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

小儿病毒性脑炎诊
②有头痛、呕吐者应考虑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可能,认真做好全身体检,不能仅 仅头痛查头,脚痛查脚
③不过分依赖辅助检查,临床医生应结合病史、体征等作出诊断。 ④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请上级医生或专科医生会诊,避免主观武断。 ⑤对不明原因头痛、发热的患儿慎用退热药和激素。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误诊(2)
► 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
季节病毒种类与感染途径不同有关。 虽然病毒性脑炎的发病以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为主.但重症病例以婴幼儿为主,
且易发生脑损害后遗症。
病毒性脑炎
► 资料表明:绝大多数病毒性脑炎患者都有脑电图的异常改变.异常率达94%, 而且异常的程度与持续异常的时间与临床症状呈平行关系,并与预后关系密切。 重症、死亡与留有后遗症者脑电图多广泛重度异常,持续异常预后较差。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误诊(4)
► 多发性大动脉炎: 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因不明,常与链球菌、结核杆菌感染有关,是儿童较少
见的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侵犯主动脉与其主要分支,如锁骨下动脉、颈动脉与 肾动脉等,预后与累与动脉狭窄程度与其重要性有关,病死率高,脑血管意外心 力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男性甚少见。据资料统计,男女之比为1:8. 以抽搐、头痛入院多,因病史短,按病毒性脑炎处理多,忽视了儿童高血压,幸 与时发现血管杂音,积极查明血管病变,该病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就诊时已是 血管狭窄,极易误诊。
► 2 可疑脑干病变时提倡做头部MRl检查 MRI的多参数与多维成像功能可清晰显示脑干的解剖结构,且其组织分辨率高,脑灰白质对比信号差 别大。能发现轻微的脑水肿与微小病灶。对比分析头部cT检查的阳性率远比MRl差,有条件时应尽量进 行头部MRI检查。以便与时、正确的诊断、鉴别脑于脑炎.尤其应注意与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症、脑 干脓肿、小脑癌变、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鉴别。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题库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题库

专家座谈会: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主持人吴保敏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应邀专家(以发言先后为序)王华副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邹丽萍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叶露梅教授天津市儿童医院杨锡强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孙若鹏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周水珍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秦炯教授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立文主任医师首都儿科研究所刘智胜主任医师武汉市儿童医院麦坚凝教授广州市儿童医院申昆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吴家骅主任医师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钱渊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座谈内容1 病毒性脑炎的概念及诊断标准5 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检查2 常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6 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3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7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与预后4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吴保敏教授: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全国各地报道多例新发现的脑炎病例,被称为“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及体征。

多有脑电图异常,实验室查找不到细菌、霉菌、钩端螺旋体或寄生虫感染的证据,也非流行性脑炎,并排除了血管并、占位病及变性病。

80年代初,《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组织医务界展开对本病深入地观察研究报道、讨论(包括病理),认为散发性脑炎包括两大类疾病,即有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脑炎和病毒感染后变态反应性急性脱髓鞘脑病。

当时,多数临床工作者认为“散发性脑炎”只能作为暂时性的命名,因这个名称太笼统,容易造成误诊,不宜久用,必须将能诊断的病毒性脑炎进行病原学诊断。

目前,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已将由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脑炎称为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而由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感染后变态反应性急性脱髓鞘脑病称之为感染后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近年由于疫苗的改进与普遍接种及传染媒介控制措施得力,具有季节性、地域性、流行性的乙脑、森林脑炎及多种小儿传染病发病率急剧下降,因而由肠道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病毒等引起的脑炎已成为危害小儿健康,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
02
疾病早期反复的抽搐发作及提示颞叶或额叶病损的局灶性体征,都强烈提示病因是HSV
03
很难从CSF中分离到疱疹病毒,目前认为对于疱疹病毒脑炎的病原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是用PCR从CSF标本中检测到病毒的基因片段
04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发生于夏秋季节,具有严格的季节性
1
儿童多见;高热、意识障碍明显,重者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病后3个月、6个月复查EEG,若背景活动正常,Holter EEG无痫样放电、临床无后遗症,则可考虑渐停抗癫痫药
1
2
3
病脑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问题
高热可增加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率,加重脑水肿及病灶酸中毒和循环障碍;高热易诱发惊厥促进呼吸衰竭及脑疝;高热还可诱发神经元死亡和凋亡,升高本病的致死率和病死率
控制高热有物理降温,化学降温,中药治疗
多数患儿的EEG改变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并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病情重者EEG恢复慢
辅助检查—脑电图
脑电图判读注意事项:
EEG正常,不能排除病毒性中枢感染 EEG异常,不能肯定病脑的诊断 病脑异常EEG的判断: EEG异常程度与实际病变严重性不一定完全一致 EEG异常较临床体征敏感,有时临床神经系统脑实质受累体征并不明显, EEG检查可出现异常 病脑的异常EEG恢复较临床恢复为慢,常为数周或数月之久 个别病脑恢复期随访EEG出现痫样放电,如果未出现临床发作,不能单凭EEG诊断癫痫,甚至加用抗癫痫药物
如CSF中某种病毒的IgM 抗体阳性,一般可以确定诊断
如能证实CSF中某一种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相对高于血清,也可确定诊断;[抗体指数=(CSF特异性Ig/CSF总Ig)/(血清中特异性Ig/血清中总Ig)。如该指数≥1.5,则提示该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常见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结核性脑膜炎:常为全身性栗粒结核病旳 一部分,由血行播散经过血脑屏障,也可 由脑实质或脑膜旳结核灶破溃,结核菌进 入蛛网膜下腔中CSF,致脑膜、颅神经、 脑血管、脑实质、脊髓等病变,而出现多 种症状。为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类型,常 在原发感染一年内发生,3-6个月易发生, 3岁内约占60%,发病率较成人高8-10倍。
许多化脓菌均可引起。新生儿及2―3 月以内婴儿化脑常为大肠杆菌、其他 G-杆菌、B族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 菌; 出生2-3月后小儿多为B族流感嗜 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5岁以上小朋友主要为脑膜炎双球菌、
肺炎链球菌。
发病机制:多为由体内感染灶(主要为上 呼吸道、其次为皮肤粘膜等)化脓菌→入 血流产生菌血症或败血症→经过脑屏障至 脑膜→大量繁殖致蛛网膜、软脑膜等部位 旳化脓性脑膜炎。少数可由邻近组织感染 扩散引起,如鼻窦炎、中耳炎、乳突炎、 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颅脑外伤、手术、脑 脊膜膨出继发感染等。
至今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
环境(化学剂)、宿主反应(免疫 异常)有关。多见于1~2岁婴幼 儿,死亡率约40%.重者虽然存活, 也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现仍无统一 旳诊疗原则,具有下列情况时可作 出诊疗:
1.病前有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史; 2.反复呕吐、惊厥、进行性意识障
碍以至昏迷,无神经定位体征及脑 膜刺激征; 3.肝大,质硬,偶有黄疸; 4.谷草、谷丙转氨酶↑肌酸磷酸肌 酶↑血氨↑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血糖↓
睡、烦躁、惊厥、颈项强直、 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阳性。 婴幼儿可有前囟膨隆 、颅缝增宽。
此期可出现颅神经障碍(Ⅲ、Ⅳ、 Ⅶ等)和脑炎体现如定向、语言、 运动障碍等。
(三) 晚期(昏迷期):约1-3 周,以上症状渐重,意识障碍加深 (蒙眬→半昏迷→昏迷),惊厥频 繁发作,极度消瘦,舟状腹,常水 盐代谢紊乱,最终颅内压急剧增高 造成脑疝,呼吸循环中枢麻痹死亡。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

中医儿科:小儿各个系统常见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汇总儿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所有临床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小编特意将各个系统疾病里,中医辨证论治部分的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以及西医治疗上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汇总。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二、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毒热闭肺证——治法:清热解毒,泻肺开闭;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阴虚肺热证——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_吴保敏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_吴保敏
1 病毒性脑炎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1 .1 病脑的概念
王 华副教授 :病脑是 指各种 病毒感染 所引 起的脑 实 质的炎症 。 有时病毒 感染不 仅累及脑 实质也 可累 及脑膜 , 当脑膜及脑实质受 累症状明 显时又 称为病 毒性脑 膜脑炎 。 现已知多数病毒几乎均可引起病脑 。损伤程 度则因病毒种 类 、机体免疫状态及感染条件而异 , 大多数病 毒引起急性感 染性疾病 ;有些可导致神经系统变性或先天性缺陷 , 有些慢
的病毒和类病毒都很不相同
的一 种蛋白质传染源 。 多年
来大量的实验说明这是一组
至今 未能 查到 任何 核 酸 , 对
各种理化作用具有很强抵抗
力 、传染性甚强的蛋白颗粒 ,
它们是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
可传递的海绵脑病或白质脑
孙若鹏 教授
病的 特殊病因 。 朊蛋白病的 共同特征是均可引起致死性
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 。 病理学特 点是大脑皮质
他致病微生物感染后变态 反应性急性脱髓鞘脑病称之为感 染后脑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近年由于 疫苗的改进与 普遍接种及传染媒 介控制 措施得 力 , 具 有季节 性 、地域性 、 流行性的乙脑 、森林脑炎 及多种 小儿传 染病发病 率急剧 下 降 , 因而由肠道病毒 、疱疹病 毒 、呼 吸道病 毒等引 起的脑 炎 已成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 见病 、多发病 , 成为危害 小儿健康 , 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 病脑具有“ 散发 性” 和病原多元性等特 点 , 给 临床的 诊断 、治疗和 预防造 成 了一定困难 。 本次 座谈 会就 是请 大家 对病 脑进 行 全面 讨 论 ,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 希望各 位专家能结合 病脑诊治的国内外进展及 临床经验畅所欲言 。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疗及病历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郭冬梅病毒进入神经系统及相关组织可以引起炎症性的和非炎症性的改变,我们称之为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

根据病原学中病毒核酸的特点,病毒可以分为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能够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的病毒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 DNA 病毒中的单疱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RNA 病毒中的常见的有脊髓灰质炎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等。

病毒性脑炎其发病机制有三种。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为急性病毒脑炎病毒直接经过血流神经轴索或细胞到细胞的传递方式侵犯脑基质,造成脑的炎症。

感染后脑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的变化造成静脉周围的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样改变。

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引起急性脑炎或脑膜炎综合征,也可形成潜伏状态或者持续性的感染状态,早复发性和慢性转移。

病毒性脑炎临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它的病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前驱症状都有类似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也有的可以发热、全身不适等,随着疾病的进展,脑实质受累的症状比较突出,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症状、或者肢体的活动功能障碍等等。

在体征上我们可以查到脑炎的病人意识的障碍、肌力及肌张力的改变,椎骨受损害等等,脑适质受损的体征。

脑脊液检查,颅内压正常或者可以轻度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改变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轻到中度增多。

脑脊液蛋白可以轻度增高,脑脊液的糖的含量一般正常。

这和其他细菌性感染是有区别的。

病毒性脑炎的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以及脑脊液的病毒抗体检测,可以有阳性的改变。

病毒性脑炎还有一个确诊的依据,就是经过脑活检可以发现非特异性的炎性的改变,而且细胞核内可以出现嗜酸性的包含体,电镜下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毒颗粒,这也是我们确诊的依据。

病毒性脑炎,脑电图特异性的异常,或者是一个广泛性的异常。

影像学可以显示出病灶,但是有些时候没有特异性。

对于病毒性脑炎来说,它的治疗一方面是针对病原体的治疗,也就是抗病毒治疗,其他还有一些对症的治疗。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病毒性脑炎(VE)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是多种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炎症综合征,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会侵犯患儿脑膜或脑实质,起病急、发展迅速,不仅会影响患儿脑血管循环,还会使患儿出现意识障碍、脑疝等并发症,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儿健康成长,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2]。

此类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此强调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治。

临床针对该疾病急性期以综合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等,旨在迅速控制感染、缓解患儿相关症状和体征,控制病情进展,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死亡发生概率[3]。

阿昔洛韦,别名无环鸟苷,属于嘌呤核苷类似物,能抑制病毒DNA复制,是治疗VE疾病的有效药物。

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一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患者李XX,性别女,年龄4岁。

主诉:因“发热半天”就诊。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7.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8%,淋巴细胞百分比28.0%,Hb173g/L,PLT 235.0×109/L,CRP 2.5mg/dL。

急诊查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拟“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收人我科。

入科后查体:体温37.8℃,脉搏130次/min,呼吸50次/min,血压69/36mmHg;神志清,咽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肛周皮肤红,四肢活动尚可,肌张力正常。

入科后完善相关检查,行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检查。

术后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脑脊液检查结果:外观无色透明澄清;脑脊液生化示葡萄糖2.94mmol/L,蛋白定量42.3mg/dL,氯118.4mmol/L;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Ⅱ核酸检测示阳性。

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补充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既往史:患儿母亲无遗传病史,无慢性咳嗽、哮喘病史。

患儿家属及陪同人员近14天内否认上海市、北京市、广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否认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否认曾接触过来自上海市、北京市、广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否认有聚集性发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病原诊断的金标准。但要求实验室条件苛刻、 费时,不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应用,临床已不 多用
目前可进行分离的有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 毒、肠道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等,还有许多病毒至今无法分离
病原学诊断—免疫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包括酶免疫方法、免疫荧光法等, 可以用于病毒鉴定、病毒抗原检测、特异性病 毒抗体检测。但是病毒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
流行性乙型脑炎
发生于夏秋季节,具有严格的季节性 儿童多见;高热、意识障碍明显,重者引起中枢
性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周围血计数多在~×,中数可以高达(~)× 特异性抗体(多在病程的~阳性)有助早期诊断
流行性乙型脑炎
病原学检测 病毒分离
特异性病毒抗体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
病原学诊断—病毒分离
有研究显示不同变化,特别是白细胞的数目,与 脑炎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白细胞数> × 时,脑膜受累的症状趋于明显,脑膜刺激征及头 痛的出现增多(<);同时,当白细胞数增多时, 脑实质损害症状,如意识障碍、抽搐、脑电图异 常出现减少(<)
辅助检查—脑电图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易被家人及患儿所接受,对 病脑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特别是对儿童意识障碍 存在与否的判断较敏感,但无特异性
质受累体征并不明显, 检查可出现异常 病脑的异常恢复较临床恢复为慢,常为数周或
数月之久 个别病脑恢复期随访出现痫样放电,如果未出
现临床发作,不能单凭诊断癫痫,甚至加用抗 癫痫药物
脑电图判读注意事项:
病脑时,正常主要见于以下情况 小婴幼儿尤其是 岁以内的病脑患儿 病脑超早期进行检查时 脑干脑炎型 脑皮质不受累,广泛深层脑白质某种病毒的 抗体阳性,一般可以确定诊断
如能证实中某一种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相 对高于血清,也可确定诊断;[抗体指数=(特 异性总)(血清中特异性血清中总)。如该指数 ≥,则提示该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
中某种病毒的急性期和恢复期(间隔 以上)抗 体滴度有 倍或以上升高,一般可以确定诊断 (对于,若血清和抗体比值≤︰,一般可以诊断)
临床表现—与病原有关
病脑的病原有多种,不同病原有其各自不同的临 床特点
在国内,病脑的第 位病原是肠道病毒, 紧随其 后(在重症脑炎中占首位);肠道病毒中又以柯 萨奇病毒更多见
而各种虫媒病毒则是危害最大、传播最广的病原, 如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和加 利福尼亚病毒等
肠道病毒脑炎
目前,国内研究报道病脑时的异常率为~,主要表 现为弥漫性异常慢活动背景;或在基本节律慢波化 的基础上,出现阵发或持续性棘(尖)波、棘(尖) 慢复合波;低幅平坦,甚至全导低电压、电静息或 正常
多数患儿的改变与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并 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病情重者恢复慢
脑电图判读注意事项:
正常,不能排除病毒性中枢感染 异常,不能肯定病脑的诊断 病脑异常的判断: 异常程度与实际病变严重性不一定完全一致 异常较临床体征敏感,有时临床神经系统脑实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约占病脑的~和散发性坏死脑炎的~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肌阵
挛及癫痫发作,大多伴有意识障碍,重者迅速进 入深昏迷
疾病早期反复的抽搐发作及提示颞叶或额叶病损 的局灶性体征,都强烈提示病因是
很难从中分离到疱疹病毒,目前认为对于疱疹病 毒脑炎的病原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是用从标本 中检测到病毒的基因片段
血清及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有以 下几个问题:
1. 机体免疫反应需要一段时间,并且诊断往往需要 早期和恢复期双分标本病毒抗体滴度 倍升高, 因此无法提供早期诊断指导治疗,仅可用于回顾 诊断
2. 有时抗体滴度的升高可能是非特异性的,可能是 由于感染后的多克隆激活引起
3. 单份血清病毒抗体检测不能确定是该病毒的既往 感染或是再激活还是非原发感染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 诊断与治疗
杭州市儿童医院 李光乾
病毒性脑炎的概念
病毒性脑炎( ,;病脑)是由多种病毒 引起脑和脑膜病变的总称。通常主要是指 病毒侵入脑组织直接产生的脑实质急性炎 症
病脑(除乙脑、森林脑炎外),多无季节 性、地域性,具有“散发性”和病原多元 性的特点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发热
分子生物学方法 辅助检查:、、头颅
临床表现—与病变的部位和程 度有关
约半数病例有前驱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精神、行为 异常,运动障碍,惊厥发作等
体征—锥体束征;锥体外系损害;出现原 始反射;颅神经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
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
年长儿常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起病 婴幼儿多以发热,惊厥起病
病原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聚合酶链反应()、多重、时 时 及生物学芯片等
虽然 技术敏感,但假阳性率高,标本易污染, 且迄今为止卫生部未同意 用于临床疾病诊断, 而仅用于临床研究
病毒核酸的 检测是早期快速诊断方法,敏感性 高达,特异性
辅助检查—脑脊液
检查: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升高,数正常或轻 度增多,分类计数以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为主, 但在发病早期(以内)可能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蛋白质大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 常,少数患儿可完全正常
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及体征
检查:以上患儿可呈非化脓性改变
病毒病因学检查:方法主要有病毒特异性 抗体测定,病毒培养、鉴定
检查:当大脑皮层广泛重度损害时,示广
泛高电压δ波
不能仅靠临床表现及
除外其它诊断
诊断病脑,因阳特异 性低、不能做病因学
诊断。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据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征 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免疫学方法 、
肠道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是脑膜炎,但是有~的 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柯萨奇 组病 毒
多发生在夏秋季,常侵犯多脏器,引起重型心肌 炎、肝功能衰竭,甚至发生休克
周围血计数,有报道高达×者,个别中数可增至 ×
目前对于肠道病毒脑炎最敏感、特异和快速的病 原诊断方法是用 从中扩增肠道病毒的核酸(基 因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