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合集下载

从《涛声》谈音乐与美术教学内在联系

从《涛声》谈音乐与美术教学内在联系

从《涛声》谈音乐与美术教学的内在联系在艺术的圣洁殿堂中,曼妙的音乐与瑰丽的美术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并驾穿梭其中。

遥望上世纪初,音乐与美术只是学堂中的一门“随意科”,只要“随意”一位教师有些许艺术功底便可教授此课程。

然而,时过境迁,在当代的中小学教育中,美术与音乐这两门课程已在千万中小学的课堂中各自独立。

与此同时,音乐与美术这两门学科在教学中互相融通的特点业已引起了许多教师的关注。

将这一特点运用到教学之中,能够增强学生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这对于我们现行的艺术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在其中找到美术的斑斑踪影。

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的钢琴作品《涛声》就是其中的一首。

汪先生在这部作品中,神乎其神地把画作《涛声》中的意境,用音乐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为我们探讨音乐与美术教学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

《涛声》的原画作出自日本著名风景画家东山魁夷之手。

东山魁夷早年留学欧洲,北欧的崎山峻岭、峡谷风情给予了他对于色彩的最初触动。

《涛声》是以东山魁夷最钟爱的蓝色为主调的,他对色彩的理解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在东山的一篇以蓝色为题的散文中,他这样写道:“蓝色是精神与孤独、憧憬与乡愁的颜色,表现悲哀与沉静,传达年轻的心的不安与动摇。

蓝色又是抑郁的颜色,蕴藏在内心深处而不可达到的愿望的颜色。

蓝色又颇似颓废和死亡的诱惑。

”在这段感情浓郁的文字之下,我们似乎能看到画家徜徉在蓝色世界之中的广阔情怀。

在《涛声》这首钢琴作品中,有三个连绵不绝的“渡海主题”。

鉴真六次渡海,前后十二载才成功抵达日本,这样坚毅的精神在这三个主题中,好比画作中那一叶孤舟与翻腾的浪花作着顽强的对抗,海浪,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一浪比一浪来势汹涌,船儿却永不停歇,勇往直前。

作曲家在此时选择用日本都节调式来刻画此时的情形。

都节调式是日本民族的传统调式,有如中国的五声调式,它也是由五个音组成的,分别是:e-f-a-b-c。

创造自我:音乐与美术的双重盛宴

创造自我:音乐与美术的双重盛宴

音乐与美术在旅游和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音乐与美术是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音乐与美术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 发展,如音乐节、艺术节等大型 活动可以带动当地餐饮、住宿、 交通等产业的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乐与美术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 品位和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 商业机会
音乐与科技:音乐制作软件、音乐合成技术、音乐可视化等 美术与科技:数字绘画、3D打印、虚拟现实艺术等 音乐与美术的融合:音乐与美术的跨界合作,如音乐与动画的结合 未来发展:音乐与美术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如人工智能在音乐与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音乐与美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
音乐与美术的跨界合作:音乐与 美术的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 式和表达方式
音乐与美术的审 美体验:音乐和 美术都能带给人 们美的享受,让 人们感受到生活 的美好和艺术的 魅力。
音乐与美术的融 合:音乐和美术 可以相互融合, 共同创造出更加 丰富、立体的艺 术作品。
音乐与美术的文化内涵
音乐: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表达情感和思想
美术: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描绘现实和想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美术:色彩、线条、形状、空间 等
音乐与美术的创新:音乐与美术 的创新,如音乐与绘画的创新、 音乐与雕塑的创新等
音乐与美术的审美体验
音乐与美术的创 作技巧:音乐通 过旋律、节奏、 和声等元素表达 情感,美术通过 色彩、线条、构 图等元素表现主 题。
音乐与美术的表 现形式:音乐有 古典、流行、爵 士等风格,美术 有油画、水彩、 素描等类型。
音乐与美术的创作技巧和表现形式
音乐与美术的创作技巧

创意表达:美术与音乐的结合

创意表达:美术与音乐的结合

创意表达:美术与音乐的结合1. 简介创意表达是一种将不同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方式。

美术和音乐是两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创作过程、表达方式和情感触发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美术与音乐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如何丰富和深化创意表达。

2. 美术与音乐的共同点•创作过程相似性:无论是绘画还是创作音乐,都需要艺术家通过观察、思考和感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世界。

美术家使用颜色、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想法,而音乐家则利用声音、旋律和节奏来传递情感。

•表现力强大:美术和音乐都有非常强大的表现力。

绘画可以通过色彩、构图和笔触来唤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弦和节奏来引发听者的情感共鸣。

•创意世界的构建:无论是美术作品还是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创意世界。

艺术家通过选择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来构建独特的艺术形式,从而传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观点。

3. 美术与音乐结合的方式3.1 视觉与音乐配合•视觉元素配乐:将音乐与美术作品相结合,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来增强观看美术作品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欣赏一幅抽象绘画时,配上奔放激昂的音乐可以加强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力量感。

•图像化音乐:将音乐转化为图像,在绘画中表达出来。

这样做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3.2 美术与音乐主题融合•以美术作品为灵感创作音乐:艺术家可以根据欣赏到的美术作品,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作音乐,以实现对美术作品的再诠释或回应。

•以音乐为灵感创作美术作品:艺术家可以通过欣赏音乐获得灵感,然后用绘画、雕塑等形式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识呈现出来。

4. 创意表达的效果与意义•丰富多样的体验:结合美术与音乐可以带给观众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同时也扩展了艺术形式的范畴。

•情感共鸣增强:通过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可以加强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共鸣,使观者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美术教学中与音乐的融合

美术教学中与音乐的融合

美术课程中与音乐的相互融合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美术学科葛妍内容摘要:美术同其他门类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把音乐运用到美术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立艺术学习情境,加大对学生的信息刺激强度,使美术教学收到了短时间高效率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音乐与美术同属艺术范畴,他们之间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

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走向创新、创造的道路。

美术课程中与音乐的相互融合美术与音乐相互渗透的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也是正确完善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与透射。

把音乐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为美术教学服务,使学生理解、欣赏、鉴赏美术作品从原来的只用眼睛转变为由眼、耳多种途径向学生输入信息,为学生创立艺术学习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了学生的灵感,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对艺术的理解,使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迅速提高,是美术课向愉快教育发展的良好途径。

一、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

音乐中的乐符,需要高低起伏、快慢相间的组合才会成为有旋律、节奏的音乐,美术也是一样,不同的个体,通过变化、创造组合在一起,才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音乐是有声艺术,美术是无声艺术,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激发、促进学生想象力、创作能力。

在人的逻辑思维活动中,含有想象的成分,因此抽象作品中离不开想象思维,并充满音乐性,音乐直接刺激创造想象,从音符、旋律中创造出抽象作品来。

让学生从身心摆脱束缚,走向创新、创造的道路。

二、美术与音乐在艺术教学中有时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

在音乐中,我们讲到歌曲的曲调时就会用到“色彩”这一术语,大调“色彩”比较明朗,适于表达雄壮、欢乐的情绪;小调“色彩”比较晦暗,适于表达柔和、忧愁的情绪。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美术课堂中音乐的运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美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高审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各学科互相渗透是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尤其是音乐学科,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姊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相依存。

其实画画和音乐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他们都是感性的两种事物都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要说他们不同的达芬奇曾说音乐和绘画的不同就在于绘画是可以通过物质保留的而音乐却不行...... 但在我看来,两者都是需要专注的东西,绘画会更显宁静。

音乐通过音响诉诸人们的听觉的感官,而美术则通过线条和色彩诉诸人们的视觉感官。

我们常形容音乐是流动色彩而美术是凝固的旋律,音乐中的画面和绘画中的音乐感,在现实的艺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

我们在欣赏、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形容: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简直像乐曲一样优美。

这种艺术感受表明了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美术色彩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恰好对应音乐中的do、re、mi、fa、so、la、xi,尽管这不足以证明音乐与美术的必然联系,但我们的感觉依然在它们之间设想如:欢快与凝重、明亮与暗淡等等对应的关系。

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实践、归纳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是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

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儿童都是天生的音乐家和美术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活动和学习。

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当他们听到生动的乐曲或是看到绚丽的色彩和画面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对音乐和美术都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因此我认为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

音乐与美术的联系音乐与美术的联系1.引言音乐和美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在许多方面相互联系。

音乐和美术都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通过声音和图像传达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系,包括其共同点和相互影响。

2.艺术形式的表达2.1 音乐的表达音乐通过声音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可以通过节奏、旋律、和声、和弦等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语言。

音乐可以包含多种情感,例如欢乐、忧愁、愤怒等。

它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格和类型来表达不同的思想和文化。

2.2 美术的表达美术通过图像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它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纹理等来创造出视觉效果。

美术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它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格和技巧来展示不同的艺术风格。

3.共同点3.1 艺术创作的目的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创作的形式,它们的共同目的是传达情感和思想。

无论是音乐家还是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与观众和听众进行情感上的共鸣。

3.2 艺术元素的运用音乐和美术都使用了一些共同的艺术元素,例如节奏、色彩、形状等。

这些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运用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4.相互影响4.1 音乐对美术的影响音乐可以通过节奏和旋律的融入来影响美术作品的创作。

一些艺术家可能会借鉴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创造出具有动感和韵律感的作品。

另外,一些音乐也有可能成为了美术作品的灵感来源,艺术家可以通过听音乐来获得创作的灵感。

4.2 美术对音乐的影响美术可以通过色彩和形状的运用来影响音乐作品的创作。

一些作曲家可能会从色彩和形状中获取灵感,并将其融入到音乐中去。

同时,美术作品也可以成为音乐的配图,给听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受。

5.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音乐与美术的相关资料、研究文献和案例分析。

这些附件可以作为对本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入理解和研究的参考材料。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版权法版权法是一种法律制度,用于保护创作者的作品不受他人侵权并确保他们获得合理的回报。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

论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音乐与美术,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然而,当音乐与美术相互融合时,会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融合关系,以及其对艺术创作和观赏体验的影响。

一、音乐与美术的共同点音乐和美术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都以感知和传达情感为目的。

通过创造形象和声音,两者都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音乐和美术都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美和形式的追求,都试图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二、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形式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形式多种多样,每种形式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音乐与绘画相结合。

例如,在绘画作品中加入音乐元素,可以通过色彩的明暗、线条的曲直等传达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音乐也可以通过演奏的形式与美术相结合,如音乐会上的配乐和舞台剧中的音乐元素等。

三、音乐与美术的相互影响音乐和美术的融合不仅仅是两者的简单叠加,更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音乐可以启发美术家的艺术创作灵感,美术作品也可以激发音乐家的音乐创作灵感。

艺术家们常常通过画面和声音的相互呼应,使作品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此外,音乐和美术也可以共同营造一种氛围,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

四、音乐与美术的应用领域音乐与美术的融合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在影视作品中,音乐常常与画面相结合,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影体验。

此外,在设计领域,音乐和美术也可以相互融合,共同构建美感和视听效果。

综上所述,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两者的融合关系既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又增强了观众的审美体验。

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音乐与美术的融合都能够为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共鸣。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音乐与美术融合的潜力,为人们呈现更加精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音乐与美术的和谐性

音乐与美术的和谐性

音乐与美术的和谐性音乐是有声的绘画,绘画是无声的音乐。

可见音乐与绘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

它们作为艺术是相通的,基于这一点,若在美术欣赏教学当中适当地添加音乐成分,能够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欣赏情趣。

有效地将音乐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视听两个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这是我们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与当前教育领域提倡的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相吻合的。

1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要求2001年秋季,我国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发布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美术素养”和“陶冶审美情操”,而不再是像过去一样简单地教学生绘画。

为使受教育者达到这一目标,教育者必须首先具备较高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操,而确立好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理念也显得尤为重要。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似乎已厌倦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他们对这种将音乐融入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做法很有好感,既挖掘了他们潜在的美术天分,又培养了他们欣赏音乐的情趣,他们可以通过绘画,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发掘他们的创造力,凭着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学生欣赏完一幅作品后,给他们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将自已对音乐的感受和对作品的情感、体会实实在在地画在纸上.把抽象的音乐描述用有色有形的图画生动地描绘出来,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2确立美术、音乐相通的教学理念美术与音乐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良好载体。

美术课、音乐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画、唱的一定技巧,更重要的是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

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评理中有画,画中有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堂中音乐得运用美术课得教学活动就就是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与创造美得教育。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美育对于提高学生得整体素质,丰富学生得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高审美,促进学生得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得作用。

在教育实践中,我认为各学科互相渗透就是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得提高得,尤其就是音乐学科,作为艺术得一个门类,与美术有着密切得联系,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姊妹,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相依存。

其实画画与音乐就是可以结合起来得,她们都就是感性得两种事物都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与满足,要说她们不同得达芬奇曾说音乐与绘画得不同就在于绘画就是可以通过物质保留得而音乐却不行、、、、、、但在我瞧来,两者都就是需要专注得东西,绘画会更显宁静。

音乐通过音响诉诸人们得听觉得感官,而美术则通过线条与色彩诉诸人们得视觉感官。

我们常形容音乐就是流动色彩而美术就是凝固得旋律,音乐中得画面与绘画中得音乐感,在现实得艺术活动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

我们在欣赏、谈论艺术作品时,也常常会形容:这首乐曲简直像一幅美丽得风景画,或者说,这幅画简直像乐曲一样优美。

这种艺术感受表明了音乐与美术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美术色彩中红、橙、黄、绿、青、蓝、紫恰好对应音乐中得do、re、mi、fa、so、la、xi,尽管这不足以证明音乐与美术得必然联系,但我们得感觉依然在它们之间设想如:欢快与凝重、明亮与暗淡等等对应得关系。

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得意义,经过实践、归纳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就是一种积极得了解、探索某事物得认识倾向与积极得活动倾向,带有强烈得情绪色彩,就是认知活动得动力来源。

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然而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从而获得良好得学习效果。

儿童都就是天生得音乐家与美术家,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戏、活动与学习。

活泼好动就是孩子们得天性,当她们听到生动得乐曲或就是瞧到绚丽得色彩与画面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她们对音乐与美术都有一种天生得敏感,因此我认为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采取创设情境得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得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得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得环境氛围,显现与谐、鲜明得形象,促使学生得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她们创造性得想象。

孩子都喜欢音乐,在画画得时候她们常会很不自觉地哼起歌曲,舒缓得音乐容易使人平静下来,并且产生幻想空间。

如在上四年级《树叶贴画》一课中,我在导入部分播放了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乐曲声中表演秋天里树叶飘落得姿态,学生兴奋得有得旋转,有得舞动着手臂,翩翩起舞,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接下来再请学生说说您收集到得树叶得形状美在哪里,象想什么,学生想象夸张、情绪高涨,回答就自然十分踊跃。

又如在学习中国画与民间艺术欣赏教学中,选用古典得音乐,如民乐或轻音乐等,这些古老幽远得曲子容易把学生带到传统美得意境中去,通过想象,对传统艺术得意境赋予新得理解。

另外,课堂上播放适宜得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得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得作品。

而且课堂气氛热烈而生动,学生得想象,创作得灵感在音乐得律动中不断流露出来,调动起她们得兴奋性,避免了课堂气氛枯燥乏味。

二、培养情感、丰富创作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得作用,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得优势。

心理学实践证明,当人出现愉快乐观情绪时,整个智力水平也大大提高。

教学中,应重视情感得组织功能,唤起学生丰富得遐想与无限得创造想象,以激发学生得绘画灵感,才能达到良好得教学效果。

色彩就是凝固得声音,声音就是流动得色彩。

我们都有过快乐时情不自禁大声歌唱得冲动,也有过面对奇美自然时想把一腔得兴奋挥洒在纸上得欲望,启发学生“画歌意、唱画境”,即用画笔把歌曲得意境描画出来,用歌曲把图画得意境抒唱出来。

当律动得音符从耳边拂过,优美得画面在眼中流淌,心中溢满得将就是无限得感悟与遐想。

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得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得情感体验,让她们在视觉与听觉上得到双重得情感感受,引导她们在乐曲流动中、在自己创造得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得应用、拓宽与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创造美。

如在上《为国争光》一课时,我通过播放运动健儿们在奥运比赛中勇于拼搏夺得冠军得录像资料,在万众瞩目下奏响国歌,升起五星红旗得画面时,学生齐唱国歌,陶醉在庄严得《义勇军进行曲》得乐曲氛围中,伴随着强烈得爱国主义审美情感,使学生得感知过程与体验过程紧密结合,这里面蕴含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得教育内容得认识与理解,这种审美认识、审美愉悦使学生得身心获得更多得情感体验,学生精神得到充实,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从而产生丰富得创作冲动与灵感。

三、认真观察、深切感受观察就是想象与创造得基础,美术教学得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得观察力,如果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就难以具有丰富得想象力,也就难以创造理想得作品,只有让学生具有观察美得能力,才能促使学生感受美得能力也得到提高。

我在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得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得方法,收到了良好得效果。

如我之前在教授五年级《人物动态》画法得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人体比例知识感到抽象,难以把握,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与掌握知识要点,学生作品效果也不理想。

后来再上这课,我通过在音乐中与学生一起跳集体舞,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得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

当学生置身于美妙得舞蹈旋律得同时组织她们进行分析观察人物体比例与动态结构,再进行创作练习,我们就会在孩子丰富多彩得画中瞧到各种线条,这些线条组成得人物姿态丰富,稚拙然而生动,充满了童趣。

学生在学得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得目得,而本课教学得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耳濡目染、声形并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事物得感受力,使学生融入美术创作中。

同时激发学生得情感,培养她们得兴趣,提高她们得感受能力。

比如二年级《爸爸妈妈真忙》一课中,我在导入环节中播放《妈妈辛苦了》、《我有一个好爸爸》两首儿童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跟唱表演并表达对父母得爱。

学生得兴趣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我请学生来夸夸自己得父母,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得爸爸妈妈辛勤得工作与对她们无微不至得照顾,并用肢体语言来模仿父母在工作与生活中得动作与神态,感受父母得辛劳,这使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有了初步得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创作,就有了丰富得素材,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这样既解决教学上得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

又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曲曲直直》一课得时候,选用了不同节奏旋律得音乐让学生欣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得乐感,并用线条表现出来。

播放节奏强烈得《命运》,适合画跳动起伏得折线,播放轻柔舒缓得《高山流水》可以感悟到平滑婉转得曲线。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得旋律画出线条,通过学生自身得感觉来提高对艺术得感受能力。

四、激发灵感、想象创造兴趣只就是人才得契机,想象力与创造性才就是我们要培养得目标。

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她们得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

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热情地赞美儿童得幻想,她说:“孩子就是可以敬服得,她常常想到星月以上得境界,想到地面下得情形,想到花卉得用处,想到昆虫得语言……”可见,幻想就是孩子们得奇思妙想,就是她们纯真心灵得一种大胆得无拘无束得表露,也就是一种智慧聪颖得反映。

所以美术需要学生得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得画笔描绘出她们得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她们把手中收集到各式材料变废为宝。

而音乐正就是激发这种想象力得源泉。

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从音乐中联想到画面,由于每个人对音乐得感受能力不同,因此联想到事物得也各不相同。

同样得乐曲声,有得仿佛瞧到了夕阳下宽广而宁静得大海;有得仿佛置身群山之中以星光为伴。

当学生有了美得联象作为基础,再加以创造,就能创作出丰富多彩、意想不到得作品。

未来竞争最激烈得就是人得创造力,培养儿童拥有丰富得创造力就是我们艺术教育得方向,创造就是在观察、回忆、联想、幻想得基础上通过概括与取舍,发展创造形成有价值得思维结晶。

而美术活动得价值就在于它引发儿童得创造力。

音乐能直接迅速地通过听觉作用于儿童得大脑,引起情绪共鸣,发展审美情感,培养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学《乘上列车去画画》一课时,我选择了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得歌曲《开火车》,让学生模仿火车得开动得“咔嚓咔嚓”声与汽笛“呜呜”声边唱边跳进入教室,用音乐得与谐美与韵律美去感染学生。

音乐得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

在这样得环境中,学生得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节拍得变化,想象乘着火车瞧到得美丽景色,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稚拙而简练地表达自己得感受,各种各样得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童趣盎然、气韵生动。

美术课堂中恰当运用音乐,可以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得效果。

把音乐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可以更好地拓展艺术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得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灵动美术课堂,旋律与节奏,就是幻想世界得载体,通过幻想与想象亲临其境。

那些极富想象力得儿童音乐作品,更就是童心幻想得大世界。

音乐以其明快得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教学得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得画面,也能使抽象得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

因此让音乐融入美术课堂,可以使美术课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与谐统一,既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得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与陶冶情操。

美术与音乐都就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得工具。

根据小学生好动、爱唱、爱画得特点,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把美术、音乐得因素与谐地融为一体,在一定得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得情感,培养她们健康、丰富得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得艺术真谛,在她们幼小得心灵中埋下美得种子,只有将蕴藏在学生身上得宝贵资源,积极开发,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造性得人才。

我得一个朋友对我说,她说,音乐与文字都就是没有颜色得东西,她们给予人们得就是一种直观得感觉,就是一种不具体得感觉,或者说就是一种稳定性很差得感觉,而绘画却不就是这样,绘画给人一种很真实得感觉,色彩与线条得勾勒让人感觉到这幅画得意义,这幅画作者得一切,而我个人觉得,绘画比音乐缺少得就是一种感情色彩,或者说音乐应该抛弃其中得文字,而为一幅画服务。

去帮助人们理解一幅画得含义。

音乐与美术同属美学范畴得情感艺术,能激起人们对美得期盼,对美得追求,对美得遐想,就是人们乐于接受得通俗而又高雅得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感官上得美得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