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电厂应用

合集下载

变废为宝华能南通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实现百分百

变废为宝华能南通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实现百分百

数量 多达 9 7家 ,平均规模 仅为 1 7万吨 /年 ,远低于 国外的 综合 利用率连 续达到 1 0 0 %,灰 场最 终 “ 名不 副实” ,成为 开 2 万吨 /年 。2 0 年 ,国 内排 名前 十位 的铝业企 业产量 占全 沙 岛最 美的风景 区 :枣 、桃 、葡萄 、西瓜 、玉米等各类 农作 5 07
消费 中存在 的各种 问题 ,特 别是在 当前原材料 大幅涨价 的情 铝 产能疯狂 扩张 问题 。 即便企业 重组后财税 利益分配 问题 得
况 下 ,该 产 品 具 有 投 资 规 模 较 小 、 生 产 工 艺 简 单 、 清 洁 环 保 到 妥善解决 , 也无法 改变一些 地方政府 盲 目追 求 GD P发展速 生 产 、 市 场 需 求 量 大 、 价 格 优 势 明 显 、 经 济 效 益 显 著 等 优 势 度 。
广 西 和 山 西 ,这 4 省 份 铝 土 矿 资 源 总 量 占 全 国 的 9 %左 右 。 个 0
由于过去几 年国 内电解铝产能疯 狂扩 张,这 家企业 生产 拥 有 资 源 的 地 方 政 府 , 要 求 投 资 企 业 在 当 地 尽 可 能 延 长产 业 的 氧 化 铝 、 电解 铝 在 行 业 中 的 市 场 占有 率 逐 渐 降 低 , 去 年 受 链 ,但 是 电解 铝 是 耗 水 、耗 电大 户 ,一 些 地 方 本 身就 缺 乏 水 、 金融危机 的影响甚 至 出现 了巨额亏损 ,而新近 出台的 国务 电资 源 。 院关于促 进企 业兼 并重组 的意见 下称 意 见》有 望提高 中 ( )
行业 资讯
Ne s w

硅铝 酸 盐 一 二 氧化钛 复合 材料 还 可代 替钛 白粉 用于 塑
与 之 对 应 的是 ,去 年 公 布 的 《 色 金 属 产 业 调 整 和 振 兴 有

I/A系统在华能日照电厂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I/A系统在华能日照电厂二期工程中的应用
6 2 3 4 7
1 4 0l
得整个系统的任务可 以分散 进行 , 到 了功 能 的分 散 , 做 大大 降 低了系统出现故 障 的风险 , 而进 一步 促进 了分散 控制 系统 从
(C ) D S 的发展 。D S C 控制 系统在 大型 火力发 电机 组 中的广 泛 应用 , 电厂 的 自动化 水 平上 了一个 新 的 台阶 。华 能 F照 电 使 t 厂二期采用的美 国 Fx ooIA系列分 散控 制 系统 自 20 ob r / 0 8年 投运 以来 , 运行平稳 , 安全性高 , 组态灵活 , 实现 了生产管理 网、 生产控制 网到测量 的一体化 。
3 IA 系统 的组成 /
3 1 网络 配置 .
( tt u la lcr o rPa nn SaeN c rEeti P we ln ig e c
D s n erhIsi t, in 0 0 4 ei &R a c ntu Be ig10 9 ,Chn ) g te j ia
App ia to o /A y t m n Hua n le ti n fI s se i ne g Ri ha we l ntpha e I z o po r p a s I
ZHANG i o. io M a. a m
系统 。包括仪用空压 机系统 、 电气 公用厂 用 电系统、 两台机组 公用的 电动给水泵 。4 电气控 制系统 。包 括发 电机一变压器 ) 组、 高压厂用 电源系统 、 压厂用电源系统 。 低 其 中, 循环水泵 房 、 灰程控 、 吹 除渣 系统 纳 入 了单元 机组 IA系统 ; / 空压机房 、 电动给水泵 系统 、 电气 厂用 电公用部分 的 控制纳入两 台机组公 用系统 。在锅 炉壁温部 分及其 循环水泵 房设置远程 IO, / 方便电厂的运行及维护 , 减少 电缆 的用量。

华能集团电厂移动应用试点信息化建设介绍

华能集团电厂移动应用试点信息化建设介绍
4
目录
▪ 电厂移动应用项目背景 ▪ 电厂移动应用业务需求的形成 ▪ 电厂移动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5
企业移动应用应该考虑的问题
1. 哪些业务需要移动?哪些业务适合移动? 2. 安全怎么处理? 3. 如何与内部系统融合?管理上如何配套? 4. 网络如何建设? 5. 如何可持续发展?
6
电厂移动应用的前期探索
2. 异常情况处理(PC和移动方式)是移动业务锁定和解锁方案的一部分。
15
通用方案3 – 离线和在线的终端侧处理
1. 离线更新技术实现了终端设备的离线数据存储和在线后同步更新的业务需求。平时业务操作的 时候,数据以特有的格式和加密机制存储在终端设备上;在线后,将离线缓存队列中的缓存数 据回写同步到后台系统中。
2012
2013
四川水电、日照火电验证项目
需求确认、技术论证、产品选型
2014
电厂移动应用开发项目
7
火电、风电移动应用业务需求
业务需求主要表示了3种人、3类事、1个基础:
•3种人:检修人员、运行人员、物资人员。风电采用运检合一的模式,运行和检修不做严格区分。 •3类事:以两票(工作票、操作票)、两单(消缺单、工单)、巡点检为重点。另外技术资料(尤其 是电气资料)的移动查询对于风电相对重要。 •1个基础:“主数据”作为应用的基础数据,会在初始化和平时应用时后台进行同步。
中国华能集团
移动应用试点信息化建设介绍
目录
▪ 电厂移动应用项目背景 ▪ 电厂移动应用业务需求的形成 ▪ 电厂移动应用整体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2
移动应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
▪ 移动应用正划时代地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 国际上大的能源公司在维修、巡线、运营能多个领域开展了移动应用。(英国国家电网、

等离子点火技术在华能营口热电厂一期工程中的应用

等离子点火技术在华能营口热电厂一期工程中的应用
燃 提 供 了较 好 的 经验 。
[ 关键词 】 离子 点火 燃烧统 简 介
华能 营 口热 电厂一期工程两 台 3 0 W 亚临 界锅炉为哈 尔滨锅炉 3M 厂有 限公司生 产的亚临界参 数汽包炉 , 型式为单炉 膛 、 一次 中间再热 、 平衡通风 、 紧身布置 、 固态排渣煤粉炉 。锅 炉燃用设计煤种 7 % ̄ 赉诺 o L 尔褐煤 + O 鸡西烟煤 , 3% 校核煤质为五牧场长烟煤 。 锅炉制粉系统 : 采用 中速磨煤机 , 型号 M S 7 H - I 每 台炉配 5台磨煤机 , P 1 0 P I。 每台磨煤机带 四只燃烧器 , 本工程 等离子体设备按一 台磨煤机对应燃烧器进行配套 。 二 、 离子点火 技术简 介 等 等离 子点火装置 的基本原理 是以大功率 等离子体直 接点燃煤 粉 。 等离子装 置利用 直流 电流( 8A 3 0 ) 2 0 一 5 A 在介 质气 压 0 1 0 3 P 的条 . —.M a 0 0 件下接触 引弧 , 并在强磁场 下获得稳定功率 的直流 空气等离子体 , 该等 离子体在燃烧器 的一次燃烧筒 中形成温度大 于 50K的梯度极大的局 00 部高温 区, 煤粉颗粒通过该等离子 “ 火核 ” 受到高温作用 , 并在 l s m 内迅 速释放 出挥发物 , 并使煤粉颗粒 破裂粉碎 , 从而迅速燃烧 。反应是在气 相 中进行 , 使混合物组分 的颗粒 发生了变化 , 因而使煤 粉的燃 烧速度加 快, 大大减少 了使煤粉燃烧所需 的引燃能量 E 。 等离子发生器是等离子点 火燃 烧系统的核心部件 。等离子发生器 为磁稳空气载体等离子发生器 , 由线圈 、 阴极 、 阳极组成 。阴极材料采用 高导 电率 的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 。 阳极 由高导 电率 、 高导热率及 抗氧化 的金属材 料制成 , 它们均采用水冷 方式 , 以承受电弧高温 冲击 。 线 圈在高 温 2 0 5 %情况下具有抗 2 0 V的直流电压击穿能力 。等离子 00 发生器可 产生能量密度高达 15 1 6 c 的高温等离子体 , 0 — 0 W/ 为点燃不 同 的煤种创造 了条件 。 等离子 电气 系统 由隔离变 压器和电源柜两大部分组 成。电源柜 内 主要有冷却风机 、 整流装置 、 直流控制器 、 直流平波 电抗器等 。 该系统将 三相 3 0 8 V交 流电采用全 波整 流并具有恒 流性 能, 是用来 产生维持等离 子 电弧稳定 的直 流电源装置 。 与等离子发生器配套 的等离子燃烧器是借助 等离 子发生器的电弧 来点燃煤粉 的煤粉燃烧 器 ,它在煤 粉进入燃烧器 的初始 阶段就用等离 子弧将 煤粉点燃 , 并将火焰 在燃烧器 内逐渐放大 , 内燃型燃烧 器 , 属 可 在炉膛 内无火焰状态下 直接 点燃煤粉 ,实现锅炉无油 启动和无油低负 荷稳燃 。 辅助 系统有冷却 水系统 、 压缩空气 系统 、 图像火焰 监视 、 温测量 壁 等。 控制 系统 由 p c 可编程控制器 )C T显示器) B( 、R ( 、 通信接 口和数据总 线构成 。 三 、 离子点火 系统 的启动 与运行 等 对 于直吹式制粉 系统锅 炉采用等离子点火装 置 ,首先要 解决锅炉 启动时制粉所需热风来 源问题 。本工程通过 A磨煤机入 口热风道上加 装暖风器将磨煤机人 口热风 温度加热到制粉需要 的温度 。暖风器蒸汽 汽源取 白厂用辅汽联箱 , 待磨煤 机入 口风温 达到 10C后 , 6 ̄ 暖风 器退 出 运行 , 由空预器加热一次 风。首先启动冷却风机 风压不低于 01 P , . a低 M 于 01 P 时联动备用冷却风机 。 . a M 然后投入冷却水 系统 , 开启冷却水泵 。 水压不 低于 0 M a保持 在 0 5 P , . P, 2 . M a 水温不高 于 3 ℃, 3 5 以确保 冷却点 火器 。 启动引 、 送风机进行炉膛吹扫 , 投入暖风器 , 启动一次风机 。 调节 压缩空气 的手动阀 门使启 弧前气压值 在 0 1— . 5 P 之 间 , . 50 4M a 0 0 压力稳 定。 检查各参数正 常 投入等离子点火器 , 电流设在 2 0 30 。电流 、 9— 2A 电 压逐渐上升 , 当电流、 电压上 升到一定数值 , 点火器发 出响声 , 即拉弧成 功 。 稳 定 5 i 后 ,调 节 电 弧 的 电 流及 电压 ,使 电弧 功 率 稳 定 在 a rn 9一 1K 范围 内。 O 10 W 启动相应 的给粉机 , 调整一次风速 1rs 同时加速 8d。 r 炉 内燃烧状况监视 , 实地 观察炉膛 燃烧 。如发现炉 内燃烧 恶劣 , 炉膛负

MPS180HP—II型磨煤机在华能平凉电厂的成功应用

MPS180HP—II型磨煤机在华能平凉电厂的成功应用

MPS180HP—II型磨煤机在华能平凉电厂的成功应用
摘要:MPS180HP-II型磨煤机应用于华能平凉电厂二期2x660MW超临界机组,机组于2010年4月投入商业运行。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对磨煤机的性能进行了考核试验,文章通过对试验煤质的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进行对比,用以体现磨煤机理论计算与实际运行参数的吻合性。

关键词:MPS180HP-II型磨煤机;试验;理论计算;运行参数
2.2 理论计算热力参数
根据制粉系统热平衡计算,在制粉系统起始断面输入之总热量与终端断面带出和消耗之总热量相等,即qin=qout,计算磨煤机的入口一次风温度和一次风量。

热平衡计算书详见表4所示。

3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对比
经过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数据对比,在磨煤机入口热风温度和出口温度相同的情况下,磨煤机入口风量基本吻合;在煤粉细度相同的情况下,试验出力比理论计算出力提高18.7%,电耗降低10.5%。

4 结论
华能平凉电厂采用MPS180HP-II型中速磨煤机磨制烟煤,磨煤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实际最大出力超过理论计算最大出力~18.7%;实际运行磨煤电耗低于设计电耗10.5%,进一步证实MPS-HP-II型磨煤机是节能、低耗的设备。

试验结果表明,MPS180HP-II型磨煤机适应煤质变化能力强,磨煤机碾磨性能较好,磨煤机运行参数与理论热力计算参数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张安国,梁辉.电站锅炉煤粉制备与计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2).
[2] 赵仲琥,张安国,王文元,等.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

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篇一: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背景:华能长春热电厂是华能集团在吉林省投资的一座大型热电厂,主要承担着吉林省内电力供应的重要任务。

然而,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热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燃料消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因此,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实施专项行动方案,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燃料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文:1. 提高热电厂的运行效率热电厂的运行效率是提高燃料消耗和碳排放的关键。

因此,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其运行效率。

措施如下:(1) 优化燃烧过程:通过改进燃烧技术和设备,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2) 加强能源管理:通过优化能源管理,包括能源采购、能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等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3) 提高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

2. 降低热电厂的燃料消耗热电厂燃料消耗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

因此,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其燃料消耗。

措施如下:(1) 采用节能技术: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如高效节能锅炉、高效节能窑炉、高效节能电机等,降低能源消耗。

(2) 加强燃料管理:通过加强燃料管理,包括燃料采购、燃料储存和燃料运输等方面,确保燃料供应充足,降低燃料消耗。

(3) 实施燃料替代:通过实施燃料替代,如使用生物质燃料、天然气、油料等,降低燃料消耗。

3. 加强碳排放管理碳排放管理是降低热电厂碳排放的重要措施。

华能长春热电厂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其碳排放管理。

措施如下:(1) 实施碳排放监测:通过实施碳排放监测,及时发现碳排放异常情况,采取措施降低碳排放。

(2) 实施碳排放控制:通过实施碳排放控制,如减少燃料消耗、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水平等,降低碳排放。

(3) 加强碳排放报告:通过加强碳排放报告,篇二:华能长春热电厂专项行动方案背景介绍:华能长春热电厂是华能集团下属的一家热电厂,主要承担东北地区的电力供应任务。

玻璃钢排烟内筒在华能轮台电厂的实际应用探讨

玻璃钢排烟内筒在华能轮台电厂的实际应用探讨

1前言随着环保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国家对脱硫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国内电厂新建或改造项目都要求在烟气排入大气前进行脱硫,为降低成本,国内的脱硫技术普遍采用湿法脱硫( F G D )且不加装烟气加热系统( G G H )工艺。

燃煤废气在通过湿法脱硫工艺前,烟气中虽然含有较多二氧化硫,但烟气的温度较高,高达130~160℃,只形成少量的烟气结露现象,对防腐蚀要求不是很高。

但是烟气通过湿法脱硫后,温度降至50~80℃,烟气含水率较高,容易在烟囱内壁上凝结成腐蚀性酸液,导致烟囱内壁腐蚀速率增大。

为了解决烟囱内壁严重腐蚀问题,必须寻求一种耐酸防腐、满足结构要求、同时又经济适用的烟囱型式,国内外技术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试验工作,发现玻璃钢烟囱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2 概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 ),俗称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树脂复合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

经玻璃纤维和树脂复合而成的玻璃钢,集合了玻璃纤维的强度与树脂的耐化学腐蚀性等特点,因此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化学腐蚀、绝缘、隔热、耐瞬时高温烧蚀、强度和形状可设计性强等优点。

玻璃钢烟囱内筒由整体缠绕成型,且整体所用材料相同,因此玻璃钢烟囱内筒具有整体性好,整体防腐蚀性能优异。

复合成型后的玻璃钢具有与钢材相当的抗拉强度,但其比重仅为钢材的1/4~1/5,质量轻,安装方便。

由于玻璃钢材料隔热性能好,所以可以取消保温层,特别适合燃煤电厂脱硫不加GGH 的湿烟囱运行条件。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国外的电力行业已经开始应用玻璃钢烟囱。

截止到2012 年,FRP 烟囱在美国的电厂烟囱工程中已经占到30%。

我国玻璃钢在F G D 系统的技术应用起步较晚, 但是随着人们逐渐增加对玻璃钢材料的认识,较多的玻璃钢烟囱烟道应用于F G D 烟气排放系统中。

例如:大唐呼图壁电厂玻璃钢内筒烟囱、新疆五鑫铜业环集烟气玻璃钢内筒烟囱、核工业部404 厂的酸解罐烟囱、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的Φ500×36000 烟囱、北京高碑店华能热电厂的大型玻璃钢烟道等。

华能上安电厂300 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开发及应用

华能上安电厂300 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开发及应用

华能上安电厂300 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的改造开发及应用景效国;张建军;张伟;刘伟;刘玉杰;郄彦明;刘庆红;李素芳;陈勇【期刊名称】《热力发电》【年(卷),期】2000(000)005【摘要】介绍华能上安电厂1号机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MEH)改造背景、系统配置、主要功能及其软件结构.实践表明,采用INFI90硬件对GE 公司的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进行改造,能够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和自动化水平,为同类型机组MEH改造提供了经验.【总页数】2页(P41-42)【作者】景效国;张建军;张伟;刘伟;刘玉杰;郄彦明;刘庆红;李素芳;陈勇【作者单位】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西安,710032;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西安,710032;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西安,710032;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西安,710032;华能上安发电厂,河北井陉,050310;华能上安发电厂,河北井陉,050310;华能上安发电厂,河北井陉,050310;华能上安发电厂,河北井陉,050310;华能上安发电厂,河北井陉,0503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61【相关文献】1.广州珠江电厂300 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一体化改造的经验 [J], 郑建平2.湛江发电厂一期2×300MW机组给水泵汽轮机保护系统的换型改造及完善 [J], 庞继清;黄康强;梁中荣3.铁岭发电厂300MW机组DCS改造及协调控制系统投入 [J], 韩庆民;刘双宝;王迎东4.铁岭电厂300MW机组给煤机控制系统改造 [J], 杨庆柏;韩希昌5.华能上安电厂2×350MW机组2号机给水泵汽轮机电液调节控制系统改造 [J], 张伟;倪申;景效国;李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PLC的集散系统--欧姆龙CS1D在电厂的应用本文以OMRON的CS1D系列PLC为例, 阐述了PLC在过程控制领域内的发展方向,说明了基于PLC的DCS系统的广阔应用前景。

在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中,尤其是在很多电厂的热工及电气专业的工程师中,普遍认为PLC和集散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完全是两种不同控制领域内的系统。

PLC一般用在开关量的顺序控制中,用梯形图编程,电厂中的一些辅助程控系统如输煤和化水等用PLC来控制;而DCS大多用在过程控制领域,使用功能块的流程图来组态,一般用于电厂的核心系统控制,如汽轮机数字电液控制系统(DEH)、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BM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及数据采集系统(DAS)等。

然而, 当回到DCS的基本定义时,我们会发现这二者之间并不是对立的互不相干的两种控制系统。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一种控制系统的结构概念。

凡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控制系统,不论具体的控制器是仪表、PLC、IPC还是特定的现场控制单元FCU,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集散系统。

而PLC(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指的是一种控制器, 只要它的网络功能足够强大,能够实现集中管理与分散控制的话,它当然可以组成DCS。

图1 基于PLC的DCS系统结构示意图当然,概念的争论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

目前在电厂等大型系统中应用DCS就在于看重它的高可靠性及组态监控的方便实用性。

如果一个用PLC构建的系统达不到电厂所要求的高可靠性及方便实用性,即使它可以称作集散系统,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可言。

近10年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PLC的性能大大提升。

其运算速度、 对过程量的处理能力和网络通讯功能已经和传统的PLC不可同日而语。

基于PLC的过程控制(PBPC)现在已经成为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中的流行术语。

许多传统PLC厂商也及时开发出了“PLC+网络+服务器+组态软件”的类似传统DCS结构的大中型过程控制系统。

加上PLC与生俱来的高可靠性,这一切使得PLC构建的DCS开始走向电厂主控等传统DCS的控制领域。

实际上,早在1994年,彭瑜教授就已经发表论文提出了“在过程控制中采用以PLC为基础的DCS 系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的论断。

美国Control杂志也在2001年刊登了一篇文章预言:“今天DCS所能做的事PLC也能做。

”CS1D系列CS1D系列PLC是欧姆龙公司新近开发的一款高端PLC,它具有一些显著特点。

该款PLC的处理速度极快,基本指令的处理时间为20ns,PCMIX(1μs可执行的平均指令数)为16;系统总线的波特率较欧姆龙的前一款产品也加快了一倍。

它可以采用热备方式实现CPU的双重化,即达到CPU冗余的目的。

能同时实现冗余功能的除了CPU外,还有电源及网络(Ethernet和Controller Link)单元。

各工作单元及网络在产生故障后会自动切换到热备的冗余单元及网络中,并通知操作者进行更换。

该功能对使用者是透明的,就是说使用者无须对冗余系统进行设置及编程就可自动实现故障切换的功能。

所有单元可以实行在线更换,即所谓热插拔功能。

此系列产品的过程量控制能力强,具有专门的回路控制单元(CS1W-LC001)和内置回路控制插卡的CPU单元(CS1D-CPU65/67P)。

回路控制插卡可最多带500个控制及操作块,即在极限情况下,一块卡可控制500个PID回路。

该系列可带多种过程控制(DCS)中专用的高可靠隔离型I/O单元。

每个通道之间以及通道和系统总线之间可耐受500VDC及1000VAC。

还具有DCS系统中特有的48VDC开关量输入单元(CS1W-ID411-HN)。

普通开关量的I/O单元通道与系统总线间采用光电隔离。

该系列的可靠性很高,如CS1D-CPU67H的平均故障时间(MTBF)为263000h,即连续运行30年才可能出现一次故障。

而即便出现故障也能自动切换到备份CPU,保证系统继续运行。

不能在线更换的底板和DPL的MTBF分别为346000h和940000h。

二者综合起来考虑,系统需要停机维修的平均时间为28.9年。

CS1D-CPU67H的程序区可达500K bytes,数据区可达896Kbytes。

DCS专用型号CS1D-CPU67H(XE)的数据区更可以达到1.8M bytes。

CS1D具有强大的网络功能,以太网传输速率可达100Mbps,距离达2.5KM,热备冗余的单元CS1D-ETN21D更可以实现双以太网。

控制器层网络Controller Link 在采用GI光纤电缆时,可达到30KM距离和2M的传输速率。

Controller Link 可以构成环形网络来实现网络的冗余。

选用不同的现场总线单元,可支持DeviceNet (CompoBus/D)、ModBus和ProfiBus等多种流行的总线协议。

采用欧姆龙特有的FINS信息协议,可实现对相连的任意层网络内的节点进行数据读写和PLC操作等功能。

基于PLC的DCS系统结构从以上对欧姆龙CS1D的介绍中能够看出,为了构成一个成熟的DCS系统,CS1D 已经具备了超强的可靠性、强大的过程量处理功能和方便的网络通讯能力。

但是目前PLC的主要编程方式仍然是以梯形图为主,怎样才能使用传统DCS所使用的流程图方式来组态?对一个有着500多个模拟量和6000多个开关量的300MW火力发电机组来说,梯形图的编程量是惊人的,也是不现实的。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实现DCS系统组态监控的方便实用性。

针对这个问题, 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华能新锐公司对于火电厂的控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采用独特的“数字引擎”技术,开发出了一套使用传统DCS组态语言,以流程图的方式在网络上对PLC进行编程的软件PineCAD。

PineCAD通过调用OMRON的中间层软件FinsGateWay所提供的AxtiveX控件,使用FINS协议的命令,可以对网络中任意节点上的PLC进行数据的读写和监控。

“数字引擎”技术也很好地解决了控制逻辑的在线编辑的问题。

PineCAD的功能由4个部分组成,即控制逻辑组态编辑器、控制过程实时监控器、离线传送器和在线传送器。

以PineCAD和FinsGateWay 为主构成了DCS系统中的工程师站。

通过工程师站,用户可以对系统中所有控制站进行控制逻辑的组态和在线调试。

同时,由OMRON的人机界面软件CX-Supervisor或市面上流行的人机界面软件如iFix/ iHistorian等可以构成DCS系统中的操作员站和历史数据服务器。

至此,一个以PLC为基础的DCS系统已经基本可以实现了。

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碰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即在许多DCS应用场合里,对一些关键点,都需要精确记录事件序列数据,即SOE。

大多SOE记录需要按时间校正的顺序排列,并打印出该事件的小时、分、秒和毫秒的时间标签。

由于PLC的工作基理是扫描执行程序,扫描时间随程序量的大小而变化,很难精确到毫秒。

即使是一些特殊的中断输入和高速记数输入功能也尚不能给事件打上精确的时间标签。

因此,SOE 可以说是目前传统功能的PLC尚不能完全取代的领域。

针对这个弱点,北京华能新锐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同样用IPC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图1就是一个用于300MW火力发电机组、基于PLC的DCS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它选用15套CS1D作为15个控制站,分别控制15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采用双CPU和双电源的冗余结构,所有单元,包括I/O、CPU和电源等都可热插拔。

15个子系统再通过冗余的以太网与服务器、SOE和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相连。

图2为工程师站上运行的用于系统控制逻辑组态的软件PineCAD的组态画面。

图2 PineCAD的组态画面应用案例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必然要经过一个从怀疑到接受的过程。

基于PLC的DCS系统的出现在一开始也同样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

5年前,当第一套基于OMRON CS1的DCS系统应用在华能福州电厂#1发电机组(350MW)的DCS系统改造上时,很多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

但经过5年多的实际考验,该系统以其很强的可靠性和方便易学的使用性得到了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致称赞。

华能福州电厂的调节品质经过西安热工院的测试,认为其汽包水位、协调控制、主汽压、主汽温等发电机组主要控制回路的控制品质是同类系统中最好的。

运行实践还表明该DCS 控制站的高可靠性优点得到充分的体现,改造后的DCS系统完全实现了免维护。

华能福州电厂在其后的2#机组(350MW)DCS及一些辅机系统的改造中,把原来所使用的不同品牌的PLC或DCS系统,统一改造为以OMRON CS1D为基础的DCS系统, 实现了主机/辅机操作界面和系统硬件设备备件的统一,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华能福州电厂的成功完全证明了以OMRON CS1D系列PLC为基础的DCS系统在技术上的成功。

同样,该DCS系统以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在其后的一些电厂项目上与国内外一些流行的DCS厂家的竞标中独占鳌头,如2003年的山东白杨河电厂2×135MW循环硫化床锅炉供热发电机组 DCS控制系统;2004年的大庆华能新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30MW分散控制系统;2004年厦门国能新阳热电有限公司(2X75t/h+2X6MW)分散控制系统;2005年华能岳阳电厂2期(2*300MW)DCS控制系统; 2005年厦门瑞新电厂输煤程控系统等。

在以往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系统从未发生任何系统故障,很好地证明了以OMRON CS1D为基础的DCS系统的高可靠性。

从用户工程师对该系统的认同中证明了方便易学的使用性。

小结综上所述,随着网络和PLC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协议的逐步统一,网络的开放性和PLC的可靠性相结合的系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基于PLC的DCS系统将以其可靠性、开放性、界面的友好性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在电力、化工等传统DCS控制领域内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