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全)详解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手持终端 移动终端
信关站
用户段
(地面主站、网关站)
地面段
PSTN/PLMN 核心网
用户信息 管理系统
卫星控制 中心SCC
用户链路
3
馈送链路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
海事移动卫星系统(MMSS)
用途
航空移动卫星系统(AMSS)
分类
陆地移动卫星系统(LMSS)
同步轨道系统 (GEO)
卫星运行 高椭圆轨道系统(HEO)
❖ 典型实例: Iridium(铱系统) Globalstar(全球星系统) Orbcomm(轨道通信系统)
13
❖ 网状星座:通常区域覆盖,如Globalstar系统
14
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及特点
❖ 第一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模拟信号技术 1976年,由3颗静止卫星构成的MARISAT 系统成为第1个提供海事移动通信服务的 卫星系统
轨道
中轨道系统(MEO)
低轨道系统(LEO) 4
海事移动卫星系统(MMSS)
❖ MMSS旨在帮助海上救援工作,提高船舶使 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改善海上通信业务和提 高无线定位能力。
❖ 其在海事上的应用包括:直拨电话、传真、 电子邮件和数据连接等。
5
航空移动卫星系统(AMSS)
❖ AMSS的主要用途是在飞机与地面之间 为机组和乘客提供话音和数据通信。
1982年,Inmarsat-A成为第1个海事移动 卫星电话系统
15
❖ 第二代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数字传输技术 1988年,Inmarsat-C成为第1个陆地移动 卫星数据通信系统 1993年,Inmarsat-M和澳大利亚的 Mobilesat成为第1个数字陆地移动卫星电 话系统,支持公文包大小的终端 1996年,Inmarsat-3可支持便携式的膝上 型电话终端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成为了现代通信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现有技术的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
便携式卫星站(Portable Satellite Station)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卫星通信设备,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通信,无需依赖固定的地面基础设施。
便携式卫星站通常由天线、收发器、功放器等组成,并且可以与卫星进行无线通信。
地面站(Ground Station)是一个固定的设备,用于与便携式卫星站进行通信。
地面站通常由天线、收发器、功放器、控制系统等组成,可以实现与便携式卫星站之间的双向通信。
下面是一种基于现有技术的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1.卫星站设计:便携式卫星站采用小尺寸、轻量级的设计,方便携带。
天线可以采用折叠式设计,以便于收纳和运输。
收发器和功放器采用高效的射频芯片,以提高通信效率和节省能源。
控制系统采用嵌入式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地面站设计:地面站可以选择在适合接收卫星信号的地点进行建设,如高地或空旷的地方。
地面站的天线要具备良好的接收和发射性能,可以快速锁定卫星信号并进行通信。
收发器和功放器也需要选择高性能的射频芯片,以提高通信质量。
控制系统需要具备先进的控制算法,以确保与卫星站之间的稳定通信。
3.系统优化:在系统设计中,可以优化通信协议,以提高通信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可以使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以根据信道质量和噪声水平进行调整。
可以采用自动重传请求和错误纠正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同时,还可以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系统设计,如野外作业、紧急救援等,以满足不同需求。
4.网络接入:综上所述,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方案是一种基于现有技术的通信解决方案。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优化、先进的通信协议和网络接入方式,可以实现便携、高效、可靠的卫星通信。
这种方案在应急通信、无线通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及方案

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及方案便携式卫星站及地面站是一种能够实现移动通信的设备。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有些地区的通信设施可能无法覆盖到,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地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携式卫星站和地面站被开发出来。
便携式卫星站是一种可以随时随地携带的设备,它可以通过卫星与地球上的通信基站进行通信。
便携式卫星站通常包括一个天线、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用户只需要将天线对准天空,就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了。
由于其小巧轻便的特点,便携式卫星站非常适合用于户外活动、紧急救援、地质勘探等场合。
地面站是便携式卫星站的补充设备,它通常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上,用于与卫星进行通信。
地面站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以及一套完整的通信设备。
地面站需要与卫星进行通信时,会通过调整天线的位置来确保与卫星的连接质量。
地面站可以用于提供卫星通信服务,也可以用于监测和控制卫星运行状态。
为了实现便携式卫星站和地面站的有效通信,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卫星通信系统。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的卫星通信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特点和限制。
选择合适的卫星通信系统需要考虑通信范围、带宽要求、成本等因素。
选择合适的天线也是十分重要的。
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质量。
一般来说,天线的增益越高,通信距离就越远,但同时天线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加。
在部署便携式卫星站和地面站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安装方式。
对于便携式卫星站,可以考虑使用三脚架或者吸盘等固定设备。
而地面站则需要选择一个高地势、视野开阔的地方,以确保与卫星的通信畅通无阻。
最后,为了确保便携式卫星站和地面站的安全可靠运行,还需要考虑供电和维护要求。
便携式卫星站通常使用电池供电,而地面站则需要接入电网。
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便携式卫星站和地面站是一种能够实现移动通信的设备。
通过选择合适的卫星通信系统、天线和安装方式,并进行适当的供电和维护,可以确保便携式卫星站和地面站的正常运行。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

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第一点:卫星移动通信的概述卫星移动通信是一种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来实现移动通信的技术。
它主要由卫星、地球站、移动终端和传输链路等组成。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覆盖,尤其适合海洋、沙漠、极地等偏远地区的通信需求。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两类:卫星电话系统和卫星宽带系统。
卫星电话系统主要提供语音通信服务,而卫星宽带系统则提供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种通信服务。
卫星移动通信的优点在于其覆盖范围广泛,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
此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通信质量。
然而,卫星移动通信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输延迟较大、信号传输衰减较大等。
第二点:卫星移动通信的分类卫星移动通信可以根据卫星类型、频段、传输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卫星类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GEO)和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LEO)。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系统具有较高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但建设成本较高。
低地球轨道卫星系统建设成本较低,但覆盖范围较小,通信质量相对较差。
按照频段,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L频段、C频段、X频段、Ku频段和Ka频段等。
不同频段的通信能力、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按照传输方式,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分为单向传输和双向传输两种。
单向传输系统只能实现从一个地球站向多个移动终端的通信,而双向传输系统则可以实现双向通信。
此外,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根据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如民用、军事、航空航天等。
不同应用领域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技术要求、通信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总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类型的系统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建设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
根据实际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点:卫星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实现涉及到多种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卫星通信技术、多址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
卫星通信技术是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卫星传输链路的设计与优化、信号调制与解调、信号编码与解码等。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卫星进行通信的一种系统。
卫星通信系统利用
地球上的通信站与卫星进行通信,再通过卫星之间的通信连接实现全球范
围内的通信。
它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高可靠性和持续连接的特点,是现
代通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系统由地面控制站、卫星及通信设备组成。
地面控制站负责
管理整个系统,并通过射频系统与卫星进行通信。
卫星作为通信中继器,
负责接收、放大和转发信号。
通信设备包括地球站、航天器和卫星地面站,用于连接用户和卫星。
1.广域覆盖能力: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即使在边远地区也能进行通信。
2.高可靠性:由于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多点接入的特点,即使一些通信
节点故障,通信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节点进行。
3.持续连接: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持续的通信连接,不受地理位置
和时间的限制,方便用户进行长时间的通信。
4.大容量传输:卫星通信系统具有较大的带宽和传输速率,可以同时
传输多个通道和大量的数据。
5.灵活性: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适用于不同
规模和需求的通信应用。
然而,卫星通信系统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1.高成本: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包括卫星的制造和
发射、地面控制站的建设和维护等。
2.延迟问题:由于信号需要经过地面站、卫星和地面站的传输,卫星通信系统存在一定的信号传输延迟,不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3.天气影响:卫星通信系统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下,如暴风雨或大雪,信号传输可能会受到干扰或中断。
便携式全自动卫星通信天线系统

便携式全自动卫星通信天线系统一.产品概述全自动卫星通信系统主要针对政府应急通信部门、人防、新闻媒体、移动通信运营商、公安、消防、边防、武警、部队、企事业等用户而设计的新一代卫星通信设备。
系统配备等效口径为1米的高性能偏馈型碳纤维抛物面天线及馈源系统,并采用短焦距设计,具有更强的便携性和易操作性。
高精度的卫星天线系统具有全自动的一键对星功能工作模式,设备从展开、跟踪、对星、调整、收藏均可全自动完成,安装简单,无须较准,快速对星,并具有全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
断电时,配备有手摇柄可手动操作。
系统借助于高性能的信标接收机、高精度LNB、高可靠性传动系统和可靠稳定的天线控制系统及跟踪控制软件,使得其具有优秀的跟踪精度和100%的寻星准确率。
二.系统设计特点1.高度集成:天线反射系统采用短焦距距一体化的结构设计理念,充分实现了设备的一体化、小型化、智能化、简单化的特点,并在一个箱体中高度集成了天伺馈跟及射频信道的所有设备;2.通用性设计理念:整机结构通用设计,可安装市场主流的BUC和LNB,BUC功率目前BUC可配置到40W,同时BUC的用电可由天线内部综合供给电源提供;3.低仰角工作能力:天线设计工作仰角为+5~+90°,配合优异的旁瓣性能,可满足低仰角状态下的使用要求;4.高效率的通信系统:高性能天馈系统配备高效率BUC,使得系统具有更为强大的EIRP能力。
配置6.5W BUC时系统的上行EIRP达到48.7dBw,可满足多种需求下的使用要求;5.极低的上行插入损耗:采用专用旋转关节和异型波导连接BUC,配合专用的赋形喇叭,使得系统具备极低的插入损耗和良好的驻波特性,极大的增加了上行功率的可用度;6.卓越的信标接收机:专用双锁相环设计的信标接收机,配合防错锁软件功能,使得天线系统具有100%的对星准确率,同时具有低功耗以及信标、大载波两种工作模式;7.高效的电源供给系统:定制开发的综合供给电源,能够为集成到天线上的所有设备供电,包括BUC(满足40WBUC的供电需求)和LNB,并对外提供220VAC和18~60VDC两种接口供用户选择。
TS-ADK1200型1.2米双反便携式卫星天线系统产品介绍

TS-ADK1200便携式全自动卫星通信系统北京华胜天成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2009年一.产品概述TS-ADK1200便携式全自动卫星通信系统主要针对通信系统运营商、新闻媒体等特殊行业用户而设计的新一代卫星通信设备,适用于大容量通信的应用场合。
系统配备等效口径为1.2米的高性能修正型偏置格里高利双反射面天线系统,系统具有全自动的一键对星功能工作模式,设备从展开、跟踪、对星、调整、收藏均可全自动完成,安装简单,无须较准,快速建立卫星信道,并具有全自动和手动两种工作模式。
断电时,配备有手摇柄可手动操作。
全系统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确保了其在大口径条件下的便携性。
系统借助于高性能的信标接收机、高精度LNB、高可靠性传动系统和可靠稳定的天线控制系统,使得其具有优秀的跟踪精度和100%的寻星准确率。
展开图如下所示:图2.TS-ADK1200卫星天线展开图图3.TS-ADK1200卫星天线收藏二.系统设计特点1.高度集成:天线反射系统采用双反射面短焦距一体化的结构设计理念,充分实现了设备的一体化、小型化、智能化、简单化的特点,并在一个箱体中高度集成了天伺馈跟及射频信道的所有设备;2.通用性设计理念:整机结构通用设计,可安装市场主流的BUC和LNB,BUC功率目前BUC可配置到40W,同时BUC的用电可由天线内部综合供给电源提供;3.低仰角工作能力:天线设计工作仰角为+5~+90°,配合优异的旁瓣性能,可满足低仰角状态下的使用要求;4.高效率的通信系统:高性能天馈系统配备高效率BUC,使得系统具有更为强大的EIRP能力。
配置40W BUC时系统的上行EIRP达到58.5dBw,可满足高端用户对大容量通信系统的使用要求;5.极低的上行插入损耗:采用专用旋转关节和异型波导连接BUC,配合专用的赋形喇叭,使得系统具备极低的插入损耗和良好的驻波特性,极大的增加了上行功率的可用度;6.卓越的信标接收机:专用双锁相环设计的信标接收机,配合防错锁软件功能,使得天线系统具有100%的对星准确率,同时具有低功耗以及信标、大载波两种工作模式;7.高效的电源供给系统:定制开发的综合供给电源,能够为集成到天线上的所有设备供电,包括BUC(满足40WBUC的供电需求)和LNB,并对外提供220VAC和18~60VDC 两种接口供用户选择。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简介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简介一、引言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指通过卫星进行无线通信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地球上的卫星作为中继站点,将信号传送到接收器上,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远程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
二、工作原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用户终端发送信号:用户通过方式、电脑等终端设备发送信号,该信号经过射频前端进行调制处理。
2.地面站接收信号:地面站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并进行解调处理。
3.卫星中继信号:地面站将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调制处理后发送到卫星。
4.卫星转发信号:卫星接收到地面站发送的信号后,进行频率转换和功率放大处理,然后将信号发射出去。
5.用户终端接收信号:用户终端接收到卫星发送的信号,并进行解调处理,最终将信号转化为可识别的信息。
三、应用领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以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军事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军队提供实时、可靠的通信方式,方便指挥员与士兵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2.紧急救援: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灾难发生时提供紧急通信服务,为救援人员提供数据和图像传输的能力,提高救援效率。
3.陆地交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提供位置定位、导航和紧急呼叫等功能,提升交通管理和安全。
4.海上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在海上提供语音通信、数据传输和紧急报警等服务,保障船舶及其船员的安全。
5.航空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为飞机提供通信、导航和监控等功能,提高空中交通的安全和效率。
四、发展现状目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并持续推进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的拓展。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传输速率和通信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频率转换:将信号的频率从一种频率范围变换到另一种频率范围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目录1需求分析 (2)1.1技术需求 (2)1.2设计思路 (2)1.3设计依据 (3)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4)2.1网络拓扑 (4)2.2系统组成 (4)2.3系统功能描述 (5)2.4系统设计方案 (6)2.5设备配置表 (18)2.6空间卫星资源 (19)i1需求分析根据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建设1套卫星机动通信系统以满足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包括1套通信固定站和1套卫星通信便携站及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固定站和卫星通信便携站之间的通信采用现有卫星通信ku资源实现。
卫星通信便携站将通过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采集到的话音、数据及视频传送到卫星通信便携站,再经卫星通信便携站通过卫星传输到固定站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根据通信系统实际情况,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规模如下:(1)指挥中心建固定卫星通信地球站;(2)建设1套机动通信机动平台。
本建议书对用户需求分析要点如下:1.1技术需求根据通信系统需求,工程系统配置包括固定和机动两大系统:1、位于指挥中心的固定站通信系统:包括●天线系统:Ku频段天线系统一套;●主站室外单元设备:包括低噪声放大器系统一套,SSPA系统(内置BUC)一套,安装在天线基座架上;●室内单元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系统一套;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一套;语音网关一套;网管、监控设备一套;2、应急通信机动平台:包括●卫星通信便携站一套;自动卫星便携天伺馈系统、一体化卫星信道设备、BUC●单兵图传设备一套;1.2设计思路我们的设计原则是建立在满足用户当前需求和今后的扩展要求之上,采用以下设计思路:●系统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尽量减少技术风险,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原则。
设备故障部件或单元的替换、检查和修理应该很容易进行。
硬件和软件预留扩容能力,可方便的实现系统扩容。
●设备布局充分考虑电磁干扰、散热及便于维护。
●天线分系统技术指标满足IESS-207所规定的E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安装设备满足IESS-308/310中有关的性能要求。
●地球站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均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在用设备。
设计寿命应大于15年。
在设计寿命内,地球站系统总的可用度应优于99.9%,满足每天24小时有人/无人值守下连续运行的要求。
1.3设计依据(1)遵循IESS-207 E-3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和IESS-308和IESS-310最新版本中规定的中速、高速数据速率的电视业务、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相关标准:●YD 5050-2005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YD/T 5017-2005《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2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1网络拓扑固定站指挥中心卫星便携站单兵图传图3-1系统网络拓扑图2.2系统组成通信系统由固定站和通信机动平台两部分组成,见图3-2。
图3-2通信系统配置图本系统固定站由一套天线、ODU 、LNB 、卫星调制解调器、网络交换机、视频编码器、视频解码器、语音网关、视频监视器组成。
卫星通信机动平台由0.9米Ku 波段自动便携式天伺馈系统、BUC 、卫星一体化信道、音视频切换矩阵、地面图像传输系统、视频监视器组成。
2.3 系统功能描述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的Ku 频段转发器传输图像、话音业务。
远端视频采集的图像通过地面无线图像传输系统或现场摄像系统将音视频信号送至卫星通信一体化信道设备,音、视频信号经过编码器、调制器调制成L 频段RF 信号送至BUC 再经变频为KU 频段信号放大后通过便携天线发射到卫星。
指挥中心天线接收到卫星发来的微弱信号经LNB 系统放大后变换为L 波段的中频信号送到调制解调器,解调后的信号送至终端,将视频信号在本地进行显示,指导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
2.4系统设计方案2.4.1固定站分系统设计方案2.4.1.1天线分系统固定站天线及控制分系统由天线部分、二端口馈源网络、机械传动部分组成。
天线负责对高功放分系统ODU输出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精确对星,将信号送往卫星。
天线对星采用自动方式以满足主站对不同经度卫星的传输要求。
该天线主反射面是赋形抛物面,由十二块硬铝合金面板组成,每块面板均采用高精度拉伸成型蒙皮与高刚度骨架铆接而成,这种复合结构的面板保证了天线重装精度,减少了安装工作量,使天线有很强的抗风能力和足够的强度。
天线副反射面及馈源喇叭均由数控车床加工成型,表面处理采用导电阳极化、喷涂氯磺化聚乙烯硅环氧磁漆的处理工艺;收发双工器采用铜制镀银,外表面喷涂氯磺化聚乙烯硅环氧磁漆的处理工艺。
天线中心体、座架、辐射梁等全部钢结构部件采用热浸锌的表面处理工艺,全部连接用标准件采用不锈钢件,增强了它的防腐蚀能力,使天线的使用寿命大于15年。
卫星通信天线是高性能的环焦型天线。
由于采用了计算机优化设计和先进的制造工艺,因而该天线具有高增益、低旁瓣、高极化鉴别率、小电压驻波比等良好特性。
图3-3 Ku天线外型结构图表3-1天线分系统技术指标(3.7米)82.4.1.2射频链路分系统射频链路分系统由高功率放大器和低噪声放大器两部分组成。
高功率放大器分系统对视频调制分系统送来的L波段信号进行上变频,将信号频率变换为适合卫星传输的Ku波段射频信号,然后对此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送往天线相应的极化端口。
卫星接收到下行信号经LNB进行变频放大,送至 L波段放大器将LNB送来的L波段信号再次进行放大,同时提供增益调节功能,用户可以通过RS232或RS485接口对下行支路进行增益调节,已满足设备接口电平的要求。
2.4.1.3调制解调分系统调制解调器分系统由调制解调器组成,是基于IP的标准DVB-S/DVB-S2卫星调制解调器。
对收到的IP数据进行适配、信道编码、前向纠错、基带成形和滤波,形成标准的DVB-S/DVB-S2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调制到L波段信号。
并将低噪声放大器送来的信号进行解调,输出IP信号。
2.4.2通信机动平台分系统技术方案2.4.2.1便携天线分系统便携站天线及控制分系统由天线部分、馈源网络、信标接收机、GPS、跟踪控制部分组成。
天线负责对高功放分系统BUC输出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精确对星,将信号送往卫星,天线控制系统及信标接收机完成对天线方位和俯仰的控制,确保天线对准卫星。
天线对星采用一键对星方式,以满足系统快速建立卫星通道的传输要求。
可工作于Ku 频段或Ka频段。
该天线为整体箱式结构,天线面、天线座、伺服驱动单9元以及低噪声放大器、BUC、一体化信道等设备单元均置于箱体内,天线可方便地装载于各类车中。
天线采用了蜂窝夹层碳纤维材料反射面,反射面成形精度高,反射面精度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天线结构紧凑、造型美观、重量轻、体积小、操作快捷方便。
天线设计思想先进,功能齐全。
便携天线广泛应用于公安、消防、新闻采集、石油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等需要进行移动的卫星通信的领域。
功能特点●天线采用整体箱式结构,且外形美观;●采用赋形双偏置抛物面天线,消除了单偏置抛物面天线圆极化工作时的波束倾斜;●采用了蜂窝夹层碳纤维材料反射面,反射面成形精度高,反射面精度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采用了蜂窝夹层碳纤维材料反射面,反射面重量轻,伺服驱动功率小;●方位、俯仰采用了特殊的消隙技术,天线的指向精度高;●具有自动快速收藏和展开、快速捕星和步进跟踪等功能,捕星时间小于3分钟。
技术性能指标102.4.2.2卫星一体化信道系统卫星信道编码调制一体机是新一代编码调制一体设备,采用最先进的H.264视11频编码、MPEG-4 AAC音频编码和DVB-S2信道标准,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视音频编码和可靠的卫星信道传输,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的特点,尤其适用于背负、车载、箱载数字卫星应急及新闻采集系统(DSNG)应用。
编码调制单元产品功能特性●H.264 Baseline、Main、High、Extend多个Profile编码●MPEG-4 AAC-LC、HE-AAC、HE-AAC v2音频编码●MPEG-2 TS码流封装●IP、ASI、RF输出●支持DVB-S2信道标准,兼容DVB-S标准●波特率范围:0.05 ~5MBaud●支持QPSK、8PSK、16APSK、32APSK调制方式●液晶/按键、web server、SNMP等多种控制方式产品参数视频编码参数●支持H.264 Baseline、Main、High、Extend多个Profile编码●PAL/NTSC自适应●支持QVGA/CIF/Half-D1/D1多种分辨率●支持CBR/VBR音频编码参数●支持MPEG-4 AAC-LC,HE-AAC,HE-AAC v2多种格式编码●支持16kHz,32kHz,44.1kHz,48kHz等多种采样率●支持16kbps ~ 384kbps多档音频码率调制参数●L波段射频输出(50ohm)●支持QPSK、8PSK、16APSK调制方式●波特率范围:0.05 ~ 5MBaud1213● 输出频率范围:950MHz ~ 1750MHz 信号输入● 1路模拟复合视频(CVBS ),BNC 阴性插座,1Vp-p ,75Ω ● 1路模拟立体声,BNC 阴性插座(非平衡) 码流输出● MPEG-2 TS 封装● TS over UDP ,单播、组播 ● TS over ASI 输出(可选) ● 10/100 Base-T 以太网,RJ45接口● ASI 接口(可选),BNC 阴性插座,800mV ,75Ω ● L 波段射频输出(50ohm ) 环境参数● 工作温度:5°C~40°C ● 贮藏温度:-10°C~70°C ● 最大湿度:80% 物理参数● 尺寸: 300×213×44 ● 重量:2.5Kg 电气参数● 电源:100VAC-240VAC ● 功耗:≤25W ● 机箱接地:良好2.4.2.3射频分系统射频分主要包括一台BUC(Block-UP Converter)设备。
主要实现输入L 波段信号的变频放大功能,并将放大的信号送至天线。
特性:●L波段输入、标准Ku波段输出;●输出功率1-40瓦(根据卫星链路计算选用);●高效率、低损耗;●10MHz参考源;●轻便、小巧的综合性BUC,具有优越的室外工作性能;●相位噪声指标优于IESS 308/309标准3dB;2.4.2.4单兵图传分系统单兵图传分系统,由单兵背负型数字图像无限移动传输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
该系统是基于数字图像无线移动的传输系统,采用COFDM调治技术,音视频压缩编码采用MPEG2/4或专有算法,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画质清晰、图像流畅等显著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