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

合集下载

LC-MS基础资料

LC-MS基础资料

〔3〕母离子扫描
母离子分析可用来鉴定和确认类型的化合物, 尽管它们的母离子的质量可以不同,但在分裂 过程中会生成共同的子离子,这种扫描功能在 药物代谢争论中特殊重要。
(4)中性丧失扫描
中性丧失扫描分析可用来鉴定和确认类型的化 合物,例如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中某些检测工 程。也可以帮助进展未知物构造推断,例如有 中性丧失18Da的意味着-H2O,28-CO,30HCOH,32-CH3OH,44-CO2等等。
Ionic
IonSpray
电喷雾电离源
APCI
大气压化学电离源
Analyte Polarity
GC/MS
Neutral
101
102
103
104
105
Molecular Weight
LC_MS接口的作用
将淋洗剂及样品气化 分别除去大量的淋洗剂分子适应MS的高真空 样品分子的电离
常用的离子源:
279.1591 m/z 316, 2mm 离心管的产生的特征离子 m/z 384, 瓶的光稳定剂产生的离子 m/z391, 管路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C24H38O4H+,
391.2843 m/z413,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钠, C24H38O4Na+,
413.2668
分子量测定失败的缘由
子离子分析〔 MS/MS 〕 子离子,用于构造推断(得到化合物的二级谱图即碎
片离子)和选择离子对作多种反响监测〔MRM〕。
子离子谱图与锥体电压断裂谱图〔源内CID〕可能特殊 相像,所不同的是子离子质谱图只有一种质量通过MS1, 因此也全部碎片离子都是由我们所选定的母离子所产生 的,所以我们更信任由MS/MS产生的谱图的纯度。

液质联用的应用及原理

液质联用的应用及原理

液质联用的应用及原理一、什么是液质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简称液质联用,是一种将液相色谱和质谱技术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

液相色谱用于样品的分离和纯化,质谱则用于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二、液质联用的原理液质联用的原理基于两个关键步骤:样品的分离和化合物的检测。

2.1 样品的分离样品的分离通常通过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实现。

在液相色谱中,混合样品溶液被推动通过柱子,其中的化合物依据其相互作用力的差异而分离。

这些相互作用力包括极性、疏水性和亲和力等。

分离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质谱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2.2 化合物的检测分离后的化合物通过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进行检测。

质谱仪通过将化合物转化为离子并测量其质量-荷电比(mass-to-charge ratio, m/z),从而确定其分子结构和组成。

质谱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化合物。

三、液质联用的应用3.1 生命科学研究液质联用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分析复杂样品的代谢产物、鉴定蛋白质组中的不同成分以及研究基因组中的多态性。

3.2 药物开发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开发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于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估和药物分析等方面。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3.3 环境监测液质联用技术在环境监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水、土壤和大气中的污染物。

通过液质联用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环境样品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评估环境质量。

四、液质联用技术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高灵敏度:液质联用技术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化合物,对于分析复杂样品非常有优势。

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的原理及应用课件

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的原理及应用课件

喷雾的离子化技术, 可产生带很多电荷 的离子,最后经计
+TOF MS: 1.84 min (57 scans) from go 10
1. 26e 1
Int act Ant ibody Spect r um
算机自动换算成单
5
质/荷比离子。
2500
3000
3500
4000
m/z, amu
BioSpec Reconstruct for +TOF MS: 1.84 min (57 scans) from go, smoothed
总离子流图:
• 在选定的质量范围内,所有离子强度的 总和对时间或扫描次数所作的图,也称TIC
图.
学习交流PPT
10
质量色谱图
• 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 作的图.
•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物 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方式。 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往看不到峰, 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M+1或 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图,检 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LC/MS上都能反映 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行MRM等 其他扫描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学习交流PPT
3
Ionic
IonSpray
APCI
Analyte Polarity
GC/MS
Neutral
101
102
103
104
105
Molecular Weight
学习交流PPT
4
现代有机和生物质谱进展
• 在20世纪80及90年代,质谱法经历了两次飞跃。 在此之前,质谱法通常只能测定分子量500Da以下 的小分子化合物。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场解吸 (FD)离子化技术,能够测定分子量高达 1500~2000Da的非挥发性化合物,但重复性差。20 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快原子质谱法(FAB-MS), 能够分析分子量达数千的多肽。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79940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7994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质量色谱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5.0
6.0
总离子流图
准分子离子: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 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最常见的准分子离子 峰是[M+H]+ 或[M-H]- .
质量色谱图
指定某一质量(或质荷比)的离子其强度对时间所 作的图.
利用质量色谱图来确定特征离子,在复杂混合 物分析及痕量分析时是LC/MS测定中最有用的 方式。当样品浓度很低时LC/MS的TIC上往往看 不到峰,此时,根据得到的分子量信息,输入 M+1或M+23等数值,观察提取离子的质量色谱 图,检验直接进样得到的信息是否在LC/MS上 都能反映出来,确定LC条件是否合适,以后进 行MRM等其他扫描方式的测定时可作为参考。
常用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所构成的仪器称为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API-MS的特点是可以和液相色谱、毛
细管电泳等分离手段联用,扩展了应用范围,包括
药物代谢、临床和法医学、环境分析、食品检验、 组合化学、有机化学的应用等;MALDI-TOF-MS的
特点是对盐和添加物的耐受能力高,且测样速度快, 操作简单。
如何看质谱图:
(1)确定分子离子,即确定分子量
氮规则:含偶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 偶数,含奇数个氮原子的分子,其质量数是奇 数。与高质量碎片离子有合理的质量差,凡质 量差在3~8和10~13,21~25之间均不可能,则 说明是碎片或杂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已经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

它不仅可以用于生化分析和环境检测,还在药物分析中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及优势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将液相色谱(LC)和质谱(MS)两种技术结合起来,使得样品经过某种分离后直接进入质谱分析器,从而达到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目的。

液相色谱的选择性和分离能力可以使样品中各种成分被分离出来,而质谱则以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鉴别每一个分离出来的成分,确保每种物质都得到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优势显著,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更高的分离能力和选择性,增强样品分离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能提高分析的探测下限和峰面积,使得样品中的低浓度成分也能准确地被检测到。

3. 可以进行组分结构的确定和鉴定,通过分子离子的质量谱图,可确定组分的分子结构和可能的化学反应路径。

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代谢研究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代谢研究中。

通过监测药物的代谢产物,可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剖析药物的药效,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和评价药物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2. 药物成分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药物中各种成分的分离和分析,确保药物的安全和质量。

通过确定药物中的各种成分,可以评价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理,为药物的研发和质量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 毒物分析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也可以用于毒物分析。

通过对毒物样品进行分离和质谱分析,可以鉴定毒物类别和浓度,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公众健康安全。

4. 药物残留检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以用于药物残留检测。

通过在食品、动物和植物中定量检测药物残留量,可以评估药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保障食品安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是一种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技术的分析方法。

它通过液相色谱的分离能力和质谱的物质鉴定能力,可以同时获得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信息,适用于复杂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液相色谱(LC)是一种基于不同化合物在液相中的分离速度差异来分离化合物的方法。

它具有高分离能力、高选择性和易于操作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环境和食品等领域。

液相色谱的核心是通过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而质谱(MS)则是一种基于化合物的质量与电荷比(m/z)来确定化合物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质谱利用化合物在质谱仪内的质荷比来生成化合物的质谱图谱,从而实现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LC-MS联用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液相色谱与质谱相连接,通过在液相色谱柱出口处将待分析的化合物分子引入质谱仪中进行分析。

这样一来,通过液相色谱对样品进行分离,可以避免复杂样品矩阵的干扰,并使待分析化合物逐一进入质谱仪进行离子化和探测。

质谱仪将产生的质谱信号转化为质谱图谱,进而进行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分析。

整个过程中,液相色谱和质谱的运行参数需要相互匹配和优化,以保证良好的分离效果和质谱信号。

LC-MS联用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提供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信息,有效地应对样品复杂性的挑战。

其次,它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化合物的鉴定和生物活性评估提供支持。

此外,LC-MS联用技术还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检测并鉴定一些浓度较低的化合物,如药物代谢产物和生物标志物。

此外,LC-MS联用技术还适用于多种化合物类别的分析,如有机物、无机物、生物大分子和药物等。

在实际应用中,LC-MS联用技术被广泛用于药物研究和开发、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和生物科学等领域。

例如,在药物研究中,LC-MS联用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代谢研究、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物残留分析等。

液质联用_精品文档

液质联用_精品文档

液质联用摘要:液质联用是一种分析方法,在液相色谱(LC)与质谱(MS)的联用之下,可以实现样品的分离与定性分析。

本文将介绍液质联用的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在分析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引言液质联用是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的有机结合,自从20世纪70年代引入以来,已经成为分析化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

液质联用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的液相色谱技术无法解决的复杂样品中成分分离和定性分析的问题。

液质联用技术的出现不仅扩大了色谱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一、液质联用的原理液质联用是通过将液相色谱分析系统(包括流动相送进层析管柱)与质谱仪连接,将色谱分离物根据其保留时间通过电离源送入质谱仪,然后通过质谱仪对物质进行离子化,进一步分析和鉴定物质结构。

这种联用技术将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检测同步进行,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一)色谱分离液相色谱分离是液质联用的第一步,它通过色谱柱的分离作用将复杂的样品分离成不同的成分。

在液质联用中,常用的色谱柱有反相柱、离子交换柱和亲和柱等。

色谱柱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分析目的。

(二)质谱检测质谱仪的作用是对物质进行离子化和鉴定。

通过电离源对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电离,生成荷质比,然后通过质量分析仪分析质荷比。

质谱仪的检测器有质量分析器、荷质比分析器和飞行时间质谱仪等,根据不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测器。

二、液质联用的方法液质联用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子化方式、接口结构和离子来源。

(一)离子化方式常见的离子化方式有电喷雾离子化(ESI)和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等。

ESI是指将液相色谱分离后的化合物通过电喷雾离子源离子化,形成带电状态;APCI则是将气相组分通过大气压离子源离子化。

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离子化方式。

(二)接口结构接口是将液相色谱分离柱与质谱仪相连接的部分,主要有引导管、雾化室和渗透区等。

接口结构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液质联用的效果,需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接口结构。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及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原理及应用

要点二
多组学分析
未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更 多地应用于多组学分析,如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等。这些分析需要高通 量、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技术支持 ,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 提供了新的机遇。
要点三
临床医学应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临床医学 领域的应用将不断增加,如疾病诊断 、药物代谢研究等。这些应用需要快 速、准确和可靠的分析方法,为液相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 的挑战和机遇。
更灵敏的检测器
质谱检测器的灵敏度不断提高,将使得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 够检测到更低浓度的分析物,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自动化和智能化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 操作将更加简便,数据分析将更加快速和准确。
未来挑战与机遇分析
要点一
复杂样品分析
随着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不 断发展,对复杂样品的分析需求将不 断增加。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需 要不断提高分离效能和检测灵敏度, 以满足这些领域的需求。
广泛的应用领域
LC-MS在化学、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 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分析、代谢组 学、蛋白质组学、环境污染物分析等。
高灵敏度
质谱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以对痕量组分 进行检测。
高通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LC-MS已经实现了高通 量分析,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
宽检测范围
LC-MS可以检测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包括 极性、非极性、挥发性以及大分子化合物 等。
环境毒理学研究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 分析,可研究其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机制和生态风险。
生物医学领域应用
代谢组学研究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可用于生物体液中代谢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生物体 的代谢状态和疾病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峰强度与结构的关系
丰度大反映离子结构稳定 在元素周期表中自上而下,从右至左,杂原子外层未成键电子越易被电离,容纳正电荷能力
越强,含支链的地方易断,这同有机化学基本一致,总是在分子最薄弱的地方断裂。
不同类型有机物有不同的裂解方式 相同类型有机物有相同的裂解方式,只是质量数的差异 需要经验记忆。
1 4 7 2 5 5 .0 0
100
1 4 7 4 1 5 .0 0
1 4 7 0 9 6 .0 0
1. 15e2
Reconst r uct of Int act Ant ibody
1 4 7 5 7 5 .0 0
50
1 4 7 2 2 4 .0 0
1 4 7 5 3 2 .0 0
1 4 6 8 9 2 .0 0
EI(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电子轰击电离—硬电离。
CI(Chemical Ionization):化学电离—核心是质子转移。
FD(Field Desorption):场解吸—目前基本被FAB取代。
FAB(Fast Atom Bombardment):快原子轰击—或者铯离子 (LSIMS,液体二次离子质谱 ) 。
进样系统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检测接收器
┗━━━━━╋━━━━━━┛
真空系统
真空系统
质谱仪的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必须在高真空状态下工作,以减少本底的干扰,避免发 生不必要的离子-分子反应。所以质谱反应属于单分子分解反应。利用这个特点,我们用液质联 用的软电离方式可以得到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从而得到分子量。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质量色谱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总离子流图
准分子离子:
指与分子存在简单关系的离子,通过它可以确定分子量.液质中最常见的准分子离子峰 是[M+H]+ 或[M-H]- .
在ESI中, 往往生成质量大于分子量的离子如M+1,M+23,M+39,M+18......称准分子离子, 表示为:[M+H]+,[M+Na]+等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欲分析的样品更加复杂,分子量范围也更大,因此,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 (ESI-MS)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质谱法(MALDI-MS)应运而生。
目前的有机质谱和生物质谱仪,除了GC-MS的EI和CI源,离子化方式有大气压电离(API)(包括大气 压电喷雾电离ESI、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大气压光电离APPI)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前者常采用 四极杆或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统称API-MS。后者常用飞行时间作为质量分析器,所构成的仪器称为基 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API-MS的特点是可以和液相色谱、毛细管
通常小分子得到[M+H]+ ]+,[M+Na]+ 或[M-H]-单电荷离子,生物大分子产生多电荷离子, 由于质谱仪测定质/荷比,因此质量范围只有几千质量数的质谱仪可测定质量数十几万 的生物大分子。
电喷雾电离是最软的电离技术,通常只产生分子离子峰,因此可直接测定混合物,并 可测定热不稳定的极性化合物;其易形成多电荷离子的特性可分析蛋白质和DNA等生物 大分子;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离子的碎裂(源内CID)测定化合物结构。
1 4 7 7 2 9 .0 0
146500
147000
147500 Mass, amu
148000
148500
149000
同位素离子
由元素的重同位素构成的离子称为同位素离子. 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基本上按照其在自然界的丰度比出现在质谱中,这对于利用质谱确定化合
物及碎片的元素组成有很大方便, 还可利用稳定同位素合成标记化合物,如:氘等标记化合物, 再用质谱法检出这些化合物,在质谱图外貌上无变化,只是质量数的位移,从而说明化合物结构, 反应历程等
碎片离子:
准分子离子经过一级或多级裂解生成的产物离子. 碎片峰的数目及其丰度则与分子结构有关,数目多表示该分子较容易断裂,丰度高的碎片
峰表示该离子较稳定,也表示分子比较容易断裂生成该离子。
OH H N CH3
CH3
Ephedrine, MW = 165
多电荷离子:
指带有2个或更多电荷的离子,常见于蛋白质或多肽等离子.有机质谱中,单电荷离子是绝大多数,只有那些不 容易碎裂的基团或分子结构-如共轭体系结构-才会形成多电荷离子.它的存在说明样品是较稳定的.采用电 喷雾的离子化技术,
(5)假设一个分子结构,与已知参考谱图对照,或取类似的化合物,并作出它的质谱进行对比。
有机质谱的特点
优点: (1)定分子量准确,其它技术无法比。 (2)灵敏度高,常规10-7—10-8g,单离子检测可达10-12g。 (3)快速,几分甚至几秒。 (4)便于混合物分析,LC/MS,MS/MS对于难分离的混合物特别有效, 其它技术无法胜任。 (5)多功能,广泛适用于各类化合物。
样品流速:APCI源可从0.2到2 ml/min;而电喷雾源允许流量相对较小,一般为0.2-1 ml/min. 断裂程度;APCI源的探头处于高温,对热不稳定的化合物就足以使其分解. 灵敏度:通常认为电喷雾有利于分析极性大的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及其它分子量大的化合物,而
局限性:
(1)异构体,立体化学方面区分能力差。 (2)重复性稍差,要严格控制操作条件。所以不能象低场NMR,IR等自己动手,须专人
操作。 (3)有离子源产生的记忆效应,污染等问题。 (4)价格稍显昂贵,操作有点复杂。
质谱仪器:
质谱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数据及供电系统
┏━━━━┳━━━━━╋━━━━━━┓
电泳等分离手段联用,扩展了应用范围,包括药物代谢、临床和法医学、环境分析、食品检验、组合化
学、有机化学的应用等;MALDI-TOF-MS的特点是对盐和添加物的耐受能力高,且测样速度快,操作简 单。
质谱原理简介:
质谱分析是先将物质离子化,按离子的质荷比分离,然后测量各种离子谱峰的强度而实现分 析目的的一种分析方法。以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为纵坐标,离子质荷比为横坐标所 作的条状图就是我们常见的质谱图。
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电喷雾电离—属最软的电离方式。适宜极性分子的分析,能分析小分子 及大分子(如蛋白质分子多肽等)
APCI(Atmospheric Pressure Chemical Ionization):大气压化学电离—同上,更适宜做弱极性小分子。
APPI(Atmospheric Pressure PhotoSpray Ionization):大气压光喷雾电离—同上,更适宜做非极性分 子。
由机械真空泵(前极低真空泵),扩散泵或分子泵(高真空泵)组成真空机组,抽取离子源和分析器 部分的真空。
只有在足够高的真空下,离子才能从离子源到达接收器,真空度不够则灵敏度低。
进样系统
把分析样品导入离子源的装置,包括:直接进样,GC,LC及接口,加热进样,参考物进样 等。
离子源
使被分析样品的原子或分子离化为带电粒子(离子)的装置,并对离子进行加速使其进入分析器, 根据离子化方式的不同,有机质谱中常用的有如下几种,其中EI,ESI最常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原理及应用
简介
色谱质谱的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混合物更准 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而且也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使样品分析更简便。
色谱质谱联用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液质联用与气质 联用互为补充,分析不同性质的化合物。
Ionic
APCI
IonSpray
Analyte Polarity
GC/MS
Neutra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1
102
103
104
105
Molecular Weight
现代有机和生物质谱进展
在20世纪80及90年代,质谱法经历了两次飞跃。在此之前,质谱法通常只能测定分子量500Da以下 的小分子化合物。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场解吸(FD)离子化技术,能够测定分子量高达 1500~2000Da的非挥发性化合物,但重复性差。20世纪80年代初发明了快原子质谱法(FAB-MS), 能够分析分子量达数千的多肽。
液质联用与气质联用的区别:
气质联用仪(GC-MS)是最早商品化的联用仪器,适宜分析小分子、易挥发、热稳定、能气化的 化合物;用电子轰击方式(EI)得到的谱图,可与标准谱库对比。
液质联用(LC-MS)主要可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不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测定;极性化合物的分 析测定;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测定;大分子量化合物(包括蛋白、多肽、多聚物等)的分 析测定;没有商品化的谱库可对比查询,只能自己建库或自己解析谱图。
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特点
大气压化学电离也是软电离技术,只产生单电荷峰,适合测定质量数小于2000Da的弱极性的 小分子化合物;适应高流量的梯度洗脱/高低水溶液变化的流动相;通过调节离子源电压控制 离子的碎裂。
电喷雾与大气压化学电离的比较
电离机理:电喷雾采用离子蒸发,而APCI电离是高压放电发生了质子转移而生成[M+H]+或[M-H]离子。
常见术语:
质荷比: 离子质量(以相对原子量单位计)与它所带电荷(以电子电量为单位计)的比值,写作m/Z. 峰: 质谱图中的离子信号通常称为离子峰或简称峰. 离子丰度: 检测器检测到的离子信号强度. 基峰: 在质谱图中,指定质荷比范围内强度最大的离子峰称作基峰. 总离子流图;质量色谱图;准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多电荷离子;同位素离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