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并购市场概况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案件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其中,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件的数量和规模居于全球前列。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背景和现状;其次,分析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成功案例;最后,探讨中国企业赴美并购中的风险和挑战。

一、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背景和现状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中国与美国开始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科技创新中心,自然成为了中国企业的主要目标地之一。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总计超过600笔,涉及金额超过1300亿美元。

这些案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金融、科技、房地产等多个行业。

其中,中国企业在科技领域的收购金额占比最大,达到了超过50%。

(1)海尔收购GE电器2016年,中国的家电巨头海尔以5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的家电部门。

这笔交易是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最大一笔收购,也是首次有中国企业收购了一个全球500强企业。

收购后,海尔成为了全球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

(2)双汇集团收购斯密斯菲德食品2017年,中国最大食品工业企业之一的双汇集团以72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美国第三大猪肉加工企业斯密斯菲德食品公司。

这次收购让双汇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之一,同时也扩大了双汇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

(3)菲克芯片公司收购雅马哈半导体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企业菲克芯片公司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马哈半导体公司。

这次收购让菲克芯片公司成为了全球第三大模拟混合信号芯片制造商,同时也让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在中国企业赴美并购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风险之一是政策风险。

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专题调研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新房代销行业分析 (5)一、中国新房代销行业历史回顾 (5)二、新房代销行业现状 (6)三、新房代销行业规模预测 (9)四、新房代销行业未来展望 (11)第二节存量房中介行业分析 (13)一、中国存量房中介行业潜力巨大 (13)二、规模企业跑马圈地正当时 (22)第三节地产营销O2O分析 (24)一、地产营销O2O的未来 (24)第四节物业管理发展情况分析 (35)一、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35)二、物业管理行业未来趋势 (40)附录1:美国房地产中介行业介绍 (44)附录2:美国物业管理行业介绍 (51)图表目录图表1:中国新房代销行业发展史 (5)图表2:香港、台湾、中国三地新房代理行业比较 (6)图表3:代理行业集中度在逐步提升,十强市场占有率提升幅度明显好于行业 (7)图表4:代理佣金费率在逐步下行 (8)图表5:代理公司城市布局已趋于稳定 (8)图表6:十强代销企业的销售规模预测 (9)图表7:世邦魏理仕(CBRE)重大并购历程 (10)图表8:仲量联行(JLL)并购历程 (10)图表9:搜房网电商业务收入增速情况 (12)图表10:世联行电商业务收入增速情况 (12)图表11:搜房卡业务展示 (13)图表12:世联行房联宝团购业务展示 (13)图表13:美国二手房成交约是新房成交的10倍 (14)图表14:英格兰和威尔士区域二手房成交约是新房成交的9倍 (15)图表15:中国主要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占新房成交面积比例 (15)图表16:美国和英国存量房换手率一览 (16)图表17:中国一线城市的存量房换手率已超过2.5% (16)图表18:2020年全国二手房成交规模测算 (16)图表19:中介费率与交易信息透明度呈负相关 (18)图表20:各国二手房交易中介费率一览 (19)图表21:香港和英国的二手房套均价明显超过美国 (20)图表22:美国房价与中介费率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20)图表23:美国、香港、英国、加拿大地产经纪收入与各国全行业平均收入基本持平 (20)图表24:美国、英国、香港地产中介行业进入门槛一览 (21)图表25:北京市主要二手房中介佣金费率一览 (21)图表26:2020年全国二手房交易佣金规模测算 (22)图表27:链家2015年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异地扩张 (23)图表28:合富辉煌二手房经纪业务收入与利润情况 (23)图表29:世联行二手房经纪业务收入与利润情况 (23)图表30:易居二手房经纪业务收入与利润情况 (24)图表31:MLS运作模式 (25)图表32:Zestimate展示 (27)图表33:Zillow历年收入规模及增速情况 (27)图表34:公司2014年收入结构分拆 (28)图表35:公司目前仍属于“烧钱”阶段 (28)图表36:大量的市场营销开支占总收入的约50% (29)图表37:技术开发支出也占到总收入的约20% (29)图表38:公司主业房地产经纪订阅人数逐年提升 (30)图表39:Redfin发展轨迹 (31)图表40:Redfin房源搜索平台 (32)图表41:Redfin 3D Walkthrough技术 (32)图表42:经纪公司较线上媒体平台房源信息更完整 (33)图表43:经纪公司较线上媒体平台房源信息更及时 (33)图表44:经纪公司较线上媒体平台房源信息更准确 (34)图表45:Redfin经纪人团队分工明确 (34)图表46:全国物业管理面积规模 (35)图表47:全国物业管理公司数量 (36)图表48:百强企业在管物业面积规模 (36)图表49:百强企业市场份额占比情况 (37)图表50:20核心城市住宅平均物业管理费为2.1元/平米/月 (38)图表51:广州市商业物业管理收费标准 (38)图表52:百强企业各类型物业在管面积占比 (38)图表53:百强企业各类型物业服务收入比例 (39)图表54:2020年中国物管行业规模预测 (39)图表55:中国物业整体行业外包比例 (40)图表56:百强企业基础物业服务外包比例 (41)图表57:2014年百强企业多元经营服务类型收入占比情况 (42)图表58:百强企业多元经营收入增速超过传统业务 (42)图表59:多元经营业务拥有更高的利润率 (42)图表60:百强企业多元经营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43)图表61:物业服务领域“互联网+”平台 (43)图表62:美国中介行业规模 (44)图表63:美国中介行业规模 (44)图表64:美国存量房销售占比一直维持在80%以上 (45)图表65:美国住房拥有率在七十年代后维持稳定 (46)图表66:买房使用经纪人的比例高达88% (46)图表67:美国中介行业集中度呈现碎片化 (47)图表68:特许经营与直营连锁比较 (48)图表69:美国存量房交易佣金费率 (49)图表70:美国存量房交易佣金分配方式 (50)图表71:NAR会员数量在上世纪70年代激增30万人 (51)图表72:美国综合物业管理公司规模 (51)图表73:美国综合物业管理公司规模 (51)图表74:Service Master的旗下专业公司及收入分拆 (53)图表75:公司整体收入已趋于平稳,每年仅有4~5%增速 (53)图表76:公司主营业务的客户数量增速及续约率也已维持稳定 (53)图表77:各分部EBITDA利润率情况 (54)第一节新房代销行业分析一、中国新房代销行业历史回顾中国新房代理销售行业发展历程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 1992~1996 年的形成期,1997~1999 年的发育期,2000~2007 年的成长期和2008 年至今的成熟期:1)形成期(1992~1996 年): 1992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房地产业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建立与房地产市场配套的服务体系,并建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1996年住建部发布《城市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规定》,对中介行业开始进行规范管理。

中国百货零售业百货零售行业发展情况及居民消费降速下的几大因素分析

中国百货零售业百货零售行业发展情况及居民消费降速下的几大因素分析

中国百货零售业百货零售行业发展情况及居民消费降速下的几大因素分析一、中美百货行业发展2017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更加普遍,居民消费需求深刻变化,催生百货零售业行业新供给新模式。

伴随百货零售业发展的宏观、政策、技术、需求环境持续改善,尤其是《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的出台,为实体百货零售创新转型指明方向,营造良好环境。

2018年,百货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全方位深入融合、社交化场景化多元消费场景、多业态协同提供一站式聚合服务、供应链体系智能高效等特征将日益明显。

2018年上半年,我国百货零售业经营单位数延续小幅增长态势,法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当前百货零售的重中之重是大力发展020, 不仅线下寻找线上,线上企业也将积极寻找线下企业合作,百货零售业进入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是必然趋势。

从美国百货行业发展历程来看,并购是推动行业整合和市场集中度提升最为有效的途径。

美国前几大百货公司Macys› Nordstrom> JC Penney. Sears 等都是通过并购区域百货公司来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从而整个行业市场集中度也得到有效提升。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有超过20家全国性连锁百货,目前不到十家。

美国最的百货企业梅西百货(MaCyS)历史上就发生过几次并购,1992年梅西百货申请破产,1994年梅西百货被联合百货吸收合并。

2005年联合百货收购五月百货,主打的梅西百货品牌成为分店数超过800家的美国百货业老大。

而全行业的市场集中度CR4目前保持在56% 左右。

日本百货集中度也很高,最后一次大型并购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在伊势丹和三越合并后日本百货行业进入了四强领军时代。

四强分别是三越伊势丹控股(年销售额1.58万亿日元)、先驱零售(年销售额1・17万亿日元)、高岛屋(年销售额1万亿日元)新千禧零售(年销售额9,533亿日元),四家合计为4.7万亿日元,占2007年 日本百货业总销售额(7.7万亿日元)的61%美国最近的一波百货行业并购潮日本最近的一波百货行业并购潮 时间日本百货行业收购事件 2003年西武百货与崇光百货合并,更名为千禧零 售 2007年大丸百货和松坂屋合并 2008年 三越百货和伊势丹宣布合并中国目前百货行业CR4集中度在8%左右,行业集中度相较发 达国家美国和日本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内近三年的并购案例

国内近三年的并购案例

国内近三年的并购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并购实现快速扩张。

接下来,本文将从行业和并购形式两个方面,介绍国内近三年的并购案例。

一、行业并购案例1.能源行业:2019年10月,国家电投集团与中核集团成立了燃气核电有限公司,旨在打造一家综合能源企业,实现能源多元化。

2.游戏行业:2018年9月,腾讯游戏宣布收购博达软件的股权,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国内游戏市场的主导地位。

3.互联网金融行业:2019年7月,百度金融与民生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金融科技领域共同创新。

4.教育行业:2017年12月,好未来以1.68亿美元收购东方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在线教育领域的份额。

5.医疗行业:2019年2月,腾讯以15.7亿元收购了达晨医疗的股权,进一步加强了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市场地位。

二、并购形式案例1.股权并购:2019年11月,科创板上市公司久之洋科技以1.8亿元收购晋江尧等三名股东所持有的大象新能股权,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产业链。

2.资产并购:2018年4月,华为以4500万美元收购了木兰天幕的物业资产,提高了公司的研发效率。

3.债务并购:2018年10月,同程艺龙以14.5亿元收购同程网络的债务,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在旅游市场的地位。

4.合资并购:2019年3月,华为与中兴通讯合资成立了5G芯片公司,通过共享技术优势,提高了5G芯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5.收购兼并:2020年1月,王健林旗下公司万达集团以1580亿港元收购余额宝的母公司万邦达,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国际影响力。

综上所述,国内近三年来的并购案例既有行业之间的整合,也有同行业之间的强强合并,其中不同的并购形式都带来了不同的优势和变化。

作为一种商业战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需要精心策划,谨慎决策,才能带来长期的价值回报。

中国供暖行业相关政策及并购交易情况分析

中国供暖行业相关政策及并购交易情况分析

中国供暖行业相关政策及并购交易情况分析:国企是供暖行业并购的主要参与者,私企并购活跃度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城市供暖行业相关政策中,也提出了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关于解决“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推进过程中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要因地制宜拓展多种清洁供暖方式、适度扩大地热、太阳能和工业余热供吸面积等。

2014-2019年国家层面城市供暖行业相关政策分析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9年经济危机过后,整体经济环境逐渐好转,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其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2011年以来,在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的政策推动下,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活力增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持续大幅提升,2010-2014年增速逐年提高,2015年起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

2010-2018年我国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供暖行业市场运作模式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供暖市场的交易数量上持续增长,年化增长率达68%。

交易金额上2016年至2018年处于下降的趋势,而2019年交易额逆势上升,较2018年增长123%,单笔交易金额也略有所上升。

2019年供暖行业共发生并购19笔,交易金额为26.7亿元。

2016-2019供暖并购交易金额及数量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我国供暖行业大部分目前仍旧依靠煤炭作为主要热源,而能源结构调整、清洁发展的需求促使供热方式从源头开始转变。

《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规定优先发展集中供暖,19/21年清洁供暖率达到50%/70%。

随后30多个省市明确提出相关要求,采用清洁煤,“煤改气”,“煤改电”,可再生能源供热等工程纷纷落地。

中国并购市场2017上半年数据报告

中国并购市场2017上半年数据报告
2017 上半年,并购完成交易共计 1503 起,披露规模约为 1401.8 亿美元。 境内交易占据主导地位,共 1351 起,占比 89.89%;披露交易规模 873.04 亿美元,占比 62.28% 。 出境并购 130 起,占比 8.65% , 披露交易规模 522.73 亿美元,占 比 37.29% 。
2017 二季度,并购完成交易共计 848 起,环比上升 29.47% ,但同
比下降 35.46% 。其中,披露金额 案例数量为 591 起。 就募资规模而言,二季度完成交易 披露规模约为 904 亿美元,环比 增幅高达 81.6% ,与去年同期相 比下降 15.84% 。披露交易平均单 笔规模约为 1.53 亿美元。
800 4424 600 3463 3802 400 3039 219.82 3635 4455 5657 496.76
5272 3959 4197 2984 307.40 288.85 3135
300.04
200 175.31
2343 226.09
0 14H1 H2 15H1 H2 案例数量 16H1 H2 17H1 披露并购金额(US$B) 披露金额案例数量
上半年完成并购交易 中,互联网数量占比 15.1%,位居榜首; 农林牧渔交易金额占 比最大( 32% ),主 要得益于中国化工成 功收购先正达,创下 单笔交易记录。
并购市场分析
M&A MarketAnalysis
上半年并购市场继续下滑——宣布交易
2014至2017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宣布交易趋势图 1000 7404
2494 2823 1987 2834
2577
400
1648
121.36
118.05 108.04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找海外投资和并购机会。

其中,美国是中国企业投资和并购的最热门目的地之一。

本文将选取三个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并购的过程、挑战和前景。

一、海航集团收购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海航集团是中国一家大型民营企业,旗下涉及金融、地产、物流、酒店、航空等多个领域。

2016年4月,海航集团以14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了美国卡尔森酒店集团。

该并购交易拓展了海航在全球酒店业的布局,增强了其在全球旅游领域的竞争力。

在并购过程中,海航集团主要面临以下挑战:1.文化差异。

由于中美文化存在差异,海航集团需要尽快适应卡尔森酒店集团的文化,协调双方相关业务。

2.融资难题。

并购涉及大额资金,海航集团需要寻找合适的融资渠道,缓解融资压力。

3.并购审批。

中美两国在交易审批上存在差异,需要尽早向美国政府提交并购申请,争取尽快获得批准。

二、华为收购3Com案2008年,华为以1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3Com公司的部分业务。

这一并购使得华为在网络设备和技术方面进一步壮大,加速了华为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1.技术标准。

美国和中国的技术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华为需要在并购前了解3Com公司的技术标准,做好技术整合工作。

2.并购审批。

并购涉及到国家安全等敏感问题,需要受到监管当局的审查和批准。

3.人才引进。

华为需要吸引优秀的3Com员工在并购后继续为华为工作,以保持业务的稳步发展。

三、宝能集团收购美国途家宝能集团是中国知名的房地产和金融企业,2017年以14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途家公司。

该并购使得宝能在海外房产租赁市场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加速了其在全球房产市场中的竞争。

1.财务管理。

并购涉及到大量资金,如何管理并获得足够的资金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宝能需要进行优秀的财务管理以减少风险。

2.品牌整合。

并购涉及到品牌整合,对于途家的品牌宝能集团需要进行理性整合,切实有效地利用好这一品牌价值。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赴美并购案例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对美国各项投资也不断增多。

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种类繁多,有的是为了获取前沿技术,开拓市场,有的则是为了资产重组或投资回报。

本篇文章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探究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并购策略和挑战。

案例一:华为收购美国企业3Com2007年华为以26亿美元的价值收购美国企业3Com的股权。

此举是华为进军美国市场的一大突破,并帮助公司获取到了一些新的技术。

但是,这一并购交易在美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上引起了担忧,美国关于华为这一问题的监管持续至今。

案例二:安永收购德勤再保险业务2017年,中国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安永收购了德勤的再保险业务,交易金额达14亿美元。

此举为安永提供了新的客户资源和增强了其在全球再保险市场的地位。

同时也有利于德勤集中战略,缩减业务范围。

但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这一并购交易引起了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担忧。

案例三: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7.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意大利普拉达化学品公司,其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端特种化学品公司。

此次收购可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扩大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但是,该股权交易因涉及国家安全和技术转移等问题,遭到了欧洲国家的资本和媒体的担忧。

这些案例中,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并购交易时,不仅需要考虑到市场前景,也需要考虑到国家安全问题及各国反垄断法规的限制。

并购涉及到的诸多因素,使得很多并购交易失败或遇到重重困难。

为了保障并购交易的成功,企业需要具备以下能力:首先,对被收购企业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

企业需要全面了解被收购企业的法律、财务和商业性质,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

其次,制定清晰的并购战略。

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和收益,并将其与现有公司文化融合,以实现长期增长战略。

最后,建立对话与沟通渠道。

企业需要面对政策的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并积极与政府部门和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用电气家电业务资产等。
图1
单位:笔;亿元
2、并购的主要方式分布。 从并购方式分布情况来看,协议
收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增资是 2017 年并购的主要方式。我
国并购市场主要以协议收购为主,交易金额约占
40%的市场份
额,其次是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约占 19%的市场份额,增资占比
约为 12%。(见表 1)
表1
并购方式 协议收购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其他 增资 二级市场收购(含产权交易所) 要约收购 间接收购 资产置换 吸收合并 取得公众公司发行的新股 司法裁定 回购 国有股权行政划转或变更 继承 管理层收购 股权划拨 证券交易 赠与 合计
并购方式分布情况
数量 (笔 ) 4090 315 19 1211 2209 23 74 18 16 325 6 3 66 2 1 1 0 0 8,380
2017 年中国并购市场概况分析
一、我国并购市场现状和主要特点
(一)并购交易活跃, 2017 年中国并购市场再创新高。
1、并购市场总体情况。 中国经济普遍面临着产能过剩、产
业转型、 技术变革等冲击, 企业仅仅依靠自身内部已很难得到进
一步发展,加上交易手段愈加多元, IPO 审核周期长以及近年资
产价格相对较低等外部原因刺激下, 最近几年的并购市场风起云
50 165
54 1
23 91
8 21
3 2 9 1 7024
536 3,554 1,250 3,657
946 944
7 692
7
54 1,068
6 1 11 0 32,046
930 505
58 19 96 34 1 3 148
4 0 0 0 0 0 5230
1,968 4,825
223 1,962
TMT (科技、媒体和通信)、高端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公司并购
越来越多, 但从并购标的类型看, 近年来证监会审核的并购交易
中, TMT 类标的占比逐年下降。
4、并购目的类型分布。 从并购目的来看, 2017年我国并购
市场主要以横向整合为主,约占据 37%的市场份额,其次是战略
合作,约占据 21%的市场份额,且 2017以来快速增长。此外,资
150
1,739
117
917
174
1,635
351
1,513
278
743
374
1,579
109
953
68
712
83
978
7
6
6
1
11
25
6、并购交易规模分布。 从交易规模分布情况来看, 2017年1 亿元以下的交易数量超过全年数量的 50%,但交易金额所占比例 不到 2.5%;而数量占比仅占 1%的超大型交易(交易金额超过 50 亿元),交易金额所占比例超过 50%。但无论是从交易规模还是 影响力来看, 2017年交易规模位列前十名的超大型并购交易金额
涌。根据 Wind统计数据, 2017年我国并购市场合计发生并购交易
8380起,总交易金额 3.48万亿元,交易笔数同比上升 60.23%,交
易金额同比上升 8.59%(见图 1)。其中典型案例有国家电力和中
国神华的合并、长实集团收购 DUET 的 100%股权,以及在 2017年
完成交割的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 美的收购库卡、 青岛海尔收购
行业
全部 工业 日常消费 金融 房地产 可选消费 材料 信息技术 公用事业 医疗保健 能源 电信服务
表3
并购行业分布情况
2015
2016
2017
数量(笔) 金额(亿元) 数量(笔) 金额(亿元) 数量(笔) 金额(亿元)
7024
32,046
5230
32,066
8380
34,821
1227
6,261
950
214 338
19 425
24
15 0 0 0 0 0 32,066
2528 447 223
6 211
41 6 1 68
3 1 2 0 0 0 8380
3,660 2,274 1,959 1,049
788 570 168 43
7
3 3 0 0 0 0 34,821
5、并购行业分布、 从并购行业来看, 2017年工业、日常消
3044
12,870
332
1,301
129
1,042
320
7,368
资产调整
1429
4,421
858
2,905
1479
4,059
其他 多元化战略 财务投资 买壳上市 垂直整合 业务转型 私有化 整体上市
获取做市库存股
管理层收购 收购品牌 获取资格牌照 获取知识产权 获取资质 避税 合计
922 713 328
费、金融、房地产行业并购占比最高,四类行业并购总额约
1.88
万亿元, 占比 54%。日常消费、 医疗保健行业并购呈现快速增长,
而材料、信息技术、房地产行业则呈现明显下降。这些数据的变
化意味着中国主要行业基本都在进行积极的产业整合和升级, 日
常消费和医疗保健行业的整合和升级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见表 3)
5,420
1211
6,224
239
875
161
754
259
5,653
920
5,010
775
4,567
713
3,597
358
2,879
232
4,059
316
3,328
755
4,462
516
3,424
667
2,866
579
3,249
429
5,576
32
771
4,151
931
2,560
产调整、财务投资、私有化为目的并购也呈现明显增长,但多元
化投资、买壳上市为目的并购则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见表 2)
表2
并购目的分布情况
并购目的
横向整合 战略合作
2015
2016
2017
数量 (笔)
金额 (亿元 )
数量(笔) 金额 (亿元 )
数量 (笔)
金额 (亿 元)
2868
13,589
2445
18,104
金额(亿元) 13,866 6,541 5,939 4,188 1,831 1,312 451 446 105 84 46 10 0 0 0 0 0 0 34,821
3、并购市场企业类型分布。 由于央企重组和国企改革加速 推进,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成为并 购的主要方向。 国资上市公司并购逐步升温, 钢铁、煤炭、水泥、 化工等行业的产能出清迈出实质性步伐, 例如,中国神华与国电 电力合作成立煤电合资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缓解煤电矛盾。
较2016年显著减少。 2016年前十大交易总额达到 7045亿元, 2017 年为 4668亿元,同比下降近四成。 (见表 4)
交易规模
全部 <0 亿 0-1 亿 1-5 亿 5-10 亿 10-50 亿 >50 亿 未披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