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

合集下载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之第一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由抗日战争末期晋绥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发展起来的。

晋绥野战军和晋绥军区野战纵队是为适应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的需要而成立的。

1945年8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成立晋绥野战军,隶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贺龙兼司令员,关向应兼政治委员(后李井泉),张宗逊任副司令员,李井泉任副政治委员,张经武任参谋长(后许光达代),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后孙志远)。

下辖第358旅、独立第l、第2、第3旅和以后成立的独立第4、第5旅。

8月21日,晋绥军区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建制内调出,直属中共中央军委领导。

1949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第一野战军与西北军区合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

彭德怀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张宗逊、赵寿山任副司令员,甘泗淇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阎揆要任参谋长,王政柱、韩练成任副参谋长,张德生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第1兵团(兼新疆军区)、第2兵团(兼甘肃军区)、第19兵团(兼陕西军区),第1军和第65军分别兼青海和宁夏军区。

12月下旬,新疆国民党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兼政治委员,辖第9军(赵锡光兼军长,张仲瀚任政治委员)及骑兵第7、第8师。

1950年元月,长期坚持新疆革命斗争的民族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军(列斯肯任军长,顿星云任政治委员)。

在此之前,于1949年9月,国民党甘肃省保安副司令兼师管区司令周祥初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1军,周祥初任军长,张希英任参谋长;同月,国民党军第81军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2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治委员,12月,起义之国民党军第11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3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治委员。

上述部队均隶属第一野战军建制。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作者: 孙金平| 2007年10月03日23:20 | 栏目: 焦点人物(3989) 点击 | (9) 评论| 本文地址: /post/1214/108605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一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5:25 | By: 逛逛看看]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

华东野战军(三野)战斗序列1947年第一季度,山东与华中我军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

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粟裕任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

辖第1纵队(含第1、第2、第3师和独立师),叶飞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2纵队(含第4、第5、第6师),韦国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3纵队(含第7、第8、第9师),何以祥任司令员,丁秋生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含第10、第11、第12师),陶勇任司令员,王集成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含第16、第17、第18师),王必成任司令员,江渭清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含第19、第20、第21师),成钧任司令员,赵启民任政治委员;第8纵队(含第22、第23、第24师),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第9纵队(含第25、第26、第27师),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含第28、第29师),宋时轮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特种兵纵队,陈锐霆任司令员,张潘任政治委员。

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辖第31、第32旅和三个军分区),管文蔚任司令员,吉洛任政治委员;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辖第34、第35旅和三个军分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荻秋任政治委员。

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不包括第11、第12纵队)。

华东野战军引向蒋管区战略方针1947年8月,遵照党中央关于将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方针,中共华东野战军前委确定:以第1、第3、第4、第6、第8、第10纵队及特种兵纵队组成外线兵团,由陈毅和粟裕率领,执行外线进攻作战任务;以第2、第7、第9纵队和新组建的第13纵队(由周志坚任司令员,廖海光任政治委员)组成内线兵团,由许世友和谭震林率领,担负山东内线作战任务;以第11、第12纵队和各军区武装继续坚持敌后斗争,配合外线和内线兵团作战。

三野头等主力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

三野头等主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是我军战功显赫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承担了主要的作战任务,歼灭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两个半,是歼敌最多的野战军。

其战旗下的八支英雄部队,是三野的杰出代表——三野头等主力师一、20军第58师第58师的前身是39年5月由新四军第6团与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合编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10月与新四军挺进纵队合编仍称挺进纵队,40年7月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1旅,同年4月兼苏中军区第3军分区,45年3月改编为新四军第1师教导旅,同年4月23日调入新四军苏浙军区为第4纵队,11月11日编入新四军第1纵队为1旅,同年12月随纵队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1纵队1旅,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1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军58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新四军老部队,是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一,所辖团队中新四军主力第1团和苏中军区特2团为师主力团,参加过著名的郭村保卫战、黄桥决战、苏中反清乡作战、天目山反顽作战、宿迁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第2次战役等。

部队机动能力强,尤其善长野战条件下的攻防作战,亦能攻坚。

有强大的突击力和贯穿力,曾在豫东战役中激战一夜,将区兵团一分为二,为全歼该兵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该师战斗力强劲,被新四军军部去定为甲等旅,是三野头等主力师,亦是陈粟首长极喜爱的部队,有百旅之杰的美称。

是陈粟首长直接指挥时间最长的三个师之一。

二、21军第61师第61师的前身是35年2月3日再建的红28军,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44年6月免兼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

第三野战军编制

第三野战军编制

第三野战军编制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在华中的新四军大部和山东的八路军一部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 年10月,由进到山东的新四军主力和留在山东的八路军主力,组成津浦前线野战军。

1946 年 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纵队和第7、第8师;1945年11月,留在华中解放区的新四军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纵队。

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二纵队。

1949 年1月15日,华东野战军改称为第三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4个兵团:第七兵团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三十五军;第八兵团辖第二十四、第二十五、第二十六、第三十四军;第九兵团辖第二十、第二十七、第三十、第三十三军;第十兵团辖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第三十一军。

另1个特种兵纵队。

从1946 年6月以后,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战役的胜利;1947 年8月,主力挺进鲁西南,进军豫皖苏,与晋冀鲁豫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内线作战部队在此期间,也取得了胶东、潍县、兖州等战役的胜利;1948 年9月,主力部队先后取得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

1949 年4月,与第二野战军并肩发起渡江战役,突破了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国民党长江防线,解放了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接着,进军福建。

至1949年10月,全部解放华东大陆及其沿海大部岛屿。

解放战争时期,第三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军245万余人,在战斗中,第三野战军官兵牺牲11万多人,其中团以上干部195人。

竟然突破一千万: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

竟然突破一千万: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

竟然突破一千万:解放军五大野战军累计歼敌数量在解放战争初期到1949年全军统一整编时,解放军存在纵队这一级编制。

各大解放区的纵队编制不尽相同,西北野战军的编制最小,一个纵队大约只有一万多人,一般下辖两到三个旅,中原野战军也是,不过,旅的编制和人数不同,中野一个旅人要多些,华东野战军一般是纵队下辖师,也有几个纵队是下辖旅的,东北野战军编制比较整一些,十二个步兵纵队,有几个纵队还有纵队炮团。

另外,华野和东野都有一个特种兵纵队,东野叫炮纵,华野叫特纵,主要是炮兵,也有少量的装甲兵。

华北军区部队也是纵队辖旅,所有纵队在1949年初的全军整编中全部整编为陆军军。

各野战军的纵队编制情况:第一野战军1949年2月1日全军统一整编时,西北野战军共辖7个纵队,每个纵队一般下辖两个旅。

西北野战军整编为第一野战军时,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第1、第2、第3、第4、第6、第7、第8军(原来的旅改为师,一般每军下辖3个师),骑兵第1、第2旅改称骑兵第1、第2师,总兵力15.5万人。

一野各纵队兵力:1纵:1946年11月,编为第1纵队时83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1军时共2.2万人。

2纵:1946年11月,编为第2纵队时86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2军时共3.4万人。

3纵:1946年11月,编为第3纵队时15000人(因为是3旅编制),1949年2月,整编为第3军时共2.1万人。

4纵:1947年9月,编为第4纵队时11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4军时共1.9万。

6纵:1947年10月,编为第6纵队时13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6军时共1.4万人(下辖16师、17师2个师,6月新建第18师,估计人数已经在2万以上)7纵:1948年7月,编为第7纵队时11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7军时共1.1万人(两个师,5月,扩充为3师编制,人数已在2万以上)8纵:1948年7月,编为第8纵队时10000人,1949年2月,整编为第8军时共1万余人(下辖2个师,骑兵旅改建骑兵师脱离其建制)。

四大野战军之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及指挥官名单

四大野战军之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及指挥官名单

★★★
★ ★


第二兵团

战 军
司令员:许光达
69年去世
各 政委:王世泰 08年去世

指 参谋长:张文舟 86年去世


★★★★ ★


第二兵团

战 军长:许光达 军
各 政委:朱明(江西) 64年去世

指 参谋长:李文清 99年去世


★★★★ ★★ ★


第二兵团

战 军长:王世泰
军 政委:张仲良 83年去
第二十 三师
骑兵第 一师

一 司令员:彭德怀(兼政委)1974年去世
野 战第一副司令员:张总逊 1998年去世
军第二副司令员:赵寿山 1965年去世

斗 参谋长:阎揆要 1994年去世

挥 官
政治部主任:甘泗琪
1964年去世
后勤部司令:刘景范 1990年去世
★★★★★ ★★★
★★ ★★


第一兵团
四大野战军
第一野 战军
第二野 战军
第三野 战军
第四野 战军
第一兵团
第一野战军
战斗序列
第二兵团
第一军
第一师 第二师 第三师
第二军
第四师 第五师 第六师
第七军
第十九 师
第二十 师
第二十 一师
第三军
第七师 第八师 第九师
第四军
第十师
第十一 师
第十二 师
第六军
第十六 师
第十七 师
第十八 师
第八军
第二十 二师
四大野战军四大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第一野战军战斗序列第一兵团第二兵团第一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二军第七军第七军第三军第三军第四军第四军第六军第六军第八军第八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第二十一师第七师第八师第九师第十师第十一师第十二师第十六师第十七师第十八师第二十二师第二十三师骑兵第一师第一野战军军战斗指挥官司令员

解放战争后期的解放军编制.doc

解放战争后期的解放军编制.doc

解放战争后期的解放军编制第一(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赵寿山,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下辖: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

2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治委员王世泰)。

第二(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参谋长李达。

下辖:3兵团(陈锡联、谢富治),4兵团(陈赓),5兵团(杨勇、苏振华)。

第三(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兼第二政委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

下辖:7兵团(王建安、谭启龙),8兵团(陈士渠、袁仲贤),9兵团(宋时轮、郭化若),10兵团(叶飞、韦国清)。

第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第二政委邓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参谋长肖克,副参谋长赵尔陆。

下辖:12兵团(肖劲光),13兵团(程子华、肖华),14兵团(刘亚楼、莫文骅),15兵团(邓华、赖传珠)。

华北军区:18兵团(徐向前,后为周士第),19兵团(杨得志、罗瑞卿),20兵团(杨成武、李井泉)铁道兵团:司令员滕代远,副司令员吕正操。

每个军兵种的部队都是不同的,国外和国内也是不同的。

另外,三三制”已经是以前的编制了,在1985年百万大裁军以后,组建了合成化集团军,所以现在我军的建制已经不是“三三制”了,但是有的朋友说的也不错,连级以下单位还是“三三制”的。

下面我以我军陆军步兵师为例进行说明,简单的谈谈,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请各位网友指正!在解放军部队里边,一个连一般有三个排组成.而一个排一般有三个班组成,一个班一般有十个人左右.所以这样算来,一个排有30人左右.再加上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指导员。

大约在120人左右。

在武警内卫部队中,尤其是在武装守卫重要建筑等守卫部队,每个中队的兵力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武装守卫桥梁的武警中队,要按照桥梁的长短来分配兵力,有的中队有三到四个排,但是有的中队只有两个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野战军战斗序列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通令,对全军的组织编制、番号作了统一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野战部队、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

野战部队的纵队改称军,军以上设兵团、野战军两级,军以下各级一般按三三制编组。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决定各野战军改为按序数排列,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

淮海战役结束后,第三野战军转入整训,2月9日实施统一整编,部队编成4个兵团、15个军、1个特种兵纵队,以及教导师等。

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陈毅(兼),副司令员粟裕,第一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兼),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唐亮,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后勤部部长刘瑞龙,政治委员刘瑞龙(兼)。

教导师1949年2月组建,师长冯文华,政治委员卢富贵,副政治委员汪大漠,政治部主任汪大漠(兼)。

特种兵纵队(兼炮兵司令部)司令员陈锐霆,政治委员张凯,副政治委员刘述周,参谋长叶超,政治部主任俞新华,副参谋长董尧卿。

一、第七兵团1949年1月22日由原山东兵团改称,辖4个军。

司令员王建安,政治委员谭启龙,副政治委员姬鹏飞,参谋长李迎希,政治部主任姬鹏飞(兼),副参谋长陈铁君。

第二十一军1949年1月由原第二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滕海清,政治委员康志强,副军长高志荣,参谋长吴咏湘,政治部主任邓逸凡。

第六十一师由原第四师改称。

师长胡炜,政治委员王静敏,副师长叶太清,参谋长李挽伦,政治部主任李清泉。

第六十二师由原第五师改称。

师长周纯麟,政治委员周世忠,副师长沙风,参谋长姜仕安,政治部主任宋治民。

第六十三师由原第六师改称。

师长吴华夺,政治委员谢锡玉,副师长闻盛森,参谋长李光军,政治部主任王绍渊。

第二十二军1949年2月由原第三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孙继先,政治委员丁秋生,副军长彭德清,参谋长来光祖,政治部主任刘春。

第六十四师1949年2月16日由原第八师第二十四团和胶东军区南海独立团编成。

师长马冠三(代),政治委员李荆山,政治部主任李明刚。

第六十五师由原第八师改称。

师长陈士法,政治委员王六生,副政治委员陈德先,参谋长毕庆堂,政治部主任王良恩。

第六十六师由原第九师改称。

师长谢斌,政治委员刘伟,副师长王明礼,参谋长石一宸,政治部主任王崇礼。

第二十三军1949年1月28日由原第四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陶勇,政治委员卢胜,副军长梅嘉生,副政治委员刘文学,参谋长梅嘉生(兼),政治部主任谢云晖,政治部副主任符确坚。

第六十七师由原第十师改称。

师长杜屏,政治委员李彬山,副师长黄胜,参谋长刘春山,政治部主任谭成章。

第六十八师由原第十一师改称。

师长张云龙,政治委员陈茂辉,参谋长曾旦生,政治部主任陈绍海。

第六十九师由原第十二师改称。

师长谭知耕,政治委员伍洪祥,副师长余光茂,参谋长陈桂昌,政治部主任梁竹吉。

第三十五军1948年9月济南战役时,原国民党军第九十六军军长兼整编第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部起义,同年10月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1949年2月与原鲁中南纵队合并,仍称第三十五军,辖3个师。

军长吴化文,政治委员何克希,副军长杨友柏、胡大荣,副政治委员张雄,政治部主任孔繁彬。

第一○三师师长于怀安,政治委员彭胜标,副师长翁少元,参谋长蔺毅,政治部主任南萍。

第一○四师师长方明胜,政治委员严政,参谋长张绍安,政治部主任穆正身。

第一○五师师长何志斌,政治委员宋献章,副师长韩顾三,参谋长高来宾,政治部主任姚力。

二、第八兵团1949年2月以华野3个纵队和江淮军区部队组成,辖4个军。

司令员陈士榘,政治委员袁仲贤,副政治委员江渭清,参谋长何以祥,政治部主任江渭清(兼)。

7月,兵团机关改编为华东军政大学校部及南京警备司令部机关。

第二十四军1949年2月由原第六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王必成,政治委员廖海光,副军长皮定钧,参谋长赵俊,政治部主任兰荣玉,政治部副主任彭冰山。

第七十师由原第十六师改称。

师长陈仁洪,政治委员谢立全,副师长黄玉庭,参谋长黄光裕,政治部主任陈云飞。

第七十一师由原第十七师改称。

师长梁金华,政治委员陈伟达,副师长刘史明,参谋长刘圣起,政治部主任时生。

第七十二师由原第十八师改称。

师长康林,政治委员张闯初,副政治委员彭冲,政治部主任崔文彬。

第二十五军1949年1月下旬由原第七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成钧,政治委员黄火星,副军长詹化雨,副政治委员邓少东,参谋长熊应堂,政治部主任邓少东(兼),政治部副主任赵易亚。

第七十三师由原第十九师改称。

师长王培臣,政治委员肖学林,副师长吴怀才,参谋长雷伟和,政治部主任王荣光。

第七十四师由原第二十师改称。

师长张怀忠,政治委员邓清和,副师长杨世忠,副政治委员刘鹤孔,参谋长汉逸夫,政治部主任赵强。

第七十五师由原第二十一师改称。

师长谢锐,政治委员何志远,副师长周亚农,副政治委员李正清,参谋长冯尚贤,政治部主任李正清(兼)。

第二十六军1949年2月9日由原第八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张仁初,政治委员王一平,副军长钟国楚,参谋长陈宏,政治部主任李耀文。

第七十六师由原第二十二师改称。

师长高文然,政治委员曹普南,副师长齐安聚,参谋长马连辉,政治部主任张文庄。

第七十七师由原第二十三师改称。

师长王建青,政治委员董超,副师长岳峻,政治部主任魏伯亭。

第七十八师1949年2月组建。

师长陈忠梅,政治委员张健。

第三十四军1949年2月由江淮军区第三十四旅,独立旅与淮海战役起义的何基沣部编成,辖3个师。

军长何基沣,政治委员赵启民,第一副军长饶子健,第二副军长过家芳,副政治委员吴宪,参谋长张秀龙,政治部主任王德贵。

第一○○师以原何基沣部第一三二师为基础组成。

师长孙名泉,政治委员王学武,第一副师长张兆英,第二副师长柯邦坤,参谋长柯邦坤(兼),政治部主任李云龙。

第一○一师以江淮军区独立旅为基础组成。

师长叶道友,政治委员杨汉林,副师长马秉迈,政治部主任王荣森。

第一○二师以江淮军区第三十四旅为基础组成。

师长李木生,政治委员廖成美,副师长陈传家,参谋长陈克天,政治部主任郑从政。

三、第九兵团1949年2月以华野4个纵队组成,辖4个军。

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郭化若,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第二十军1949年2月27日由原第一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刘飞,政治委员陈时夫,副军长张翼翔,副政治委员汤光恢,参谋长廖政国,政治部主任汤光恢(兼)。

第五十八师由原第一师改称。

师长曾如清,政治委员曾如清(兼),副师长黄朝天,参谋长方铭,政治部主任朱启祥。

第五十九师由原第二师改称。

师长程业棠,政治委员张文碧,副政治委员张雍耿,参谋长戴克林,政治部主任江岚。

第六十师由原第三师改称。

师长陈挺,政治委员邱相田,参谋长曾昭墟,政治部主任姚念。

第二十七军1949年2月5日由原第九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聂凤智,政治委员刘浩天,副军长贺敏学,参谋长贺敏学(兼),政治部主任仲曦东,副参谋长李元。

第七十九师由原第二十五师改称。

师长肖镜海,政治委员谭佑铭,参谋长彭辉,政治部主任常勇。

第八十师由原第二十六师改称。

师长张铚秀,政治委员张少虹,副师长孙同盛,参谋长张慕韩,政治部主任姜子宽。

第八十一师由原第二十七师改称。

师长孙端夫,政治委员罗维道,参谋长罗映臣。

第三十军1949年1月由原第十二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谢振华,政治委员李干辉,副军长饶守坤,参谋长夏光,政治部主任刘仲华,政治部副主任陶励。

第八十八师1949年1月由原华中军区独立旅改称第三十四旅,2月改称第八十八师。

师长吴大林,政治部主任罗龙生。

第八十九师由原第三十五旅改称。

师长余光茂,政治委员王直,参谋长尹捷峰。

第九十师由原第三十六旅改称。

师长朱国华,参谋长张洪山。

第三十三军1949年2月18日由原渤海纵队与淮海战役起义的原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张克侠部编成,辖3个师。

军长张克侠,政治委员韩念龙,第一副军长张震球,第二副军长孟绍濂,政治部主任欧阳平,副参谋长黄径琛。

第九十七师师长杨干三,政治委员王,副师长张宝删,政治部主任高峰。

第九十八师师长崔振伦,政治委员曾旭清,副政治委员赵始,政治部主任曾传芳。

第九十九师师长傅继泽,政治委员秦化龙,副师长饶惠谭,参谋长胡先汉,政治部主任辛国治。

四、第十兵团1949年2月由华野苏北兵团改称,辖3个军。

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政治部主任刘培善。

第二十八军1949年3月上旬由原第十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朱绍清,政治委员陈美藻,副军长肖锋,参谋长吴肃,政治部主任吴嘉民,政治部副主任张缉光。

第八十二师由原第二十八师改称。

师长钟贤文,政治委员王若杰,副师长毛会义,参谋长李连仲,政治部主任胡辛仁。

第八十三师由原第二十九师改称。

师长朱耀华,政治委员李曼村,副师长陈景三,副政治委员丁士采,参谋长陈景三(兼),政治部主任丁士采(兼)。

第八十四师1949年1月25日在苏北涟水组建第十纵队第三十师,3月改称第八十四师。

师长冯鼎三,政治委员王敬群,副师长张冲凌,副政治委员张维滋,政治部主任翁默清。

第二十九军1949年2月20日由原第十一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胡炳云,政治委员张藩,副军长段焕竞,参谋长梁灵光,政治部主任惠浴宇。

;/J1iA 第八十五师由原第三十一旅改称。

师长朱云谦,政治委员朱云谦(兼),副师长敖德胜,参谋长吴森亚,政治部主任朱群。

第八十六师由原第三十二旅改称。

师长张宜爱,副师长刘毓标,副政治委员徐光友,参谋长沈仲彝,政治部主任黄峰。

第八十七师由原第三十三旅改称。

师长张强生,政治委员许家屯,副师长林乃清,副政治委员王义勋,参谋长叶克守,政治部主任王义勋(兼)。

第三十一军1949年2月15日由第十三纵队改称,辖3个师。

军长周志坚,政治委员陈华堂,副军长姚运良,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方中铎。

第九十一师由原第三十七师改称。

师长高锐,政治委员张英勃,副师长张宜爱,参谋长于应龙,政治部主任丁钊。

第九十二师由原第三十八师改称。

师长徐体山,政治委员张英,副师长陈梓干。

第九十三师由原第三十九师改称。

师长傅绍甫,政治委员余明,副师长蒋学道,副政治委员谢曙光,参谋长蒋学道(兼),政治部主任谢曙光(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