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与特色塑造策略——江苏城市化转型期的文化追求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特色与品质提升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特色与品质提升在当今时代,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地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城市的期望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居住和工作需求,更注重城市的特色与品质。
一个具有独特特色和高品质的城市,能够吸引人才、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那么,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城市特色与品质的提升呢?首先,深入挖掘和传承本地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关键。
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这些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比如,有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迹,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有的城市则以独特的民俗文化闻名,如云南的丽江古城、福建的土楼。
在城市建设中,应当充分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
同时,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建立博物馆等方式,传承和弘扬本地的传统文化,让居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文化底蕴。
规划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环节。
一个好的城市布局应该兼顾功能分区和交通便利性。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应合理分布,避免功能混乱导致的交通拥堵和生活不便。
此外,要注重公共空间的打造,如公园、广场、绿地等。
这些公共空间不仅能够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的美观度。
比如,新加坡以其精心规划的城市花园景观而闻名,城市中处处可见绿色植被,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花园中。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城市品质的提升至关重要。
高质量的交通设施能够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这包括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公交,以及合理规划道路网络。
同时,供水、供电、供气等生活基础设施的稳定供应也是保障居民生活品质的基础。
此外,现代城市还应注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高速的网络覆盖,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注重建筑设计的特色与质量也是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
建筑是城市的外在形象,独特而美观的建筑能够成为城市的名片。
在建筑设计中,应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环境,避免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
如何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

如何加强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田霜红【摘要】随着苏南城乡被国务院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长三角各地又酝酿着向新型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就扬中而言,打造“生态之城”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
面对这新的历史进程,我们的文化建设该如何举措,才能发挥自身的引领化育作用呢?笔者结合扬中市本地实际,着眼于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作简单论述。
【期刊名称】《剧影月报》【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2页(P141-142)【关键词】城镇化进程;文化建设;现代化建设;转型升级;历史进程;扬中市;示范区;国务院【作者】田霜红【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随着苏南城乡被国务院确立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长三角各地又酝酿着向新型城镇化、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就扬中而言,打造“生态之城”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奋斗目标。
面对这新的历史进程,我们的文化建设该如何举措,才能发挥自身的引领化育作用呢?笔者结合扬中市本地实际,着眼于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作简单论述。
十八大报告号召珍爱自然,倡导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整个报告中提及“环境”、“生态”字眼的地方多达45处,由此可见,中国环境生态问题是多么的严重和紧迫。
扬中现代化的目标是“生态之城”,这就将“生态”摆在了最核心的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倡导生态文化实乃当务之急。
生态文化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它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
同时,这也是人的价值观念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使人们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就当前社会的整体状况来看,一方面,“人类中心主义”仍是主流,人们争夺财富、互相攀比,浪费无度,攫取自然资源供自己享乐,不惜毁灭生物圈家园的疯狂之中;另一方面,面对日益增多的环境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无辜。
在三十万扬中人当中,有二十九万九千九百人都不会认为自己对环境污染作出了“贡献”,所有的污染都是那百十家有排污嫌疑的企业老板干的。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规划和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方案中,如何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成为了城市规划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旨在为城市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一、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规划方案中,应该注重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避免浪费。
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将不同功能的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功能单一的土地浪费。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建筑密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土地的使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二、实现城市的功能分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是城市规划中常用的一种策略,通过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使不同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划分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这样可以使城市的发展更加有序,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
同时,功能分区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三、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推动城市的绿色发展,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加大对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同时,还可以推动城市的节能减排工作,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还可以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动城市的绿色转型。
四、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城市的文化品质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可以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规划方案中,可以注重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具有特色的文化设施和景观。
同时,还可以鼓励创新和艺术,培育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541.江苏城乡空间品质提升和特色塑造——规划、建筑、园林三位一体的文化追求

今天, 在全球化竞争的年代里, 文化已经不仅仅是精神财富, 还是重要的发展战略资源。 建设一个内涵丰富、形神兼备的城市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共同追求。“十二五”时期是 中国城市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 人居环境较为优良的省份之 一,城市化水平超过 60%,已经进入更加注重品质提升的转型发展阶段。在此关键时期, 珍惜快速城市化中后期大规模建设的机会, 高度重视城乡空间品质提升与特色塑造, 提升城 市化发展质量,推动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新期待,是城 乡规划建设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和不懈追求。 E· 沙里宁(Eero Saarinen)曾经说过,“城市是一本开启着的书,从中可以读到理想和抱 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城市中的自 然山水、历史街区、传统街巷、建筑园林、公园广场、道路绿地……以不同的空间语言,记 录和表达着城市的历史沉淀、传统文化和地域风韵。城市空间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还是“一 种文化环境,文化环境的意义在于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精神力量,让居住者引以自豪,让来 访者深受感染。”(吴良镛,2009) 今天,我们的城市正在经历大规模建设的激情岁月,如何抓住城市快速生长的机遇,创 造更多的高品质城乡空间,更多地延续城市发展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彰显城市的特色和文 化精神,是当代城乡规划、设计和建设者需要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课题。
1.2 “秀出来”:保护彰显城市空间特色资源
对于“找”出来的、有价值的空间特色资源,要在保护的基础上,根据资源的价值和周边 环境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彰显和塑造策略,以更为细致的设计匠心,让特色空间资源能够 以宜人的空间面貌,得以从城市干道、休闲步道上“秀出来”,为大众感知和体验(图 4) 。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城市形象塑造策略

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城市形象塑造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象塑造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吸引人才、投资和旅游的重要因素。
因此,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城市形象塑造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
一、城市规划方面的策略城市规划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基础。
城市规划应该注重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首先,城市规划要注重城市的布局和空间组织。
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空间组织能够提升城市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城市规划要注重公共空间的建设。
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应该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和设施。
最后,城市规划要注重交通规划。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合理的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品质,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
二、建筑设计方面的策略建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要注重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和融合。
首先,建筑设计要注重与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持和传承。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历史建筑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建,建筑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利用历史建筑,使其成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和景观元素。
其次,建筑设计要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境适应性。
最后,建筑设计要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注重设计的创新性和个性化,使建筑成为城市的地标和亮点。
三、文化传承方面的策略文化传承是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内容。
城市应该注重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城市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可能会被破坏或遗忘,城市应该注重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打造历史文化的展示和体验场所,提高历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其次,城市应该注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提升城市品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策略与方案

提升城市品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策略与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并解决城市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方案。
一、优化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
首先,我们应当合理控制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用地规模,提倡生态环保的城市建设理念。
其次,应加强对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使用和开发,避免乱占、乱建和浪费。
此外,可以适度增加绿地面积,建设公园和花园城市,增加城市的生态性,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二、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城市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处理等,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首先,应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放监管,减少排放的污染物。
其次,可以建设和改造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的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另外,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建设垃圾焚烧厂和垃圾填埋场,有效降低垃圾的数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提升交通出行方式交通问题是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减轻道路拥堵,我们应提倡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
比如,可以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建设便捷的地铁和公交站点,提供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
此外,还可以鼓励居民骑自行车或步行,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改善公共空间。
通过提升交通出行方式,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提高城市品质。
四、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能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但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能源消耗引发的环境问题,应积极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可以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其次,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节能灯具、建筑节能等方式减少能源的浪费。
另外,还可以加大对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舆论引导与公众参与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转型期传承城市空间特色的规划对策_以南京市_特色意图区_规划研究为例

图 1“特色意图区” 形成机理图示转型期传承城市空间特色的规划对策—— 以南京市 “特色意图区” 规划研究为例沈俊超【摘要】 在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下, 划定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空间特色和对城市空间 景观特色有重大影响的“特色意图区”,并进 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控制引导,是城市特色化发 展的一种可能规划对策。
南京在建立“特色意 图区”规划框架的基础上,探索了“特色意图 区”理论在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中的应用,给 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经验。
【关键词】 城市特色;特色意图区;对策; 南京究 》 、 2001 年 《 南 京 城 市 空 间 特 色 专 项 规 划 》 的基础上, 开展了南京市 “特色意图区” 规划 研究工作。
基于城市空间特色研究而划定的 “特色意 图区” 是指能够充分展现城市空间特色的地区 和对城市空间景观特色有重大影响的地区 。
包 含 “ 特 色 展 现 区 ” 、 “ 景 观 敏 感 区 ” 和 “ 认 知 路径 (点)” 等 3 方面的内涵。
“特色意图区” 分 为 “ 特 色 展 现 区 ” 和 “ 景 观 敏 感 区 ” 。
以 特 色 空 间 意 象 展 现 为 主 体 的 “ 特 色 意 图 区 ” 为 “特色展现区”; 对城市特色景观展现有重大影 响的地区为 “景观敏感区”。
(图 1)一、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研究的现实意义在 当 前 用 地 紧 缩 、 能 源 紧 张 的 发 展 背 景 下 , 中 国 的 社会 经 济 面 临 转 型 的 机 遇 和 挑 战 。
温饱问题、 住房问题、 交通出行问题等基本功 能需求满足之后, 特色的生态文化消费等必将 成为民众的广泛诉求, 城市特色发展的空间规 划对策是城市规划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 当前的城市总体规划 、 详细规划对 城市特色的空间载体确定和规划控制停留在建 立景观体系层面, 缺少更深层次的探讨。
总体 规划阶段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相关内容散布在 历史文化保护、 风景旅游、 园林绿化、 道路交 通规划篇章之中; 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 “控详”) 阶段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相关内容则 散布在土地使用控制、 建筑建造控制、 道路交 通 控 制 、 绿 地 控 制 、 文 物 保 护 要 求 等 篇 章 之 中。
江苏建筑文化特质及其提升策略

筑空间蛆合类型也有槲d之处。
苏南地区自古^文善莘.有着重文
苏的历史文化名城.姐拓州,淮安镶江, 僚州曩苏锡常等基本沿运河布局.符台
城镇囊落”莲水而居的规律。
7矗南文化静b中的”精“”巧”两宇。 苏北地B在传蜿的民居建筑中.结
梅处理得较为简易高盏大多采用墙体
的传娆.莽州园林就是士大夫精雅文化
的载件.是世界公认的亲方文化精华. 定^墨窖直接或间接参与建筑的建造 提高了建筑审美水准.上世纪韧.苏州 地区的传统建筑工艺和艺术成靛通过姚 承祖张至刚编撰的《营造法席》得以
水城一体.古城地势高耸.四面环术 体现了营仲提出的“上轫近旱■用水足
苏镉常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晏越文
化具有秀慧细腻的特点.因此在建筑 审姜上办体现清雅小巧精致的特点.
下匆近水而淘防省”的墟市建设原则。
建筑特征方Ⅲ.淮'可以北的地区多 旱.民居建筑以土墒草盖口台院为主
启下的重要时期。宁镇扬地E固其特殊
的地理位置馥为南渡流民首先汇聚寄 居的地方。这些北方的穆民带来7中原
淳匠.堆灰E.雕塑Ⅱ叠山Ⅱ、彩绘 匠等古典建筑1种于一体的建筑I匠群
与江南民居建筑外观舫墙篙瓦.黑自相 同.轻盈简约明显有别,
4 4格宿苏鲁文化圈建镛文化特色
响.其城市空间尺度和祝觉特征鞍苏锡
常地区而言更加密大而华丽.具有大局 气势。
体。苏锡常地产榉丰楠术石材.石 灰石细泥.加上当地水运极其便利.
为”香山帮’I匠们提供7建材。当地
遗产.保护方法通常有:修复、功能置换 改造利用。对有价值的文物建筑应尽量
任复。 建筑形式f图日。
杀变迁的影响。温暖湿润的海洋性季风
气候.使沿海地Ⅱ的建筑要兼硕夏季通
53江苏建筑文化推进的技术簟略 "传蜿技术.现代拄米.蒲宜技术 井存.眦太■性建筑性能的提升为契机, 鞔摄探索建筑设计的技木体现和手法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江 苏城 市化 转 型期 的文 化追 求
2 1 转 型发展 的时代 机会
中国城 市化 在过 去 的三 十年 间 ,以其规模 、速度 和
相 对 有序 赢得 了世界 认 同 ,被 认 为是 影 响世界 的重 要 力
量 之一 。 “ 二 五 ”时期 是 中国城 市 化转 型 发展 过去 和 未来 。 今 天 在 全 球 化 竞 争 的年 代 里 ,文化 已经 不 仅仅 是 精 神 财 富 ,还 是 重要 的发展 战 略 资源 。 因为在 知 识经 济 年 代 ,人 力 资本 才是 决 定 发展 竞争 力 的关键 ,而 要想 在 新 的全球 经 济秩 序 建立 过程 中立于 不 败之地 或取 得突破
展 目标 。② 敦 、 纽 约 、东 京 等一 批 国 际性 城 市则 明确 伦
地 提 出 了 “ 市 文 化 发展 战 略 ”@,如 伦敦 将 其 文化 发 城 展 战 略 定位 为 :维 护 伦 敦 模 范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世 界 级 城 市 ,卓 越 的 国 际创 意和 文化 中 心 。 在 这些 城 市 的发 展 战略 中 , “ 文化 ” 已经 不仅 仅是 单纯 的精 神 享 受 ,而是 城 市 魅力 和竞 争 力提升 的 关键 。
Ci ni t i Se aAtl h a c nCt I pc l rc nA e y i ie
更 深 的文 化理 解 、更 多 的文化 敬 畏 、更 强 的文化 自觉和
跃升 ,城 市就 必 须塑 造 高品 质 的文化 环境 和 优越 的 生活
环 境 ,从 而 吸 引人 才、 吸 引投 资。 因此 建设 一个 内涵丰 富 、形神 兼 备 的城市 已经 成 为 国 内外 城 市发 展 的共 同追 求。
更 高 的文 化追 求 。正 是基 于 这样 的考 虑 ,我 们开 展 了一
系列 的研 究 ,并 在 此基础 上 形成 了本 文 的框 架思 考。
1 城 市 空 间的文 化意 义
11 城 市 服 务生 活 . 今 天 ,全球 有 一半 的人 口生活 在城 市 ,人 类 已经进
欧洲 委 员会 的 《 欧盟 可持 续城 市发 展 :行动 框 架 》
13 空 间承 载 文化 .
与 美好 的生 活 紧密联 系起 来 。 市 民是城 市 的主 人 ,是 “ 市 ,让 生活 更 美好 ” 的 城 服 务对 象 ,也 是创 造城 市 美好 生 活 的主体 。 随着 中 国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和百 姓 生活 的稳 步 提升 ,市 民对于 城市 的
升 、理 想人 居环 境 的 塑造 、城 市特 色 的彰 显 ,推 动市 民 精 神 的培 育 和城 市 文化 自豪感 的 建立 ,顺 应 人 民过上 更
加 美好生 活 的新 期待 。 12 文化 彰显 魅 力 . 文化 是城 市 的灵魂 ,是城 市 魅力 的根本 所在 。 英 国学者 G ・ ar : “ 化 ,就像 上 帝和 政治 一 Ad i 文 说
义在于 在 潜移 默 化 中给人 以精 神 力量 ,让 居住 者 引 以为
自豪 ,让来 访者 深 受感 染。
样 ,是 无 处不在 的” 。最 新版 的 《 英百 科全 书 》同样 大
把 城 市 文化 定 义为 “ 往今 来 各 类城 市和城 市 区域 之任 古 何 行 为模 式 ,包 括 过 去和 现 在 ” 。据 此 理 解 ,从 城 市 诞 生 的那 一 天起 ,城 市 文 化就应 运 而 生 了。 文化 如水 ,
期许 已不仅 仅 限于 物质 需 要 ,而 进一 步上 升 至精 神和 文
化追 求 。 规划 大 师刘 易斯 ・芒福 德说 过 : “ 市 之所 以存在 城 是 为 了关怀 人 和陶 冶人 ”。 为此 我们 需要 致 力塑 造 充满 人 文关怀 和 文 化追 求 的城 市 空间 ,以城 市 空 间品 质 的提
将 文 化遗 产 的保 护 、地 方文 化 的强化 和城 市 文化 的 提升 作 为一项 重 要 的财 富 ,并作 为一 个 国家 及地 方 的重 大发
入 了城 市 时代 。作 为 一种 文化 现 象 ,城市 在 人 类文 明史
上 具有 独特 的 重要地 位 ,是 人类 文 明演进 的 重要 载体 。 城市 既是人 类 文 明的成 果 ,更 是市 民生 活 的家 园。 古 希腊 哲 学 家亚里 士 多德 曾经 说 过 : “ 人们 为 了生 活来 到 城 市 ,为 了生 活得 更 好 留在 了城 市 。 ”2 1 年 上 海 0 0 世 博会 重 申 了城 市 服 务生 活 的主题 ,提 出 “ 市 ,让 生 城 活 更美好 ( et r i B t t e c y,b te f et ri le)” ,把 美好 的城 市
城 市是 文化 的容 器 ,空 间是 文化 的载体 。 空 间如 年 轮 ,记 载着 城 市 的 历 史 ,刻 录 着 城 市 的 追 求 ,表 达着 城 市 的文化 。伊 利 尔 ・沙 里宁 曾经 说过 : “ 我看 看你 的城 市 ,我 就 能说 出这 个城 市 的居 民在 文 让 化 上追 求 的是 什 么” 。 城 市所 独 有 的山水 格局 、城 市 形态 、街 巷 空间 、建
筑 特 色 、园林 景 观 ,是城 市 文化 魅 力的直 观 表达 ,是城 市 文 化特 色 的直 观显 现 。文 化底 蕴深厚 、空 间特 色鲜 明
的城 市 ,会给 人 留下 深刻 印 象。 反之 ,城 市 面貌 雷 同、 文化性 格缺 乏的城市 ,会让 人觉 得平 淡 乏味 。 关于城 市 空 间与文 化 的密切 关 系 ,吴 良镛 院士 曾经 指 出 ,城 市 空间 实际 上是 一种 文 化环境 ,文 化环境 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