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设计(1)
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

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汽车车座是汽车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直接影响驾驶者和乘客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性。
为了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不断进行车座的创新设计。
下面是一个汽车车座创新设计方案的介绍,共计700字。
1. 沙发式座椅设计:传统的汽车座椅都是直立式设计,使得乘坐时身体完全贴合座椅,容易疲劳和不舒服。
而沙发式座椅设计则提供更多的支撑面积和舒适的靠背,使得乘坐者更加放松和舒适。
2. 电动座椅调节系统:传统的座椅调节系统通常是手动的,需要乘坐者自己调节,不仅麻烦,而且操作不方便。
电动座椅调节系统则可以通过按钮或者手机APP控制,自动调节座椅的高度、坡度、角度等,提供个性化的座椅调节体验。
3. 座椅按摩功能:在长时间驾驶或者乘坐中,人体容易疲劳和僵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汽车座椅设计了按摩功能,通过独立的按摩装置,提供按摩、揉捏、敲打等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
4. 座椅通风和加热功能:夏天的高温和冬天的寒冷都对驾乘者的舒适度造成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汽车座椅设计了通风和加热功能,通过座椅内置的通风和加热装置,调节座椅的温度,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5. 座椅人体工学设计:为了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度,一些汽车制造商进行了人体工学设计,根据人体曲线设计座椅的形状和材料,使得座椅贴合人体曲线,提供更好的支撑和舒适感。
6. 座椅材料创新:传统的汽车座椅多采用皮革、织物等材料,虽然贵气,但容易装脏、易损。
一些汽车制造商开始使用仿生纤维、抗菌材料等创新材料制作座椅,不仅具备耐用性和易清洁性,而且具备抗菌、防螨、防过敏等功能。
通过以上创新设计方案,汽车座椅可以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健康性,满足驾驶者和乘客的各种需求。
这些创新设计方案在未来的汽车座椅设计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提升驾乘体验,改善乘坐舒适度。
《汽车座椅设计的基本依据1200字》

汽车座椅设计的基本依据综述1.汽车座椅的靠背汽车座椅靠背的角度:汽车座椅靠背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靠背高度,同时靠背轮廓角度要与人体背部互相贴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原则。
这样增大接触与背部接触面积,从而使背部肌肉处于放松状态。
同时还能给肩部提供合适的和角度支撑,能维持驾驶者驾驶姿态不变。
在车辆遇到紧急情况转向时,还能提供横向支持力,使驾驶者保持正常的驾驶姿势。
避免出现横向大范围身体滑动而影响驾驶安全性。
10°〈θ1〈20°;15°〈θ2〈35°;80°〈θ3〈90°;90°〈θ4〈115°;100°〈θ5〈120°;85°〈θ6〈95°图2.1 适坐姿的关节角度乘坐者腰部脊椎间压力和背部所承受压力主要由座椅靠垫倾斜角度所决定的。
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好好研究靠垫倾斜角度。
因为不同乘坐者身体形态会有细微差距,这就要求靠垫角度不能是固定值,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选用背部倾斜角度可以适应更多乘坐者。
调节范围为100°-115°,如图2.1。
设计一个调角器来解决汽车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如图2.2图2.2 调角器内部结构图角度调节器是由内齿板和外齿板、活动块、平面涡卷弹簧、圆柱螺旋扭转弹簧、靠背联接板、座椅联接板还有手柄构成的。
当手柄没有收到外部作用力时候内、外齿板相互结合,紧密结合挨一起。
这样座椅的靠背就不会在车辆纵向范围内移动,及靠垫和坐垫是处于相对静止的位置。
当扳手受到外力时候,手柄带动活动块旋转。
当活动块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在没有支撑力的内齿板尾部就与外齿板的啮合分离,驾驶者对座椅靠背产生向后的作用力时,靠背就会向后倾斜。
当驾驶者感觉到合适位置时候就会停止。
放开手柄后,活动块因为圆柱旋转扭转弹簧和平面涡卷的回转力作用下推动内齿板,直到内齿板和外齿板啮合完成,这样就可以保持住刚刚调节的角度【2】。
(完整版)汽车座椅相关设计参考资料

48 小时以上。
3.7 座椅调角器机构
3.7.1 调角器的参数(靠背的反转角度根据驾驶室空间,及靠背翻转须达到的功能而设定) a、座椅靠背设计基准位置为: 105° -115 ° b、前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 °;向后 °。 c、后排座椅调角器调节角度:基准位置向前 °;向后 °。
3.7.2 调角器技术要求 a、调角器结构:厂家根据成熟调角器且满足法规和碰撞实验强度和性能要求,前排调角器单边锁止强度≥ b、调角器调整杆操作力矩小于 1.0-3.5N.M 。 c、其余技术要求按照 JT/T460-2001 《汽车座椅靠背调角器技术条件》执行。
的座面,其横向高度差都不应小于 25mm;座面前沿拱起的高度 h1 最小应为 40mm,起拱半径 R1最小为 40mm,最大为 120mm。座椅前沿纵向
起拱时,前部倾角α 1=4° -5 °,后部倾角α 2=10°-15 °,两角顶交点位于距座面前沿座深 2/3 处;纵向高度差 h2 不得大于 40mm。当坐垫
汽车座椅相关设计规范
一 、 范围
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
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
3.1 座椅 seat 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 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 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
见 1.4.6.1 GB 8410 GB/T 3920-2008 由面料厂到主机厂 认可测试机构检测
汽车座椅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或设计准则

汽车座椅设计应满足的要求或设计准则汽车座椅,这东西看似简单,但要是细究起来,它的设计可真得讲究得多了。
你想,座椅不就是一个大块的靠背和坐垫嘛,舒服不舒服不就是坐上去就知道了嘛?可实际上,它背后有着一堆需要考虑的细节。
你想想,车上的座椅,不仅要能支撑我们几十斤、上百斤的体重,还得让我们在几小时的车程中不至于屁股麻木、腰酸背痛,简直像是坐在钉子上。
所以啊,汽车座椅的设计,不是一个随便的事儿,它可得满足各种“要求”,让你坐着舒服,开车又安全。
座椅的舒适性绝对是第一要务,谁能忍受一个让自己屁股发麻的座椅?那种硬邦邦、坐上去就像是踩在铁板上的座椅,简直把人逼疯。
尤其是长时间开车,几百公里下来,屁股都快要跟座椅融为一体了。
如果设计不合理,屁股可能会因压力不均匀而产生不适感。
你坐久了,肯定想换个舒服的姿势,或者站起来活动活动,否则那种“屁股被夹”的感觉,简直比坐在热锅上的蚂蚁还难忍。
设计好的座椅,它的支撑力得分布得均匀,尤其是腰部的位置,应该让人有种“被温柔抱住”的感觉。
别光顾着让座椅“漂亮”,要注重它能不能给你全方位的支持,尤其是你腰背的部分。
如果腰部设计不好,开几个小时车,腰痛得你都不想再坐回车里。
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再说说安全性,汽车座椅不仅仅是个“坐”的地方,它更是我们和车相处的“第一道防线”。
想象一下,刹车急停或者发生碰撞时,座椅的设计可以决定你是否会被安全地固定住,甚至避免伤害。
这可不是小事,安全性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你想,座椅如果设计得不合适,突然的碰撞下你可能就像皮球一样被弹起来,哪儿都不安稳。
好的座椅,它的腰部和肩部支撑要到位,确保你在紧急情况下不会因重力作用而被甩出车外,或者一头栽进车前挡风玻璃。
所以,车座的安全性,背后可是得有很多复杂的计算和设计。
别小看那些复杂的材质和形状,它们都在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呢。
然后,还有座椅的调节功能。
这种功能可真的是让人“懒得不想调”的存在。
你想坐得舒服,不仅得依赖座椅的形状,还得有自由调整的空间,特别是对于不同身高、不同体型的人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汽车座椅设计

汽车座椅设计目录1.前言 (4)2.研究的意义 (4)3.坐姿矫形学生理 (4)4.人—座椅系统安全性设计中人的因素分析 (5)(1).坐姿时脊柱形态 (5)(2).坐姿体压分布 (6)①座垫上的体压分布 (6)②靠背上的体压分布 (6)5.汽车座椅的作用 (6)6.座椅设计的基本原则 (7)(1).安全 (7)(2).操纵方便 (7)(3).乘坐舒适 (7)7.汽车座椅的安全性 (7)(1).汽车座椅的主动安全性 (7)(2).汽车座椅的被动安全性 (10)8.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11)(1).汽车座椅的静态舒适性 (12)(2).汽车座椅的动态舒适性 (12)(3).汽车座椅的操作舒适性 (12)9.汽车座椅其他主要部件 (12)(1).汽车座椅头枕 (13)(2).靠背 (14)(3).调节机构 (15)10.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7)[摘要]汽车座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机械、化工、防止、喷涂、热处理、美学、力学、人体工程学等多门学科,设计时应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综合考虑座椅的舒适性、减振性、安全性以及座椅的合理布置,此外,还要考虑人体生理特征及尺寸,进行量身定做,以提高座椅的乘坐舒适性。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乘坐舒适性;汽车座椅[abstract] Aar seat design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it involves the mechanical, chemical, prevent, spraying, heat treatment, different subjects, Such as human body engineering, aesthetic, mechanic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rgonomics consider seating comfort, vibration reduction, safety, and seats of reasonable arrangement, in addition, also consider the human body,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ize tailor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seat.[key words] th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Ride comfort; Car seat1.前言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
汽车座椅设计培训教材PPT(32张)

CLOTH
皮质
2. 座椅新技术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 可移动式座椅, SINK`G 座椅, 后放置式座椅 及 折叠式头枕适用
REMOVAL SEAT REAR SEAT
SINK`G SEAT 折叠式头枕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使用车型 : AUDI A8 - SEAT COVER’G SUEDE 使用等,高级 / 多样化等
CAM TYPE
DRUM TYPE
LUMBAR PLATE
SCHUKRA TYPE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RECLINER ASSY
通过调整BACK的强度,保证乘客的安全.
外置形
内置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HEAD RESTAINT
当受到后方的冲击时,保证乘客的头脑后部的安全.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滑轨 总成
SEAT的 前后 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员的最佳驾驶条件.
SLIDE CHANNEL
UPPER CHANNEL LOWER CHANNEL
SLIDE LEVER
C形
T形
W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高度调节装置总成
SEAT的 上下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者的最佳驾驶条件.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车辆受到后方撞击时, 头枕会向乘客头部后上方推出, 以防止乘客 颈部受伤,增大安全性 .
后方 撞击时 UP
汽车座椅设计培训教材PPT(32张)培训 课件培 训讲义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HINGE & LINK
汽车座椅设计指南

时在侧视图上鞋底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调
78.96 0.15Z 0.0173Z 2
节
量
驾 驶 座 椅 的 调 节 量
2、H点位移与座椅调节量的确定原则 X97.5=936.6+0.613879Z—0.00186247Z2
驾 驶
X95 =913.7+0.672316Z —0.00195530Z2 座
汽车驾驶座椅的调节方式
由于驾驶员乘坐位置与周围部件存在密切 的人机关系,驾驶员座椅布置对驾驶员安 全性、坐姿舒适性、视野和操作方便性具 有重要的影响,是车室内部布置中的重要 内容。
1、调节方式 加速踏板固定 H点固定 方向盘抓握点固定 视点固定 同时固定踵点及方向
盘抓握点
X90 =885.0+0.735374Z —0.00201650Z2 椅
X50 =793.7+0.903387Z —0.00225518Z2 的
X10 =715.9+0.968793Z —0.00228674Z2 调
X5 =692.6+0.981427Z —0.00226230Z2 节
弓形感。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3、座椅的几何参数
项目 座高 座宽
取值范围
430—450mm 500mm左右
座深 450mm左右
靠背角 100°~115°
备注
汽车地板到坐垫的高度
受车宽限制,为使驾驶员或乘员能调整坐姿, 座宽应适当大于臀宽
坐垫前端至靠背表面之间的距离,保证臀部得 到全面的支承 半卧姿乘客座椅靠背角可调至155°
汽车座椅的结构与要求
2、汽车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要求 贴合感:座椅靠背和坐垫的形状是否与人体背
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设计

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在人们选择购买汽车时,舒适性往往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而汽车座椅作为驾乘者在车内长时间接触的部分,其设计对于乘坐的体验和驾驶安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设计,从座椅的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座椅结构设计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对于乘坐者的舒适性体验至关重要。
首先,座椅形状应该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提供良好的支撑和舒适度。
座椅的背部应该具有符合人体脊柱曲线的弧度,以保证驾乘者腰部和背部的良好支撑,减少腰部和背部的疲劳感。
同时,座椅的座垫部分应该设计成合适的厚度和角度,以保证乘坐者的舒适性。
其次,座椅的材质也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座椅面料应该选择透气性好、柔软舒适的材质,以提供良好的触感和通风性。
座椅垫料也应该选择具有弹性和支撑性的材料,以保证长时间坐着不会感到疲劳。
另外,座椅的填充物应该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以减少颠簸和震动对于乘坐者身体的冲击,提升乘坐的平稳性。
最后,座椅的可调节性也是舒适性设计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座椅的可调节性可以根据乘坐者的身高和体型进行个性化调整,以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
常见的座椅可调节功能包括座椅高度、靠背倾斜角度、座椅前后位置等。
这些可调节功能不仅可以提高乘坐者的舒适度,还可以减少在行驶过程中对于乘坐者的不适感。
二、座椅功能设计除了基本的结构设计外,汽车座椅的功能设计也是提升舒适性的重要途径。
首先,加热和通风功能是现代汽车座椅的常见配置。
在寒冷的冬季,座椅加热功能可以提供温暖的乘坐体验;而在炎热的夏季,座椅通风功能则可以保持乘坐者的干爽和舒适感。
其次,座椅按摩功能也是当前高端汽车常见的选项之一。
通过按摩功能,座椅可以提供定制化的按摩模式,如揉捏、敲击和推拿等,以缓解乘坐者的身体疲劳和压力。
座椅按摩功能不仅提升了乘坐者的舒适感,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
最后,座椅的娱乐和多媒体功能也有助于提升乘坐者的舒适性。
如后排座椅配备的娱乐屏幕、支持连接外部设备的多媒体接口以及独立的座椅控制面板等,都可以让乘坐者在车内享受丰富的娱乐和便利功能,提升驾乘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P/DOWN TYPE
FOLD`G TYPE
ACTIVE H/REST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PAD ASSY
维持SEAT的形状, 当车身受到震动和冲击等时,吸收能量保证乘客的安 全,
POLYURETHANE FOAM
PALM LOCK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COVERING ASSY
座椅的外观受材料,色彩, 触感, 舒适感及车内整体装饰的影响
≥ 170
BUCKET ≥ 170 BENCH ≥ 254
≥ 100
通风板
一般通风座椅
冷暖式通风座椅
控制单元
Distribution Layer CCS Blower
通风板
Air Duct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车辆受到后方撞击时, 头枕会向乘客头部后上方推出, 以防止乘客 颈部受伤,增大安全性 .
后方 撞击时 UP
HINGE & LINK
RETURN SPRING SUSPENSION
-
100
BENCH
头部高度要求
欧洲
(ECE17.07, EEC96/37)
单位 : mm
澳洲
(ADR 22/03)
FR & RR
捷克/波兰/斯洛文尼亚
FR ONLY
≥ 800/750, ≥ 700 ≥ 750/700, ≥ 700
≥ 700
FR : BUCKET ≥ 170
BENCH ≥ 254
RR :
CUSHION MAIN部 SUEDE 使用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为了提高座椅的舒适度,将坐垫设计为软,硬2层泡沫
构造, 可以弥补硬质泡沫刚入座时的感觉,以及长时间驾驶 时,身体的支持力不够的缺点.
2种强度 PAD
SOFT PAD
<制造工艺>
Soft pad 成形
1 阶段
Hard pad 成型 2 阶段
BACK PAD
BACK FRAME
LUMBAR SUPPORT ; 腰托 调节
RECLINER : BACK角度调节
HEIGHT ADJUSTER : CUSH 上.下
高度 调节 SLIDE : SEAT 前.后 移动 调节Biblioteka 座椅介绍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CUSHION FRAME
CUSHION部 形状 维持 及 强度 确保.
汽车座椅设计(1)
2020/11/23
汽车座椅设计(1)
目录
1. 座椅介绍 - 座椅的构成 - 座椅构成种类及功用
2. 座椅新技术 3. 座椅相关法规
1.座椅介绍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
HEAD REST
SEAT BELT BUCKLE
BACK
COVER’G
CUSHION
CUSH PAD CUSH FRAME
HARD PAD 3 阶段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 耐脏的儿童座椅&儿童保护使用 ※ 儿童保护: 后排右侧座椅靠背上,保证儿童的安全
沃尔沃 SALLEN
FORD FUSHION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使用车型: 奔驰 e500
- RR H/REST可以纳入后行李架(拓宽后方 视野)
;不可以手动调节(仅PWR调节) - CTR部位 使用3-POINT S/BELT SEAT
DIAL TYPE
PUMP`G TYPE
LEVER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BACK FRAME
保证BACK部的最佳形状, 乘客的位置维持及强度保证.
PIPE 构造
CHANNEL 构造
시座트椅介일绍반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LUMBAR SUPPORT ASSY
保证驾驶员在长距离驾驶时的腰部舒适度.
LUMBAR SUPPORT LEVER
CLOTH
皮质
2. 座椅新技术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 可移动式座椅, SINK`G 座椅, 后放置式座椅 及 折叠式头枕适用
REMOVAL SEAT REAR SEAT
SINK`G SEAT 折叠式头枕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使用车型 : AUDI A8 - SEAT COVER’G SUEDE 使用等,高级 / 多样化等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滑轨 总成
SEAT的 前后 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员的最佳驾驶条件.
SLIDE CHANNEL
UPPER CHANNEL LOWER CHANNEL
SLIDE LEVER
C形
T形
W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作用
高度调节装置总成
SEAT的 上下调节装置, 保证驾驶者的最佳驾驶条件.
一般规定 高度
(H/REST 最下端)
宽度 头部高度
170
254
254
254
65
635
TORSO LINE HIP POINT
BUCKET
宽度要求
中国 FR ONLY
北美
(FMVSS 202)
FR ONLY
≥ 700
≥ 700
BUCKET ≥ 170 BENCH ≥ 254
-
BUCKET ≥ 170 BENCH ≥ 254
CAM TYPE
DRUM TYPE
LUMBAR PLATE
SCHUKRA TYPE
PULLMA PLAX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RECLINER ASSY
通过调整BACK的强度,保证乘客的安全.
外置形
内置形
座椅介绍
座椅的构成及功用
HEAD RESTAINT
当受到后方的冲击时,保证乘客的头脑后部的安全.
3. 座椅相关法规
座椅相关法规
SEAT 尺寸
TORSO LINE
CTR.
b
c
d
a
HIP POINT
CUSHION / BACK部尺寸要求
HIP POINT
e
国家 项目
CUSH./ BACK 尺寸
SEAT间 距离
SLIDE 有
SLIDE 無
韩国 a ≥ 400 b ≥ 400
e ≥ 460
e ≥ 650
北美 a ≥ 400 b ≥ 400
e ≥ 460
e ≥ 650
e
e
SEAT间距离要求
欧洲
a ≥ 400 c ≥ 400 d ≥ 400
单位 : mm
澳洲
800 ≥ a ≥ 400 (1人用)
-
-
-
-
座椅相关法规
HEAD RESTRAINT 尺寸
H/REST 最上端 H/REST 最下端
高度要求
国家 项目
- FRT SEAT POWER调节装置 ;在DR TRIM位置
座椅新技术
发展动向
- REAR SEAT 球固定式,折叠时,可以改善外观
LATCH 构造
标致 307
BALL FIX 构造
座椅新技术
空调/通风座椅
在汽车座椅上装置一个可以控制温度的装备,可以 对座椅加热, 制冷, 除湿 等的系统.
- 可以对座椅直接加热,制冷 - 保证座椅因乘客出汗而引起的座椅潮湿问题 - 原基础上添加功能,达到更舒适的目的,并且可以减少空调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