的定义计算各种吸放热量
2011-8-25
2011-8-25 9
4.3.4 简捷热平衡计算 简捷热平衡计算3
#1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
吸放热量:q1=h1-hd1;γ1=0;τ1=hw1-hw2 进出水量:A1=1; B1=0 抽汽份额:α1=τ1/ q1
#2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
吸放热量:q2=h2-hw3;γ2=hd1-hw3;τ2=hw2-hw3 进出水量:A2=1; B2=α1 ; X=1-α1-α2 抽汽份额:α2=(τ2-B2γ2)/ q2
第八讲
第四章、给水回热加热系统 4.3 回热系统的计算与分析 4.4 回热加热器的运行
2011-8-25
1
4.3 回热系统的计算与分析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计算目的及基本公式 计算方法和步骤 热平衡式的拟定 简捷热平衡计算பைடு நூலகம்回热效果的完善化 F(P)/F(W)与外置SC的计算
20
4.3.5 F(P)/F(W)与外置 的计算 与外置SC的计算 与外置
F(W)型加热器的热平衡计算(h'wc未知) αz=[Az*(hwz-hwc)-Bz*(hdz-1-hwc)]/(hz-hwc) (推导如下) ∵ h'wc=hwc+(Bz+αz)*(hdz-hwc)/Az ∵ αz=[Az*(hwz-h'wc)-Bz*(hdz-1-hdz)]/(hz-hdz) ∴ αz=[Az*(hwz-hwc)-Bz*(hdz-1-hwc)]/(hz-hwc)(视作C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