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pptx
《历史答题技巧》PPT课件

3、根据提问作答。即“问什么答什么”
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
1、(2007上海)在举行公民集会的那天,所有的男性公 民纷纷涌向一个公共场所,在那里选举与罢免公职人员,并 决定是否判处某个公民的死刑。这样的场所应是
A.罗马的元老院 C.美国的国会山
(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 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 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9、(2009全国文综一)(3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 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重大变革。 一一摘自温家宝十届全国人大会第四 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⑵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 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l0分)
11、(2009北京文综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 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
12.(2009广东文基,19)下列“考” 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13、(2009山东基本能力,40-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 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 应该是
历史高考复习对策及解题技巧.pptx

体条约》签订。
(12)50周年:越南战争发动;不结盟运动成立
;三年经济困难50周年。
(13)40周年:“九一三”事件;中国恢复在联
合国的合法席位。
(14)20周年:苏联解体。
(15)10周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9·11事件;
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召开;中国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
26
谢谢你的观看
2019-7-1
2.热点问题举例
主题: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90载 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 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 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但伟大的 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 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封建 专制 加强 和封 建制 度衰 落
①资本主义 萌芽,但自 然经济占主 体(农耕文 明的鼎盛和 工业文明的 萌动)
②君主专制 空前加强
③思想专制 ④闭关锁国
中外比较角度
①中西政治体制发展 ②西方重商主义与中国 “重农抑商” ③中西资本主义萌芽 ④中西科技发展 ⑤中西思想特征及原因
20
谢谢你的观看
2019-7-1
2019-7-1
(4)党史上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A.从城市到农村。 B.从乡村到城市。 C.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注意每一次转移的历史背景、内容及其意 义。 (5)党的政权建设:
A.广州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30B.中谢谢华你的苏观看 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的成立。2019-7-1
12
谢谢你的观看
高中高考历史复习 教师精品课件:历史解题技巧大总结

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习成绩一﹑如何答好历史选择题二﹑如何做材料解析题三﹑如何做问答题四﹑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一﹑如何答好历史选择题作为考试的主体题型,选择题一直是命题专家和广大师生研究的重点,从特点到分类,再到应试策略和技巧,都有系统﹑科学的研究。
(一)根据题型特点,使用不同方法技巧(二)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答历史根本原因题(一)根据题型特点,使用不同方法技巧1﹑单项肯定选择题〔题型特点〕单项肯定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简单而使用最多的一种题型。
它要求考生按照题意,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即可。
它的四个选项同属于一个历史范围或具有相同的属性,因此,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解题技巧〕单项肯定选择题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单选形式,可根据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直接选择﹑排除法﹑综合分析法等。
1﹑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B )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D、士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B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C、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2﹑否定式选择题(逆向选择题)〔题型特点〕逆向选择题是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常用“不是”﹑“不属于”﹑“不正确”﹑“与…无关”等词语(95年起高考试题中加有着重号)。
〔解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并用。
1、下列关于周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B、任何人都不能修改C、确立于公元前11世纪D、是由周王制定的2﹑罗马贵族共和制下,以下不符合史实的有( D )A国家决策机构是元老院 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使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诞生C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奴隶大起义 D国家最高官员是保民官3﹑组合式选择题〔题型特点〕组合式选择题正确答案也只有一个,但每个选项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合而成,它起到了多项选择的作用。
高考历史解题技法攻略综合型试题的解题技法课件

材料2: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 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 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 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 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 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 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 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2: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 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 断加强。……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个国家、民族 和地区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交流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材料1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使两个时期文化交 流加速的原因。 (3)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 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 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 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你认为哪种说法更 合理?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技术、 文学艺术和社会的关系?
[解析] 第(1)问先识图,根据图示可得出答案,难 度不大;第(2)问“条件”认真阅读材料加以概括即可得 出答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第(3)问“本质” 认真阅读材料加以概括可解答。“理由”要认真阅读材 料提炼恩格斯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有 一定难度;第(4)问考查对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关 系的理解,学生日常复习中必须有这方面的训练才能较 容易解答。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4: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近代科学家研究自然科学采用的主
高考历史论述题一般解题思路(开放题)(共21张PPT)

题型二:目录修补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 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角度二:国内+国外
举例三要素: ①事例背景 ②事例具体表现 ③事例影响
角度三:内因+外因
3、小结(理论升华):论证内容概括+结论
注:格式要求
观点:****************************** 论证:(政治)例子一:(背景、表现、影响) (经济)例子二(背景、表现、影响) (文化)例子三(背景、表现、影响)
评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 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观点一:全球化削弱了国家主权,有利于世界稳定、促进国家间合作,增加 国家的财富。(2分) 表态:我赞成!
论述:①全球化中许多主权国家以国家手段应对全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 将会加强抛弃国家间竞争的行动,冲突将减少。(如全球气候问题、恐怖主 义问题等,需要全球国家共同应对。)(表现)
3.历史教材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1960年新中国成立11年, 打败了反动统治者。教科书的编写受时代气息的影响,出于与中央 保持一致的需要,编成了此教科书。(6分)
其实,我们应该正确面对那些党派之争,用包容之心去对待历 史。历史无法改变,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 (2分)
2015年广东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与方法课件(24张幻灯片)

三、联系(课本)篇之技巧
联系,建立材料与教材及相关 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要能准确联系 相关知识,或能在教材相关的专题或 某一历史阶段中通过辨别取舍择,拣 取紧要的知识点来组织答案。
(如能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中的史 实、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与教材的哪专题、 哪节、哪一历史阶段、哪一知识点相关联,就 可以把材料置于这一专题、这一节、这一历史 阶段或这一知识点的背景下来考察,如此则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材料,挖掘深层次信息。 )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 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示例: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 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 世界为开端。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 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 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 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 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 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 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 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高考历史答题 技巧与方法
扎实的基础知识 (1)微观上:熟知历史史实 (时间、背景、过程、内容、结果、评价)
(2)宏观上:熟知教材的三级或四级结构 (章、节、目、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考查的知识和所学知识的联系
试 题 考 查 知 识
印证、补充 颠覆
所 学 历史概念 课 历史原因 本 知 历史影响 识
二、读题(材料)篇之技巧
• 1、带问题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划分层次, 理解各层的含义和各层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材 料反映的核心问题、基本观点等,初步建立起 材料与设问之间的联系。 • 2、读出处(多为文字材料)、题头 (多为图片材 料)、提示语或注解 (多为表格、图表材料)。 其实,这些地方往往就蕴含着一些很有价值的 信息,能给我们以某种有效的暗示和引导。 • 巧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解读材料。省略前后 保留下来的文字自然是与命题者的考查方向紧 密相关,尤其是对于要求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 来说。句号与分号意味着段落层次和观点层次。
高考历史答题要领 PPT课件 通用

D. 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 成为世界重心
2.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例:《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欣赏 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 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 价值。”
传统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识记 下列美术家中,不属于印象画派画家的是 A. 安格尔 B. 莫奈 C. 梵高 D. 高更
3. 掌握好历史分期的阶段特征
什么叫做“分期”? 关于历史的分期的三种理解: 第一是根据历史的客观事实来分期,如“明朝
(1368—1644年)”; 第二是根据某种理论视角来分期,如斯大林认
为人类社会历经五个阶段; 第三是根据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来分期,
如邓小平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 的主题。
巨石阵的功能
请回答:你认为巨石阵是一个要塞而非神殿吗?为什么你 会
前结构的回答(0分)
“是一个神殿,因为人们在里面 生活。”
“这不可能是个要塞,也不会是 神殿,因为这些石头已经倒塌 了。”
单点结构的回答(1分)
“它们都摆成圆形,看起来更像 是一个神殿。”
“这里先前很可能是一个要塞, 因为一些巨石已经被击碎了。”
A. 戊戌变法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民国初年
D. 新中国建立初期
例:(08广东文基)属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是 A. 蒸汽机 B. 轮船 C. 汽车 D. 电视机
例:(08广东理基)“各班会党日昌 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该情 形出现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要点:
(1)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倡 导理性。
2024届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及模板课件

14(1) 抗战目录 提出建议并说理由 目录 无 史学研究 革命
14(2) 世近目录 指出不同分析原因 目录 无 史学研究 革命
15(1) 发展公式 运用史实进行探讨 公式 世近现史 科技价值 社会
15(2) 假日变化 指出趋势说明原因 表格 无 调整假日 社会
16(1) 制度构建 自拟论题并阐述 文字 世界史 制度自信 文明
总之,随着欧盟综合实力的增强,欧盟成为世界的一极,必将推 动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示例三
列点:①欧共体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②外交政策合作共同立场 和措施;③司法机构的民事和刑事合作。
论述:
欧共体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各成员国 实现了互利共赢。经济的合作推动了政治的合作,各成员国在外 交政策上也趋于采取共同的立场和措施以维护共同利益。
论证:政治: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实力(史实),加强了中央集 权(结论:大一统);实行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史实)加强了君主专制 (结论:大一统),实现了政治大一统
经济:西汉发行五铢钱,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增加中央财政收 入(史实),实现了经济大一统
思想文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立太学,采 用儒生为官(史实),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结论:大一统),实现了思想大一 统
• ⑶总:前后呼应,画龙点晴。在作答时,比如同意积极作用 为主,也有消极作用,那应该先回答积极作用,后回答消极 作用;反之,亦然。
三.解题方法与技巧(历年文综历史开放题示例)
42、(2020年全国1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 特征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 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 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 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 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 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学海无涯
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 文化背景=思想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 、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 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 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 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 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 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 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 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 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 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 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 方针等进行思考;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 的素质如何)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