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油用向日葵“567DW”高产高油栽培技术

油用向日葵“567DW”高产高油栽培技术0引言“567DW”美国进口油用向日葵,俗称矮大头,在奇台从引进试种、示范到大面积种植已经3年,“567DW”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伏、抗病性强,特别高抗矮病,适宜本地种植。
1特征特性“567DW”属中熟、高产、高油杂交品种,叶片大、肥厚、叶片浓绿,呈盾形,叶柄短,茎秆粗壮,节间短,植株紧凑,株高80~120 cm,抗倒伏能力强。
生育期95~105 d。
花盘黄色(花期),花粉量大,花盘直径18~22 cm,籽粒辐射状紧密排列。
籽粒黑色并有淡黑色条纹,中等偏小,自交结实率高,干粒重72 g 左右。
“567DW”含油率50%以上,出油率50%以上,出籽率76%,容量高。
一般产量200~270 kg/667m2,耐菌核病,高抗锈病。
抗旱、耐盐碱、耐瘠薄。
2高产栽培技术2.1选地整地选择中等肥力的沙壤土地块,前茬以小麦、大麦等禾谷类作物为宜,切忌重茬种植。
地块落实后秸秆还田,灭茬深耕30 cm以上,尽可能伏耕或早秋翻,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2.2土壤封闭除草播种前,用50%草眠200~250 mL/667m2或48%氟乐灵100~150 mL/667m2,兑水30 kg/667m2。
机械喷于地表,然后耙耱混土3~5 cm,达到地平土碎,间隔48 h后播种。
2.3施足底肥播前,用磷酸二铵15~20 kg/667m2或三料磷肥15 kg/667m2配尿素10~12 kg/667m2,同时配施农家肥1~2 t/667m2,增产效果更佳。
2.4播种春季当5 cm地表温度稳定在10℃以上开始播种,奇台县适播期为4月中下旬播至5月。
为使盛花期躲过高温或高强(多雨)季节,达到避病,提高结实的目的,应尽可能早播。
采用吸气式点播,机播量300~500 g/667m2,播深3~5 cm,深浅一致,下耔均匀,播行整齐,保证全苗。
2.5田间管理2.5.1间、定苗幼苗现行后2~3片真叶间苗,4~5片真叶定苗,按株距留单苗。
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油用向日葵是新疆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
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
现结合昌吉生产实际,将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近年来品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新葵杂4号、新葵杂6号、美国G101及新引进的欧洲油葵,均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如果栽培技术和土壤肥力跟上,单产250-300kg/667m2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目前种植较多的是新葵杂6号和新葵杂4号。
2栽培技术2.1 选地与整地油葵耐盐碱、耐瘠薄,中等以上肥力土壤均可种植。
要想获得250-300kg/667m2,产量水平,必须选择地势平坦的秋翻冬灌地种植。
前茬以小麦、玉米、大麦、棉花为宜。
2.2合理施肥油葵是需肥较多的作物。
中上肥力地块,基施有机肥2-3t/667m2,尿素20kg/667m2,三料磷肥15kg/667m2,于犁地前施入土壤中,深翻20-25cm。
播种时,再施入尿素3kg/667m2,二铵5kg/667m2作种肥。
现蕾开花前,开沟追施尿素10kg/667m2,及时灌水。
2.3选用良种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可达20-30%。
种植油葵必须选用杂交种。
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新葵杂6号和新葵杂4号,美国G101和欧洲油葵瑞他姆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关键是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跟上,才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优势。
美国G101矮秆,适应性强,耐盐碱。
生育期105天左右。
株高145cm,千粒重70-80g,幼苗生长势强,含油率49-50%。
平均产量285kg/667m2,高产田可达300kg/667m2以上。
生长整齐,有利于机械收获。
2.4适期播种油葵抗寒性强,土壤化冻后即可播种。
早播土壤墒情好,蒸发少,易保全苗。
播前晒种2-3天,药剂拌种,堆闷8-12小时。
昌吉当地适播期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采用机械条播,行距50cm。
播种量1.2-1.5kg/667m2,播深4cm。
要求播行端直,下籽均匀。
2.5及时间苗、定苗幼苗现行后,2-3片真叶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若有缺株,可留双苗。
美国杂交油葵栽培技术

美国杂交油葵栽培技术
近几年,我国引进了美国杂交油葵G101等品种,经生产实践被誉为盐碱地的“先锋作物”。
在山东胶东地区通过两年种植,G101的产量超过400公斤/667平方米,在无霜期200天左右的地区(北纬35度左右的黄淮海地区)一年可种植两季,实践证明大力推广种植前景可观。
特征特性 G101是一种喜温短日照作物,它根系发达,抗倒伏,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耐盐碱(土壤盐分0.77%、年降雨量400毫米的地区均可种植)、耐旱、耐涝。
春播生育期100天左右,夏播生育期85天左右。
抗锈病和灰霉病,很耐高温和低温,4℃即可发芽,5℃可以出苗,幼苗期可耐数小时-4℃的低温,晚秋低温时仍能正常生长成熟。
株高150厘米左右,茎秆坚硬。
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季节与播期在胶东地区3月中旬春播采用地膜覆盖,第二茬(季)播期在7月上旬最佳。
以上两茬播期的安排可避高温危害,利于授粉受精提高产量。
播种量与栽培密度每667平方米用种0.5公斤,密度掌握肥地稀、薄地密的原则,采用大小行,大行60厘米、小行40厘米,机播、畜犁播均可,足墒播种。
科学施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农家肥3--5吨、三元素复合肥50公斤、硫酸钾15公斤作基肥,在现蕾期追施15公斤尿素或20公斤碳铵。
田间管理为了增产可将蜜蜂箱放于地内或地头帮助授粉,无条件时可人工辅助授粉。
使用种衣剂可防治地下害虫,在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害虫,花蕾期注意防治棉铃虫及螟虫,防治病害用杀菌剂。
第1页共1页。
KWS303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总结

KWS303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总结摘要介绍了KWS303油葵的地膜栽培技术,并对其栽培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其实收产量达4 875kg/hm2,超过预期目标产量,表明膜下加压滴灌栽培油葵有利于实现高产。
关键词油葵;高产;栽培技术KWS303是瑞士塞梅纳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油葵三系杂交种,2002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北疆春播油葵区种植。
据品种比较试验,该品种平均产籽实3 345kg/hm2,最高产量5 250kg/hm2,比对照美国G101油葵增产19.9%。
农七师127团八连种植该品种1.33hm2,计划产量3 300kg/hm2,攻关产量4 500kg/hm2,实收产量为4 875kg/hm2,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主要栽培技术1.1播前准备适时平地保墒,机械横纵向耧膜2遍,人工辅助捡拾残杆残膜,4月11日整地,条田联合整地机复式作业,整地质量达到墒、松、碎、平、齐、净“六字”标准;播前化学除草,用施田补1 500mL/hm2,对水600kg。
1.2种子处理人工精选种子,净度98%,发芽率92%,锦华种衣剂机械种子包衣。
1.3播种4月12日播种,选用1.2m地膜,小三膜12行,膜上精量点播,行距(25+30+25)cm×60cm;应用15孔棉花点播器隔2孔堵1孔,10穴点播,株距9.5cm+19.0cm,播种量9kg/hm2,理论株数19.21万株/hm2,留苗株数8.4万株/hm2。
1.4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
第1次中耕4月28日,耕深14cm,第2次中耕5月18日,耕深18cm。
(2)施肥。
全层施二铵150kg/hm2,生育期施尿素300 kg/hm2,滴灌专用肥150kg/hm2,磷酸二氢钾67.5kg/hm2、硼肥3kg/hm2。
利用加压滴灌,一膜一管滴水带肥,蕾期、开花期以尿素为主,籽粒成熟期以滴灌专用肥为主。
(3)合理灌水。
全生育期滴水4次,每次滴水450~600 m3/hm2,总水量2 250m3/hm2。
冀中南地区矮大头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臻 东
i 、 j 一
;
|
以和 玉米 、 大豆 、 谷 子 等作物 轮作 倒茬 。
2 . 2 不 得 留种
一
时, 腋 芽会 有 发 生 分枝 的现 象 , 可及 时 掰 权 , 不 会影 响产 量 。
目前推 广种 植 的矮 大头 油葵 品种 均 为杂 交 2 . 4 花期 授粉 代种 子 , 二代 种子 不 可继续 留种 , 否则 会发 生 油葵 为 异花授 粉 作物 , 白花结 实率 低 , 花期 分离 , 严重 减产 。 应进 行人 工 辅助 授粉 , 以提高 产量 , 可采 用 田间 2 . 3 去 除分权 放蜂 、 花 盘相 对摩 擦或 软扑 子摩 擦 等方 式 , 开花 油葵在 干旱 、低 温 、缺 素等 不 良环境 影 响 期 间进行 2  ̄ 3次 为宜 。
( 上接 4 8页 )
表 3 不 同处 理 田间 耗 水 量及 水 分 利 用 效 率
3 结 论 与 讨 论
间 耗水量 影 响相 对较 小 ,适宜 播种 密度 在 提 高
1 _ 7 防 病 治 虫
要 坚 持早 预 防 、 早 发现 、 早 防治 。 防治 近年 来 矮 大头 系列 油葵 杂交 种 在冀 中 菌核 病 可选 用 4 0 %菌 核 净 可湿 性 粉 剂 8 0 0 南 地 区表 现 比较 突 出 , 如矮大头 5 6 7 、 矮 大 倍 液 或 扑 海 因可 湿 性 粉 剂 1 0 0 0倍 液 ; 防 头 6 6 7 、 矮大头 6 7 7 、 矮大头 7 6 7等 , 这些 品 治 霜 霉 病 可 使 用 2 5 %甲 霜 灵 可 湿 性 粉 剂 种 生 育 期短 、籽 粒 饱 满 、株 高 较矮 ,产 量 5 0 0倍 液 ; 防治 地 老 虎 、 蛴螬 等 苗 期 地 下 害
玉门市华夏904油葵杂交制种技术

手 拿 点撒器对 准 玉米 喇 叭 口每 株捏 一 下就 行 。用 拇
指 和 食指 取 少量 颗 粒 剂撒 入 心 叶 内 。鲜 穗 上 市 前 2 0d内不能用 药 , 以保 证食 用 的安全 。 21 防 治 茎 腐 病 。茎 腐 病 又 称 茎 基 腐 病 、 青 枯 . 0
不 是太 好 ;收 获过 晚 ,籽粒 皮 厚 ,果 皮变 硬 ,失 去 甜 玉米 特有 的风 味 。影 响采 收 的主要 因 素是积 温 和
成 熟度 。可 根 据 吐 丝授 粉 后 天 数 来 掌 握 适 时 采 收
病 ,属细 菌性 病 害 。玉米在 灌 浆 阶段遇 到较 大 降 雨
且 雨后暴 晴 ,茎腐 病 发生 更为 严重 。发 病 症状 :在
月下旬 ~5月初均 可播 种 。
葵 花具 有耐 旱 、耐盐 碱 、耐 瘠薄 等特 性 ,适应 性 很 强 , 除 了纯 沙 土 、积 水 的 沼 泽 地 、含 盐 量 在
02 %以上 的 盐碱 地 及 有病 虫 害 多发 的 田地 不 能种 .5 植 外 ,其 余大 多数 土 壤均 可种 植 。隔 离采 取空 间 隔 子 拌 药 或 撤 防毒 谷 。特 别 是玉 米 螟 ,在 玉 米 心 叶
保证 上部 大穗 整齐 一致 ,大小 均匀 。
21 适 时采 收 。正 确掌 握 适宜 采 收期 ,保证 鲜 穗 .2 品质 以取 得较 好 的经 济效 益 。一般 在籽 粒含 水量 为 6 % ~7 %( 熟 期) 收 为 宜 。 生产 实 践 中 ,甜 玉 6 1 乳 采 米 的收获期 对 其商 品 品质和 营养 品质 影 响极大 ,过
干后 和 下午 4 0后 ) :O ,及 时 从 已开 花 的 父本 上 采 集 花粉 。采粉 时用手 抖动 父本 花盘 ,用干净 的瓷盆 接落 下 的花粉 ,并用 海绵 、纱布 做成 粉扑 , 以备授 粉 时用 。 52 授 粉 时 期 。 油 葵 授 粉 应 在 7月 中下 旬 进 行 。 - 每 天早上 8 0 :O :0 ~l 1 0或下午 3 0之后 进行授 :o 粉 。避 开 高温 期 , 以防授粉 不 良。 53 人 工授 粉 。用海 绵 和 纱 布做 成 粉 扑 ,在 以开 . 花三 圈的母 本盘 上轻轻 磨擦授 粉 。对授粉 不 良的花
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3 0 0 0~5 0 0 0k g 、磷 酸 二铵 2 5~3 0 k g 、
硫 酸 钾 8~l 0 k g ,撒 施 后 深 耕 ,深 度 水造 墒后 播种 。
培 浇 。 达 到 2 0 ~ 2 5 c 1 T I ; 如 果 土 壤 墒 情 差 , 需 可 ,注 意 不 要 伤 到 花 柱 。 时 间应 从 花 盘 盛 开 时 进
行 , 每隔 1 ~2 d进 行 1次 ,连 续 2~3 d即 可 ,每
次授 粉在 早晨 露水 干后 至上 午 1 1 :0 0前 效果 最好 。
4 病 虫 害防治
2 种 植 技 术
2 . 1 适 时播 种 。春 播 品种 : 当气 温 稳
稳 定 通 过 8℃ 时 ,适 合 播 种 ; 可 选 择
~
土踏 实 。土壤 墒情 差 时 ,可采 用 开沟 后 点水 播种 的
方法 。
5年轮 作 ,能有 效 抑 制病 害 的 发生 ;化 学 防治 使
用杀 菌剂 有 多菌灵 、 百菌清 、烯 唑醇等 ,可 轮换 用
药 ,使用农 药 期 间注 意 安全 间隔期 。
5 适 时收获
2 . 3 合理密植 。开沟点播每亩用种 量 0 . 5~1 k g , 条播 每 亩 用 种 量 1 . 5~2 k g 。种 植 密 度 ,行 距 6 O
3 . 4 整 枝 打 杈 。有 些 油 葵 品种 生长 前 期 ,茎 秆 下
部 叶腋 处会 发 出分枝 ,可 形成 花 盘 ,但 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防止 营
养 分 散 ,影 响产 量 , 也 要及 时 打 掉 ;对 于 过 度 繁 茂 、老黄 叶 、病 斑 叶发 生 的也应 打掉 , 以利于通 风
油葵杂交种LG9023R高产栽培技术

求 覆膜 点 播 ,亩 播种 量 为 05~06k .深 度为 3~5 . . g c m。二 三对真 叶 时锄 草并 间定 苗 . 亩 留定 苗 40 0~ 0
45 0株 为宜 。 0
42 覆 膜 栽 培 。 作 倒 茬 . 轮
20 0 2年 在甘 肃 省定 西 、 中 、 榆 临夏 、 武威 等地 进 行 区域试 验 ,G 0 3 L 9 2 R平 均 亩产 2 66k ,较 对照 G 0 5. g 11 增产 l . ;0 3年 在永 登 、 中 、 威 、 0 7% 2 0 榆 武 华池 ( 地 ) 旱 、 静 宁 ( 地 ) 行 区试 , G 0 3 旱 进 L 9 2 R平 均亩 产 2 11k , 4 . g 较 对 照 Gl l 0 增产 96% .
维普资讯
・
种子 科技 ・
・0 7 6 ・ 20 ( )
中圈 分 类 号 :S5 55 8 6 .4 文 献标 识 码 :B
・ 良种 良法 ・
文 章 编 号 :1 0 — 6 0 2 0 ) 6 0 6 — 2 0 5 2 9 (0 70 — 0 5 0
4. 00~6 . g 60 ,结 实率 9 .5%,子实 含 油率 4 .l% 46 55 ( 肃 省农科 院 测试 中心 测 ) 甘 。籽 粒黑 色 问有 暗灰 色条 纹 。植 株生 长势 强 , 开花 、 成熟 整 齐一 致 , 秆 粗壮 。 茎 抗 倒伏 , 较抗旱 , 耐盐碱 。 瘠 薄 , 应性 广 。 耐 适 2 产 量 表现
油葵杂交种 L 0 3 高产栽培 技术 G9 2 R
卯旭 辉 (甘 肃省 农业 科 学院作 物研 究所 ,甘 肃 兰 州 7 0 7 3 0 0) 为 了适应 我 省 油葵 发 展 0 — 0 4年从 法 国 利 马格 兰 种 业 ( 团 ) 00 2 0 集 公 司 引进 的 中熟 油 葵 杂交 新 品 种 3 2个 ,在 自交 系 及 杂 交 组 合 鉴 定 的基 础 上 在 我 省 向 日葵 主 产 区进 行 适 应性 引种 观察 、 品种 比较 、 区域试 验 和 生产示 范 。经过 不 同生 态 环境 条 件 下及 不 同 种植 区域 的 适应 性 、 逆 抗 性 和 丰 产 性 比较 . 选 出 优 质 高 产 、 应 性 广 、 盐 筛 适 耐 碱、 耐瘠 薄 的油葵 杂交 种 L 9 2 R。 G 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杂交油葵是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高产优质油料作物,介绍了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地块选择、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水管理、人工辅助授粉、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提高油葵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5.5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64-01
杂交油葵是我国近几年新开发的一种高产优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成为全国第四大油料作物。
主要用于榨油,含油量高达50%,出油率40%~50%。
葵油中含对人体有益的亚油酸、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
由于杂交油葵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凡是可种植其他农作物的地方,无论是土坡、丘陵、河埂、路旁均可种植;并且其抗逆性强、综合利用率高,因此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由于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而部分农民对其栽培技术不够了解,从而影响了产量。
要提高油葵产量,油葵的高产栽培技术非常关键。
种植油葵省工、省时,管理简单,但栽培管理对油葵产量和籽实含油率仍有较大影响,需抓住关键环节,科学管理,才能获得高产。
现将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选用良种
杂交油葵种子大多从国外引进,在新疆、内蒙等地审定,河北
省目前无通过审定的油葵种子,近几年表现较好的有dw567、dw667、dw767、新葵10号等。
杂交油葵是1代杂交种,生产出的葵籽不可作种子使用,以防造成减产。
种子应采用包衣种子或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1]。
2 地块选择
杂交油葵适应性强,抗盐碱、抗干旱,但不耐涝,另外要注意轮作倒茬,切忌重茬[2]。
生产上应选择前茬作物为禾本科作物、小麦、马铃薯等的地块。
3 适期播种
适合油葵播种的时间较长,适时播种是油葵栽培关键技术之一,春播适当早播,采用地膜覆盖,可躲过春旱,增产潜力更大。
夏播为避免开花灌浆期遇到高温、多雨季节,一般在6月下旬播种较适宜。
采用适当的株行距,保证植株个体和群体协调生长发育,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行距50~60 cm,株距30~40 cm,平均留苗5.25万~6.00万株/hm2 [3]。
4 田间管理
及时进行查苗、补苗,补苗后立即浇水。
1对真叶时间苗,2对真叶时定苗[4]。
夏季要结合中耕及时锄草、松土,结合定苗进行第1次中耕,定苗后7~8 d进行第2次中耕,封垄前进行第3次中耕,并结合培土。
现蕾至开花初期,应及时打杈,后期打掉下部黄叶、感病叶、老叶。
5 肥水管理
重施基肥,可施农家肥30~45 t/hm2,磷酸二铵300 kg/hm2,硫酸钾105~135 kg/hm2,均匀撒施地表后耕翻。
一般在现蕾至开花期追施尿素150~225 kg/hm2,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5]。
夏播油葵在底肥不足或没施底肥的情况下,在出现7~8对真叶时追施氮、钾肥,施碳酸氢铵375 kg/hm2或尿素120 kg/hm2加氯化钾225 kg/hm2。
苗期需水较少,抗旱能力强,应进行蹲苗[6];花盘形成期、开花期、灌浆期天气干旱时,应注意浇水。
大雨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6 人工辅助授粉
油葵属异花授粉作物,自花授粉结实率低,仅0.6%,必须依靠昆虫或人工辅助授粉[7]。
大面积种植采用放养蜜蜂授粉,如没有蜂源或花期授粉媒介少时,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有2种,一是将相近的花盘对在一起轻轻相互摩擦即可;二是用棉花做的粉扑,在花盘上帮助不同花盘的花粉互相传播,可提高结实率30%以上。
在油葵有70%植株开花时,就可进行第1次人工授粉,以后每隔3~4 d进行1次,连续2~3次。
授粉时间一般在8:00—10:00[8]。
7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播期,使开花灌浆期错开高温多雨季节;选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病株残
体,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适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或叶斑病[9],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螨虫等。
8 适时收获
茎杆变黄、花盘背面呈现黄色、籽粒变黑、花盘中心的小花凋萎、中上部叶片褪绿变黄时即达到生理成熟,此时可进行人工收获,收获后立即在晾晒场上摊开晒干,脱粒、扬净,防止霉变。
9 参考文献
[1] 陈晓,杨豪.杂交油葵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1(6):49.
[2] 闫素珍,刘树明.双膜小拱棚甜瓜套种甘蓝、油葵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5):26-28.
[3] 肖运萍,贺捷.美国杂交油葵引种栽培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1997,9(3):47-52.
[4] 李明娟,刘淑君,侯莉莉,等.甘薯套种油葵高效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9):13-14.
[5] 阿依先古丽·买合木提.油葵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新疆农业科技,2011(2):19.
[6] 刘志坤.杂交油葵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24):7.
[7] 王玉苹.油葵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
(3):22,54.
[8] 赖树情.杂交油葵在武宣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09,24(5):59-61.
[9] 张素新,白春英.麦后复播油葵滴灌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