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五章测试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卷(北师版 2024年秋)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卷(北师版 2024年秋)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卷(北师版2024年秋)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是()2.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满烟雾,倒扣在桌上,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第2题)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凹面镜3.如图所示,前后两块相邻透镜的焦点恰好重合,从光源S点向右发出一条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先后经2个凸透镜折射和一个凹透镜折射,在A、B、C、D四段光线中,其中描绘错误的是()(第3题) A.A段光线B.B段光线C.C段光线D.D段光线4.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5 cm B.10 cmC.15 cm D.30 cm5.如图,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5题)A.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C.胶片与透镜的距离小于10 cmD.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6.在参加完“弘扬敬老好风气”的活动后,闲暇时小敏坐在妈妈旁边与姥姥视频聊天,下列关于视频过程中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摄像头中的小敏的像是正立的实像B.小敏切换大窗口时,发现自己的像被放大,则摄像头成的像变大C.小敏想看清姥姥衣服上的花纹,姥姥应远离手机摄像头D.要想让妈妈也出现在镜头里,小敏应将手机摄像头远离自己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的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7题)A.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8.小红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测试卷(含答案)

【最新版】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用托盘天平测量某种金属块的质量,当在右盘只放入50 g砝码时,天平左盘高于右盘;用20 g砝码将其替换,此时指针左偏。

该金属块的质量可能是() A.10 g B.20 g C.60 g D.27 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的密度是8.9 g/cm3,表示1 cm3铜的质量为8.9 g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3.密闭在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后,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和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减小,密度减小B.质量减小,密度不变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D.质量不变,密度增加4.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个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的方法是()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平衡螺母向左调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5.一架天平,砝码严重磨损,用此天平和砝码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其结果将() A.偏大B.相等C.偏小D.无法判断6.规范使用测量仪器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

关于测量仪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要正放且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B.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凸)液面最低(高)处保持水平C.用天平称量质量过程中,左盘放置待测物体,右盘放置砝码D.用天平称量质量过程中,若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侧,将平衡螺母向右调7.如图甲、乙分别是某同学绘制的某物质的m-V和ρ-V图像。

对两图所包含信息的处理,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图线与横轴夹角越大,表示物质的密度越大B.图甲说明物质的密度随着质量和体积的改变而改变C.图乙中水平图线表示该物质的密度不变D.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该物质的质量大小8.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王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8题)A.该液体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B.量杯的质量为15 gC.60 cm3该液体的质量为40 gD.该液体的密度是1 g/cm39.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两球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另一个是实心的。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万马奔腾C.长高的小树D.雪花飞扬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7.8km7.8km10007800cm=⨯==⨯=B.7.8km7.8km1000m7800mC.7.8km7.81000m7800m=⨯==⨯=D.7.8km7.810007800m3.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

拍照过程中车()A.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相对于小芳是静止的C.相对于地面向西行驶D.相对水杯是运动的4.如图所示,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走出“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站在舱口,举起了五星红旗。

某同学说他是静止的()A.太阳B.地球C.月亮D.“神舟七号”飞船5.下列估算合理的是()A.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m B.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0km/hC.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8s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6.下列长度估计合理的是()A.教室课桌高度2mB.教室黑板长度800cmC.正常发育的初中生身高1.7×106μmD.物理书长度为1200mm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植物的生长是一种机械运动B.发光的月亮属于光源C.小孔成像是成倒立缩小的像D.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8.一辆汽车沿A到C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人站在C处静止不动,汽车在A处、B处各鸣笛一次,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为1s,已知汽车的速度为声速的十分之一,则人接听到两次鸣笛声的时间间隔为()sA.910B.110C.111D.10119.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对接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静止的()A.地球B.太阳C.飞船内走动的宇航员D.神舟十五号飞船10.如图所示为北京2022 年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广东专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广东专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时间: 40分钟满分: 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1分)1. (2019·海南)如图所示, 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B )2.在①小孔成像, 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照相机成像中,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B.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C. 成实像的是①②③D. 成虚像的是②③④3.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在距离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 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A )A. 小于20 cmB. 大于20 cm小于40 cmC. 等于40 cmD. 大于40 cm4.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两组透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其中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D )A. 显微镜的物镜和望远镜的目镜B. 显微镜的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C. 显微镜的物镜和望远镜的物镜D. 显微镜的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5.(2019·鄂州)2019年5月16日, 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 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

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 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

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C. 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当烛焰离透镜13 cm时成放大的实像, 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 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D )A. 4 cmB. 6 cmC. 7 cmD. 12 cm7.如图所示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 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的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B )A. 远视眼、凸透镜B. 近视眼、凹透镜C. 远视眼、凹透镜D. 近视眼、凸透镜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 每小题3分, 共21分)8.晴朗的夏日中午, 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 常常会把叶子烧焦, 其原因是:这时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__凸透镜__, 它对光具有__会聚__作用, 使叶子的__温度__较高, 而将叶子烧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凹透镜是()A.B.C.D.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B.凸透镜只有一个焦点C.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正立的3.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投影仪C.放大镜D.潜望镜4.如图所示,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透镜。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脸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像B.电影影片经投影仪成正立等大的像C.通过照相机看远处的树是倒立放大的像D.透过鱼缸看见的鱼是正立缩小的像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的是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是30.0cmC.若蜡烛、光屏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可以再一次成像D.若透镜不动,将蜡烛移到5.0cm刻度处,光屏需要适当左移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市民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查看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一个凹透镜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7.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预防近视从我做起。

如图是眼睛视物成像光路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B.甲图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C.乙图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矫正D.乙图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矫正8.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显微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B.图乙中,望远镜上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凹透镜C.图甲中,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D.图乙中,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二、多选题9.小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4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4cm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7cm10.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放大的实像三、填空题11.富川县很多学校都安装了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达标测试题(附答案)

第五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 600多年前,我国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过:“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

”如图所示,冰凸透镜能取火,是因为其()A.对光有会聚作用B.对光有发散作用C.对光有反射作用D.不会聚光也不发散光(第1题) (第3题)2.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A.老花镜是一种凹透镜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D.爷爷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之后3.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乙B.甲、丙C.丙、丁D.甲、丁4.如图,是一种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

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5.下列关于凸透镜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电子违章抓拍使用的摄像头所拍摄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6.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虚像和实像都能通过眼睛观察到,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而实像能成在光屏上B.虚像一定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C.只有实像才能用照相机拍摄,而虚像照相机拍摄不下来D.实像才能用眼睛观察到,虚像不能用眼睛观察到7.小红用同一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同一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乙两图成像都是因为光的折射B.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C.甲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比乙图中书本到凸透镜的距离大D.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8.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B.乙图是老花眼成像的光路图C.丙图中水下木桩上的螺钉位置看上去升高了D.丁图中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2.下列不属于透镜应用的是()A.照相机B.放大镜C.投影仪D.潜望镜3.使用下列光学器材,能使物体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是( )A.放大镜B.照相机C.幻灯机D.平面镜4.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A.红橙黄 B.红绿蓝 C.橙靛紫 D.黄绿蓝5.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实像B.用手捂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像会变得不完整C.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上不会出现清晰的像D.给此凸透镜“戴上”近视镜后,需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C.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7.如图所示是光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据此判断图中的透镜不属于凸透镜的是()1 / 7A.B.C.D.8.小夏用图中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图中的四个实验情景中,能够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像的是()A. B.C.D.9.对于下列各图示中的光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图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并不是由像发出的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图丁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A.凸透镜就是很厚的透镜 B.凹透镜就是很薄的透镜C.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焦距D.透镜的光心位于它的主光轴上12.王亮同学想制作一个平行光源,班里的同学提出了以下的做法,你认为可行的是()A.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B.选用凹透镜把灯泡放在焦点上C.选用凸透镜并把灯泡放在离凸透镜的焦点比较近的地方D.选用凹透镜并把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13.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光线进入眼睛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14.射阳实验初中为了校园安全,学校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关于监控摄像头成像说法正确的是()A.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与近视眼镜成像原理相同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5.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甲树荫下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小孔成的像B.图乙中,人配戴该透镜可以矫正近视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图丁中,变成方形的太阳是光折射现象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公共汽车上的一些设施和做法与物理原理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方向盘上裹着的皮套﹣﹣用来增大摩擦B.配有安全锤﹣﹣利用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C.在后门上方安装的摄像头﹣﹣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 / 7D.禁止公共汽车超速行驶﹣﹣利用减小速度来减小惯性17.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B.在平静的东昌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18.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19.下列几个验证性实验,其中正确的是()A.越用力敲响音叉,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会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B.让太阳光通过硬纸板上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在地面上将观察到一个三角形的光斑,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让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把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冷试管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试管中有水出现,证明降低温度能使气体液化20.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雨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放大镜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试题(含答案)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三、作图题2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所示,作出入射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如图,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画出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在图中画出光线AB的折射光线和OC的入射光线.四、实验题2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1)他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使之在光屏上形成__________的光斑,如图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1.5cm.(2)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节到__________________.将蜡烛放在焦点以外时,都可以在光屏上成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3)利用该透镜可制作__________眼镜(选填“远视”或“近视”).23.在图《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若F1、F2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1)蜡焰在透镜的左侧移动,某同学将实验的记录填在表中,其中有三处错误,请在错误之处标上A、B、C的记号。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选择题1.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后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D解析: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的折射能力增强或眼睛的前庭过长,使像成于视网膜前方,由图知,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故选D。

2.下列四组连线,不完全正确的是()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汽化B.闻其声知其人——音色不同风吹树叶哗哗响——振动发声C.近视镜——凹透镜照相机镜头——凸透镜D.利用海水制淡水——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汽化D解析:DA.冬天玻璃上出现窗花,这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这是凝华;夏天湿衣服晒干,湿衣服有水分在里面,从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蒸气,这是汽化;这项完全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闻其声知其人,这是因为不同人音色是不同的,通过这辨别不同的人;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因为树叶在振动,发出声音,这是振动发声;这项完全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近视镜是中间薄,边缘厚,它是凹透镜;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这项完全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海水制淡水,海水有盐和水,制淡水时只要是利用液体水蒸发成水蒸气,这是液体蒸发;卫生丸(樟脑丸)不见了,这是固体直接升华成气体,这是升华,不是汽化;这项不完全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B解析:B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故矫正时利用中间较薄的透镜,即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些,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ACD错误,B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填到答题卡中每题3分,共60分)
1.如图,是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2.下列哪组物体都能被磁铁吸引()
A.铝片钢尺木片
B.钢珠铁钉镍币
C.铜丝塑料玻璃
D. 磁铁水蜡块
3.在下列各组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是吸热的是:
A.熔化、汽化、升华B.熔化、汽化、液化
C.熔化、凝固、凝华D.液化、凝固、凝华
4、关于常见的电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36V B.家庭电路电压是36V
C.移动电话的电池电压是3.6V D.1节蓄电池的电压是1.5V
5.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
B.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无法交谈表明气体不能传声
C.对着山崖叫,山崖“跟着叫”表明声音可以反射
D.乐音可以变成噪音,噪音不能变成乐音
6.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若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仍呈缩小的像B.光屏上不能成像C.光屏上呈放大的像
D.光屏上无像,但调节光屏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7.若将条形磁铁两极中的N极切掉,则剩下这部分
A.只有S极 B.仍然有S、N两极
C.变成了N极
D.有可能是S极,也有可能是N极
8、滑动变阻器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是靠
A.改变连入电路的材料来实现的
B.改变连入电路中导线的长度来实现的
C.改变连入电路中导线的横截面积来实现的
D.同时改变连入电路中导线的横截面积和长度来实现的
9、甲、乙两只普通照明灯泡的铭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灯的实际功率一定是25W
B. 将乙灯接入110V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为50W
C.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乙灯消耗的电能较多
D. 两灯均正常发光时,甲灯灯丝电阻较大
10、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
B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 .收音机的天线和手机天线一样,既可以接收电磁波传来的信息,又可以同时发射电磁波
D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11、下面有关导体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没有电阻,绝缘体有电阻
B. 铜的电阻比铁的电阻小
C. 粗细、长短都相同的铜丝和铁丝比较,铁丝的电阻较大
D. 要改变导体的电阻,可以改变通过它的电流 12、小明同学在物理实践活动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反映弹簧所
受压力大小的电路,其中R `
是滑动变阻器,R 是定值电阻,电源两极间电压恒定。

四个电路中有一个电路能实现压力增大,电表示数增大,这个电路是
13
A .每消耗
1kW ·h 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B .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电流为10A C .长时间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 D .电能表读数的单位是kW ·h
14.暑假将至,正值用电高峰,为节约用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离开房间时随手关灯 B.使用空调时不关闭门窗 C.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 D.使用冰箱时尽量少开冰箱门
15.淘淘的新家中有150W 的电视机一台,300W 的洗衣机一台,100W 的电冰箱一台,2200W 的柜式空调机一台,250W 的电脑一台,800W 的电饭锅一只,40W 的照明灯8盏,在安装电能表时,选用以下哪一种电能表最合适
A .220V 5A
B .220V 15A
C .220V 20A
D .220V 30A 16. 如图所示,要使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滑动时电阻变大, 电路中的两导线应接在
A. C 和D
B. A 和D
C. C 和B
D. C 和A
17.螺线管附近放了两只小磁针,闭合开关后,甲、乙两只磁针静止时在图中所示的位置,
则它们的N 极分别是
A .a 端与d 端
B .b 端与c 端
C .b 端与d 端
D .c 端与a 端
18.他曾经当过订书籍的学徒,工余苦读勤奋钻研,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他成名后专心从事科学研究,谢绝封爵。

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
A .法拉弟
B .焦耳
C .奥斯特
D .安培 19.要使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反,可采用的措施有
A .把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运动方向都反过来
B .保持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不变,把磁场方向反过来
C .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线的导体的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D .增加切割磁感线的导线的长度 20.下列四幅图中,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21.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__V ,电压通常情况用字母________表示。

测量电压的仪
器叫________________。

22.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 的用电器使用1h 所消耗的__________,合__________J 。

小明
家电能表标有3000r/KWh 字样,小明观察到单独接一空调时,表盘在10min 转了600转,则该空调的实际功率为 W 。

23、电压的单位有V 、mV 、μV 等,0.2mV =___ ____V ;电阻的单位有Ω,K Ω,M Ω,
24k Ω=_________Ω。

24.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______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__,
跟______________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5.在飞行中的神舟六号飞船中的宇航员与地面间是用电磁波通信的,若其微波波长为1m ,
则其频率是 Hz ,若在离地球接收站300km (公里)高处,则其通话信息传到地面上需要 s (秒)钟。

26、利用一个10Ω和一个15Ω的电阻,可获得的最大电阻值是____Ω,最小电阻值是_____Ω。

2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 ,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
的读数分别是0.1A 和2.0V ,则通过R 2的电流是 A ,R 2两端 的电压是 V ,R 1的电阻是 Ω。

28.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 功率为0.01W ,则连续播放100s ,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J 。

它允许使
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29.如图甲所示,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金属
棒ab ,在磁场中做快速切割磁感线运动时, 可以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其偏 转的最大位置如图8乙所示,此时的电流
值为_____mA ,这时金属棒ab 成为一个电 源,其中____端为正极。

30. 小丽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
有关。

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50匝和100匝 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她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 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重复了多次实验,记录如下:
(1)实验中小丽是通过电磁铁_______ ___来判定其磁性强弱的。

(2)分析第1,2,3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__________相同时,___磁性越强。

(3)分析第________次的实验记录,会发现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磁性越强。

三、作图题(共4分)
31.根据下列电路图,用铅笔或钢笔代替导线,将实物连接起来。

m
甲 乙
四、计算题:((1)(2)问各3分,共8分)
32、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1A ”的字样,电源电压为18V 恒定不变,当开关
S 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0.5A 、电压表的示数为5V 。


⑴电阻R 1的阻值;
⑵这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
⑶这时R 1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五、附加题:((1)(2)问各3分,(3)问4分,共10分)
3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 保持12V 不变,R 1=6Ω,R 3为
0—50Ω的变阻器,电流
表A 的示数是2.7A ,电流表A 1的示数是0.4A ,请问:(1)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是多少欧姆?(2)电流表A 的量程是0—3A ,A 1的量程是0.6A ,为了安全使用电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至少要多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