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省遵义四中16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

贵州省遵义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诗学里的钟声刘士林中国古人写“钟声”的诗句很多,其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杜甫的“晨钟云外湿”、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等。
在这些诗句中,“钟声”以其自身特有的存在方式,构成中国古典诗学一个饶有兴味的审美意象。
钟声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文化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黑格尔说:“塔楼上的钟塔是专门为宗教仪式而设的,因为钟声特别适合于基督教的礼拜,这种依稀隐约的庄严的声响,能感发人的心灵深处……”在欧洲,钟声所传达的缥缈、崇高、严静的宗教意味,是自始至终贯穿下来的。
在中国,情况则有不同。
在有关记载中,钟声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粹的宗教祭祀仪式中的钟声,这种宗教音乐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恐惧、松弛和宗教性迷醉。
另一类是与古代庆典活动相关的钟声,多用来表达一种阔大、热烈的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钟鼓乐之”。
后来这类钟声又演变成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信号,如王勃《滕王阁序》的“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随着这层意义的出现,钟声也就逐渐具有了审美属性。
但这些都还不全是古典诗学中那种发人深省、令人超升、使人有所领悟的“钟声”意象。
它的生成还有一个更为直接、也更为深层的原因,这就是:钟声昭示着时间。
无论中西,钟声都与时间有特殊的关系,或者说,钟声常给时间一种特殊的内涵。
在西方,《圣经》中就常用“丧钟”一词提示尘世的虚幻。
在基督教的生命观里,钟声能提醒人类:生命的短暂和上帝的永恒。
钟声的这层时间含义实质上包含了两种意义:一是表示日常生活时间,如早钟、晚钟;二是表示带宗教色彩的时间,如丧钟,我们可称之为“精神时间”。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物理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理科综合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单选题生物1-6题,化学7-13题,物理14-18,多选题19-21题,错选多选不得分,漏选得3分)1.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奥斯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B.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D.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A错;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C错;奥斯特发现电流了电流磁效应,D错。
考点:物理学史2. 原线圈放在匀强磁场中,设在第1s内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如甲图所示。
若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A. 在0~1s内线圈中无感应电流B. 在0~1s内线圈中有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C. 在1~2s内线圈中有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D. 在2~3s内线圈中有感应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答案】B【解析】根据B-t图中同一条直线磁通量的变化率是相同的,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各段时间内的电流为定值,且大小相等。
由题意可知,第1s内磁感线垂直线圈平面向里,则有:在0~1s内,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感应电流是恒定的,故A 错误,B正确;在1~2s内线圈内没有磁通量的变化,所以线圈中无感应电流,故C错误;由楞次定律知,在2~3s内线圈中有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故D错误。
所以B正确,ACD 错误。
3. 远距离输电都采用高压输电,采用高压输电的优点是()A. 可节省输电线的长度B. 输电电流大,输送功率大C. 可减少输电线上能量的损耗D. 可加快输电的速度【答案】C【解析】远距离输电都采用高压输电,不会可节省输电线的长度,故A错误;在输电的过程中输送的功率一定,根据P=UI,输送电压越高,输送电流越小,根据根据P损=I2R,可知损失的功率越小,故C正确,B错误;输电电压的高低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以及输电的速度,故D 错误。
贵州省遵义市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司马迁与班固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贵州省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清宫书画的鉴藏中国宫廷书画收藏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
魏晋开始,个人书画创作开始风行,宫廷对书画作品的收藏随之发展。
南朝政权更迭迅速,宫廷藏品几乎成为末代帝王的随葬品。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加上帝王的喜好,天下书画名品源源进入皇家“秘府”,然而“安史之乱”则使自太宗朝积累起来的唐内府书画藏品“耗散颇多”。
宋代内府书画收藏在徽宗时达到鼎盛,《宣和画谱》《宣和书谱》是其辉煌的见证,然“靖康之变”,宣和内府中的书画收藏全部散失。
元代宫廷收藏在文宗朝也曾相当可观,后来则每况愈下。
明代宣宗、宪宗、孝宗三朝的书画收藏之盛甚至不亚于宋代宣和与绍兴两朝,但松懈的管理使藏品不断流失,后期更将书画作为发给官吏的薪金,即所谓的“折俸”。
书画收藏历来有官、私收藏(即皇家内府与民间私人收藏)两个方面,又总是时聚时散,官私递藏。
清代皇室书画收藏不仅远胜于私家收藏,而且为前朝各代所不及。
明末清初之际,流散在各地的书画已有一部分为清室所收集,后来梁清标、高士奇、安岐等许多著名私人鉴藏家的藏品亦陆续归入内府。
臣民对帝王的进贡也是清宫书画收藏的组成部分。
逢年过节、万寿大典或外出南巡,臣工往往多有贡献,其中又以进书画、文玩较为讨喜。
清自入关后经四代积累,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
在清宫书画收藏中,“三希堂”与“四美具”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王羲之的名迹《快雪时晴帖》原放在乾清宫,此为皇帝之正式寝宫。
王献之的《中秋帖》则置于御书房。
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得到王珣的《伯远帖》后,遂在自己办理日常政务的养心殿居所中辟专室存放这三件晋人名迹,并名之为“三希堂”。
他为此写有《三希堂记》,认为这三件书迹不仅是中国书法的“稀世之珍”,而且是历经宋、金、元诸代皇室收藏的“内府秘籍”,三帖的重聚因此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所谓“四美”,即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和传为宋李公麟的《潇湘卧游图》《蜀川胜概图》《九歌图》。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不止于纯粹的艺术,还兼具社会责任,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希尼在《诗歌的纠正》一文中指出诗歌“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诗歌不会直接干预和改变人的现实命运,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尤其在当下,网络、多媒体信息已经紧密而深入地进入社会诸多领域,诗歌的创作平台和传播、接受途径愈加多元。
诗歌文体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协调公众的注意力,用轻灵的文字表达沉重的主题,传递正能量,触及社会热点问题,凝聚、感化、激发民心,甚至可以改变读者在社会中的存在方式、意识观念等.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是广义层面的。
首先,诗人应该秉持社会责任感。
历史上伟大的诗人是时代的先驱者,是担负社会责任的“道义”者。
其次,诗歌对社会的担当深而又广,它决不局限于哪一个具体的方面。
诗歌可以批评时弊、关注民生,可以培养民众的审美品位,还可以起到交流、传承或延续文化的功能。
诗歌是社会的缩影,回归社会,去感受、描写社会的疼痛、关怀一切可以关怀的对象是诗歌的社会使命。
对诗歌而言,社会担当出于自觉——文学意义上与现实意义上的责任,既可以从时代和文化的视野出发,也可以持个人的身份去坚守;它不是强加给诗歌的包袱,不必以政治、道德、伦理尺度为准绳。
诗歌通过对生活的表现与创造,给予我们的感染力、创造力、想象力等精神力量是任何物质无法提供的,它直指人的心灵。
诗歌隐藏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心灵的表现,是窃取灵魂秘密的钥匙,是生命精微的呈现,是灵魂坦诚的剖白。
历代好诗都具有抚慰、纯化、提升心灵的功能,所以我们常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诗歌的声音,这个民族的未来必然缺少希望,一个抱持诗性情怀的人,他的精神不会委顿。
诗人仅拥有现实生活、肩负社会责任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终极的关怀,灵魂有所归属。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卷

2017-2018学年贵州省遵义四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对着皇权喊一声“反”,东林党人大概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们只能枕着一块忠义石碑,在秀色可餐....的江南大地悄然安息。
②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名家名作的语言,而不能欣赏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与学习其崇高的精神,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③进入腊月以来,成都一天比一天寒冷,加上下了两天雨,更是寒气逼人,成都人几乎都被冷得席不暇暖....,夜不成眠。
④如果一个人老是对自己妄自菲薄....,认为自己毫无魅力可言、缺乏智慧低人一等,久而久之,自卑、羞耻会耗尽所有的尊严。
⑤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楼言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⑥食指公开批评余秀华,称她的理想生活就是喝喝咖啡、看看书、聊聊天,漠不关...心.人类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农民生活的痛苦。
A. ②③⑤B. ①④⑥C. ①②⑤D. ③④⑥【答案】D【解析】①秀色可餐,形容秀美异常,现在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妇女姿色美丽诱人,二是形容自然景色优美秀丽,正确。
②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正确。
③席不暇暖,席子还没有坐暖就离开了。
形容忙着奔走,坐不下来。
句子指很冷,望文生义。
④妄自菲薄,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与“对自己”重复。
⑤曲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
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正确。
⑥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不合语境。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要熟记成语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比如“席不暇暖”,从句中来看,误把该成语理解成“寒冷”,错误。
第二,辨析感情。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

遵义四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半期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争艳的群芳中,牡丹以美丽奇特的花形花色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自唐初武则天以来,为迎合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昧,园艺工们往往以培植花形巨大、花色艳丽的奇特品种为能事,从而使牡丹品种迅速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各阶层欣赏牡丹的需求,与此相应,唐代牡丹玩赏之风大盛。
这种风气首盛于宫廷,次及于大夫,再流及民间士庶之家。
有此局面,主要在于这种追求巨丽之美的审美趣味,与最高统治者追求繁华盛世的理想暗合——统治者喜爱这种富丽花卉的象征意义,也乐于与文武大臣乃至士庶百姓共同欣赏盛放的牡丹,从而展现其与民同乐的姿态。
到了中唐时期,牡丹玩赏不但是长安的一种全民性娱乐项目,且有流衍四方之趋势。
北宋前期,由于社会安定和统治者的推崇,牡丹玩赏之风达到极盛:在宫中,有赏花钓鱼宴这种制度化的吟赏活动;在民间,则有洛阳万花会、彭州牡丹会等群众性玩赏活动。
随着此风盛行,歌咏牡丹的文学作品也纷纷涌现。
从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到李商隐的‚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再到欧阳修‚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与牡丹相关的诗词中多有佳作,然而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唐宋牡丹诗词所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唐宋牡丹诗词从表现的主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立足牡丹本身,以呈现牡丹之美艳、赞赏牡丹之高贵、描绘玩赏之盛况为主要内容,充溢着颂美主题。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同样是颂美,也有‚国色朝酣酒,无香夜染衣‛这种单纯的描摹赞美之句和‚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
蔽亏玉位宫花密,映烛金沟御水清‛一类借题发挥、歌功颂德之作的区别,后者多见于宋人牡丹诗词中。
另一类则以牡丹为某种特定的思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触媒,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创作的,因而主题思想比前一类丰富、深刻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目前,随着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问题现在显得尤为重要。
这里所说的创新弘扬,是把激活中国古代有价值的美学思想资源,加以阐释和发扬光大。
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是当代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这正是我们中华美学精神在当下应当发扬光大的原因。
美学作为人文价值学科,应当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价值。
因此,我们不能心存偏见,依然怀抱全盘西化的那种矫枉过正的态度,总是误以为只有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才对当下的美学思想发展有启示,而中国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就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
我们既不粗率地鄙视和否定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也不能盲目地迷信和简单地移植西方美学。
实际上,即使在西学东渐、甚至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并没有被全盘否定,并没有完全断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承载着丰富的审美经验,由这些经验归纳和总结出来的理论,乃至审美经验本身,值得中国当代美学和世界美学加以继承。
这些传统的美学思想已植根于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之中,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以及艺术心理。
因而,对于它们的继承与弘扬,是当代学人之使命所在。
古代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譬如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在当下依然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享受;古代的戏曲小说和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当代新媒体艺术中得以再现;古代的器物造型等可以为当下的设计提供启示和灵感,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包含着启迪学者智慧、引领未来发展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思想中有一个重要传统,就是“返本开新”。
这也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追溯中国传统美学的源头,切实把握其中有价值、有活力的资源,从而使当代美学别开生面。
诸如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谐的宇宙观、“立象言意”的传统、物趣人情浑然为一的艺术境界等等,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艺术的抒情传统虽然不能涵盖全部的艺术作品,但它确实是中国古代艺术具有独特民族特征的贡献,同样也值得我们珍视和发扬光大。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有优秀的传统,就无限夸大其内容,或者固守中国传统美学中僵死的教条。
中国传统美学资源在学科形态上、研究方法上确有诸多的不足,我们应当客观对待其中的生机和活力,客观地对待这批遗产。
(节选自朱志荣《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弘扬》,有删改)【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创新弘扬,重在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加以激活、阐释和发扬。
B.在有人主张全盘西化的时代,中国的孔孟老庄、宋明理学以来的思想传统被完全否定。
C.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对我们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影响,当代学人应当对其加以继承弘扬。
D.“返本开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的重要传统,返本溯源有助于当代美学发展创新。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提出我们要客观对待传统美学思想的观点。
B.文章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价值、审美经验以及其作为思想资源等层面论证了传统美学思想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C.在论述的过程中,文章列举了一些有一定典型性的事例,具体而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文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文章第三段举唐诗宋词、古代戏曲以及古代器物造型的例子证明了传统与当下发展的关系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美学思想,诸如古希腊、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传统对我们当下的美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不止我们的民族生活受益于传统美学的审美经验,世界美学也能够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经验中汲取养分。
C.中国古代艺术的抒情传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民族特色所在,因此继承这一抒情传统是发扬民族传统的必要前提。
D.我们如果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全盘照搬,不加以甄别筛选,势必会给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叫田栀毓庄学夹河滩田村的田医生爹妈给的名字叫田栀毓,写着复杂,叫着也别扭,不够铿锵,不知是祖上哪一位有点墨水的祖爷爷给起的,改不了了。
可是村里人都喜欢叫他田医生。
有一年,在西藏当兵十几年的村民田崇义带回了一种怪病,浑身酸痛,需要喝藏酒泡雪莲才能消除病症。
可是内地哪有藏酒雪莲随时供他喝呢?就寻偏方,求到了本村田医生的名下。
田医生与田崇义聊天过后,给他一瓶泡了切片茎块的酒。
泡的是何物?田医生笑笑,小人参呗。
田崇义严格按要求日酌二两,不出旬日,酸痛减轻并消失了。
田崇义请田医生吃了喝了,田医生才把话挑明,啥小人参?萝卜片,做幌子的。
田医生凑近了小声说,主要是信石①,大热剧毒,一点点而已!田崇义听了,酒杯颤颤巍巍半天送不到嘴里。
后来,田医生凭着自己的大胆,出奇招,从阎王爷那儿拽回来几个乡亲,名声大噪。
就凭这,田医生泰然自若地领受着村人们的目光仰慕和话语问候。
田医生富态,领袖样的背梳头,身材高高大大,走在村街上不疾不徐,自然是昂首挺胸,有时目光也平视了,对迎面走来的人很随意地回应:嗯,嗯,都吃过了?田医生好医,“文革”中参加过县里赤脚医生培训,也读过几本《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本草纲目》的,回到村里开办了大队的医务室。
田医生看病有趣,前堂坐诊,问问患者病情,然后踱到一块床单遮掩后的卧室翻看医书,照本宣科,对症下药,在方子上增增减减,病症重的,剂量就略大些,从未出过医疗事故。
日月如驹,大队医务室也从从容容地变成了“栀毓诊所”。
那年仲夏,村民豆娃家的小儿子腹胀如鼓,送县医院花钱若干也没查出病因,豆娃凄惶惶地把孩子抬回村里。
有人建议叫田医生看看,豆娃有些不屑,讥诮地说,人家县医院都看不好,他田栀毓中球!说罢,豆娃稍一愣怔:田栀毓,天治愈?莫非真中?豆娃就把儿子送到了田医生处。
田医生尽管询问着病情,心里却打鼓,说还是到省城的大医院看看吧。
豆娃手里是灯草没有,哪还上得起大医院?就“噗通”一声给田医生跪下了。
田医生无奈,先给病人开了几副镇痛的药,然后品味自己拍孩子小山样的肚腹的感觉。
田医生其实也明白了,孩子的肚腹内如果有肿瘤状况,医院早就开刀取出了。
不妨弄些泻药试试。
医院都治不好,我就不能一试?田医生一时胆壮,随手在地里采摘了一些蘑菇做引子,将芒硝②一同熬了叫孩子服下,不多久,那孩子疼得大汗淋漓呼爹叫娘满床打滚。
田医生也汗流如注脸色苍白,说了声我回去取药,就慌慌张张跑回家中收拾了,脚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
田医生衣衫不整地跑到洛河边上,坐下喘息。
夏阳聒噪的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天色湛蓝,褐鸟翻飞成舞。
好美的生命图像啊!田医生目光呆滞,脚步不曾再移动半步。
回想自己一生,眼前晃来晃去的都是紧闭双眼惨死的恐怖面孔,自己的憨大胆与谋财害命何异!田医生对着“哗哗”奔流的洛河叹息道:时来信石益人,运退芒硝夺命。
远处村里一片喧嚣,豆娃带了几个人奔田医生而来。
田医生身如筛糠般地抖个不停,嘴里讷讷不成句。
豆娃又是一个“噗通”地跪下,连叩三个头,仰起脸时,尖尖的额头上一片灰土印记中渗出了丝丝血迹。
豆娃涕泗长呼:神医呀!神医!如此一声呼喊,田医生的脸色由苍到白,由白到润,由润到红,鼻子眼又都重新回到脸上,神态也自然起来。
原来孩子痛后腹泻不止,生生地泻出了无数发硬发黑的血块。
过后,孩子开始喊饿,没事了。
就这么简单。
第二天,村里人照常到“栀毓诊所”看病取药,却只见大门紧闭,门上一纸公告告诉村人,诊所从此停业。
寻找田医生,家人说是到普陀山旅游了。
家人还告诉来者,以后不要再叫“田医生”了,就叫“田栀毓”吧,田医生出门的时候交代过的,说,我叫田栀毓!(有删改)(注)①信石:中药名,原名砒石,大热剧毒,加工制品为砒霜。
②芒硝:中药名,由矿物提炼而成,有通便消肿功效。
【小题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叙事语言间用白话与文言,同时大量引入地方方言,富有乡土气息。
善用民间形象的譬喻,如“捣蒜般地往外乡躲”,活画出田栀毓急切、恐慌的情态。
B.田栀毓治病善于利用病人心理。
给田崇义的药用“小人参”泡酒,给豆娃儿子开药用蘑菇作引,目的是使病人相信他医术的神奇,平常食材也能治得大病。
C.小说善于在细微处巧妙地表现人物心理。
豆娃两次“噗通”一跪,意蕴却不完全相同:第一次展示的是无可奈何之下的赌命一博,后一次则表现的是对田栀毓高超医术的信服。
D.小说巧妙地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
洛河边“阡陌上草木葳蕤,洛河水莹莹灼灼”“褐鸟翻飞成舞”,意在通过描写美好的生命图景,烘托出逃难中的田栀毓迫切的求生欲望。
E.小说用生动而轻松的笔调详细叙述了田栀毓两次奇招治病的故事,却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医者的生命伦理与民间就医心态严肃深刻的反思,言近而旨远。
【小题2】小说在塑造田栀毓这个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为什么以田栀毓停业、“正名”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天猫无人超市淘咖啡是阿里新零售成员之一,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落地。
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
天猫无人超市应用了不少“黑科技”,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首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除了无人零售技术外,天猫无人超市还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将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变成打折、促销的动因。
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打折力度都不同。
2017年12月3日,天猫无人超市亮相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天猫无人超市占地超过100平方,并成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据台湾当地媒体《远见》报道,台湾711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2018年2月在台北总部亮相。
据悉,“X-STORE”着眼消费者,主打“无人商店”概念。
面对亚马逊的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腾讯的首家无人便利店We Life、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等巨头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接连入局,便利店巨头711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它终于也要参战了!一直以来,在便利店领域,711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规模,711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值得业内去揣摩、研习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