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竞争)
中财-微观平迪克版-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22 of 35
12.4 竞争和共谋:囚徒困境
支付矩阵
●非合作博弈 在该博弈中约束性合同的谈判和执行是不可 能的。 ●支付矩阵 给出在给定各厂商和它的竞争者的决策时各厂 商的利润(或得益)的表格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的一个例子,例子中两名囚徒必须单 独决定是否承认罪行;如果只有一名囚徒坦白,他会被从 轻发落,而另一名会被从重量刑;如果两者都不坦白,刑 罚会轻于两者都坦白的情况。
12 of 35
12.2 寡头垄断
古诺模型
●
表 12.4
反应曲线 一个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与它认为的其竞争者的产 量之间的关系。
反应曲线和古诺均衡 厂商1的反应曲线表明了 它的产量是它认为的厂商2的 产量的函数。 厂商2的反应曲线表明了 它的产量是它认为的厂商1的 产量的函数。 在古诺均衡处,每个厂商 都正确假设了对手的产量, 因此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因此,没有厂商会从这个均 衡中退出。
第12章
垄断竞争和寡头 竞争
制作: Fernando & Yvonn Quijano
第12章 纲要 12.1 垄断竞争
12.2 寡头竞争 12.3 价格竞争 12.4 竞争和共谋:囚徒困境 12.5 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 12.6 卡特尔
2 of 35
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 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每个厂商都生产不同品牌 的有差别的产品。
图中也给出了共谋均衡。如果两厂商 合作起来定价,它们会选择6美元的价格。
参:p426注
20 of 35
12.3 价格竞争
宝洁每月销售的需求曲线为:
Q 3375P3.5 (P ).25 (PK ).25 U
假设宝洁的竞争者面临同样的需求情况,你会以什么价格进入市场?你 期望能赚到多少利润?
微观经济学 第7章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

P P1 P2
0
Q1
Q2
Q
又如一杂志社以10美元价格订购一年 杂志, 18 美元订两年, 24 美元订三年, 对不同数量段收不同价格,叫数量折扣。
但有一个条件,例如汽车商不会以 17 万 美元出售一辆桑塔纳,以27万出售两辆。 条件是消费者不会再出售已折价的商品。
3、三级价格歧视
4、厂商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二、垄断竞争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 己产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 线向右下倾斜,但由于各厂商产品都很相近,容 易替代,所以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 弹性,平坦,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垄断竞争厂商有2条需求曲线,如图32
2、垄断形成原因
(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 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
如二战前美国制铝公司,南非debeers联合矿业公司
(2)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商品的专利权。
如美国宝丽来(polaroid)公司垄断了一次成像照 相机市场,专利保护。
( 3 )政府特许。政府特许某一企业垄断某些行 业的生产销售:烟酒,麻醉药品,军火。 ( 4 )自然垄断。市场只需一家企业提供全部产 量,比两家或更多企业的成本更低,更有效率。
二、垄断竞争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1、主观需求曲线d
主观需求曲线表示 生产集团内某个垄断竞 争厂商改变产品价格, 而其他厂商不改变产品 价格时,该厂商的产品 价格和销量之间的关系。 是不考虑对手反应, 根据自己的预测划出的 厂商需求曲线。
如图,假定某个厂商开始处于A点,P1, Q1,它想通过降价来增加自己产品的销售量, 它认为不仅能增加原有购买者的需求量,而 且还能把其他厂商的购买者吸引过来。 前提:该厂商认为其他厂商不会对降价 做出反应,于是P1降为P2,它的销量会由Q1 增为Q2,自己的生产可沿d1从A→B点。
微观经济学(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市场低效率的原因
在垄断竞争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 倾斜,零利润点出现在平均成本最低 点的左侧。这意味着厂商有生产能力 的过剩,这是低效率的。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是否应该管制垄断竞争市场
不需要 原因1:厂商间竞争激烈,厂商缺 乏足够垄断势力,引起的无谓损 失较小;厂商的需求曲线相当富 有弹性,生产的平均成本接近平 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四、垄断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是有效市场
只要没有外部性和不阻碍市场 运行,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总剩 余就会最大。 垄断竞争市场呢?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P
LMC
LAC
ABC为垄断竞
A
P*
C
B
争市场的无谓
损失。
dd =AR
MR
Q
Q*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市场低效率的原因
1、垄断竞争下均衡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增加的产出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大于生 产的成本。 如果产量扩大到需求曲线和边际成本 相交之处,总剩余可以增加ABC部分。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垄断竞争市场低效率的原因
2、垄断竞争厂商的产量低于平均成本 最低时水平。 尽管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新厂商的进入都促使利润降为零,但 在完全竞争市场,因为需求曲线为水 平线,零利润出现在平均成本最低点。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是否应该管制垄断竞争市场
原因2:产品多样化给消费者带来福 利的提升。 大多数消费者喜欢在一大堆各方面差 异化的竞争性产品和品牌中挑选商品。 从商品多样性得到的收益可能会远超 过垄断竞争所造成的无谓损失。
微观经济学(古诺模型)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模型的求解
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则所有企业的 利润最大化产量之和恰好等于 。 原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利润最大化 的条件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由于假设 边际成本为0,则价格也为0,;当价格 为零时,相应产量为 。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模型的求解
1 2
- Q2
3 2
Q2
微观经济学
如果市场是垄断的,则垄断企业的利润 最大化产量为 2 。 原因:在垄断时,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由于假设边际 成本为0,而边际收益曲线与横轴的交 点正好是需求曲线与横轴交点的一半。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模型的求解
双寡头时,企业1的总收益函数为
R1 PQ1= - Q1 Q2 Q1
5、每家企业对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 并总是在把对方的产量看成固定 不变的情况下来决定自己的利润 最大化产量。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模型假设
假设在该寡头市场,市场需求曲线 P - Q1 Q2 在该式中, 和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 Q1 和 Q2 分别是企业1和企业2的产量, 两者之和恰好等于整个市场的全部产 量Q。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九、古诺模型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模型假设
1、其他企业的产量或价格不随寡头 企业的改变而改变。
2、双寡头,即市场上只有两家企业。 3、两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
微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模型假设
4、两家企业的生产成本均为0,且பைடு நூலகம் 临的都是线性需求曲线。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圣才出品】

第10章市场势力:垄断和买方垄断10.1 复习笔记1.垄断(1)垄断市场中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平均收益(AR):即平均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收益,其大小由企业的需求曲线决定。
在垄断情况下,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边际收益(MR):即增加一单位产出变化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
(2)垄断者的产量决策垄断者必然会将产量确定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水平,如图10.1所示。
由于π(Q)=R(Q)-C(Q),因此,当dπ/dQ=0时,π达到极大,dR/dQ-dC/dQ =0,即MR=MC时,垄断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
图10.1 垄断者的产量决策(3)垄断者的定价法则理论上,企业应该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
但在实践中,企业可能对它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并不了解多少,他们可能只知道在十分有限的产量范围内的边际成本的信息。
因此,企业试图将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定价原则转换成实践中容易运用的简单法则。
厂商的边际收益可表示为:MR=ΔR/ΔQ=Δ(PQ)/ΔQ=P+Q(ΔP/ΔQ)=P+P(Q/P)(ΔP/ΔQ)需求弹性的定义为E d=(P/Q)(ΔQ/ΔP),因此,(P/Q)(ΔQ/ΔP)恰好是利润最大化产量时的需求弹性的倒数,即1/E d,因而有:MR=P+P(1/E d)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有MR=MC,则有:P+P(1/E d)=MC它可表达成:(P-MC)/P=-1/E d等式左边的(P-MC)/P为在边际成本上的加成占价格的百分比,说明它应等于需求弹性倒数的相反数。
同样地,也可以重新安排该方程以将价格直接表达为在边际成本上的一个加成,即:P=MC/[1+(1/E d)](4)需求变动对垄断产生的影响在竞争性市场中,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但在垄断的市场中,供给曲线不存在,即供给数量与价格之间不存在函数关系。
原因在于垄断者的产量不仅取决于边际成本还取决于需求曲线。
因此,需求的变动不会像竞争的供给曲线那样给出一系列价格和产量,相反,需求的变动可以导致价格改变但产量并不变,也可以导致产量改变而价格并不变,也可以使两者都改变。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八版笔记

《微观经济学》学问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微观经济学争论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工人、投资者、土地全部者、企业,事实上包括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法人。
宏观经济学争论经济总量,诸如国民产出的水平和增长率、利率、失业以及通货膨胀。
微观经济学就是关于有限性的,争论如何配置稀缺资源。
重要概念包括权衡取舍,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既关注实证问题,也关注标准问题。
实证问题主要是解释和推想,而标准问题关注的是“应当如何”引号的问题。
独立的经济单位按功能可分为买者和卖者。
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的集合,通过他们实际或潜在的相互作用来打算一种或多种商品的价格。
行业是指出售一样或严密相关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套利是指在一个地方低价买进,然后在另一个地方高价卖出的行为。
完全竞争市场,即有很多买者和卖者的市场,没有任何买者和卖者能够影响价格。
卡特尔是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群体。
市场价格,竞争性市场中通行的价格。
市场范围,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就产品范围而言的边界。
名义价格,未经通货膨胀调整确实定价格。
实际价格,一种依据总体价格指标衡量的价格,这是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半成品和批发品的总体价格水平的指标。
其次章供给和需求的根本原理供给曲线,描绘生产者情愿出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的变动表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表示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消费者情愿购置的商品数量与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的变动表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示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
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的两种商品。
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的两种商品。
均衡或市场出清价格,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市场机制,自由市场中价格不断变动直到市场出清的趋势。
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形。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形。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 第12章

Chapter 12
16
12.2 寡头垄断
例如
汽车行业 钢铁行业 石油化工 电子设备 计算机
Chapter 12
17
全球汽车寡头: 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 雷诺-日产 (PSA、本田、宝马)
Chapter 12
18
我国汽车行业:3+X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汽)、中国第一汽车 集团(一汽)、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集团) “X”包括其他一些较大的汽车制造商,规模超过 5万辆的有: 广州汽车工业公司、北京汽车控股工业公司(北 汽)、跃进汽车工业集团(南汽)、华晨金杯汽车集 团(华晨)、福建汽车工业集团(东南汽车)、江铃汽 车集团(江铃)、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 昌河集团(昌河)、哈飞集团(哈飞)、吉利汽车集团 (吉利)、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奇瑞)。
Chapter 12
14
12.1
答案是“不”。 原因:
垄断竞争
政府是否必须对垄断竞争进行管制?
第一,在大多数垄断竞争市场中,任何一个 厂商往往不可能拥有较强的垄断势力。 第二,垄断竞争造成的非效率与产品差异性 这一好处相平衡。
Chapter 12 15
12.2 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的基本特征:
厂商的数目较少,他们占有大部分或全部产量 产品可以有差异性,也可以没有差异性 存在着进入壁垒
Chapter 12 23
12.2 寡头垄断
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
在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中,厂商在决定产量与价格时,并不需要考 虑其竞争对手的决策。 然而,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厂商在选择产量 与价格时必须考虑其竞争对手的反应。
Chapter 12
24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9版)章节题库-第12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圣才出品】

第12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一、单项选择题1.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 )。
A.市场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B.企业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C.企业的边际收益大于价格D.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在垄断的情况下,垄断企业作为价格的制定者,其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即向右下方倾斜;其他两类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企业的行为对市场价格是有影响力的,因此,企业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2.以下有关垄断竞争理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内可能会存在超额利润B.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使得行业内不存在超额利润C.即使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中,某些厂商也有可能存在超额利润D.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内,由于每个厂商都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所以每个厂商都存在超额利润【答案】D【解析】垄断竞争不存在壁垒,从而其长期均衡的结果导致行业本身是无利润的,除非个别成本较低的厂商可能存在利润。
3.以下有关折弯的需求曲线中,不正确的论述是( )。
A.折弯的需求曲线可以用来解释价格黏性,即个别厂商的提价行为不会导致其他厂商的提价,但降价却可以导致其他厂商的竞争性降价B.折弯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对价格敏感,另一部分对价格不敏感C.现有的理论不足以解释折弯的需求曲线中拐点的位置如何决定D.折弯的需求曲线使得即使某一厂商的成本下降,它亦不会增加产量,因为这会导致竞争性降价,从而不利于厂商的垄断利润【答案】B【解析】折弯的需求曲线形成的原因在于厂商之间的战略性博弈行为:当价格在折点处厂商之间避免价格战,当价格在折点下导致价格战。
与消费者的分类无关。
4.以下有关卡特尔的讨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卡特尔中的厂商存在着违约的冲动,除非存在着有约束力的协定;否则,会有厂商私自增加自己的产量B.卡特尔的产量与同等成本的古诺均衡产量相比较小,而价格较高C.成本较高的厂商在卡特尔中产量较低,它们私下增加产量是有利的,因此倾向于违约;成本较低的厂商在卡特尔中产量较高,它们私下增加产量是不利的,因此倾向于维护协定D.卡特尔不是一个纳什均衡【答案】C【解析】卡特尔中的任意厂商,无论其成本的高低和产量的大小,只要其他厂商的产量不变,它私下里增产总是有利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12章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垄断竞争(1)垄断竞争的产生: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垄断竞争市场指那种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组织。
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具有两个关键特征:①厂商之间通过销售有差别的产品进行竞争,这些产品相互之间是高度可替代的但不是完全可替代的。
(换句话说,需求的交叉弹性是大的但不是无穷大。
)②自由进出——新厂商带着这种产品的新品牌进入市场和已有厂商在它们的产品已无利可图时退出都比较容易。
(2)短期和长期均衡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的均衡条件,这一调整不同于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仅仅能调整产量)。
M R SM C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一定存在着一个主观需求曲线和客观需求曲线的交点,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
同样在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损失。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M R LM C SM C AR LAC SA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
这一条件表明: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定为零,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主观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因为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厂商,其他厂商的进入将使得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图12-1(a)反映了短期均衡,图12-1(b)反映了长期均衡。
图12-1 短期和长期中的垄断竞争厂商(3)垄断竞争和经济效率垄断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则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
所以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低于完全竞争市场,但并不能由以上的对比得出完全竞争市场优于垄断竞争市场的结论。
在垄断竞争行业中有两种原因会造成非效率:①不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那样,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这意味着额外单位产量对于消费者的价值大于生产这些单位的成本。
②垄断竞争厂商经营时有过剩能力,即它的产量是低于使平均成本最低时的水平的。
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各厂商面临一条水平需求曲线,零利润点出现在平均成本最低点。
在一个垄断竞争的市场,需求曲线则是向下倾斜的,所以零利润点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点的左边。
因为厂商越少平均成本会越低,因此这种过剩能力是非效率的。
图12-2显示了造成垄断竞争行业非效率的上述两种原因。
图12-2 垄断竞争均衡和完全竞争均衡的比较对社会来说,垄断竞争是一种不需管制的较好的市场结构,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理由:①在大多数垄断竞争市场,垄断势力并不大。
②不管有多大的非效率,都必须与垄断竞争所产生的一大好处——产品多样性相平衡。
2.寡头垄断寡头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它既具有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又兼具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但更接近于完全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行业的例子包括汽车、钢铁、铝业、石油化工、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等行业。
(1)寡头垄断市场的均衡:纳什均衡概念纳什均衡指这样一种策略集,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
纳什均衡是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所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战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在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中,一个厂商的定价和定产部分要基于对它的竞争者行为的策略性考虑。
与此同时,竞争者的决策也取决于该厂商的决策。
纳什均衡概念能用于各厂商生产可替代产品并通过定价进行竞争的市场。
在均衡时,给定竞争者的价格,各厂商最大化自己的利润,所以它们没有改变价格的冲动。
(2)古诺模型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它假设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同一种成本为零的产品,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他们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
在均衡时,各厂商根据它自己的反应曲线定产,所以均衡产量水平在两反应曲线的交点找到。
这组产量水平称为古诺均衡。
(3)先发优势——斯塔克博格模型在斯塔克博格模型中,有一个厂商先定它的产量。
该厂商具有一种策略优势并能赚较高的利润。
它知道它可以选择一个大的产量,而它的竞争者想要使利润最大化将只能选小的产量。
古诺模型和斯塔克博格模型是寡头垄断行为的不同代表。
哪种模型更适宜一些,取决于不同的产业。
对于一个由大致相似的厂商构成,没有哪个厂商具有较强的经营优势或领导地位的行业,古诺模型大概要更适用一些。
另一方面,有些行业是由一个在推出新产品或定价方面领头的大厂商主导的,大型计算机市场就是一个例子,其中IBM就是领导者,此时斯塔克博格模型可能是更符合实际的。
3.价格竞争(1)相同产品的价格竞争——伯特兰模型伯特兰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特兰于1883年创立的。
如古诺模型一样,各厂商生产一种相同的产品。
不过,现在它们所选择的竞争手段是价格而不是产量。
在古诺模型中,各厂商都有利润;在伯特兰模型中,厂商以边际成本定价,利润为零。
(2)差别产品的价格竞争:价格的纳什均衡寡头垄断市场常常至少有某种程度的产品差别。
市场份额并不只是由价格决定,同样也由各厂商产品的设计、性能和耐用性决定,因而厂商通过选择价格而不是选择产量竞争是很自然的。
纳什均衡点就是两条关于价格的反应曲线相交的点,在这一点,由于各厂商所做的是在给定它的竞争者已定的价格的情况下所能做的最好的,因此没有哪个厂商有改变它价格的冲动。
4.竞争和共谋——囚徒困境(1)支付矩阵博弈问题可以用一个矩阵表示出来,称之为“支付矩阵”。
该矩阵给出了给定各厂商和它的竞争者的决策时各厂商的利润(或得益)。
(2)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犯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一桩罪案的同案犯,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
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将各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很难对他们提起刑事诉讼,因而两囚徒可以期望被从轻发落为入狱2年;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囚徒坦白而另一个囚徒不坦白,坦白的囚徒就只需入狱1年,而另一个将被判入狱10年。
博弈的结果是两个囚徒都会坦白并入狱5年。
5.囚徒困境对寡头定价的意义囚徒困境模型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形,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这就是“困境”。
(1)价格刚性: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价格刚性是寡头垄断行业的一个特征。
即使成本或者需求改变了,厂商也不大愿意改变价格。
如果成本下降或者市场需求下降,厂商因为担心这会给它的竞争者以错误信息并引发一轮价格战所以不愿降低价格。
而如果成本或需求上升,厂商不愿意提价是因为担心它们的竞争者可能不会跟着提价。
这种价格刚性就是著名的寡头垄断的“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的基础。
折弯的需求曲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需求曲线,斯威齐用该曲线分析寡头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其假设条件是:一家寡头厂商提高价格时,竞争对手为了增加销售量不提高价格;当它降低价格时,竞争对手为了不减少销售量也降低价格。
因此,寡头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折弯的。
(2)价格信号和价格领导不公开共谋定价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各厂商很难在该定什么价格上(不相互交谈)达成一致。
当成本和需求发生变化,从而“正确”的价格也要改变时,达成一致就更为困难。
价格信号有时是能绕开这个问题的一种不公开共谋形式。
例如,一厂商可以宣布它已经提价了(也许是通过一次新闻发布会),并希望它的竞争者将此当作它们也应该提价的信号。
价格领导指某行业中有一家厂商作为价格领袖,决定商品价格,其他厂商按此价格出售商品。
价格领导厂商根据自己的地位和实力确定价格政策。
(3)主导厂商模型在某些寡头垄断市场,一家大厂商拥有总销量的主要份额,而一组较小的厂商则供给市场的其余部分。
此时这家大厂商可能会像一个主导厂商那样行动,确定一个实现它自己的最大利润的价格。
其他的那些单独对价格只有很小影响的厂商则会像完全竞争者那样行为,它们将主导厂商所定的价格当作给定的,并据此安排生产。
6.卡特尔(1)卡特尔成功的两个条件卡特尔指厂商共谋到一起,试图确定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而合作或者共谋。
卡特尔成功要有两个条件:①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
②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
潜在的垄断势力可能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如果合作的潜在利益是大的,卡特尔成员将有更大的解决它们组织上问题的意愿。
(2)卡特尔定价分析只有极少数情况是一种产品的所有生产商结合成一个卡特尔。
一个卡特尔通常只占总产量的一个部分,并且在定价时必须考虑到竞争性的(非卡特尔)生产商的供给反应。
因而卡特尔定价可以用主导厂商模型来分析。
在卡特尔中,生产商们在定价和产量水平方面公开共谋。
成功的卡特尔化需要总需求的价格弹性不是很大,并且要么卡特尔控制了大部分供给,要么非卡特尔生产商的供给是缺乏弹性的。
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课后习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jjxkyzs。
想了解经济学考研高分的秘密吗?请点击>>>:经济学考研解题技巧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