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
中国移动通信swot分析

中国移动通信swot分析中国移动通信SWOT分析1. 引言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业务覆盖。
本文将对中国移动通信进行SWOT分析,以了解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公司制定战略提供参考。
2. 优势分析2.1 用户规模大:中国移动通信拥有数亿用户,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
2.2 品牌知名度高:中国移动通信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信誉,享有良好的声誉。
2.3 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中国移动通信在国内市场具有垄断地位,市场占有率居于领先地位。
2.4 技术实力雄厚:中国移动通信在移动通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技术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3. 劣势分析3.1 缺乏创新能力:中国移动通信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与一些互联网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2 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用户规模庞大、网络负载大,中国移动通信在某些地区和时段可能出现服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3.3 员工滞后培训: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中国移动通信的员工培训相对滞后,需要提升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素养。
4. 机会分析4.1 5G技术的发展:随着5G技术的成熟和推广,中国移动通信可以加速网络升级,提供更快速、更稳定的通信服务。
4.2 云计算、大数据和:中国移动通信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等新兴技术,提升用户体验、拓展智能化服务。
4.3 增值服务市场:除了传统的通信服务,中国移动通信还可以发展增值服务,如移动支付、移动电商等,开拓新的收入来源。
5. 威胁分析5.1 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电信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中国移动通信面临来自其他移动通信运营商的竞争压力。
5.2 政策法规变化:政策和法规的改变可能对中国移动通信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5.3 新技术的崛起:新兴技术的快速崛起可能改变移动通信行业格局,对中国移动通信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
附件:- 中国移动通信财务报表-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调研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SWOT分析:SWOT分析是一种评估组织或项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方法,以制定战略和决策计划。
5G时代下移动公司的财务战略及SWOT分析

5G时代下移动公司的财务战略及SWOT分析作者:孙婧哲来源:《中国民商》2019年第05期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年提升,加速了我国对科技、互联网等新兴事物的研究与发展。
大数据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而5G移动通信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网络传输速度以及用户的使用满意度。
然而迫于市场对推陈出新的强烈需求,移动公司应如何抓住机会。
通过SWOT对企业内部及外部环境进行浅析,就公司当前财务状况,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可靠建议。
关键词:5G通信;财务战略;SWOT分析一、背景浅析移动通信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以及整个社会经济运转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2010年智能手機的开始普及,3G网络开始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
截止到2017年6月全球拥有手机人数已达到 50.3 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66.91%,但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人数占全球总人口的50.23%,因此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通信服务市场仍存在大量的潜在客户。
然而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衣食住行一切都趋向于智能化,虽然某些领域还处于试验阶段,但依旧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
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互联网需求的同时,我国也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宽带建设,使得发展不平衡地区的差距逐减小。
中国移动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不论在中国的电信运营市场上,乃至世界的电信运营市场上,在收入与用户数上都占据的绝对优势。
二、财务现状根据集团发布的2018年业绩报告,全年营业收入达人民币7,368亿元,同比增长1.8%,而其中的通讯服务收入为6,709亿元,占收入总额的91%,相比于同行业的联通2,909亿元、电信3,771亿元的营业收入可谓是遥遥领先。
但是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来说,单单是看公司的收入情况并不能很好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
经相关计算,该年资产负债率为31.26%,在同行业来说处于较好水平;而1.13的现金比率对于那些短期债权人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债务融资对公司来说不失为一种有效措施。
中国移动支付swot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体制的SWOT分析及优化摘要:近年来移动支付在中国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给我们的支付方式带来了颠覆式的变革。
本文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移动支付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发展对策,以求对中国移动支付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移动支付SWOT分析对策1.中国移动支付概述1.1移动支付定义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PAD等)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
客户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企业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实现资金的移动支付,实现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的融合,完成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1.2移动支付分类移动支付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微支付和宏支付。
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微支付是指交易额少于10美元,一般是指购买移动内容业务,像游戏、视频的下载等。
而宏支付是指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比如在线购物或者近距离支付(微支付方式也包括近距离支付,像交停车费等) 。
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安全要求级别不同。
对宏支付方式来说,通过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鉴权是很有必要的;而对微支付来说,使用移动网络本身的SIM卡鉴权机制就可以了。
1.3移动支付发展历程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始于1999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与央行,工行,招行合作,在北京等17个省份开展移动业务。
2000年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短信服务,至此短信支付被广泛的应用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小额收费业务。
例如电子书刊,会员费缴纳,付费下载等。
之后手机银行,近距支付,与手机第三方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陆续发展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年电信运营商和银联郑家强手机近距支付的布局与推广,电信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从2006年至2007年相继推出手机银行卡,电子钱包,手机钱包卡。
(完整word版)中国移动swot分析

浅析中国移动公司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工商管理0702 陈俊摘要: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电信业的发展已经面临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
面对日趋复杂和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移动通信公司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中国移动作为我国通信业的支柱企业,及时准确的认清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制定有效的竞争对策和发展方向,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本文对中国移动通信公司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采用SWOT分析法,简单的为移动通信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战略,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移动内外部环境五力分析SWOT一.中国移动概况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经建成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在我国的移动通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是全球五百强企业当中前一百位企业。
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移动网络已经100% 覆盖全国县(市),客户总数超过5亿户,与237个国家和地区的38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79国家和地区的252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发放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
中国移动宣布正式推出全新3G品牌标识“G3"和3G专属的188号段,并率先提供相关3G 服务。
毋庸置疑,企业综合实力是非常雄厚的.二.中国移动所处的环境企业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企业的内部环境因有优势和弱势的存在,优势和弱势构成企业的内因;企业的外部环境亦有机会和风险的存在,机会和风险构成企业的外因。
将企业的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做环境分析,才能做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我们可以用198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的“五力分析”模型,来对移动的内外部环境风险进行分析。
2022年中国移动3G 业务运营策略分析

中国移动3G 业务运营策略分析尽管我国3G牌照发放悬而未决,但是运营商惟有未雨绸缪,及早拟定3G进展战略和策略,才能在3G时代抓住机遇,获得进展。
在3G 时代即将到来之际,笔者从分析中国移动的内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挑战着手,得出其在将来3G市场的竞争策略。
启动3G势在必行3G时代虽然还没有到来,但是欧美和日本都已有较为胜利的3G运营案例的消失。
在我国,移动通信已经进展到一个瓶颈状态,启动3G 势在必行。
1.中国的GSM系统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转折点。
伴随着GSM在中国的进展和完善,目前,它已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并开头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
首先,中国GSM900MHz网络系统容量日趋紧急,有些地区GSM900MHz频谱资源已基本用完。
其次,GSM体系结构不能供应分组数据服务,难以支持高速度数据应用。
2.启动3G业务是适应移动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实现持续快速进展的需要。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对有限的频率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据悉,随着用户数的增长,联通现有的10MHz×2频率资源将会日趋紧急,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一问题更为突出。
有关计算分析表明,现有的频率资源难以满意移动通信的进展,从持续性进展的角度来看,为确保网络力量和网络质量,我国必需启动3G业务。
3.3G系统是开发新市场和新业务,提高网络竞争力的需要。
众所周知,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移动用户渴望随时随地获得Internet及多媒体业务服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消失将会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无限商机。
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运营商可以用比其次代系统更加敏捷快捷的方式,为用户供应更加丰富多彩的新业务,业务范围涵盖商贸、信息服务、消遣等领域。
中国移动3G业务的SWOT分析1.优势分析(strengths)中国移动在3G时代拥有令竞争对手畏惧的种种优势。
首先,中国移动积累了丰富的移动业务运营阅历。
中国移动拥有为众多移动用户服务的阅历,同时创立了针对移动运营市场各个层次的经典品牌,如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还开发了移动梦网等一系列多媒体业务。
2022年中国3G时代运营商竞争力分析

中国3G时代运营商竞争力分析3G时代虽说千呼万唤未出来,但是欧美和日本都已有较为胜利的3G 运营案例的消失。
在中国,移动通信已经进展到一个瓶颈状态,启动3G有其必要性和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性。
目前在中国,3G牌照发放悬而未决,时而要相继发放,时而又暂停延缓,但移动运营商和意欲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固网运营商理应未雨绸缪,拟定3G进展的运营策略,才能在3G时代不落人后,获得进展。
中国移动凭借自己多年进展移动业务积累的若干资源优势,成为了移动通信市场的领导者。
中国移动在2022年的转型中提出由“移动通信专家”向“移动信息专家”转变的口号,再次说明白中国移动要做回3G时代的通信老大。
中国联通为了进一步协作中国联通集团的整体品牌战略,也为了更充分地迎接3G时代的到来,中国联通于2022年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用新的企业标识。
联通的企业口号也从“引领通信将来”转变为“让一切自由联通”,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3G时代的竞争,联通已经从各个方面做好了预备。
中国电信在2022年提出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口号,2022年中国电信的业务转型重点是进展移动通信、IPTV,号码百事通等固话增值业务。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3G市场中,欲占据一席之地,2022年2月中国电信在河北保定正式启动3G试商用网络的建设,中国电信独立组网TD也已经明确。
当然,目前尚不明确中国电信将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独立建TD网。
中国网通也不甘示弱,在其他几大运营商纷纷提出转型口号的同时,也提出了向网络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2022年2月,中国网通在山东青岛正式启动3G试商用网络的建设。
网通集团组织各参加预商用试验的省份召开3G测试启动会,下发了核心网和业务网组网方案。
HSDPA是测试中的一个部分,全部参加厂商都将参与HSDPA测试。
二、移动市场各运营商策略分析(一)中国移动3G运营策略1、中国移动在3G时代的SWOT分析:S(优势)分析:中国移动在3G时代还是拥有竞争对手畏惧的种种优势。
对新形势下中国移动战略管理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中国移动战略管理的思考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接着描述了中国移动公司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然后对新形势下的中国移动进行了SWOT分析及综合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移动的战略管理转变以适应新形势的思考。
中国移动公司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企业的利润水平和企业的持续增长,必须尽快调整战略,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市场领先地位。
关键词:中国移动战略管理SWOT一、战略管理理论综述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包括公司在完成具体目标时对不确定因素做出的一系列判断.公司在环境检测活动的基础上制定战略。
战略管理,主要是指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过程。
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包含四个关键要素:第一,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
战略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其一,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它们是企业战略制定和评估的依据。
其二,外部环境分析。
战略分析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微观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
其三,内部条件分析。
战略分析还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还需要了解与企业有关的利益和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第三、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将战略转化为行动;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的有效性。
通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新形势下的SWOT分析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于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注册资金518亿元,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员工12.08万人。
中国移动战略管理分析

中国移动一、公司简介1.1公司简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
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我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亚洲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
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服务品牌,用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135”、“134(0至8号段)”和“159”。
中国移动通信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通信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
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
截止到2005年底,网络已经100%覆盖全国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2.4亿户,与206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01个国家和地区的93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国际及台港澳地区短信通达106个国家和地区的214家运营商,彩信通达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运营商。
中国移动通信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
中国移动通信已连续5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224位。
在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组织的“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评选中,列中国企业500强综合榜第四位,列服务企业500强第二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1期福建电脑基于SWOT 分析的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竞争战略探讨马立威1,黄心正2(1、福州大学图书馆情报学06级硕士研究生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省计算中心福建福州350003)【摘要】:SWOT 分析是进行公司战略分析的重要工具。
依据对重组后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战略的SWOT 分析,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最核心的做法应包括两方面:一是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二是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
【关键词】:SWOT 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3G 竞争战略2008年5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 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铁通并入中国移动。
至此,电信业重组种种猜想终于尘埃落定。
本次重组的最直接结果就是新三家运营企业都可以全业务运营,三家运营商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背景、根据自己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客户资源、开展基于全业务的差异化服务?如何进行业务的融合、如何实现网络的融合等,都是摆在三大运营企业面前的难题。
一时间,有关全业务运营的话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其中中国移动是中国通信产业的排头兵,也是中国通信业站在世界通信舞台上的代言人。
巨大的市场份额,超高的利润回报,不断扩张的冲动,都使得中国移动被高高捧起。
全业务运营时代的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重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前人经验,结合管理学经典模型,积极探索中国移动备战全业务运营的思路,一做抛砖引玉!一般来讲,对全业务运营的概念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运营商拥有固定和移动牌照,能够同时经营固定通信业务与移动通信业务;一种是指运营商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多媒体在内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我们所提的全业务是第一种解释。
1.SWOT 分析的基本框架公司选择战略的过程是一个公司战略的分析、制定、评价、选择的复杂的权衡的过程,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SWOT 分析是进行这种权衡的重要工具。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模型提出者认为,战略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企业内部条件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匹配的过程,这种匹配过程能够使企业内部的各种主要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与企业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相协调,从而为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SWOT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是:2.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发展战略的SWOT 分析结合电信重组后的竞争新格局,运用SWOT 分析,对新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果:(数据来源: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官方网站及各公司年报)322009年第1期福建电脑(上接第34页)!!!!!!!!!!!!!!!!!!!!!!!!!!!!!!!!!!!!!!!!!!!!!!!合利用图像处理方法,结合人体常数和部分疾病的影像特征来帮助或模拟医生分析、诊断的图像分析系统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目前已有一些采用人机交互定点、自动测量分析的图像分析软件[7],能定点或定项地完成一些测量和辅助诊断的工作,但远远没有达到智能分析和专家系统的水平;全自动识别标志点并测量分析以及医学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的融合,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4、结束语随着医疗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蓬勃发展,对医学图象处理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有效地提高医学图象处理技术的水平,与多学科理论的交叉融合,医务人员和理论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医学图象处理技术作为提升现代医疗诊断水平的有力依据,使实施风险低、创伤性小的手术方案成为可能,必将在医学信息研究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8]。
参考文献:1.朱付平,田捷.一种基于虚拟人体的分割方法[D].第九届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CM IA,02论文集,2002:365~368.2.Vickers JP,Burnham KJ,Dil A.Knowledge-based organ segmen-hation in low constrast medical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C],2001(3):381~3883.李传富,周康源,黄丹,等.基于先验知识的颅脑CT图像自动化分割[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4,28(3):168~1714.Lee JM,Yoon U,Nam SH,et al.Evaluation of automated and semi-auto-mated skull-stripping algorithms using similarity index and segmentation er-ror[J].Computer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2003,33(6):495~5075.周永新,罗述谦.一种人机交互式快速脑图象配准系统[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2;21(1):11~146.杨虎,马斌荣,任海萍.基于互信息的人脑图象配准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1;18(2):69~737.汪家旺,愈同福,姜晓彤,等.肺部孤立性结节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9):1218~12198.林晓,邱晓嘉.图像分析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5,21(3):311~3143.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的竞争战略构想依据上述SWOT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应采用SO和WO两种互补的战略思维。
首先,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应采用SO战略。
SO战略是一种发挥企业内部优势、利用企业外部环境机会的战略,巩固现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全面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应采用SO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战略措施:(1)FMS(移动对固定的替代)是通信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应凭借其强大的资产、利润率、用户规模等方面的强大优势,进一步加强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分流/替代固网话务量方面的优势:提高中国移动在发达区域、发展中区域以及农村郊区市场的移动业务渗透率,开展更多的业务组合和营销措施,有效把握好移动业务对固定业务的替代趋势(FMS);(2)延展高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企业品牌和业务品牌优势到全业务运营领域。
2007年,中国移动品牌价值超过400亿美元,全球第五,是排名最高的非美国品牌;完善的移动业务线和品牌,旗下有三个客户品牌: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基于目前移动业务市场的品牌优势,向固网领域、全业务运营领域、政企用户市场等进行延展、有效降低新业务和新市场的开发成本。
(3)制定清晰和切实可行的2G 用户向3G的迁移策略,以加强在移动业务市场的竞争优势。
2G 用户向3G迁移的用户群体主要来自三个细分市场:全球通用户、动感地带和神州行的高端用户以及竞争对手高端用户:如世界风用户、UP新势力高端用户。
(4)、把握移动互联网机会,营建多赢的商业模式,巩固在3G移动数据业务市场的竞争力。
从国外3G市场及全业务运营发展经验来看,3G数据业务将成为" Killer application",在全业务运营方面,中国移动将充分基于既有的移动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的领先优势,以手机终端为载体来开展。
其次,中国移动发展全业务运营应采用WO战略。
WO战略的目标是通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宜采用扭转型战略,充分利用环境带来的机会,设法消除发展道路面临的劣势。
中国移动可以采用的WO战略主要包括以下战略措施:(1)尽量争取国家对TD-SCDMA的政策支持。
国家的不对称管制是势在必行的,但是中国移动可以以TD-SCDMA来要求国家延缓不对称管制实施的时间,当TD-SCDMA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再实施不对称管制,毕竟TD-SCDMA作为中国在世界上取得最重要的自主创新成果之一,是我国在世界信息通信领域在未来赢得话语权的机会,也是带动产业链上众多民族产业发展的良机。
可喜的是,自主创新已经被我国提升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政府对TD-SCDMA的发展也给予大力的产业政策扶持。
(2)在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FMC)中抢得先机。
FMC是通讯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当然也是未来竞争的焦点和关键。
中国移动移动业务方面在全球是领先的,其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多,但在固网方面,特别是两网融合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利用重组后的铁通固网资源,打重组过程中的"时间差",争取在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FMC)中抢得先机。
(3)业务创新。
在欧美,一提起移动数据,人家想到的就是用手机来处理电子邮件或是商务活动。
中国移动应该把新业务的重点不仅仅集中在娱乐方面,而且可以朝媒体、商务方面进一步拓展。
(4)做一个"信息内容整合商"。
中国移动在全业务中更需要的是一种"软实力","软实力",包括企业内部的制度机制、文化理念、服务管理、创新能力,以及产业链支配能力和资源的整合能力等等,这才是全业务的关键所在。
中国移动应该成为一个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的"信息内容整合商"。
就像IT界的微软和互联网上的Google,他们是平台的提供者和整合者,却远比平台上的人得到了更多的收益。
总结国外全业务运营商的发展经验,最核心的做法也无外乎两方面:一是通过业务创新、品牌整合等锻造核心能力;二是通过组织调整等加强内部管理。
我国的运营商,包括新电信和新联通也应从这两方面出发,寻求适合自己的全业务运营之路。
未来电信竞争的主旋律应该是"竞合"--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又含竞争,通过竞合实现共赢,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按照"合则双赢,竟则俱败"的原则来制定经营策略,也许中国电信业的春天不会远了。
参考文献: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19972.弗雷德.R.大卫.战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3G中国主页/4.中国移动通讯主页/5.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主页/6.中国联通公司主页/7.中国通信网主页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