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题(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小东和小龙同骑一辆双人自行车游玩,若说小东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指路牌B.路边的树C.路边的石雕D.小龙2、某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是小明根据速度公式V=对该汽车运动快慢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3、2013年9月29日建成通车的卧龙大桥是襄阳首座斜拉桥,全长4343.5米,桥面宽31.5米,双向六车道.如果一辆大车通过该桥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则所用的时间是(保留整数位)()A.4minB.6minC.8minD.10min4、一辆汽车在马路上向东快速行驶,一个人在便道上向东行走,如果以车为参照物,关于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西运动B.向东运动C.静止D.无法确定5、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10m/s的速度行驶4m in。
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6min的路程(6分)(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总路程(3分)(3)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3分)6、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小球原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C.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D.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7、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8、汽车站并排停放着两辆大客车,甲车突然相对地面向后行驶,乙车仍相对地面静止,这时乙车上坐在座椅上的乘客却觉得乙车在向前行驶.则该乘客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乙车B.甲车C.房屋D.树木9、我们常说"旭日东升"、"夕阳西下",对太阳这种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天空B.云层C.月亮D.地平面10、一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4次,测得数据如下:18.39cm,18.40cm,18.41cm,18.52cm,他测量的结果是______cm.11、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a)和(b),它们都通过4.8米的距离,甲和乙所用的时间关系是()A.甲比乙多用6秒B.甲比乙少用6秒C.乙比甲多用36秒D.乙比甲少用36秒12、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说他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舱B.河水C.迎面驶来的船D.河岸上的树木13、2020年5月,一同学乘坐公交车去观看第26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暨2020全民抗疫主题灯会,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边树木B.远处高山C.公路路面D.乘坐的公交车14、学校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计时员为了计时准确些,应该A.听到枪声按秒表,因为耳朵的灵敏度比眼睛的灵敏度高B.看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因为眼睛的灵敏度比耳朵的灵敏度高C.听枪声和看白烟都可以,因为枪声和白烟是同时发生的D.看发令时散发的白烟按秒表,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15、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宽,四次测量记录如下,其中错误的记录是()A.18.41cm B.18.42cm C.18.40cm D.18.62cm16、如图为一种爬杆机器人,仅凭电池提供的能量,就能像人一样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在此过程中正确的是()A.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B.机器人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摩擦力C.机器人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D.以杆为参照物,机器人是静止的17、下列长度接近1dm的是()A.指甲的长度B.新铅笔的长度C.手掌的宽度D.课桌的高度18、在一个无风的天气里,当你骑车快速前进时会感到有风迎面吹过来,这时你所选的参照物是()A.空气B.路边的树C.自己D.没选择任何物体二、填空题(共10道总分30分)19、如图,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其中准确值是__________厘米,估计值是__________厘米.20、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的运动中,(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m/s.21、甲、乙两辆汽车分别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且方向相同,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向________运动,且v Z ______v甲(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A.图中A物体长度为2.7cm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是不可避免的C.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D.误差是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8.运动会上高速摄像机抓拍甲、乙、丙三位百米比赛运动员,在某时刻三者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
从起跑到该时刻,有关甲、乙、丙三位运动员的分析正确的是()A.乙的平均速度最大B.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可以判断甲运动员跑的最快C.甲的平均速度最大D.丙运动员每个时段的速度一定都是最小的9.如图所示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10s~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C.乙车做加速直线运动D.在4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车的平均速度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A物体作变速运动C.v A>v B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11.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5s内通过了35m的路程,则该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A.6m B.7m C.14m D.21m12.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0.2h B.0.7h C.1h D.1.5 h 二、填空题(1)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cm;(2)图(b)中秒表的示数是s;16.人常说“一朝学会狗撵兔,从此踏上不归路”,这虽然有些调侃的意味,但也侧面证明17.小芳站在斑马线路口等绿灯时,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小芳是的;若马路宽19.中秋假期,小明一家开车去爬山,在路口处他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汽车在遵20.下表为南通开往南京的D5538次动车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图中的(选填“甲”或“乙”),铅笔的长度(1)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24.一辆汽车以速度表所示的速度通过一平直隧道,如图所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运动是指各种机械的运动B.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做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同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选作机械运动的参照物D.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我们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2.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 B.C. D.3.动物世界中,在陆地上奔跑得最快的是猎豹,其速度可达40m/s;在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其速度可达100km/h;在空中飞行得最快的要算小巧的雨燕,其速度可达3km/min.请问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动物是()A.猎豹 B.旗鱼 C.雨燕 D.无法比较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速度相同的时刻分别有1s和4s末C.乙在前2秒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 / 7D.t=2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5.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正确的说法是()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 D.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6.我们需要蓝天白云和纯净的空气.但大气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PM2.5是近年来出现的令人讨厌的一个新名词.这可恶的家伙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0.0000025m)的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把μm换算成m)正确的是()A.2.5μm=2.5μm×10﹣6m B.2.5μm=2.5×10﹣6C.2.5μm=2.5×10﹣6m D.2.5μm=2.5×10﹣9m7.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经我国有关专家测量为8848.13m.通过公布的这一数据,我们可以判定测量的准确程度可以达到()A.m B.dm C.cm D.mm8.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等于( )A. B. C. D.9.一位诗人写道“…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中描述“山走”、“船行”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河岸和行船 B.行船和河岸 C.都是行船 D.都是河岸10.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11.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课桌的高度约为2m B.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C.手机通话时的电流约5A D.教室里的大气压强约为2个标准大气压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 cm×10﹣2=0.125 m 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 C.12.56 cm=12.56×10﹣2 m=0.125 m D.12.56 cm=12.56×10﹣2 cm=0.125 m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线量起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试题(含答案)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14.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A.篮球从篮筐中落下B.火箭发射升空C.月球绕地球转动D.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15.如图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1 B.当 t=t2时,两物体相遇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s116.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错误的是()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 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17.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为三、实验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7℃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D.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60V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3、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张中考试卷厚度大约为1mmB.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为300gC.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为1000WD.某初三学生百米成绩约为8s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择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5、甲、乙两车从相距20米的A、B两点同时相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米。
则()A.v甲<v乙,t一定为10秒B.v甲<v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D.v甲=v乙,t可能为30秒6、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m B.7m C.15m D.25m7、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A.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C.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8、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物体在OA段的速度为v1,物体在OC段的平均速度为v。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运动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B.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2.四个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有一个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这个数据是()A. 260mmB. 26cmC. 2. 6dmD. 0.26m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的起优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B.船C.河岸D.房屋4.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0s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6m/sC. 一支新铅笔的长约为18cmD.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质量约为100g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6.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亡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的大小不变,与s、1的大小无关7.中学生小明从学校步行回家,随身携带的手机记录共走了 5000步,则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家的时间最接近实际的是A.0. 2hB. 0. 7hC. lhD. 1. 5 h 8.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 10.8km/h、v/. = 0. 2km/min、v丙=2. 8m/s,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B. v 乙>丫甲>丫丙C. v 丙>丫甲>丫乙D. 丫甲>丫内>丫乙9 .短跑运动员的跑步速度为600m/m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 D.运动员、羚羊、汽车10 .如图所示,为探究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先把物体将要通过的路程分成若干段,再 分别测量物体通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如示,将运动员跑步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分 别测量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确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 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是11 .如图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v 甲>丫乙>丫内 C.逐渐减小D.先减小再增大A.发射前,火箭静止在发射塔上,受平衡力,发射升空时,火箭受非平衡力B.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白气团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C.发射时,火箭喷出的燃气对空气施加的力的大小等于空气对火箭施加的力D.发射时,“天舟一号”飞船相对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是静止的12.下表是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07次列车的部分运行时刻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列车从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程是1025kmB.列车从北京南站到达南京南站的运行时间为4. 10hC.若列车从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平均速度240km/h,则达到上海虹桥站的时刻为13:30D.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往济南西站平均速度是243kia/h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3.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下列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必向西行驶B.乙可能向东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14.如下图所示,A、B两名同学在操场上同地同方向沿直线进行散步。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4题)1、如图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随着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2024年退役后,它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
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A.地球B.实验舱C.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D.出舱行走的宇航员2、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在北京开幕,届时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A.相对太阳静止;B.相对地球静止;C.相对月球静止;D.相对火星静止。
3、小明在作文中写道:“我坐在奔驰的火车里,静靠在椅背上,欣赏着窗外的景物,看到路旁的树木迅速向后退去…”。
文中“奔驰”、“静靠”、“后退”所选用的参照物分别是()A.火车、地面、椅背B.椅背、火车、地面C.地面、椅背、火车D.都是地面4、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村边的小树经过多年以后长成了大树B.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C.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D.公路上飞驰的汽车5、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A.朝辞白帝彩云间B.千里江陵一日还C.两岸猿声啼不住D.轻舟已过万重山6、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s,如果他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9m/sB.13m/sC.11m/sD.10m/s7、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v的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8、用高速频闪照相机拍摄正在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小球,得到一张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若每词曝光的时间间隔为0.1s,则甲球通过AB段路程与乙球通过CD段路程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判断9、一般来说,飞机比汽车的速度大得多,所以飞机比汽车()A.通过的路程长得多B.运动的时间少得多C.运动的快D.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少得多10、如图所示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物理(wùlǐ)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姓名(xìngmíng)分数(fēnshù)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xiàliè)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正常人脉搏(màibó)的跳动是每秒65次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2.2011年11月9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
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A.地球B.“火卫一”探测器C.太阳D.火星( )3.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1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15cm,分度值0.5mm( )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A、9米/秒B、12米/秒C、4.5米/秒D、无法确定( )6.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二.填空题8.传送带正在运送货物,若选择为参照物,货物是静止的.9.早晨(z ǎo chen),“太阳从东方(D ōngf āng)升起”,这句话是以 为参照物的,“地球(d ìqi ú)又自转又公转”,是以 为参照物的.10.世界(sh ìji è)上一切物体都在 ,绝对(ju édu ì)静止的物体是 的.1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 内通过了300 m 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m/s ,这个物体在前10 s 内的速度是 m/s.12.火车的速度是54 km/h ,子弹的飞行速度为100 m/s ,那么 的速度大.13.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 . 1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测量错误造成的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地球自转不属于机械运动2、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4、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5、在科技活动中,小万遥控一辆四驱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由静止起在5s内加速到8m/s,共运动了30m,该物体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5m/s C.8m/s D.都不对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8s,甲在乙前面1.6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17.52cm B.17.32cm C.17.31cm D.17.30cm9、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0、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这场大雪的降雪量为()A.345mm B.180mm C.165mm D.15mm1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D.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12、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m/s C.5 m/s D.6m/s13、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3m/s B.12m/s C.1.2cm/s D.1.2km/s14、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 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星光闪闪
C .海水奔腾
D .春风拂面 2.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
的
C .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
D .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 3.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 .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4.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全新的2B 铅笔长约18cm
C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D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5.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如图):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
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D. 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6.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
A .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B .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 .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t
s
v
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对
D1D2D3D4 8.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 ,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9.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
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
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
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
10.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17 分)
1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__表示。
1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________,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
13.完成下列单位转换:
(1)50m=__________km ;(2)36km/h=_________ m/s;
(3)0.6min=_______h。
14.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
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
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m。
15.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右图所示的方法,转动球体的不同方
向在毫米刻度尺的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
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cm。
1.73cm 1.81cm 1.89cm 1.81cm
16.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
疾驰而过,如图所示。
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为参照物。
1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 min内通过了300 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___________m/s,这个物体在前10 s内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18.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
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运动速度相
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经过5 s,跑在最前
面的小车是________。
19.某汽车启动和到达的时刻及对应的里程表
(表盘指示为千米数)示数如图所示,则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_km/h。
三、实验题(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 6 分,第22小题8
分,第23小题9 分,共29 分)
20.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cm;速度计读数为;停表示数为。
21.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三个错误之处:
(1);
(2);
(3)。
2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_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____。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 AB=____cm ;t BC= s; v AB=_ m/s; v BC=____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是在做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选填“大”或“小”)。
四、计算题(第24小题 8 分,第25小题10分,共 18 分)
24.小明同学从桂城乘车去南国桃园游玩,所乘车的速度计如图甲所示,他也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
如图乙所示,则:
(1)该车的速度是多少?
(2)该车以速度计上的平均速度行驶,从交通标志牌处到南国桃园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25.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 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 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 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 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 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五、综合能力题( 6 分)
26. 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
如图所示。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
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在的(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校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是 km。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A
6.C
7.A
8.C
9.B 10.D
二、填空题
11.米m12.秒 s 13. 0.05 10 0.01 14.1.75 15.1.81
16.汽车地面17. 2.5 2.5 18.甲、丙乙19.40
三、实验题
20.1.83~1.8630km/h 1min5s
21.(1)使用了磨损的零刻度线
(2)刻度尺没有放正
(3)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4)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
22.(1)A C 铜丝的直径是d= l2//n
2)DEBF
23.(l)v=s/t (2)小(3)40.0 1 0.2 0.5 (4)大变速直线(5)大
四、计算题
24.(1)从图可知v车=60km/h
(2)t=s/ v车=9km/60km/h=0.15h
25.(1)v1=s1/t1=1800m/(5×60s)=6 m/s
(2) v2=s2/t2=(1800m+3600m)/[(5min+1min+12min)×60s]=5 m/s
五、综合能力题
26.(1)运动(2)最大速度(3)12
======*以上是由明师教育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