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奇幻世界

走进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奇幻世界
走进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奇幻世界

走进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奇幻世界

阳光与空气的歌唱

1883年,莫奈在朋友的资助下搬进了塞纳河畔的一栋农屋和庭院,他逐步把存粮的仓库改建为画室,把庭院变成了大花园。莫奈热爱大自然,广袤的田野、潺潺的流水、变化无穷的天空??都是他绘画的对象。

纪凡尼故居对面是一大片果园,秋天树上挂满了果实,生机盎然;故居前有一条静僻的小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杨树。每天清晨5点,莫奈在大杨树下漫步,踩着野草,在长满罂粟花的田野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晚饭后,他坐在楼前平台上,长时间地欣赏他的劳动成果—园中的奇花异草。莫奈居住的两层小楼,粉墙绿窗,楼前的木制平台也漆成碧绿色,花园中的铁架、椅子都按他的要求漆成绿色。从楼前平台望花园,仿佛身在花园中;站在园中看小楼,小楼犹如百花丛中一簇花。花与画莫奈的花园使我震惊,我去过不少花园,从未见过花种如此之多,如此之密集。

从高高的花架到碎石小径旁,从春天到秋天,蔷薇、大丽花、向日葵、各种颜色的玫瑰花、白色和紫色的绣球、黄色的金盏花、蓝色的鸢尾花、鲜红的郁金香??还有很多叫不出名的花草,百花争妍,姹紫嫣红,在微风中向你频频点头欢迎。与法国其他花园不同,莫奈的花园不加修剪,各种花草快活地挤在一起,自由生长,颇有一种“野趣”。从这个“百花园”边上,通过一条地道,便进入了马路对面莫奈花园的另一部分,叫做“莲花池”,这是莫奈搬到纪凡尼之后购买的。莲花池的水是从临近的阿普特河引进的,池塘上建了一座小桥,谓之“日本桥”,也是绿色的,与垂入

水中的杨柳浑然一体。池中的睡莲,红的、白的、紫的,静静地躺在绿色的大“床”上,展示着它们的美丽。

阳光透过树丛照进来,睡莲如穿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花衣裳;当阳光直射睡莲时,它们又换成了金色晚礼服。不管刮风下雨、阴雨绵绵,还是阳光灿烂、微风习习;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莫奈总是坐在池塘边,观察自然,感受光线,用画笔记录下来。他的画经常是无题的,他说:“重要的不是主题,而是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莫奈说,他一生只做了两件事:绘画和种花。这两件事,他都达到了巅峰,他给人类带来了美的享受。在莫奈故居看不到他的画,只有一幅睡莲,还是复制品。在他的故居陈列他的画是多余的,因为你已经进入了他的画。他是自然的观察者,也是人生的观察者。将人与物象在浩瀚的自然中视为连带同一的生命,是他终生的信念。

“印象派”在大众的心目中几乎代表了整个欧洲十九世纪末期的艺术

潮流。印象主义包罗了美术、文学、音乐等多种门类的艺术。而“印象派”一词最初就来源于莫奈的名作《印象·日出》。

1840年11月14日,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出生于巴黎,5岁时随全家移居到法国西北部的港口城市勒阿弗尔(Le Havre)。自幼年起,莫奈就显示出了非凡的绘画才能,16岁时就已经可以卖画赚钱了,当时他的画被贴在港口画具店的门口,以每张20法郎的价格出售。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结识了三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雷诺阿、西斯莱和巴齐尔。

以莫奈为首,他们常常一起到枫丹白露的森林去写生。后来外光派即印象派的产生,便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喜欢他的的巨幅肖像画:

《绿衣女人》和《穿和服的女人》都是以一位名叫卡缪的女子为模特儿的。《撑阳伞的女人》中,卡缪和儿子约翰一起登场,在仰视的角度下,她半侧着身的姿态显得格外生动感人。阳光闪烁在她白色的衣裙和脚下的草地上,而她面庞边轻轻飘起的白纱和转动的裙摆显示出风的抚弄。

喜欢他的日出:

一片朦胧的水上风光,云雾中涌出一轮光彩夺目的红日。拂晓时分,一轮红橙色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浓浓的晨雾。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似有意让远处的港都,在紫雾多躺一会儿。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蒙眬的诗…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这一作品的画法与传统的画法相比,是近乎速写式的,甚至显得有些草率,但是,它生动地描绘了融化在晨曦和朝雾中的光和色,准确地描绘了莫奈对日出时转瞬即逝的海港景色的鲜明印象。而印象主义画派所追求的正是要准确地捕捉这种瞬间的光色变化。

莫奈终其一生,对阳光下的自然静物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是一位真正的印象主义者。他笔下那接天映日的白杨、逆光的草垛、变幻莫测的教

堂、梦幻般的睡莲……这一切,形成了周而复始、延续不断的大自然,斗转星移,时光流逝,永恒不变的只有画家笔下那些美妙的形象。

1926年12月5日,莫奈以86岁的高龄病逝于吉维尼的家中。莫奈在他的一生之中对光之美作了极致的描绘,那是超越了世俗的光与色的层次、升华至空灵境界的生命之光,它脱离了肉体和精神的樊篱而永恒自在地流动着。

高中美术_《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 与梵高》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授课年级:高二 一、教材分析:《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内容进行截取,通过创新性对比介绍色彩大师梵高与莫奈的艺术作品及艺术主张,对比的手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内容。本课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西方艺术文化的良好渠道。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西方美术 流派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鉴于之前有学生提出过对于西方的一些艺术流派的艺术主张及艺术美感难以理解的问题,故选择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部分内容进行截取,以色彩感知为出发点,既直观又深刻,故能加深学生对于印象画派及后印象画派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①_x0001_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及手法; 莫奈与梵高创作理念的不同;运用所学,能欣赏、评述莫 奈与梵高的艺术作品,体会其中的美感。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情

怀,能感受到两位艺术家他们鼓足勇气去改革、创新,虽不理解却从未后退,反而越面对越勇敢,一直坚持着对艺术梦想的追求,直到被认可。感受并学习执着、勇敢、信念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印象派画家莫奈与后印象 画家梵艺术风格中的不同点与相似之处; 五、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欣赏描述莫奈与梵高的艺术作品,能区分 二人的作品;能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受。 六、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设计过程框架图:

印象派解析

印 象 派 简 析 161411330

李豪伟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

印象派画家莫奈作品的个性特征_左新民

艺术空间作家杂志Writer Magazine2011No.10 奥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M onet,1840-1926),生于法国巴黎,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以科学的色彩规律进行绘画的真正强调“绘画性”的印象派色彩大师和印象派运动领袖。莫奈第一个意识到了视觉与情感、观察与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印象派的本质和基础。印象派主张绘画应表现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间色彩。莫奈惯用系列相同主题的作品来实现瞬间色彩的完美表达,将其毕生精力献给了美术史上极具影响的印象主义。以莫奈为首的印象派艺术家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揭开了西方现代绘画史的新篇章。 1872年,莫奈创作的油画《日出·印象》促成了对现代绘画有着特殊贡献的“印象派”的诞生。莫奈一生中画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被人们熟知的还有《鲁昂大教堂》、《撑阳伞的女人》、《睡莲》等。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莫奈绘画的个性特征。 一捕捉光影和瞬间印象 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其他因素中抽离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为了使画面的色彩成为表现主体而显得更加突出,莫奈有意削弱物体本身的轮廓和体积。他说:“光是画中的主角。”莫奈曾多次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池塘睡莲和河港日出,正是为了捕捉那瞬间的光与色。 《鲁昂大教堂》系列多达三十多幅,是莫奈典型的代表作。从画面给人的感觉来看,莫奈对光色的专注程度远远超过描绘物体形象本身。他对光和色彩的探索独具匠心—— —阳光下教堂的轮廓被冲淡了,画面的色调随着时间与光线的变化而显得不同,教堂的颜色也在不同的画面中显出较大差异,每幅画面都能表现出不同的情绪:有的画面表现的是清晨时刻,教堂背对着明亮温暖的朝阳,大面积的墙面处于背光中反被天空影响成蓝蓝的冷色调,能给人一种夏季早晨的清凉感;有的画面表现的是在亮灰色的冬季的天空笼罩下,深褐色的教堂显得肃穆庄严、坚实厚重,深色的拱门给人带来几分神秘,从地面反射到拱门暗部的暖色与受天空影响的冷灰色相互交错,使画面中深褐色的教堂呈现出透明与动感,而柱子形成的竖线条则给人以向上的崇高感,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门窗产生强烈的对比节奏,给整个画面带来雕塑般的力度美;有的画面表现的是傍晚时分,教堂在红彤彤的阳光照射下,橙色与黄色的面积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只有画上面的一小部分是蓝灰色的天空,它与建筑物上的橙黄色块形成强列的补色对比,显得夕阳格外突出,温和舒畅之感会油然而生……看莫奈的《鲁昂大教堂》系列组画,我们不得不承认,莫奈不愧是一位色彩大师,他能准确地抓住和表现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光线条件下的不同色调,将情与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并赋予作品以诗意。由此可见,表现光色之美是莫奈作品的灵魂。作家、艺术评论家古斯塔夫·热弗鲁阿在欣赏了莫奈二十几幅有关教堂的绘画后,称赞这些画“画出了生命在光线变幻的时时刻刻所呈现出的永恒美”。 莫奈的这些认识和创造,是对感觉方式和观察方式的一次了不起的变革,他为科学完善的色彩理论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为我们学习西方色彩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莫奈曾经画过两幅《撑阳伞的女人》,又名《莫奈太太和她的儿子》。在这幅画里,莫奈着力表现的不是模特的个性形象特征,而是光色和微风给我们带来的长久视觉享受。其中一幅作于1875年,画中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画面的人物,使得这位女子崇高而伟大。在这幅作品里,我们依然看不清主体人物形象的细节,直立的女子形象在画面中处于主要位置,成为蓝天与绿地的衔接者,手持的阳伞也为画面增添了份量。她处在逆光中,朦胧的面庞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似乎让人极力地要看清却又看不清这位美丽的女子。整张画面蓝绿调子,色彩清新和谐,天空飘着的几朵白云明亮而洁净,和蓝蓝的天空色块形成一种律动感,这一切与画面中女子穿的裙子上扭转的衣纹遥相互应,仿佛空气在旋转,在升腾。温暖的阳光照得绿草生机盎然,大自然的美妙为画面带来无限活力。远处孩子的隐约出现进一步增添了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这位女子是位慈祥的母亲。这张《撑阳伞的女人》充满着青春和朝气,真是人与自然美好和谐的幸福时光的完美定格。作于1886年的《撑阳伞的女人》和第一幅画在构图上相差不多,如出一辙。但比起第一幅,人物和景色表现得更加写意,更加简略,风景中的色彩变化才是莫奈的真正追求。所以第二幅《撑阳伞的女人》足以看出莫奈及整个印象派的走向。画面里的色彩不再是清晨的色彩,而是夕阳西落时的色彩,风吹得人物身后的大块云彩急速地运动,余热依在的阳光照在浓密的杂草上如火一般,淹没了女子的双脚,蓝天的颜色更加浓重,强烈的补色对比衬托出给世间带来生命的阳光更加明亮,如果不细 摘要文章通过对印象派色彩大师莫奈典型的代表作《日出·印象》、《鲁昂大教堂》、《撑阳伞的女人》、《睡莲》几幅作品赏析来感受莫奈及其作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莫奈作品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莫奈印象派观察力色彩观念笔触写意精神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印象派画家莫奈作品的个性特征左新民 251

【K12学习】《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印象派的画家们》学案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印象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 2.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3.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来完成。教科书通过对印象派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了解印象派的产生时间、背景,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 印象派的概念; 印象派的主要画家; 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感受; 印象派对自然光与色的表现技法。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分析光与色千变万化的依据,以及各个艺术家的作品风格特色。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作品对光与

色的感受。 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作品,准备好画油画的材料。 多媒体、印象派画家的相关画册。 教学过程 .尝试表现,新课导入。 (1)今天天气如何?有没有关注上学途中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分钟时间把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用色彩表现来?展示学生的画作,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对色彩的感受l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有一批画家,他们的绘画也注重对景物光和色的视觉感受,你们知道这个画派吗?引出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2.引导欣赏,分析深人。 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系列作品,这几幅画在色调上有什么变化?画家画的是同一座教堂吗?那为什么色彩上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 出示三棱镜的展示图,师生分析,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从印象派绘画大师克劳德莫奈的油画中感受

从印象派绘画大师克劳德莫奈的油画中感受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克劳德?莫奈的名字与印象派的历史密切相连。莫奈是印象派中最典型的画家,也是印象主义绘画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人称“印象派”之父。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崭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风景画中光影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在印象派画家中,莫奈是最长寿的一位,创作时间也最长。一直到20世纪初,惊人的美学革命出现了,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的诞生。当时仅存的这位硕果累累的印象派大师,见到了印象派的没落,见到了后起的新兴绘画抬头,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新鲜画风的出现改变自己的绘画风格,晚年时反而更加执着于表现印象主义的绘画精神。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所以这一视野的嬗变,以往甚至难以想象,它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

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创新的传统主义。 “我像小鸟鸣啭一样作画”,莫奈这样说。在他看来,发乎自然是真正印象派画家的必备素质,这句话毫无矫饰地表明了某种自发性。但这一容易令人误解的简单解释却是一场使现代绘画进程发生了革命的激进运动的关键所在,标志着莫奈之前与莫奈之后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甚至风格接近印象派画家的那些人的作品,也都遵循了明确约定的技法:阴影始终采用中间色调,画面本身由清楚的明暗色块构成,仿佛补缀在油画布上。甚至气候条件和一天中的时间变化也作了严格的规定;与此同时,光作为自然现象,其唯一的作用是烛照,以揭示物象和结构中的美,而不具备自身的特性。但莫奈和他的画家同行却使阴影也有了不同色彩,形体不是被照亮的,而是光本身就是自然的在机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表现了我们周围物质世界不断变化的条件,并且传达出本身处于流动中的时间感色彩和光 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这是观察和描绘世界的一种新方式。自然界不存在孤立单一的颜色,实际上,它们的色彩随受亮程度光量的大小而起变化。莫奈便是第一位以他的绘画深入探讨这种视觉现象的艺术家。在此之前,还没有人敢于表明,当人的肉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之后,至1886年这群画家先后共举办了7次画展[4],“印象派”随之诞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响誉全世界,“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代表人物

浙美版小学美术 1.印象派的画家们 教学设计 (1)

1.印象派的画家们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印象画派产生的时期,画派的主要画家及作品特点。 通过作品欣赏、知识讲解、笔法体验等一系列活动,感悟印象派作品光与色的关系,尝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景物的色彩变化。 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与理想。 2学情分析 该年段的学生自我学习、认知能力强,但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一个画派,难度较大。西方画派对于中学生而言,是有一定距离感的,因为他们太高大上了。所以本课通过一些环节的设计,让印象画派更加简单、趣味的被学生所了解、接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体会印象派的作品对光与色的感受。 教学难点:掌握印象派的表现技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师:播放一段光色变化的视频 师:提出以下问题 1、观看了这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大自然中光有哪些特点? 光和色彩又有什么关系? 师:“为了追求大自然中惟妙惟肖的光色变化,在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出现了一批画家,他们热爱自然的光色,他们就是印象画派。” 引出本课课题《印象派的画家们》 活动2【讲授】讲授、欣赏 二、引导欣赏,分析深入 (1)问:根据你的感觉,猜猜哪幅作品出自印象派画家? 师:简单介绍作品《日出·印象》,“此画出自印象画派最重要的画家莫奈之手。因为这幅作品

诞生了一个画派,为什么这幅作品参加竞赛会被落选?印象画派和其他画派又有何不同?”(2)师:出示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安格尔《莫瓦特歇夫人》,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从表现的对象、绘画的场景、绘画技巧等方面分析以下两件作品? (3)师:“马奈被推为印象派之父,但影响最深的却是莫奈。我们先来看看两位大师的作品。”师:对比两件作品。说说莫奈的作品,追求哪些印象画派的艺术主张,画面中哪里有所体现? 三、欣赏作品、感受印象 师:出示莫奈《日出·印象》 简单介绍画家克劳德·莫奈,19世纪60年代法国印象派最典型的画家。 重点分析作品《日出·印象》 说说对作品的第一印象? 画面中出现了哪些物体? 作者采用的哪些颜色? 介绍《日出·印象》的重要影响力。 活动3【活动】技法体验、深入体验 四、技法体验、深入体验 (1)师:先出示卢昂大教堂不同光线下的照片,再出示莫奈《卢昂大教堂》的其中4幅作品。提问:面对快速变化的光色,设想下莫奈当时的绘画状态,他的技法特点是怎么样的? (2)师:出示课本中《睡莲》的4个小画面,请同学仔细观察,说说这些笔触的特点,色彩的特点又是什么?并指出这些笔触所表现的物体是什么? 找出这些笔触在画面中的位置。 (3)拼一拼 师:根据印象画派中”光与色彩”的特点,完成拼图 说说:为何排除的另外3张图片,理由是什么? 师:简单介绍作品《干草堆》。 活动4【练习】自主学习、扩展知识 五、自主学习、扩展知识 师:寻找印象画派的画家们 请同学们翻阅书本,完成表格。 师:请小组根据表格,展示答案。 1、作品名

印象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 马奈(1832~1883),是19世纪下半叶对绘画领域的革命起重要 作用的绘画大师,他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 象主义画展,不过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 画理论和作品。1832年马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法官家庭,因为热爱艺术,他放弃了高官厚禄的前程,成为一位画家。 马奈是最早打破传统的棕褐色调,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的 画家。他受过古典艺术的薰陶,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极大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其后一 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水准。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 的少年》是马奈的一幅的作品,在总的暗调子中,突出几块明亮鲜艳 的色彩,使之更加响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奥林比亚》也同 样使用了这样的表现手段。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领袖人物。1874年由他发起组 织了首届印象派画展,他的油画《印象·日出》一画在展览中引起反响,从而使“印象派”这个名称正式出现。《印象·日出》表现的是 画家对所看到的“日出水面”这个转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画中 表现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胧晨雾中,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 岸上的景物用蓝绿色彩轻松的勾画出来,整个画面的一切物体都融成 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领域的探索,忽视对物象形体 的写实。侧重于用光线和色彩来表现瞬间的印象,追求绘画上色彩关 系的独立美。他是第一个真正强调外光写生的画家。他所有的作品, 几乎都是户外写生完成,而且态度非常认真。为了保持印象的真实性,

印象派画家莫奈十大名画

1、草地上的午餐 这幅画是画家莫奈在25岁的时候画的一幅画,这幅画是在户外的时候创作的,画家运用了印象派的光影手法,画出了草地上悠闲的绅士淑女。画中的景物和人物都描画得比较动人。 2、日出·印象 这幅画是法国知名画家克劳德·莫奈于1872年的时候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画出了晨雾笼罩中的日出港口景象,画出了很迷人的景色,是莫奈所有作品中最经典的一幅画。目前被收藏在巴黎马蒙达博物馆。 3、睡莲 这幅画是一幅经典名画,是莫奈十大名画之一。是画家74岁的时候创作的名画,画家描画出水的一切魅力。用水中睡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这幅画画出了一种内在美。表现了画家的理想和想象。 4、韦特伊莫奈花园 这幅画是画家莫奈19世纪末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采用原色主义、色调分割等方法,表现出强烈的光色变化。画中有一个小女孩整体感觉特别美。 5、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 这幅画和其它作品相比比较特别,风格比较独特,这幅画把人物和衣服上的花纹画的比较的细致。 6、撑阳伞的女子 是莫奈画于1886 年悼念亡妻卡美伊的作品。人物形象很模糊,连五官和表情都看不见,但随着笔触堆叠的方向,可以感受到草原上吹拂的微风和女子丝巾上跃动的阳光。卡美伊因病死于1879 年,时年37 岁,莫奈在同年画下了《临终的卡美伊》,画中以忧郁的色调、纷乱的笔法,传达出失去爱妻的悲伤。 7、厄普特河岸边的白杨树 莫奈视线中的情景是纯真而自然的,表达的是内心真实的感受;他笔下的物象的交融,体现了万物皆有灵气,即使一树一石亦不乏生气,一点一线皆可贯注人之生命运动。 8、象鼻山西边的象鼻子 这幅画又名《埃特尔塔的悬崖》,艾特塔特石灰断崖矗立在诺曼底海岸上,因为其形象的高

印象派作品汇总

《印象派作品》 印象派画家作品介绍 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色彩非常漂亮,是现在学美术的人几乎必须学习和知道的一个画派。这里向你作知识性的介绍。 印象派的名称因为莫奈的一张“印象·日出”而来;因此莫奈是最忠实的印象派画家,而且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莫奈很喜欢到户外去写生,经常呼朋引伴同行,结伴出游成为印象画派的特色之一。莫奈一些连作系统,像干草堆、教堂、或者莲花池等都是在观察记录光线短时间的变化.

日出.印象50.5*60公分[ 法] 莫奈作 印象派是19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兴起的一个以反官方艺术沙龙垄断地位 为基本出发点的艺术流派。1874年,以莫奈、毕沙罗、雷诺阿为代表的一群艺术家,在一个摄影师的工作室里举办了一个画展。画展名为“独立的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艺术展”。在标题中出现的“独立”二字,就是不愿与官方艺术沙龙合作。不料,第2天,一家小报的记者写文章攻击他们说:“这些年轻人在胡闹,画得简直就是印象派”![就是指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 没想到,印象派画家们倒是十分乐于接受这个说法。他们索性以印象派自居,通过强化意识来统一风格,并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印象派的画展,这个活动一直持续到1886年。印象派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干 草堆莫奈作他在同一个干草堆前一天就画了16张写生。他像科学家一 样去研究色彩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几乎所有印象派的特点,都出现在莫奈的作品上: 光的效果 瞬间的记录 色彩由眼睛来混合 装饰的美感

有不少人在看到一些不理解的画时,常常会说:”这画的是什么呀?简直是印象派“!其实,印象派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画派,在西方美术史上,它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画派,印象派画家对绘画的色彩进行了科学的探索,并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火车站莫奈作 诞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印象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耶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画家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

印象派大师莫奈

印象派大师莫奈(1840-1926): “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 对象是一个不落俗套的油画、腊笔画和其他绘画展览。主办人是一群不肯在官 方巴黎沙龙展出作品的朋友。这群青年叛逆者的作品,着色怪异,下笔粗放, 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端严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 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群众不但前往讪笑,甚或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 (CLaude Monet)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 为《日出印象》。一个好讥诮别人的评论家就用此题名挖苦那群画家,称他们为“印象派”。 从经济上着眼,画展完全失败,一张也没有卖出。但这种新作风的画自此有了名,后来竟响彻全球。自此之后,印象派作品风魔了千百万人,大家不惜重金争购。专家相信,莫奈那一小幅海景现在至少要值200万美元。 莫奈劝他的朋友就用评论家送给他们的诨号做画派名称,以示反抗,并于不久后成为这一画派公认的领袖。他那壮健的身材、浓密的棕色长发、炯炯有神的黑眼睛、蓄须的清秀面庞,处处充满了自信。他坚持大家继续用同一风格作画,让法国人学习欣赏他们的作品。 莫奈比任何画家更着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他说:“光是画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画“空气的美……但这是不可能的.”莫奈毕生致力绘画那些不能画的东西,他的精品中有许多是一瞬即逝的美丽景物——持伞少女后面天空中有浮云掠过,我们几乎可以感觉到那吹送浮云的微风,在浪花飞溅岸岩的海景里嗅到空气中的盐味。 师法自然 莫奈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杂货商,莫奈为长子。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曼诺第。他的漫画才能为风景画家布丹赏识。18岁时,布丹邀他同往户外写生,那时管装颜料刚刚发明,户外写生还是新鲜玩意。莫奈起初不以为然,后来方知师法自然之妙,认为户外写生确是风景画家最好的作业方法。有位青年画家向他求教,他指着云天河树说:“它们是老师,向它们请教,好好地听从它们的教导.” 莫奈以出售漫画的积蓄,去巴黎学习艺术。 那时莫奈还没有发展他那革命性的印象派技巧。有好几幅画都获得了官方巴黎沙龙的接受.26岁那年,一位鉴赏家对他的《绿衣女郎》大为赞赏。那是一幅清新活泼的人像,画的是他的心上人唐秀。 莫奈简介: 莫奈(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画派的 创始人之一。印象派的名称即由他的《日出印象》 一画而来。生于巴黎。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 和柯罗的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 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莫奈的创作目的主要 是探索表现大自然的方法,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 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曾长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简介

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简介 皮耶尔;奥古斯特;雷诺阿,法国印象画派的著名画家、雕刻家。最初与印象画派运动联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印象派画家雷诺阿以擅长油画创作而著称,同时,他对雕塑与版画艺术也有着独到的研究。 1841年2月25日,雷诺阿出生于法国小镇里蒙的一个清贫之家。为了贴补家用,少年时期的雷诺阿当过徒工,也为工厂画过陶瓷、扇面、窗帘等器物上的图案,因此,他很早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1860年,满怀创作热忱的雷诺阿来到巴黎,正式开始从事绘画工作,并在这里认识了许多优秀的画家朋友,其中也包括盛名远播的大画家莫奈。在与这些至交好友的交往中,画家雷诺阿终于寻找到了自己愿意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在长期的创作岁月里,雷诺阿经过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多采用鲜明靓丽的色彩,着重描绘热闹的欢庆场面,女性、儿童细腻丰腴的可爱形象,以及明媚的自然风光,因而人们常说,画家雷诺阿为快乐而作画,他的画笔,只画阳光下最美好的事物。 在雷诺阿的众多创作题材中,他尤其偏爱以健壮女性丰满肌体为

主题的作品。创作上,他十分擅长以特殊的传统手法,含情脉脉地描摹青年女性那柔润而又富有弹性的皮肤,将她们丰满的身躯和优雅的姿态完美呈现在画布上。他画裸女图的经历几乎贯穿了其终生,因而画家雷诺阿也博得了“一生致力于描绘女性人体魅力”的好评。 雷诺阿性格特点文艺界自古有“画如其人”的说法,意思是人们在品读画作之时,经常能透过画风感受到画家独特的性格魅力,同时,画家的性格也会对其笔下的画作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十九世纪法国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作品,就十分能反映雷诺阿的性格特点。 雷诺阿的画作以描绘妇女和儿童细润的肌肤见长,画面始终洋溢着温暖、喜悦与活泼的生命气息,足见雷诺阿性格特点中鲜明的乐观精神。 据十九世纪的有关文献记载,雷诺阿虽出身贫穷,却性格外向开朗,是一位思想淳朴、心胸开阔,并且总是对事物充满新鲜感和探索欲的翩翩绅士。他的画风充满写实主义,对女性的偏爱,充分展现在他绘画的选材上,这或许也是雷诺阿性格特点之一。 在创作以展现裸女体态之美的作品时候,他常常用大量明艳的色泽描绘场景,同时用细腻丰富的笔触刻画女性充满青春活力的美丽胴体,丝毫不掩饰其对女性肉体的由衷赞美和对青春生命的热情讴歌。 在雷诺阿随性的外表下隐藏着他对艺术主张的坚持,他的画笔只画阳光下美好的事物。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绘画技艺和创作内涵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他将古典主义的“形”与印象主义的“色”完美地结合在朦胧的、充满诗意的画面中,不难看出,那时的他正试图通

印象派画家莫奈阅读答案

印象派画家莫奈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印象派画家莫奈 格拉翰 “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1874年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 对象是一个不落俗套的油画、蜡笔画和其他绘画展览。主办人是一群不肯在官方巴黎沙龙 展出作品的朋友。这群青年叛逆者的作品,着色怪异,下笔粗放,以简朴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不随时尚绘画庄严的人像和宏伟的历史场面。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群 众不但前往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 其中莫奈所绘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画的是哈佛港晨景,题名为《日出印象》。一个好讥诮别人的评论家就用此题名挖苦那群画家,称他们为“印象派”。 从经济上着眼,画展完全失败,一张也没有卖出。但这种新作风的画自此有了名,后来竟响彻全球。 莫奈劝他的朋友就用评论家送给他们的诨号做画派名称,以示反抗,并于不久后 成为这一画派公认的领袖。他那壮健的身材、浓密的棕色长发、炯炯有神的黑眼睛、蓄须 的清秀面庞,处处充满了自信。他坚持大家继续用同一风格作画,让法国人学习欣赏他们 的作品。 莫奈比任何画家更善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并不注意物体本身的轮廓。他说:“光是画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画“空气的美……但这是不可能的”,莫奈毕 生致力于画那些不能画的东西。 莫奈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父亲是杂货商,莫奈为长子。他的漫画才能 为风景画家布丹所赏识。18岁时,布丹邀他同往户外写生,那时管装颜料刚刚发明,户外写生还是新鲜玩意。莫奈起初不以为然,后来方知师法自然之妙,认为户外写生确是风景 画家最好的作业方法。有位青年画家向他求教,他指着云天河树说:“它们是老师,向它 们请教,好好地听从它们的教导。” 那时莫奈还没有发展他那革命性的印象派技巧。有好几幅画都获得了官方巴黎沙 龙的接受。莫奈26岁那年,一位鉴赏家对他的《绿衣女郎》大为赞赏。那是一幅清新活 泼的人物像,画的是他的心上人唐秀。 唐秀是个弱质纤纤的黑发女郎,多年来莫奈从她那里获得灵感。普法战争爆发后,他把唐秀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只身前往伦敦。1878年,他们的次子米歇尔出世,唐秀患重病。莫奈既要看护病人,又要照顾婴儿和洗衣做饭,还得抽空在街上兜售油画,虽然幅 幅都是杰作,但收入微不足道。第二年,唐秀便溘然长逝。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_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_刘健

罗杰?弗莱指出,审美感情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情,即有形式的某种关系可引起特定的情感。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人物或事件形象再现效果的反应。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就是体现在能构造出自然表面以下的永恒的、真正的形式结构。而所谓的形式结构则是指由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体积、线条、色彩等所组成的综合情感表达的意味。 后印象派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认为艺术所表现的不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灵,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后印象派的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他们关注的不是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野兽派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着对这种形式结构的追求。马蒂斯从塞尚绘画中领悟到内在结构的价值,从梵高绘画中领会了线条和色彩是表达感情的手段,高更使他明白平面性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超越传统绘画带给他的束缚。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塑造了马蒂斯,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在的结构 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认为艺术不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他看来,绘画毫无社会功利可言,只是形、色、节奏、空间在画面上如何构成,是“为构成而构成”的。塞尚绘画形式结构的产生是来源于客观物象,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客观物象作了形式上的提炼的结果。从《花房中塞尚夫人》《苹果与桔子》等作品我们能看出他对画面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马蒂斯对塞尚十分崇拜。他说,在他大胆从事探索的紧要关头,塞尚的《三浴女》如同黑暗中的一颗明星,给了他信念和毅力。马蒂斯从塞尚的画中领悟到,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艺术不应关注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从其作品《钢琴课》可以看出马蒂斯对画面内在结构的探索。画中表现的是在拥有大窗户面对着庭院的室内,马蒂斯的儿子正在弹钢琴。作品几何形态的分割较为严谨,画面通过纵、横、斜轴组成严密内在结构,钢琴上的节拍器与窗外草坪的三角形,窗框的矩形与右上角的油画,形成几何对比,窗上的曲线扶手和乐谱台上的花纹,与画中的孩子、上方油画及左下角的青铜小品,遥相呼应,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处。毫无疑问,内在结构形式是这幅画的的实质。 二、单纯的线条、强烈的色彩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用单纯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梵高的线条和色彩既是造型手段也是表达感情的手段。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绘画中也如此。梵高的作品几乎都表现出作者的心脏在跳动。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 梵高那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线条表达狂热感情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马蒂斯,使他在画面上大胆地追求更多的感情因素,开始强调线的造型功能,追求线条的表现性,尤其是采用强烈自由奔放的纯色作画。正如他所言:“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线条和色彩在马蒂斯艺术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舞蹈》中人物的舞姿动感十足,激情满怀。色彩极其简约,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人是橘红色的。整个画面是由这三种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组成,画面形色简约,线色浑然一体。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并不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仿,而是对大自然高度和谐的赞美,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 三、平面化的视觉画面 平面性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绘画艺术特有的条件,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野兽派实现了通过色彩平面来构成作品。1905年夏天,马蒂斯在参观高更南海绘画的藏品时醒悟:在他一切的探索中,平涂法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越过凹凸、透视、明暗等光线作用下的物体固有色扩散等一些老问题。从那时起,他意识到绘画的本质在于它的非自然性,并因此走上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道路。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平面性绘画的代表作。画中一个女子将一盘水果放在桌子上。这个情节似乎可有可无,画家只是把这室内的景物作为构图的一种依据,使平涂的色彩纳入秩序的构图中,从而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正如他所说,“我用色彩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他们的和音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色彩。”这幅作品说明,马蒂斯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而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四、结语 马蒂斯吸收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与传统艺术彻底决裂。他追求鲜艳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开创了具有独特形式与强烈色彩的野兽派时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 刘 健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后印象派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一观念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情感世界,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后印象派画家对马蒂斯绘画影响的分析,介绍了形色简约的马蒂斯艺术的形式结构。 关键词:后印象派 马蒂斯 线条 色彩 形式结构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王端廷.塞尚的隐居与中国文人的出世[J].荣宝斋,2010年第2期.北方文学https://www.360docs.net/doc/7d7701761.html,

浅谈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

浅谈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 欧龙腾 摘要:本文通过对莫奈作品的赏析,解读莫奈的绘画色彩。莫奈喜欢户外写生,了解大自然,并努力研究和捕捉瞬间光影变化,并由此创作出许多表现流逝时光的系列作品,使他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和开创出别于传统的绘画色彩理论。 关键词:莫奈;印象派;色彩; 一、印象派大师——莫奈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年)是印象派的创始人之一,出生于法国巴黎的一个杂货商之家,自小便展现出浓厚的绘画兴趣。最早发现这位天才的是勒阿弗尔的风景画家布丹,此后,他们亦师亦友。1862-1864年之间,他在巴黎结识了雷诺阿,薛斯利和巴吉尔。这些同道知己经常结伴到枫丹白露森林作画。在那,他又结识了杜比尼和巴比松画家们。在同一年,他又结识了马奈,这使得马奈在1863年后的一段时间的作品风格几乎收到莫奈的影响。在1874印象派的首次画展,莫奈的习作《日出〃印象》震撼画坛,并直接促成了印象派名称的由来。绘画是莫奈的生活的主题,他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的领袖,是一位花园与水的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研究空气氛围中的变幻及由此产生的色彩感受,并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多幅描绘,捕捉刹那间的印象,并将瞬间的美妙光影定格在画面上,对他来说,“光线是绘画的主宰”,而他则是光的画家。

二、印象主义产生的背景——光学、社会的审美需求 印象主义的兴起,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没落,代表着文艺界新旧思想的交替,这是文艺界发展的必然产物。实际上早在19世纪思想科学思想的浸润下的文艺界,写实主义自1850年兴起,便有取代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之势。这是对过去贵族艺术那种无病呻吟的浪漫获伤感潮流的一种反动。 在当时代表着新观念的写实主义思想潮流的强大号召力下,莫奈同雷诺阿,薛斯利和巴吉尔等人毅然选择了追随欧仁〃布丹和约翰〃巴托尔德〃琼格金德在1850-1860年开创的道路,坚持去户外照景写生,选择拜大自然为师,观察光影的色彩变化。 与此同时,印象主义画家们也主义吸取当时科学上的光学理论,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受不同光的支配,对象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色彩变化。他们通过写生,发现过去长期不被重视的色彩现象,从而在绘画色彩上引起重大的革命。例如在夕阳下,白色的衣服会变成橘红色,而绿色的草地则会变成红色,这是一个阳光作用下的色彩世界。 三、莫奈的色彩 莫奈善于捕捉光的瞬间,他的世界是没有黑色的,在他的画作中使用的是近乎纯白色调(将白色混入纯色)的技法,一扫室内画作中往昔那种暗淡愕然的感觉。他的一生都在研究空气氛围中空气变幻以及由此产生的色彩变化。并尝试通过系列的创作表

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印象派绘画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目录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介绍 重要成就 社会影响 诞生 新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主要画家

修拉 西涅克 后印象派 简介 主要特点 代表画家 塞尚 高更 凡·高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 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1]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