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
高效灌溉技术:喷灌技术的应用

高效灌溉技术:喷灌技术的应用目录一、喷灌技术 (3)二、高效灌溉技术概述 (5)三、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8)四、技术优化与创新方向 (10)五、市场推广与营销策略 (12)六、结语总结 (15)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研究高效灌溉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还可以推动蔬菜种植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的灌溉系统,可以提高蔬菜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蔬菜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效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以提高灌溉效率和作物产量的灌溉方式。
高效灌溉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增产、提质等优点,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沟灌等,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些灌溉方式往往无法根据蔬菜生长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灌溉,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传统灌溉方式还容易引发土壤盐碱化、病虫害滋生等负面效应,对蔬菜品质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高效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等多种类型。
这些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了对蔬菜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灌溉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为蔬菜种植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喷灌技术(一)喷灌技术概述喷灌技术是一种将灌溉水通过加压后,通过喷头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田间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这种技术也被称为人工降雨,因为它能模拟自然降雨的过程,为作物提供均匀且适量的水分。
喷灌技术具有节水、省力、节地、保肥、增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灌溉中。
(二)喷灌技术的优点1、节水效果显著喷灌技术能够适时适量地灌溉,避免了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
果蔬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果蔬高效栽培技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满足市场对新鲜果蔬的需求,农业生产者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果蔬高效栽培技术成为了提高产量、增加品质、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质高效的果蔬栽培技术。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通过合理施水、施肥的方式来提高果蔬的产量和品质。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肥的浪费和排放,提高养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具体操作包括:1.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物质、调整土壤pH值等手段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分时定量灌溉:根据果蔬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量,避免水分的过度或不足。
3. 调控施肥:根据果蔬的营养需求和土壤养分含量,合理配置肥料种类和施用量,避免养分的浪费和土壤污染。
二、覆盖栽培技术覆盖栽培技术是利用覆盖材料(如有机膜、塑料薄膜等)来改变果蔬的生长环境,提高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从而优化果蔬的生长和产量。
具体操作包括:1. 选择合适的覆盖材料:根据果蔬的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透明或黑色的覆盖材料,如有机膜、塑料薄膜等。
2. 覆盖方法:将覆盖材料铺在作物的生长区域上,并将边缘固定在地面上,确保覆盖效果。
3. 定期透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天气情况,适时开启或关闭覆盖材料,保证作物的透气和通风条件。
三、智能监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控设备来实时监测果蔬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从而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控措施。
具体操作包括:1. 安装传感器:在果蔬田地内安装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
2.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果蔬的需求和生长趋势,为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自动调控: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有机栽培技术有机栽培技术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栽培模式,通过合理的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手段来保护果蔬的生长和品质。
蔬菜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试验研究初探

试验地块为传统设施蔬菜园区, 土壤质地为 收 的关 键 所在 。在 蔬 菜 种 植 过 程 中示 范 推广 科 轻壤质潮土, 耕层厚度 3 排灌情况 良好。土 0c m, 壤p H为 8 , . 养分含量 中等偏上水平 , 1 平均有机 蔬菜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是指将施肥 质 28 %、 . 5 全氮 1 /g有 效磷 9 /g有 效 钾 .gl 、 5 【 8mg【, l
. 算, 每年 的设 备 折 旧费 为 60元 , 0 以每 年 每 棚 两 42 生态和社 旧为 3 0 。早 春保 护 地 0元 2%, 1 2 以 . 0
《 天津农林科技)0 8 6月第 3期 ( ) 0年 2 总第 23期 ) 0
7
肥方 案 配制 ) 。
4 结果 分析
41 经 济效益 .
按项 目区总体种植水平估算 。 每年蔬菜大棚
增 产 1%, 6 7m 增 收 1 4 5 每 6 z 0元 , 4 减少 化 肥 、 农
药 、 电、 水 人工等生产费用 50 , 0 元 增加设备投入
维普资讯
6 / 。 。 。 一
马建芳 : 蔬菜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 技术试验研究初探
: 章 号 126(0006 2 文 编 :0090)—00 0—52830—
蔬菜水肥 一体化 高效节水技术试 验研 究初
试 验研 究
马建 芳
( 西青 区农林 局 土肥 站 , 津西 青 天
微灌 技术 与平 衡 施肥 技 术 的优 势 , 将浇 地变 为 浇 3 试 验处 理 作物 , 将盲 目施 肥转 为科学施 肥 。 1 试 验 目的
3 1 对 照 区 .
灌水方式为沟灌 , 追肥为商 品冲施肥倍利特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 和传 统畦灌 冲施肥进 ( 6 P0 4 K01%、 N 1%、2 %、 2 8 中微 量 4 和硼钙 钾 %)
水肥一体化之节水节肥技术实践与案例应用分享

水肥一体化之节水节肥技术实践与案例应用分享摘要: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
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
采用灌溉施肥技术,可按照作物生长需求,进行全生育期需求设计,把水分和养分定量、定时,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托普云农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
系统由系统云平台、墒情数据采集终端、视频监控、施肥机、过滤系统、阀门控制器、电磁阀、田间管路等组成。
整个系统可根据监测的土壤水分、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设置周期性水肥计划实施轮灌。
施肥机会按照用户设定的配方、灌溉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灌溉量、吸肥量、肥液浓度、酸碱度等水肥过程的重要参数,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充分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
该系统广泛应用于大田、旱田、温室、果园等种植灌溉作业。
一、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滴灌施肥的节水节肥作用,配合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从而达到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的目的。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融为一体,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给作物吸收的一项农业新技术。
也就是利用其灌溉系统设备,把灌溉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溶液加压(或地形自然落差)、过滤,通过各级管道输送到田园,再通过滴头以水滴的形式不断地湿润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区的土壤,使其经常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含水状态。
1、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系统的选择根据水源、地形、种植面积、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滴灌施肥系统。
大田果树或蔬菜栽培一般选择滴灌施肥系统,分为自然压差系统和动力压差系统。
水源在田面高处可选用自然压差系统,特点是不受电力有无而约束,只要蓄水池有水,就可以进行滴灌施肥;其他情况则选用动力压差系统,滴灌水压力由加压泵来完成,同时要有缓冲池作为水源的调节;灌水器一般应用滴灌管;施肥装置一般选择压差式施肥罐或注肥泵。
蔬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

蔬菜栽培水肥一体化技术方案一、蔬菜水肥一体化必要性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重大技术,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以水调肥”和“以肥促水”的水肥耦合的农业新技术,通常以灌溉系统为载体,借助压力系统,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蔬菜作物需肥规律和特点配兑成肥液与灌溉水一起相融后利用可控管道系统,将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蔬菜作物。
据统计,设施蔬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灌溉水利用率达95%,比传统灌溉省水30%-40%;氮的利用率可达90%,磷达到70%,钾达到95%,比常规施肥节省30%-70%;作物产量提高15%-28%。
因此,推广集合灌溉技术与平衡施肥技术优势的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逐渐转变农民漫灌习惯为精准灌溉,转变盲目施肥为科学施肥,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三节”(节水、节肥、节yao)、“三省”(省工、省力、省心)和“三增”(增产、增收、增效)的良好效果。
二、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要领1、首先是建立一套滴灌系统在设计方面,要根据地形、田块、单元、土壤质地、作物种植方式、水源特点等基本情况,设计管道系统的埋设深度、长度、灌区面积等。
水肥一体化的灌水方式可采用管道灌溉、喷灌、微喷灌、泵加压滴灌、重力滴灌、渗灌、小管出流等。
2、施肥系统在田间要设计为定量施肥,包括蓄水池和混肥池的位置、容量、出口、施肥管道、分配器阀门、水泵肥泵等。
3、选择适宜肥料种类可选液态或固态肥料,固态以粉状或小块状为首选,要求水溶性强,含杂质少,一般不应该用颗粒状复合肥(包括中外产品);如果用沼液或腐殖酸液肥,必须经过过滤,以免堵塞管道。
本方案中采用的是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用现代工艺精心配制的土壤全价滴灌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料。
具有营养均衡、100%水溶等特点,专为番茄水肥一体化设计。
三、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方案1、番茄栽培情况供试番茄品种为大番茄,土壤栽培,密度2200株/667m2,番茄生育期以4-5个月为计,一般是8-9月定植,1月中旬采收结束。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研究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研究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该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中水肥供给的精确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品质。
本文将围绕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展开研究,并从技术原理、应用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一、技术原理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的核心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通过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的协同应用,实现对农田中的水分和肥料供给进行智能化调控。
具体来说,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传感器网络:通过在农田中布置一定数量的感知设备,如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站等,实时监测农田中的土壤水分、气象等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
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网络中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的数据监测与采集。
3.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点、生理需求以及环境因素,制定相应的水肥调控策略,并通过控制设备进行水肥供给的精确控制。
二、应用案例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已经在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应用案例:1. 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灌溉系统的智能化调控。
系统可以根据农田中土壤的实时湿度情况和气象数据,自动调节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农田的水利效率。
2. 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和土壤肥力情况,合理制定施肥方案,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肥料的精确供给。
通过减少肥料的过量施用,既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又可以减少农田的环境污染。
3. 种植工厂系统:智能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在种植工厂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通过对种植环境中的水分和肥料供给进行精确调控,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高效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种植工厂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环境条件的智能监控和控制,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PPT课件精选全文

四、施肥技术
①施肥量 ②施肥时期 ③施肥方法
①施肥量 利用养分平衡法计算
目目标标产产量量
养养分分含含量量
果果树树需需肥肥量量 土土壤壤供供肥肥量量 肥肥料料利利用用率率
施施肥肥量量
施肥量
=
需肥量 - 土壤供肥量 肥料利用率 × 肥料养分含量
经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流程完成施肥量计算
田间试验
指标体系
离子、 小分子
质流
2
根
截获
1
转变理念
改“浇地”为“浇作物”
把化学肥料溶解于灌 溉系统 (灌溉水)中, 植物根系可以同时得 到水和养分供应的过 程。
3. 无效养分
土壤有效养分示意图
有效灌溉水的范围
多余 水
有效 水
无效 水
1.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施肥理念
以喂养婴儿的方式喂养作物,“水分养分同时供应,少量多次 ,养分平衡”。(照片来自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
• 缺氮症状:老叶黄化焦枯,新生叶淡绿,提早成熟。
• 缺磷症状:植株生长发育受阻,分枝少,矮小,叶片 出现暗绿色或紫红色斑点,茎杆呈紫红色,失去光泽。
• 缺钾症状:叶尖或叶缘发黄,变褐、焦枯似灼烧状, 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主脉附近仍为绿色。
• 缺钙症状:顶芽、侧芽、根尖等分生组织易腐烂死亡, 叶尖弯钩状,并相互粘连,干烧心、筋腐、脐腐等。
• ►施用采果肥可以防止冬季落叶,延长叶片寿命,有 利于下年保花保果,为来年开花结果储备营养,防止 大小年。
3.果树根系的发育特点
►根系的生长高峰是与地上部新梢生长、果实发育 、花芽分化错开的; ►新根的生长,老根的加粗等都需要来自茎尖幼叶 产生的激素,这就是根靠叶长的原因; ►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氮素多而磷、钾等养分缺 乏时,根呈徒长现象,新根延伸长而分枝少; ►磷钾肥充足时,根分枝多密度大; ►在磷钾肥充足而缺氮时,根的衰老过程加剧。
关于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关于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将水肥合理地配比和施用到果树上,以实现高效利用水肥资源,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技术。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指在果树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根据果树对水肥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水和肥料的配比和施用,以提高果树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通过对果树的生长环境、根系状况、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肥施用方案,实现水肥的智能施用和管理。
二、研究意义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果树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用水肥,可以保证果树的生长环境和养分供应,提高果树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利用率,从而增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2. 节约水肥资源。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肥施用,可以有效减少水肥的浪费和过量施用,节约水肥资源,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壤退化。
3. 保护生态环境。
优化水肥施用方案,可以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4. 促进果树健康生长。
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肥施用,可以保证果树的养分供应和水分调节,促进果树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三、研究现状1. 水肥施用技术研究。
通过对果树生长发育的需水需肥特性进行研究,制定了不同果树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肥需求规律和施用技术,为水肥一体化施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2. 水肥施用装备研发。
针对果树水肥一体化施用的需求,研发了一系列智能化的水肥施用装备,包括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施肥器等,提高了水肥施用的精准度和效率。
3. 水肥施用管理系统开发。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一些果树水肥一体化施用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果树水肥施用情况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土壤肥料工作站一、来源与背景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来源于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项目(2004-2010年)--因水调整种植业结构,设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集成示范项目。
l、天津市水资源极缺,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属于重度资源型缺水地区,区域性、季节性、水质性缺水的特点尤为突山。
天津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60 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5。
在整个郊区用水中,农业用水11.22亿m3,占70%。
由于供水水源严重不足,特别是遭遇连续枯水年时,会山现严重的缺水,农业灌溉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没有保障,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天津市春季干旱少雨,冬季少雪,旱灾时有发生,春旱较严重。
水资源紧缺成为天津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是天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蔬菜果树作物水肥投入粗放,导致水肥投入成本高。
蔬菜果树种植,水肥投入还比较粗放,主要是过量灌溉和大量施肥的水肥管理种植模式。
灌溉方而:普遍采用畦灌和管灌方式,其中蔬菜,一个生育期内灌水3-8次,单次灌水量40-55 m3/667m2,总灌水量140-440 m3/667m2,远超出蔬菜作物需水要求,果园灌溉一般大水漫灌2-4次,每次灌水量约80 m3/667m2左右,亩总灌水量160-320 m3/667m2。
施肥方而:多采取一水一肥,冲施、撒施方式为主,一方面施肥量普遍偏高,且呈只增不减趋势;另一方而基肥追肥比例不合理,底肥依赖复合肥;追肥量几乎都偏高,肥料品种过于单一,主要是氮肥偏多、钾肥偏少。
3、研究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天津市蔬菜果树种植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天津市设施农业“4412”总体目标,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设施农业。
截至2010年底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60万亩,总产达506万吨,全市设施蔬菜基地面积60万亩大量新建改施农业丞需质量提升,而质量提升工程中最主要的技术之一就是水肥一体化技术。
二、项目关键成果及其取得方式该项目在实施中,主要开展了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研究、土壤测墒灌溉研究、盐渍化土壤因盐灌溉研究、微灌与施肥设施的集成及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研究等等。
形成了如下关键成果:1、开展了微灌条件下的盐渍化土壤水盐运动规律研究,提出了微灌与畦灌相结合的水肥一体化控盐方法,建立了适合盐渍化土壤的“滴灌十畦灌十测墒灌溉十地膜覆盖”技术模式。
2、开展了蔬菜和果树微灌模式的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的研究,编制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建立了主要蔬菜果树灌溉施肥制度、总结了不同时期设施蔬菜灌溉施肥制度差异。
3、开展了测墒定额灌溉研究,建立了墒情临测点,提出了适宜灌溉的土壤水势起点、灌溉水量、灌溉频率,开发了适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自动灌溉系统,建立测墒灌溉方法和指标摸索土壤水势变化规律。
4、开展了微灌与施肥设施的集成配套技术研究,提出了适宜天津市高含砂量水源过滤组合,不同种植模式下灌溉与施肥设备设计方案,改造和创新了过滤设备,解决了过滤不彻底而引起的灌水器堵塞问题。
5、在蔬菜、果树上进行了大量的示范试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应用效果真实显著,初步评价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水分与肥料利用效果。
6、开展了植株营养诊断与氮肥施用技术研究,通过测定植株硝态氮含量,确定作物氮素营养水平,及时调整氮肥的施用量,初步确立了植株氮素诊断技术指标,为氮素控制提供依据。
三、先进性水和肥是两大重要物质元素,它的投入和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品质和生产效益,并且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生态环境。
该项目通过微灌、品种、灌溉、施肥和栽培管理等技术集成优化,建立了微灌技术应用条件下的水肥协调管理技术体系,让农户掌握和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民增收,全面提高水肥及灌溉设备利用效率。
在确定灌水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出少量多次灌水和施肥的技术,实现了水肥统筹应用,明显减少了蔬菜、果树灌水量,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节省肥料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改善品质、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益。
四、创新点l、首次摸清了天津市设施蔬菜、果树的灌溉施肥现状,为制定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奠定基础。
调查显示,天津蔬菜果树的水肥投入比较粗放,过量灌溉和过量施肥的水肥管理种植模式相当普遍。
一是农民引用了粮食作物的地而漫灌模式,二是由于经济作物产量高,农民舍得投入肥料。
摸清了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蔬菜、果树施肥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是施肥方法,由于多采取一水一肥的施肥方式为主,大量肥料随水流火,是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
同时,摸清了农民施基肥不同的习惯方式。
2、研究了天津市辣椒、甜瓜、葡萄和冬枣需水需肥规律,建立了微灌施肥制度,集成了天津市主要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
研究了蔬菜、果树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势变化规律,发现了不同种植时期(茬口)设施蔬菜灌溉施肥制度的差异,通过测定蔬菜硝酸盐含量,确定了蔬菜植株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和推荐施肥量,将微灌施肥与品种、栽培、节水设施有机结合,建立了符合天津市土壤和水资源条件下的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微灌施肥制度,初步建立了天津市主要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
3、研究了盐渍化土壤微灌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创立了适合天津滨海盐渍化土壤的“滴灌十畦灌(压盐)十测墒灌溉+地膜覆盖”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
研究发现,畦灌与滴灌结合的灌溉施肥制度,一方而通过畦灌可以有效解决有机肥分解和冬季土壤供水问题,另一方而滴灌可显著降低根系周边的土壤可溶性含盐量,为作物主根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盐环境,符合天津市的土壤特点和种植管理要求,也便于农民接受。
4、集成创新了有效地过滤设备组合,解决了含沙量大的水源过滤不彻底造成的灌水器堵塞问题。
研究发现,天津市大港区太平镇过去废弃的冬枣滴灌系统主要是由于井水含沙量高,一般离心过滤器十网式过滤器的配置不能满足需要,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级过滤系统,一级过滤由离心过滤器、网式过滤器与10 m3氧化沉淀水罐组成,二级过滤是在每个轮灌区再增加一个120 目网式过滤器,有效解决了过滤不彻底造成灌水器堵塞的问题。
5、利用张力计电磁负压开关,开发了适宜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的测墒自动灌溉系统。
研究发现,实现自动控制的关键是电磁阀启动参数的设置。
产品推荐的电了张力计开关点为-0.25bar,这个改置值过于偏低,不能够启动电磁阀进行灌溉,研究认为张力计开关点改置数值为-0. 18bar左右比较合理,建立了不同作物灌水指标体系,解决了自动灌溉系统的启动问题。
五、成熟程度适用范围水肥一体化技术经过多年的示范研究应用,已经在管理好、设施全的改施蔬菜园区和果园普遍应用了该项技术,逐步成为主要的效果稳定、模式成熟的农业技术;结合示范项目实施,逐步建立了在分散种植、小农户管理条件下水肥一体化技术小范和推广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天津市大多是只有1个或儿个大棚、几亩果园的小农户,种植分散,作物品种不统一,微灌设备也多种多样。
应用作物覆盖了黄瓜、番艄、辣椒、笳了、豇豆、甜瓜、青萝卜、菜花等蔬菜和冬枣、葡萄和桃等果树。
因此,研究与示范过程中,针对不同条什、不同种植规模,重点研究了在小农户管理条件下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编制了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科普读物和技术明白纸,受到农民欢迎,使天津市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更适于目前条件下推广应用,应用而积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六、应用情况已分别在静海县、宝坻区、武清区、西青区、宁河县、北辰区、汉沽区、大港区、津南区、蓟县等10个区县21个乡镇建立了核心示范区28个,建立水肥一体化技术核心示范片11450亩,其中蔬菜6000亩,果树5450万亩,辐射推广50000亩,其中蔬菜辐射推广38000亩;果树辐射推广12000亩。
通过项日实施,在黄瓜、番笳、辣椒、茄了、豇豆、甜瓜、青萝卜、菜花等蔬菜和冬枣、葡萄和桃等果树上进行了应用示范。
七、效益1、通过示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蔬菜平均每亩省水90m3,节水36.5%,核心区6000亩蔬菜当季节水合计54 2万m3,亩平均省肥16. 2kg,节肥11. 7%,增加蔬菜产量509kg,增产l2To,节本增效1138元;果树平均每亩省水l66rr13,节水44. 7%,核心区5450亩果树当季节水合计90.4万m3,亩平均省肥28. 4kg,节肥39. 9%,增产7 8%,增加果品l05kg,节本增效934元。
2、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效的综合效果农民十分认可,项目区蔬菜效益454万元,果树效益328万元,科研成果已获经济效益782万元。
项目完成后农民将继续应用该技术,并将扩大规模,预计今后3年蔬菜、果树推广而积分别可达到l2万亩、9万亩。
3、年经济效益。
年经济效益1375.8万元,即在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每年为社会创造1375. 8万元。
科研投资年均纯收益率为1.19。
八、发展前景l、潜在的生产需求巨大。
日前,天津市蔬菜播种面积160万亩,改施蔬菜面积60万亩,果树种植面积49万亩,而当前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却不足5万亩。
实际上,本市适于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作物,蔬菜、果树等作物面积更大,水肥一体化技术潜在需求前景巨大。
2、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旋律要求。
水肥一体化技术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个”的现代农业发展主旋律要求,加大技术推广是建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切入点,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关键的技术措施。
根据应用效果显示,水肥一体化技术使单位面积灌水、肥料施用量都大幅减少,同时使农作物产量增加,品质明显得到改善,实现农民增收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生产效益,同时会大幅降低肥料施用量,有效降低因过量施肥对地下水的面源污染。
3、标准化生产体系发展的要求。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生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体系,具有管理模式化、技术标准化、农产品质量优质率高和商品化程度高的特点,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价格体系和产品销售体系提供技术基础。
“十二五”本市将全而启动实施种植业设施提升工程,在全市二代节能温室以上设施农业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将进入一个研究、生产、推广并进发展的黄金时代期,前景十分广阔。
有理由相信,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作为天津市都市农业未来发展重要的支撑技术得以广泛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